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经纲要 (第11集 视频)jingkong法师 讲于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admin 大般若经纲要评论阅读模式
摘要大般若经纲要 (第十一集)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09-028-0005

大般若经纲要  (第十一集)  1997/2  台湾台北华藏讲堂  档名:09-028-0011

play-sharp-fill

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九十四面,看下面阿拉伯的数字九十四面,从第一行看起。

这一段是讲法师说法的辩才。佛家说法师不一定是出家人,这点我想许多老同修都知道的。佛门里面的称呼,除了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个四种一定是出家人,受过大戒的人。其他的称呼,像和尚、阿阇黎、法师都是一般的称呼,在家人都可以称,不一定是出家人。和尚是印度梵语音译的,他的意思是亲教师,就是直接教导我的这个人,那就是我的和尚。所以它是个普通名词。因此我们跟什么人学法,接受某个人指导,这个人就是我的和尚,所以不一定是在家、出家。像我过去学佛,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的,在佛门里面讲,他就是我的和尚,这是亲教师。法师,凡是以佛法自己修学、教导别人,都称之为法师。这是一种通称,这是佛门的常识,我们应当要知道。说法能够说的相应,我们也常常讲,决定不是自己的能力,是得三宝加持,一定有感应。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佛在经上也是这么说法的。大家看经文,从第一行第二句看起,文前面一句是:

【善现。知诸所念。便告舍利子言。】

这是佛告诉舍利弗尊者,『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尊者。

【诸佛弟子所说法教。当知皆承佛威神力。何以故。诸佛宣说法要。彼承佛教。精勤修学。便能证得诸法实性。由是有所宣说。皆与法性能不相违。故佛所言。如灯传照。我当承佛威神加被。为诸菩萨宣说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以自慧辩才之力。】

这句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凡是说法之人,无论是出家在家,只要他以真诚之心,就能够获得感应。如果这里面夹杂一丝毫名闻利养、个人的利益,那就得不到感应,就得不到诸佛的加持,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特别是发心想弘法利生,有一些人问我,讲经要具备些什么条件?条件是有,跟世间法里面不相同,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这个条件最重要。你说学历,学历不重要,经验也不重要,年龄亦不重要,都不是重要的事情。

四十年前我在台中求学,那个时候李炳南老居士开了一个经学班,就是专门训练讲经的人才,他找了二十多个学生,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个班上的同学们,大概一大半(总有三分之二)是小学程度。我参加那个班,我是初中程度。所以我们小学、初中程度大概就占了恐怕五分之四,念过高中的只有一、二个人,好像念过大学的只有一个人,我们是这么一个班。年龄最大的,林看治老居士六十岁,女众。六十岁,小学毕业,也能讲经说法,讲得还挺好的,法缘很胜。林看治老居士活了九十多岁,念佛往生的。

由此可知,这个问题就在你是不是发真诚之心。自己深受佛法殊胜的利益,真正肯发心出来干,认真努力学习,没有不成就的。你的成就,就是此地经上所讲的,佛力加持。特别是净宗法门,你要发心讲《弥陀经》,发心讲《无量寿经》,不仅是阿弥陀佛加持你,所有一切诸佛统统加持你,很不可思议,而法缘的殊胜,也不是修学弘扬其他法门所能够相比的。这在四十年当中我们在道场、在各地讲经说法所观察到的,正如经所说,可见得佛没有妄语,句句话都是真实。

今天我在讲台上,看到有两张字条,这一位同修问:「若已经造重恶,要如何才能消除业障?单靠佛前拜忏有效吗?还是束手等待恶报?」我把它念掉,给大家总答复,与我们这部经都有关系。

这一位同修问的,他说「他以前想出家,在佛前发了毒誓,说今生绝不结婚,若结婚便堕三恶道,永无出期。可是弟子现在不想出家,想结婚,做在家居士,这个毒誓可以取消吗?」这是他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他说「我讲念佛不夹杂、不间断,供佛的供养偈可以不念,直接一直不断念佛吗?包括三餐吃饭时,可以不念供养偈,只念佛号吗?」可以的。「为了不夹杂、不间断,拜天的时候可以不念天神名号,直接念佛吗?」你说可不可以?你自己想想看。

学佛就像过去倓虚老法师所讲的,学佛是学做个明白人,学佛是学做一个有智慧的人,般若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学佛不能学成个糊涂人,那就错了。佛门里面没有人叫你发毒誓,发毒誓的哪里是佛?佛家大慈大悲,那个誓是你自己发的,你看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当然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佛菩萨不会管你这个事情,这个不要放在心上,认真学佛就好。出家是佛弟子,在家也是佛弟子,对佛法、对众生同样有好的贡献。

如果要想忏罪,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心讲经说法。过去我们在台中,李老师看到学生当中有命相很薄的(一般都能看得出来),没有福报的、短命的,李老师都劝他发心出来学讲经,讲经的功德最大,转变业报效果非常殊胜。他的话是真的。如果自己不能讲经,也有第二个办法,请法师讲经。不能常常做,一年做一次,看自己的力量。如果自己有力量,请一个法师,我们借一个道场、租一个道场,请法师讲一部经。这部经短,一个星期;长,一、二个月。你请法师讲经,那个功德跟法师没有两样,这是一个办法。自己不讲经,请人家来代讲,这个可以。等于说你办学校当校长不教书,你请好的教员来替你教书,这个功德是你自己的,这是一个办法。

如果没有这个力量的话,我请法师讲一天经,大概这个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得到的。我们租借一个场所,请一位法师,供养他一点,请他讲一天,这个功德都很大,要有人会做。当然最好的是自己,但自己也真的必须要具有相当的条件、缘分。但是礼请法师、居士来讲经,这个比较容易,这个消业障比拜忏的效果大得太多了。你要知道,你发起讲经不但听众得利益,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这个道场许多鬼神在这里闻法,他们都得利益,对你都生尊敬、感激之心,这就替你消除业障。

所以消业障的方法很多,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拜忏有没有效果?那要看你怎么个拜法,你真正忏悔就有效果。真正忏悔不是把那个忏悔的文字念一念就行,那个没有用,一定要依教修行,改过自新,就有用处,那是真忏悔。忏悔文念了之后做不到,那个没用处。所以一定要依照经文发愿,依照经文真正忏除业障,这就有效果。如果说束手等待果报,那是愚人,那个不是佛弟子。佛弟子一定有方法把这个恶报将它避免过去。恶报要把它消灭掉是不可能,这在理上讲不通的,恶因一定有恶报。如何能够避免?我把恶缘断掉,你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也就是说我们修善断恶,我善缘成熟,恶的缘这一生当中没有,将来受果报,善报先提前,恶报就退后。善里头最善的就是念佛往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所有一切恶报都没有了。

大家听了这个话,不要产生误会,「都没有了」,这个没有是暂时的没有,不是真的没有。那怎么办?将来你到十方世界弘法利生,这个果报还会现前;虽现前,你已经得自在,所以你受那个果报就不会痛苦。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他也曾经天天托钵托不到,没人供养他,三个月马麦之报;孔老夫子在陈绝粮,那都是恶的果报现前。但是他知道这个果报,过去是什么因造成的,所以他很欢喜接受,没有苦恼。由此可知,业因果报是定律,不能避免,也不能抵消。我过去造恶,现在造善,可以能抵消,没这个道理,不能抵消。所以佛法讲缘生,他为什么不讲因,讲缘?缘是枢纽,可以转变;因不能转变。但是因没有缘,决定不会起现行,也就是这个报不能现前,必须要有缘。你过去造的有恶因,现在继续不断造恶,就是恶缘,那这个果报就很快现前。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如何趋吉避凶,你就懂得了。

念佛,确确实实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的功夫容易成就。这位同学问,这三餐饭念供养咒可以不念吗?可以。我三餐饭都是合掌念十句阿弥陀佛。我教大家的那个十念法,一天修九次,三餐饭就是三次;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就四次;早晨起来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一天修九次,时间很短,但是很有效果。吃饭的时候,合掌心里头默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声佛号。所以我没有念供养咒,我念十声佛号。但是拜天不行,为什么?这是跟别人打交道,打交道是礼尚往来。我要跟一个朋友打交道,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知道我叫谁?你一定要叫他的名字,他才晓得叫他,所以这是礼节。你拜天神一定要念天神的名字,念了天神的名字,可以劝天神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好,天神也被你度了,他也会感谢你,所以这样才好。你不叫他的名字,他知道你叫谁?所以这是一般的礼节要懂。

修学如法都能够得三宝加持,但是经文后面这一段几句话非常重要。『诸佛宣说法要,彼承佛教』,这个「彼」是指我们,我们接受佛的教诲,佛对我们的教诲就是经典。所以展开经卷,就如同面对佛菩萨,听他的教诲。他说得很多,不一定我们完全能够听懂,也不一定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这个不要紧,你能够听懂一句,你能够明了一句,终生依教奉行,你就得利益。佛说得多,他是要应各种不同的根机。我们每一个人根机不一样,有人从这一句明白了,有人从那一段开悟了。这才晓得,佛所说法是一切根机他都顾到,我们接受佛法的不一定在哪一句、哪一段里头开悟了,等于说明白了。

明白之后要『精勤修学』。「精勤修学」这四个字是祕诀。什么叫精?一门深入。不夹杂才精,夹杂就不精。所以最要紧的是一门深入,决定不能搞得太多、太杂了。杂修是吃力不讨好;专修,决定能够得到事半功倍之效,利益非常殊胜明显。勤就是不间断,精就是不夹杂,你看给你讲得很清楚!修是把我们的毛病习气改正过来叫做修,修是修正。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学习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习做佛菩萨的工作,使我们现前的生活、工作都变成菩萨道、菩萨行,自己就成菩萨了。

所以底下讲,『便能证得诸法实性』。这一句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你能够证实宇宙人生的真相。实性、实相都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性是从体性上说的,一切诸法的本体、理体、道理,你就能够证得,这是一般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见了性,你所有一切的言说,一定跟你所证的道理相应,你所讲的跟诸佛菩萨所讲的没有两样。诸佛菩萨讲经说法,就是依据这个理论来说,亲证的。这个道理你也见到了,那你讲的跟佛讲的当然不会有两样。这样一来展开经卷,看到佛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讲的,这叫做相应,这叫做『如灯传照』。

『我当承佛威神加被』,诸佛加持是说的这个。由此可知,如果不见性,你就不能得一切诸佛的加持。这是个难事,我们几时才能见性?但是,如果你要能发一个狠心,像古人讲拼命去干,舍弃生命也不在乎,也不惋惜它,你能做得到。怎么个做法?《金刚经》上讲的四相,你能拼命把四相舍掉,你就见性,你就见到诸法实性。这个四相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它是有连带关系的,舍掉一条,其他三条都舍掉了,大多数的学人,从我相下手,破我相,也就是破我执。

我们要晓得,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差别在哪里?你先把这个原理搞清楚。法界原本是一真,所以叫真。从这个真的,现在变成虚妄的,虚妄的是什么?十法界是虚妄的,十法界不是真的。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跟我们讲得很妙,「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个意思就是说,六道、十法界是梦中的境界,那就不是真的。我们今天堕落在这个里面,为什么会堕落的?佛说了,在《华严经》上讲的,「妄想、执著」。经上讲得很简单,「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圆满的智慧德相,一切众生个个都有),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句话把事实真相说破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证得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把诸法实性障碍住,见不到自性,毛病出在这个地方。

六道怎么来的?六道从执著来的。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于一切法,对人、对事、对物,我统统不执著,你能够一切不执著,你就出了六道轮回。虽不执著,还有分别,所以六道出去了,后面还有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四圣法界。四圣从哪里来?分别来的。如果你在一切都不分别,四圣没有了,你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这是华严境界。维摩居士讲的「入不二法门」,也是说这个境界,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都是在一真法界,都是超越了十法界。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位次?妄想没有断干净。所以,有妄想就在一真法界里产生这么多的差别;有分别就糟糕了,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有执著,十法界里头变成六道轮回。

佛在经上把这个事实真相都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要怎样能够超越?那就完全看自己了。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你就成佛了。所以你们提的这些问题,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我常讲,讲的都是老实话,凡是提出一大堆问题的都是不老实。老实人哪有问题?老实人没有问题,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什么问题都没有。有问题就是你还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就不老实。老实念佛不容易,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念阿弥陀佛,就叫做老实念佛。千万不要误会,我很老实!天天打妄想,还很老实?

所以这个里面与法性相应,这一句话非常重要。能与法性相应的,实在讲并不多见,我们也做不到。我们今天得佛力加持,完全凭一点诚恳的念头,真的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印光老法师讲的。我们今天只沾到这个边缘,没有见性。这部经上讲的是见性,见性就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看《华严》,《华严》会上这些菩萨们讲经说法是这个境界。我们再继续看底下这段文。这是我们要懂得,讲经说法一定要靠佛力加持,绝不是自己有智慧辩才,这是我们要明了的。下面说:

【所以者何。】

这是提起一个疑问,为什么?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非诸声闻独觉境界。】

『声闻』是阿罗汉,『独觉』是辟支佛,我们中国人习惯把它称作小乘、中乘,菩萨称大乘。这些人虽然没有菩萨的智慧,但是他们确确实实证得了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作无上正等正觉,他们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这里说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之法』,是要正等正觉的菩萨才能证得。声闻、缘觉虽是正觉,他也没分,不是他们的境界,当然就要靠佛力加持。阿罗汉、辟支佛讲经说法还要靠佛加持,何况我们凡夫?我们离开诸佛菩萨,离开祖师大德,我们能讲什么?再看下面经文:

【尔时善现白佛言。此中何法名为菩萨摩诃萨。复有何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多。】

这个问得好!『善现』,实在讲是代我们问的,问的这个意思就是什么叫菩萨?什么叫般若波罗蜜多?下面说:

【世尊。我不见有法可名菩萨摩诃萨。亦不见有法可名般若波罗蜜多。如是二名。亦不见有。云何令我为诸菩萨宣说。】

善现就是须菩提尊者。须菩提是梵语音译的,善现是意译的,他的意思叫善现,解空第一,对佛讲的空义,他非常了解,透彻的明了。他提出这个问题,与法性、真实智慧很相应,虽有名,但是绝不执著这些名相,就是《金刚经》上不断重复的说,「即非」、「是名」。菩萨摩诃萨即非菩萨摩诃萨,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他这个地方讲的这一段意思,就是《金刚经》这种方式,他真的懂得。说法不著说法之相,闻法不着闻法之相,正是《起信论》里面所讲的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就能与自性相应。离即同时,不是分成两截的,两截你就落空,你就错误,它不是两截,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所以离即是同时,这个才叫一真,才叫入不二法门。我们凡夫最困难的就是没办法同时,离就不是即,即就不离,这个麻烦就大了,所谓是凡夫著有、二乘着空,都著在一边。菩萨聪明,二边不著,离即同时,这个就妙,所谓真空妙有。空有不二,才叫真空妙有。真空的相就是妙有,妙有的体就是真空,体相不二,空有一如,讲的是这个道理。他这一番话说了,我们看看佛说些什么:

【佛言。善现。】

此地这个『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先叫着他的名字。经典上有个规矩,凡是叫著名字,下面的话就很重要,因为叫著名字是提醒他,意思要叫他注意听。

【菩萨摩诃萨但有名。谓为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多。亦但有名。谓为般若波罗蜜多。此之二名。不生不灭。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如是假名。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两间。不可得故。】

佛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我们修学、读经、闻法,能不能得真实义,关键就在此地。你看,开经偈我们天天念,「愿解如来真实义」,有几个人真的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在这里看到善现解如来真实义,这段文很有味道。『菩萨摩诃萨』,这是个名而已,名是假名。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可以体会,你不能分别,你不能执著。一分别,一执著,你就错了;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能体会得。佛说法的这个义趣你真正明白了,恍然大悟,豁然开窍,就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今天听经听了很多,听了多少年也不开悟,不但不开悟,愈听愈迷惑。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就是你听经的时候执著,执著言说相,执著名字相,还在里头打妄想,糟糕不糟糕?这个是不解如来真实义。

所以佛讲一切经,一切名相术语统是假名,都不能执著,都不可以分别,不是此地说的这两桩事,每一桩事情都是如此;并不是这两桩事情不可得,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皆不可得。所以《金刚般若》是《般若经》的纲要,里面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梦幻泡影是假的,不是真的,梦幻泡影决定不可得。所以样样都不可得。如果你要知道一切法样样都不可得,你那个得失的念头就没有了;得失念头打掉了,你的烦恼就去掉百分之九十。你想想看,你多自在,你多快乐!你天天患得患失,不晓得得失是一场空,等于零。这是讲你错用了心,你白操心了。这是佛菩萨眼光里头看到,叫可怜悯者,众生真可怜。

佛为什么要讲经说法?这里也讲得很清楚,『唯有想等想,施设言说』。「有想等想」是指谁?指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这些众生,对这些众生不能不假设这些名词、这些术语,用这些假的东西诱导他,希望他在这个假的东西能够领会真实。这是佛说法的意义,这是佛说法的用心。假如你执著这些名相术语,那佛真是要喊冤枉。他本来用这个东西来诱导你出离迷关的,哪里知道你又被佛法迷住了,你已经被世法迷得很可怜,现在钻到佛法里被佛法迷了,佛自然要掉眼泪。这个就是常说的,「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这样我们才真正明了,大经大论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这个慧是世间聪明才智,读佛经不解佛义。为什么不解佛义?他执著里面的法相名词,执著言说文字,他不知道佛说法跟世间人说法完全不相同,佛经的文字跟世间的文字也完全不相同。不相同的处所,就是佛经的言说文字,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能执著,你才能够体会它的意思。一起分别执著就错了,再去研究研究,那错得就愈离谱,这是佛法跟世法不同之处。后面这一段,世尊又特别叮咛、嘱咐。

【诸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名假。法假。及教授假。应正修学。】

这段话重要,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修学大乘佛法,你要懂得。你真正想修学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真实智慧,这不是从外面来的。我们自性本具真实智慧,你要想把这个智慧能托出来,你就要懂得于一切法(这个一切法是世间法、佛法都包括在里头),要知道世间法也好、佛法也好,名都是假的。佛法没传到中国来,古代中国的老子他就懂得。你们看《老子》第一句话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明假的,他懂得不是真的。言说是假的,名相是假的,「道可道」是言说是假的,「名可名」是名相是假的。常,常是真的,无常是假的。

『名假,法假』,「名假」,我们要用法相宗的话来说,名是抽象的,是不相应行法里面的;「法假」,法假是因缘所生的,没有自性,缘生之法。凡是因缘生法都没有自性,就是它没有自体,所以法是假的,你不能执著。无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要以为有所得,没有,假的。『教授假』,我们向善知识求法,善知识很热心教导我们,我们在那里修学成就了,教授也是假的。那个教授的事有没有?有,名也有、法也有、教授也有,但是要晓得,这些东西全是因缘生的,全是缘生法,全是缘起性空,全是了不可得。所以你可以用它,你不能执著它;换句话说,你可以自在去受用,你不可以说我要得到它,那就错了。为什么?你得不到,它没有自性,你怎么能得到。

我在讲席当中也曾经说过,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法,我们希望能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我使用,就很自在,就很快乐。所有权是拥有,自己的,那是个错误观念,这里有这个意思。一切法你可以使用,你可以用得很快乐,决定不能执著「这是我的,这是我所有的」,你就错了。在这个里面离我、离我所,一切法受用自在,那真的叫快乐无比。好比我们出去旅行,住在旅馆里面,旅馆我住在这个地方,我有使用权,我在这里住得很舒服、很开心。旅馆里面哪个地方坏了,不关我的事,老板他有所有权,他去操心,我不操心。我这个房间住得不舒服再换一个,就是我们要作客,不要作主,要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你就得大自在。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也在此地,凡夫样样都要所有权,菩萨决定不要所有权,菩萨一定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以他能得大自在。教授也假,事确实是有,决定不能够执著。『应正修学』,不要搞错了,这一点很要紧、很要紧。

向下这些经文不难懂,诸位自己可以看看,可以细看,都能得受用。再看下面一段,有一段重要的开示。在第九十六面第二行,末尾的这一段,它当中有个空字,就是空字下面这一段。这段不长,我念一念:

【菩萨般若二名。】

说这两个名词。

【不见在有为界中。亦不见在无为界中。】

这个『见』在此地应该念「现」,古时候见跟现用一个字,「见」就是显现出来。不显现在有为界中,亦不显现在无为界中。

【何以故。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住无分别修一切法。唯正勤求一切智智。】

这一段开示要紧。我们学佛求的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是大乘佛法修学的目标,学佛就是求这个。这句话翻成中文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在现代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无上正等正觉,人听了很含糊,意思搞不清楚。所以我们把这个言语变一变,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说法大家概念比较清楚,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智慧就不能解决问题,佛法求的是智慧。智慧要怎么求?《大般若经》里就是这一个目标,教给我们求智慧的方法。这里面有理论、有方法,有许多精彩的开示,我们在这里面选的,选的是最精彩的。这个本子是前清初年葛彗居士,从六百卷里面选出来的,这是节要,节录下来的。节录得好,你看他节录的经文,是哪一卷、哪一品里面,他都写得很清楚,让你可以跟全经去对照。我们这一次在此地跟诸位同修研究,我们在他精选里面再精选段落,是选出最精彩的、最重要的开示,我们来学习。希望我们能用短的时间,收到最好的效果。这一段就很精彩。

菩萨、般若这两个名词,不现在有为界中,有为界就是众生法界,无为界是诸佛法界,众生法界跟佛法界里面都没有。我们听到这个说法,当然有疑惑。下面佛给我们解答,『何以故』,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于一切法不起分别』。底下有,『无异分别』,这就是二边不住。不住有为,也不住无为,所以有为、无为里面都不现。这道理在此地,事实真相如是,所谓是二边不立,中道不存。离开二边,佛又说个中道,中道是不得已勉强说的,你要执著有个中道,你就又错了。执著有个中道,二边就变成一边,你还是落在二边。所以告诉你二边脱离了,中道也没有,那就是不落有为,也不著无为,这叫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你们会吗?要会,那就很了不起。在哪些地方会?在穿衣,你穿衣能不能不落有为,也不著无为;在吃饭,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才知道佛菩萨过的生活,跟我们过的生活没有两样。

没有两样是什么?从形式上来讲没有两样。我们穿衣、吃饭,他也穿衣、吃饭;我们工作,他也工作;我们应酬,他也应酬,可是在受用上完全不一样。我们这个受用是有苦、有乐,就是有苦乐忧喜舍,我们落在这个里面,而他苦乐忧喜舍完全没有。完全没有,他事上有,事上也穿衣、吃饭、工作、应酬,他不落空,他不著空;心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住有,空有二边不住。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不见在有为界中,也不见在无为界中」,这叫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这是菩萨的生活。特别是《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的生活,他们过的是这个日子。自在随缘,快乐无比,这是离苦得乐。随缘就是什么都好,你才自在。攀缘是什么?样样动脑筋去想一想,那就糟了,你就落在有为里头。什么都不想的话,你就落在无为里头。你想怎么办?如何才做到不落有为,也不落无为,这就是真实智慧了。事上样样随缘,理上一尘不染。

所以他这里讲,『不起分别,无异分别,住无分别,修一切法』,这四句很重要。我们能在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对人对事对物,「不起分别,无异分别」,心里面决定不能有分别执著,但是在事相上表现的有分别执著,这就是无异分别,无异于凡夫,理事二边都顾到了。佛法、世法是一法,不是二法,是不能分割的。如果你说一切都不分别,人家问你,你姓什么?没有分别,这糟糕不糟糕。你对男女老少什么都不分别,你还能活吗?你不能活。所以事上要分别,心里头没有分别,这就对了。佛菩萨要是一切都不分别,还能讲经说法吗?给我们讲经说法,那就要分别。你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不打妄想,你怎么能讲经说法?所以他给我们表现的,他也有妄想分别执著;实际上他没有,只是表现在外面有,里面没有。我们是外面、里面真有,统统都有,坏就坏在这里,坏在这个地方。声闻、缘觉他们这些人是里外都没有,我们凡夫是里外都有,所以都偏在一边。里外都有,著有这一边;里外都没有,著空这一边。著空,他虽然有自受用,他不能利益众生,他不能度众生。所以菩萨高明是外面跟众生和光同尘,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这么生活,这样过日子。这样过日子,给诸位说,长生不老。外面跟大家一样,里面干干净净。

人为什么会老?谚语说得很有道理,「忧能使人老」。你心里头有烦恼、有忧虑,你有很多放不下的事情,这个东西逼着你衰老了。你要能统统放下,一尘不染,你就很不容易衰老。所以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大家,真正学佛,不老、不病、不死,这是真的。往生是活着走的,不是死了走的。见到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走,这个臭皮囊不要、丢掉了,活着走的,不是死了以后才往生。死了以后就不得了,麻烦大了,就搞轮回去了。所以往生是不死。这是佛法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有缘遇到,你能够抓住这个机缘,你这一生当中就成就了。所以这四句话要紧,我们在生活当中怎样能把它用上,「于一切法不起分别,无异分别」。

『住无分别,修一切法』。「住无分别」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修一切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应当怎么样作法?如理如法,那叫修。把我们错误的作法统统修正过来,所谓是入境随俗,在中国,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跟大家一样;到外国要遵守外国的法令规章,要学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才能和睦共处,这里头没有隔阂,没有意见。所以修就重要,修是随时要修。修一切法,不住空;住无分别,不住有,空有二边不住。

『唯正勤求一切智智』,唯独我们所追求的,就是一切智智。「一切智智」,也就是通常一般大乘经上讲的「一切种智」。这里头是两个智,两个智一个是根本智,一个是后得智;一个智是实智,一个是权智。《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实智,无所不知是权智,权巧方便。也就是在对人对事对物,应用上来讲是无所不知,不用的时候是无知。你心地清净,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无知,可是对人对事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这个一切智智的两个智是这个意思,一个是讲实智,一个是讲权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2月1日11:49: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728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