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6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还有是面对生死危难的困难,很多女子在这个当下完全置生死于度外,去解救她的父母、她的婆婆。我们都听过「杨香扼虎」。古代杨香,有一天跟父亲出去耕田,刚好有一只老虎把她父亲给咬住了,千钧一发。结果杨香看到父亲有危难,就全身心扑过去,以最快的速度走到老虎面前,就把老虎给抓起来,「你敢咬我爸!」一下子把那个老虎给揪起来,抓着牠的脖子,这个颈部拉起来。这只老虎被她吓了一大跳,「我怎么没遇过这样的人,居然有人不怕老虎的?」就被她吓跑了。救了她的父亲。大家想一想,杨香当下那个念头完全没有自己,也完全没有死这个概念,只有她父亲的安危。那个动作,虽然只是一个动作,那都是人至孝至爱的流露。古人可贵,古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是在这个细微的动作里。

 

另外有一位张姓的女子,「顾张待雷」。这个都是在《德育故事》整理出来的这些风范,而且大部分都是参考史书整理出来的。这个都是我们这些古圣先贤表演出来,真正是可歌可泣的风范。这一位张氏,刚好她梦到神明告诉她,她前世不珍惜圣贤的书,圣贤的这些文章,不惜字纸,糟蹋了这些经典,上一世本来要接受雷轰的结果,刚好前世生病就死了,还没有接受这个雷轰的结果,所以这一世还得要受这个果报。所以人明白这些因果报应的时候,就真正要期许自己不要再造恶事了。造的每一件恶事,就像一颗不好的种子,它迟早缘成熟了会发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他们共同强调的教诲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然不同民族、宗教对于善报恶报的说法不完全一样,但是它的精神都是劝人要行善,不然会有恶报。

 

而这一个教育非常的重要,因果报应的教育。为什么?人学习伦理道德,耻于作恶,他的羞耻心起来了,他不愿意作恶。而学习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不敢作恶。因为他有畏惧的心、敬畏的心。而一个人产生对伦理道德的尊崇,进而耻于作恶,这个没有几年的教化还真不容易达到。可是因果报应一讲,人就容易记住,他就警惕,「我这么做了,殃及我的子孙了,殃及我自己」,他就懂得警觉跟收敛。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人又说因果报应是迷信。这个我们得冷静去看待。为什么?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都印证,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在我们的经典当中,《诗经》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尚书》说,「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个天作孽就是说每一个人的命不同。为什么会有命?跟前世的善恶报有关。不然为什么差异这么大?一定有前面的原因,这是天作孽。以前已经做的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可是我们当下可以断恶修善,转变命运。可是假如前世已经做得不好了,命不好了,这一世还不肯好好修,那就叫自作孽了,那命就会愈来愈差了。所以「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而且《书经》又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现在要化解世界种种天灾、灾祸,不让人明白因果报应,很难挽回。这个我们得了解,不能说,「我讲了怕人家不接受」,都不讲了。其实说实在的,这是最后的救命丸,再不赶紧大家好好的去从自己身上,善有善报表演出来,不大力的去把这些历史当中真实的故事告诉他人,现在的人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了,肆无忌惮了,都没有什么怕的,都很敢做。都说,「死了就没了,这一生好好放纵」。他不知道果报的可怕。

 

你比方说,你就可以告诉他,范仲淹善有善报,他的家族都很好。这个就是因果报应。你再举,这个县令抢了人家的钱,最后自己生病死了,五个儿子、六个孙子统统得同样的病死了。这个也是因果报应。他就会有畏惧,不能作恶。而且那个横财得到了,绝对是祸。所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个就是《大学》里面讲的因果报应。而且,以不义的手段拿来的钱财,最后还是要散尽,而且还要受罪。因为你横取人财,你已经造孽了、造罪了。不只钱要还人,还要受罪,甚至还要殃及子孙。这些故事多讲,人才有一种警惕跟敬畏。

 

所以这一位张氏,以前的人都懂,她认命。隔天一大早,确确实实那个雷声大作,她就想,我是因为自己造的罪孽,可是不能殃及我的婆婆。你看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还是一心想着她的婆婆。她赶紧走出门,在一棵桑树底下,就等著接受天律的制裁了。结果她在那儿等了一会儿,突然天空就放晴,就传来,「这个妇女是个孝妇,延寿三十年」。就她面对生死那一念,就是为她的婆婆着想,这一念善心感来延寿三十年的果报。所以我们从这几个故事都感觉得到,这些女子在行孝道的时候,确实她的心中是至孝,没有所谓的难易的问题了。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则很难的,《德育古鉴》三十页。晋朝时候,陵城东边有一个人叫顾成,娶了钱氏女为媳妇,他是公公。结果媳妇刚好归宁,在她母亲家里。当时候瘟疫非常的厉害,瘟疫甚盛,「转相传染」,都会有生命危险。「有一家数口俱毙者」,都死了。「有巷不留数人者」,就是这个村里面整条巷子几乎没有人了。「令人神悸股栗」,人听到都会毛骨悚然,更何况是在其中的人,那就是更惊慌了。「至亲不敢过问」,连最亲的人都不敢去关心。「成先得是疾」,这个顾成先得到了这个病。「妇及诸子凡八人」,他的太太还有他的孩子家人总共八个人。「俱伏枕待命」,就是都躺着等死了。

 

他的媳妇闻到这个讯息,「急欲趋视」,就要赶紧去看望照顾他们。父母尽力的阻止他女儿去。结果这个媳妇讲了,「夫之娶妻」,我丈夫娶我,「原为翁姑生死大事」,就是为了能够照顾好这个家,奉养好公公婆婆。「今翁姑俱病笃」,我的公公婆婆病得都非常的严重,怎么忍心袖手旁观让他们就这么死掉?那与禽兽有什么差别?所以,「吾往即死,不敢望父母顾也」,她是很坚定,假如我不去,我纵使活下来了,我良心不安,生不如死。所以纵使父母不愿意她去,她也得去了。「只身就道」,她一个人去了。这个顾成家里的人,都看到,「明见」,都看到了这些瘟疫这些疫鬼神互相讲,「诸神皆护孝妇归矣」,这个孝妇过来,很多的善神都护念着她一起过来了,「吾等不速避,受谴非小」,我们赶紧走吧,对孝妇无礼,我们还得受罪,还得犯罪了。所以「一家八口俱得活。此顺治甲午三月事也。」所以确实人的这个至孝可以化解很多的灾难,而且在他们的心中确实没有难易之分。

 

今天就跟大家先讲到这里,这些「绪余」刚好讲完。我们下一次跟大家继续交流的是我们上次也有提到,十六页的「论孝悌」,《论语》论孝悌这一个部分。而父慈子孝,所以孩子要孝顺,父母要慈爱。慈爱表现在有智慧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下一次除了研讨《论语》的这一个孝悌以外,我们接着可以预习七十页「诫兄子严敦书」,马援写给他的姪子的。另外,七十四页是「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是教导他的孩子的。再来,九十一页,这个文章都不是很长,你们不要害怕,「训俭示康」,这个司马光教他的孩子的。父慈子孝,我们看看古代人家当父母的。尤其这一篇,训兄子,人家当伯伯、当叔叔都是非常用心来教育好晚辈。为什么?以祖宗的心来看,那是没有分别的,都像自己的孩子。这几篇我们可以先预习一下。好,那今天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8月31日09:39: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533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