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第8集|视频MP3文字|蔡礼旭老师主讲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13/7/20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55-083-0008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道、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我们跟大家分享到「师道尊严」。第一个,我们从经典当中体会到教师的重要性。第二个重点,尊师方能重道。我们引了《礼记‧学记》的经句,讲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尊重老师是最难能可贵,也是最关键的根本。「师严然后道尊」,老师受到尊重了,然后道德学问、真理才会受到敬重。「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道德学问、真理受到敬重,然后人民才会认真恭敬的学习。

 

刚刚我们讲到,古代的帝王他很懂得尊师,以主人跟客人之礼来对待老师,跟我们《群书治要》讲到的内容完全相应。我们打开《群书治要360》一百五十六页,我们今天刚好要讲这句,两百五十九句。巧不巧?怎么这么准!你说纲领这么多句子,就这句讲师道,刚好我们今天就要讲这句。冥冥当中都有圣贤、祖先在保佑,我们大马的华人跟我们中国的华人,你看这个因缘都这么相应,都一起从经典当中来学习师道,来期许振兴师道。我们一起把两百五十九句念一下:「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也,尊师则不论贵贱贫富矣」。

 

这个是我们讲「尊师方能重道」第二个重要的经句,第一句是《礼记‧学记》,第二句就在《群书治要‧吕氏春秋》当中提到。我们冷静想一想,为政跟尊师有什么关系?为政是管理好众人之事,把国家治理好。每个人都尊师、都懂得伦常大道、都懂得自己的本分,那这个家庭就安定了。我们刚讲的「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这所有的亲属关系,大家学了伦理道德,互相亲爱,就靠老师的教导。所以圣王非常清楚师道的重要,他很尊重老师,包含请老师来教太子,来教他的孩子,都要行拜师礼。而且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老师的身分、贫富贵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这方面的学问、这方面的能力比我们强,我们都应该谦虚的去向他学习。

 

当时韩愈先生在写「师说」,可能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好面子、不愿意虚心向人学习。坦白讲,一个面子误了自己多少提升道德、能力的机会。其实这个是傻,不自爱。所以人抱着习气不放,其实真的是自己在障碍自己。所以不要认贼作父,好面子是贪,要放下这个不好的习气,「满招损,谦受益」。《了凡四训》讲,「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一个人假如真的很谦虚,向每个人的优点学习,那不得了,他每天「德日近,过日少」,就像《弟子规》讲「见人善,即思齐」,都很恭敬去欣赏别人的优点,进而向他学习。我们一天遇到不少人,每个人的优点都开始学习,那这一生不成圣贤都难。

 

所以《弟子规》实实在在落实一句,自己的道德学问就有很大的提升。假如我们学了半年、一年、二三年都觉得没有很大的进展,我们对于每一句经句,没有实实在在去落实它。所以,学,还得回归到学一句实实在在做一句,这个才是实学,不然还是学知识而已,知识利益不了我们的身心、利益不了我们的人生,甚至于还会长浮华。《弟子规》讲得很清楚,「不力行」,但学知识,「但学文」,就「长浮华」,因为这个道理不要求自己,就变成看别人,那就增长傲慢了。《弟子规》的每一句跟我们德行扎根、求道扎根都很关键,不可轻忽了扎根,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

 

我们再谈第三个重点,「尊师方能重道」。有句俗话叫「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这个俗话在告诉我们什么?因为这个学生比他的老师学习的态度还恭敬,所以他就超过老师。老师能讲,他没有完全落实,当然他也在努力;那学生接受了,他恭敬老师所讲的每句话,他不会去看老师的缺点,他依然保持这个恭敬,甚至更加恭敬,更加珍惜,更加感恩。为什么?因为老师讲的是正知正见。他能珍惜这个法缘,所以他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这个点出来,状元学生是因为他老实、听话、真干的态度超过老师。

 

第四点,我们要再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就是「孝亲是尊师的基础」,这个对于我们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很深刻了解这个真理。我们都希望孩子真正受益,那得他先尊重老师;学生对老师尊重的态度,又建立在孝道的基础。《孝经》告诉我们,「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不符合人的一种行为的模式,他一定是尊重对他恩德最大的父母,然后自自然然再延伸到尊重老师、尊重长辈。所以我们老师一认知到这个重点,他连孝亲的根都没有,去要求他尊重老师,怎么可能?办不到。

 

老师首先要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传道、授业。传道当中最重要的,教学生孝道。我们今天没教学生孝道,我们就有愧于教育工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孔子告诉我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教育就从这里开始,我们不教孝道,根本教育都还没开始。教育的「育」字是什么?「养子使作善也」。「百善孝为先」,你不教他孝,他百善都开不了,谈不上是教育,知识传授而已,不叫教育。我们为学生好,虽然家长、学生不一定懂得尊重老师,我们首先先教学生孝道。学生一学,回去替父母想,要尊重父母,很多孩子都很天真,回去隔天站在父母门口,父母一出来,九十度鞠躬,「爸妈,早上好!」都把父母吓了一大跳。大家想一想,这样的家长高不高兴?高兴,不就自自然然尊重老师了。

 

人只要尽了本分,那个尊重就会水到渠成;人不尽本分,怎么要都要不到尊重。比方夫妻相处,丈夫要求太太要怎样怎样,太太要求丈夫要怎样怎样,要来要去,就两个人每天在那吵。有一个开悟了,自己先做好,就感动对方了。你一尽本分,那他互相交感,不也回到尽本分了。所以各归其位很重要,尤其在这个时代,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对,尤其我们已经学的人,还不先做对,罪加一等。这不是我讲的,你们别找我,为什么?明知故犯,有没有罪加一等?有,《弟子规》也讲「倘掩饰」,这是《弟子规》讲的,不是我讲的。我已经恭喜过大家了,congratulations(恭喜),恭喜过大家,我们没有后路可以走,我们要勇往直前承担起来。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想明白了,就会做得非常心安、非常快乐、非常踏实。人短短数十寒暑,总要尽自己的本分,总要为这个世间留下精神,从我们自己做好本分,做好老师、做好家庭当中的每个角色,以为后世的人作样板。

 

第五点,我们来反思一下,现在家庭、社会状况确实没有重视尊师。我们从古今的对比来看。第一,拜师礼。古礼,先向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接着父亲带着孩子给私塾老师行三跪九叩。其实我们现在的人看到这个,不一定能体会个中的道理,甚至还会讲,「干嘛给老师三跪九叩,现在是什么时代了,现在是平等时代,学生也跟老师平等。」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是他却不知道,在这整个拜师礼过程当中,谁受到的利益最大?而且是终身的利益。

 

从我们的角度看,根本无法深刻理解老祖宗通达人性的智慧,乱批评,这样批评的人要负很严重的因果责任。这个拜师的过程当中,孩子最尊重的是他的父亲,父亲给老师行这么大的礼,他敢不听老师的话吗?那对老师的恭敬是百分之一百,不敢开玩笑,不敢侥幸。「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个孩子尊师的根就在这个仪式当中深深扎在心里。我们从师长分享,因为师长曾经小时候就是这样拜师。老人家常常提到,那几个月的私塾教育、德行教育,影响他一辈子,在这么多诱惑的社会当中,他能够全身而退,都是因为传统这几个月的私塾给他扎的根,所以老人家深刻了解老祖宗礼教的智慧。拜师是礼,婚礼过程当中那些教化,老人家都很清楚,高度的教育艺术、教育的智慧,那孩子受益了。

 

可能有人会讲,「老师坐在那里给人家拜,他多高高在上」,又是自己的想法。大家想一想,读圣贤书的人不愿意占人家一点便宜,更何况是坐在那里给人家拜,那是什么心情?我们没坐过,但是想象一下,如坐针毡。他父亲也是成人,彼此之间都是互相尊重,怎么承受得起人家这样的大礼。可是为了谁?为了孩子、为了传道之人、为了社会的下一代,哪怕如坐针毡也得坐。那拜完了,没把人家的孩子教好,怎么去面对他的父母跟家人?所以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礼教,那个教育的深远,我们假如不细细去体会,还会误会它,那五千年的教育智慧,可能就被我们扔在垃圾桶里面了。而现在不是这么恭敬老师了,孩子在学校遇到点不满、不愉快,家长气冲冲就到学校来,还没搞清楚情况,就向老师问难,那这老师怎么还敢教学生?所以尤其这段古今的对比,我们的家长要好好体会,这是真为孩子好。

 

再来,我们校长、幼儿园园长要重视这一点,因为老师不可能为自己讲话,人家也不高兴。但校长、幼儿园园长要为老师设想,要体恤老师的难处,要提醒家长的态度,「一个班上几十个学生,老师够辛苦的了,这老师在你孩子身上也花了不少的心血。」要慢慢的他可能平和下来,才好处理事情。假如校长不能够体恤老师,一有问难,还去责难老师,那老师心多寒!尤其校长又是老师的领导,领导要做下属的后盾,这才是一个为人领导者的胸怀。哪怕是真的老师有点不妥,你把他拦下来了,老师冷静下来一反省,「我自己一点不小心,还给校长添麻烦。」他更佩服你,我们整个学校的向心力更强。

 

坦白讲,教育是合力,要把一个学生教好,要把一个后代教好,爷爷、奶奶、姑姑、叔叔、伯伯、父母都要配合好。假如对教育的理念都不了解,互相唱反调,那教起来真是累死人。学校也是,都要合力,孩子不懂事,特殊情况,校长叫过来,要让孩子了解老师的苦心,家长来了也要让他体恤老师。大家合力,这个戏才唱得好,要互相体谅。

 

互相指责,到最后认真付出的人心都凉了,「不如归去」。我现在听到很多很认真的老师,「我快教不下去了」。我们赶紧鼓励他,因为这些好老师太难得了,教育界再缺这些人,不得了,下一代堪忧了。所以你看到一个好老师很无奈,赶紧鼓励他,然后约他出去吃吃饭,去吃吃素食,然后听听非常优美的音乐,缓一缓。然后你再跟他分享《礼记‧学记》,跟他分享这一句,尊重老师很重要。在我们眼前的缘分,我们能尽多少力就尽多少力,就是圆满。

 

第二个现象,古今的对比,以前开喜宴、婚宴,多少的邻里乡党、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坐在首位的就是当地的教书先生。请问大家,现在坐那个首位的是谁?赚最多钱的、官做最大的。大家冷静想一想,这个教书先生没钱,他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可是你让他坐最尊贵的位置,表什么意思?尊重道德、尊重老师。而且他在那一方,代表这一方的子弟很可能都会被他教。有个大富人家办了个私塾,很多邻居他没有钱去请老师,他就到这里来读。大家不要小看这一个动作,受益的是这一方的子弟。因为小朋友去参加喜宴,看到私塾老师都坐在那个首位,恭敬心就起来了。现在是有钱的坐首位,每个人都羡慕有钱,要赚钱,而不是重视道德。

 

这样的风气实在讲,我从没有见过,但是我有听过一个例子,我非常感动。我们一个同仁说到他的奶奶,除夕夜煮水饺,水饺叫金元宝,煮好第一盘水饺,交代他恭恭敬敬的端到祠堂去祭祖先。小孩可能五、六岁被派任务,战战兢兢端过去。尊重祖先的态度就在这个生活细节扎根。接着第二盘出来了,坦白讲,在三、四十年前,能吃到水饺,那都是一年当中的春节、中秋节,想不想吃?很想,必须口水咽下去。然后第二盘,赶快端去给「先生呷」(闽南语:先生吃),就是教书先生、老师。那孩子孝亲、尊重祖先跟尊重老师就在端水饺当中扎根,就在生活当中教了。所以当时听了,觉得这个老人家比读过书、比大学生还懂做人。

 

所以我当时刚到大陆去,最不习惯的就是很多老人很懂义理,一开口就说,我没有文化。我觉得他是最懂文化的人,他都说他没有文化。说错了,他叫没有学历,但是有文化。那些读书读很高,大学毕业,不懂得孝道的,叫很有学历没有文化,这样才准确。为什么?这些老先生、老太太感化了多少人,他怎么会没有文化?我们读个大学,到处很傲慢,一个人都没感化,怎么会有文化?所以圣教重实质不重形式。

 

所以这个对比给我们省思,假如你以后嫁女儿,「从我做起」,复兴孝道、师道从我做起,用传统的婚礼,然后请你们那一方最德高望重的学问家、道德家坐在那里,就很有表法的意义。然后又顺便请这个长者上台去给新人祝福,多好。所有的人很受益,那这场婚礼就功德无量。顺便再把「天下父母」的盘片,或者一些传统文化的讲座,当场发给每个人。那个都是机会点,因为他看了传统婚礼,那是道义,那是恩义,每个人都会感动,感动他就想学。你不要看他感动了,「过两天我再拿给你」,那个时节因缘会错过。

 

第三,处罚学生。实实在在讲,我们现在最大的障碍叫自我。父母处罚我们,在那里抱怨,「哼,打我打这么重。」却不知打在儿身,痛在娘心。第一个,我们犯这个错,父母比我们更痛苦;第二,还得打我们的记性,又痛苦一次,我们还是体会不到。所以我感觉我们现在年轻,不懂孝道,真的是太伤父母的心。接着到学校,很可能我们又要伤老师的心了,老师批评两句,我们就闷在心里好几天放不下。

 

其实大家想一想,老师何尝喜欢骂人,骂人目的是什么?当老师的人上讲台来乱骂人、造业,他又不是脑筋有问题。像我们这个时代,当老师真不是人干的事情。我曾经听卢叔叔讲,他真的当老师当到……真的我每天要给他敬礼。他良苦用心,带学生带了十多年、二十多年,为他全家着想、为他学生一生着想,学生还不知道感谢他。所以他曾经看那个韩国有谈到老师的戏剧,讲了一句话说,「老师的大便,狗都不吃。」为什么老师的大便狗都不吃?太苦了。狗应该改不了吃屎,但是为什么老师的大便不吃?太苦了,吃不下去。

 

所以当时在听师长讲,现在哪有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就不错了,讲他几句就跟他结怨仇,不好。今儿都是自家人,就让我吐点苦水。当时我刚到大马来,我们中心大陆的华人、台湾的华人、大马的华人、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夏威夷的华人,全部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成长背景,思惟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讲一堂课下来,有些地区的说,「骂得好,很受益。」有些地区心在滴血,「老师好凶」。所以我曾经有点精神错乱,就不知道怎么拿捏,要很谨慎的看一下,会不会伤到这边?会不会伤到那边?所以面对一个因缘,得要体恤方方面面,结果德行又不够,修养又不够,有时候言语无形当中伤害到别人的心。所以我最近常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体会父母的心非常重要。

 

再来,我们能够体会别人的苦心。真的要体会别人的苦心,我们不放下自己的想法、感受,完全无法体会父母跟他人。我们不能体会父母跟他人,尤其你在团体当中,不能体会领导,在学校不能体会老师,我们就很难变得懂事、成熟。一个人德行的根基,一个人的成熟度,决定离不开孝亲尊师,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所以我们要真能体会师长的苦心、圣贤祖先的苦心。

 

我有这个因缘,陪大家一起珍惜老祖宗的教诲、珍惜师长的教诲、珍惜圣贤的教诲,我只能还忝为大家的同学,真的是跟着大家一起学习。我能体会到师长哪些苦心,我供养给大家;我能体会到孔子哪些苦心,我供养给大家。而大家确实是我的老师,像昨天我们共学班的学长,他们非常发自内心去感恩别人、去反省自己。一个人真心流露,真的是令人动容,他在那里流眼泪,我也陪他流眼泪。人真心那种能量、那种磁场太强了,还真的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去跟同学忏悔,觉得要跪下来道歉,因为感觉到自己的话,对对方的伤害太重了。我被他震动了,被他们震动了。一个人反省自己,「我太惭愧了,我没有以家人的心、我没有以兄长的心,去爱我的家人、爱我的同学」,一个大男人流眼泪。

 

后来课程结束了,我回去刚好又跟李老师在谈一些事,结果又谈到这些学长们发自内心的那一刻,我一谈,眼眶又转着泪水。不过我们已经练出一种功夫,就只限制在眼眶转,绝对不能掉下来,不然要扣技术分数。我现在跟大家分享,刚刚眼眶还是泛着泪水。所以我非常感激这些学长,他们的真心对我的生命、对我修学的洗礼,我真的要发自内心感谢他们。

 

所以讲到这个第三点,就想起师长说到他们那个时候,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处罚,回到家,小朋友什么事瞒不了父母。要不是自己招了,要不父母一看,眼神不对劲,就问,了解了,一了解在学校被老师处罚,隔天带着礼物去谢老师,这个是八十年前的事情。诸位长辈、学长们,你们的孙子、你们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处罚,你们隔天拿礼物去送,「号外号外」,最新的新闻,可能会登报纸,带动这个风气。你想一想,那老师再看到父母这个态度,又再一次的感动他,不能不认真教。所以这些礼本身对于孩子、对于教学者都有深远的影响。现在孩子被处罚了,家长告老师,上法院去,那老师怎么还敢教?

 

第四点,古代一直传下来的,「师生如父子」,师生是道义的关系,常怀感恩。现在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不打招呼。为什么?因为不是道义关系了。老师假如不教孩子伦理道德,就教孩子知识,那孩子就变得功利,「反正我就是考试考好。」接着?他只看到学历、看到文凭,他离开这个学校了,他也不念校长、不念老师的恩。所以一个学校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决定他的学生会打从内心尊重校长跟老师,这是我亲眼所见。我曾经去吉林松花江中学,他们的家长、他们的学生对校长非常的尊重。所以那份尊重是校长、老师自己为孩子一生谋幸福,自然感得的。吕校长这么多年,他所强调的「推展《弟子规》,推展中华文化,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这就是他的理念。从这样的比较,我们不要求学生,要求自己,我们有没有跟学生结的是道义之交,是成就他的一生?

 

现在的一个现象,第五个现象,学校变企业,企业变学校。当时我听到这个现象,我感觉是我们教育界最大的耻辱,而且这个耻辱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招感来的。孟子有一句金玉良言提醒我们,「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一定是自取其辱,人家才会来侮辱我们;「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自己家庭、国家乱了,才会遭到别人的侵略、障碍。「家火不烧,野火不起」,外面是缘,因还是在自身。为什么人家说现在学校变企业?因为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叫他的教授叫老板,学校变成很重视成绩、赚钱,而忽略了学校最重要的职责:作育英才。

 

这一点我也要对校长们、幼儿园园长们非常中肯的提醒,因为我曾经受过伤。大家看得出来吗?我曾经辞掉工作以后,又要回去考老师,刚好我们家对面的学校招考老师,一百九十一个人参加,笔试、口试、试教三关。第一个笔试,刷掉了一百七十个人,只剩二十一个人,结果这二十一个,只有一个男的,其他二十个都是女的。所以当时我进入复试,走在路上,他们学校的老师看到我说,我们学校最缺男老师。结果我一进复试(口试的地方),三个校长坐在那里说,今天还有男的。我本来听到这些之后,觉得我十拿九稳。

 

而且我要进去口试以前,我祈祷着,「这个地方所有孩子的祖先,你们保佑我考上,我会好好用心在这个学校教一辈子,我不会转校。」为什么?我带孩子最多两年,台湾当班主任,一年级、二年级一个老师,三年级、四年级一个老师,五年级、六年级一个老师。所以学生我最多带两年,而且男老师一般都带五、六年级。为什么?五、六年级的孩子都长得比我们高了,不是男老师压不住。两年怎么可能成就一个学生?所以我希望这两年只让他们留下一个最重要的印象,「老师挺为我想的」,这样就够了,我要的不多,就先信任我就好了。而我留在那个学校一辈子,任何一个学生,信任我的人都找得到我,他知道学校对面那一栋大楼,可以喝到红豆汤,可以喝到莲子木耳汤,这样就够了。我的学生绝对不会走绝路,因为他知道这个世间还有人关心他,他不会走绝路,他撞得鼻青脸肿,他最起码摸摸鼻子回来找我,我就再一次可以教他了。我的算盘打得挺不错吧?而且我还打,每个礼拜天,我在小区(我们小区有几百户人家)免费教传统文化,不然那个场地很浪费,很多人拿去唱卡拉OK,挺浪费的,那个是很庄严的地方。这些孩子们都到这里来上课了,慢慢都会鞠躬,都会捡垃圾,这个小区不就形成风气了?挺好的。

 

算盘打好了,又这么虔诚,我一走进去,胜券在握,坐下来。坐在最中间的叫主考官,旁边还有三个校长。中间那个校长问我的第一句话,因为校长他是选他们学校的人才,选整个教育界的人才,他问我第一句话说,「你有没有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得奖?」我才教两年书,我说,「没有。」「你有没有做过行政工作?」我都当班主任,怎么会做行政工作?「没有。」「你有没有带学生出去比赛得奖?」「没有。」他问我好几个问题,我只能摇头。我边摇边想,不妙,可能考不上了。最后备取,还备取,还是没考上。他就没问我一个问题,「你有爱心吗?」一个教育人员最重要的不问,怎么都问到要得奖?请问是校长室的奖牌重要,还是一个好老师把学生教好重要?我们的人生常常要拿出天平来称一称。

 

从我们自身来讲,是脾气重要,是性格重要,是面子重要,还是我们一生的道业重要?从家庭,是我们的面子重要,赶快把女儿嫁出去重要,还是女儿一生的幸福重要?人生随时都要把天平拿出来称一称。校长、幼儿园园长也要把天平拿出来,一个有爱心的老师重要,还是能帮我得奖重要?我们要不忘初心,我们走入教育界要的到底是什么?学校不是为了名利而存在,是为了为整个社会国家培养下一代,这是我们要反思的。而为什么人家会说,企业变成学校?在大陆,非常多的企业令我们肃然起敬。他们办的传统文化课程,甚至当地的党校都来学习。他一个企业办传统文化课程,还帮国家培养干部,人家那份道义,比我们从事教育的更强烈,那不值得我们尊重吗?

 

吕杰校长在二OO八年一月一号晚上,我印象非常深,因为那次五天的课程,我们升国旗两次。第一,礼拜一固定升国旗;第二,元旦,一年的第一天升国旗,提起我们爱国、爱民族的心。因为大陆的「国歌」强调,我们的民族已经遇到「最危险的时候」。确实,文化的承传,我们这代人是关键。当时青岛好多企业家,站上去三十多个人,阵容很坚强,每个人都发愿:「我们要把我们青岛建设成传统文化的示范市。」结果后来吕杰校长上去了,「人家是从事企业的企业主,都这么为文化、教育有使命,我是做教育的,我是校长。」知耻近乎勇,所以吕校长回去之后做得非常好,那份勇气,承担起振兴师道的责任。

 

第六点,我们虽然强调尊师方能重道,但也必须了解客观的状况。我们常说随缘随缘,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当前的缘分也要随缘。这让我们想起师长常常讲到,我们师公李炳南老师,他面对学生,真肯学的,有打有骂。当然,关起门来打,不然他是大人,面子没法摆,替他想。不肯学的?对他很客气。为什么?不跟他结怨。虽不跟他结怨,上台去的时候苦口婆心的劝,他愿意接受,他就受启发;他不愿意接受,也不跟他结怨仇,因为在台上并没有让他感觉是指他。但是真肯珍惜的,他就会对照自己,自己去做调整,就受益了。

 

现在孩子们他没有孝亲,更不可能一下子能懂得尊师,所以也不怪孩子。现在你太严格了,可能孩子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这种缘分得靠自己拿捏。法没有定法,看当时的情况,因材施教。这个孩子恭敬十分,我们教他八分,对不起他;这个孩子恭敬五分,我们要教他八分,太攀缘,他被我们吓退了。有,你太严格,教他太多,他觉得有压力,他就跑了。所以还得「随缘妙用」,随这个因缘,看缘分,客观的去应对就好。

 

这是跟大家交流到古今对比从六个角度去谈。接着,我们师道尊严谈第三个纲领,就是「振兴师道」。

 

首先,第一,「自重而后人重」。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这个「表」字就是表率,要自重。我们要表现出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的爱护,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把「师生如父子」从我们身上做出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们不做出来怎么弘道?父母、老师最重要的精神,是无求无私的奉献,所以他受尊重,就像老子的一段话。所以为什么「亲跟师」,跟「天地」并列。我这次到常州去看到牌位,在祠堂敬奉的,「天地君亲师」。为什么「君亲师」可以跟「天地」并列?因为「君亲师」都效法天地无私的精神、化育万物的精神,好!「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生长万物,不占为己有,就像天地一样,天地何曾向万物讨过功劳、讨过回报?「为而不恃」,作育万物,这个「恃」,不自恃己能,它没有夸耀说这个是我的功劳。

 

我们想想我们的父母,为我们担了多少心、吃了多少苦,从没有要我们回报,甚至于还继续把他的爱给了我们的另一半、给了我们的下一代。所以当子女的能早一点理解父母的苦心,我们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发光。不懂孝道的人生,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对于父母深恩,我们还怨他,这个业造大了。所以今天父亲母亲很无奈,很可能我们做错哪些事,他担什么心,我们不理解。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我们当儿女的看父母常常叹一口气,还不能深体亲心,还不高兴,「妈怎么批评我,妳怎么不批评其他哥哥姐姐?」你说人这个「自我」,把自己给害得多惨。

 

父母为什么深深叹一口气?那背后是什么?所以我们的第一念都是自我。不顺己意,不高兴;谁讲我,不高兴;谁不信任我,不高兴;谁没有为我,不高兴。我们不就变成自我、自私自利的奴隶了吗?这怎么是自爱?人会有情绪,根本就是我执,就是自我。擒贼要擒王,不要再做欲望的奴隶了,不要再认贼作父了。圣教教我们没别的,就教自爱,进而懂得去爱人。先爱父母,先体恤父母的苦心。都不知道那一个叹息「唉」,我们病了多少次?我们成长过程当中,交朋友、不懂事多少次?我们工作不用心、常常换,多少次?这哪有一件事不让父母操心。

 

刚好,我感觉是老祖先保佑,我们好几个同仁生的孩子都挺乖的,给他一读《弟子规》就不哭了。最近常常抱小孩,我现在常常被叫「爷爷」,这两个字让我有点接受不了,我今年才四十岁。每次抱着这些孩子,那孩子真的,我抱他们的时候都二、三个月而已,人生百日,性德真常流露。你看他的眼睛这么亮,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很可爱,谁抱都高兴。五个月、六个月,认生了,不是妈妈,啊啊哭了,开始分别,开始执着。你要看天真,你就看那二、三个月的孩子特别明显。我抱起来跟他讲,「你妈妈多辛苦你知道吗?洗你多少尿布,我都看到了,多少夜都没睡好。」刚刚遇到我们一个同仁,她孩子前一阵子生病,回来之后,每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吃一次奶,你说那多辛苦,那妈妈怎么睡觉?就这样熬过来,现在好一点。这个孩子五年之后再遇到我,我铁定告诉他这件事。这个我是跟我爷爷学的,我小时候忘了记性,妈妈的辛苦都是我爷爷提醒我。教育是合力,不然孩子都忘了,得要亲人、朋友提醒,叫「易子而教」。因为父母根本讲不出口,因为他觉得那是他自自然然的爱,他又没有索取,他怎么会去讲?我抱着那个孩子讲话,孩子很专注,「你知道你这辈子来干嘛的吗?」一愣一愣的。「来弘扬圣教的。」结果那个孩子就笑起来了,还没忘了他来投胎干什么。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为万物做了这么多事、这么多建树,从来不居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的青春岁月、心血,从来没跟我们邀过功。尤其生子忘忧,经历了世间最大的苦痛,孩子生下来,念念就想着孩子的安危,根本就没有再想起那个痛,马上就完全放下,这一念都值得我们为人子女终身的回报。

 

接着经文又说,「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他愈不邀功,万物尤其我们懂事的人类,不忘天地的恩德。我们老祖先都是敬天敬地,我这次见识到了。刚好很巧,我本来十三号坐飞机从南京飞广州,坐五点多的飞机,九点多飞回大马,刚好有台风,空中交通比较阻塞,我就赶不上回大马的飞机,坐隔天的飞机。我那一夜就住到了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我到顺德住了一晚。因为我们在香港《群书治要》的论坛,顺德的义工最多。我就起一个念头,「太感谢顺德这一方的百姓了。」起个念头,刚好过几个月到顺德去一趟,非常受教育。光是他们的地名就很受教育,都把儒释道加进去了,大家有没有看到?「佛山市顺德区」,随顺性德、随顺明德。他们底下是什么镇?「伦教镇」,伦理道德教化,叫伦教镇;还有「大良镇」,良心的「良」;「还有杏坛镇」,真让我震撼,孔子讲学的地方叫杏坛;还有「禅城镇」,禅宗的「禅」。当我踏进这个朋友的家里,震撼什么?马上看到祭天,「天官赐福」,拜天神;再看到地下,拜土地公,敬地;又看到祭祖,祭祖先;到厨房看到祭灶神。统统感谢这些恩德,没有忘。我坐在车上,还没到他们家的时候,他们说广东省有很多台风,可是很多台风要到我们顺德,之后就不见了,都没有来。

 

老祖宗的学问叫什么?天人合一。为什么台风不去他们那里?那个地方挨家挨户敬天、敬地、敬祖先、敬灶神爷,心地善良,所以有福报,灾祸少。就像马来西亚没有地震,这也不是偶然的,光一件事就可以证明其中的道理。一千两百多所华小,几十年来都是华人拿钱出来,维护整个中华文化的承传,光是这点,全球华人没有其他地方是这么做的。每一份薪水就想着民族文化,那这一念心修多大福报?所以汉学院在马来西亚建,这个因缘也不是偶然的。天地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都是有如其因,才有如是果。我们看到这一句,我们为人君、为人师、为人父母,要效法这样的精神。

 

有一个老师,他的告别式来了一千多人,比任何官员去世都来得庄严隆重。因为他教了一辈子的学生,而他的学生都挺有成就,全部聚集一堂。他们共同谈到一个感受,就是刚开始他的老师带他们班,所有的同学都觉得老师很凶。结果二、三个月过后,他们体会到,老师虽然凶,为他们好。后来毕业以后,这些学生常常回去找他们老师,然后一见面就对他老师说,「老师,你赶快再骂我几句,好久没人骂了。」骂,一定是跟做人有关,所以这些学生非常感念这位老师对他人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在老师告别式的时候全部聚在一起。这个就让我们体会「夫唯弗居」,这位老师没有居功,但是他那个无私的爱,都留在这一千多个学生心里,「是以不去」。这是振兴师道第一点,「自重而后人重」。

 

第二点,我们翻到「务本」一百零七页。其实为政是管理众人的事,带一个班、带一个学校,也是管理众人之事,跟为政也有关系。我们看到这个经句讲到:「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我在后面加了一句,「知为圣贤学生,才能为老师」。我们学生都当不好,怎么可能当得了老师?所以这句讲到的,懂得如何做好儿子,然后才知道如何扮演好父亲的角色,这个孝道才可以传下去;懂得如何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知道做一个好君主。一个从基层做起,服从、勤俭、勤劳,有这个态度,他再提升起来,他就能对底下的人感同身受。他假如只是读个MBA,有个管理硕士、博士,马上就让他做领导,他都是理论,甚至会有傲慢,不一定管得好。懂得如何侍奉人,然后才懂得如何任用人。而且他任用人,因为他自己是过来人,他才能手把手教他,才能传、帮、带。现在自己都没有经验,就讲一堆理论,也很难把底下的人带好。所以知为圣贤学生,才能为好老师。

 

我们当学生跟谁学?我们当圣贤学生要跟谁学?我们下个礼拜跟大家分享「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六个重点:教育工作者的典范——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为什么要举孔老夫子?因为孔老夫子是最好的学生,所以他才成为至圣先师。我们常想孔子就想到他怎么当老师,却忽略了《论语》当中太多夫子当学生的态度,而那些态度却是成就他道德学问的关键所在。所以第六,我们学孔子他如何治学,他如何为师的风范。

 

第七个重点,我们一起交流,教育者要懂得「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在跟圣贤学,可是我们很难随时都在读经、随时都在听经,我们处事待人接物,随时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要自我观照、自我教育,不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都不知道念头错在哪,一言一行错在哪,每天都在堕落了。名义上在学圣贤教育,实质上每天都在因循苟且,耽搁一生,甚至因循退缩,不敢去突破自己的性格、突破自己的习气,这都要靠自我教育。

 

我们要了解,任何人的帮忙都是助缘,人生的主角是谁?自己。「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自弃者,自己放弃自己,天就不可能帮得了我们。这个「天」字指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一切因缘,他们也帮不上忙。而父母、老师这些善缘,能帮我们多大的忙、起多大的效果,其实是我们决定的,我们珍惜愈深,就愈受益。就刚刚跟大家讲的,那个树根愈广愈深,他当然吸的水多。所以知缘、惜缘、造缘,知福、惜福、造福,知恩、感恩、报恩。

 

这是跟大家交流到第二句,是在《群书360•务本》当中的一句,出自于《孔子家语•治要》。这个振兴师道还没有跟大家交流完,我们下个礼拜再交流。今天感谢大家。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第8集|视频MP3文字|蔡礼旭老师主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3月27日20:44:2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80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