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说(第92集)一生不违背道德

admin 师父说评论6阅读模式

一生不違背道德-第92集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五倫是天道!你能夠隨順,有親、有義、有別、有序、有信,這叫德,隨順道就稱之為德。教,教這五個科目;學,也是學這五個科目,教學是一不是二。所以長輩一定做給後輩看,他一生為人處事、待人接物決定不違背道德。

  中國人的遠祖是怎樣教導他的後裔(第1集) 2003/10/22

  中國人的祖先教人什麼?五樁事情,古書裡面講的五教:第一個是父子有親;第二個是君臣有義;第三個夫婦有別;第四個長幼有序,長幼就是兄弟;第五個是朋友有信。就這五樁事情,就教這東西。「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這是道,這是天倫,天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自然然形成的,自然的法則就叫「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31集) 2003/11/7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個字是「德」。什麼叫道德?這就很明顯的給說出來了,親愛、仁義。這「夫婦有別」,男女有別,別在哪裡?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任務。你明瞭,你能夠盡到你自己的使命與天職,這是德。兄弟「長幼有序」,兄友弟恭,這是德。「朋友有信」,信是德。所以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學,隨順自然的法則,道德的教育。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131集) 2003/11/7

  這個五倫,「君臣有義」,君仁,仁慈,臣忠,「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現在這個社會全沒有了。倫是道,沒有了。倫裡頭所含的這個意思也是道,父子有親,這個親愛是道;夫婦有別,這個別是道;君臣的義,這是道;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都是道。道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叫德。我真的把它做到了,做到是隨順於道。這個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五常。

  淨土大經科註(第439集) 2012/7/20

  五常,這五個字不是名詞,是動詞,仁義禮智信;做為名詞講,它是道,做為動詞講,它是德。真愛人,仁者愛人,那種真誠的愛心就跟父子有親那個親愛是一樣的,這種親愛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仁。仁從哪裡來?仁從親來的,父子有親來的。義,義是我們思想、言行完全與道德相應,不違背道德,這就是義。古人把它很具體的說明,義是合情、合理、合法。於情理法,人情、理法(道理、法律)統統相應不違背,這是義,義是應該這樣做法。禮是禮節,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有禮節,再親密都要守禮,不能隨便。

  淨土大經科註(第439集) 2012/7/20

  隨順道就叫做德,失去了平等,德就沒有了。「道」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運作,隨順大自然的原理原則的運作就叫做「德」。人決定不能離開道德,離開就錯了,離開災難就來了。倫理是道德具體的表現,五倫是道,五常是德。我們遵循道德,不違背道德,這個人有智慧,這個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人有福、有智、有壽。世間人所求的福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從哪裡來?道德裡頭來的。

  雍正皇帝上諭與多元文化教育(第2集) 2004/5/19

  人沒有道德不行,首先要成就自己的道德修養。有了道德修養,這個都是有層次的,不能顛倒的,順序不可以顛倒。我們履行道德是為誰?是為度眾生。道德是身教,做榜樣給人看,把五倫做出來,把五常做出來,把四維做出來,把八德做出來;在佛法裡面,把三皈做出來,把五戒做出來,把十善做出來,把六度做出來,把六和敬做出來。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17集)2014/3/29

  像《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不是給小孩念的,是做父母的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家庭裡面要把它做到,做給小孩看。小孩看到他的父母孝順他的爸爸媽媽,就是祖父母,他就學會了。表演給他看,是身教,不是言教,言教他還不會說話。讓他看見的、聽見的、接觸到的全是倫理道德,與自性相應的,這個要讓他看見。所以古人有一句諺語說「三歲看八十」,三歲這個根要是奠定了,到八十歲他都不會改變。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487集) 2013/10/22

  教人要先教自己,這是先決條件;我們自己沒有做到,你決定教不好別人。一定要先自己做到,你是佛才能把別人教成佛,你是聖人才能把眾生教成聖人;你自己不是佛、不是聖人,你就做不到。所以要想教人先教自己,要想成就眾生先成就自己。

  展覽會開示 2009/10/18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8月2日09:49:5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5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