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 五十年学佛心得精论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admin 开示讲经评论阅读模式

 

现在问题就是,动物跟植物怎麽分的?这个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很清楚。灵性的世界叫一真法界。所以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的报土,那是灵性的世界,所有一切万物都有灵知。佛的心纯淨、纯善,跟佛在一起的那些人程度都跟佛差不多,都很接近,大家都晓得的是地上菩萨。跟佛最接近的是哪些菩萨?八地以上!所以八地以上他们的报土,我们在经典裡面看到的,像《华严经》上讲的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依正庄严,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为什麽?所有一切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心清淨、他心善良,那个结晶都是最美最美的。科学家有没有看到?科学家没有看到,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水的结晶。为什麽?因为他自己的心,清淨达不到那个程度。他们今天所看到的,看到水结晶很美,是看到自心的善心所变现的。你看一念恶心,它马上就改变了,恶心所变现的。他的善要跟佛的来比,佛百分之百,他只有百分之一二,所以佛世界那种美丽的结晶,那真是他作梦都想不到。

 

所以这杯水放在此地,如果放在显微镜上,我们每个人看是自己心的反应,虽然都是很美的结晶,每个人看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界。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今天是科学证明了,佛所讲的东西在科学上证明了,人不能生气!你要生气,跟你说你全身的水都变得很坏。不但水变得很坏,你的细胞、你的毛细孔,样样都变得很丑陋。你想想看生气那个样子,你镜子照照看,那不是很丑陋吗!为什麽?全身每个细胞都很丑陋,这对于自己身体有严重的伤害。所以新加坡许哲跟我讲过,发脾气,三分钟的发脾气,要三天你的身体才能恢复正常,这有道理,这说得清楚了。所以,人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发脾气,那是天下最笨的大笨蛋、大傻瓜。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绝不干这个傻事,永远保持着心平气和。

 

六道凡夫要想心在顺逆境缘当中,要能做得了主,那不是容易事情,这要功夫。这是什麽功夫?头一个,你要有正确的知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二个,要能控制你的欲望。人为什麽有七情五欲?都发生在欲望上,欲望是六道轮迴的根,欲望要不除掉,六道轮迴就出不去,就这麽个道理;往生也不行,阿弥陀佛拉不动。但是极乐世界往生它有个好处,在往生那一刹那,我这一刹那放下了,马上就被拉走了,第二刹那妄念想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不要紧。可是你想想看,有几个人有这麽幸运,能在临命终时,人家助念这时候真的放下,不要多,只要一刹那,他就走了。怕的是你这一刹那还是放不下,你就去不了。所以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念佛人,九千九百九十几个不能往生,什麽原因?临终那一念还是放不下,这个就讲带业往生跟其他修行法门的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放下在什麽时候?平常就要放下,就不应该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留恋。真正放下,那个自在、那个快乐你们没办法知道,我说了你也不懂,你没有体验过,这是古人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真正去干,你才能体会得到,你要真正体会到之后,你再也不会去沾惹五欲六尘。为什麽?知道那苦,那真苦,你知道放下之乐,放下的自在。有煳涂人:放下不是什麽都没有了吗?他不晓得,放下什麽都有了,不放下,你所有的是非常非常有限,很可怜。因为你放下之后,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成一体,十方如来他们所修所证的智慧、福报,我都受用到了,我都能享受。为什麽?通了。

 

你没有放下,许许多多的界限、关卡不通,不通你所得到的享受,就是你多生多劫修积的一点福报。而且修积的那点福报,这一生当中又愚痴,用心不善。用心不善你所修积的福报已经打很大的折扣,譬如说你命裡头有一亿的财富,因为用心不善,常常动歪脑筋想佔有别人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损人利己,结果所得到的福报,大概只得到你命裡所有的一半,甚至于一半还不到。你命裡有一亿,你所得到的只有五千万,甚至于得到两、三千万,自己以为不得了,我很有本事赚这麽多,不知道已经打好大的折扣,这种事情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了。世间人愚痴,他要用善心、用善意,处处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那他命裡面的财富还要加利息,还不止这麽多。

 

所以,人不知道用善心,不晓得用善意待人,处处总有控制的念头,有佔有的念头,这个很糟糕。你只要有这两个念头,你学佛,恭惟你,说得好听一点,你得一点佛法的皮毛。你能不能契入?一分一毫都入不进去。真正佛法殊胜的利益,不但你享受不到,你体会不到,你也认识不到。经你看不懂,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为什麽?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障碍,贪瞋痴慢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经义真的是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入进去了。入进去之后,这裡面的法味,真叫其乐无穷,你才真正尝到了。你尝到这个味之后,天上人间的味道,在你看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真是索然无味,你超越了;你超越六道,你超越十法界,都在一念之间。我们怎样达到这个境界?没有别的,好学,你要真正肯学。

 

中国大陆有个地方要造孔夫子的像,要我跟他提几个字,我今天下午给他写好了。我写的是《论语》裡头的几句话,我感觉得非常之深,就是孔老夫子的好学。「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这是讲他曾经有一天不吃饭,一晚不睡觉。他说「以思,无益」,我想,想来想去都没有利益,最后说「不如学也」。孔老夫子对于「学」明白了,在禅家讲参禅,他参悟了,好学!他学确确实实有心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时」就是没有间断,从来没间断。「习」就是我们今天讲落实,把他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不亦悦乎」,悦就是我们佛法裡面讲法喜充满,快乐无比,那个结晶好,法喜充满!

 

他自己叙说他自己修学的成就,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夫子说他十五岁「有志于学」,立志学习,好学。「三十而立」,三十岁他就有成就了,就有显着学习的成绩,他有目标,他有方向,不会轻易改变了;而立,他有立足之处了。「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我们今天讲的,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今天讲诱惑,外面这些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他有把握不会受外面诱惑了,四十岁。「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他知道了。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一丝毫强求都没有,造善因一定得善果。夫子到五十岁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通达了。「六十而耳顺」,这个功夫了不起!什麽叫耳顺?这个人说这桩事情好,不错,你好;那个人说这个不好,不错,也很好。耳顺,这是很深的定功。

 

佛门有个公桉,这个道场有两个出家人争论,都是什麽?为经教裡面的东西争论,彼此两个人都不服。甲这个人到老和尚那裡去,说我这部经怎样怎样,那个人讲得不对,他讲错了。老和尚听了之后:你对!他很乐意,出去了。另外那个人,老和尚说他对,他不服气,到老和尚那儿去争论,把他的道理说说,说完之后,老和尚笑笑:你也对!老和尚还有个侍者,他们两个走了之后,这个侍者:老和尚,他们两个人,你怎麽说他们两个都对?老和尚说:你也对!这是耳顺,他能够调解问题,他不会把问题搞複杂,这是智慧。为什麽都对?本来没有问题,怎麽会不对?统统对。原理就在此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那个妄想、分别、执着,给你安慰一下,平了,不就没事了!所以,他有本事把每个人的心都给你摆平,这叫耳顺。夫子到六十岁才有这个本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20:18: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24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