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第38集|视频MP3文字|蔡礼旭老师主讲

 

我们选书,一定要选看了以后能够让自己得利,知道如何去落实的书。不然我们有很多的同学、朋友也都很喜欢念书,到他们的家里面去,书柜里面排得满满的。诸位同修,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但是很奇怪,看愈多思想愈复杂。很多忧郁症的病人,书都看很多,没什么看书的都不会得忧郁症,有没有这个倾向?所以这个时代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就曾经问过同修,我说一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你要看哪一本?六十岁!四十岁?诸位同修,看哪一本?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判断力以前,不知道读过多少邪知邪见,好可怜!我们不要再把这个遗憾给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也有朋友他是读哲学的,在读哲学的过程当中,他的心里都拿不到一把是非对错的尺,愈读心里都慌张起来。

 

诸位同修,很多人说读这个六十岁人的书,因为他人生比较有经验。那他八十岁又写一本,你要看哪一本?而且很多心理学家后面写的书是否定前面的理论,有没有?有!你已经把人生都押在他上面,结果过了二十年,他说「对不起,我说错了」,那你能不能把脑子里的东西清出来。这些东西又教给你的孩子,那可是无法扭转回来,所以不得不谨慎!年纪愈大不代表愈有智慧,因为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反而二十岁比较单纯一点。心理学强调的是意识、是情识,在情识里面怎么打转都是妄心,提不起理智,所以都是症状解除。

 

诸位同修,我们从各方面的角度来了解东西方的差异在哪?中国人的思惟强调的是「根本解」,不管是中医,不管是道德学问,不管是做人的态度,都是求这里。西方他们求的是功利主义,快速达到效果,所以是「症状解」;不管在医学方面,还是在解决企业问题,甚至于是写的这些心理学的角度。所谓「万法由心」,当心追求是情识,自然呈现出来的就是这个结果;但是心假如是理智,是往真心、真性去发展,所呈现出来的行为、学问就会不相同。很可惜,因为近代一百多年的中国人,没有深入自己老祖宗的智慧,所以自信心丧失了,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这个情势一定要赶快扭转回来。

 

所以看书要谨慎,其实我们现在看书也不用烦恼,因为师父上人讲经已经四十七年了,我们这辈子看都看不完。只要我们持续深入经教,好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相信一定会烦恼轻,智慧长。也由于我们对现在社会的状况理解到,所以我们时时要把法宝放在身旁。只要他人接受了这些正确的思惟,要赶快让他继续薰习,他才能够有无间缘来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也可以做他的增上缘,从中关心他、协助他。当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一个朋友的时候,我们也要恭敬、真诚,所谓送佛要送上西天,给予他一些鼓励,给予他一些推力。

 

诸位同修,你不要看到他很能接受,你这个十来本书一次就给他推出去了;他一看十本书,心脏都跳得特别快。我们可以先一、两本基础的书给他看,当他真正知道受益无穷,兴趣提起来,自然而然我们再把这些书送给他;甚至于是把净宗学院、净宗学会的住址告诉他,他自己就能够去取法宝。我们看经文,我们来念一下: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其实这一段话跟《华严经疏钞》的教诲是相应的,《疏钞》里面提到「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我们来看,『不力行,但学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傲慢一起,还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是『但力行,不学文』,就是有行无解,『任己见,昧理真』,那就是愚痴,增长无明。所以学习很重要,一定要解行相应,我们这里进入了学习的态度。

 

诸位同修,我们在课程当中屡屡也提到,学习应该怎么样才能够得利益。学习首重什么?诸位同修,我们再加八天的课程,不然我会内疚!学习的首重是什么?我们佛家讲「众生无边誓愿度」,儒家讲「学贵立志」!诸位同修,志立了没有?「志」就好像一个人人生的目标,你有确立目标,所走的每一步才有价值。假如没有目标,走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人生这样不对,应该往那里,你已经反方向,还要再折回来。所以,立志太重要了。

 

面对时局,现在的国家、社会状况,我们也深刻体会满混乱的,而社会的安定才能够让世法、出世法的道业能有所成就,所谓心安才能道隆。现在因为整个国际的局势比较动荡,我们也深刻感觉到「覆巢之下无完卵」,现在地球上哪里出冲突了,核子弹发出来了,我们都很可能会同归于尽。所以这时候我们要抱持着一个地球人应该有的责任心,要来化解现在的劫难。如何化解?当然「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时候军事、政治、经济,这些因素都没有办法化解,惟有靠教育的力量转化人心。

 

教育要从哪里下手?当我们这样细细去思惟,就能够把答案找出来;找出答案,我们要赶快去做。就是从「孝道」做起,孝道是爱心的原点,是性德的原点。当我们能够把「父子有亲」的孝道这一生好好保持,再加以扩充,加以设身处地,能够爱一切人,甚至于是爱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自己的「过去父母」,甚至「未来诸佛」看待,这个孝心发展到极处就是入佛境界。

 

我们要能够把这分所谓「父子有亲」的孝心延伸到一切众生,这样就要爱心不断扩展;一个人要能爱心不断扩展,也要从自己的习性去剔除开始做起。儒家也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要从「格物、致知」开始,当我们能够革除物欲的追求,才能够诚意、正心。而物欲不外乎分别、执著,还有跟人的对立,我们只要跟人有对立,就不可能用全然的爱心去关怀他人,所以首先要把内心的对立去除掉。我们每一天时时要观照自己,还有没有哪个人不能忍受?还有没有哪个人不能接纳?只要把对立去除,从我们的真心里面就可以流露出对一切人的平等。

 

当我们有这样的存心,又能够从父子有亲、从《弟子规》开始推开来,相信纵使是不同的种族、言语的人类,都能够感受到我们的这分爱心。因为《弟子规》非常的具体,相信每个不同种族的人类,只要他吸收,只要他开始落实,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法益,这个根也会在不同的国土开始生长。好,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7月10日11:38: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415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