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113集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我曾经见过一个领导,他在教训自己的员工。员工犯了错误,领导要给下属一个惩罚,但是他把这个员工叫来,单独跟他讲,一开口不指责员工有什麽错误,反而先做自我批评。「我这段时间因为太忙,也没有能够好好照顾公司、照顾你们大家,我得先向您道歉,我没有把这领导做好」。你看,自我道歉、自我批评,一下对方会觉得心扉就打开了,对方也会觉得自己应该批评自己,「其实应该道歉的是自己,不是对方,领导哪有错?是自己有错」。但是领导先这麽一说,就把他的那种对抗心理就融化掉了。然后这个员工自己就会说,是我做得不好,请领导从重处理我。肯定是这样的结果。如果这个领导一开头就拍着桌子指责别人,给你罗列了很多很多罪名,那对方一定是对抗的心理。即使你证据确凿,罪名成立,对方也是非常不服,他会生怨恨。这就是艺术,领导的艺术。当然这个不能光是在表面上做功夫,这裡躬自厚,他是真正从内心深处先做自我批评。他真的认为自己是做得不够,「我这做领导的确实没尽到本分,我没把你们带好,我没把你们教好,其实这不是你的错,还是我的错」。有这种心态,那不简单,这是圣贤。你看看汤王就是这样的心态,他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万方是指天下老百姓,如果有罪,谁的罪?我的罪,老百姓没有罪,是我做为天子没有教导好老百姓,所以导致他们犯错误,要惩罚应该是惩罚我,不能惩罚他们,这是圣人。

 

我们要是真正学到这种存心,那你成圣成贤不难。所以就这一句话,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成圣的阶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厚,什麽叫厚?承担全部的责任,有错误,全是我的错误,就像汤王似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我自己有错误,百姓没错误。薄责于人,这个薄责是不责,薄到极处,就不责备别人了。像舜对他的父母,你看舜在这样的家庭环境裡真不容易,他父母三番五次要把他害死,你能受得了吗?但是舜不仅没有怨言,连怨恨心都没有,只是在反省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会让父母这样生气。你看,就是自责,没有去责人,所以最后远怨,父母不再怨他,最后被感动了。他不仅感动父母,天下人都被他感动。尧王请他出来,后来将王位都禅让给他。你看,只是自责,绝不责人,他得到的福报多大,他得到的福是做了天子。孔子在《中庸》裡面讚歎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舜的大孝,感得的福报这麽大!所以古德有一句谚语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什麽意思?做儿女的不能够责备父母,父母没有不是,不是的都是自己。只有自己不是,没有父母的不是,这个人叫孝子,这是大德。现在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心中没有父母的不是,只有自己的不是?现在人都很叛逆,父母稍有严厉的辞色,立刻起对抗、起逆反,甚至年纪轻轻离家出走,跟父母结怨,这离古圣先贤的标准就太远太远了。

 

蕅益大师在注解裡面讲,「厚责人者,只是不能自厚耳」。这个说得好,为什麽一个人会厚责于人,对人苛责得很严厉,求全责备,为什麽?就是因为自己不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所以责己之心薄,责人之心就厚、就重。反过来,责己之心重,责人之心就轻。所以圣贤教我们就是做责己、克己的功夫,绝不责人。圣贤的教诲不是用来要求别人的,是要求自己的。我们很多人学了《弟子规》,学了也很感动、很激动,马上回家行动,怎麽行动?拿着《弟子规》对照家裡人,然后天天说家裡人,「你《弟子规》哪条没做到,要改!」都教训别人去了。这是厚责于人,他没有自己先反省改过,这是方向搞错了,就适得其反,要反过来先要求自己。真正得道的人,他绝不责人。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道的人,连人家的过失都不放在心上,都不见,哪裡还会去责?都不放在心上了,怎麽会挂在嘴上?如果常常讲人家的过失、批评别人,这种人不是修道人,儒家讲就不是君子,是小人了。小人责人,君子自责。要真正修德立身,最重要的从这改起,不见世间过,从不批评人开始做起。看到人家有过失,先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别人我们绝不批评、绝不指责,除非他诚心诚意来求教,求你来提醒他,他确实有诚意学习,你可以点悟他,帮助他改过。这是帮助人的心,也不是责人的心。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五章: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句话的意思,『如之何』就是怎麽样、怎麽办。我们遇到事情要办事,首先想到怎麽办。如果『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就是凡事都不说怎麽样办、怎麽样办的人,也就是不用心去考虑的人,孔子就说,『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孔子对这种人也就不知道该怎麽办了。这个末就是无的意思,末如之何,就是无如之何。因为这种人根本不去用心考虑,没有诚敬的心,什麽事都是马虎苟且,随随便便。孔老夫子对这种人就很叹息了,就不知道对他该怎麽办,也就是说这种人不能再教,成不了器的。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这裡有两个如之何,古注上有解释。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孔安国的注解说这是分开两句来解释。但是李炳南老先生用《朱子集注》,把它合成一句来讲,他就赞成用一句来讲。蕅益大师注解说,「毕竟将如之何」。这话是个禅机,就像禅门机锋话,这个字面意思不难懂,毕竟要怎麽样,毕竟该怎麽办?但是裡头的意思却是很深。《论语》,蕅益大师的解释是属于禅解,让你自己去悟。孔老夫子讲这个如之何,是办事该怎麽办。办什麽事?这没说。蕅益大师这裡说毕竟将如之何,该怎麽办,也没说办什麽事。这个就是随个人的体会。说老实话,机锋语是你不能解释的,愈解释就愈不像样,这都是祖师大德对学人直指人心的话,让你当下就大悟。如果你要一解释,那个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不一定是祖师的意思,他完全是用直心,一解释,这心就是妄心,用心意识,不是用真心。所以这句话我们也不解释,自己回去参。

 

江谦先生有一个补注,对这个话就有一个具体的解释,这也是江谦先生自己的意思。这补注上面说,「知因果,信轮迴,善有所劝,恶有所惩,小人有所忌惮,然后可以教之为善。周安士先生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虽圣人并起,无如之何矣」。他这个补注讲得很具体,这个如之何具体是指什麽,解释得当然非常的好,也是切中时弊。这裡的如之何是怎麽办,意思是说怎麽样来治国平天下,怎麽样来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那如之何,怎麽办?江谦先生就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因果教育,人人能够知因果、信轮迴。轮迴是真的,人的生命绝不止就这一生,有过去生、有未来生,现在西方的科学界已经举出大量的事实证明人有轮迴。我曾经在四年前,在世界各地演讲「因果轮迴的科学证明」这个专题,在此地也讲过,就是将美国、欧洲科学界他们的科研成果归纳出来给大家做个介绍。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确实有轮迴,这不是假的,是真的。现在很多人用催眠的方法帮助人回忆前世,特别是有心理病症的,这一生找不出原因,用催眠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找到前世你受过什麽创伤,留下这个印象,在你灵魂深处留下这个印象,所以你这一生会有这样的病症。他用催眠的方法来治疗,效果很显着。有的人没病,他也去做催眠,也能够回忆前生。我自己本人就是,我也做过催眠,也能回忆自己过去几生的情况,这决定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是亲自体验的,所以我真信,真的有因果报应。

 

人知道有因果、有轮迴,他就有敬畏心,不敢造恶,知道我这一生造恶,来生会有报应,逃不了。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你身体到哪裡,影子跟到哪。所以人知道因果,他就懂得收敛了。善有所劝,恶有所惩,因果教育就是劝善惩恶,惩是压制,把人的恶念、恶行控制住。这个控制不是用法律,法律是很表层的,法律即使再严厉,也防范不了他作恶的念头,只要找到漏洞他就能够鑽,他就会造恶。如果人懂得因果,他不敢造恶,知道起心动念都有果报,所以他不敢造,自然就控制恶念。知道行善必有善报,你不用劝他,他都愿意去行善。因果教育好,甚至比伦理道德的教育更为有效。儒家也重视因果教育,你看《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秧」,这就是讲因果。这一家行善,他子孙得福,这是馀庆,庆就是福;这一家造恶,子孙就得祸、遭殃。还有《尚书》,这也是十三经裡头的一本,《尚书》就讲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一个人行善积德,天降下吉祥,我们讲这个人心想事成、吉祥顺利,这是行善的果报;如果造不善,天降之百殃,他就很多的不顺、很多的障碍。小人有所忌惮,忌是他有所避忌,惮是害怕。小人如果不懂得因果,那是无所忌惮、为所欲为。伦理道德对他没有约束力,他不害怕,小人没有耻心。伦理道德教育是让人长养耻心,知道作恶是可耻的,可羞可耻,所以不去作恶。人有耻心,这是良心,它能防范人作恶;如果人没有耻心,就跟禽兽差不多。耻心,确实古人比较多,现代人少。过去人都知耻,连强盗都知耻,强盗本来是作恶多端,他都有耻心。

 

你看明朝的王阳明先生就遇到一伙强盗,这伙强盗跟王阳明说,「先生您讲的人皆有良心,我们强盗也有良心吗?」王阳明说,「有」。他说,「你能不能证明给我看看?」王阳明说,「可以。但是你得听我的话,按我的指示去做,我就能帮你证明你有良心」。这强盗同意了。然后王阳明说,「你把衣服脱掉」,衣服脱了。「把裤子也脱掉」,又脱了,剩下内裤。「把那内裤也脱掉」。「这不能再脱了」。「你看,这不是良心吗?你也知道羞耻。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不就是良心?」你知耻,能知耻,这人还有良心,强盗也有。不过那是指明朝,现在人连耻心都没有,你叫他脱他就脱,甚至还有那种黄色的电影,你不叫他脱他自己脱,根本不知羞耻。所以伦理道德愈来愈不管用了,难!甚至现在守伦理道德的人都遭人耻笑,倒过来了,都以恶为能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要提倡因果教育,他不知耻不要紧,他知道因果就行,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必有报。他害怕了,不敢造恶,让人生起敬畏心,有所忌惮。知道有天地鬼神,知道有轮迴报应,他就收敛。然后可以教之为善,当一个人有了这种敬畏心,才能教他作善,然后再用伦理道德教化他,这效果就好。所以最重要的是用因果教育。

 

江谦先生引周安士先生的话。周安士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居士,真正是大德。这裡说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现在要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最重要的是让人人信因果。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如果大家都不信因果报应,这社会就乱了,危机四伏。虽圣人并起,无如之何矣,孔老夫子再来,说要改变社会风气、挽救世道人心,也无如之何,没办法。为什麽?不讲因果不行。所以要恢复传统文化教育,首先从哪入手?从因果教育入手,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都重视因果教育。儒家讲的还比较少,道家讲得多,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俞淨意公遇灶神记》,这些都是很好的因果教材,应该大力提倡。佛家的因果教材更多,几乎每部经都讲到因果。要挽救世道人心,唯有靠因果教育。《弟子规》是一个初级的教材,帮助人能够知礼、能够行孝,但是它够不够?不够,要用因果教育。儒家因果教育有《了凡四训》,这是很好的教材。还有我们在讲这些经典的时候,都应该注重从因果的角度来讲。我自己做了个尝试,讲了一个《朱子治家格言》,这是明末清初朱柏庐先生作的治家格言,也称为《朱子家训》,文不长,只有五百四十三个字,《弟子规》的一半。他讲治家,治家就是修身,通篇都是修身格言。我讲的时候就採用《感应篇彙编》那种方式,有理有事,举出很多桉例(古今中外的)来讲解,全是贯穿因果,不少人听了也觉得挺好。在国内,我听说有一些企业家的团队,他们也常常组织学习,来看《朱子治家格言》,这是补充了《弟子规》裡面因果教育方面的不足。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09:53:4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6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