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4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我记得我们师公曾经讲过「好人好事」。为什么说好事?觉得是好事应该做,但是带着功利的心去做,急于求成,一来没有量力而为;再来,可能团体的人跟我们一起做,他们已经累得不行,我们还体察不到。「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你把他们都累垮了,以后谁敢来做?你说做传统文化最后都要累倒了,这个流弊很大,后面的人不敢让他家里的人来做传统文化,是不是?假如愈做愈快乐、愈做愈健康,这个路子很好,赶紧去走。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反思?因为大家这几年来有人反映,在我旁边的人身材都跟我差不多。这就是我没有体恤他们,他们都累得不行了,我还冲!冲!然后往旁边一看,没人。所以要能体恤身边的人,让他们身心能安顿,这个事业才做得长久。

 

我们的爱心,我们的耐心,要表现在身边最近的人身上。哪有表现在远的人都是爱心耐心,表现在身边的人都是刻薄、都是给他脸色,这个就有点不正常,颠倒了。而且很奇怪的是,对疏远的人,比较不熟的人,往往很有耐心,对最近的人两句就没耐心了,然后甚至于无形当中,变得苛刻。比方说我们身边的人做得很累了,「今天做得好累!」我们在旁边马上一句道理就压下来,「你就是烦恼多才会累,百分之九十五的体力都是浪费在烦恼上。」讲的话有没有道理?有!这个人不简单,任何时候讲出来的都跟经典相应,一般人还没有他的功力。可是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他的另一半,日子好不好过?压力很大,稍微抒发一下内心的感受,马上一句道理就下来了。人家这么累了,就赶紧给他倒杯茶,或者挤一些柠檬,柠檬是碱性,消除疲劳,情理法!我们反而懂了道理傲慢起来,变强势了,人情都感觉不到,不柔软、不体恤了。所以最近有听到一些同仁在反映,身边的人很会用道理压人。我一听,这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一定有问题。所以我愈听愈觉得很惭愧,高处不胜寒,人做领导做多了之后,不能体恤民情。底下的人都这么会用道理压人,他的元凶,「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得把源头疏通好了,后面才能流得长远。所以这个根源也是在我太会用道理压人,才会产生团体这样的风气出来。所以老祖宗这些教诲,我们不能拿去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体恤才是仁爱心的表现。

 

有一次刚好鲁定公跟颜回在谈话,定公就说到,东野毕非常会驾马车,可说是鲁国第一人。他就跟颜回说到,你觉得他驾得好不好?颜回说,他驾得非常好,可是他的马很可能会逃走。鲁定公他问是很佩服这个东野毕,然后想说让颜回也产生一下共鸣,结果颜回突然跟人家讲一句说,他的马会逃走,定公一下子调整不过来那个频道。你们有没有经验?要跟人家分享一件事情,结果对方接过来的频率好像一下子合不上来。结果定公就对旁边的人说,颜回不是君子吗?君子怎么会毁谤别人,人家这么好,还不肯定,还挑人家毛病,定公还这么想。结果三天以后,管马的人跑来跟鲁定公讲,说东野毕的马跑掉了。鲁国国君定公很惊讶,颜回这么厉害,他怎么知道他的马会跑掉?结果就赶紧跑来请教颜回,你是怎么知道东野毕的马会跑掉?你从哪里学来的?颜回讲到,我是从政治的角度知道他的马会逃走。从政治的角度知道人家的马会逃走,请问大家可以理解吗?告诉大家,这个跟挖井一样,你这个井挖到水源,就跟其他的井都通了。问题要通才行,不通叫知识,通了叫智慧,智慧就能举一反三。

 

我们学《弟子规》有没有学通?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能不能从心境上体会到,师长呼,你们怎么没有反应,这么难吗?通不了吗?长辈呼,应勿缓;领导呼,而且这个还有深度广度不同。深度到哪里?还没有用言语呼,你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他要呼,你的功夫更不一样。人家还没有开口,你水已经倒过来,你怎么知道我要喝水?体恤到这种程度,人家都还没讲,就知道人家的需要是什么。很多妈妈跟太太契入这个境界,有没有?你们都没反应。我看过,有些妈妈真的有这个功夫,通达人性。你每句经句通到心性上,你就可以举一反三。接着颜回说到,因为我们曾经了解到,舜王他当天子的时候,他「不穷民力」,这个「穷」就是不透支。虽然是让人民来为国家出力,但是很懂得体恤老百姓,不会让他做到疲累,甚至于影响他的生活。当时大舜的时候,还有一个叫赵敷的人,他是专门在管马匹的。大舜他在位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民逃出他的国家,都是十方的人民统统来归附他。在历代当中假如皇帝他常常不能体恤人民的辛苦,他的人民很多会离开国家。舜王很体恤,所以他的老百姓愈来愈多,从来没有离开的。而赵敷他所训练的马匹,也从来没有逃走的。他能推己及人,他还能推己及马,连马的感受他也能够体恤得到。因为颜回发现东野毕在驾马的时候,他的马匹长途跋涉,越过很多阻碍,可是东野毕都没有体恤到马匹很辛苦,还继续在那里耗损马的体力,所以迟早这个马匹承受不了,牠就要逃了。

 

所以「鸟穷则啄」,你欺负鸟,欺负到牠已经忍无可忍,牠会怎么样?为了活命牠就会反抗。「兽穷则攫」,你让牠没有办法生存,牠会去拼命,牠会去抢夺,你把牠逼急了。「人穷则诈,马穷则佚」,你把人逼到没有办法生存,他当然就得要动脑筋了。比方说一个当老师的人,派功课派到小朋友都要做到十一、二点才做得完,这是不是人穷?最后他得怎么样?他得编个理由,不然他撑不了。你把人民逼到他没办法了,他可能就会撒谎了。所以孩子撒谎,有很多种情况,这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很有可能有一种情况,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到他喘不过气来,这也是有可能的。最后颜回讲到,「未有穷其下」,就是把人民都逼到没办法,「而能无危者也」,而他自己当皇帝没有任何危险的。他把人民逼急了,人民活不下去,他当然要反抗。这一篇文章也告诉我们,水可载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必须要谨慎。

 

所以这个「将有所作」,其实对我们也是一个反思,我们在工作上,我们在教育孩子上,甚至于我们在做好事上,能不能体恤人情,凝聚人心,这才能把事情做长久。下句有讲到,「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这个高是指他的地位很高,而事实上地位愈高,他所影响的面愈大,他要负的责任就愈重。其实说实在的,当官轻不轻松?当好官福荫后代,当官当不好祸延子孙。而且人位置一高就比较容易傲慢。我们看一般人都会讲,当官的都有官气,那个气焰不知不觉就上来了。诸位学长,你在你们单位是不是当官的,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还没当官跟当了以后,我们有没有什么不一样?大家不要说,「没有,我觉得没什么不一样。」问自己不准,当局者迷,你可以去问问看,这身边比较近的人,「我当官以后,你有没有感觉我有什么不一样?」可能身边的人会说,「你要听真的还是假的?」人心性上的变化,往往在不知不觉当中,所以这个时候「则思」,要谦虚、谦恭来自我涵养,提升自己。因为位置愈高,责任愈大,而要成就事情,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德行。无德凝聚不了人心,凝聚不了人,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做成、做长久。

 

所以《孝经》里面,「诸侯章」,他是一国之君。经文当中就引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有这样的心境,真的是不敢松懈,不敢放纵自己的习气,先天下之忧而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假如我们刚好又有机会在弘扬文化,社会大众跟我们接触,他们觉得我们是学得比较久的人,也会看着我们。假如我们的态度傲慢,言语非常苛刻,那人家会很难受,甚至会怀疑学传统文化值得吗?所以推展传统文化的人,就是代表传统文化的形象。虽然我们可能没有世间所谓的你是经理,你是总经理,没有世间的这个名位,但是在学习传统文化当中,社会大众对我们是非常尊重,在他们心目中,我们还是比较崇高的。但是这个时候要谦冲,这个时候不能以自牧,要自我要求、自我修养。不要人家一尊重,反而愈来愈不可一世,习气一出现,可能就把人家的信心都给打击了。所以八风要怎么样?吹不动,人家一尊重,尾巴就翘起来,这个就麻烦了。所以应该是什么?人家愈尊重,愈战战兢兢,愈知道尊重背后不是尊重我,是尊重老祖宗的智慧,假如自己的行为跟祖宗的教诲不一样,就砸了祖宗的招牌。诸位学长,人总要明白事理、明白因果,砸了祖宗的招牌会怎么样?这一点我是很清楚,我就没什么地方可以去了,我就得去跟阎罗王报到了。

 

下一句讲到,「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很怕自己自满、自以为是,常常想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百川汇流都到大海里来,就是因为它能低下、能容。而且他时时处在最低的位置,人就不容易傲慢。慢,说实在是很不容易调服的习气。而我们自己时时想到,自己还有那么多习气,还有什么好傲慢?这个慢就下来了。常常想到我们跟孔子、孟子、圣贤,尤其我们最近读了这些文章,我们常常思惟范公的德行,诸葛丞相的德行,我们常想,跟他们一比,那我们的德行还差远了,常常以圣贤为榜样,就觉得自己还很不足,这傲慢也起不来了。再来,这个低下,我们也可以转变成一种心态,就是时时自己是学生,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只有我是学生。所有人都是老师,只有自己是学生,会不会傲慢?这一帖药不错,大家可以考虑回去熬来吃,吃下去保证从根上治掉这个病,傲慢的病。夫子有没有教?夫子有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不善不都是老师吗?这句话我们都很熟,经典就像药一样,治我们的心病。我们用上没有?没有用上它叫知识,用上了它叫智慧,它才是德行。

 

我记得我自己在小学的时候,语文程度特别差,特别差有点自卑,又怕人家瞧不起,有时候朋友念上一句,我刚好知道,赶紧接下一句,就怕他不知道我知道。他假如说「见贤思齐」,这句我刚好会,马上讲「见不贤而内自省」。其实说实在的,记了那么多句子,「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这些经句没有好好的用心去领纳在心中,记得愈多,无形当中傲慢就会出现了。面对《弟子规》,面对经文,没有侥幸的,「不力行,但学文」,一定长浮华。可能讲到这里,大家也不一定相信,没有,我觉得我没长什么傲慢。我们现在思考一点,请问孔子哪一句教诲,我完全变成我的心境,完全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哪一句?一句就好,大家自己想一想,哪一句。我有时候这么一想,冷汗直流,为什么?我自己一句都没想到。其实,假如一句都没有真正不须臾离也,放在心上,我们还是把智慧当作知识,其实也是拿着经典来消遣消遣。为什么说消遣?对!我还能念古文,一般世间的人,追名逐利,没像我这么有气质,看到我还可以给他几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人家还说,好有学问!听了人家几句赞叹,很舒服。所以要真干,才能得到经典的真利益。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4日17:50: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6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