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2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无物不可。无时不然。】

 

『无物』就是没有事情,没有哪个地方,不可以没有遵循义的,这是指空间。所有的事,所有的地方,放诸四海,义都可以遵循。『无时不然』,这是指时间,它是超越时空的,没有任何时刻不是应该这么做的。时代在变,但真理、做人的纲常是不能变的。所以:

 

【义固不止于一二端见也。】

 

所以义的精神、义的落实,不仅仅是在一、二个方面而已,应该是一切人事物无时无刻、无所不在要守住的做人精神。等于是任何时候能够合情、合理、合法,能够与恩义、情义、道义相应,这样去做就是孟子讲的养浩然之气。

 

我们来看一篇义的文章,翻到九十二页,「义田记」。「义田记」是宋朝的文章,是钱公辅先生写的。钱公辅是宋朝的一名大臣,而「义田记」是钱先生非常推崇范文正公的义行,他写下来歌颂。更重要的,让后世的人能够有所感动,进而效法范公的风范。钱公辅先生字君倚,常州武进人。常州在江苏,江苏、浙江出了很多文人,也是一个地方的读书风气,像广东梅县读书风气也很盛。所以古代很强调境教,搬到一个地方,受这一方风气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就是这个道理。他是宋英宗时候的副枢密使,神宗的时候做知谏院,这个知谏就专门给朝廷、给皇帝谏言的,算是很重要的官职。但是给皇帝谏言有时候必须要,叫做批逆鳞。天子是龙,你得要逆着他的鳞片,因为忠言逆耳,伴君如伴虎。所以面对天子,你要直言不讳,那也是要相当的勇气才行,那种刚强正直。而且因为你有时候批评整个政治上的缺失,又会得罪很多权臣,掌握权力的这些大臣。所以这个官职是很不容易做的。他是秉性耿直不阿,非常正直,绝不谄媚,绝不跟这些恶势力妥协。而文章平正不苟,就像他的人格一样,很平实,没有华丽的言语。不苟是写的都非常真实,没有穿凿附会的东西。我们接着来看文章:

 

【范文正公。】

 

范仲淹先生字希文,因为我们之前有一起学习过「岳阳楼记」,这些我们就不详述了。

 

【苏人也。】

 

苏州吴县人。

 

【平生好施与。】

 

他一生处世很喜欢『施』,布施,『与』,给予,就是很喜欢帮助人,一看到了,他会尽力去帮助。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对于他的亲戚而比较贫穷的,他会帮助他。这个『亲』就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戚,还有比较熟的朋友。这个『疏』就是指没有血缘关系,关系比较远,但是很有才德之人。哪怕可能离他很远的地方,只要他知道是有才德之人,很贫困,没有办法生活的,他一定会去帮他。『咸施之』,这个「咸」字就是只要知道了,他一定尽心尽力去帮。

 

【方贵显时。】

 

『方』就是当,当他贵显的时候,富贵显达的时候。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置』就是购买,我们说置产置产,这个「置」就是购买。『负郭』,「负」是指背对,人背靠背这个叫负。背对,其实就是挨着。「郭」是指外城墙。像《孟子》里面提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郭就是指外城墙。就是购买背靠着外城的土地,而且这个土地是『常稔之田』。意思就是他买的这些土地,是背靠着外城,而且土壤肥沃。这个「常稔」就是土壤肥沃可以丰收的田,而且是千亩之田,他都把它买下来。「稔」是稻谷成熟称为稔,我们常说丰收、丰稔。

 

【号曰义田。】

 

把这一千亩田地,称作、取名叫做『义田』。为什么叫「义田」?尽一分道义,来照顾他整个族群的人。当然,有一句格言讲到,「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人能以父母的心,来对待自己的兄弟,他一定会体恤到兄弟和乐父母最高兴了,他一定会友爱他的兄弟,不让父母操心。「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无不爱之民物」。天地化育万物,我们能效法,就能爱护人民。民胞物与,连万物都懂得去疼爱、爱惜。我们看到这三句话,其实人生很多问题,都是心量不够大。心量一扩宽,养自己的太和之气,就什么冲突、什么对立,就没有了。时时能体恤父母,跟父母的心能感通,能跟祖先感通,能跟天地感通,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其实,修身最重要的就是扩宽心量,无人不可容、无事不可容,卡住了,都是我们心量不够大。

 

范公确实是以祖宗之心为心,范公曾经告诫他的子孙,说他今天能有这么显贵的人生,是祖上的福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公精通《易经》,所以范公的境界我们测不到,比方他盖一个书院,他说五十年之后这里会出状元,后来就真的出状元。然后他把自己本来自己家的地,要盖房子的地捐出去盖学校,后来那个学校历代出了几百个进士。所以他告诫子孙的时候就提到,这是祖先的福荫,我不能把祖先的福分拿来自己享受,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孙子去享受,这样他以后没脸面去见他的先祖。您看这段话假如他的孩子才三岁、五岁就这样教育他,范公在孩子的心目当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凛然大义。所以从祖先,体恤祖先的心,要办义田。

 

而从他自己的人生过程,因为他两岁父亲去世,他母亲是带着他处境非常的可怜,叫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所以他的母亲很不简单,在这样的人生境界当中,对于自己的族人没有丝毫的埋怨,被整个家族的人抛弃没有埋怨,居然教育出的孩子是往后尽心尽力照顾族人。所以范公能成就这样的人格,跟范母的教育是最大的关联。我们相信范母心中没有怨恨,反而是期许孩子,你人生曾经遭遇这样的困难,遭遇这样的窘况,你以后有能力的时候,绝不让自己的族人,再有这样的痛苦。这叫化悲愤为人生的力量。我们人生曾经走过的错误,我们尽力不让后面的人再错。尤其我们这几代人,从小缺乏中华文化的学习,人生的弯路实在走得太长了。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孩子三岁、五岁就开始学中华文化,我们内心也比较安慰。我们愿做后代的垫脚石,我应该不能说我们,我愿做,不然就有点强迫大家,强迫中奖,这样也不是道义的行为。期许自己做垫脚石,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承担起来,让后面的人学传统文化能够学得更得力,要能够构建好更好的学习文化的一个因缘、一个平台。所以人生有这样的不幸,他转不幸变成一种人生的使命、责任,购置了义田。

 

【以养济群族之人。】

 

『养』是赡养,『济』是救助,赡养救助整群的族人。

 

【日有食。岁有衣。】

 

让他们天天吃得饱,年年穿得暖。可能在马来西亚觉得「年年穿得暖」应该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告诉大家,这个是江苏一带,特别冷,因为我去住过。我那时候住安徽,长江流域冬天有时候冷,会到零下差不多五六、七八度,没有暖气,然后屋子里跟屋子外的温度差不了多少。所以那一段时间,冬天进门就像进了冰柜一样,很冷。所以冬天一定都要有棉衣才能抗寒。假如很穷困,我们也有机会到比较乡间的地方,看一些老百姓居住的状况。有的门破一个洞,窗户也破了,那冷风这样吹进来,只有一件不厚的被子,真的不知道怎么熬得过来。所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体恤寒冬的痛苦,『岁有衣』。

 

【嫁娶凶葬皆有赡。】

 

在这些婚丧喜庆都是比较需要用到钱。『赡』就是补助,给予一些津贴。所以都能体恤族人,他在哪一些时候特别需要资助。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范公也是知道要用有德之人,整个族就非常信服这个长者,他来负责这整个义田的运作。选择族中年纪大,而且贤能的人来管理,『主其计』,就是管理这些事情的会计事务。

 

【而时其出纳焉。】

 

这个『时』是动词,就是按时去做支出、收入的事情。

 

【日食人一升。】

 

每天给每个人一升粮食。

 

【岁衣人一缣。】

 

每年给每个人一匹细绢,细绢做衣服的。

 

【嫁女者五十千。】

 

嫁女儿的补助五十千钱。以前是铜钱、铁钱,这一般是指铁钱。

 

【再嫁者。】

 

第一次嫁女儿给五十千钱,再嫁的,第二个出嫁的给三十千钱。

 

【娶妇者三十千。】

 

娶媳妇的给三十千钱。怎么娶媳妇少一点?娶媳妇是家里多一个人,古代农业社会那是多一个人力。

 

【再娶者十五千。】

 

再娶第二个媳妇的,给『十五千』。

 

【葬者如再嫁之数。】

 

有丧葬的时候,这个钱数跟再嫁的一样。这里前面有提到再嫁者是三十千。我想可能有时候也会调,比方物价指数,可能会调一下,但是差不多就是跟再嫁之数同。

 

【幼者十千。】

 

未成年的给十千。这个都是指很贫穷的人家。

 

【族之聚者九十口。】

 

他的族人跟他聚居在一起的有九十口人。

 

【岁入给稻八百斛。】

 

『岁入』就是每年义田的收入,便要供给出粮食多少?『八百斛』。这个「斛」也是计算稻米的一个量词,一斛等于十斗,八百斛就变成八千斗。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供给给聚集的族人,以义田的收入来提供。

 

【沛然有余而无穷。】

 

就是义田的收入情况很好,丰盛有余,多得不但用不完,还有剩余。『有余而无穷』,这个「无穷」等于是,好像整个义田的事业愈来愈兴旺。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6日10:25:3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74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