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35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从心。中声。】

 

这个忠字,它有一个心,有一个中。一般创字,《六书》当中有形声、有会意。所以这个字,中字从心,中心中心,然后它念出来是从中这个声。所以这个:

 

【注曰。】

 

这个『注』是清朝段玉裁先生的注解,专门注《说文解字》这本书的。说到:

 

【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

 

这个注解里面进一步又解释这个敬字,说到『敬者』体现出来就是『肃』。这个「肃」就是持事镇静,就是他在面对事情、处理事情的时候,非常的恭敬、非常尽力的对待。接着讲,『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所以恭敬的体现具体再讲就是尽心尽力。尽心尽力,自然表现出来就是恭敬。一个人只要不恭敬,那称不上尽心尽力。而且尽心尽力当中,尽心就不会半途而废、不会阳奉阴违,时时尽心在他的本分当中。接着:

 

【笺曰。】

 

这个『笺』也是古书的注解。这个书上有讲到:

 

【尽己之谓忠。】

 

尽自己的力量,尽心尽力去做了,这是『忠』的表现。

 

【故忠有诚义。】

 

所以『忠』里面他就体现出来,「忠」是懂得敬,其实敬人就真诚,他尽心尽力的时候,他只想着把事情做好,他不会起那些贪瞋痴慢的念头,他就很至诚的去把事情做好。所以忠里面包含了真诚、诚敬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我们常讲在名词当中忠诚、忠信、忠勇,这些名词都让我们体会到忠的表现在哪!忠的表现真诚,忠的表现守信,心里的承诺,与人的承诺,绝对尽心尽力做到好。包含忠义,应该尽的道义,他绝对尽心,忠正,忠就不会偏失了。所以从这些词,我们也能够理解到忠里面的含义、表现。所以真诚恭敬的对待是忠。所以:

 

【论语曰。为人谋而不忠乎。】

 

今天这个『谋』就是替人办事,在公家工作,那是为国家谋事;今天在团体里面,就是为自己的团体、领导做事情,怎么可以不尽忠?所以这一句是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常常以这三件事来反省自己的这一天,一开始就是强调『忠』。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得到,儒家教诲我们,一个人做人德行的大根大本在忠孝二字。人,做人离了忠孝,那就离了做人的本。忠孝是天理之常,所以不忠不孝就天理不容,不可称之为三才者的天地人。所以首重三省吾身,一定为人谋要忠。

 

【记曰。】

 

这个『记』指《礼记》。

 

【丧礼。忠之至也。】

 

现在举的一些经句,都是让我们去体会,『忠』它在哪里落实。一开始讲为人谋要忠,接着为人子能够尽心奉养父母,而且在父母去世的时候,都能符合礼制办好父母的丧礼。父母临终走了,等于是这一生的孝养,这是一个最后的终点,要善终。我们看在古代的人懂得孝道,父母去世了,纵使是倾家荡产,都要把父母的丧礼办好。我们看二十四孝的董永,他家里穷,没有办法好好的安葬他的父亲。所以,你看一个大男人他就卖身葬父,没有自己,心里就想着尽全力一定要办好这个丧礼。心里没有自己,都想着父母。所以古人这二十四孝,他可贵的都是那种真情、至情的流露。你说一个大男人跪在路旁,「有谁愿意买我,让我葬我的父亲」?还有自己的人,做不出这种行为出来的。后来还感得天神来做他的太太,帮他织布,帮他帮佣,才把债务给还清了。

 

古代有一些孝媳,孝顺的媳妇,先生已经不在了,奉养婆婆,也是把房子卖掉,办完善了,她才安心。她孝养婆婆一辈子,连这个房子她都不起贪念,都只想着孝养她的婆婆,把她最后的丧事办好。所以《礼记》里面才强调「忠」这个字,一个孝子对父母的忠心,表达最彻底的一个体现。当然丧礼办完之后,就像《弟子规》讲的「事死者,如事生」,他们还是时时要记住父母的教诲,不敢忘怀。

 

【又曰。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这个句子是从《孔子家语》有一篇「问玉篇」里面提到了这句话。『瑕』是玉上面的斑点,等于是玉上面的一个缺憾。『瑕不掩瑜』,「瑜」就是美玉,这个玉很光彩、很光亮,好玉。一个玉石当中可能它有斑点的部分,也有非常光亮的部分。所以引申到优点跟缺点,就是缺点不掩盖优点,优点不掩盖缺点,这是忠的表现。其实这个忠字也强调人的心要正。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就不忠。讨厌缺点,喜欢优点,这心就好乐了。比方我们人与人、朋友之间相交,看到他的缺点就容易看不到他的优点,一盯着他的缺点看,好像他什么都不好了,就偏颇,看不清楚了。

 

所以《大学》里面讲,「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好恶心太重,就很难达到忠。而且说实在的,人与人相处,看到亲朋好友的缺点,不只不能掩盖他的缺点,应该是去帮助他改正缺点,这才是忠。结果,不只没有帮助他,还全盘否定他,就只盯着他的缺点,那就谈不上忠了。所以接下来说『瑜不掩瑕』,优点不掩盖住缺点,叫「好而知其恶」。你喜欢他,也要很清楚他哪些问题,你才好协助提升他。看着他的好,就是他什么都好,那还是偏颇。《大学》里面又讲,「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也太溺爱了,都觉得他什么都好,看不到缺点。所以忠,是很客观、很冷静去看事情,去与人相处。所以忠字不容易!我们看历代都有党争,关系好,他什么都对,都袒护他;关系不好,就对立起来,他说什么都反对,不以人废言,这些心态就提不起这个理智出来。所以:

 

【传曰。】

 

这个『传』指《左传》,这一段话是在「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中提到的。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

 

谈到大大小小这一些,『狱』是指监狱判刑的事情,这些司法案件。虽然不能每一件都彻底的了解,但是处理的时候必定要合情合理去办。其实也就是尽心尽力去处理,你面对这些犯罪之人,也是有一分爱护他们的心、为他们的心来处理。这个就让我们想到,欧阳修先生写到纪念他父亲的一篇碑文《泷冈阡表》。里面提到他的父亲当官的时候,在审案件,有时候都是到三更半夜,就怕没有能够尽到力,没有能帮这些人多减一些罪,希望他们不要受到冤枉。以至于很多死刑犯,这个人死是不能复生的,所以尽量看有没有办法减轻他们的罪。有时候这些死刑犯,实在没有办法减罪了,他的父亲叹息,「我尽力了,我没遗憾了」,他也没有遗憾了。所以『忠之属也』,这属于忠的精神。所以这个也是他们在为官都能够推己及人,把这些事情都当作自己的家人一样尽心来处理。接着:

 

【孟子曰。】

 

这举了很多经典当中对忠的诠释,我们能从这几句当中去体会,就不难体会忠的意境。孟子又说到:

 

【教人以善。谓之忠。】

 

这个『教』有劝导,教育、劝导都包含在里面。用善道教育他,使他愈来愈好,这样『谓之忠』。所以《弟子规》当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包含孝顺里面,「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我们看到「悦复谏」,那也是尽心尽力,不辞劳苦。「号泣随,挞无怨」,这是忠!这是对父母尽忠的孝子,包含臣子也是有「号泣随,挞无怨」的。所以『教人以善,谓之忠』。

 

【观于此数者。】

 

前面讲到的这些经句,所对忠的诠释,我们:

 

【可以知忠之义。】

 

对忠的义理有更深、更广的体会。

 

【所谓反身而诚。然后能忠是也。】

 

『反身』,反过来观照自己的心真不真诚?心正不正?然后才能真正做到忠。所以忠还是很强调心地的功夫,心诚、心正才谈得上是尽忠。所以尽忠也不是做表面功夫而已。看起来很尽力,心不诚、不正,还是没达到尽忠。我们接着看第二篇「绪余」。

 

【孔子曰。忠焉能勿诲乎。】

 

这句话是《论语.宪问第十四》,这句话原话上面还有一句叫「爱之能勿劳乎」。你爱护一个人,能够不劳心劳力,能够不尽心尽力,劝勉他走正道吗?帮一个人不容易,就好像为人父母,要成就一个孩子的德行、好的人格,那要费相当大的心血。接着是『忠焉能勿诲乎』,这个「焉」就是之,这个之也是指我们对这个人,之指人,我们忠于这个人能够,这个「勿」就是通有无的无,能够没有,这个「诲」字就是劝导、教导。这个跟刚刚孟子讲「教人以善」意义是相应的,一定要善相劝才是尽忠。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0月22日03:06: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6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