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2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

 

耳聪目明,很聪明,观察力也很高。其实我们一看到人聪明,判断观察什么事好敏锐,我们在他旁边马上,你好厉害!就开始很佩服他。然后『强毅』,「强」是做事很刚强,不退缩,又很有毅力,他要做的事,他一定做到底。但是大家注意,他一定做到底,有时候错了他不回头,劝不动。孔子曾经就讲过,因为刚好子贡问孔子,「君子亦有恶乎?」孔子说,「有恶。」,哪一些(打雷声很大)态度?告诉大家,什么时候是考试,anytime,anywhere,突然任何状况出来,神情若定,处变不惊,这才是定功。你要看自己的定力到哪里,有一天刚好走在路上突然有一台车冲出来,你都没有任何惊恐,然后当下正念分明,功夫。他假如突然冲出来,妈!那就是定力不够。随时都可以测试自己的定功,定才能生智慧,常常很多境界现前你就吓到手忙脚乱,还要再下功夫。怎么讲这来了?

 

「君子亦有恶乎」?「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夫子讲到厌恶这些行为、这些态度,因为这些态度对整个团体的杀伤力太强。第一个,「称人之恶」,我们处事应该是隐恶扬善,你还常常去把别人的不好说出来,一来破坏人和,人和其实对一个团体很重要。而你背后说他的坏话,他知道之后那个愤怒、怨恨可能很难消,团体就不得安宁。而且当你把别人的恶讲给其他的人听还造成什么?造成听的人又对他有看法,这是我们无形当中破坏整个团体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这个事不能做。

 

大家想一想,有几个人听了一些话不记在心上的?请问大家,比方你一个朋友,在讲某某朋友的不好,然后你听完之后,就像镜子一样,完全不落痕迹,我们做得到吗?可能听完隔天看到他,他真的挺像小人的。没有听以前都没事,听完人家批评他,隔天一看,真的眼睛有一个大一个小,就开始怎么看他都不顺眼,落印象了。所以不可以造这种孽,去障碍人与人的和谐。再来,今天假如对方要讲另外的人不是了,你可以跟他讲,我觉得他很好,我都记他以前对我很好,对不起,我刚好要上厕所,不听为净。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心地清净,「净极光通达」。清净心才有智慧,每天记人家一大堆不好,那是最傻的人,智慧现前不了。真的这么做,我都只记他的好,我不想听他的不好,二次、三次,人家什么闲话是非,到你这里马上就弹回去了,不找你了。就像人家吃肉都不找你,吃素才找你,同样的道理,知道你为环保很重视。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这就是处低位毁谤他的领导,这个也不好。因为领导他负责的是一个团体,比方说国家领导人他负责的是一个国,你毁谤他,老百姓假如对他没有信心,那整个国家就会动乱,所以造的罪就大了。所以不谤国主,这是很重要的。延伸到人家的团体领导人,我们不要乱批评。而且一批评之后,我们组织的同仁就对自己的领导失去信心,这个杀伤力就很大。我记得我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常常都是提醒我们这些孩子,留点口德、留点口德。我们之前针对言语,还跟大家交流了应该有三个小时,这个课程。大家可以回去再看一下,再体会体会。

 

很有勇猛却无礼,这样的人特别容易控制不了,最后就作乱。有勇而无礼,很容易为乱。大家看历代乱臣,其实都有读过书的。而你去问作乱的人,说你很不对。他有没有说他不对?他还趾高气昂,他觉得我对,他不对。大家有没有在,比方团体里面,刚好发生争执了,那个不对的人,你去听他讲,好像都是他对。你们有没有遇过这个情况?明明是他不对,他讲起来都是他对。所以那就是很勇猛,但是不明理,就容易造成动乱。你说这是讲谁?我们自己有没有犯这样的问题?无礼,我们有礼吗?我们平常都四十五度微笑就有礼吗?不见得。是真正在处世待人,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思想言行跟经典相不相应,这才叫有礼。不然我们也有可能认不清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心里都觉得自己有礼,可是真正实际在做事的时候,都是顺着我们自己的习气在处理,自己可能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们无形当中添乱了,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假如我们对于自己言行的观照不够,看起来很正直、很勇猛,很可能都在添乱,有可能。

 

最后是「果敢而窒」。果敢,他很果决,说做就做,不迟疑。问题是他每一次判断,他的智慧还不够,这个窒就是对道理还不通。就好像一个军队给他带,整个方向错了,可是冲的速度很快,很厉害。他冲的速度很快,问题方向错了,再把他拉回来,可能要耗掉不知道多少精力。这个是果敢,但是事理不通达,你不能只看到他果敢,而忽略了他智慧还不够。我们看孔明有一次出兵的时候,不是派马谡负责带兵,结果伤亡非常惨重。你说他有没有果敢,也很果敢,下决定,好,就这么扎营,最后死了一大半。马谡跟着孔明很久了,最后还是军法处置。这果敢而窒。所以很重要的一点,不只是人要有正确的知见,正确知见还要再加上什么?足够的做事经验。所以叫「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为什么要找屈志老成?他能忍,他能冷静的忍,再加上他经验丰富,年龄比较大看多了,吸取宝贵的经验。

 

这个时代善心的人很多,成事的人不多,为什么?他很善心,可是他的阅历不足,这个时候旁边的人又赞叹,好事,不容易,都一直赞叹、一直赞叹,没有冷静下来多请教真正有经验的人。纵使对这些圣贤的道理都很明白,问题是这个社会的变化很快,人事的复杂度比以前高很多,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已,还要多吸取这些很有经验的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再做抉择。不然下错抉择,就好像路走错了,再拉回来,都不知道要耗掉多少工夫。所以「聪察强毅之谓才」:

 

【正直中和之谓德。】

 

『正』,公正无私,正直不虚伪;『中和』,他处事懂得中庸,懂得和为贵,大局为重,有这样心境的人,这个叫『德』。这一句我们就要冷静来看,我们自己才多还是德多。因为我们刚刚强调一个重点,看得清楚自己才看得清楚别人。我们在团体当中有没有念念以大局为重,有没有念念以和为贵,有没有念念想着这句话讲出去了,是能促进团体的和谐,还是造成团体的不和睦,我们有没有这个观察力、这个警觉性?还是想说什么就说了,说完之后才后悔。假如不能以大局为重,我们的德就欠缺了。假如处事常常还是会想到自己,自私自利比较重,这也欠缺德。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正直?因为他有贪欲,无欲则刚。你说我不敢劝领导,为什么不敢?到时候我就不好发展了,有顾忌,什么顾忌?利的顾忌。假如我们是为团体好,该讲我就讲,就不会有这么多顾忌。所以以前的君子,在道义之上是非常正直的。「聪察强毅」这个不属于德,但是事实上我们这些能力增强了都会很高兴。当然这些才还是必须具备,但是要在德的基础之上。接下来讲到:

 

【才者。德之资也。】

 

这个『资』就是辅助德行去利益人的,今天有德了,当然还要透过你的能力去服务人,所以才也是能让德去发挥的一个条件。

 

【德者。才之帅也。】

 

而德行才是才能的主帅,德行来控制所有的才能,去服务大众。而且这句话也告诉我们,才能要以德为前提,这个才能真正利人。我们注意去看一个团体里面最傲慢的人,他搞得大家看到他都很有压力,他往往才都是特别高的,才胜过德了。我们在团体里面还觉得我才华很高,我贡献很多。每个人看到我们都有压力,我们还对团体多有贡献?那是自欺欺人。可能领导在私底下不知道要安慰多少人,都是那些被我们吓到的人,还得要安抚他们,算了算了,别跟他计较。所以我们成语都讲「德才兼备」,这个成语讲得好!把德摆在前面。接着讲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4日18:56: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67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