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研习报告—论语 钟茂森博士(第34集 视频 文字)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底下说,「人若录于故憾,则怨恨更多」。按照皇侃这种说法,人如果老是记着那些跟人家有过节的地方,跟人家有怨怼的地方,就会有很多的怨恨,他不能够释怀。「唯夷齐豁然忘怀」,伯夷、叔齐豁然大度,心量很大,他把那些过恶、怨恨烦恼都忘掉,不放在心上。「若有人犯己,己不怨录之」,这个非常可贵,人家即使伤害我,我也绝不怨恨人。不怨天、不尤人,能做到什麽?逆来顺受,欢喜接受一切人事物。不管这些人事物是好的,还是不好,是对我有恩,还是对我有怨,甚至他来陷害我、他来杀害我,我心裡要不要怨他?绝对不怨,不仅不怨,还有感恩的心。感恩那些伤害我的人,因为这些人真正让我学到人生的经验,开智慧,破除我自己的那些愚痴业障,让我能够经受这种考验之后,我的境界能往上提升。所以来伤害我的人,都是来成就我的人,真正做到怨亲平等。怨亲,不管是怨,还是有恩的亲人,统统都是我的恩人。他住这个境界,这是圣人。能做到这样,「所以与人怨少也」,少也,少到最后没有了,没有怨了。

 

儒家讲的「仁者无敌」,敌是什麽?敌人,敌对。不是说仁者的力量很强大,他无敌于天下,不是那个意思,他是心中没有敌对。别人要是来伤害我、毁谤我、障碍我,无论他对我怎麽不好,我都不把他当作是敌对。没有怨恨,内心裡面只有一片仁慈,正所谓「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只要你是天地当中的人,我就爱你,这个爱是什麽?博爱,它裡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能无敌,无敌当然无怨。心中把这个怨怼化解了,外面的怨怼自然就化解。为什麽?心、境是一,不是二。你可以自己仔细去体会,譬如说要是有同事误会我了,他可能在领导面前说小话、讲是非,误会我,甚至是有意在后面造谣生事,我要是不把这个放在心上,我见到他依然是对他很恭敬,心裡没有任何阴影,时间久了,他也觉得你这个人真量大,他也就不把这个放在心上,他也就不会在后面给你使绊子了,这就化解了。你要是用报复的手段,他讲你的是非,你也讲他的是非,互相毁谤、互相指责,最后这个怨愈结愈深。因为心中有怨,勾起外面的怨,心境互相的在纠缠,就愈陷愈深。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在心中化解这个怨,不把这个怨放在心上,你再看看外面,就没有怨了。我记得有这麽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我们且不论,从裡头学习它的哲理。从前有一个很老实的人,他听说学道可以成仙,他很想成仙,于是到处找师父,怎麽可以成仙。结果被一个财主看到了,这个财主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一看到这个老实人太可爱,「他要成仙,好,我的机会来了」。就跟这个老实人说,「这样,我可以教你成仙,但是有条件,你得在我家做长工做三年。三年之后,我就教你成仙之法」。这个人听了,一点怀疑都没有,很老实,「那好,我答应你,我给你做三年长工,无偿的劳动」。结果这个财主使劲的用他,让他做很重的活,没白天、没夜晚的干。但是这个老实人他就想成仙,立了志向,真的也是什麽苦都能受,总算熬过了三年。

 

三年之后,这个老实人就跟财主说,「三年已满,可不可以请您现在教导我成仙的方法?」这个财主想,那好,用完三年了,我也有个交代,这样他想了一个毒计,就把这个老实人引到了山上。山上山崖上长了一棵树,这棵树向外长,伸到空中,悬崖的上空。然后这个财主就告诉这老实人说,「方法很简单,你爬上这个树,我就数一二三,你就往下跳,就成仙了」。这个老实人一点怀疑都没有,真的把这个财主当作是恩人,当作是自己的师父,特别的恭敬,于是二话不说,按照财主的话就上了树,财主就喊,「一、二、三,跳!」他就跳,这一跳,他就飞上天上去了,真的成仙了。这财主一看,歪打正着,这棵树莫不就是成仙的树?「真成仙,总比我在家裡当财主好!」想着,「我也得试试看」。他也上了树,闭着眼睛自己喊「一、二、三」就跳,一跳,就摔到悬崖裡去了,粉身碎骨。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你看,财主对这个老实人是很恶的,真的是欺负人、欺骗人,可是这个老实人不念旧恶,这个恶一点不放在心上。他没看到这个财主的恶,他只看到这个财主是他的师父,是个好人,是他的恩人,「他是教我成仙的,我就得要给他服务」。你看这老实人心裡纯淨纯善,一点恶都没有。不要说有怨,「怨是用希」,心裡一点怨都没有,希是少,少到最后没有,一点都没有,这种心能成仙。不是说那棵树真的是个成仙树,不是!那财主上去了,跳下去粉身碎骨,为什麽?财主心恶,心恶他就得报应。所以真正不念旧恶,心裡没有怨恨,自己得最大利益,对别人无损。人家对我恶,他有他的因果,他有他的报应,我们不必着急。人家来辱我、骂我、毁我、打我、害我,我就忍他、顺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是智慧。

 

下面雪公引《邢疏》,这是宋朝邢昺的注疏,说「此章美伯夷、叔齐二人之行」,这章是讚美伯夷、叔齐两个人的德行,「不念旧时之恶而欲报复,故希为人所怨恨也」。他们能做到从来不记挂人家的恶,真正宽宏大量,一生宽恕别人、包容别人,别人对我再恶,我也不报复。他这种心行所招感的,必定是别人也就会不怨恨他。为什麽?心境一如。他内心裡没有怨恨,就不感召那些怨恨他的人,即使有这样的人,很快能化解。那些怨恨的人是误会他,或者是听了别人的造谣,或者是自己想错、看错,所以误会。误会总有一天能澄清,我们自己有没有必要一定要澄清这个误会?也不必,有时候愈想澄清愈麻烦,作茧自缚;乾脆把这个事情放下,不想它,不念着这些人我是非、恩恩怨怨。你忘了之后,真的也就不受这个累了,心裡自然就坦然、就光明,久而久之,总有一天对方的误会会解除。你一味对他好,不管他对你怎样,到最后,哪怕是到临死的时候,他也会知道你是好人。

 

底下雪公引「毛氏奇龄《四书改错》」,毛奇龄《四书改错》这本书讲,「此恶字,犹《左传》周郑交恶之恶。旧恶,即夙怨也」,所以旧恶就解释为夙怨,这是有考据的。「惟有夙怨而相忘,而不之念,因之恩怨俱泯,故怨是用希。此必有实事,而今不传者」。伯夷、叔齐能做到夙怨而相忘,夙怨是什麽?积年已久的怨恨,我们讲世仇。可是他能忘掉,他不会挂在心上。人家有一点恩德我们就记在心上,人家再大的夙怨,我们都不放在心上,这叫「不之念」,就是不念着它。因此「恩怨俱泯」,泯就是泯灭,没有了。要化解外面的恩怨,必定先从心中把恩怨给灭掉,只对人平等的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哪来的怨?这个「怨是用希」,就是没有怨了,最后就没有了。孔子讚歎伯夷、叔齐,肯定是有一桩什麽事情让孔子很有感慨,感慨而发。它肯定有实事,但是已经没有传下来,这个很可惜,故事没有流传下来,到底伯夷、叔齐怎麽个不念旧恶、不念夙怨,这个没有记载,但是肯定有这个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9:12: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32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