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第1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05/7/28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017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到刚刚有一位朋友来擦黑板,他是该擦的擦掉了,不该擦的没擦掉,确实很有智慧,他有智,第二个,他知道老师上课辛苦,不想再让老师多劳动,这是很有仁慈之心,他有智、有仁,别人不好意思来擦,他主动来擦,这是勇,很有当仁不让的勇气,所以这位朋友他是实践了三达德「智、仁、勇」。德行在哪里?就在生活的一言一行当中,我们也要传递这样的信念给小孩,他们才感觉学问就在生活中。因为有一个孩子主动来擦黑板,也擦得很好,老师就告诉他,你做到了智仁勇,有一天这个孩子在扫地,而且是主动去扫,因为他看到地脏了,扫完以后他就跟老师说到,他说:「老师,我扫地也是智仁勇」。因为地脏了,假如不扫干净,那我们健康会危害,所以他有仁慈之心,去扫地;如何把地扫干净,他很有方法,他是有智慧;别人都不去做,他主动勇敢去做,他也是有勇。当一个孩子觉得他时时刻刻都能把学问做出来,他会觉得很充实、很愉快。

 

很多人修行没有法喜,因为他把修行跟生活脱节了,六祖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那是不可能找得到的。而孔老夫子也告诉我们,「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在生活中的点滴觉悟,觉悟了,一切事物都是大道,所有的德行都含摄在其中。我跟同事说到,我们佛家修行最高的菩萨叫普贤王菩萨,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第一愿是「礼敬诸佛」,第二愿是「称赞如来」,总共有十愿,我对他们讲到,说你们每天教书就是普贤菩萨,他们吓了一跳,跟普贤菩萨有什么关系?第一,我们面对同事、面对学生都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坚信他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我们做到了「礼敬诸佛」。第二个,当学生有好的表现,称性的表现,我们马上给予鼓励肯定,这叫「称赞如来」,你把他的好愈肯定他就愈彰显。除了对学生称赞如来之外,当你看到非常用心教学、用心工作的同仁,都已经下班一个小时了,他的教室还亮着灯,这时候你也还没下班,你走到他的教室里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我们教育界就是有你这样的老师,才能出优秀的学生,国家才有前途」,你这么一讲,他本来已经相当疲惫了,突然抬头挺胸来继续改他的作业。我们轻轻的一声鼓励、肯定,很可能让他更有动力、更有信心,我们不要吝啬肯定、称赞。不管对学生、对同事,对于所有付出的人,我们都可以做到称赞如来。

 

第三「广修供养」,我们每天跟学生上课,把圣贤的教诲见缝插针教给他们,这是法供养。让学生明白道理,面对往后的人生有正确的态度、正确的知见,不用再摸索半天,不用再因为做错了决定而搞得人生非常的混乱,他能走的明白、走的踏实,心里无所畏惧,我们也达到无畏布施,这是所有的供养都做到。不只对学生你可以广修供养,当你有好的经验、好的资料毫不吝啬给予其他的老师做参考,他又可以拿着这宝贵的东西去教导他的学生,那就有更多的人受益,这是广修供养。

 

第四愿「忏悔业障」,我们在教学当中,内观自己我有没有乱发脾气,瞋恨心有没有起?跟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又察觉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所谓「教然后知困」,看到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好,都在打瞌睡,像现在我也要注意这一点,这时候就代表我们的课程讲得不够好,要自我反省,哪些讲法可以更设身处地让他们去领受,不断的检讨自己、修正自己,这叫忏悔业障。当我们每天都在依教奉行,每天过得法喜充满,很充实,当学生也能体会到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在迈向一个有道德之人的路上,他的内心也会很踏实。

 

比方引导他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有一个孩子才六岁,老师教导他要行孝道,他从此以后每天必定要帮母亲做家事。刚好有一天他到外婆家去了一趟,回来已经十点多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经睡着了,回到家里父母怕把他吵醒,轻轻的要把他放在床上,这个孩子醒了过来,在有点模糊当中他突然爬了起来,他说我今天还没帮妈妈做家事,马上看了看周围的状况,桌子还有点脏,他又跑去拿了个抹布把桌子擦好,擦完之后他脸上很喜悦,觉得今天有做到孝,又很安心去睡觉了。当孩子从小就有这种立身行道的态度,那他这一辈子的德行必然会有很高的成就。

 

我们刚刚提到教育,「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而这个身教不只在孩子小时候很重要,纵使我们小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有所缺乏,他现在已经十多岁了,这时候用身教依然有很大的效果,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一位妈妈她孩子也比较大了,她要孩子学《弟子规》,她并没有把孩拉过来硬叫他读,她自己每天早晚读诵,在读的当下她的孩子常常会走过来看看她,然后就离开了。看了几次以后,她觉得孩子看她的眼神不一样了,对母亲愈来愈佩服,看到母亲好学的态度。我记得我的父亲在五十岁左右他的公司刚好要成立一个附属的证券交易所,要开证券交易所必须有执照,公司派了好几个人去考试,我父亲是其中一个,其他去考的都比我父亲年轻不少,都三十来岁四十岁左右,我父亲年纪最大,我看着父亲这么大把年纪,每天还在那里看书。后来考试结果出来,所有公司的成员只有一个人考上,诸位朋友,谁考上了?我那时候在念大学,看到父亲考上了,虽然我没有当面赞叹他,可是我的内心很佩服。看父亲都这么用功、这么有志气,我这个当儿子的怎么可以输给他?那不是太丢脸了吗?所以身教,不管孩子多大了都有相当的效果。

 

回想小时候的记忆,父亲拿出冰箱里的东西首先都是给爷爷、奶奶吃,母亲常常两三个礼拜就回外婆家一趟,都是大包小包的带,有吃的,有水果、有蔬菜,有很多的东西,这些记忆在我的心中长养。虽然父母没有直接教我们孝道,但是这一分孝的表现我们都学到了,当自己有资格把冰箱打开来把水果拿出来,会先给谁吃?当然是先给爷爷、奶奶吃。确实,三代同堂是最好的教育环境,每天都可以把孝道演给孩子看。当我们把水果拿给爷爷、拿给奶奶,爷爷很高兴,奶奶也很高兴,这个孙子真孝顺,他很高兴我也很满意,因为施比受更有福,看到爷爷、奶奶欢喜的表情,我们也非常喜悦,而这一分喜悦不是外来的刺激,而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感受。

 

我记得在读小学、读初中有机会到其他地方去旅游、郊游,当看到奶奶喜欢吃的东西,比方豆腐乳、一些小吃,我会很兴奋的把它买下来,然后抱在我的怀里,在旅途归来的后半路途中,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当我的外婆接到了这罐豆腐乳她那种喜悦的表情,我已经先看到了。你看,施比受更有福,这是教,上行下效。「育者,养子使作善也」,从这一句解释当中可以了解到,育的核心在哪个字?「善」,教导孩子成为善人、成为好人,才是育的真正目的所在,而不是只有把孩子的身体养高养壮而已。当然,我们要教孩子成为善人,首先自己要明白何为善,而且明白了善还要做出来当榜样才行,假如上一代都不清不楚,那下一代怎么可能学得好?

 

有一个初中生,他跟我们一位老师在交谈,因为他住在香港,暑假期间母亲把他送到深圳跟着我们一些课程学习,这位初中生就跟我们的老师提到,他说我去帮同学买便当。我们的老师听了说很好,「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接着这位初中生说了,他说我很喜欢去帮我同学买便当,因为我用五块钱买回来,可以用七块钱卖给他,我就赚了两块。我们老师一听,初中生就功利主义这么重,接着就跟他讲,同学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不应该还多拿钱。这位初中生就说了,我有去问过我们老师,说我买便当五块,卖给同学七块,这样对不对?而且这些同学为什么没有自己去买便当?因为他们考试考的不理想,被老师额外留下来,他们就不能自己去买。同学已经在危难当中了,怎么还可以落井下石?他的老师一听,回答他说你这样做好像有点不妥,不过你又已经付出劳力了,赚两块钱也没有什么错。诸位朋友,当为人父母、为人老师对于处事的态度、分寸都已经拿捏不准,上梁都不正下梁就必歪了,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相同的,要教学生,为人师者首先要「学为人师」,首先要明白做人的分寸所在,这才叫教育。

 

而在中国教育理论当中有一篇重要的教诲,《礼记·学记篇》告诉我们一句很重要的话,「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诸位朋友,假如这个同学去买便当都跟人家收钱,他往后对人任何的付出他头一个念头想到什么?钱,到时候他又到美国留学,他的母亲去美国看他,住了十天,十天要走了他儿子会拿什么给她?这十天妳给我吃了多少东西,一天的床位要多少钱,那就统统是利字当头了,他的人格就扭曲掉了。

 

所以教,长善、救失,把两个最主要的主轴点出来。诸位朋友,长哪些善?很多时候我们缺乏思考的时间,为什么会缺乏思考的时间?因为心没静下来,每天都被生活推著止不下脚步来。我常说现在的人生是忙、茫、盲,我们先看第一个「忙」,现在人的口头禅,「我最近忙死了!」什么叫忙?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什么?心死了叫忙。心已经不再敏锐,已经感受不到别人的需要、别人的付出,这是忙。忙碌的生活,你忽然回头看看,我今年已经四十岁了,突然会不大敢相信,你们有没有这种经验?突然已经四十来岁了,好像什么重要的事都还没干到。忙了之后人的敏锐度会下降,智慧也会下降,很多事看不清楚。很多人在中年的时候夫妻相处出现危机,孩子教育出现危机,他都搞不清楚问题在哪,我这么努力赚钱,为什么儿子跟我没有办法沟通?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你并没有陪伴他,他跟你之间没有深厚的信任,没有深厚的信任就很难沟通,慢慢的你的言语都无法跟他的生活密切的结合,他就不愿意跟你多说。很多的家长甚至于不知道他的儿子念几年级,在读哪一班不知道。香港很有名的影星成龙他就有一次讲到,他好不容易有一天有空,就跑到学校去接他儿子,等了半天都接不到,突然看到他儿子的老师,他儿子的老师就对他讲,他说你儿子都念初中了,你怎么还来小学接?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尽这个本分。

 

很多父亲又讲了,我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诸位朋友,这句话有没有理智?这句话一定不会在经典里面出现。最重要是有没有心,不在时间长短,我们常想没时间,都没做了。陪孩子不是要长长的时间,你当父亲的,只要持续每天陪孩子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够了,因为你工作很忙,他看在眼里,他知道你是为了家庭。然后在这么忙的状况,你又坚持,「来,爸爸每天讲《德育故事》给你听」,每天讲两则,你成长了,他也进步了。当然,在讲故事、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请你要把手机关掉,不要讲了一半手机又响又跑去接手机,跑来跑去,后来你孩子就说了,「爸,你还是先去接你的手机吧」。跟一个人相处就要让他感觉你的心是与他在一起,手机都关掉,所有的外务都停了,全心全意把故事讲好,从故事的情节引导孩子做人处事。你这样能坚持个三个月以后,你会感觉你的亲子关系绝对不一样,你的孩子走路会雄纠纠气昂昂,因为他内心充满爱,我爸爸很爱护我。然后走到学校他会跟同学讲,我的爸爸每天给我讲两个《德育故事》,你要不要听?同学都围过来,来来来,讲给我们听。你看他每天去讲两个《德育故事》,讲三年以后那还得了,他以后一定是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才。要用心,在于那颗真诚的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有些朋友就说了,有很多的应酬推不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也不会在经典里面出现,这句话刚刚说过了吗?我好像觉得满熟悉的,幸好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我没有老年痴呆症。人生有一个课题一定要学会,学会拒绝,假如这个课题你没有学会,你人生会有相当多的宝贵时间耗在没有价值的事务当中。当不必要的应酬到面前来怎么拒绝?有两个法宝可以用,第一个法宝是你的父母,你就对这个朋友讲,真对不起,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跟我妈妈一起吃晚饭了,我已经答应我妈妈今天要回去陪她吃晚饭,很抱歉,不能跟你一道去吃饭。你这么一讲,很有可能对方突然想到,我都两三个月没回去看我妈了,把他的善心都提醒了。其实人都有善念,需要被提醒,朋友之间有道义要互相提醒。父母就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可以挡掉很多无谓的应酬。第二个是你的妻儿,你可以对朋友讲到,说我最近每天晚上都给我儿子讲《德育故事》,然后一起跟他学《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你看你顺便跟他介绍《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已经答应孩子的事不能够不做,而且教育是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我这个动作没有做好,以后我就没有办法教我儿子。你的同事会突然觉得你怎么这么有学问。当朋友这么一听到,大半都不会再勉强你。假如这两个挡箭牌拿出来这个朋友还是要强迫你去跟他喝酒,那怎么办?人生总要懂得取舍,像这样的朋友我看就算了,就不要了。

 

当我们忙碌而看不到他人的需要,慢慢的该做的没做,人生到头来一场空,会觉得很茫然,因为亲人跟你都不亲,你所有的努力都落到名利上去了,走下来晚年很有可能众叛亲离,因为你只有利益的时候,你的身旁不可能有知心的人,不可能有很长久在内心交会的一些善友。这个「忙、盲、茫」的人生不值得去走,我们要冷静来思考。当要长孩子的善,我们可以回想到在几十年的人生过程当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而这些成功的人有哪些人格特质?有哪些能力?诸位朋友,在你人生当中你觉得非常佩服、很成功的人他具备了什么人格特质?你的人生经验都可以成就你的孩子,我们要多思考,不可以忙碌到都没有想一些重要的事情。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2日10:05:1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23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