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护国经大意 悟道法师主讲(第二十三集)日本埼玉县熊谷市Heritage Hotel

admin 仁王护国经大意评论阅读模式

 

我们先看乙,接下来看乙,「二谛不二」。二谛不二就是真谛、俗谛不二,真谛、世谛不二。「王问—陈疑:闻中道疑有无俱过。谘问:一二之义其事云何。」国王请问这个疑问,这叫陈疑。陈就是敬白的意思,像我们念《三时繫念》,「百拜具陈」,就是上呈、奏呈,在中国古代下对上的一个疏表、疏文,这叫陈。陈疑就是向佛报告他的疑问,请问。闻中道,闻就是听闻佛说法,说中道。你不落在空,也不落在有,那就是中道。儒家也讲中庸,中道。这个疑问是什麽?疑有无俱过。你说有,不对;说无,也不对;你说中道,对面又是有无,那还是二。我们要从这裡去体会,反正我们落在一边就是相对的,就是二。简单讲就是叫我们放下那个概念,你直接去悟入就对了。讲真的也是很简单的,大道至简,很简单。明白了,那很简单;不明白,那是很不简单。谘问,一二之义其事云何?什麽是一、什麽是二?它到底是什麽样的意思?下面表解讲,「有世谛(智何称第一义)」。第一义就是专讲真的,现在有讲世俗谛的,般若智慧怎麽称为第一义?「无世谛(智何真俗二种)」。没有世谛,这个智怎麽有真有俗?为什麽又有两种?国王问了这个问题。

 

我们看佛的回答,看下面。「正答」,正答就是正式答覆,波斯匿王提出的疑问,问这个问题。正答,我们看下面:「说听皆空即不二是一,说听宛然即不一为二。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佛正式回答这个问题,说跟听皆空,即不二是一。这个大家能不能体会到一点?说的、听的皆空,皆空就是不二,说听都是空,那就是不二,都是一,都一样。这样讲大家比较听得明白一点。都一样,说跟听都是空的,空的,你空我也空,不都一样了吗?都是空,空都是一样。实在讲,这个还是《金刚经讲义》分析得最详细、最明白,但是需要时间,也需要大家有耐心,要时间加上耐心、专心,我们就能悟入,可以帮助我们悟入。因为《金刚经》讲三心不可得,我现在是愈看愈有味道,但是时间上有时候不允许,只能很简单的讲,不能讲太久,讲太长时间不够。说听皆空,你空我也空,我在这裡说是空,你在那边听也是空,不二就是一样,那就是一,一就是一样,我们一样是空的。说听宛然即不一为二,但是空当中又有说的人,又有听的人,又宛然存在。像我坐在这边说,大家坐在下面听,这个有,这个不一,有说的人,有听的人,那就是二,说跟听是二。说跟听都是空的就是一;有说的,有听的,这个相是宛然的,这叫二。下面说,「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你们这两句大家去善思念之,如法修行。老和尚叫我们善思念之,等一下下去再好好善思念之。你就这一段,这个表解,你去善思念之,如法修行,你这一趟来大概机票费就值得了,值回票价了。

 

我们再看下面。如果听懂了,讲到这裡你就懂了;不懂,你从这两句去参,「善思念之,如法修行」,再笨的人,只要用心去受持这两句也会开悟的。这两句也不要看说这个字也不多,好像很少,但是你真懂了,那就全部贯通。《金刚经》讲又更少,「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真懂了,是成佛有馀。所以佛法会用,真的也不需要多,要会;不会,你用了很多,还是不会。关键在会,在善思念之,要知道这个思念当中加一个善,你要善于思念。你不要乱思念,乱思念恐怕会有麻烦,乱思念恐怕冤家债主、鬼神都请来了,就感应那些来了,你不善思念。所以《感应篇》昨天跟大家讲,「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你那个起心动念,善恶你自己要搞清楚,我起的这个是善念还是恶念。我们没有学《感应篇》,没有学《俞淨意公遇灶神记》,没有学《了凡四训》,往往我们恶念当作是善念,感情用事。所以问题是怎麽来的?《感应篇》一开头就给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开头就给你讲得很清楚,祸跟福没有门路,是你自己找来的,你自己感召来的,你的善念感召福,你的恶念感召祸。这是讲因果报应,最基础的。

 

我们有了般若再来学因果更容易了,这属于持戒。学《弟子规》都是跟般若相应的,你提升就跟般若相应。般若你要运用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平常的,现在每一天生活待人处事种种,点点滴滴方面就是般若,你要会用,要善思念之。所以佛示现般若在哪裡示现?他不是示现在空中飞,不是示现那样,他示现跟我们一般人一样都要吃饭,每天要去托钵,回来要洗脚。你看托钵很辛苦,我们现在是很轻鬆的,等一下人家就饭煮好来给我们。佛要拿个钵,还要走路走好远,他不叫人家送来,他自己去托,带着弟子去托钵。只有一个情况不能托钵,生病,你生病了没有办法去,其他佛弟子托钵要分一些给他吃,他可以请假,没有生病就要自己去托。

 

表现在平平常常的生活当中就是般若,你有没有般若就看你平常那些行为。你说那个行为怪怪的,到处找人家麻烦,你说他有般若那是假的,不是真的。表现在外面就是戒律、就是善法,像儒家讲的仁,仁就是一个人再一个二,就是两个人,意思就是说,你做什麽事情都要替对方想,不要只有想到你方便就好。早上吃早餐,孙会长给我讲,他说昨天很多同修早上一大早就来拿票,他就不进来(因为看到我在讲他就不进来,我是满可怕的),拿了票他不进来,下午老和尚来讲他才进来。他先来先拿,后面来的人他就上不来了,上面位子空空的,下面人来上不来。这个问题,你说《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吗?你要下午来我也赞成,我建议三点五十分到,然后拿票进来;你要早一点进来,要早一点来。因为我们要尊重太和淨宗学会,要考虑到他们义工这些工作人员,不要去造成他们的困扰,你要为他们想,还要为后面来的人想,是不是这样?学传统文化是不是这样?现在人家去谢总那边学传统文化都比我们规矩,来这边听老和尚讲经这麽不守规矩,造成太和淨宗学会义工的困扰,你说你是尊重老和尚还是在毁谤老和尚?大家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我很恭敬老和尚,但是就尽找麻烦。对老和尚很恭敬,对旁边的人他就很不恭敬,他就给他们困扰、给这些义工很麻烦,后面来的人他心裡也不平,我们来了上面都空空的,我们就是上不去,换作你,你感觉怎麽样?人就是要替对方想,替别人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换作你你会舒服吗?《弟子规》也教我们,你自己不要的,你就不要给别人,你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人家也会觉得不舒服,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为别人想这个人就有仁慈之心,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心就叫不仁。般若就是表现在这个上面,你说有般若,就是持戒修福,《金刚经》讲得很清楚,持戒就是守规矩,持戒修福能生般若正智;你不守规矩、不持戒,般若正智你生不起来。我念佛带业往生,带业往生要伏惑,你伏不住还是靠不住的。不要图侥倖,图侥倖这个心理就不老实,不老实怎麽会跟阿弥陀佛相应?这个要善思念之,如法修行。如法修行,这样讲大家比较容易体会,这个就是般若,你要学般若要从这裡下手,不要只有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

 

特别你受了菩萨戒,你是菩萨,你受菩萨戒你就是菩萨,这种行为是菩萨做的吗?应该不是菩萨做的。菩萨要有慈悲心,你仁慈之心、慈悲心都没有,你都不替别人想,那你就不是真的菩萨,受了菩萨戒也不是真的菩萨。菩萨大慈大悲为众生,不为自己,没有私心,那才是菩萨。过去早年,在台北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礼拜天都是念佛会。我们念佛会还没有开始就有一些同修来了,来了他就按顺序先来先排,排前面接着排后面。有几位同修他受了菩萨戒,他是很慢才来,他一来幔衣就一搭,「让让让」,我是菩萨,你们是凡夫,所以要让给我。后来这些凡夫就有意见,对菩萨就有意见,去韩馆长那边告状,他说我们一大早就来排队,我们排在前面,后面他们那些受菩萨戒的菩萨来了就把我们赶下来,他们幔衣一搭,下来下来,我们菩萨来了,凡夫要退到后面去。那些没有受菩萨戒的同修心不平,去告状。后来韩馆长下了一道命令,不管受戒不受戒,统统不准搭衣,全部穿海青,先来先站,后来站后排。这样大家就平了,不然那些菩萨他又不早一点来,很晚才来,那些没有受菩萨戒的,受五戒的,就要被赶到后面。你说那个是菩萨吗?我不承认那是菩萨,那比没有受菩萨戒的还不是菩萨。受了菩萨戒要有菩萨心,菩萨应该怎麽样去表现菩萨戒的精神?菩萨戒就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菩萨应该怎麽样?你早一点来排班,看到后面来没有位子,你菩萨退到后面给凡夫,因为你是菩萨。如果一来他幔衣一搭,菩萨来了,凡夫全部赶到后面,他老人家就慢慢来。在道场什麽人、什麽事都有,我在家的时候没有机会参,出家了在道场,三教九流都有,有这个机会可以参学,这都是给我们参学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18日10:19:3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mfjt.com/1223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