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员扎根共学班(第16集上)成德fashi主讲

成德法師分享  2021/4/22  英國威爾士蘭彼得  檔名:18-085-0016A

MP3下载

成德法師:謝謝趙老師。諸位仁者,大家吉祥,阿彌陀佛。我們趙老師是聞教便行,昨天王老師提到帶家人出去,尤其春天春遊,這個對於身心健康很有幫助,他馬上就去做了。所以我們古聖先王,包含舜王、子路、大禹,他們聽到好的東西,他們會馬上就去做。那這樣的態度,在修道的路上就不用人家推了。做了就會有感悟,所謂行會幫助解,我們會理解得更深入。老法師有說,人生的快樂,讀自己想讀的書,做自己想做的事。那當然,讀的書那一定是跟性德相應的,假如跟性德不相應的書,看會調動我們分別執著,這也不會愈讀愈高興。所以這個是指聖賢佛菩薩的教誨,能每天親近聖賢佛菩薩,這是很幸福的事情。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當然是有意義的事情,那才會愈做愈歡喜了。

我記得在馬來西亞的時候,那時候不知道趙老師還記不記得,因為他跟我住在同一個公寓樓層,同一個房裡面。因為我們那個公寓房望過去,就是一條大馬路,每天到那個六七點,七點多的時候,都是塞車的,塞得很長。我跟他們就講到,說你看我們都不用去塞這麼長的車,有這麼多大眾支持我們做弘揚文化的事情,我們是很有福報的,不然每天光是在塞車上班、下班,很多時間就耗掉了。所以《勸發菩提心文》說念眾生恩,那我們就是身心愉快了。老法師說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對支持我們的人,我們感恩;對跟我們相互扶持的,我們說同參道友,我們也非常珍惜。當然,每一個人的因緣、際遇,甚至於是業力狀況都不相同,我們哪怕經過三年、五年有人離開了,我們都要很感謝他三五年對我們的護念、對我們的信任。

我記得幾個月前,我到一位當地的老人家家裡,他差不多七十歲,他種有機蔬菜、食物。那剛好我跟他聊,聊到前世今生,聊到一些因果輪迴的科學證明。因為他都七十歲了,想順勢的談一談死生事大,我還舉了很多西方統計的例子。那每一次講完了,當然中間有人翻譯的,講完之後他就看著我說:「嗯,可能是巧合。」我講了好幾個,他都說:「嗯,可能是巧合。」所以就感覺到不能勉強別人,我們盡了力就好,不要強求對方一定要馬上接受。可能是在探討的氛圍,後來他接了一句話,他說,我都七十歲的人了,怎麼我一想事就是想那些不高興的事情,明明就有高興的事?你看他自己也在反思了。所以人應該都是記那些恩德、那些美好的事情,不應該是記不好的。所以我們說首先要學自愛,才能愛人,自愛是明明德,愛人是親民。

所以老法師講經的時候說:「最笨的人就是把別人的垃圾放在自己心裡,那最傻的了。自己應該是讓自己的心保持純淨純善才對。」我相信這一段話應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印象,老人家說要保護好自己純淨純善的心。這些法語不容易聽到,聽到了,「如貧得寶,改往修來」,馬上要轉換成我們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感得什麼?感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過行菩薩道的生活,自然感降,所願輒得,就能「遊步三界,無所罣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我記得剛學佛應該差不多是二十五歲左右,那時候老法師講經的時候都會提到,要把《無量壽經》變成人生的劇本。這句話印象很深,先入為主,所以一看《無量壽經》,或者看大乘經典,就會有一個慣性,怎麼變成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所以遇到老和尚不容易,這是百千劫來難得的際遇,積累了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我們得掌握住。我也常常跟同修們說,說這一生遇到老人家是我們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成熟了我們得珍惜才行,不然就當面錯過了。

而有了好的老師,那也要有好的同參道友。我們在馬來西亞,他們教育界的都說,諸位同道好,同道中人。因為同學之間可以收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效果,善友為依。所以我們剛剛唱這一首歌:「一群人、一條心、一輩子、一件事,復興文化,回歸安養。」「現生優入聖賢之域,報盡高登極樂之鄉」,我們有這樣共同的目標。「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更何況我們還不止兩個人。我們堅定的邁開我們的步伐,有佛法就有辦法,而且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戰友,相信同參道友。好,那我們接下來請同學們來分享。

趙老師:謝謝法師,那段學生還記得。

成德法師:記得啊。

趙老師:我們首先有請董學長。

董同學:阿彌陀佛,尊敬的法師、尊敬的家長,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好。感到很突然,沒想到第一個叫我,有點懵了。

成德法師:上一次剛好要輪到您了。

董同學:末學通過這七週的學習,聽法師的法語開示,及跟學長們之間的交流分享,收益頗多,並且對修行有了更深的體悟。末學通過學習認識到孝親尊師和扎根的必要性。扎根也是觀照內心、自我反省、改過遷善、積累功德的過程。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悟到了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佛陀已經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參悟出來了,眾生本來是佛,而是被五欲六塵所污染了。既然我們本來是佛,而今不能顯現出本性,那就應該把這個本性的障礙清除。那又如何來清除障礙?佛無盡的慈悲,知道閻浮提眾生罪障深重,剛強難化,難伏難調,靠自己的力量很難達到,所以在此殊勝的法會中,阿難代眾生向佛求法,佛稱讚阿難:「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法藏比丘因地發了四十八大願,又經過五劫精勤求索,恭慎保持,積功累德,滿足無量大願,圓滿成佛,號稱阿彌陀,亦名無量壽。佛無盡的恩德、無盡的慈悲,所做的一切、所發的大願,願願都是為了眾生而發,所修的一切功德,也是為了眾生而行,心心為眾生,念念為眾生,就是為了眾生早日離苦得樂、早日破迷開悟、早日見性成佛。

而我們每個修行者修行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成佛,末學深知自己罪障深重,習氣毛病很多,今生想成就,靠自己的能力真是沒有把握,必須靠佛力加持、祖宗護佑。末學有幸遇到淨土一生成就的殊勝法門,遇到了師長老人家及成德法師,知道了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可以藉助佛力幫眾生往生,只要往生了,必定成佛,因為這是佛發的願。那麼如何能藉助佛力而往生?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啟動了,即可往生。末學也把此願給大家恭讀一下:「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發菩提心,堅固不退,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極樂,無不遂者。若有宿惡,聞我名字,即自悔過,為道作善,便持經戒,願生我剎,命終不復更三惡道,即生我國。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從而末學深深認識到了,原來修行就是改過,就是為了改過,但是為了改過而修行是自力,是修世間的善法,做得再圓滿也是修的人天福報,不能了脫生死,不能出離輪迴。而要按悔過得生願的願文,去孝親尊師,依教奉行,扎三個根,才是圓滿的改過,才能得到佛力的加持。

末學總結到此處,通過這一段時間的修學,內心也感覺到很輕鬆。原來對修行很有壓力,覺得那麼多經典要學,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現在想想看,看那麼多經典也無法得道,每天再做那麼多事情,整天忙得不亦樂乎,所以修得內心很煩亂,心不開、意不解。末學觀到了是自己的貪欲心而造成的,走進了修學的誤區。現在通過這麼多天的修學,這七週的修學,現在心慢慢得到開解,也慢慢的放下了很多,逐漸走上了修學的正軌。所以末學想要從孝親尊師開始,扎好三個根,依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第二十一願悔過得生願,去好好的改過,好好的老老實實的做起,把根牢牢扎在心中,落實到生活當中去,落實到工作當中去。這樣為成佛而作善、為成佛而扎根,想佛、觀心、反省、改過、持戒,孝親尊師、敦倫盡分,讓父母早日離塵垢。所以我們真的成就了,父母才能真的離苦得樂,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至孝,才能真正的做到孝親尊師。

我們所有的善根要心心迴向法界眾生,均能發願求生淨土,早成佛道。其實在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就是為了扎根而來的,而扎根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末學深深體悟到師長老人家的用心良苦,為不同根性的眾生都能往生成佛,而教授不同的修學方法。我們扎的是往生成佛的根,所以這個根要永遠的扎下去,把孝親尊師真能落到實處。我也深深體悟到,孝是根本,問自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念想佛,不離本尊,恭慎保持,必得道根。我的分享,這點體悟就分享到這,如有不妥之處,或有錯誤的地方,請法師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董居士的分享。他能夠認知到扎根的重要,這個是可貴的。現在「惑道者眾,悟道者少」,這不是指一般大眾而已,是哪怕是接觸到了佛法,也是惑道者眾,真正悟道者少。祖師們很多法語都在提醒,比方說修行的人逐末不求本,就沒有務本。所以為什麼章嘉大師教導老和尚,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就是枝末,你著在這個相上了,就沒有求到本。你比方說念佛讀經數量很多,可是自己的內心是好勝,那心是根本,沒有注意到了,反而在這樣的佛法因緣好勝心在增長,那這個就很冤枉了。比方說大經大論讀了很多,可能一開口那沒有二十分鐘停不下來,但是問題是就變成貪大經大論,而不見得知道自己的根性,也不見得知道大眾的根性。所以夏蓮居老居士說,須打破自欺一關,始有商量處,要灼然見得滿身過失,功夫始有著手處。所以剛剛這個董學長提到的,修行就是要改過,這個就是見得自己的過失了,這樣才有著手處。「此二關不破,任你談玄說妙」,一談起大乘經教可以談很久,「終是門外打之遶」,進不了佛門。所以不能逐末不求本。

不能好多不好精,喜歡學很多,求知欲了。但是修行,《佛遺教經》強調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學得很龐雜了,都變成學知識了,學知識很容易有所知障。所以為什麼「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善知識對我們修行的因緣來講,排第一,所以叫大因緣,最關鍵的緣分,因為有了善知識才能護念我們,讓我們能夠恢復自性。那就要聽話,這個善知識才幫得了我們。

剛剛董同學講了,那麼多經要學。那老法師慈悲了,老法師的教誨告訴我們,扎好根,然後一門深入。而且連一門深入的經都給我們找好了,《無量壽經》。而且《無量壽經》還有註解,黃念老註解,然後老人家又開解得特別仔細,一千二百個小時,而且宣講非常多次了。所以其實不複雜,我們別把修行自己搞複雜了,就根基扎好,因為你沒有根基要學大乘佛法不可能的,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我們得看懂佛教化的意義所在,他為什麼有這個次第?為什麼一開始要講阿含小乘經,講方等,最後才講般若、法華這些大乘經?他先要有基礎。這個跟淨業三福都很相應。佛面對韋提希夫人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告訴她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因為她往生極樂世界她就作佛了。所有佛修行都是依這個淨業三福,第一福就是人天福,要先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是《十善業道經》,老人家教得確實很具體。比方說我們現在知道孝親尊師重要了,那《弟子規》每一句得真正落實下去了,不能含糊了,每一句都要想著怎麼去落實它。包含我們已經組織家庭了,我們上侍奉父母;教育好孩子也是盡孝,為什麼?你要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你不能讓他們在天之靈不安寧,怎麼把我的後代教成這個樣子了?包含我們父母健在的,那一言一行都不能讓父母擔心,不然怎麼叫孝親?孝親有在心中了,還會做讓父母難受的事情?當然父母不理解的時候,要想著怎麼讓父母了解,甚至先懂得順,也不能讓父母太過難過。所以《弟子規》說「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個要落實。一個要弘法的人還讓父母操心,那個弘法是空話,你要安眾生的心,連父母的心都安不了,那不行。

那剛剛我們董同學分享,可以感覺他對《無量壽經》很有感情,法藏比丘這個四十八願首先為了我們六道的眾生發的,沒有這四十八願,六道眾生要出輪迴太難太難了,所以阿彌陀佛的慈悲我們要感受到。那裡面提到的悔過得生願,已經遇佛法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了,「改往修來,洒心易行」,「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能再隨順習氣了,不能造十惡業。那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所以要修淨業,連善業都不修,善業感三善道,不是說不行善,要行善不著行善的相,斷惡不著斷惡的相,就是第十八願說的,「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假如有求未來果報了,這個不行了,那就變成輪迴業了,行善也是輪迴業,感三善道。所以《金剛經》講得好,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修一切善法,有我相、人相,心就不清淨了,行善事也不是淨業。要「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是謂三輪體空,是謂一心清淨」。所以老法師說,行善也不要放在心上,做完就完了,不要求人家讚歎,更不要求未來果報。

好,其實儒家的經都是跟性德相應的。所以真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做不出來,自己的孝心還不夠,不然這些都是很自然可以做出來的。「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現在在團體單位,為單位著想,為領導設身處地著想,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我不能給老祖宗丟臉,我也不能給佛菩薩丟臉,不能給本師丟臉,也不能給阿彌陀佛丟臉,更不能給師父上人丟臉。這是念恩的心,相信這顆念恩的心就會讓我們的正念能夠保持下去了。以上回饋。

趙老師:下面有請梁學長。

梁同學:尊敬的法師。

成德法師:妳好。

梁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聽了王老師的分享,就對最後一段,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段有一點感悟,和大家分享一下。

曾皙講的時候,他就是把琴聲停下來,他的意思就是說,我和他們三位好像都不太一樣。老師就鼓勵他說:說說無妨,我們都是各言其志。然後曾皙就說,就是那一段很著名,二十七個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說完以後,夫子喟然長歎,然後說:「吾與點也!」夫子為什麼會欣然長歎?就是夫子說,這也是我追求的理想的境界。這和後面夫子對曾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遙相呼應。末學就感覺到曾氏父子真的是孔老夫子的好弟子、真傳弟子,他們真正能懂得老師的心。

所有的在師承中,我們這七個星期學的,從許浚和他的老師、達摩祖師和他的老師,還有二祖和他的老師、我們師父上人和他的老師、成德法師和他的老師,演繹出來的都是這麼生動的一幕一幕的情景。所以師承真的是非常的重要。那麼做為老法師、法師的學生,我們也要真正的能懂老師的心。

孔子的時代是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就是道德滑坡,價值觀崩潰,文化衰微,人心不古,孔子當仁不讓,知不可為而為之,就宣揚禮樂教化、五常五倫八德,就是說如果人們按照這個聖人的教化來做的話,人們就可以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就是曾皙描述的理想的人生場景。在這種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春遊、冬遊、秋遊,這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也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悠然自在;這也是一位詩人荷爾德林說的,人應該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詩意的生活在這個大地上;也就是習主席說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偉大的藍圖;就是我們古聖先賢「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人類理想;就是人文生態文明的一種狀態,這就是人最理想的一種狀態。這就是教育的理想,教育最終終極它追求的目標就是,讓人有幸福的能力,然後有去幫助別人幸福的能力,自己幸福了,去幫助別人幸福。做為我們修行人的目標,就是做一個覺悟的人,然後去幫助其他的人覺悟、覺醒。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這也就是這段時間老師一直在給我們講的本分,做人的本分、做佛弟子的本分。那因緣不成熟的時候怎麼辦?就敦倫盡分,安於當下,老實念佛,等待因緣。這就是末學淺顯的感受,請老師指正,感恩大家。

成德法師:謝謝梁同學。昨天王偉傑老師特別引了夫子在「先進第十一」裡面一段,等於是問學生,假如你們有機會發揮,你們會怎麼做?師生之間常常可以這樣談心。那一切法從心想生,王偉傑老師《論語》這麼多段不講其他,為什麼講這一段?可能他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小孩他們所處的學習傳統文化的情況,可能覺得有不少孩子學得太苦了,所以希望父母別那麼緊張,搞得孩子也很緊張,利用春天大家出去放放鬆,享受天倫之樂。

而對於我們修學的人來講,聽到任何的例子,心也都要能保持平和,心在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要保持對一切人的著想,念念為他人著想。比方說我們覺得孩子很苦了,那我們可能就會比較偏為孩子著想,然後可能在言語當中就會對父母有比較苛責。所以《大學》裡面這一句話,我們要常常提得起來觀照,「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所以確實也是好心,但是有時候可能或多或少這個心就會比較偏誰了。你們有沒有做過和事佬的經驗?當和事佬要有什麼前提?我們的心假如比較偏誰,要當和事佬可能效果會有所影響。妳能夠講到讓孩子也體恤父母、父母也體恤孩子,這個是比較理想的。成德聽的時候可以感覺王老師對孩子設想,因為孩子假如心裡壓抑,這個對身心發展不好、對學習效果也不好。

那我也有進一步跟王老師溝通了,就是這個引佛經或者是儒家的經典,就要特別謹慎了,因為孔子的一段話,你不要看一句、一段,裡面全部都有文理的,就跟一篇文章沒有兩樣。所以可以理解,他是希望透過孔子這段話給家長啟示。但我也跟他探討,因為引這個佛經或者是儒家的這些經典,還是要有依據,比方說這已經是修學過來的人,像李炳老他的《論語講要》(《論語》講記),這沒問題。因為畢竟王老師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是閒雲野鶴的生活,所以考慮事情沒有像我這個比較緊張型的人,考慮得會比較這麼講究,他也很能接受。

然後因為這個王老師他第一節課講了很多故事,不知道大家聽了有沒有這個印象?他講一個身教就講了好幾個他奶奶的故事。結果昨天我在聽的時候,我說,怎麼還不講故事?怎麼還不講故事?後來我也反觀我有執著了,之前都一直聽他講故事了,昨天都沒講,我說怎麼還不講故事?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我自己的心先動了。當然,後面因為我是感覺一般大眾還是想多聽一下他實際的情況,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後面還採訪了他一下?所以這個王老師有很多很寶貴的,他在家庭倫理當中他怎麼去經營的,我們可以多請他分享這些實際的案例。但是假如要講經了,這個得要跟老和尚一樣,老和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些還是要兼顧到。

這個主要是我的問題,我沒有事先跟他溝通商量好,我也是想說應該他會一直多講故事,昨天馬上風格一變。所以看得出來我也是很容易激動的人,因為覺得說,好不容易他這個家庭的倫理,三代之間的倫理經營得確實很好,也希望,因為現在在家庭裡面有這個倫理衝突的還不是少數人。我今天早上還在想,不然我們就轉一個家庭教育交流會,那這個方式可能王老師也不會壓力太大。我說,你昨天講話的速度怎麼跟第一次不一樣,好像比較慢?他說,我好像有點緊張。當然再加上他太太在旁邊,一直給他看錶,幾點了幾點了,他可能就更緊張了。

我們梁同學她剛剛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談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所以她應該是很崇拜孔子,也很崇拜習主席,跟他們很相應。我們確實每一個人都要做實踐「中國夢」、讓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的載體,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讓自己幸福,也要讓他人幸福,讓自己幸福就是明明德了,讓他人幸福就是親民了。而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導我們明瞭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個人與自然,在我們這個時代就凸顯得很重要,因為現在自然被破壞得很嚴重。所以孩子從小跟自然就有深厚的感情,他怎麼可能會去破壞它?

我是從小生長在都市,結果當時候在廬江的時候,廬江是個鄉鎮,風景很好,但是我那個時候還沒有聽王老師強調的這個「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所以我那三年還是有點工作狂,所以把這個馬槽河給糟蹋掉了,沒怎麼好好欣賞它。可能快五十歲了,反而現在住在這裡,我前面這條路叫森林路,有一個登山步道,現在每天都會去走,有時候一天還走好幾次,然後走著走著,這些鳥叫聲太好聽了,空氣這麼清新,對整個大自然充滿一種感恩。然後到秋末栗子都掉下來了,我們撿了很多給學生們吃,而且那是野栗子,聽說比栗子的能量更高,雖然長得不大,能量很高。不過吃也不能白吃,每次迴向都要迴向給栗子樹菩薩,然後告訴同學們,你們要好好修,我已經跟栗子樹菩薩說了,以後你們吃完之後弘揚漢學,要記得迴向給它們。所以人與自然還是很重要。

剛剛梁同學也提到使命,五十而知天命,這個大家要清楚,我們這一生來幹什麼的?她剛剛也提到,緣不成熟的時候要敦倫盡分。其實每一個人的當下都有緣成熟的,比方諸位,你們現在好好當父母,緣成不成熟?你們現在好好把君臣關係經營好,成不成熟?當下一定有成熟的,我們現在就怕什麼?成熟的不好好做,不成熟的每天在那傷腦筋、在那攀緣,這個就不妥當了。佛菩薩會把任務交給誰?交給安住當下、敦倫盡分,然後已經有心得的人,他才水到渠成來服務大眾。但是我們有一個習慣,攀緣心很強,很容易激動,還主動要去找機會。說實實在在的,我們要看懂佛菩薩隨緣。老法師利眾的緣都是推不掉的,人家來找他的,出家也是人家來找他的,找了他九次才出家。你說聯合國也是人家來找老和尚的。要頒給他榮譽教授,老和尚說,我出家人不需要這些東西,然後這個校長說了,我們覺得你講的東西對世界和平應該有幫助,所以要推薦你到聯合國開會,不過聯合國只邀請學者,不邀請出家人的。謝謝梁同學,我們再請下一位同學。

趙老師:下面有請張學長。

張同學:阿彌陀佛,尊敬的法師吉祥,各位家人們大家吉祥。今天學生想向法師和各位家人們匯報的是,上上週四聽完法師的慈悲開示之後,這兩週自己力行的一些體會和收穫,然後以及還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法師。

首先第一點就是雖然學生以前……感恩法師喝水,感恩您大慈大悲。

成德法師:我一看到妳就想到喝水,謝謝謝謝。

張同學:沒有沒有,感恩您慈悲,因為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喝水確實很好,是聽一位很厲害的中醫講的。

成德法師:對,膀胱經。

張學長:是的。學生雖然以前學《了凡四訓》,也知道「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也總是這樣去勸自己,說過去事情就忘掉,然後就翻篇吧,不要再記在心裡了,不然感覺像一個大包袱一樣,很沉重的一個大石頭壓著自己。但是可能就是從小到大太順利了,然後這幾年經歷的苦痛又太多了,這種反差太大了,所以就是感覺自己想到過去的時候,心中還是經常會比較傷感,然後會覺得也很後悔、也很難過,就經常在想,如果要是早一點能知道傳統文化,何至於走這麼多的彎路、經受這麼多的苦痛?所以這幾年其實身心都是很受煎熬的狀態,雖然有好轉,但是感覺並沒有真正的釋懷。但是就是上上週四聽了法師您的開示之後,就感覺那個加持力特別的神奇,很強大,就真的是那種像陽光照到心裡,就覺得好像一下子……因為法師您上次就說,說那個過去犯的這些錯誤都已經過去了,然後把所有過去的錯誤都打包,您的原話是打包成一個垃圾給清走,然後就給它扔掉,扔到垃圾桶裡,過去的事情就放下了,不要去想了。而且您告訴學生說,要隨順聖賢佛菩薩的教誨,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可以化危機為轉機,轉煩惱為菩提。

真的就是學生聽了法師您的開示之後,就突然間好像一下子就覺得心裡這個大石頭就給搬開了,就覺得自己真的好像可以釋懷了。因為學生自己心裡就會想,靜下來想,其實難道我這些年經歷的事情、這些苦痛不是好的事情嗎?真的是好的事情,如果不是經歷這些很極致的痛苦、病苦,我是不會回頭的,我也是不會這樣去學傳統文化、去學佛法的,而且怎麼會像今天還能親近法師、跟這麼多的善知識善友為依去共學?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的。而且就想說,如果不是經歷了這些,那自己可能一直就還是那個溫室裡面的被父母呵護得很好的花朵,還是以前那個很傲慢、跋扈那樣的一個公主病很嚴重的人。如果不是經歷這些,自己怎麼能夠改掉這些習氣?而且也不了解人間的疾苦,不知道世上苦人原來這麼多。而且不是通過這些苦痛的經歷,自己也不知道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在哪裡,覺得好像生活就是比較安逸享樂也沒有什麼不正常。但就是經歷了這些,學習了傳統文化才知道,其實人生是有更高的責任和使命、和光榮艱巨的任務的。所以真正能夠這樣去想的時候,心裡就能轉念了,就是這麼多年的這個心結就解開了、就釋懷了。所以這個真的是特別感恩法師,就更加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真是金句,只要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薩,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還有第二點就是,法師上次您,就是覺得法師真的是悲智雙運,特別的慈悲。因為學生本身自己習氣是很重的,是很自私自利的,從小就比較我行我素的那種,而且特別容易見別人過。但是法師上次就是很慈悲的跟我說到,說老人家的德行、師長的行誼我們要去效法,然後要「見人善,即思齊」,去效法每個人的優點,然後這樣「聖與賢」就「可馴致」了。而且還告訴我說,哪怕真正落實《弟子規》上的一二句話,「凡是人,皆須愛」,「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真正這樣去做,能常常這樣想,自私自利慢慢的就打掉了,如果真這樣做的話,一年的時間就可以脫胎換骨。

然後學生就感受到法師的這個開示也是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因為就在法師開示完之後,因為就感覺以前《弟子規》也讀,您的《幸福人生講座》也聽過,但感覺好像其實每一句話都沒有入心,也沒有真正去力行,會覺得《弟子規》是《弟子規》,生活是生活。但是這次您講了這兩句話,然後就入心了,入心之後,結果沒過兩天下樓的時候就遇到一件事,就是看到了一個民工,他就隨地吐痰,而且身上還比較髒、比較臭。要是像以前,學生心裡面就可能不由自主,雖然不會表現出來,不由自主的心裡就會有一些反感和厭惡,就會覺得隨地吐痰挺沒素質的。但是就在那個當下,就是法師那個特別慈悲的溫暖的笑容一下就映入眼簾,就想到法師跟我說,「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四海之內皆兄弟」。然後學生當時就想,那如果這個民工兄弟他如果是自己的哥哥或弟弟,我也這樣會去嫌棄他嗎?我應該不會去嫌棄他,也不會去反感他吧。然後就想到說,其實他剛出生的時候應該也是一個很可愛的小嬰兒,而且也是父母手心的寶貝,只不過是這麼多年人家沒有受過教育,而且又是處在這個社會相對來說比較辛苦的這個階層,所以才會這樣,我怎麼能去嫌棄人家?這樣去想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那個惡念就能夠轉過來了。

然後也是針對自己很容易看別人毛病、挑別人過失這樣的一個習氣,也是我們家裡的雷學長她有一個特別好的建議,我也是用上了。她說她在教很多學生的時候,因為感覺現在學生都比較氣人,然後就把他們這些學生嬰兒時候的照片都給蒐集來了,就發現他們嬰兒的時候都好可愛,一個比一個可愛,每當她被氣得不行的時候,看看他們這個嬰兒的時候很可愛的照片,她就不生氣了。然後我就把這個方法給借鑑過來了,雖然我沒有要到那麼多嬰兒的照片,但是我譬如說在不管是身邊的人,或者是一些什麼樣的不如意的人和事出現的時候,我會見人家過的時候,然後我就說,法師告訴我見人善即思齊,然後如果看到別人的缺點,自己首先就不是修道人了。而且要反觀自己,我自己肯定也是有這樣的問題;或者哪怕我沒有這樣的問題,可能我以前也是這樣對待人家的,所以別人這樣對待我的。然後就趕快努力去想一個很可愛的嬰兒的臉,然後就想到一個嬰兒很可愛的樣子,心裡好像就沒有那麼的氣了。自己還想了一個對治的辦法,就是買了一個特別好看的小本子,和一枝很好看的筆,打算以後專門在那個上面寫一些身邊人的優點,這樣就經常去看他們的優點、寫他們的優點,可能就是能夠比較容易對治自己的這個習氣。

還有一點就是上次也是法師開示,因為學生是那種很容易走極端的,就屬於很激動、很衝動型的,也特別感性,而且就是大家也看得出來我是那種很傻,就很一根筋的那種,比較缺心眼的那種。上次法師開示說,我們不能走極端、不能非黑即白,要隨緣不攀緣,但是我們也可以像佛菩薩那樣學習去造緣,然後這樣也可以去利益眾生,不是說要不然就熱情得不得了,要不然就連人都不見了。我就想說,我這兩年多在家裡養身體,不去上班,也不去見以前的同學、同事、朋友,其實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就覺得自己修得不好,定力不夠,而且不太再敢接觸以前環境的人事物;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很虛榮、好面子,因為這兩年胖了很多,也變醜了很多,不像以前,以前是很光鮮亮麗的,很嘚瑟的那種出現在大家面前,礙於那個面子,就感覺好像自己沒有以前形象那麼好了,就不是很自信去見別人,就怕別人那種異樣的眼光,或者說什麼那樣的,其實還是這種心態是不對的。但是上次就是聽法師說了一句特別精彩的經句(如果我那個原話說得不對的話,請您批評指正),就是您說「要面子反而是沒有面子,不要面子才是真正的有面子」。我覺得這句話簡直太精闢了,就是對我說的,我真的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那種,真的就是自己很累,這麼多年感覺明明自己就不是一個偶像,然後非要有這種偶像包袱,活得特別特別累,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想法、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就特別特別累活得。

就在您開示完了之後,剛好就有一個大學的女朋友約我了,約我之後,本來我之前人家約我好幾次我都拒絕人家幾次,就是在咱們學習班之前的事情了,去年、前年的事情,但這次人家一約我,我想我必須得出去見。出去見這個好朋友,雖然說也稍微打扮一番,但是就覺得心裡感覺淡定了很多,也踏實了很多。因為她也好久沒見我了,她不知道我生病的事情,她就說,「妳氣色怎麼這麼好?」我說我天天學聖賢教育,跟著我們蔡老師天天學習,我說我天天高興得不得了,我氣色能不好嗎?她就跟我聊了很多。其實像這個女孩子,她應該算是社會上還算各個方面條件生活得還不錯的那種女孩子,但是聽她跟我聊天,就是她跟我講,不管是她的小家庭還是大家族,都會有很多的問題,就真是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的是這樣的。雖然每個人好像看著很快樂、很幸福,其實心裡的苦真的誰苦誰知道,然後就想說,如果是不學佛法的話,人要想沒有煩惱,那真的是不可能的,就真的是這種感覺。

然後我就把這次學習到的法師的開示就跟她分享了一些,然後也給了她一些建議,當時就感覺她那個眼睛就亮了,而且她跟我說,她覺得特別開心,充滿了正能量。我就說,正好她女兒要小升初了,我說我推薦妳去聽蔡老師的「做孩子一生的貴人」,妳好好聽一聽,妳肯定會收穫特別大的。她說好的好的,我回家去聽。就覺得很開心這樣的。

但是學生就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因為學生是屬於那種很容易走極端,又沒有智慧,很多時候在當下處理事情的時候分寸感不知道如何去拿捏。就譬如說我是很喜歡跟人家掏心掏肺的去說血淚史的那種,鼻涕一把淚一把,就真是掏心掏肺的那種,然後就感覺我把我的心掏出來給你看看的那種。但是就是像去年十二月份的時候,我之前有一個電影學院的同學,一個女孩,她也是好幾年沒有見我,然後她就過來找我。我當時真的是覺得,因為她跟我的有一些經歷比較相似,也是屬於吃喝玩樂的那種,天天享受生活的那種,然後我在想說,她要是再不覺醒的話,她不是就會走我的路嗎?其實事實上她已經經歷了很多很多人生的挫折了,所以我跟她見面的時候,我就把我這幾年的血淚史,就包括自己生病什麼這些全部都跟她講了。講了之後,她還又問了我很多的問題,就是把我所有的問題全都問了個遍,我也全都跟她講了。當時我就想說,我豁出去了,我就跟她掏心掏肺,把我的血淚史全說出來,只要能警醒她,讓她不再走同樣的路,甚至能夠警醒更多的人,這樣也好。但是就是自己還是可能為眾生那個心不堅定,睡了一宿覺,當天晚上回去覺得還挺好的,睡了一宿覺之後,醒來之後,心裡有點彆扭了,為什麼?我就想說,我跟她說的好像有點太多了,也不至於這樣去掏心掏肺吧,就是真誠就夠了,點到為止就可以了,幹嘛要把我所有的隱私全部都說出來?因為雖然她不是一個八卦的人,但是就是像電影學院是沒有祕密的,她知道了,她跟她身邊的好朋友講了,可能整個我學校的老師、同學都知道了,以至於我現在工作的那個學校也會都知道,因為大家都是通的這些。然後我就心裡會有一些彆扭了,所以我就特別想請教法師,因為我感覺自己就是有的時候還是看不清自己,就是自己一方面又很好面子,有的時候又認不清自己,就覺得這個像以後在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有這種就是希望幫助到別人,是應該就是那種掏心掏肺的訴說血淚史,然後來警醒別人,還是說像今天這個劉學長這樣,雖然人家也很真誠,但是人家就只是點到為止這種,然後就是拿捏好這種分寸感,究竟應該怎麼做?因為感覺自己還是自己的很多深層的習氣毛病看不太清楚,所以就請法師批評指正。然後請您一定多多批評我,因為我的實際年齡不到四十歲,心理年齡不到二十歲,所以您是可以狠狠的罵的。特別感恩法師,然後也不好意思,耽誤了大家好長時間,阿彌陀佛,感恩法師和所有的家人們,阿彌陀佛。

成德法師:謝謝張同學,我要回答妳的問題,還得先有《金剛經》的功夫,要離一切相,妳現在是不滿二十歲,才好回答妳的問題。我怕我的功力還沒有到離相,不過先隨喜妳好學的心、能夠受諫的心。首先待會大家休息的時候,一定要去喝水,因為下午三點到五點是走膀胱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所以這個時機點也要抓對。包含你吃補腎的,最好是要在下午五點到七點,那時候走腎經。這個大自然之間身體是小宇宙,它都有它行的道,所以不要跟老天作對。所以熬夜就是跟老天爺作對。這個說來慚愧,我以前也常常跟老天爺做對。有人說我要把我的睡眠的障礙去掉,佛門有五蓋,其中一個蓋就是睡覺。可是你不能用力過猛,一般的人還是循序漸進比較好,不然你用力過猛,最後自己傷到身體了,或者又很氣餒,這個都不好,可以慢慢減少,但是主要的那個半夜十一點到三點前後這個時間段一定都要睡,不然這個身體會緩不過來。

當然,張同學的態度是挺難得的,她聽了到底她的領悟是什麼,進一步她怎麼去做,她有藉這個機會來表達。因為她一表達我才知道她有聽到什麼,她的考慮是什麼,她現在怎麼做。她假如沒有說,我也不知道她的情況,我也不好回應她。所以這個是「出必告,反必面」,聽了之後有沒有領悟。其實一個講課的人講完之後都會想,到底他們能吸收嗎?有沒有體會?我們講課的人也怕浪費人家的時間。她提到的幾點受用,她能體會這個不要再把過去的事情放在心上執著了。剛剛我們一開始還說,老和尚說,不要把垃圾放在純淨純善的心中,這個是太笨了。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著。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千年之暗俱除。而且確實你一覺悟了,你所走過來的路,很可能變成可以護念別人的資糧。比方說劉素雲老師她得了紅斑性狼瘡,可是她覺悟了,她知道念佛,病好了,你看她去跟癌症病患勸,跟紅斑性狼瘡病患勸,人家很容易接受,她經歷過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覺悟,然後不能再造業了,那妳以前的路也會產生可以護念眾生的效果出來。

她聽到要「事諸父,如事父」,她也在生活當中懂得去轉念;那她也是「見人善,即思齊」,她聽到雷同學用的方法挺好的,她也採用了,把這些學生的嬰兒時的照片蒐集一下,那妳每次可能他行為不好,妳要生氣的時候就想到那個照片,妳就不生氣了,這個挺好的,對治自己的煩惱。老法師有一個方法,就是「我看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我對一切眾生的供養跟對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不是把眾生當作阿彌陀佛,眾生本來就是阿彌陀佛」。那這也是一法,你可以把每個成年人想像他嬰兒般的面容,就不會著相了。甚至於你是見性不著相,見他的彌陀本性,不著他現在的行為。有落實了就有受用,首先是經教要入心,所謂讀書貴在變化氣質,入心了面貌就轉了,相由心生。她具體落實了,買個小本子,還要買一枝可愛的筆,看了賞心悅目,然後記錄每個人的優點,這是人與人相處良性循環的開始了。你常常記他的優點,你會很自然的去讚歎他,他也會感動。人有良心,你一直讚歎他,他不好意思做不好了。你一直盯著他的缺點看,他當然不舒服了。然後又一下改不過來,他就「我就是這樣,不然你要怎麼樣?」人要了解人家的心理。所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能夠稱讚人家的優點、隨喜人家的優點,這個良性循環就轉動了。

再來,妳也是透過學習愈來愈自知。自知是知過,進而可以去改。她說她比較容易走極端,不是黑就是白。妳還提到說,其實不去接觸以前的朋友,還是內心裡面有考慮這個面子的問題,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有時候我們修行的人會把話講得很好聽,他們現在跟我可能聊不來了,反正我現在學佛了,他們又沒有學。事實上是自己怕沒面子,因為畢竟胖了一些,那這些都是很真實的心態。不過妳的顧慮太多了,妳沒有看到現在的大趨勢,現在是走重回漢唐,所以以後楊貴妃吃香。所以這個都是相對的,不要自己製造緊張。

妳提到這個跟人應對的分寸,我想有自受用跟他受用。比方說妳現在還會顧慮,那妳就不要講得那麼多,講完還造成自己的擔憂,我們護念自己也循序漸進。再來,妳講給別人,到底對別人有沒有用?這個妳自己也要能感受到。「交淺不可言深」,是吧?這句話裡面也有道理。我跟大家說了,每一句經文都在教我們恢復真心,甚至每一句經文都在教我們怎麼愛自己、怎麼愛別人。我有跟你們分享過,「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這裡面有沒有自愛、有沒有愛人?有。臨門一腳該你踢要去踢,那不是愛人嗎?對我們自己來講,不要是小乘人的心,真正能利益對方了,我再辛苦我都不怕,那這句裡面就是讓我們突破只顧自己的習性。「交淺不可言深」,這裡面也有自愛跟愛人,自愛就是調整自己容易激動,一講就沒講個痛快不行。其實不知道大家在講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對方的眼睛?你講,你講的目的是什麼?目的不是為了我自己講個痛快吧?目的動機是為了對方好。其實有時候我們在想要講得痛快的時候,可能對方聽了都有壓力,你都要看他的眼睛。那有些地方該點到為止,因為您自己想想看,妳當時候講的時候不覺得不妥,可是妳睡一覺妳也會變,是不是?妳開始擔憂了吧?對方可能聽的時候也很痛快,可是她隔天她也會變,對。所以這個點到為止還是有智慧吧?還是有理智吧?這些那沒有標準答案的,這個要靠自己慢慢在跟人溝通當中去練、去體會。我再講,可能張同學要當公式背了,所以開而弗達,看著辦。

好,我們現在先喝水,我們先休息一下,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2年3月25日16:00:0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