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2004/5/19 澳洲净宗学院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 (第一集) 2004/5/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1-232-0001

 

视频A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21/21-232/21-232-0001a.mp4

 

视频B

src="http://bd.amtbvod.com:88/v2/mp4/21/21-232/21-232-0001b.mp4

 

诸位同学,这一次我们离开学院访问北京,在北京凤凰电视台世纪大讲堂做了一次讲演。原先凌孜联络这桩事情,告诉我讲演的时间大概有四个小时,可以分做四堂课来讲,每堂当中可以休息十分钟,所以我就照这个时间来准备讲题。我们选择「雍正皇帝与多元文化教育」,选择这个题目,内容是取自雍正的上谕。这篇上谕,最初我们是在《大藏经•十善业道经》前面上谕代替了序文。但是这个上谕不完整,只有一半,它是节录的。今年我在山上阅览《道藏》,在《道藏》总目录前面有雍正五篇上谕,这篇也在其中,是完整的。我们看到之后非常欢喜,知道《大藏经•十善业道经》前面这一段只节取了一半,所以决定把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雍正皇帝自己写的,非常难得),我想在世纪大讲堂我们共同来学习。可是到了北京之后,这才晓得他给我讲演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四十分钟,这篇上谕是决定没有办法讲出味道出来,所以就临时只讲「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就没有用这篇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好,我说我们在自己摄影棚讲一遍,我们的时间没有限制,可以细细的解说,一同认真的来学习。这是这一次讲这篇文章的因缘。

 

这篇文章加上了句读,也把段落分出来了,所以看的时候就很方便。现在大家请看上谕,我们看第一段,我先把文念一遍:

 

【朕惟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人惟不能豁然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辟二氏。以为异端。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这是第一段。第一段雍正皇帝叙说当时社会三教鼎立纷争的状况。这个状况不但不能改善,而愈演愈烈,现在不但是三教纷争,自己宗教里头也是门户对立。以佛教来说,佛教传承到中国,在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依照经论修学,建立了十个宗。十宗所依据的经论都是佛说的,都是佛的学生,就像现代一个大学,宗就如同学院;这个大学有十个学院,同一个宗下面又分很多派别,这宗派的形成。派别还是依照本宗所依靠的这些经论为主修,也有采取其他经论做为补充教材。

 

譬如净土宗,净土宗依据的经论最少,现在大家所知道的五经一论,这五部经第一部是《无量寿经》,第二是《观无量寿佛经》,第三是《佛说阿弥陀经》,第四是《华严经》里面的《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五是《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五部经分量都不大,合起来现在印的本子薄薄的一本。另外一部论,天亲菩萨的《往生论》。所以净宗典籍最少,但是也分很多派。有人依《无量寿经》修行,有人依《观经》修行,有人依《弥陀经》修行,也有人依《普贤菩萨行愿品》修行的;这在近代最著名的弘一大师是依《行愿品》做早晚课诵,《行愿品》他老人家可以背诵;也有专依《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修行的,这就变成派。

 

派就好比大学里面的学系,宗就好比是学院,一个学院里头又分很多学系。佛教是个大学,十个宗就是十个学院,每个宗底下的派别很多很多,甚至于系下面还分科。但是你必须要知道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都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所说的法门很多很多,可是修行人只能在许许多多法门里面学习一门。正如我们在大学念书,我们只能选一个科系,你不能同时去念两个、三个以上的科系,不可能。你一个科系念四年,你能毕业,你能拿到学士学位,道理是一样的。

 

同一个老师,释迦牟尼佛,怎么能够不相往来?这种情形如同世间一个父母养了十个儿子,如果这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代表十个宗派)彼此对立,自赞毁他,互相不往来。我们想想做父母的人多么痛心!我们每个人依靠世尊所讲经论不相同来修行,成立许许多多的宗派,我们彼此不相往来,彼此自己称赞自己,毁谤别人,我想释迦牟尼佛天天在流泪;对父母是大不孝,对老师是大不敬,这就叫背师叛道,这怎么可以!这种浅显的道理我们都不能明了,你学的是什么佛?念的是什么书?这桩事情我们要深思。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一个宗派许许多多修学的人自己建立寺院道场,为了个人的利益;我这个寺院的信徒,我这个寺院的收入,为了我的利益排斥别的道场;这个别的道场还是本宗的,都是修净土宗。明白人、头脑清楚的人就知道这种做法大错特错,这种做法你是违背了世尊的教诲,我如果是个在家信徒我不会进你的门。为什么?你标榜的是佛弟子,你违背佛陀教诲。你自己本身违背佛陀教诲,我跟你学能学到什么?世尊教导我们不论是哪一宗,不论是哪一派,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它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头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佛教教诲的大根大本,我们连这个根本都忘掉了、都违背了,那学的是什么佛?

 

佛法在行门上,我们中国儒家讲德行,德行的根本,儒家是讲五常,仁、义、礼、智、信;佛家讲的是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行门的根本。我们做到了没有?不杀是仁,绝不伤害一切众生,这是仁慈博爱。爱人、爱一切众生,你就不会伤害一切众生。不但不能杀害众生,让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错了,我就对不起这个众生,我对不起老师的教诲,我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今天有几个人面对现实,起心动念能想到这两句话?正因为社会大众都忘了、都疏忽了,我们学佛的人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学佛的同修都知道,佛在入灭之前,最后的教诲也是最重要的教诲,他老人家不在了我们依什么人做老师?佛说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换句话说,世尊的弟子、父母的好儿女,持戒就是守法,决定不能做犯法违规的事情,不可以做。要能够耐得了贫穷,知足常乐,这是圣贤之所赞叹。

 

我刚刚从雅加达回来,我在那边看到路上车辆很拥挤,塞车在那边是最普遍的现象。塞车的时候,沿街两边很多乞丐,我看到很多残癈的人讨钱。我们的同修都很慈悲,车上都准备了很多零钱布施给他们。我们车在不能走的时候,他来了,给他一块硬币,这个硬币是五百盾。我们的同修告诉我,他们的乞丐很好,没有贪心,他每天在外面去讨钱,他只要讨到一万盾,一万盾是一块美金,他一天的生活就可以过了,三餐饭就没问题了,他就不讨了,他会离开,把位子让给别人。难得,他没有贪心,他不想再多讨一点,他不想,今天能吃饱,行了。我听了之后很感动,这个国家民族一定有后福,不要看它现前有困难,将来有福报,这个不贪就是大福。只要有人去教导他,转贪瞋痴为戒定慧,这要靠教育。但是对贪瞋痴很薄的人,好教,可惜那边没有人教。所以我几次到印尼,我特别提倡宗教教育。

 

宗教教学不但能改变他眼前的生活,帮助他消灾增福,终极的目标是能帮助他超凡入圣。诸位同学知道,我们在此地帮助一个学生念大学,从他进学校到他毕业,四年,他的费用,学费、杂费、食宿统统包括,在此地是一个人一年要澳币一万块钱,四年就是四万,他才能念完这个学校。我们每年赠送二十万奖学金,二十万只能帮助五个人。可是这二十万要在印尼可以帮助七百个学生(四百个本科生,三百个研究生),那边生活程度很低。帮助学生进入大学到毕业,澳洲钱二十万能帮助七百人。这个国家贫穷落后是因为教育不发达,这个国家地区的人没有贪心,太难得、太希有了!

 

所以宗教教育都是圣贤的教育,雍正皇帝讲得好,『朕』是他自称。他对于当时社会的宗教,只有三教,那时候还不称宗教,儒教、道教、佛教。实在讲,在那个时候这个『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社会教育,儒家的社会教育,道家的社会教育,佛家的社会教育。雍正那个时候「宗教」这个名词可能刚刚传到中国来,宗教这个名词是西方的,西方有宗教,先传到日本,由日本传到中国。这三教教学的目标是『觉民』,都是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叫觉民。儒、释、道,三道教学的目标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宗旨跟目标完全相同。雍正高明,他明了。『海内』,这两个字是代表全中国,在全中国的教学宗旨是破迷开悟,目的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理同出于一原』,这个理非常之深。『道并行而不悖』,这个道是讲方法,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手段没有违背。佛教化众生不违背破迷开悟,不违背离苦得乐。儒也是教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道家亦复如是,所以理跟道的原理原则跟方法手段没有违背。不但是儒释道三家理道不相违背,在这个世界上东西方所有的宗教,我们把宗教的创始人用现代学术名称来称,宗教家,基督教的耶稣,摩西,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这些人物你仔细去观察,他们所讲的理,他们所行的道,有没有违背破迷开悟?有没违背离苦得乐?没有,都是教人破迷开悟的,都是教人离苦得乐的。

 

这两句话不容易说出,我们常常讲要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过来人就是底下讲的『豁然贯通』。雍正皇帝是豁然贯通,他能说得出来。所以他对于儒释道平等的恭敬、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学习,他得受用。可是社会上一般人,学道也好,学佛也好,学儒也好,学得都不够。譬如我常用树木在譬喻,我们现在用手指,好像这是儒、释、道,这是基督、这是伊斯兰,这是五个教,五个教彼此对立。

 

我这次在伊斯兰大学有学生问我:我们宗教不一样,里面有很多不相同,怎么能合作?问这个问题问得好,他学得没有深入,如果学得深入,入到这个地方就晓得相同的。像一棵树一样,根本是一,枝干不同,所有不同的宗教是枝干,是从一个根本生的,「理同出于一原」。所以我跟他讲,所有宗教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矛盾冲突是你没有深入,你完全在枝叶上,你没有往下深入,深入之后,你就晓得完全是一不是二。理同出于一原,这个一原是真理,真理只有一个,宗教里面也称为神,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真神,这个真神就是此地所讲的一原,在佛法里面讲叫法性,一些宗教里面讲上帝、讲神。你要知道讲神、讲上帝、讲法性、讲一原,一桩事情。换句话说,你入得不够深。

 

在中国古圣先贤教人,我们都很耳熟,叫一门深入。其深无底,其广无边。所有一切矛盾、误会都是你入的深度不够才产生的,你都在枝叶上打转,全都在指头上打转,你没有到掌心。到掌心之后晓得这五个指头是一家人、是一桩事。所以「道并行而不悖」,细细去观察相通的地方太多太多。我能讲佛经,我学佛学了五十三年,我讲佛经讲了四十六年了,《古兰经》拿来我会不会讲?我会讲;《新旧约》拿来我也会讲,我讲得跟佛经一样的好,一样的圆融,没有一字一句是互相冲突的,我没有看到一字一句。但是你要是入的不够深度,你会看到这个经文有不同,有互相抵触的,有互相排斥的。所以说你入到深度之下的时候,你才晓得没有,完全没有,法喜充满才会现前。佛家讲法喜充满,儒家讲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说」就是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欢喜心就是无比的快乐,真的离苦得乐。破迷开悟,真的离苦得乐。所以离苦得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孔老夫子的学生颜回,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快乐无比,那是真乐不是假乐。

 

所以非常可惜「人惟不能豁然贯通」,就是他不能够深入,他没有见到根源。佛法讲根源是明心见性,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儒跟佛,儒跟道,你能说它不相同吗?为什么要有这三家?要有世界上这么多宗教?这是儒释道里头也都有说过,众生根性不相同,教化众生一定要契合众生的根性。有人喜欢道,用道这个方法教他;有人喜欢佛,用佛的方法教他;有人喜欢基督,用基督方法教他。你说这个多自在!佛法讲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教就用什么方法,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一定的方法。所谓应机施教,东西方、古今高明的老师没有一个不懂的,学生根性不相同,用一个方法不能叫一切众生得利益,一定要适合他的方法。佛家讲的善巧方便,方是方法,便就是最适合的方法,这个方法适合甲未必适合乙,适合乙的方法未必适合丙。所以方法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有无量法门。

 

我们晓得无量法门是对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方法、门径虽然不一样,就跟我们这个指头不一样,手掌是一样的,决定是叫你达到一个根本。在佛法里面讲都是叫你达到明心见性,在儒家里面讲都是叫你达到止于至善,至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才是至善,所以至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在手指上讲的,本善是在手掌上讲的,这个意思不一样。佛家讲的明心见性,性是本善。所有一切圣贤教诲终极的目标都是在本善,宗教里面称上帝、称神,你要懂得、要贯通才行。你学得很少,学得很浅,都在指头上,所以彼此都对立了。所以他对立有没错?没错。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我们只感到很遗憾,决定不能够怪他,为什么?他还没有深入。他深入之后就贯通了,就这么回事情。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2日19:44:3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2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