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義之財來布施供養,可以嗎?-第121集 ▲下载中心 問:請問以偷、騙、殺生等不如法行為所掙來的錢布施供養,應得什麼果報? 答:凡是這些叫不義之財,不是正常的方式所得到的,我們世間一個好人都不願意接...
答问节录(第120集) 如何修行才能自在往生?
如何修行才能自在往生?-第120集 ▲下载中心 問:有同修在家修行,單提一句佛號,不讀經也不聽經。三個月下來,感到繞佛時天天有蓮華跟著,禮佛時西方三聖就在面前。於是許多同修也效法學習,不聽經、不讀經,...
答问节录(第119集) 不能到寺院共修,能否自在往生?
不能到寺院共修,能否自在往生?-第119集 ▲下载中心 問:我們依照老法師的教導,以一部《無量壽經》、一句佛號、每天聽經四小時,這樣的方法來學習。但於家中自修,缺乏到寺院共修的外緣,能否自在往生? 答...
答问节录(第118集) 如何循序渐进地修学?
如何循序漸進地修學?-第118集 ▲下载中心 問:我讀誦《無量壽經》已有一段時間,約五百遍。可慚愧自己不僅沒有依教修行,還時常隨順惡習造業。請問應如何學習才能根基紮實,循序漸進,一門深入? 答:這就是...
师父说(第62集)心愿同佛 行解同佛
心願同佛 行解同佛-第62集 ▲下载中心 「念」這個字是一個會意的字,讓我們看到這個字體會它的意思。你看它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現在這個心上真有阿彌陀佛那才行,這叫念佛。 無量壽經玄義(第1...
师父说(第61集)借假修真 一心一意
借假修真 一心一意-第61集 ▲下载中心 一切法的真相,世間人不知道,假的。佛說得很清楚,講得很明白,告訴我們,世間人顛倒了,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迷了,認假為真,這個當可上大了。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师父说(第60集)想回家 想慈父
想回家 想慈父-第60集 ▲下载中心 我們老家在哪裡?老家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要堅定這個信心。如果你說「這個世界才是我的老家,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的」,往生西方就很困難,那是完全迷失了自性,這是一定要覺悟...
答问节录(第117集) 修学时被其他众生干扰,怎么办?
修學時被其他眾生干擾,怎麼辦?-第117集 ▲下载中心 問:弟子二十五歲,學佛信心堅定,但時常被鬼壓、夢中被鬼追,每次遭遇都虔誠念佛。但於坐禪、修佛法時,卻不知什麼鬼入了身,使我搖來搖去,無法自制。請...
答问节录(第116集) 怎样突破人生的苦与难?
怎樣突破人生的苦與難?-第116集 ▲下载中心 問:人生一個「苦」字,一個「難」字。到底如何走上光明大道? 答:這兩個字人人都有,我自己在年輕的時候,可以說親身遭遇,苦跟難都比一般人要深,要來得嚴重。...
答问节录(第115集) 经常做慈善却英年早逝,是什么原因?
經常做慈善卻英年早逝,是什麼原因?-第115集 ▲下载中心 問:上海某開發董事長自學佛後,捐助洪資提供多項慈善教育事業。可卻英年早逝,因病而走,其家人親友均無法接受此事實。請開示。 答:中國諺語有謂「...
师父说(第59集)听懂一句 做到一句
聽懂一句 做到一句-第59集 ▲下载中心 記住,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起心動念要覺,這念頭好不好,這念頭是正還是邪,一定要清楚,如果正,好!如果是邪,馬上要斷掉,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動念之處,起心動念與佛菩...
答问节录(第114集) 学《弟子规》,妨碍一门深入吗?
學《弟子規》,妨礙一門深入嗎?-第114集 ▲下载中心 問:弟子喜歡聽《華嚴經》不疲,是否妨礙《弟子規》的一門深入? 答:決定不妨礙。 《弟子規》是戒律,不能說我學經,戒就不要。譬如說你聽《華嚴經》,...
师父说(第58集)受持读诵 为人演说
受持讀誦 為人演說-第58集 来源:净宗学院 ▲下载中心 佛對於一切眾生示現清淨不染,現身說法。他常常教導我們,學習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一句話佛在經論上不曉得講了多少千遍萬遍。我們對經文記...
答问节录(第113集) 念佛念累了,是休息还是继续坚持?
念佛念累了,是休息還是繼續堅持?-第113集 ▲下载中心 問:在念佛堂念佛,如果感到極度疲倦,是否繼續堅持,或者做充分休息,讓自己在良好的精神、體力下用功? 答:過去諦閑老和尚教鍋漏匠,諸位都知道,鍋...
师父说(第57集)处处谦虚 处处忍让
處處謙虛 處處忍讓-第57集 ▲下载中心 我們這個地方修行不容易,人事環境惡劣,物質環境也惡劣,在這樣一個惡劣環境當中能修善,這個不容易。 無量壽經(第50集) 1992/6 修行在哪裡...
答问节录(第112集) 想找一处专心念佛早日求生,可取吗?
想找一處專心念佛早日求生,可取嗎?-第112集 ▲下载中心 問:在這花花世界當中,心常被境界所轉。想找一處專心念佛早日求生,但被學業與家人所障礙。請問除了求佛菩薩感應之外,還有什麼可做? 答:人生在世...
师父说(第56集)与人无争 于世无求
與人無爭 於世無求-第56集 ▲下载中心 人與人當中處得不好,一定是利害衝突,我們對人只有利沒有害,所以衝突就不會發生。這些道理都要懂、要學,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磨鍊。 大乘無量壽經(第175集) 20...
答问节录(第111集) 忙于学业,无法日日听经,怎么办?
忙於學業,無法日日聽經,怎麼辦?-第111集 ▲下载中心 問:每次聽了您的開示,非常歡喜。但發心精進總難持久。且有時忙於學業,無法日日聽經,而有退轉。請問應如何保持初心不退? 答:這個問題要有耐心,《...
师父说(第55集)向内观己 不见人过
向內觀己 不見人過-第55集 ▲下载中心 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過失,總以為自己樣樣都對,自己沒有毛病,自以為是。菩薩跟凡夫不一樣,菩薩從來沒有「自以為是」的觀念,菩薩知道自己毛病太多,天...
师父说(第54集)心地清净 功夫成片-第54集
心地清淨 功夫成片-第54集 ▲下载中心 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真是慈悲到了極處,他有善巧方便的設施,可是我們自己還得要肯去。去到那個地方起碼的條件,是要念佛念到心地清淨。為什麼?因為那邊的人心都清淨,你要...
师父说(第53集)心口如一 如在目前
心口如一 如在目前-第53集 ▲下载中心 念佛人絕對不是有口無心,口裡念佛,心裡打妄想,沒有用處。念這一句佛號,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一樣,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一樣,把四十八願變成自己的本願,這是真正念佛人...
答问节录(第110集) 初学佛人如何降伏烦恼?
初學佛人如何降伏煩惱?-第110集 ▲下载中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他說弟子今年十六歲,(這是很年輕的,他下面有四個問題)第一個是弟子業障深重,常起貪瞋痴慢,雖有警覺,立刻提起佛號,但難以立刻生起真誠清...
答问节录(第109集) 梦见弥陀却被叫醒,会错失往生的机会吗?
夢見彌陀卻被叫醒,會錯失往生的機會嗎?-第109集 ▲下载中心 問:《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品》有「臨終夢見彼佛」等經文,請問此境界如何詮釋?如在夢中見阿彌陀佛,卻不巧被家親眷屬叫醒,會不會錯失了往生的機...
答问节录(第108集) 发心弘法和供养父母,怎样抉择?
發心弘法和供養父母,怎樣抉擇?-第108集 ▲下载中心 問:下面一個問題,他說面對世界社會混亂的現象,有些青年(高學歷的)發心從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但遇人勸說應先工作賺錢供養父母以報恩。請問如何抉擇? ...
师父说(第52集)但自观身 不求他过
但自觀身 不求他過-第52集 ▲下载中心 有很多人問我:我這一生想成就,真正念佛想往生,怎麼樣才能夠做得到?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上說的一句話,你要是一生做到了,那你肯定就能往生,什麼一句話?六祖講「...
答问节录(第107集) 诵经、念佛时起恶念,怎么办?
誦經、念佛時起惡念,怎麼辦?-第107集 ▲下载中心 問:如在誦經、念佛時,不由自主生起惡念,無法自制,感到痛苦。應如何做? 答:這是業障習氣現前,這是一種,另外一種是你的冤親債主來障礙你,所以這個情...
师父说(第51集)念念为众生 念念放下我
念念為眾生 念念放下我-第51集 ▲下载中心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應當怎樣積德、怎樣修福。總的來說一定要利益社會、利益大眾,決定不要想到利益自己,想到利益自己這就錯誤。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第4集)...
答问节录(第106集) 怎样给婴儿做临终开示?
怎樣給嬰兒做臨終開示?-第106集 ▲下载中心 問:第十個問題,說若臨終人身為患重病的嬰兒(三歲以下),請問是否也需要為他做臨終開示?應如何開示才能得力?為嬰幼兒助念是否跟成人有不同之處? 答:是有,...
师父说(第50集)深信因果 逆来顺受
深信因果 逆來順受-第50集 ▲下载中心 深信因果,不但不敢造業,連惡念都不敢起。為什麼?起一個惡念,不要以為這沒有什麼關係,關係太大了!那一個惡念就是一個惡因,遇到緣,惡果現前。 回歸聖賢教育 安定...
答问节录(第105集) 临终时无人助念,该怎么办?
臨終時無人助念,該怎麼辦?-第105集 ▲下载中心 問:請問臨終時旁邊無人照顧助念,應該如何自助自救? 答:這可是一個大問題,能夠意識到、警覺到是好事。應該怎麼做法?自己認真努力,做到臨命終時不需要人...
师父说(第49集)心平气和 消除业障
心平氣和 消除業障-第49集 ▲下载中心 佛說人生在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佛的答覆就四個字,「人生酬業」。你來受果報的。你過去生中造善業,你這一生得善果報;你過去生中造惡業,你這一生遇到惡的果報,人到世間...
答问节录(第104集) 人在临命终时,家属应该注意些什么?
人在臨命終時,家屬應該注意些什麼?-第104集 ▲下载中心 問:聽說臨終人神識的升墮,家屬要負大半責任。請問神識是什麼?神識也會感受喜怒哀樂苦痛嗎?看護臨終者應該注意哪些事? 答:這一條問得很重要。神...
师父说(第48集)心平气和 逆来顺受
心平氣和 逆來順受-第48集 ▲下载中心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無論受到什麼樣的果報,必須要知道,是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業、現在世造的業,這兩種業招感的果報,這個果報無論是樂是苦,全是自作自受。特別是受苦難,...
答问节录(第103集) 如何拜佛最得利益?
如何拜佛最得利益?-第103集 ▲下载中心 問:弟子發心拜佛消業障,起初速度很快,一天八百拜,心裡計數,愈拜身體愈輕。但一天下來後很疲倦。此後感覺此種拜佛恭敬心不夠,於是放慢速度,一小時禮佛不記數,心...
师父说(第47集)抛开恩怨 一笔勾销
拋開恩怨 一筆勾銷-第47集 ▲下载中心 世間最難放下的是恩怨、債物,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是最難放下的。可是你要懂得,如果你放不下,就繼續搞六道輪迴。佛給我們講,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的,生生世世...
答问节录(第102集) 受过严重惊吓,如何克服恐惧的心理?
受過嚴重驚嚇,如何克服恐懼的心理?-第102集 ▲下载中心 問:弟子於兒時,就是童年時代曾經掉進池塘,親見弟弟淹死的屍體,受到嚴重的驚嚇。自此以後常於夢中驚醒,感到莫名恐懼;至今通過念佛修行,偶爾還有...
师父说(第46集)放下我执 成就善法
放下我執 成就善法-第46集 ▲下载中心 不跟一切人計較,你心量大,量大福大,你能夠容忍、包容,別人歡喜你;你斤斤計較,別人遠離你。你自己再能幹,你不能夠包容、不能夠用人,你的前途有限,你的成就不會很...
答问节录(第101集)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真实义是什么?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真實義是什麼?-第101集 ▲下载中心 問:請問「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真實義? 答:這兩句話是淨宗的功夫真正成就的。 淨土宗,諸位都知道,念佛的功夫有三等,最上層的功夫就是「...
师父说(第45集)身心清净 弘法利生
身心清淨 弘法利生-第45集 ▲下载中心 我們修行人,第一個條件身體要好,身體不好不能修道,身安則道隆,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有個好的身體,我們認真從這基礎上再向上提升。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
答问节录(第100集) 道场的意义是什么?
道場的意義是什麼?-第100集 ▲下载中心 問:第一個,請問「道場」的意義? 答:我想提這個問題,也許是有意思要建道場。這個名稱顧名思義,這個場所有道,才能稱為道場。道有很多種,在一般有佛道,中國道教...
师父说(第44集)一切言动 利益众生
一切言動 利益眾生-第44集 ▲下载中心 真正學佛從哪裡做起?我常常講,放下自私自利,從這兒做起,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為一切眾生想,為一切眾生說話,為一切眾生辦事。我想的對眾生有利益,我說的對眾生有利...
答问节录(第99集) 物件上有佛菩萨形像,可以用吗?
物件上有佛菩薩形像,可以用嗎?-第99集 ▲下载中心 問:使用郵票,郵票上有佛菩薩的形像,或佛教有關的文字說明,因郵票上會蓋郵戳,等於污損郵票,不知這類郵票是否能使用? 答:佛教化眾生,目的是要幫助眾...
师父说(第43集)深信切愿 求生净土
深信切願 求生淨土-第43集 ▲下载中心 淨宗法門修學的三個基本要素:信願行,叫三資糧;《華嚴》大論裡頭更說得好,「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儒家講「人無信則不立」,沒有辦法立足於社會。古今中...
答问节录(第98集) 学习《金刚经》《心经》对念佛有帮助吗?
學習《金剛經》《心經》對念佛有幫助嗎?-第98集 ▲下载中心 問:近來有部分學習《無量壽經》的老居士,轉向學習《金剛經》、《心經》,但也沒有捨棄淨土,請問這是否能夠幫助淨土行人真正看破放下? 答:《金...
师父说(第42集)燃烧自己 照耀别人
燃燒自己 照耀別人-第42集 ▲下载中心 我們供佛像,佛像前面要燃燈,燈是代表智慧光明,同時還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最能夠表現這個意思的就是蠟燭跟油燈,你看蠟燭慢慢燒,自己燒掉了,照別人,油燈也是照...
师父说(第41集)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孝養父母 奉事師長-第41集 ▲下载中心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孝為基礎,都是奠定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也是以孝為基礎,你看淨業三福,這最高指導原則,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孝親尊師...
师父说(第40集)信解行证 行菩萨道
信解行證 行菩薩道-第40集 ▲下载中心 「菩薩」是覺悟的人,這是一個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覺有情」,覺悟的有情眾生。有情是凡夫,我們都是有情眾生。你覺悟了,你就成菩薩;你不覺,就成凡夫。凡夫跟菩...
师父说(第39集)离无尽苦 得究竟乐
離無盡苦 得究竟樂-第39集 ▲下载中心 世間人的慈悲是以感情為基礎,佛菩薩的慈悲是以智慧為基礎的,不一樣。智慧是真情,感情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713集) 2002/5/17 &...
师父说(第38集)吃的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吃的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第38集 ▲下载中心 佛法裡頭告訴我們,如果這一生有福報,來生沒有福報,這個福報是假的;這一生沒有福報,來生有福報,後生有福報,這福報是真的。佛法看得長遠,福德累積得生生世世享...
师父说(第37集)立定志愿 求生净土
立定志願 求生淨土-第37集 ▲下载中心 孔老夫子教學常常講到「三十而立」,三十歲應該要立志。在古時候差不多十四、五歲上太學,到三十歲,這個十五年時間所接觸的,廣泛接觸,三十歲應該有志,應該要選定一門...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