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自我修身相對於利益大眾是否比較狹隘 成德法師主講 (共一集)2020/4/16 英國蘭彼得 檔名:18-022-0001
霍同學的問題,說成德有強調說所寫的文章、所講的東西,都要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利益大眾修齊治平的問題,能夠針對這個來寫文章、來講課。請問,若我們談到的是比較偏向自我修身對治自身習氣的問題,是否會比較狹隘?
我們看事情不能著相,比方那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我現在這個是談我自己的,那是不是變得狹隘了?這不能在相上看事情,我們首先是用明明德去親民,所以我們現在談自我修身對治自身的習氣,這個是屬於在明明德當中下功夫,因為有了明明德,才能用我們的明明德的功夫去供養給大眾,才有辦法親民。所以自覺才能覺他,自他是不二。
《大學》也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所以我們現在行的是菩薩道,大乘菩薩是論心,大乘菩薩戒是論心不論事。所以很多問題可能要變成要問自己,不是問別人,因為自己起什麼心念自己比較清楚。我今天寫這篇論文,我是談自我修身對治我自身習氣,但是我寫這篇的目的是什麼?所以為什麼一開始跟大家談到,我們為什麼學《太上感應篇》?我們自己的動機自己愈清楚,做這件事的時候就很紮實。所以還是要多反問自己,我的因地,因地要真,果才會真。
所以這個答案,假如問說有沒有比較狹隘?這個還是要看我們只是為了自己了脫,寫這篇文章那也是自了漢;假如我寫這篇文章是要供養大眾,但是我得自己解行相應,我才寫得出真實的一種修學的功夫,這個就處於大乘菩薩。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首重擴寬心量,這個也是老法師特別教導我們的。因為我們的心量拓寬,才能跟儒釋道的這些經典相應;不相應,這個法就裝不了,這個法就入不了我們的心。而我們也觀察自己、觀察他人,也都有小乘的習氣。就是《勸發菩提心文》裡面說的:「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所以《勸發菩提心文》其實對我們修行是最重要的主帥,不能隨時忘失掉了。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忘失菩提心做任何事情,是名魔業。所以寫論文亦然,要是以菩提心為首要。
来源:成德法师分享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