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第7集)蔡礼旭老师主讲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精彩人生从《弟子规》开始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5/6/2 巴黎粤海酒店 档名:52-130-0007

play-sharp-fill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诸位朋友,昨天睡得好吗?今天精神都不错,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我们昨天也提到要长期薰习,所以诸位朋友今天早上有没有念《弟子规》?声音怎么这么小?听到好的教诲、好的方法,一定要当下去做。在《孟子》的教诲当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提到大舜,圣人大舜当初还没有闻到善言善行之前,他跟深山的野人没什么两样,每天还是跟木石鸟兽为伍,只是突然有一天大舜闻了一个善言,见了一个善的行为,他就好像江河一样,那种冲力连堤防都挡不住,所以文中有提到「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就是大舜闻到善行以后,谁也阻挡不了他要去立身奉行的这种决心,「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我们要学大舜这样的态度。

 

昨天最后我们提到父子有亲,父要慈子才会孝,所谓「养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之惰」。其实《三字经》前面才几句教诲,句句都是精髓、都是纲领所在。慈爱必须要有智慧,所谓悲智双运,不然「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所以孩子不可以宠爱。在这个时代当中,你不宠爱孩子,反而对孩子很严格,一开始一定会惹来很多的批评,你会很孤独,这个时候你也要忍住孤独。我有一个长者他姓卢,叫卢叔叔,我在前往澳洲学习的时候,很有幸碰到这位长者,我自己本身还没结婚也没有小孩,但是我们在带学生的过程里面,也把他当自己的小孩来照顾。所以诸位朋友,很多事是看存心,不见得一定要去生个孩子,才能有父母的一种存心;当你的心量拓宽,你把天下的子女都当自己的子女,那你同样也具备一种为人父母的态度。杨淑芬老师也没有孩子,但是她们家族有十八个甥姪辈,每个都被她教过。

 

凡事善于用心,所以我在教书当中积累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当我们有机会遇到为人父母者,我们也会积极主动跟他们请教经验。刚好我发现卢叔叔他的孩子都很优秀,都很有礼貌,也很勤奋,所以我抓到机会,就开始请教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他就提到在他孩子小的时候,他也相当严格,他的兄弟姐妹都骂他说:哪有人教孩子像你这么严格的?连他的父母都批评他:你不可以这样教孩子。不过他因为读了很多古书,而这些古书的教诲都是千年的印证,千年的智慧,所以是真实不虚,他也没有动摇。结果他的小孩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改口了,他说怎么有这么乖的孙子,时时都会打电话问候我,见到我还会帮我按摩、帮我倒茶,他的父母开始转批评成欢喜。他的兄弟姐妹更不一样,因为他的兄弟姐妹的孩子,一、二十岁以后行为都偏颇了,因为小时候太放纵、太骄宠,所以他的兄弟姐妹打电话跟他求救,叫他来帮他管孩子,已经跟他要钱要到他受不了。所以人要有智慧,要看得深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且这个近忧很可能很快就到了。

 

我跟朋友说:现在的孩子可能八、九岁就会顶嘴了。他们回答说:哪还要等八、九岁,三、四岁就会了。而且这个顶的功夫很高,叫一言九顶,你讲一句,他就顶九句,还不用打草稿,有没有?所以我们又回想到昨天「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孩子他就不孝。卢叔叔教育他两个孩子也很严格,他跟他的孩子提到,他说父母给你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家庭教育,你们要读书我们都全力支持,但是父母所留的一分钱都不会给你们,因为这钱是取之社会要用之社会,这些钱往后都要投入慈善的事业。诸位朋友,从小对孩子讲这番话,对孩子的内心有什么影响?这个从小讲跟二十岁才来讲不一样,二十岁的时候讲他会跟你拼命,但是从小讲,这股正气孩子很自然就领受,所以他从小对父母非常的崇敬、非常佩服。

 

我们也回想到古人也提醒我们,你纵使再有钱也不可以让孩子知道,你可不要统统告诉他,然后有一天坐在车上,开在马路上,你几个孩子开始说:妈妈,那栋房子是我的,那一栋是姐姐的,他们都先分好了。所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这些教诲都不可等闲视之,你等闲视之,等你发现不对劲了,都为时已晚。当一个孩子天性很贤德、很有底子的时候,你又给他很多的财富,他的志气都消磨掉了,不愿意努力了;子孙的根性比较不好,比较顽劣,你又给他很多钱,那他习性的助长会快速发展,则益其过。所以卢叔叔这番给他孩子的叮咛也一直贯彻到现在,当他的孩子要出国留学,他也跟他交代,你到外面去,我给你的零用钱都是差不多刚刚好,你假如乱花,自己负责;你假如到国外去带了一个黑人、带了一个白人回来,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这叫丑话讲在前头,而且这样的叮咛让他的孩子专注在课业上,因为「少者戒之在色」,让他不要分散注意力。

 

后来他的孩子要回国以前给他妈妈打了一通电话说道,他的钱不够买飞机票回来,希望家里能寄些钱过去。妈妈接到电话心里怎么样?马上噗通噗通很着急,赶快要去汇钱。结果正要走出门,卢叔叔就把他太太叫住,他说:来来来,过来过来。确实世间有两种人最好骗,一种就是妈妈,一种就是老师。就请他太太坐下来说:来,我算给你看,他现在手上的钱刚刚好可以买机票回来,因为他太了解他老爸,知道一回来一定不给他任何经济的支持;因为他学业已经结束,以后都要靠自己,所以他想要留一手,比较能有转圜的余地,不要给他寄。后来还打了二、三通电话,没给他寄,他就乖乖飞回来。

 

结果一回来果不其然,他爸爸说: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出去独立生活。在台北的房价不便宜,他的孩子出去找工作,刚好遇到一个连锁的教育企业,那个老板应征他很惊讶,跟他谈了二、三个小时,谈完以后就对他说:这个企划案真的是你写的吗?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写出这个东西?还针对企划案跟他有很多的讨论跟询问,当然他也是对答如流,后来这个董事长要找他来当祕书,就问他:你要多少薪水,你开。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孩子去应征的时候,董事长跟他说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当然董事长从言谈当中也知道这个年轻人有没有分寸?有,他开也不会开得太过火,是吧?但是这样的一个信任,也可以让这个年轻人觉得倍感尊重,所以就很顺利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

 

卢叔叔刚好在这十多年来,因为他待过很多的企业。他不是换工作,而是因为他的工作叫企业的医生,他是专门解决企业危机;这家企业有困难了就聘他去当总经理、当总裁,去了两年把它整顿好就还给企业家,所以他就有换过几个工作。在这过程里面,很多的下属对他很佩服,纵使他离开了这个企业,也都跟着他学习,把他当师长看。他也常常每个礼拜天早上四、五点去爬山,然后后面就跟着一群年轻人,边爬山边请教学业问题,事业还有家庭问题,所以这么一群年轻人也都跟他的孩子打成一片,而这群年轻人都比他的孩子年龄大了几岁,所以他的孩子也可以跟这些兄长学习。

 

卢叔叔已经料到他的儿子第一个月一定会撑不过去,就交代这些大哥哥、大姐姐,说假如我儿子跟你借钱你可以借给他,但是不可以超过一万块钱,先交代一下。一般母亲假如孩子没钱,你们会怎么做?赶快帮他送过去,又怕假如他没钱,去偷、去抢怎么办,担心过多。我们自己要对给孩子的教育有信心,假如扎了十多年的家庭教育,他还要去偷、去抢,那你就交给社会去教他。当他犯错被社会处罚,也是一种教育;但是不会那么惨,只要你真的用心教,这个根扎得牢,自然风吹雨打也不怕。所以他的孩子就跟两位长者各借了五千块,然后卢叔叔也交代,时间一到,马上去跟他要,不可以让他拖,所以当天他就把钱都还了。第一个月还了一万块,第二个月以后就再也没有借钱,撑过来了,所谓否极泰来。你看,他的孩子生活独立了,经济独立了。所以教育孩子应该给他更多磨炼、历练的机会,他愈能够自己负责任,你对孩子就愈省力。好,所以我们要抓到如何教育好孩子的纲领所在。

 

每次演讲我们都会看到鲜花,人一看到花,看到树上的果子,心情都特别愉快,但是要有好花、好果,首先要做什么?要种好的因。我常常会问一些老师跟家长什么是教育?假如我当小学校长,然后应征老师,我第一句一定会问他什么是教育。诸位朋友,什么是教育?当我们这个时候脑子一片空白那就危险了,当我们对教育的重点不清晰,而孩子已经十多岁了,请问在这十多年来,我们在孩子的心田里面布下了什么种子?是会开好花好果的种子还是已经下错了种子,现在已经在收恶果了?所以确实教孩子不是前提,教自己才是重点,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自己对教育都不清晰,自己的修身、德业都不够的时候,很难把孩子教好。

 

中国有一本很重要的经典《说文解字》,把教育做了很好的诠释,「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谓上行下效。诸位朋友,我们待会念到的经句相当的少,但是却都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所以其实事情并不复杂,我们自己把它搞得很复杂,只要你掌握纲领,纲举自然目张,所以上行下效,威力特别强。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一位女士她学习经典以后,回到家对她的公公、婆婆都鞠九十度鞠躬礼,客人来了也是如此。有一天刚好跟公公、婆婆在吃饭,她婆婆可能要对她发点牢骚,她夹起菜就往她婆婆的碗里放,婆婆本来要唠叨几句,突然话就没有出口,然后接着说:你学得不错。当我们把《弟子规》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保证婆媳关系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她的孩子两岁多,最会的一个动作就是鞠躬,而她并没有教他,所以这是耳濡目染,自然就学到了。

 

我记得从小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我们家我奶奶特别节俭,所以只要她走过的地方电灯一定都会关掉。小时候觉得怎么这么省,后来长大以后,奇怪我们也变得很会关电灯,习惯,潜移默化。我的印象当中,我的父亲从来不按喇叭,常常都有一句口头禅「再怎么快,也不会差它五分钟」。很多人开车就急性子,就一直按喇叭,后来我发现我开车的时候也从来不按喇叭,确实我们好的习惯孩子在学,坏的习惯也在影响。有一位法官刚好他们举办同学会,他们都是法律系毕业的,平常每年的同学聚会大家都聊什么?大部分都是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得多,或者就炫耀我现在有多少财富,很少能够真正聊到彼此的生活,甚至于进德修业。因为他有一个同学已经开始接受这些老祖宗的教诲,所以就主动安排他自己来上台分享。他这么一分享就让所有的同学产生共鸣,大家也把他们在家庭、在事业上的收获都分享出来,他们今年的同学会就格外的有意义。

 

其中一个已经当了法官他就提到,他说孩子好像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讲话很快,孩子讲话也很快;我们对人没有礼貌,孩子也会无礼;我们很节俭,孩子也很节俭。我记得我在刚到海口的时候,坐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女士带着她的小儿子走在人行道上,他们两个人各拿了一枝甘蔗,我就看到这个母亲往她的右边吐了一口甘蔗渣,我的公车就缓缓开过去,我一直想要看下一幕演什么,但是我没有看到。下一幕是什么?她的儿子一定往他的左边怎么样?然后整排人行道刚好有两排甘蔗渣。当我们理解到上行下效无时不在的时候,为人父母要演一场好戏,要当榜样;不只是父母,你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也是一样,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记得我第一年带班,第一年带确确实实是战战兢兢,因为比较没有经验。刚好有一天我们运动会,带着学生到操场上去排队,我要回教室去拿点东西,一回来碰到了一个家长,一位父亲,他刚好利用我们在排队的时候上了我们教室,还带了一些饮料,结果一看到我他很惊讶,也很生疏,有点不好意思。我们从这位父亲的一种举动看得出来,他常不常到学校找老师?不常,所以有点不习惯。我就跟他问候一下,他接着就跟我说:蔡老师,我的孩子比较听你的话,不听上一个老师的话。我们是受之有愧,刚开始带也带得不好。接着他说:我儿子就提到,他说从前那个老师说大家吃饭一起吃,可是学生还在用饭的时候,老师就在后面开始吃了。所以父母、老师的一句话讲出口,孩子都盯着眼睛在看,看你有没有做到。

 

接着他又说:蔡老师,你说大家一起吃,可是你都比他们晚吃。因为每次学生用好饭菜,我站在讲台上都会先教他们一句俚语,因为人最重要的要不忘本,而这些俚语都是祖先遗留下来的,要珍惜。每次跟他们讲完俚语就开动,开动完我会开始检查他们盘子里面的菜,现在的孩子偏食很严重,所以我要落实《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一看那个菜才二、三根,我马上对他说:要不要老师帮你服务一下?他马上乖乖的赶快再去夹一些菜,假如我帮他服务就会很多,所以这巡视下来,我们再坐下来歇一会儿,很多学生都已经吃饱了。所以你看,老师有没有以身作则,甚至于你是公司的领导人有没有以身作则,都会让你的晚辈跟下属看在眼里,所以「教者,上所施,下所效」。

 

育是什么?「育是养子始作善也」。养孩子使他能做一个善人,教育的目的是教他做一个好人,这个主轴不能错。我在应征老师的时候写了一句话「古人读书志在圣贤,现在人读书志在赚钱」。所以你目标错了,整个学习就偏颇了。诸位朋友,当一个善人会不会有事业?会不会有家业?自然可以水到渠成。因为他做一个善人的目标,从小他就懂得要处处替人着想,处处替人服务,他有这个动机了,他的能力自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升,所以眼光要看远才对。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19:10:2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16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