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夫妻一体。而谓可忽乎哉。】

 

这个夫妻是一体的,怎么可以分彼此?「这是你爸爸,那个才是我爸爸」,分得这么清楚,那就已经没有能够怀着夫妇一体的心来经营家庭、来侍奉公公婆婆了。所以我们婚姻的仪式里面,迎娶回到家里面,丈夫带着新娘进家门,接着是喝交杯酒。这个交杯酒是用葫芦瓜做杯子,是同一个葫芦瓜劈成两半,肉是苦的,盛的是甜酒,夫妻喝这个交杯酒。代表喝完这杯交杯酒,夫妻很自然的提起什么心态?你们都没喝过是吧?回去补喝。这个太重要了。所有的礼仪,在那种庄严肃穆之下,会让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刻。所以这个喝下去,就让夫妻生起的是同甘共苦。而是同一个葫芦瓜,所以不分彼此。既然不分彼此了,哪还有你爸爸、我爸爸的?

 

所以人有时候心态不对,讲起话来让人很难受。「你爸」,你看那个讲出去了,分得这么清楚,「我爸」。有时候连言语都得罪家里的人。应该说「咱爸」、「咱妈」,都是一样的。再来,「财物轻,怨何生」。你称呼也好,然后钱财也好,都要尽人情,都要体恤人情。你不能说,「你爸给五百,我爸给六百」,那就不平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不要讲情绪的言语,要讲柔软、体贴的、不分彼此的言语,人家听了欢喜、安慰。而且这个夫妻真的是要视为一体。让公公婆婆觉得多了一个女儿,让岳父岳母觉得多了一个儿子。我们称这个女婿叫「半子」,像儿子一样,那你就痛快做个「全子」,做彻底一点,比儿子还孝。那不简单。甚至于是让他的儿子都生惭愧心,那这个女婿做得不简单。

 

而夫妻孝顺公婆、孝顺父母,这是真正爱护自己的孩子,给他最重要的人格基础,他就学到孝道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假如妈妈不孝顺公公婆婆,孙子很痛苦,孩子很痛苦。我们曾经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们,因为刚好跟他们讲,「女子要有德行,要妇德、妇言、妇功、妇容」,结果接着就问小朋友:「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媳妇好?」让他们谈谈他们的想法,我们也了解一下这些四五岁的孩子是怎么想的。结果很奇怪,最多的答案是什么?是要对爷爷奶奶好。从孩子的回答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老人跟父母冲突的时候,谁在旁边流眼泪?谁的心在滴血?小孩。为什么?他跟爷爷奶奶也是天性的关系,那分亲爱,他怎么会愿意看到爷爷奶奶痛苦、爷爷奶奶被骂、爷爷奶奶被虐待?这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得真正了解到,以身作则,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

 

【女子以节孝为主。】

 

这个『节』就是操守、志节,当然就是有德行。

 

【万善百行。惟孝为尊。】

 

孝是百行之首。而且女子被称为孝妇的时候,请问谁最光荣?她的婆家最光荣。所以有一句话叫「母夸女」,母亲夸自己的女儿,「门脚底」,出不了这个门。而且出去了,人家听了还觉得挺起鸡皮疙瘩的,自己在夸自己,老王卖瓜,是吧?可是「婆夸媳」,婆婆夸媳妇,「传千里」,谁听了谁高兴。为什么?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夫妻一体的心去孝顺婆婆,谁听了谁感动。所以这个「婆夸媳,传千里」。而且,一个家和不和,跟这个嘴巴很有关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言兴家,一言也丧家。所以多说肯定的话,多说鼓励、感恩的话,全家都是和气。而这个婆婆夸媳妇,传出去以后,后来媳妇知道了一定很感动,儿子知道了很欢喜。而且婆婆只讲媳妇好的,不好的不讲,这个媳妇就想了,我这些好,婆婆都夸;不好人家都不提,这么给我留面子。她惭愧心就起来了,那就愈做愈好。所以我们总要去体恤,体会到人心的变化。所以说好的,她受鼓励,潜力发挥,惭愧心起来,愈来愈好。这叫良性循环。可是假如骂媳妇,还拿个麦克风,号外号外,大家都过来听。人有时候不理智,都没去想到讲出去以后会怎么样,反正我不讲不痛快。讲完,后面就有苦可受了。

 

所以夫子讲,「忿思难」。人讲话,尤其愤怒的时候不要讲话。愤怒一讲话,所造成的后果很难收拾。那个一愤怒,翻旧账,讲刻薄的话,人家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原谅,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所以有一句话说,「三年交情」,三年的好朋友交情,「一语寒心」,讲那个话让人家凉到脚底,「温情尽消」,这个交情就没了。所以「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然你这个愤怒出去了,彼此的冲突、对立起来了,你可能以后就要担心受怕了。这一些提醒我们言语一定要心平气和去讲,欢喜赞叹去讲,绝不可愤怒去讲。所以老祖宗说「心平气和则能言」,才能讲话。不然后果都不好。所以假如脾气快发起来了怎么办?赶紧先避开,「对不起,我先上个厕所。」不然你发出来就很难收拾了。去厕所,看你要发泄发泄,调整一下情绪都好。但是你得忍住,心平下来再去讲话。

 

同样的,教孩子也是一样。发脾气不要教孩子,教孩子的时候就不能发脾气。因为你带着情绪讲的话,所有的道理都没听进去,留在孩子的印象就是,「我妈脾气很大」、「我爸脾气很大」、「我老师脾气很大」,「今天真衰,被他抓到了,骂一顿,改天不要被他抓到」。道理都没听进去。所以我感觉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不带情绪的。所以我的印象很深,我爸爸教训我那个景象我都还历历在目。而且我爸教训我的时候,可能是那个浩然正气,一句接着一句,很顺。真的,你一心为孩子,祖宗保佑加持,那道理都如泉水一般涌出来。因为我爸就说,「奇怪,我跟你妈又不大会讲话,怎么生这个儿子这么会吹牛?」我说,「爸,你有所不知,我小时候你教训我的时候,那个真是辩才无碍,统统不用逗点。那个时候记忆犹新,就是那个当下学会的。」所以确实掌握情绪很重要,才能掌握好自己的未来,才能掌握好这个家庭的未来。

 

所以这个是提醒我们,愤怒之后很难收拾,总要冷静,调伏自己的脾气。所以有一句话提醒我们,「家丑不可外扬」。因为你把家里人的不好讲出去,说坦白话,我们冷静想想,我们把先生不好、太太不好、公公婆婆不好,出去讲,有哪一个人是把家里的不好讲出去,然后听的朋友说,「我真尊重你,你讲得真好」?一个也没有。反而愈让人瞧不起你,瞧不起我们的家庭,是吧?然后传得沸沸扬扬的,所有听到的人都瞧不起这个家。这叫自取其辱。人家说,你婆婆对你不是很好。你说不错,很好,好在哪,都还是只看婆婆的好,这些朋友对你肃然起敬。所以媳妇都只记婆婆的好,只讲婆婆的好,传回婆婆的耳朵里,人都有良心,「我对她不好,她一字都不提,只宣扬我的好」,慢慢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家就愈来愈好了。这里提到:

 

【万善百行。惟孝为尊。故八德以孝先焉。其各勉之。】

 

我们一定要勉励自己,从百行的根,孝道,开始做起。下一篇又提到:

 

【女子之孝。不仅温凊定省而已。】

 

不只是冬天暖被窝,夏天搧凉蓆,晨昏定省,就是这些生活的礼节、问候、体恤而已,不只是这样子而已。

 

【凡各项事务。与父母舅姑。有切实关系。皆当挺身担任之。】

 

其实很多古代的读书人,他刚好出外当官,为什么他能一心为国家,他不担心家里?因为他们是夫妻同心,他很放心自己的太太,一定一心一意照料好这个家。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夫妻的道义、情义、恩义。所以这里也提到了,女子面对自己的父母、舅姑,有切身关系的时候,要挺身去扛。

 

【惟情有难易之不同。】

 

就是还是有比较难或者比较容易,一般的人的一种感受。觉得孝顺父母比较容易,孝顺公公婆婆比较难,或者是在哪一些事情上还是比较困难做。我们接着看,哪些是比较难的。

 

【如未嫁时。】

 

女子还没嫁的时候。

 

【倚父母以生存。】

 

倚靠、倚赖父母长大成人。

 

【则奋不顾身。以急父母之事。】

 

这个姑娘在家里,父母有什么急难的时候,奋不顾身来做。

 

【乃良知良能之发现。】

 

她『良知良能』自然的流露,「良知」就是不学就知道。什么不学知道?爱父母。你说那个孩子,一两岁、两三岁,对父母那种亲爱很自然,这不用学的,天性。「良能」,就是不用思虑就会的。这个都是指我们本有的这个天性良知。

 

【犹亲亲之本心也。】

 

亲爱父母亲的这一个本性自然流露的。

 

【迨既嫁以后。】

 

这个『迨』就是等到,到了嫁人的时候。

 

【有夫与子以牵其情。】

 

有丈夫跟孩子的情感牵动她,这个时候对待自己的父母:

 

【此时对于父母。亦奋身急事。一如未嫁时。则其至性。】

 

一个女子,嫁出去有了丈夫、有了孩子了,对父母那种奋不顾身的孝心没有丝毫的改变,那这个女子『至性』,不简单,这个是不容易的。

 

【不为私念所夺。】

 

她的这个孝心没有任何的私念去影响她。

 

【若非有毅力者。曷克至此。】

 

这个『毅力』就是坚毅,永不改变的这一颗孝心,才能够做得到。

 

【至子妇对于舅姑。】

 

就是这个媳妇面对公公婆婆。

 

【似无毛里之属。】

 

这个『毛里之属』,它是《诗经》的「小弁」这一章,《诗经》里面的一篇诗文。这个「毛里」,毛是指衣服的外表、表面,里是指衣服的内里、内边。所以毛是指父亲,里是指母亲。其实强调的就是,我们是连在父母身上的,我们的怀胎、成长,都是依附着父母长大的。其实这个「毛里之属」也是强调父母的养育。所以公公婆婆没有亲自养育我们。

 

【未蒙抚育之恩。】

 

但是为什么还是孝敬?

 

【无非敬夫所尊。】

 

因为尊敬自己的丈夫,因为公公婆婆是丈夫最恭敬、最感恩的人。

 

【爱夫所亲已耳。】

 

所以夫妻一体,敬夫所尊、爱夫所亲的这个态度。

 

【乃能推孝父母之心以孝之。】

 

拿对父母的孝心推己及人来孝敬自己的公公婆婆。这样子确确实实是:

 

【修人补天。】

 

其实我们看到『修』字,就是修养,德行。看到『人』、看到『天』,我们就想到《三字经》有一句话,「三才者,天地人」。人最可贵的就是以天地的无私为榜样,效法天地的无私,成就自己的德行。要提升德行,最重要的要去私心,不要自我,不要自私自利。要能放下我这个私心,夫妻一体,共同来孝顺公公婆婆。去了私心,真的才能把天地的无私演出来,才可以「与天地参矣」,这个《中庸》里面讲的,我们才配人这个身分,才能配得上这个三才的身分。

 

【尤恒情所难。】

 

就是一般的人情觉得这个不容易,把公公婆婆视为自己的父母,不容易。

 

【而至孝之人。则无所谓难者。】

 

其实说实在的,难跟容易是自己的私心、自己的好恶造成的,事情上没有难易。假如是真正至孝,真正都是把道义摆在第一的人,道义,应该做的,他觉得再难他都会去做,他不会退缩、不会逃避。所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这个就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节就在这里。而且真的,人真的是时时想着「这是我应该做的」,他就不会觉得很痛苦,他也不会觉得很艰难。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同意我说的。举个例子大家感觉一下。三、五十年前的妈妈比较不容易,还是现在的妈妈?这个问题这么难吗?你看三、五十年前,一个妈妈要养六个、八个孩子,而且什么都要自己,纳鞋底、做衣服,都要靠自己的能力。然后常常忙到半夜还在那忙。早晨,又跟婆婆住在一起,天还没亮就要起来做饭了,一天睡不到几个小时。我们有时候想说,以前这个奶奶还是妈妈,这样的日子居然过了三十年,怎么过来的?我一天就昏倒了。可是大家看,这老奶奶、老妈妈,从她们嘴上讲过一个「难」字吗?讲过一个「苦」字吗?没有。可是现在的妈妈,吃香的喝辣的,是吧?才带一、二个孩子,常常就「苦苦苦苦苦,难难难难难」。所以苦跟难不是遇到的境界,苦跟难在哪?心。都想自己了,都只有自己了。忘了自己就不苦不难,时时只想自己就又苦又难。所以得把真正苦的根找到。

 

我们从这个难字,我们举几个例子。比方唐朝有一个女子姓李,一讲到姓李,好像所有我们姓李的学长与有荣焉。她嫁到张家,结果她的先生不幸去世了,留下一个婆婆,瞎了眼睛,又很急躁,脾气大;又很傲慢,刚愎自用,动不动就骂人。而这一位李氏就去乞讨,当乞丐,把乞讨到的东西来奉养她这个瞎了眼的、坏脾气的、刚愎自用的婆婆,又会谩骂、咒骂别人的婆婆。请问诸位学长,你们现在有遇的比她难的吗?有没有人去做乞丐的?没有。所以大家想一想,这个当乞丐已经够苦的了,女子去当乞丐更苦,而当乞丐来奉养婆婆已经是很难了,又要奉养瞎了眼睛的婆婆,又是脾气大,又骂人。所以她所处的是至苦至难的人生境界。但是大家想想,她觉不觉得苦?她觉得我心安理得。这样的人你看她很苦,人家眼睛一闭上,三分钟以内就睡着了,她无愧于天地。我们现在感觉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尽到本分,还得吃安眠药睡觉。

 

但是大家要了解,人欠你,天会还你的,人世间没有吃亏的事情。能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个人后福无穷。她在奉养婆婆的过程当中,还有那个有钱人拿着一百两要来娶她。她拿着那一百两就丢回去给他了。你看这么苦、这么难,面对这么多的钱,如如不动。还有一些男人拿着漂亮的衣服、食物要给她,她都把它扔回去,很有气节。后来把她婆婆送走了,处理好后事,尽心尽力。最后削发为尼,活到八十八岁,安详坐着就走了,一点都没生病。所以大家觉得,这个苦跟难值不值得?太值得了,最后这么殊胜。想不想坐着没生病就走了?所以人欠你,天还你。人生总得不计较,总得学吃亏,吃亏是真正的福气。所以这个奉养自己的婆婆真的很难。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8月31日09:39: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