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kong法师:华严经讲述菁华(第119集)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今天转不过来,实在是正法薰习的力量不够。一定要靠薰习,古人有个比喻,如同薰香。现在没有了,现在薰香没有了;从前衣服要叫它有香味,用香料来薰,大概要薰个二、三天,衣服才有香味,现在比从前进步多了,现在不必薰,衣服上喷一点香水就香了,很快,哪要那麽长的时间?人都喜欢香。古人用薰香的方法,一定要相当的时间才有香气,我们拿这个做比喻,要有相当长的薰习,特别是圆教大乘,长时间薰习你就会觉悟。是不是每天读诵、听讲,这叫薰习?这是薰习,薰习的力量很薄弱。这个薰习你要能吸得进去,什麽叫吸收进去?受持,也就是依教奉行。不能完全依教奉行,能奉行个一分、两分,那叫受持;由一分、两分慢慢进步到三分、四分,再进步到五分、六分,到个七分、八分就觉悟了。如果说完全不照做,虽薰,它渗透不进去,那个香味进不去。所以自己要接受,这个很重要。读诵没有受持,就一点用处没有,充其量只给你说,阿赖耶识落一个种子而已,这一生决定不会起现行。所以要受持、要接受,接受就是真干,我懂得多少我就做多少,我真做。持是什麽?保持不失,我天天做,时时刻刻都在做,持之以恆,生生世世都不捨弃,那叫持。

 

这个法是无等伦之法。后面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怕你执着,你一执着就错了,「无所着」就对了。一定要照做;虽然去做,三轮体空,心地完全是清淨的,布施不着布施的相,持戒不着持戒的相,忍辱不着忍辱的相。六度万行是我们日常生活,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我们很热心的在做、很精进的在做,心地又清淨又一尘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第二句的意思。你做了要是着相,就变成有漏的福报,这个要知道,有漏的福报不能超越轮迴。即使念佛堂念佛也无所着;念不念?真念。着相念佛,真正愿意往生淨土那还行,比修其他的法门殊胜,殊胜在哪裡?它可以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除这个法门之外,别的法门那就不行,别的法门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迴,这个要知道。淨宗的殊胜,淨宗之所以被一切诸佛如来讚歎,就在此地,淨宗着相修行可以往生。

 

第三句,『慈心应物普现前』,「应物」就是应付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什麽态度?大慈悲心,这个慈心就是我们现在讲真诚的爱心。「普」是普遍,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就不普。这个人我喜欢他,我帮他忙,我不喜欢他我就不理他,这就不普,那就不是慈心,那是世间的感情。情爱有分别、有执着;慈爱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不信佛,你侮辱佛、毁谤佛、消灭佛,佛还是爱你,你有苦难的时候还是帮助你,决定没有说你以前对我不好,我还要帮助你?他不会动这个念头,没有念头,这叫大慈大悲。世间人何以做不到?世间人是无量劫来的妄想分别习气太重,无量劫来的恩恩怨怨永远不捨,世间人讲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他不捨弃。佛菩萨报恩无所着;佛菩萨决定没有报仇的,只有报恩的,报恩还无所着。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才能「普现前」。普现前什麽意思?就是经中常讲的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普现前,你说这个多自在!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众生有感他马上就有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时,应以什麽身得度就现什麽身;看看他的程度,应该说什麽法就说什麽法,随机说法。这就是天王他所得「一切佛功德海满足出现世间方便力」,这是我们应当学的。

 

出现世间就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慈心应物普现前」是出现世间。为什麽要出现世间?给诸位说没有理由的,没有道理好讲,法尔如是,我们能不能体会得到?一切众生即是法身,一切众生即是自性,一切众生就是自己,你还有什麽理由好讲?我们这个身体,一个身体,哪个地方有点痛痒,立刻手就去搔痒,还有什麽理由?还问它,这手为什麽去帮它?一身,一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性体,用我们现在粗俗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所以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自己跟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能够明白这个真相,肯定这个真相,慈心应物普现前你就自然做到了,法尔如是,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再看末后这首偈︰

 

【佛昔修习菩提行。供养十方一切佛。一一佛所发誓心。最胜光闻大欢喜。】

 

这是最胜淨光天王他的讚颂,他所得的是「如来往昔誓愿力发生深信爱乐藏」,他从这个地方契入的,我们讲从这个地方见性的。法门虽然不一样,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所谓是殊途同归。现在讲多元文化,这也是多元文化,每一个法门不一样就是多元的,最后都是明心见性,都是见性成佛。讚颂裡面都是说明往昔誓愿的力量。『佛』,这个地方用「佛」,从相上讲。『昔』是往昔。『修习菩提行』,每一个字裡面含的意思都很深。首先要了解,什麽叫菩提行?「行」是生活行为,这个字裡面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大致上把我们生活行为都包括了。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造作是身业的行为,身口意三业,与菩提相应就叫菩提行。什麽是菩提?觉正淨,所以佛弟子一入佛门就受三皈依。如果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都能够遵守觉正淨的原则,而不违背这三业行,就叫菩提行。「修」是修正,我们三业行为跟菩提不相应,所以受了三皈之后,就要依这三个原则来修正,将迷修正为觉,将邪修正为正,将染修正为淨。修是修正,修正之后要落实,落实是「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去学习,学过菩萨的生活,学菩萨的行持,这样子三皈就落实了。三皈戒到什麽时候才圆满?给诸位说,成佛才圆满,等觉菩萨都没有圆满,千万不要把这桩事情忽略了。现在一般受三皈都是形式的,有没有落实?没有。所以学佛,怎麽用功、怎麽发愤、怎麽精进,都得不到结果,你要晓得为什麽得不到结果?三皈失掉了。这是修学的基础,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基础没有了,你怎麽能成就?我们不能不重视。

 

念念要与觉正淨相应,念念要与戒定慧相应,戒定慧是三皈的落实。什麽叫做觉?什麽叫做正?什麽叫做淨?不捨三学六度就是觉、就是正、就是淨。戒定慧裡面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我们今天从哪做起?从五戒十善下手;如果不能从这裡下手,那你与觉正淨就完全相违背,你就不是学佛,你有个学佛的样子,实际上你没有学佛。再讲到菩萨戒,那就更高了。受菩萨戒的人很多,一受菩萨戒都自以为我是菩萨了,送人家东西落个款︰菩萨戒弟子某某,我是菩萨戒。真的假的?我们念念《金刚经》,佛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想想受菩萨戒作了菩萨,最起码的条件四相破了;四相没破,佛不承认你是菩萨,你自己以为是菩萨,佛不承认。换句话说,如果四相破了,你没有受菩萨戒,佛也承认你是菩萨。可见得形式并不是很重要,形式要有实质。佛建立这些形式,无非是让这些形式启发你的道心、引发你的实质,用意在此地。绝对不是止于形式,那就错了,那我们对佛法完全误解了。所以形式是慈心应物,是表演,做个样子给别人看的,自己真实的功夫是实质。

 

下面,『供养十方一切佛』。「供养」,我们在《无量寿经》最近讲得很多。修习菩提行就是供养十方佛,你们想想对不对?普贤菩萨讲的「如教修行供养」,法供养裡面第一条;最后一条「不捨菩提心供养」,你看看这一前一后。我们用什麽供养十方佛?觉正淨,生活在觉正淨中,生活在五戒十善之中,就是供养一切佛。十善是性德,什麽人能把十善做圆满?如来果地。我们常常看到佛的画像,彩画的,彩画的佛像在佛头上圆光上面有三个字母,梵文字,通常是用梵文写的,「唵阿吽」。这三个字什麽意思?就是十善,十善圆满之相;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身口意三业清淨,十善圆满。佛不吝法,你一入佛门就传授给你,就把三皈十善传给你。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决定要依十善,违背十善就是迷邪染,就不是菩提行;遵守十善去做,是修菩提行,供养一切诸佛如来。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06:39: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9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