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疏钞演义(第26集)jingkong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026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请看《阿弥陀经疏钞演义会本》第三十三页:

 

◎【二究明利益】

 

这一段分三个小段,第一段讲因成。

 

◎【初因成】

 

序【从兹而万虑咸休,究极乎一心不乱。】

 

这两句经文就是一段,这个文是接着前面而来的。前面一大段是说明在修行上是以净土为指归,而净土法门当中又以持名念佛为最紧要。前面一段文就三经做一个比较,使我们肯定小本《弥陀经》所说的法门最为精要。这一段题目是「究明利益」,究是究竟,彻底说明这个法门的殊胜利益,所以一开头这一句就给我们指出来。他在修学上,首先就是伏烦恼,『万虑咸休』,到了极处是『一心不乱』。这两句文很简单,把佛法的修学宗趣完全指示出来了。所以学佛常常有人问,也许我们自己同样有这些问题,佛法到底是修的什么?这么多的经论,这么多的法门,修什么?哪一个法门最殊胜?学净土的说净好,学禅的说禅好,学密的说密好,到底哪个好?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一个最适当的标准,如果这个法门真正能够帮助你降伏烦恼,这个法门就好!这个法门能够帮助你得到一心不乱,这个法门就叫第一。

 

不管你用什么法门,如果这个法门不能帮助你降伏烦恼,一天到晚还是分别执着妄想,起心动念还要造种种罪业,这个法门就不行,学了就没效。这个东西就好像我们有病吃药,药吃了病就好了,这个药就有效;如果这个药吃下去之后不见效,这药就不能继续再吃。如果这药吃了起反作用,不但没有好而且更坏,这个药立刻就要停止,这个常识我们有。所以佛法修学是不是真的对症,效应就是看看我们的烦恼是不是减少,我们的心是不是清净,就在这个地方观察。如果烦恼真的减少,心地真的清净,这个法门就好。

 

有几位同学经常在我们讲堂听经,偶尔也到外面听听别人所讲的,听了他就起反感,听了很烦恼,他回来给我说。我听了他这些话,我就摇头,我说:你错了,错在哪里?你被境界所转。你听我讲的听成习惯,认为我这个是对的,你实际上已经是被我牵着你的鼻子走了,你就不是一条好汉!你听听别人跟我讲的不对的时候,你马上起反抗,可见得你听经听了这么多年,你着了相,所以你不能开悟。你在我这里听不着相,听别人的也不着相,你就得自在了。

 

释迦牟尼佛之所以高明,就是一生不牵着人鼻子走。所以在《金刚经》上把他老人家一生所讲的经全部否定掉,谁要说佛有法可说,这个人就是谤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从来没说过法。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学佛第一要明白这个原理,当我们听的时候,我们是了了分明,这就是增长智慧;可是内心一定要保持如如不动,不被他牵着走,这是你有功夫,你有定!在诸佛面前听经,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一切妖魔鬼怪说法我也听,我也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你就成就,成就无量无边的智慧。你们看看《华严经》的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学佛的,也有外道的,社会上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教我们六根一天到晚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样样都明了,成就无量的智慧,要在一切境界里面都能保持如如不动,成就甚深的大定,这是佛法。

 

排斥邪门外道的,固然是应当的,如果随着释迦牟尼佛的语言去转,那还是错的!自古以来这些祖师大德是要我们转经,不要被经所转。《坛经》里面所讲的,法达禅师没有遇到六祖之前,被《法华经》所转。这个所转,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他具有某种的成见。常常听我讲经,对我讲的他有了成见,他听别人讲的,他听不入耳,听不习惯!只要你有成见,你就错了,就有了偏差,为什么?你万虑没息。所以真正的功夫,无论什么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片清凉,无不自在,这叫做闻法。闻佛法懂得这个原理原则,然后什么法都可以闻,什么境界都可以接触,接触的时候决定不动心,决定不起念,决定是样样明了,换句话说,你六根接触六尘之处就是戒定慧三学三慧,无有一桩不圆满,无有一条不具足,这叫真修行。

 

演【万虑咸休,是妄心初息。】

 

这就是所谓功夫成片。无论什么境界,无论什么议论、言说,我们一听就晓得它的是非,一听就晓得它的因果,不必去思考,一接触就明了。明了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所谓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一接触就明了。接触就不动心,就如如不动,这才是功夫成片,就是『妄心初息』。从此而后,不断的在境界里面去训练,练到什么?正念成就,这就是一心不乱。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正法、是邪法,你的心绝不乱,你在一切邪正法当中,你决定是一心,不是二心。一心里面,告诉诸位,没有邪正。如果还分邪、分正,你已经是二心!不分邪正,你也是二心,你们想想对不对?分的对面不分,不分的对面还是分,有一就有二,起心动念就是二心。

 

佛法里面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起心动念落到八识里面,阿赖耶、末那、意识,这叫三心;二意是指末那与第六意识。三心二意是迷惑,三心二意是无明。堕落在无明里面,他怎么能够把妄念息掉?息不掉的。所以学佛的初步是教你要看得开,要放得下!无论善事恶事都不要计较,恶事恶缘要放下,善事善缘也不可以攀,攀着还是错了。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随缘才能消业,随缘是什么?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切随缘,随缘自在,随缘就不起烦恼。攀缘就烦恼,攀缘是什么?我一定要这样,我一定要那样。你这个一定,就是分别,就是执着,就是造业。所以,万虑息不掉,我们念佛就念不好,功夫就不能成片。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1日17:30: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2139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