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第15集)jingkong法师讲于美国达拉斯

地藏经  (第十五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15

  一百二十九页,最后一行。

  【如鱼游网。将是长流。脱入暂出。又复遭网。】

  上面我们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听了地藏菩萨承担起弥勒出生以前教化众生的使命,佛也感到相当的安慰。接着有一番开示,这开示虽然是对地藏菩萨说的,其实这些话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读了以后不能不深深的警悟。佛说,一切众生没有得到解脱的,我们晓得,佛门里面小乘人讲解脱,是阿罗汉果;大乘人讲解脱,是对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就是初地。我们就以小乘而论,有几个人能够,别说四果,就是小乘的初果,有几个人能够证得?小乘初果的条件是要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这样虽然没有出六道,可是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样的人可以说少之又少,不但是没有学佛的人他做不到,就是学了佛,甚至于出了家,修行一辈子,能不能做到?五种见惑能不能真的断掉?如果不能真断了,那就是佛这个地方的开示,「性识无定」。性识,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习性,古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换句话说,总免不掉要受环境的染污。这就是凡夫,凡夫作善作恶,于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古时候道场多半是建立在距离都市、村庄相当远的山林之中,为什么?避开五欲六尘的染污,这都是为未解脱者设想的。唐以后,丛林制度建立了,更是显著的要求,所谓依众靠众,大家在一起共修,互相的勉励、互相的监督,才能够成就人。

  所以现代学佛,纵然讲出家学佛,成就是大大的不如古人,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想诸位都能够想像得到。现在是自由民主,自由民主也不能说不好,但是对于修道的人来讲不算好。这一自由、一民主,就免不了要逐境生心,你不受约束了。换句话说,恶念就多,造恶业的机会也多了,你轮转三途的机会当然也相对的多起来,这是今日之下修行人没有成就的最大的原因。通常我们也看了不少经,也听了不少经,大概听说有这么回事情,做恶事要堕三恶道,听说而已,是不是真相信?不见得。听说,未必是真的,也许佛说这个吓唬吓唬我们的,叫我们做好事,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行为,恶的习气总是不能断掉。如果要真正体认了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那我们就要认真的检讨,认真考虑,我们的起心动念就不能不谨慎。

  菩萨很慈悲,你堕在恶道里面,好不容易把你救出来,救出来没几天,又做恶事,又掉到恶道里去,这就是佛这一段话的事实。尤其是今天我们念的这一小段经文,这个比喻,像鱼牠游,落在网里面。落在网里面,牠有这么一个机会又从网里头钻出去了。钻出去很好,但是牠愚痴,一钻出去,打个转,牠又掉到网里去。这个网就比喻三恶道。严格的讲,六道众生三恶道是故乡,住得久。人天是到外头作客,时间很短暂,因为他作客,他不好好的作,要造罪业,所以一定要堕落。

  不出三界决定不是办法,这是我们要真正警觉的。什么时候超越三界?一定要在这一生。我们要问,这一生可不可能?我跟诸位说,决定可能。你要是出不了三界,就跟本经里面讲的事实完全相应。要出三界,就要认真的念佛。所以《弥陀经》、《华严经》我们决定要细讲。这个地方同修虽然不多,如果各个都能往生,我已经非常满足。因为想到当年初祖慧远大师在庐山创办莲社,一共往生的一百二十三个人。如果我们能有二十八个人往生,那就非常非常难得,末法时期,我们的莲社有二十八个人去见阿弥陀佛,就不容易了。所以,净土经典我们一定细讲,《华严经》我们要细讲,戒律我们也要好好的来研究讨论,我们从《在家律要》来讨论起,决定要成功,这一生要有成就。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很详细、很明白,我们虽然现在还没读到《要解》,可是《要解》的大意每一个星期三在讲,重要的开示都提到了。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信与愿都要百分之百,不能有一丝毫的怀疑。经上讲得清清楚楚,五逆十恶在临命终时,他真相信、真发愿,也能往生。虽然只念了十声佛号,甚至于只念一声,不要十声,一声,下品下生,他能往生。品位高下在于持名的深浅,你念得愈多,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念得少,品位就低。能不能往生是看你有没有信愿,这是蕅益大师《要解》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如果把这句话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那个《要解》不念也等于念了。如果这两句话还是马马虎虎看过去,不甚以为然,你《要解》念得再熟,讲得天花乱坠,也等于没念,不起作用。所以自己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有百分之百的愿心。古德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为什么?你多念一声,你的品位就往上提高一层,不一样。多说废话,你想想看,把自己品位提升的机会失掉,太可惜。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我们的佛号不能间断,不应该间断。

  在美国买这些机器很便宜,家里买一个,录音带的佛号可以从早放到晚,这一个机器也只几十块钱,放坏了就再去买一台去,这个钱花得值得,为什么?提醒你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别的可以省,这个钱不要省。我们有钱干什么?有钱就要想尽方法叫它来帮助我们念佛,替我们助念,现在就要助念,使这个佛号不中断。甚至于公司行号里面,也可以从上班到下班的时候都放,有客人来听的时候,这是什么?你就藉这个机会讲阿弥陀佛这个道理给他听,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你就度了一个人。他要相信,他这一生就得度;他要半信半疑,种子种下去了,金刚种子种下去,尽到我们度一切众生的责任。所以三界决定不可以留恋,恶道可畏,要发心出离。底下佛说:

  【以是等辈。吾当忧念。汝既毕是往愿。累劫重誓。广度罪辈。吾复何虑。】

  这是世尊听了地藏菩萨他能够承担他的付嘱,他也感觉到很安慰。这是告诉他,佛有什么忧虑?忧虑这一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心随境转的众生,在六道里头头出头没。『汝』,这是称地藏菩萨。实在讲地藏菩萨他的资格太老了,我们前面曾经看到过,无量无边的诸佛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学生今天成佛了,老师还是菩萨,佛得称他还称「汝」,还是上对下的口吻。这个好像在人情上讲有一点过不去,地藏是老师,学生虽然成佛,看到老师总有点尊敬的意思,怎么可以用这个口吻?诸位要晓得,这是在教学,就好比唱戏一样,唱戏,他的徒弟唱主角,扮个皇帝,老师跑龙套,扛着旗子跟着后头转,有没有这个事情?多得很。你们都看过戏,老师在旁边跑龙套,学生在那里唱主角,这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要尊师重道,在后台那是另当别论,在台上那就要装得很像,教给我们要尊师重道。菩萨发的大愿,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愿不只发一次,生生世世都发这个大愿,今天在忉利天宫又发这个愿,佛听了很安慰。

  古人告诉我们,特别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在家、出家,我们道业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个注解一百三十一页倒数第二行的当中,底下这几行文大家要好好的去念念。在家由于取五尘,这才起斗争。五尘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物质的享受、精神的享受,在那里拼命的夺取,不择手段,这造罪业。出家人有没有斗争?有。出家人,这是讲从前,不讲现在,现在出家人跟在家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从前出家人没有财产,三衣一钵,所以财、色、名、食、睡他不要,他丢掉,在这上不斗争,那斗争什么?斗争看法不一样,见解不一样。你譬如说佛讲这个经,他有他的看法,他有他的看法,两个人看法不同,就得要斗争。这个情形我们也看到很多。最明显的是《楞严经》,你们看看《楞严经》的注解,几十家注解,这个不服那个,那个不服这个,各人说各人一套,说他是对的,那个人说得不对。都是这样,这是见解不相同。到底哪个对?给诸位说,都对。为什么会斗争?每个人都偏在一边,没有看到完整的。看到完整的就不斗争了,只看到一边这就斗争,各人执著各人的见解,这个才起斗争。斗争的果报,纵然是修大福报,福报太大了,来世也落个阿修罗,不好;福报要小一点的,那三恶道去了,还是在三恶道。斗争离不了瞋恚,离不了嫉妒,这是大烦恼,伤害的是自己,堕落吃苦的是自己,与别人不相干,这是要觉悟的。

  要讲到戒取见来说,在家、出家都要持戒,执著持戒是清净的,这就变成戒取见。一定要晓得,持戒是修学的手段,不是目的。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得定。什么叫定?现在在这个世间,真的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昨天给大家照相结缘的严居士,他说他在美国跟一个外国的法师学了一点法,他说那个法师是个缅甸人。跟他讲,释迦牟尼佛传的这个法,真正是佛传下来的很久都失传了,他现在得到了。他在印度不知在哪里参访,得到了,教他修一种定,能够成就奢摩他。我说怎么修法?他说教他心里头注意,注意鼻子嘴巴这一块,就想到这一块。他说他也不修数息,也不修观心,也不是参话头,就是叫他坐在那个地方,心集中在嘴巴、人中、鼻子这个地方,他说这样可以得奢摩他、得三摩地。还要观身体关节。我说这个不是佛法,与佛法理论上不相同,这有点像中国的道教,印度的外道。能不能得定?能得定,能够得定。不能开慧,不能出三界。这是世间的定,不是出世间的定,但是对身体健康有帮助,这是真的。他说可以能把妄念减少一些。我说当然可以,那是一定的道理,减少一点妄念,断不了妄念。他听我这个是有道理,他妄念没有断,只是在修这个法的时候妄念减少一点,这没有用。

  如果用念佛的功夫,我们能够把妄念减少,能够把妄念伏住,就可以带业往生;修其他的法门,同样的功夫,不能。我劝他念佛,不要搞那些花样,不要听人家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祕传,这可不得了!念佛法门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祕传」。其实这才真正是祕传,为什么是祕传?因为给你讲了你都不相信,可见得它祕。一讲你就相信,不祕;讲了你还不相信,这祕。只有真正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他才能接受,普通一般人不能接受。

  我们自己就晓得,学佛人有学佛的许许多多毛病,那些毛病都是我们重大的障碍,一定要去掉。所以修行,自己要记住,什么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行为有错误、有偏差,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每一天念佛十万声,拜佛三千拜,还是打妄想,还是一身的毛病,不能改过来,那不叫修行,那古人所谓是,你念佛喊破喉咙也枉然,你的行为没修正。这一句佛号就是提醒你修行,因为你所有的妄念,所有的毛病,从哪里来的?迷来的,迷惑颠倒才有错误、才有偏差。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叫你皈依无量觉,觉就不迷了,所以觉就把迷修正过来,叫你念念要觉,时时要觉,事事要觉。

  我最近这个几天在看《华严经探玄记》,这是《六十华严》贤首国师的注解。我把里面好多好句子都把它圈出来了,将来有时间把它摘录,做成一个小本子。我过去也看过一本书,叫《经海一滴》,我们图书室里有,有两部,大概有二、三十种经,都是里头的好句子摘录下来的,叫《经海一滴》。这里头就是没有《华严经》,我这把它编出来,将来增补上去,《华严经》里面的《经海一滴》。经里头处处开导我们,要认真的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错误的根源在什么地方,那个病根?当然我们讲无明,那是最根本的病根,我们讲到最浅显的,现在我们所有过失产生在什么地方?产生在我、我所,拿世间话来说,就是自私自利,所有的毛病都生在这个地方,我,我所有的,我所有的财物,我所有的名利,我所有的荣耀。哪个人要稍微伤害一点点那就不高兴。没有的,想办法去争取;有的,绝不容许别人侵犯。毛病就出在这里,这就是我执、我见。

  小乘人见道位,就是要破身见,知道身不是我,这才能见道。大乘的见道位,不但我执要破掉,法执还要破一品,大乘见道位。这是两大障碍,人我执、法我执两大障碍。人我执是烦恼障的根本,法我执就是所知障的根本,两大障碍,我们不能成就。破了烦恼障,你要是念佛往生西方,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破法执,破所知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一切经典都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了解真相你就觉悟了,你在这个世间才能真正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心,就是觉而不迷;才能生起真正的大慈悲心,慈悲一切,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往生西方世界。如果这些障碍不能排除,将来都要连累往生,我们这个目标就不太容易达成,所以这是一定要警觉的。《地藏经》上句句话都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文字言语很浅显,含义非常深。世尊四十九年教学之后,这是末后苦口婆心的叮咛,教我们觉悟。这一部经总而言之就是劝你不要再住在这个娑婆世界,不要再搞六道轮回了,就是劝你干这些事情。所以说这些三界六道轮回这些罪报,说这个干什么?说这个你真懂得,下次不来了,这个地方怎么可以再来?意思在此地。再看底下经文: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累劫以来。各发何愿。今蒙世尊。殷勤赞叹。唯愿世尊。略而说之。】

  定自在王菩萨在这一会里面也算是一个当机众,来代替我们请法。换句话说,这些疑问我们都有,而我们问不出来,菩萨代我们发问。意思说,地藏菩萨久远劫以来,到底发了哪些愿,现在世尊对他这样的赞叹?前面虽然说过,说得语焉不详,不够详细,所以现在我们想再多知道一点,不敢请释迦牟尼佛详说、广说,只能求释迦牟尼佛略说。我们晓得,菩萨都是帮助佛在度众生,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很留意的学。为什么?我们今天闻到佛法,了解佛法,深信佛法,当然自己这一生决定成就,这样的大恩大德我们如何报答?天天给佛磕头,佛不需要我们给他磕头,磕头报不了佛恩;天天香花水果供养,佛不吃这些东西,表表我们的心意,佛不需要。唯一能报佛恩的就是学菩萨度一切众生,换句话说,把正法介绍给一切众生,希望他们个个都觉悟,个个都相信,个个都成就,这才叫报佛恩。定自在王菩萨在此地发问,这一问就是报佛恩。因为他一问,佛这一说,又接引了许许多多的迷惑颠倒的众生,令他们能开悟,令他们能成就,这个用意也很深。换句话说,我们有这个机缘,在大会当中看到有许多人有疑问他提不出来,或者他不好意思提出来,或者他不敢提出来,你就要代他发问,帮助他解决问题。

  【尔时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萨。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几句话里面要注意的就是『谛听』,「谛听」就是一心一意的听,我们今天所谓专心的听,要专心听。『善思念之』,「善思念之」是要你听了之后要觉悟。思念上面加一个「善」,我们一般人思念用什么?用第六意识,用第六意识思,用第六意识念,就不善;离心意识,那个思念那就善,离心意识的思念必定开悟。所以这个「善思」很有意思,不能用分别心,不能用执著心,不能用妄想心,这样的思念就善。也许我们要问,如果不用第六意识,那怎么个思法?一思一念总会落到意识里去。这个说法没错。佛用这几个字样,不用这几个字的意思。譬如大乘经典里面常讲的,菩萨修三慧,声闻修三学戒、定、慧,好懂。为什么?因为声闻他用第六意识,跟我们一样;菩萨三慧是闻、思、修,跟我们不同。你能懂得三慧,你才懂得此地「善思念之」,这就是三慧。

  三慧里面闻慧,不是讲你听到、听闻了,不是这个意思,闻慧是代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用这个字代表,叫闻。一接触就明了,就明了的意思来说,用这思字代表,代表一接触就明了。因为凡夫总要想一想他才会明了,菩萨不要想的,不要想,明了了,明了也用思来代表。那什么叫修?不迷就叫修,他一明了了就不迷。所以从接触叫做闻,明了叫做思,不迷叫做修,一而三,三而一,绝对没有通过分别、执著、妄想,没有通过这个,决定不用心意识,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八识。此地这个「善思念」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菩萨的三慧。这一听了就大彻大悟。我们所以很难理解大乘经义,就是统统落在心意识里头。佛讲这些经典不用心意识,菩萨接受这些经典也不用心意识,所以才能真正得解如来真实义。我们用心意识来接受,把佛法统统变成世间法,把佛的真实义变成我们的胡思乱想,我们在那猜测,这就大错特错。好,再看下面经文: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说劫。】

  这是讲时间的长远,这个数字都是天文数字。

  【尔时有佛。】

  在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世。

  【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

  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佛的十种通号,这是属于佛学常识,任何一尊佛都有这十种称号,所以这十种称号叫通号,你要成了佛你也有这十种号。这十种号注解里面都有,可以做参考。讲到此地,当然也要做一个简单介绍,什么叫『如来』?有许多人没有能够在佛法上深入,往往对于佛的名号就发生误会。我们常常也听人家说,你们佛教里头是不是如来佛最大?这都是看《西游记》看多了,孙悟空本事很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所以如来佛最大。这都搞错了,每一尊佛都叫如来,到底哪一尊如来佛?这是要明了的。「如来」,此地的解释是一般的讲解,是乘如实道而来的,就叫做如来。《金刚经》上解释得非常好,佛告诉须菩提说,「如来者,诸法如义」。我觉得这个解释,解释得太妙了。那就是真正证得了法身,证得清净法身,才叫做如来,为什么?诸法如义,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

  第二个名字叫『应供』,「应」是应该,「供」是供养,就是他应该接受天人的供养,为什么?因为他是老师的身分。学生应该供养老师,这是在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印度、西域都遵守这个教训,所谓是孝养父母、师、僧三宝,要孝顺。现在美国这个社会不讲这些了,我们要提倡,不说他不讲我们就随顺他。我们是要随顺他,随顺他要纠正他,随顺他要改正他,这是佛法住世的意义。随顺不能够改正,那何必来随顺?所以他们有一些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虽然在此地一、二百年习以为常,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说他错了,他还说我们错了。我们这个正错的标准是什么?在法性上,凡是与法性相应的,这是正确;违背法性的,是错误的。不孝顺父母师长的,这是违背法性;真正随顺法性,必定是知恩报恩。你看父母在养育的时候,费多少时间、费多少的爱心?小孩一养大,十七、八岁就走掉,不要父母了,这是违背了法性。你在学生时代,老师用多少苦心来教导你、来培养你,到你一成立了,把老师也忘掉了。这都是违背,背性的,这是错误的。

  所以佛法讲「上报四重恩」,我们回向偈常常念,四重恩第一个是父母之恩。所以不孝顺父母,绝对不会尊敬师长。我们去礼佛,如果在家里不孝顺父母,佛不接受,你拜他也不接受。第二种恩就是老师的,佛也是老师,佛的恩德。第三种恩德是国家的,在从前是国王,为什么?他能保护我们,叫我们在一生当中安居乐业,现在来讲,就是政府的恩德,国家的恩德,没有国家,可怜。第四种恩是一切众生之恩,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我们穿的衣服,衣服不是自己缝的,这个布料也不是自己织的,以穿衣来说,裁缝的人对我们有恩德,织布的人于我们有功德,种植棉花的这些人于我们有功德。我们要吃一碗饭,你晓得多少人的恩德在里面?所以学佛的人心地慈悲,心地厚道,念念想到一切众生于我们都有恩德。为什么学佛?为报恩而学佛。为什么往生西方?为报恩而往生西方。所以老师是应该接受天人供养,所以叫「应供」。

  第三个名号是『正遍知』,这是称赞他的智慧,「正」是正确,「遍」是普遍;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没有一样佛不知道,不但知道,而且正确的知道。都有,我们也有,我们有为什么现在没有?我们有两种障碍把自己的正遍知障碍住,烦恼障、所知障,障碍住了。假如我们把这两种障碍都断除掉,我们这个圆满的智慧就恢复,我们也像诸佛一样的正知、遍知,这叫「正遍知」。第四个名号叫『明行足』,「明」是智慧,「行」是福德,「足」就是圆满的意思;换句话说,佛的三业行为都与智慧相应。不像我们今天的行为,我们今天行为是迷惑颠倒的妄心在做主,不是智慧心在做主。这叫做「明行足」。

  下面一个名号叫『善逝』,这个「逝」实际上意思就是舍离,正是佛法里面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逝是舍离。舍离怎么叫善离?善就是即相离相,才叫做「善逝」。小乘罗汉他离相了,他不能即相离相,那不叫善逝。佛能够即相离相,实际上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善逝的意思。在五欲六尘而不染五欲六尘,在五欲六尘而离五欲六尘,离即同时,离即不二,这叫真正的善逝。所以真正能够观察到一切法当体即空,天台家讲的一心三观,无论观哪一个法,即空、即假、即中,空假中是同时的,没有先后,一心三观,这也是善逝的意思。

  底下一个叫『世间解』,这个德号容易懂。世是讲世间,但是这个世间有三种,它是特别指有情世间,因为世间有智正觉世间、有器世间、有有情世间,当然也可以说三种世间都可以包括在里面,他都理解。特别是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众生烦恼业果佛没有一样不知道,没有一个人的事情他不知道。我们要想做一桩事情,没有人知道,可以瞒过人,行,能瞒得过人。甚至于做事情,自己都不晓得,自己也被瞒住了。佛菩萨瞒不住,佛菩萨统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的。如果我们明了这种事情,我们就不能起恶心、动恶念,为什么?佛菩萨知道得清清楚楚,无处可藏,无处可躲。这也是真的不是假的。

  『无上士』,士是读书人,在我们中国古代是最尊最贵的。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是尊重念书人,在社会上读书人的地位最高,士农工商。商人在从前社会上社会地位是最低的,他虽然富有,有钱,可是在社会上他地位很低。特别好像在正式的宴会里面,那个首席一定是念书人坐的,商人只好敬陪末座,他不能坐在上面的。现在不一样。从前你看,学而优则仕,他品学俱优,出来做官,学而优则仕。现在是商而富则仕,不一样了,念书人是穷念书人,没人瞧得起,天下大乱,本末倒置。现在有学问的人不能出来做官,为什么?没有钱竞选。要想出来做官的话,自己总得要有钱,生意做发了大财,可以把那财富拿来竞选。所以真正念书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没有出头的日子,他虽然有能力,能够替社会大众来服务,他没机会。这一点,说老实话比不上从前帝王的时代,诸位要知道,你要好好念中国的历史,你就会真正爱护中国。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并不是帝王专制。在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真正专制的帝王只有几个人,恐怕只有二、三个人真正专制的,其余的都相当民主,他不专制,他能够接受大众的意见,选贤与能。所以我们中国周朝时候就建立选举制度,但是他不是民选,是官选。自古以来,政府里面最高的赏赐给谁?给那推荐贤人的人,「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荣誉、最高的赏赐,是你能够替国家推荐一个贤人,这个赏赐给你。地方的官员他负责有选举、有荐贤的任务。如果他在此地做县长做了三年,三年没有选拔一个人才给皇帝,你这个县长就不要当了,为什么?没有成绩,其他的什么事情做得再好,没有把人才选出来,这不行。所以地方官也常常要到外面去访问,访问干什么?就是留意人才。

  那时候人才的标准是孝廉,举孝廉。孝是什么?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的,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是廉,廉洁,很守本分。要选廉洁的、选忠孝,这样的人将来选拔由国家来栽培,他将来出来做官才能做一个好官。他廉洁,就不贪污;他能孝顺父母,他就能忠于国家,从前选举的条件是这个。在汉朝的制度就是举孝廉,举就是选举。所以从前制度有很多地方非常之好,非常合理。现在民选太难太难,哪一个人能够掌握群众,他就选上了。再有能力、再有学问、再有道德的人都无可奈何。真的,现在的民主制度,固然也有它的好处,有它的缺点。从前君主制度有它的缺点,也有它的优点。

  士是读书人,「无上士」,就是读书人里面至高无上的、学问道德最圆满的,当然是佛,所以佛称为「无上士」。『调御丈夫』,这个「调」是调伏,「御」是控御,讲什么?这是专门讲对自己,他能够控制调伏自己的妄心、欲望、邪思邪念,这个人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他能做到所以才尊称为大丈夫。这个大丈夫就有那大英雄的味道,这是大丈夫的事业,大英雄的事业,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是一种克己的功夫。『天人师』,不但是人间的师范,也是诸天的师范。『佛』这个意思我们讲得很多,佛是觉悟的意思,觉而不迷。

  所以,从「如来」到「佛」一共是十个名号,这是一切诸佛十种通号。具有这十种通号就叫『世尊』,所以「世尊」这个称号不在十号之内,因为具足这十种大德、大能、大智,这是世出世间最为尊贵的,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佛的十号简单在此地跟诸位介绍。这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众生福报很大,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寿命看出来,『其佛寿命六万劫』。可见得这个时候的人寿命长,寿命长就福报大。这注子里面注得很详细,诸位自己可以好好的去看看。

  【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

  这要说这一尊佛的往事了。成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佛在小乘经里面讲,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在《华严经》里面讲,要经无量劫。可是你听到这么长的时间,不要被它吓住,「无量劫,这到哪一辈子才能成得了?」如果你的寿命要是无量劫,那不就一生成佛了吗?所以到西方世界都是一生成佛,为什么?他寿命就是无量劫,无量寿就是无量劫。《华严经》里面讲,大乘圆教的佛要无量劫,到西方极乐世界正好一生成佛,不到西方世界去那就相当麻烦,那就时间太长。为什么?你有生死轮回,纵然出离三界,你还有变易生死。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劝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大慈大悲到了极处,这种恩德之厚,父母之恩怎么也比不上,我们要体会到。他在未出家的时候他做个小国王,他是国王的身分,而且是个非常好的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这两位国王都是以十善教化众生,统治国家,可见得这个国王行政的殊胜。

  【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

  国王虽然是以这个十善来教化,可是人民还是有许多违背十善的,造十恶业。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一桩事情,我们中国古时候政治制度,政治的思想与佛法有密切关系,佛法没有到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思想,现在讲就是政治哲学,就与佛经相吻合。所以佛教一到中国来,被中国人欢迎,有道理。中国自古以来,行政以什么为最主要的?以教育。所以中国不讲求法治,也不是独裁,也不是专制,它是以教育来治国。诸位要念过《礼记》,《礼记》里面「学记」,「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指导的最高方针,「学记」里面就说得很明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是建立一个国家,成立政府,成立一个国家;君民,君是领导,领导全国的老百姓,哪一条第一优先?第一优先是办教育,教学为先。它并不是第一优先搞法律,或者是搞军队、搞警察,不搞这个,教育。所以宰相底下的六部,排在第一的,礼部,就现在的教育部,它摆在第一。这几个部长要开会议的时候,首席一定是教育部长,他坐在第一个位子上。我们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这与佛法完全相应,佛法也完全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来教化众生。众生造恶,不肯修善,这两个国王就商量:

  【二王议计。广设方便。】

  想方法,如何来教导老百姓改过修善。

  【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

  其中有一位国王他就发了愿,我要成佛,快快的成佛道,为什么?成了佛道,有能力教化这些作恶的众生。为什么?因为成了佛是成就最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智慧,那当然他的办法就多,这些一切根性不善的众生他都有方法来调理他,都有方法来对治、来教他。佛是世出世间第一流的老师,有最高明的教学方法,所以他要成佛,这难得!他为什么成佛?为了要教化这些造恶的众生,他为这个成佛,可见得他不是为自己,这个发心难得。

  【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

  这两个国王,你看看他们的见解就不相同。一个是自己赶快成佛,再教化众生;一个是看众生太苦了,如果先不教化,我等成佛了,众生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我不等成佛,我就要来教化他。这一看诸位就晓得,这没有成佛的一定是地藏菩萨,这个发心也太难得了。

  【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

  这一尊佛也在这个会上,他也来参加。

  【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这也是地藏菩萨因地里面的一段故事,我们看他们的发心,两个人发心都好,你看两个人发的这个愿都满了愿,一个国王真成佛了,一个国王就是地藏菩萨。可是这个地方诸位还要注意一桩事情,这是我在现在在此地把它补起来,前面没提醒,现在给补出来,那就是什么?出家,唯有出家学佛才真正成就,成佛、成菩萨才快。注解里面也说得很详细,出家有四种,我在《佛学概要》里头也跟诸位说过,有身心俱出,有心出身不出,有身出心不出,有身心俱不出。这要发大菩提心,要发大慈悲心,应该怎么样?身心俱出。身心俱出,真正志同道合,这一个小道场,我跟诸位说过,你们要我到此地来,我也常常在盼望着,如果这个道场能够住五个人,五比丘,这就是如法的僧团,那功德不可思议。一个人不行,三个人还不够条件,至少四个人,这是佛戒律的制度,至少是四个人。遵守六和敬,大小事情都开会,会议决定,就是作羯摩,同依羯摩,同依羯摩就是同在一个会议里面做议决,这是僧团。这个僧团诸佛护念,天龙拥护。现在每一个出家人自己搞一个地方,完了,诸佛也不护念,龙天悠游自在,去玩耍去了,他不要护念了,他没有责任,他想要护念找不到,这是可悲的现象。心出身不出,是在家菩萨,在家菩萨当然非常的可贵,但是代表佛法住世是出家的菩萨。所以四众弟子要密切的合作,佛正法才能久住在世间,我想这都是我们诸位同修共同的愿望。所以他们两个国王都出家了,一个成佛,一个成地藏菩萨。下面再说地藏菩萨另外一段故事,在佛经里面称公案,我们现在讲故事,以往他的事蹟。请看经文: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这一段也是说久远之前,地藏菩萨一段的公案。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

  佛法一般讲都有三个时期,所谓正法、像法、末法。但是这三个时期长短不一。像这一尊佛,他寿命四十劫,换句话说,他的正法就是四十劫,像法决定比正法要长一点,末法一定更长,那这个佛的法运就相当之长。我们释迦牟尼佛他的寿命八十岁,八十年,他的正法只有一千年,像法也是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总共是一万二千年。现在释迦牟尼佛涅槃距离我们现在,照中国人的计算,是三千零十三年。一万二千年,大概我们后面还有九千年,佛法还会有复兴的时候,没有灭得那么快,还有复兴的时候,还有九千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在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也算是不幸当中的大幸,这是我们要把这个机会好好的把握住。这一桩事情是发生在清净莲华目如来像法的时候。

  除这种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佛法分五个阶段,就是五种成就。在正法的时期,戒成就。所谓成就,一定是证果。我们看,确实正法时期能够遵守戒律的他就能证阿罗汉果,证不了阿罗汉果,那个须陀洹、斯陀含,这是很平常的,确实很多人证得。在我们中国,翻经的这些三藏法师,其中十之七八是三果圣人。可见得这修行证果,有修有证,那是一点都不错。可是像法时期,像法就是相似法,法没有那么纯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单单靠修戒律不行,须陀洹也证不到,一定要修禅定。

  所以讲「五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戒律成就;第二个五百年,禅定成就。佛法到中国来,是佛的像法时期来的,是佛灭度一千年,佛法到中国,正是像法,所以禅宗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跟佛的法运完全相合。第三个五百年,去佛愈来愈远,修禅也不行,也很少成就了,什么成就?多闻成就。你看,隋唐以后讲经说法的风气很盛,讲经的风气盛,到处讲经说法,多闻成就,大家对于佛法道理都很通达,就是学有成就,证没成就,有修,很少证果的。第四个五百年更糟糕,大家连经典也不愿意去研究,那个要用脑筋,不干了,干什么?修福,到处盖庙、到处盖塔,修福报,就是塔寺成就。讲求建筑、讲求艺术,搞这些去了,统统修福了,多闻还是修慧,这修福了。到第五个五百年以后,就是二千五百年以后,正好我们现在的时代,叫什么坚固?斗争坚固。佛也不修了,天天搞斗争,所以今天到处斗争,理所当然,如果不斗争,佛的话就不灵了。释迦牟尼佛在世,你看看五百年一个样子,五百年一个样子,讲得这么清清楚楚,从这三千年历史来看,一点都不错。现在这个时期,斗争坚固,这众生可怜。

  像法是在多闻的时代。『有一罗汉,福度众生』,这罗汉有福报,也肯修福,做这个度化众生的事业。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这个『因次教化』,他不是特别的,他是按照他自己教学的计划来做的,譬如某一个时期在某一个地方教化。有这个缘遇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名字叫『光目』,当然也是非常虔诚的三宝弟子,她来供养罗汉,来供养阿罗汉,『设食供养』。讲到供养,多半都是讲「设食」。诸位要晓得,从前出家人三衣一钵,佛规定的,出家人一定要接受在家人供养,为什么?他自己不从事生产事业,他要专心修道,专心教学,不要叫他分心,他要专心来求学、来教学,这就是他的工作。他的生活怎么办?生活就是要接受大众的供养。接受大众供养不能麻烦别人,不能增加别人的负担,所以佛只规定接受四种供养,叫「四事供养」。第一个,身体在,要吃饭,饮食的供养,饮食又不能多求,日中一食,所以这很方便,他只要吃一餐,不麻烦别人;第二是衣服,这是不能缺少的;第三是卧具,就是我们现在讲舖盖,卧具;第四是医药,生病的时候供养医药。就这四样,其他的没有。所以没有金钱的供养,没有其他财物的供养,他的生活非常简单。

  佛教到中国来之后,这个供养就起了变化,为什么?是佛的像法时期,不是正法时期。正法时期大家都遵守四事供养,给多了他也不要;像法时期渐渐贪图享受,所以那供养愈来愈丰富;到末法时期,简直不得了。从前出家人是贫僧,现在出家人是富僧,不一样,完全变了。所以要想真正佛法住世,自己成就,又能够利益众生,还是贫僧才对。为什么?僧贫了,他就不胡思乱想,什么念头都没有,整天都在那里想到经典的道理,在用功。如果一富,麻烦大了,钱多了,要想钱怎么用法,怎么样保值,怎么样再多赚一点,他哪有心办道?办道的念头没有了。换句话说,这些出家人当年出家,我想没有一个人,很少,太少太少,说是带了很多钱去出家的,我看这个很少,都是什么都没有出家的。出家几十年,为什么搞那么富,钱从哪来的?都是大家供养他,都是大家害了他。他堕了地狱,你们供养的人个个都脱不了责任,那个阎罗王一审问,「你怎么了?」「没有法子,那些人都要供养我,他们把我送来的,那你要找他们算帐去」,他如果这样一赖到你们头上,那你们个个都吃不消。所以供养要懂得供养的道理,决定不能过分。修福,供养出家人是修福,所以你们大家拼命去修福,哪里晓得搞错了,结果修到地狱去了,这划不来,所以一定要有智慧。

  我是从出家一直在外面讲经,从来我没有劝过一个人发心去盖寺庙,去供养这些,所以有很多寺庙不欢迎我,我得罪了他们。我教人修福从哪里修?印经、放生、布施医药,我都是劝人做这些。这些是什么?这些决定是福。我的钱印出经书送给大家,这好,每一个人读这个经书的都有福,我也有福了。建寺庙好是好,如果这寺庙建好之后他不讲经,里面在争权夺利,在这争财产,那不叫造罪业了?那变成斗争场合。本来没有这斗争的场合,你去制造一个斗争的场合,这个罪过很大很大,这罪过很大。所以我讲话都讲实话,我不怕人责怪我,因为什么?我念念都想求生西方净土,我根本这个地方住得不耐烦了,我早就想走了,所以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在乎,这给你们讲真的。

  这就是以饮食来供养,四事供养里的饮食,这是最普通的。这样一个真正善知识,我们留他在这个地方,就叫他这四事他的生活不缺乏。就是不会缺乏,虽然不富裕,他不缺乏,他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天天有得吃,他有衣服穿,他也冻不著,也饿不著,就行了,他的基本要求就是如此。我们满足他的生活,让他在这个地方安心来教化众生,这个功德无量无边。所以诸位建道场,我在台北也劝人,我劝人建道场怎么建法?不是叫他建一个寺院送给出家人,这个是我最反对,因为你送给他,所有权状交给他,就是把他又拉去还俗了。他本来出了家,没有家,现在你给他一个家,又把他塞进去,你的罪过大了,一定堕阿鼻地狱,罪过太大。像古时候一样,释迦牟尼佛在世,或者我们中国过去丛林寺院,这个财产都是国家的,十方道场,不是某一个人的。所以从前丛林寺院由政府管理,政府有一个机构叫「僧录司」,清朝的时候,还有这个官专门管出家人,政府来管理,不是私人的,里面住持当家一年选一次,选举。所以出家人叫流水僧,任何寺院都可以挂单,都是自己地方,只要不犯规,哪里都可以住,它不是属于私人的。

  佛陀在世,你们常看经,在祇树给孤独园讲的,那个道场是谁的?是祇陀太子、给孤独长者他们两个人的,他们请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没有把那个地方送给释迦牟尼佛,没送给他。如果送给他,罪过大,没送给他。所以诸位同学要晓得,建道场应该,建好道场了,自己管理,组织一个董事会,自己来管理,聘请出家人到这儿来主持,来讲经说法。出家人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有权在董事会,使用权是这些出家人,这就如法。出家人住在这个地方,譬如我们有五个、十个出家人住在此地,一定很安心,大家在办道,为什么?这里没得好争的,这财产是你们董事会的,我们争不来,我们也不是董事,无权过问,只好好好的办道。品德学问都好,大家尊敬,希望你年年住此地;你品德学问不好,我们开个会,就请你走了。为了要在此地住得安稳,只好守规矩,这样才能成就出家人。你把这道场送给他了,那他自己爱怎么管就怎么管,你就没办法管他。道场要这样的建立,所以道场像办学校一样,办学校一定是地方上人士的,或者地方政府的,校长、教员可以在外面聘请。我们聘请出家人做住持,等于校长;聘请出家人讲经说法,等于是教员。一定要如法,不如法佛法就灭了,如法佛法才能够兴旺。

  没有这个力量怎么办?我常常也很会出主意,我就跟同学讲,你们去租,租一个讲堂。「我不太富有,我可以租一个月」,好,你能租一个月,请一个法师来讲一个月的经,无量功德,你这一个月,你是这个道场的主人。你建立道场,请法师来讲经说法,这个功德比什么都大,你要修福,这是第一等的福报。可惜很多人不晓得修,不懂。如果我一个人力量不够,我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五个、十个、二十个联合起来我们租一个道场,钱多租的时间长一点,钱少租的时间短一点。再短的话,我租三天,我请一个法师来讲一个《八大人觉经》,三天就讲圆满了,还是无量功德。所以建道场不难,不是个难事情。像我们现在租的华人活动中心,我们一个月在那里讲四次,一百块钱,一次二十五块钱,我出一百块钱我就可以租四次,请一个法师在此地讲四天经,好大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议,这世间人他不懂,他不觉悟。将来这些听众他是真正得度,他有成就,什么因缘成就?某人建道场成就我的。他要成了佛,会想念当初那个恩人,所以他成就也就是你自己的成就。

  世出世间最大的福报是弘法,最大的福报是弘法。你说改造命运,现在大家对这个事情非常的热心、热衷,改造命运最有效的方法是弘法利生。李老师自己告诉我,他那个命,福是自己修来的,他说他没那么长寿,我那时候做学生,跟他在一块,他自己告诉我的。他的福报,他的命运,寿命这么长,都是这一生修得的,修来的。怎么修的?弘法利生。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想办法建道场。怎么建法?他没有钱,他找人家家里,你家里有客厅,我们每个礼拜到你家里去讲经,他用这个方法建道场。找一些同学,十个、二十个,原来就这么起来的。他很愿意讲,星期一在你家讲,星期二到他家讲,星期三又换一个地方讲,但是他都是定期的。时间长不长?不算太长,大概每一家讲两个月的样子,顶多不超过三个月。讲一部小经,一个礼拜讲一次,他讲经大概最长的不会超过十五次,最短的大概三次就讲完了,通常一部经大概十次左右,这是最普通的。所以台中许许多多莲友家里面都讲过经,家里面讲过经的地方不一样,那有护法神守护,因为你家里曾经做过道场,曾经在这讲过经。所以今天有很多人讲风水,请一个法师去讲几天经,什么风水都改过来了。他不懂,他要请个人来看风水,胡说一通,还得要送好多红包给他,冤枉,真是冤枉。结果能不能改过来?改不过来,还是改不过来。哪里晓得这个道理,哪里晓得这种真实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所以真正晓得佛法,没有说不愿意请法师到家里来讲经,来接受供养的,没有不愿意的。

  上一次传芳在这边讲,蒋总统过去他们家的老祖宗,在五代梁朝时候请布袋和尚(就是弥勒佛)在家里供养两个月,两个月讲不少经。这一桩事情是我从台北有一个老居士,叫李杰超,是国大代表,他过去是跟老总统,他看过老总统的家谱,家谱里面有记载,总统家谱带出来了在台湾,他的家谱带出来,他家谱里有记载布袋和尚。所以他的老祖宗一千多年以前就是虔诚的佛教徒。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这一供养,罗汉接受供养之后,一定要问他,你有什么愿望?这是一定的道理。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财供养,也要有回报,出家人对在家人要有法供养,所以一定要有回报。不能说光接受供养之后就没事,这不可以。一定要说法,要法供养。所以就问他,你有没有什么需求?如果没有需求,也给他祝福,也给他说法,也给他祝福。他要有需求,那就特别给他说法。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0:23: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37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