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11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再来,言语要能寡言,言语不要太多。《弟子规》讲的,「话说多,不如少」,言多必失,应该要守口如瓶,「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一个人的修养愈提升,他的话自然就减少。因为人话很多,往往是因为太浮躁,心很不安,见人就想讲话。有时候一个人在家发慌,没话可以讲,坐不住了,赶紧又找人打电话了。所以一个人静不下来,就是因为内心浮躁的关系。所以我们假如话很多,要调整,还得先从心地上先调自己不要急躁,因为往往很多话讲出去了都后悔。《易经》里面讲,「吉人之辞寡」,一个人很吉祥,很有福气,话少;急躁的人,「躁人之辞多」。孔子也讲,「刚毅木讷」,反而接近仁德,刚强有毅力,言语比较少,比较木讷。我愈讲愈有点发虚了,我话挺多的。

 

我刚好有一年教书的时候,那一年带的班是全校比较出名的一个班。前一个老师教了四十年了,最后一个学期实在受不了了,她就提早退休了。所以那个学期没人带,我就去带了。因为我们读过《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我们要去接受挑战,看能不能禁得起考验,就去了。结果因为那些都是六年级的大孩子,我得要紧迫盯人,不然他们会造次,会造反,所以我都是坐在教室里面,下课也坐。其他科任老师上课,我也不敢离开,整个就是定在那里了。结果我们有一个学生,我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一个大男孩,挺乖的,他有一天就跑过来,「老师,你这一段时间来,我们班那些男生乖多了。他们都说,今天老师不知道要出哪一招了。」其实我听完,我冷汗直流,为什么?因为我每天来都在想,学生又不知道要出哪一招了。所以他们怕我出招,我也怕他们出招。所以人要很有定力,很紧张也要装得神态自若,像孔明「空诚计」一样。

 

当然,说实在的,他们一出状况,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真的那个时候方法就会出来了,大家也不要太紧张,叫「士有百折不挠之真心」,我们真正有那个利益学生的心,「方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真的人有爱心、有真诚,很多方法就会突然想通了,冒出来,这「妙用」。所以那最后一个学期,我就是这样陪着学生过来,最后把他们送出校门,才跟我的同事坐下来一起吃顿饭。我办公室都没去,因为不敢离开。结果坐下来以后,我们一个同事就讲了,他说,「你话很少,你很听你师长的话。」因为师长都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多精进,重要了。结果我这个同事才说完,我是带十班,我对面是十一班,六年十一班,那一班的孩子也不好带,我们两班学生都比较皮。所以我们隔壁班那个女老师,她一听到同仁说我话很少,她马上就补一句话了,「他话可多!」

 

因为我们这个十一班的女同事,她还不是正式老师,她去代课的。人身高又不高,一百五十公分左右,那个六年级的大男孩有的都一百七十几了,她常常骂那个学生要这么骂。然后那个班又这么皮,真是超过她的负荷了。所以,每一次下课,我就怕她沮丧,下完课了,我就过去跟她鼓励鼓励,安慰安慰。所以就这样,她就觉得我话很多了。所以诸位朋友,为什么孔子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排在最前面?是有道理的,是吧?就是人家不理解你,你也不难受,这样才是君子。你为人家好,人家还嫌你话多、囉嗦,你也要不难过。因为我们两个还互相揶揄一下说,我们两个叫双响炮,为什么?因为我这边骂人刚骂完,才在休息,她那边又砰、砰、砰,又变她那里在骂人。

 

所以言语俭寡还是很重要。言语在精不在多,能够真正讲到人家需要的,讲到这个点上,很重要。

 

再来,言语的态度,还要有耐性。「谏不入,悦复谏」,这就是耐心,这个「复」就是不厌其烦。其实当我们在劝别人没有耐性的时候,那就代表我们不是真心的了。所以所有的人都在提醒我们的修养哪里不够。这个人你劝了十次了,还劝不动,脾气都快上来了。你要想,他是你的贵人,他是发考卷的老师,他来给我们监考的,看我们的功夫到哪里了。所以我们面对一切的人都要想着,他是老师,来考试了,都是来成就我们的道德的。那请问,还有没有看不顺眼的人?有没有?你们怎么没反应?好像刚刚这句话吞不下去是吧?这些教诲都太难得了,这是师长给我们太精辟的教诲。真肯受持,受用无穷,当下就过太平日子,叫「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人人是好人?统统来成就我的,哪一个不是好人?统统来提醒我修养哪里不够。所以,这个耐性很重要,「悦复谏」。

 

还有一句是我们之前的课也有讲过的,劝自己的父母,「事父母几谏」,好,考试来了,下一句?你们要让我今天吃不下饭吗?你们要日行一善才对。「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无怨」,这个劳里面就是耐性,劝,一而再、再而三都不厌其烦,不疲不厌,劳而无怨,绝对对父母没有丝毫的情绪,那才是真孝子。父母不能接受了,一样的恭敬,而且不忤逆父母,不让他难受,又敬不违,很柔软的心来提醒、劝诫父母。

 

我们学古文要有一个态度,叫做「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好不容易听到的就把它记下来,因为人的道德学问不能成就都是因为想着「明天再说」。这样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所以当下在听的时候,理解了它的意思,随文入观,今天就把它背起来。早一点有学问,早一点有智慧,才能利益我们的孩子跟学生。所以人有这样的责任跟承担,吸收能力就会很强。假如都吸收不进去,就是「以后再说了,以后再学了」,这样就会一直拖拖拖,潜力就发挥不出来。

 

我那个时候在补习班是被逼出来的,因为离考试时间只剩四个多月。台湾的小学老师不好干,因为是包班制的,国语、数学、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社会科。有的一个老师要教好几科,尤其当班主任,十八般武艺,要会弹风琴,什么都来。所以一考要考十三科。只剩四个多月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四个多月准备十三科根本来不及,所以不可能有,听了课以后听不懂,说以后再来复习,没那个时间。就是当场听要全部消化,不然就考不上了。所以那个时候也学了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虽然我那时候还没学《弟子规》,就是「心有疑,随札记」,一听不懂赶紧要问人,「就人问,求确义」。不能消化吸收,我马上一下课就冲去找那个老师,要搞明白、搞清楚,就要消化吸收了,不可能打包回家慢慢吃了,是吧?没时间了。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结果那老师跑得比我还快,补习班赶场,他一下又要赶到台北,又要赶到哪里去上课了。没追上,怎么办?宁为成功找方法,你要自己肯去找,一定有好的方法会出来。我们就观察,这一科哪个同学特别优秀,吸收力特别强,赶紧去请教他,就可以了。人只要有心,就会有方法,「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在补习班就形成了这个习惯,一学就要马上把它吸收起来,就把这个态度用到了听课,用到了跟每个人谈话的时候,都要把他谈的很宝贵的东西吸收起来。有些人又会说了,「我就不喜欢听那个人讲话,听那个东西都没用」,可是又得听。大家有没有遇到这个情况,不想听又得听?有,是吧?不是现在吧?这个时候你不想听的时候可不能表现在脸上。你这个表情一出来,人家一看到就很难过了,甚至于就看你不顺眼了。

 

其实说实在的,每一个人只要跟你有缘谈话,你又不是去攀来的,每一个人讲话都值得听,你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著它。你说,「讲得不对」。他讲得不对,你就听出来他不对在哪,你就知道现在人思想错误在哪、思惟的偏颇在哪,是不是?那他的话值不值得听?善学的人随时都在学习。你说,「这个人很狂妄」。那你也了解,一个人狂妄可以狂妄到什么时候,可以狂妄到什么程度,他的心性是偏到哪,你不就一看就看出来了?这个时候你还可以从他去给别人经验,去提醒他人,甚至于更重要的提醒自己,「见人恶,即内省」。所以每一个境缘都可以学习的。妳假如今天跟妳先生在聊天,聊聊聊,「跟你聊天很无聊,我要去听蔡老师讲课了。」这样我走在路上是很危险的,会有男人冲过来揍我。所以要平等、要恭敬,一切都是学习的机会。

 

再来,还有一句也是提醒我们要有耐性,不能浮躁,叫「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不管是做错事还是说错话了,「只为慌张」。

 

下一个言语的态度是要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则能言」。所以也提醒我们,心不平的时候不要讲,讲了可能都会失言。一个人生气了,赶紧找个地方先把脾气调下来,就不要再讲话了,不然铁定后悔。要讲话,像《弟子规》讲的,「怡吾色,柔吾声」,都是心平气和柔和的去讲。这个心平,有时候是发脾气,就不心平;有时候你太高兴,心也不平,太激动,这个时候也不能乱说话。所以叫「喜时之言多失信」,太高兴了都很随便的就答应人家了。尤其假如你是一个团体的领导,然后一高兴了就随便答应别人,到时候整个公司团队就为了我们这个太轻易的承诺就忙得不可开交,是不是这样?对,你是领导,你开了支票,你整个团队的人都得努力。所以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因为愤怒的时候,可能就当众就骂人了,当众就训斥人了。那旁边还很多人都看着,你这样愤怒的话出去了,哪怕你是理直,你对,可是人家面子挂不住了,失体了,失人情了,这样都不妥当了。所以老祖宗提醒我们,哪怕是讲人家、规劝人家,都要记住,「规过于私室」,不要给人难堪。这个叫怒时之言多失体。

 

再来,「绝交不出恶语」,好聚好散。其实好散之后,可能就有下一次好聚了。人与人有缘分相聚都很难得的,要惜缘,不要造成冲突、对立了。所以哪怕缘尽了,绝对不讲生气的话、情绪的话,这才是修养。不然我们人生有很多的障碍,或者很多的心里面的疙瘩,都跟因为言语没有掌握这些原则,最后自己终身后悔都有。

 

还有一个情况也要很注意的,叫「轻信轻发」。一听到别人讲什么了,尤其是批评自己的,一听了,不高兴了,马上去找那个人理论。但是要小心,那个跟我们讲话的人,一给你讲你就相信了,就是不理智了。为什么?「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他的言语能让你一听就要去跟他理论、跟他吵架,他铁定修养有问题了。可是人这个耳朵都比较轻,一听就很生气了,「他怎么可以这样讲我」,所以没事一下就有事了。「轻信轻发」,这个「发」就是情绪起来了,去找人理论,「听言之大戒」。还有,劝别人也是,劝别人也是要懂得分寸。「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就是你要劝他,结果看他态度不是很能接受,你一看,愈看愈火,然后愈劝声音愈大,这叫愈激愈厉。「为你好,你还不接受,真是没救了」,是吧?「一阐提!」责善之大戒。劝不听,「谏不入,悦复谏」,不能愈劝愈激动,就麻烦了。这个是提醒我们心平气和才能言。

 

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9月12日19:03: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36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