华严经讲述菁华(第380集/视频/文字)jingkong法师

「此则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佛家讲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所说的是有能、有所。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也有讲能、也有讲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就不是哲学。这个意思很深、很难懂,不容易体会,但是句句都是说的实话,句句都是讲的宇宙人生真相,我们要懂。佛化现这些境界,包括他的身相,我们要问什么原因化现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意思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感,法身就应。而众生的感有显、有冥,显是明显,我们心里面的希求,这是明显的;有一些感,那个念头非常微弱,连自己都不知道,但是确实动了这个念头。念头太微弱了,振动的波太微弱了,自己还没发现,第六意识还没发现,但是第八识里头波动了。第七识、第六识还没有能发现到,法性立刻就有感,感应不可思议,所以说随类现身。《楞严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是能感,应所知量是能应。众生的念头能感,法身能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机缘。我们念头善,善境界现前;念头恶,恶境界现前。所以诸位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法身的应现。地狱从哪来的?我们恶念感应来的;天堂哪里来的?我们的善念感应来的。由此可知,境界确实不是真的,真的是法身。

 

佛现这些身,目的是「化寂灭非无之众生」,这句话说得妙!众生本来是寂灭无为,所以佛眼睛里面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什么地方看?《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他从六根根性上看,他看你的见性、看你的闻性、看你的觉性,从见闻觉知上去看,你六根根性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六根根性寂然不动,所谓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哪个不是?我们在经上看到,描写佛放无量的光明,我们哪个不是?个个都是。放光动地,现在还是,你的光并没有失掉,一切众生怎么不是佛?佛菩萨看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己看不出来。为什么?你自己被妄心迷了。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妄心也是真心的作用,非常可惜,凡夫认妄不认真,这才迷惑颠倒。迷,迷在哪里?颠倒,颠倒在何处?只要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有回头的指望了。

 

我们本来是清净寂灭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念佛又想作佛,那你当然成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不想作佛,那就没有法子。为什么不想作佛?贪瞋痴慢就不想作佛;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人不想作佛。想作佛的人怎么样?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人很快就作佛了。恒顺众生,这是高度的智慧,真实的善巧。在随顺当中帮他觉悟、帮他回头,帮助他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叫佛事。

 

底下说,「恒不异真而成立」,这句话非常重要。成立是成立世间法,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是与法性,「真」是讲的法性,有没有违背?没有违背,完全是法性起用。具体说来,就是《无量寿经》上跟我们所讲的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事,这是相。经上接着说:「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你们把这几句合起来看,前面善护三业是戒成就,观法如化是慧成就,三昧常寂是定成就。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展现给大家看的是什么?戒定慧三学。这就是此地清凉大师所说的,「恒不异真而成立」。总起来说,无差别里面的差别。无差别是从法身上说、从性上说,差别是从事相上说。可是你要晓得,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样才能圆融。你如果要认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怎么也圆不过来,你就不能契入佛法的境界,那就变成世间的学术,世间的一个思想。世间的哲学思想就是因为圆不过来,圆过来,那就称为佛法。

 

我们总要懂这些大道理,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不是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对待,「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些才能做到。净宗的同学,我们华藏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提出五个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很容易记。念念不违背这个原则,这就是菩萨行;念念、行行与这个标准相应,念佛决定往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5月5日09:31:1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427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