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华严经讲述菁华(第264集 文字)新加坡净宗学会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从前人念书跟现在人不一样。民国初年以前,「读书志在圣贤」,这话什么意思?圣贤是证果,读书目的是超凡入圣,以这个为目的。所以读书人为什么在社会有那么崇高的地位?帝王将相遇到读书人都特别尊敬,帝王将相是凡夫,读书人是圣贤,那怎么能不尊重?圣在佛门里面讲就是佛陀,贤就是菩萨。学佛,学佛是志在作佛。你们读《坛经》,惠能大师到黄梅去参学,五祖问他:你来做什么?他回答说:我来作佛。我们学佛的目的是来作佛,佛要怎么做?佛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佛。见了性之后是什么样子?跟我们一般人有什么不相同?我们从样子上来观察,见了性的人,那个心真诚,决定没有虚妄;清净,决定没有污染,什么污染?爱欲;见了性的人心地一定平等,决定没有高下;一定是有智慧,而没有迷惑;有爱心、有慈悲,决定不会损害众生,那是见性的人。这十个字里头,每一个字都深广无尽,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我们所表现的,在样子上我们有没有学到?

 

古人教学从小,《弟子规》里头都教,但是有没有做到?我们作子弟的,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跟父母见面:「我回来了」。这是诸佛菩萨之道、圣贤之道,这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表现。我们父母不在了,那怎么表现?我们还留的有父母的照片;照片没有了,供一个父母的牌位,我们出门拈一支香也告诉,跟父母在的时候一样。对老师亦复如是,李炳南老居士在的时候,我每一次出国之前一定要去看他,告诉他到哪里去活动;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去看他,我回来了,把外面情形向他报告。作学生的道理!现在老师不在了,我的一切活动还是跟老师生前一样,默默当中祷告。甚至于对护法,我们过去的韩馆长,过去三十年她照顾我,我到哪里去活动,事先一定要告诉她,回来一定要先看她。今天社会不讲求,那我们更要做给别人看,这是什么?慈悲。这就是教化众生,对父母、对师长,这是不能少的。

 

但是今天的社会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可是我们清楚,如果没有师道、没有孝道就没有佛法,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断掉了,世界怎么能不乱?劫难怎么可能没有?于是我们就恍然大悟,诸佛菩萨、古圣先贤为什么这样苦口婆心的教化众生?无非是为一切众生消灾免难而已矣!善根福德成熟的人,这人能得度,帮助他提升,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没有成熟的人,给他种善根,帮助他断恶修善。我们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没人看见,鬼神看见,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比看得到的众生还要多!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不限于我们眼睛能看见的,看不见的也包括在其中。我们有没有去做?为什么没去做?两个因素:一个是自己糊涂、迷惑,没有智慧;一个是为爱欲,也就是为自己的名利,放不下,怕老师、父母障碍,不同意、不答应,不说,都是错误。老师、父母如果真的不答应,必有道理,如果我们禀白,又学到很多东西。父母、老师年龄比我们大,经验比我们丰富,确实提供我们修学的参考。

 

智慧一定要求,然后智慧要不断向上提升。小智慧能够消除我们小的障碍,大的智慧则能破无明。小乘所得的智慧能破我执,能够破身见,转见惑,转见思烦恼,大的智慧能破法执,真实智慧能破无明。真实智慧,那是见性之后;没有见性之前,这个智慧是与自性相应的智慧,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但是它有作用。爱欲要不断,连个相似的智慧都没有,没有智慧,那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这是六道凡夫具足的,世智辩聪,不是真实智慧。世智跟佛智差别就是在一个有爱欲,一个爱欲完全断尽了。爱欲断尽的是佛智,爱欲没有断的人是世智辩聪;这里头只要有一分、两分爱欲不断都不行,你就没有办法超越六道。

 

念佛往生,诸位一定要记住,临终的时候,这时候爱欲断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求佛来接引,这种人能往生。这是讲你平常没有放下,临终这时候放下了,行,叫带业往生;临终还放不下,那就不能成功,佛不会来接引。所以一般人往生的时候,临终助念就非常重要,这是帮助他、劝导他。人在临终病重的时候,开示没有别的,一句话:放下万缘,一切放下。不必跟他讲多,他只要想个什么,「放下、放下,提起佛号」。只求佛来接引,就这么一个念头。这个时候不必跟他讲世出世间的一些道理,没有用处,讲那些东西还是放不下。所以临终是个关键的时候。我们自己要觉悟,我们将来到临终的时候有没有善知识来帮助我们是个未知数,假如没有怎么办?所以平时要用功。没有人助念,自己也有把握,这才真正靠得住,绝非侥幸。所以爱欲不放下怎么行?要知道这个东西的害处,无量劫来多少次的遇佛、闻法、修行不能成功,受了它的害,决定不是个好事情,这是要认得清楚,我们才能把这个障碍排除。

 

日常生活当中练什么?练不动心,顺境决定没有一丝毫贪爱之心,逆境没有一丝毫瞋恚之心。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之处修什么?就修真诚、清净、平等。爱欲没有了,你的心当然清净;不但清净,也平等。我们在一切人事物当中为什么不平等?这个我喜欢他,那个我讨厌他,这就不平等。不平等当然就不清净,清净跟平等有密切的关连,功夫在这里做。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着相,这个善才是真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有丝毫的染著,这个善就是佛所讲的六道里头有漏善法。离相修善是无漏善法,无漏的善法与菩提、涅槃相应,有漏的善法决定不相应,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们自己这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自度最重要。我们自度最重要,要不要帮助别人?要帮助。自度是什么?离一切相是自度;修一切善,给诸位说还是自度,是把自度不断向上提升。如果单单离一切相,不修一切善,你是自度,不错,你能证得小乘须陀洹果,确实是自度。如果再能够修一切善,那你就不是须陀洹,你可能到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或者更高的菩萨地位。所以修一切善还是自度,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关键就在着相不着相,自度不著自度的相,度他不著度他的相,这是真实智慧,能够消除、能够消灭一切众生欲海。这个一切众生不是指很多人,是指自己,一切众生是指自己。自己怎么叫一切众生?一个念头就是一个众生,我们从早到晚起多少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众生,《华严经》前面讲得很清楚,这些道理我们都要通达、都要明了。所以「一切众生」是两个意思:狭义的讲是自己,自己是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引伸广义是外面一切众生,也就是说任何一法都是一切众生和合而现前的,不是单纯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1月14日18:54:4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633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