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处事怎么样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成德法师主讲

念佛處事怎麼樣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   成德法師主講(共一集)2020/4/26 英國蘭彼得 檔名:18-048-0001

MP3下载

成德法師:首先先跟大家請問一下,這一個禮拜大家有沒有聽經,在聽的過程有沒有哪些體會的心得,覺得可以供養給大家?或者是聽的過程有沒有哪一些疑問,大家可以先來探討?我們首先先歡迎會長,感恩。

會長:謝謝,謝謝成德法師。這個星期我主要主攻的是成德法師對國內一個叫劉總的那個開示,因為我覺得這個開示對我啟發很大,實際上也就針對著我目前兩大心中的疑惑,我聽了以後啟發非常大,我想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劉總在國內是做為一個企業家,他也提了一些他在修行過程中、生活過程中,尤其是工作過程中的一些困惑、一些情況。他所說的這些困惑,對我來說也非常貼切。成德法師也專門為他單獨做了開示,這個對我來說,覺得我也是很好的一個學習機會,有一些體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心得,一個主要是關於老法師弘揚中華文化的一件事情;還有一個就是說生活和工作與修菩薩道的一個狀態,怎麼個心態,這也是我非常糾結的一個事情;最主要的就是說,這兩個歸結起來,最終一個就是說我們要增強信心,這就是第三點,我們對於以上兩個疑惑的一個解決方案,這就是重點。

第一個我先來說說老法師在弘揚中華文化的決心。老法師曾經就說過一句話,使我感觸非常大,也非常感動,他說:「我犧牲生命都要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這個是老法師說的話。所以說我聽了這個話有點熱淚盈眶,老法師這麼一個咱們的高僧大德,都這樣捨身來成就中國文化,我們做為一個弟子應該是什麼態度?應該怎麼來做?這就是一個。老法師針對中國文化他是因為斷層有點憂慮,非常憂心忡忡,就是說五千年來咱們的文化傳承是沒有斷的,而到了我們現在有斷層的一個危機,所以這個要號召我們大家佛弟子來做。

我們佛弟子應該怎麼做?成德法師也給我們開示了,也說了,我們做為佛弟子要以師志為己志,於師父,當師父的知己,隨緣盡力,做好個人修身、個人齊家、團體企業家家庭的表法,培養善根福德,積累往生資糧,這個就是我們做的。這個裡面就是說,我們非常有幸做為一個咱們的團體,陪同大使團考察了一條龍的教育,在台北。我們也感受到老法師對我們的一種期待,他也多次表示了,希望我們一起來做好這件事。然後他也說了咱們是有福之地,老法師也說了中國文化,中華民族也是有福報的。這就是目前我們處的一個階段,目前一個主要的任務。

我做為一個會長,我覺得就是說處在這個關鍵位子上,我覺得承受壓力非常大、非常大,又怕事情做不好,但是又想做,遇到困難又沒有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凡事就是說心理的壓力重重,不知道如何……這一次年前成德法師去台南,有幸做為領導幹部,跟老法師特地召見的高層幹部一起來開一個會,老法師再三強調要做好一條龍的教育,要有人去落實。咱們成德法師就自告奮勇,他也願意去向老法師表示,願意把這個任務承擔下來。我也非常讚歎、感動,成德法師能夠承擔這樣的重任。但我知道,這一個發心意味著什麼?成德法師這樣一個發心意味著就要在全球把這個工作擔當起來,這個壓力可想而知有多大。相比較我們來說,相對來說只是全盤中的一角、一個點,我就覺得倍感壓力,可想而知成德法師背上的壓力多大?老法師他的答覆,他就說,他說成德法師這一些是由佛菩薩、祖先承擔。言下之意就是說,只要發心去做,用好心去做,一切都有佛菩薩和祖先來保佑、來承擔這些。這一些使我心也放下了很多,輕鬆了很多。要做這件事情,法師也教我們,要把自己的心守好,用對心,然後就是發心就行,努力去做就行,一切都是由佛菩薩安排,有祖宗保佑,我們放心,不要有壓力,放輕鬆去做就行了。這個實際上對我來說,自從我們去年十月份老法師來了以後,提了一條龍的教育,然後我們去參觀了台中的那個學校,我的壓力一直在心裡面,通過這一次,使我這個壓力得到了一個緩解。當然也不是說全部沒有,但是我要學會去做這些事,用心去做。這是我的一個疑惑、感受。

第二個疑惑,實際上對我來說是多年來一直存在在心中。如何在心中?我從商有三十多年,我的職業就是做為經商,做為一個商人。經商實際上來說是唯利是圖,可以這樣說,為了自己自身的利益去爭、去搶,或者去做那些所謂的遵守商業的規則去做。多年來實際上我一直有這樣一個心態,這些商業環境裡面,這些工作環境裡面,實際上非常不適合於我們修行人去做。如果要我現在來學的話,我不會去經商,我可能學做一份技術工作或者怎麼樣,可能會環境更簡單一些。我以前為了把這個矛盾化解,我一個心態一直是這樣,經商我以經商的心態去做,我修佛以修佛的心態去做,兩個心態把它割開來,這是我自己找到一個認為解決的方案。這樣的話可能也不耽誤,工作也不耽誤,另外就是修佛道,這個是我一直的心態。但是通過這一次的體驗以後,我就覺得這個是非常錯誤的,非常非常錯誤。這個應該是怎麼樣?我們每個人要經受住境界的考驗。所謂的境界考驗,我們的境界在家庭中會出現、工作中會出現,在不同年齡段也會出現不同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要經受住考驗。這個境界是怎麼經受住考驗?實際上就是考驗我們的信心。

成德法師:對。

會長:就是我們的信心,對經教的信心,對於咱們人性的佛性的信心,主要是這個方面。再有一個就是要學會把生活、工作,在各個境界做為道場,不要把它們隔離開來,覺得我現在念佛就是道場,生活中、工作中不是道場,這個是我最終的體會。學會佛法就是辦法,佛法是圓通的,要通過一種圓通的方法,要用一種轉念的方法來對待事物,這個事要做到。當然,在工作中如果要做到成績或者怎麼樣,我們就會有一種執著,就是說要去做好這個工作,而且要做得完美或者怎麼樣,這個也是一種執著。所以說我要學會步入中道,這個我覺得修學的路對我來說是非常漫長的。這個要以什麼樣的心態?主要是在這些境界中我要保持一種就像蕅益大師說的:「持戒為本,淨土為歸,善友為依」,以這個為準。這樣的話可能是對於做為我今後工作中、生活中,任何的境界中的一個準則,就做為一個綱,有綱,綱舉目張,就是舉一反三這樣擴展下去。

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也是觀音菩薩說的,這個也是我向成德法師學的,就是「般若為眼,五度為盲」。這個對我來說這個境界確實是太高太高,但是也是做為目標,做為一個目標,是這樣的一個方向。還有一個就是成德法師還提到,夏蓮居老師說了,修行一件事,生處令熟,熟處令生,這個也是一個要長期薰修的過程。

最終來說第三點,第三點就是說實際上我遇到了這些境界束手無策,我遇到了這些想法束手無策,所有這些的煩惱,主要對我來說就是信心不夠,對經教的信心不夠。我的身上就是習氣非常非常的重,而且三毒中的非常深,我要不斷的學習,要增強對經典的信心。所有煩惱主要是來自於信心的動搖,我要把信心堅定下來。還有一個就是說所有的災難實際上出於迷惑,迷惑的核心就是懷疑,懷疑就是缺乏信心。這就是說一切都是來自於這一些,我們就要抓住個重點,對我來說,今後薰修的方向就是我要做的這個工作。

最終劉總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他說:「如何把心用對?」什麼叫用心,剛才前面提到要用心,用心要用對,心要用對。再說你這個心用對以後,你還要有那個行為,心以後還要有心的行為。心要用對的話,歸納起來就是效法釋迦牟尼,效法佛真誠慈悲,每一個心念要用真,與五心相對,然後行為要真實善守五心。這個就是說自己要去反省,所有的用心是不是與這個相吻合,如果不相吻合的,就要想辦法去策進自己、去改進自己。這個也就是我當時的一個粗淺的體會、認識,請法師和同修大德多多指教。

成德法師:謝謝我們會長這麼真摯的分享。首先,會長是感受到老人家身為一個炎黃子孫,對自己祖先這種孝心,擔起一種文化承傳的使命,也是很觸動會長,可見會長人格特質非常重視情義、道義。黃念祖老居士有一句話講,說無情不能修道,情不空不能證道。所以修道這個情義、道義這種存心是非常重要,他會勇於去承擔責任。所以眾生是情迷,世間聖賢是情義,佛菩薩是情覺。所以這個情用錯了,就一直往下墮了;這個情用對了,就不斷往上升,這個情用對了,最後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可見得因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會長這麼重情義,幹部們、團隊們一定也是都重情義。所以老人家有慧眼獨具,還寫了邀請函邀請我們的團隊,跟著大使們一起到弘明去參觀,相信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緣。因為老人家還特別強調是有福報的,因為福報跟心量成正比。所以我們會長帶領大家,大家也是心量都很大,福田心耕,必然能夠得到老人家的護念,以至於在未來可以再護念有緣的大眾。

剛剛會長還提出來就是願意去承擔,但是感覺壓力還是比較大。我們說理得心安,道理真的明白了,心就會安,就不會緊張、壓力大。而且我們會長責任感太強,所以佛法講中道,不能過,過了會壓力太大了。我感覺會長的肩膀太硬了,我一直在提醒他,您得去中醫調一調,扎扎針。會長,最近有沒有去調理一下?

會長:最近沒有,最近在家,但我吃了楊醫生的藥在調理,吃了中藥。

成德法師:好的,您可以多拜佛,多拜佛,對於經絡的放鬆還是挺重要的。

女眾:太好了。

會長:一拜佛就出汗。

成德法師:好,您掌握一個度。每天透過拜佛,又能夠活動經絡,然後又能消業。「禮佛一拜,滅罪河沙」,那個消業障的速度還是很快。我們有動力,不要有壓力。

會長:對對對。

成德法師:成德也是去年,我也是一個比較逞強性格的人,結果壓力也挺大,我後來聽懂師父這句話,那很簡單,我只要把我的念頭守好就好了,其他佛菩薩、祖先承擔。確實佛菩薩、祖先是調兵遣將,很多一些關鍵的緣都會有很微妙的安排出現。所以也是呼應剛剛會長說的,要對佛菩薩有信心、對經教有信心。

而且成德還有一個感受,就是佛菩薩確確實實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可能一般的人他一聽到這一句,他可能會聯想說,現在某某人他這麼可憐,病了或者是沒得吃了,就是這種生活身心的逼迫,那佛菩薩怎麼不救救他?成德的觀察,事實上是因為當事人他並沒有接受佛菩薩的加持。怎麼才能接受佛菩薩的加持?就是能依教奉行,他才加持得上。舉個比喻,就好像我們年少的時候,父母人生閱歷比我們高太多了,但有一些事情父母在勸我們,我們還是不聽,他們也只能在旁邊看。等我們撞了頭腫起來了,他給我們敷敷藥,下次別這樣了。經歷一些事,我們可能比較懂得聽一點了。所以有福報的人就是肯聽父母、肯聽善知識的教導,因為父母跟老師就是一心一意為我們好。假如這樣的話我們都不能聽,那只能隨我們的業流轉。所以縱使他有同體大悲,他畢竟一切法還是從自己的心想生,佛菩薩也只是眾生的一個助緣,而這個助緣能夠產生多大的力量,又是眾生的態度決定的。佛菩薩的話我們聽百分之百,那他的加持力就完全上來;我們只聽百分之二十,那加持力當然就大大減弱了。

所以成德細細去觀察,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甚至於是一個國度,佛菩薩都是同體大悲。可是為什麼這個國家就衰敗下來?因為沒有接受佛菩薩的勸導,他不肯做。所以很多事情我們都要去觀察,真的佛菩薩絕對是同體大悲的,為什麼叫千處祈求千處應,但是得我們聽話才使得上力。

就像台灣,老人家一直在勸,希望能發心成為中華文化的示範區,台灣是最有條件的,可是這個機緣不斷在變化中。因為在十一年前,剛好成德從廬江回到台灣,老人家剛好也在台灣待了將近一年,還宣講了《妄盡還源觀》第二次。當時候還是高雄的劉醫師,他也很孝順,說要幫師父好好把牙齒弄好,也啟請老人家在那講了這一部這麼重要的經典。而那個時候老人家利用了這個機會,跟台灣政治界的這些高到中央級官員,然後各個縣市,甚至立法委員,都給他們講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國民黨的這些官員,就希望有一個在社會當中威望高的人,登高一呼來弘揚中華文化。成德相信,只要有一個這樣的政治人物站出來,老人家甚至我們都會全心全意來幫助他。但是十一年前老人家講了幾十個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所以十一年前假如台灣有一個站出來,那可能成德都不會到馬來西亞去了,甚至都不會到英國來了,因為十一年可以做很多事情。

所以成德是這十幾年走過來,看到好多的人、好多的因緣、好多的團體都錯失了這些良機。所以也是看到真正肯聽話的人、團體,這個真的是有福報的人的展現。我們說福在受諫,福報在哪?能接受佛菩薩的勸諫,「改往修來,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難怪師父上人這幾年都是強調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台灣還有機會,畢竟李炳南老師教化三四十年,老人家也教化了六十多年,還有很多這兩三代台灣的高僧大德都在努力,真的有人肯站出來,台灣還是復興文化最好的一個基地,但是台灣得把握住。

所以剛剛藉由會長講到信心,就讓成德在觀察當中思惟,確實佛菩薩是同體大悲。也由於這個真相體會了,讓成德也覺得不感覺到孤獨,因為佛菩薩是法界身,他遍一切處,隨時隨地都在自己的身邊,所以自己覺得力量很多、很大,一點都不孤獨。

而會長他又提到他對於自己經商三十多年的一個觀照。佛法有一句話叫「火中蓮」,火中的蓮花,世間人叫火鳳凰,我們佛門叫火中蓮,就是在五濁惡世,這個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五燒五痛的一個環境裡面,它還能開出清淨的蓮花。我們說以前讀書的時候〈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所以這個蓮花在我們佛門是表不染著,而且它還表花果同時。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把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圓滿功德變成自己的功德。這個叫老實持名,全攝佛德,從果起修,即修即果。這個是中了佛門的第一特獎,從果起修,而且是從誰的果起修?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果地成就起修。所以這個是萬德洪名,能滅眾罪,一向專念,自然垢障就消除了。所以叫「如是妙法幸聽聞,應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所以老和尚說,我們沒有別的,就是多帶一些人回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在這個世間要開出火中蓮,確實是很多境界的挑戰。而我們看這個時代變化非常大,幾千年來都是士農工商,可是這個時代,在短短的一百多年,變成士農工商的位置有點調整。我們佛法是因緣所生法,因緣都在變,所以連整個社會它被重視的程度也起了變化,以前是讀書人排第一,士農工商;現在我們冷靜觀察,我們在網路當中看到誰的影響力最大?現在可能一講,馬雲講什麼,好多人關注;你說某個縣市長講什麼,可能關注度還沒有他高。所以商人在這個時節因緣,我們說商業王國,顯然現在企業主他對於每個家庭,甚至社會的影響,那是空前的大,比五千年來任何時候都要大。

所以為什麼老法師會講,有二十個企業落實傳統文化,就能把傳統文化弘揚開來。因為企業主他假如重視了,又發展得好,為人父母的,甚至學校這些,都會說以後學這個才有出路,那不就把整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給帶動起來了。所以老人家為什麼會講到希望企業主來帶頭,那個都是應這個機說法。所以商業王國的領導者在這個時代行菩薩道,對於整個正法的復興就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在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當中就有大商主,有一位善知識他就是在商業界示範的,示範菩薩道。所以這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真的是菩薩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之中。

會長接著又說到這些佛法是落實在生活工作了,所以生活工作就是道場,不是分開的。所以佛法有一句話叫不二法門。以前傳統的山門,要爬上山去,無事不登三寶殿,要爬上去的時候,首先看到的,還沒到達叢林,在山下就有一些牌樓,上面就寫著「不二法門」。我們就是入不二法門,因為只要有二,就會產生分別跟執著,要不二才是正念,才是不分別不執著。因為我們一起分別執著,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尤其不能過,也不能不及,不能要求完美,也不能太散漫,我們走的是中道。所以《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就是中道,就是我們說的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一般執著空的,佛給他講有;執著有的,佛給他講空,最後讓我們空有二邊都不執著。

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也不要想說它很難,其實那就是真心的狀況,而我們真心是本有的。因為我們起一個它很難,又是一個念頭了,又是一個分別執著。所以為什麼師父常常講經的時候說:「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因為境界本身沒有障礙,因為事事是無礙,《華嚴》把這個真相給我們講了,事事是無礙的。具體舉個例子,忍辱仙人去遇到暴君歌利王。這個以世間人來講是晴天霹靂的事情,忍辱仙人不只沒有障礙,他還因為這個提早成佛。所以他確實是沒有障礙,因為歌利王變成他的逆增上緣。

所以境界沒有障礙,什麼是障礙?念頭。所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也不是誰的錯,也不是哪些問題,是我們的念頭已經產生了分別執著,他就有障礙了。所以一有分別執著,沒事都變有事,小事都變大事;沒有分別執著,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這個叫「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學佛就是轉境界,不要被境界轉,因為只要被境界影響了,就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了。

因為剛剛會長講了一個詞,他說他要步入中道,但是這個路非常漫長。成德一聽這個非常漫長,那就又是一個念頭了。假如我們覺得我修這個,這個沒有十幾年、沒有二十幾年,我看是很難,其實這些念頭都是分別執著,它有可能都會障礙我們。為什麼叫真心離念?我們聽懂道理了,就領納於心了,然後當下就依教奉行,當下就佛號提起來。假如我們一不念佛,又在那想東想西的,其實都是動分別執著。所謂「須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結業之所」,《三時繫念》這句話對我們是高度的提醒。因為我們平常的這些念頭,它常常冒常常冒,都在種種子。所以為什麼叫生處令熟、熟處令生,我們佛號念得少,很多以前的慣性的思惟都一直在,我們要提升就慢。所以變成我們沒事的時候就念佛,我們真的有事了,也不用分別執著去應對事情,我們就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

今天我會發一個夏蓮居老居士的法語供養大家,還有黃念祖老居士他的講解,講解得非常精闢,就是告訴我們,念佛跟處理事情怎麼用第一念,不用第二念。其實第一念就是用真心,第二念就是用分別執著了。用分別執著他就要造業,用第一念他是功德。所以處世,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統統是功德,只要用對心。所以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探討「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因為我們在生命中、在生活工作不用菩提心,就是輪迴心造輪迴業。所以菩提心比什麼都重要,《無量壽經》二十四品「三輩往生」,三輩的條件都有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所以夏蓮老講的,處事的時候「廓然而大公」,就是心量大,不會分別,不會分你我,都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為每個人著想,沒有分自分他,廓然;大公就是大公無私。然後事已過勿留滯,事未至勿將迎,事情還沒來不要先煩惱,過了以後也不要落心上,在那裡懊惱。就是用心像鏡子,境來不拒,境去不留,這樣「坦坦蕩蕩,鑑空衡平」,這個就是第一念。「若計較人我」,在那誰對誰錯,「瞻顧得失」,我這做了,領導會不會對我有什麼看法?這個得失心上來了,「或激於意氣」,意氣用事了,「或牽於感情」,感情起作用了,這個就流入第二念了。

所以這裡講到,事實上我們用這個真心,就是只要把貪瞋痴慢這些妄心放下,真心自然就顯了。所以不知道諸位同修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我們念頭很少的時候,往往很容易把事情給想通,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很多分別執著的念頭上來。尤其是成德自己的感覺,每天一起床,還沒想其他的事,好像很容易一起床,或者要去刷牙洗臉,哪件事就想通了,這個就是那個比較接近沒有分別執著的狀態。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有智慧的,我們現在只要把這個分別執著給放下了,慢慢它就透出來了。

剛剛講的這個,就以這一點回應我們會長的分享,阿彌陀佛。

柳會長:阿彌陀佛,感恩法師。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5月21日10:20: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