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护人才扎根班(第18集)方涌松会长主讲

admin 弘护人才扎根班评论1阅读模式

方湧松會長主講  2020/10/17  馬來西亞淨宗學會  檔名:18-068-0018

MP3下载

方會長:尊敬的成德法師、尊敬的顏會長,諸位理事以及諸位同修們,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大眾:阿彌陀佛。

方會長:今天因為成德法師他有課上,所以就託我們顏會長的福,就需要我來代替這堂課。在這裡我沒有什麼好提供給大家的,就把在淨宗學會護持這幾十年的一點點心得給大家做一點點報告,希望我所報導的能夠對大家在修學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啟發,使得大家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阿彌陀佛,謝謝。

我們這個國家馬來西亞早在四五百年前,第一所佛門的道場在馬六甲,所謂的青雲亭,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這個廟宇在一五六七年就已經有了,所以在這個年代佛教就已經在馬來西亞開始弘揚了。在一八八七年的時候,有一位妙蓮老和尚從福州鼓山湧泉寺來到檳城,他集資建了檳城極樂寺。這個極樂寺大家都清楚,檳城的極樂寺,在這個地方,因為妙蓮老和尚的提倡弘揚佛法,所以有很多高僧大德都來到馬來西亞弘法,譬如圓瑛法師、虛雲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都在這裡弘揚佛法。這麼多年的弘法過程當中,不只是北傳的法師來到馬來西亞,很多南傳的法師都來在這裡弘法,所以這個佛教本來是在這裡弘揚開來都是滿興盛的。

但是自從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七O年的時代,中國跟東南亞這幾個國家是在政治非常動盪的時期,所以就很多法師都再沒有來這裡弘法,這個時代反而是很多附佛外道趁虛而入,搞的都是在破壞佛教,傷害了許許多多善良的心靈,搞到我們對佛法的認知混淆了。這個年代,在一九七O年、一九八O年以前,佛教跟很多人間世人的一些風俗習慣都混淆在一起,很多所謂的佛教徒他自己本身講的是佛教徒,但是對佛教真實的意義完全不了解,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道教,道家、儒家、佛教他都分不清楚。所以在一九九O年以前,我們馬來西亞都是處在一個對佛教的教義不明朗、不清楚的時候。

直到我們一九九O年有位陳女士,這個陳女士也就是我們最後成為馬來西亞淨宗學會的第一任的會長。這位陳女士早期皈依了佛門之後,到處尋師訪道,她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之下,去到吉隆坡的一個佛門的道場,想去拜訪那個道場的住持,剛好那個住持不在,這個巧合的機緣之下,就遇到了一位從美國來的居士,這位美國的居士是台灣駐美國大使的夫人。她從美國帶的一些卡帶,那時卡帶是師父的講記,就是《無量壽經》講記,一百零七集的《無量壽經》講記。當時她也想去拜訪這個住持,但是這個住持不在,這麼巧她就遇到我們這位陳女士,把這一套《無量壽經》就跟這個女士結緣,就送了給她。陳女士聽到這卷《無量壽經》的講演,雀躍萬分,非常歡喜。她掏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幾套卡帶的複製機,在家裡自己複製、拷貝,所以就這樣引起她逐漸逐漸的把這些卡帶流通給她自己的同參道友。在幾年的時間之後,剛巧遇到了幾位同參道友,開始他們籌劃想成立一間淨宗學會。所以這個緣起,就是這幾位同參道友發心來成就這個淨宗學會,所以馬來西亞淨宗學會的籌委會,就是在一九九三年正式向政府註冊申請立案。

那個時候,就是一九九三年,這位陳女士就是我們第一任的會長,她通過了大使夫人的關係,認識了韓鍈館長,當時的師父上人他已經陸陸續續的在新加坡弘法了。所以通過了韓鍈館長的推薦,在一九九二年開始,把師父帶進了馬來西亞。剛好就在一九九三年的時候,我們成立這個淨宗學會,當時在籌委會當中,就以這個名義之下有了一場弘法會,那就是在馬來西亞吉隆坡佛教道場佛教的總會那邊有一場弘法會。當時是在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份,師父上人他在這裡講了六天的佛法,題目是《阿彌陀經要解菁華錄》。在這個講演當中,當時也只是有區區的一二千人的聽眾而已,我們聽了也非常法喜,師父能夠把佛教深入淺出,用很淺白的語言文字,讓大家明瞭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宇宙,什麼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生活環境的關係、人和天地鬼神的關係,做一個非常簡單、很明瞭的讓大家明白,我們在這場弘法會當中得益不少。

所以在這樣一個機緣之下,我們當然也非常雀躍歡喜,可是這些都不在話下,我主要提出來的是有一樁事情值得我們分享的,那就是我們在弘法期間印了一張海報,那就是還沒有弘法就把海報到處去派,這個海報印上淨空老法師的像,把像印上去之後到處去派。當時師父上人在這裡弘法知道這種現象之後,我們被訓了一頓。你知道為什麼嗎?師父上人說,第一次來這裡弘法,是不能夠通過這樣宣傳的手法招人來聽經的,所以海報是不能夠放上講經人的法相。為什麼?因為這樣會讓人家覺得第一次就敲鑼打鼓的招這些人來的話,有一種現象是不好的。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招一大堆人來之後,第一次來一二千人,第二次來三百五百人,第三次來就沒有人來了,所以這樣的一種現象叫衰象,這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為什麼?那是要循序漸進,讓我們了解所謂的韜光養晦,厚積而薄發。所以這種現象,第一次的弘法是不能夠通過媒體大肆的渲染。這樁事情我相信值得我提出來讓大家分享,那就是說,我們應該循序漸進的來辦這個弘法事業。

在這樣的一個機緣之下,我們有因緣在當年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份的時候,我們有機緣得到師父的邀請,到華藏佛教圖書館跟師父在那裡一起學習。我們馬來西亞是有兩位同修,就是我跟我們當時的會長,新加坡是由李木源居士帶領五位同修,一九九三年我們一起在台北景美街華藏佛教圖書館,在那裡學習。當時住了好幾天,韓館長都還在的當時。我們在那幾天的學習過程當中,我學習了兩個字,那就是「師承」。所以這樣的一個過程,對師承我並不是了解,到後來我才逐漸逐漸的明瞭這個師承的觀念,師父在講演當中,可以說提了又提、講了又講。

為什麼講這個師承?他會提起學習的過程,就是跟方東美老教授學,跟章嘉大師學佛法,奠定佛法的基礎,然後在李炳南老居士的會下學佛。李炳南老居士給他定了三個條件,第一,沒有我允許之下,不可以看我沒有允許的書;第二就是不能聽任何法師講演,只可以聽李炳南老居士一個人講經說法;第三,你過去所學的一律作廢。這三個條件要是師父上人答應的話,那就可以在李炳南老居士會下學習。這三個條件師父不只答應,本來是五年學戒,他自己加個五年,學了十年。這樣的一個過程,師父在講經說法當中提了又提。他又提出了幾個例子,第一就是孔老夫子不在了,孟子如何學習孔老夫子?他就專門學孔老夫子的學說,成為了一代的亞聖。我們佛門的祖師大德蕅益大師也如何成就?他專門學蓮池大師的講記、蓮池大師的著作,成就了一代的大師。

這些都是師父在講演當中提了又提,為什麼?就是告誡我們,學習的過程一定要以一個老師為主。要是沒有一個老師先讓我們扎下根基的話,我們沒有辦法去分辨所謂的是非、善惡、邪正,我們沒有能力去辨別這些;我們有能力辨別這些的時候,才可以出去參訪。我們個人的修學是如此,在道場辦道的時候也要以這種方式來做。要是我們的道場當中,有好多同修、理事、幹部,都有不同老師的觀念,我們就沒有辦法建立起共識。這個共識不能建立的話,辦起道場的事務來就非常困難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因為我們不同理念、不同學習的方向,會導致我們最終要分道揚鑣,做起事業來就礙手礙腳。所以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精神,師承的觀念,在我們還沒有開始學習,就要把這個師承的觀念建立起來。

今天我們有這個因緣跟成德法師學習經教,我的期勉是好好的跟成德法師一個人學。在學習的過程裡面就要學習他如何講經,講經的理念,教學的所有的層次、方法,我們要努力的學習,奠定基礎之後,我們才能夠出去參學。這個基礎沒有奠定好,學習的過程沒有好好掌握的話,其他就很難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在一九九三年我開始學淨土法門之後,我就知道這兩個字「師承」是非常重要。在參訪了幾天當中,我們帶回了很多師父的法寶、書本,我們帶到馬來西亞來。所以在一九九五年,我們馬來西亞淨宗學會經過兩年的申請,得到政府的批准,拿到了准證之後,剛好我們就把這些法寶陸續陸續的印製來流通。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我們得到一位居士的護持,給我們在吉隆坡這邊有個小小的地方,建立了我們一個小小的流通點。這個流通點就是我們所謂的舊道場。舊道場成立之後,我們只辦兩樁事情,第一樁事情就是邀請一些同參道友一起來共修,讀經、念佛;第二樁事情,我們就普遍的做這些法寶的流通。所以法寶流通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我們就大肆的去錄製很多,當時是卡帶、錄影帶、書本,這些我們就已經開始一直在流通。

在流通法寶的過程當中,有一樁事情需要給大家做一點報告。那就是法寶的流通向來都是免費的,但是一般人礙於說經濟的來源不足,所以有些時候,我們要如何去處理這樣的一個事情。法寶的流通要是沒有資金的來源,這個法寶流通是做不下去的,應該如何處理?這個法寶我們當時這個坎也能跨過去。師父有句話,我想也要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師父上人說,道場的運作,供養多了我們多做,供養少了我們少做,沒有人供養了我們就關門大吉,好好老實修行,對不對?所以這些話給我們啟發很大,我們要真的相信佛陀所講的,有施必有得,捨得捨得,我們應該如何把它完全捨出去,就是要鐵了心,不要去管什麼資金不資金,只要人家得到佛法的好處就好,那把法寶全部施捨完了我們就不幹了,真的要有這種決心,你才能夠做得下去。

所以這些就是因為佛法不能興盛、不能發展,我們時常就卡在這裡,這個資金的來源沒有了怎麼辦?我們就是不相信佛法,不相信佛所說的有捨必有得。那我們真的要相信佛所說的一切,真摯、老實去幹,人家所要的就盡量的施捨,有施必有得。即使是有得,把所得的心都要施捨出去,施捨得乾乾淨淨。我們這樣一個做法,從一九九五年到今天,佛法的流通量都沒有停止過。我們真的要相信佛所說的,信佛。要是我們這個坎跨不過去的話,我們就停留在那裡,沒有辦法再幹了。今天你肯施捨,肯定得到諸佛護念、龍天護法的協助,我們要相信這一點。這就是我們法寶的流通到今天還沒有停止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樁事情。

在一九九九年,我們經過了七八年的時間,從一九九三年師父上人第一次來弘法過後,我們做了法寶布施,做了六七年。在一九九九年的時間,那一年當中,我們又有一個因緣把師父上人禮請到馬來西亞來弘法,當時是經過相當困難的一樁事情,這個過程也非常的驚心動魄。為什麼?在很短的時間當中,一個半月的時間,要搞一個大型的弘法會,當時的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人,我們又不是很有經驗來做這個弘法會的工作。當時也是佛菩薩的加持,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搞了一個這麼大型的弘法會,可以說是非常讓人家覺得驚奇的。當時的義工都已經超過兩千個人,都不知道從哪裡跑出來的義工,他們自動報名參與弘法會的義工。這大型弘法會就在綠野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當時我們成立了一個工委會,在短短的一個半月時間辦好這樁事情。師父上人在這兩天的弘法會裡面,給我們講了佛法不離世間,學佛終極的目標,當時他把《華嚴經》裡面二十一種念佛的方法,深入淺出的為我們做了個報告。所有的同修都非常歡喜,我們很難想像得到,一萬多人的法會,在這麼莊嚴、隆重、肅穆的佛號當中,我們猶如置身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之中,我到今天都對這個這麼莊嚴肅穆的法會非常嚮往。

在當中也有一樁事情值得向大家匯報,就是我們在法會期間,因為有很多記者、這些做媒體工作的宣傳的,知道這樣的一個法會之後,因為當時到處從來沒有辦過一個一萬人的佛法弘法會的,記者、媒體工作者都自己跑到我們這邊來拍照、做宣傳,那個晚上師父上人在上面講演,媒體的工作者、記者就在下面拍照。我們知道師父上人都說過,不搞宣傳,這些記者都給我們趕跑了,「不給拍,走走走」。你知道師父上人在上面看了之後,法會過後的當天又要被訓話了。為什麼?這些記者要給他位子坐,要給他們拍照,要給他們宣傳。我們當時是非常納悶的,這不又要搞宣傳了嗎?不是不宣傳的嗎?

大家知道為什麼?每樁事情都要好好去掌握它的時節因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做法,世間事瞬息萬變,我們要用智慧來掌握種種時節因緣,做好弘法利生的工作,應當要學習如何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我們不會辦這種事情,只有師父上人懂得拿捏這種時節因緣,弘法利生的工作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所以在這樣的一個莊嚴、隆重,眾多人數的場合當中,要通過媒體大肆的報導,它才能夠引導更多人來學習佛法。所以事情的處理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懂得掌握種種時節、時機、種種因緣,在這個弘法的事業才能做得更加順暢。

所以在這樣的一個事情當中,我們又學會了一些技巧,我希望這樁事情也能夠給大家有些啟發。這個弘法大會之後,經過媒體的報導、宣傳,其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那就是我們也看到在這場法會過後,淨宗學會的成立如雨後春筍,到處都有人要成立淨宗學會。這是我們馬來西亞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淨宗學會的成立,我相信在這次一九九九年的弘法大會影響是非常大。

第二樁事情就是法寶的流通,可以說在這次弘法大會之後,法寶流通量是愈來愈大的,可以普遍到整個馬來西亞,甚至於東馬(沙巴、砂拉越)都很多人申請法寶,我們無限量的製作法寶流通,遍布了整個馬來西亞。所以這項多年的過程當中,我們法寶的流通,不只是說限定在馬來西亞而已,我們通過了網頁的流通,其流通量不只在整個東南亞,我們通過網頁的流通,曾經把法寶送到一個非常遠的地方,那叫(Finland),我都難以想像,竟然有芬蘭的同修把我們的法寶申請到那裡去。所以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真的要相信佛陀所說的,就是你肯真有善願,天必從之。我們應該好好思考,我們如何先發願,成就這些善事情,能夠把弘法的事業推向另一個高峰。

經過了這個弘法大會之後,有種現象在馬來西亞發生,這種事情我相信也值得讓我提出來給大家參考。那是很多淨宗學會成立之後,它也會發生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說很多辦淨宗學會的事,他們對辦道的精神、理念、操作的方式都拿捏不準,那就是說變成有放生的淨宗學會,有專門搞助念的淨宗學會,也有專門搞慈濟的淨宗學會,各種不同的淨宗學會都出現在這個國度當中。我們就這件事情,當時師父上人在新加坡,我們就因為這樣的一種事情,曾經到新加坡去拜訪師父,問起如何解決這些道場之間其落差這麼大,應該如何處理?也希望師父給我們一些教導,讓我們去帶領這些淨宗學會朝向一個正確的方向目標前進,希望在這樣的一個互助合作的精神之下,能夠把弘法事業辦得更好。

你們知道師父怎麼對我們說嗎?「回去好好辦好自己的道場就好了,每個道場都是獨立操作的,各有因緣果報。」怎麼說?不要去管人家,你辦好你這道場就好了。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只好回來,自己管好自己好了。經過了好多年,我們才明白師父他老人家的用意,我在聽經聞法過程當中,明白了師父的教導。為什麼?他就是以周朝八百年不衰的這種過程來告訴我們,周朝是一個很小的國度,它竟能夠引領周遭幾百個諸侯一起在周朝的旗幟下,統領了整個中國大陸八百年之久,那是為什麼?因為周朝是以禮儀之邦、孝悌忠信、倫理道德來治國。所謂的「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這樣的一個典故來教導我們如何正己化人。一個道場如此,個人的修學也是如此,我們自己本身沒有辦法把自己修好的話,完完全全沒有辦法去領導別人。

所以我們學習的過程,《大學》告訴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是靠武力、不是靠我們的能力,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德行如何來領導大眾。所以個人的修學如此,一間道場的操作也是如此,我們應當聽取師父上人的教誨,辦好自己的道場就好。只要把道場辦好,其他的學會就會跟著向你看齊學習,你像這種正己化人的精神,才能夠引領大眾朝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

所以這樁事情我也想提出來給大家分享,所謂的帶動風氣不為師,樹立起良好的道風與學風,建立起道場的良好形象是刻不容緩的,我們應該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把自己的道場辦好,把自己個人的修學學好,才能夠正己化人。那修身的基礎建立在哪裡?要建立在誠意正心,心誠意正我們才能夠把身修好;誠意正心,又要建立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把我們內心的貪婪、內心的那種欲望格除掉,才能夠啟發我們的智慧,身心才能修好;誠意正心身修好之後,才能夠齊家、國治、天下平。這樣一個修學過程,我們的成德法師講了好多好多遍,我們希望好好的向他學習。

在經過一九九九年的那場弘法大會之後,我們陸陸續續從二OOO年到二OO七年之間,我們也辦了好多場大型的弘法會,在這樣的一個弘法會的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因緣聽師父上人的教誨。有一次提到了我們學會辦班教學的過程,我們在學習《弟子規》一年之後,我們提倡《認識佛教》,在全馬很多道場我們都去提倡他們學習《認識佛教》,我們曾經到訪過很多很多學會,跟他們配合如何把《認識佛教》這本書來推廣。這些學習的過程,我們也向師父上人報導,師父上人給我們說了一句話,我們也銘記於心,那就是「《弟子規》是我們終身學習的科目」。

這句話教我們什麼?那就是說師父上人曾經跟章嘉大師學習,這三年的過程當中,師父上人在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想想,章嘉大師對我們的師父上人教導最多的是什麼?「戒律很重要。」所以這句話我們也應該好好去反省,《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是我們淨宗學人的基礎、戒律,我們不把這個戒律掌握好的話,學習的過程就很難有成就。我們聽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在二OO二年開始,我們就有很多辦班教學。辦班教學在我們這間淨宗學會開始到今天,都還是在延續做,因為這一年有疫情的事故,我們就暫停。早就二OO二年到二OO五年之間,我們的學生人數曾經有八百多位學生,所以這樣多的學生當中,也有六七十位的老師、四五十位的護法。我們就是因為師父上人給我們講了一句話之後,我們覺得這個辦班教學非常重要。我們的課程編排就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了凡四訓》的講記、《認識佛教》、《無量壽經》,最後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學「如何念佛求生淨土」,我們這次辦班教學的科目,其編排是照著師父上人給我們的教學課程。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裡面,我也需要給大家做一個簡報,那就是說我們學習《弟子規》是我們根基、是我們學佛念佛的基礎,那就不好一直停留在《弟子規》,而不會往上學習。我知道就是有些人只是學八年、十年都停留在《弟子規》,學久了之後,他忘記了我們淨宗學會的理念是朝著學佛的路程前進的。我們應該以這三個基本根基的基礎學好之後,打好基礎那就要往佛門的教學前進。最後也要每個人都能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是我們辦班教學終極的目標,希望每一個人在這樣的教學過程裡面,能夠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

當然我們課程的編排也希望落實老師給我們的教學綱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三福是我們個人修學的基礎,我們一定要把三福做好;懂得三福,我們要學習如何處眾,處眾依六和,我們才懂得人跟人如何相處;三學是我們有了基礎之後,如何用種種法門修學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發智慧;六度是我們菩薩學處,如何跟大眾學習,奠定我們菩薩行處的修學法門,去除我們貪瞋痴慢疑;普賢十大願王教導我們如何拓展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這樣的一個學習綱領之下,我們的教學才圓滿。我們經過了十多年的辦班教學,只是在播種,讓這些種子逐漸逐漸的生根發芽,以期在未來我希望能夠得到成德法師的帶領之下,這些生根發芽的種子逐漸逐漸能夠茁壯成長,開花結果,我們這片土地就有好多好多佛門的種子在這裡開花結果。

二OO五年是我們一個新道場的落成,在新道場的落成過程裡面,也有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也沒有辦法在這裡一一的講明。所以新道場的落成也是經過一段非常奇怪的事情,有這個新道場我們也一直稟承著師父上人的理念,不攀緣、不化緣,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個道場自然而然的就成就了,我們也很慶幸這個道場能夠落成。但是這個道場落成的過程裡面,有一樁事情值得我向大家提出來分享。那就是我們道場落成之後,剛巧遇到師父上人在吉隆坡弘法,所以在短短的兩個星期裡面,我們道場落成之後,希望師父能來這裡給我們開幕,有個開幕典禮。師父上人就一路來都不會搞這些的,開幕你們自己搞就好了,別搞,搞得這麼多這些事情。

我們經過跟悟行法師溝通,悟行法師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說你要師父上人來給道場做開幕典禮的話,要辦一個多元宗教的活動。所以這個多元宗教的活動,你知道是很困難的,馬來西亞很困難辦這種活動的,就兩個星期就要開幕典禮了,去哪裡找這種人來?就是這麼巧,悟行法師跟我們溝通過後,我們想到了一個人,那個人是我們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有個組織叫做五大宗教理事會。我想到這個五大宗教理事會,要把他請來是很困難的,我根本就不認識他們,怎麼辦?兩個星期要到了,所以我們想到一個人,這個人他認識一個南傳法師,達摩難陀法師。我想到就是要把達摩難陀法師請過來,想打個電話聯絡這個人,這個人姓葉,葉師兄。還沒有打電話之前,他突然現身在我的面前,這麼巧,你說奇怪不奇怪?所以我把這個事情的經過告訴他之後,他跟我說,非常巧妙,這個好辦,因為這個達摩難陀法師是今年五大宗教理事會的主席,只要他一通電話,五個不同宗教的領導人就能夠來了。你說奇怪不奇怪?所以就這麼一通電話之後,我們短短的幾天時間,就把代表馬來西亞五個宗教裡面的頭頭都請過來,甚至於說我們也請到了幾個回教徒,回教團體的領導人。

宗教問題,宗教的事情在馬來西亞是非常非常敏感的,早在二OO五年之前,從來也沒有一個道場、沒有一個團體,甚至於政治人物都不肯觸碰的問題。多元宗教信仰能夠在馬來西亞共同在一個平台上,互相研討、互相的討論宗教的課題,當年二OO五年,我們辦了這樣的一個多元宗教,雖然是一個學會的開幕典禮,但是卻掀開了我們馬來西亞歷史的新篇章。因為有六大宗教在一起的場合,根本在馬來西亞是不能見到的,尤其是回教徒的團體,在我們這個國度裡面,是不能在一起互相探討宗教課題的。

當年就因為我們這樣的一個舉動,師父上人他就到來這個場合,配合我們新道場落成的典禮,就是因為那一年我們辦了這樣一個多元宗教的活動之後,陸陸續續才有其他多元宗教的論壇、研討,才陸續陸續的舉辦,在這之前完全是不可以想像得到能夠舉辦這樣一種場合、這樣一種活動的,那都得到龍天護法的護持、諸佛菩薩的護念,我們才能夠舉辦的。通常辦這種活動,我們都是戰戰兢兢,唯恐辦得不好,我們這些理事就要去吃咖喱飯了,今天也不可能坐在這裡跟你們探討。所以多元宗教的活動是非常難得,這也是我們師父上人晚年還那麼的,即使是在九十多高齡的他,還孜孜不倦的穿梭遊走在各個不同宗教團體之間,足跡跨越了五大部洲,只要哪裡有這種多元宗教的場合活動,師父上人都會到,去支持、去處理、去配合。我們對師父上人這種悲天憫人的心態,在讚歎感動之餘,我們豈能夠置之不理、無動於衷?

為什麼師父上人對這種多元宗教活動這麼關注?無非是希望我們這個世界能夠和平共處,宗教與宗教之間能夠存異求同,能夠在這樣一個世界各個國家與國家之間不再有兵戈相見,我們才能夠體會到老法師師父上人的悲心懇切。我們要是沒有一個安寧和平的地方,我們也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學佛。所以團體與團體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要是不能和睦共處,我們這個世界可就大亂,衝突就難免了。而這個衝突的根源,在這樣多元宗教的活動當中,師父上人給我們提出的很多很多論點,當中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那就是這個衝突的原點、衝突的根源到底在哪裡?我們在辦理了這麼多次的多元宗教活動之後,我們才逐漸逐漸的明白這個衝突的根源到底在哪裡,並不是在國家跟國家之間,也不是團體跟團體,也不是家庭與家庭,其實這個衝突的根源,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當中,習性跟自性有些衝突,講得淺顯一點,那就是說我們內心當中有自私自利的心態與利益他人的心態有衝突,我們內心當中要是兩種心態不平衡的話,我們就很難跟其他人相處。

好比說我有利益他人的心態為主的話,我就不會跟人家競爭,我謙讓、禮讓這些心,改正了,我怎麼會跟人家衝突?人家要就拿去吧,我們就不要了。但是我們的自私自利的心態做主的話,我們一定會跟人家爭,有競爭就有鬥爭,然後就有戰爭,國與國之間都是如此,要是我們每一個國家都為了我們自己的國民的利為主,不管他國的死活,那當然一定是兵戈相見,這個世界就很難和平。

師父以這個理念來推動大家互相學習,互相的禮讓、謙讓,讓大家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的國度,每個人都能夠在和平、安寧、和諧的國家裡面,人民才能夠安和樂利、幸福美滿;要是在戰亂的國家裡面,我們是沒有辦法,連吃都有問題,更別說我們要好好的在菩提道上修行,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師父上人的悲心,我們從這裡可以體會得到,他老人家即使是九十多高齡的他,還是這麼的奔波勞碌,足跡遍布五大洲。我們真的是很慚愧,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夠發出一點心,來成就這樣的一樁事情。我們有因緣,我們就做出一些貢獻。即使在馬來西亞辦一個多元宗教的論壇活動也好,雖然說是冰山一角,但是希望這樣的一點點光芒也能夠照耀全球、照耀全世界的人。每一個有因緣的人體會得到我們的出發點的話,來共同創造一個和平、和諧的社會,這是我們辦多元宗教的一點點啟示。

過了一個二O一三年,我們在彌陀村,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有一個彌陀村,彌陀村早在一九九七年,通過一位護法捐獻了一塊土地之後,這麼十幾二十年當中,我們都在繼續不斷的努力,通過政府的申請我們要成立一間彌陀村。所以等到最近的二O一三年,我們才能夠把基本的硬體建設成立起來。在這樣的一個彌陀村的建設之後,我們希望能夠體現師父上人的理念,那就是老有所依、壯有所修、少有所學。這個彌陀村未來的展望,我相信要有賴於我們成德法師來帶領,希望未來的彌陀村就如我們師父上人所說的,這個地方是未來引領大家學佛的一個地點,其影響的層面非常深遠。這就是在二OO二年,我們師父上人不請自來,到彌陀村這場開示告訴我們,說彌陀村的未來要有賴我們大家互相的配合、互相的來提攜,讓這塊土地發展成為一個真正讓人家修學的地方。當然這裡我也還不能夠講很多,因為我們也要學習師父上人,韜光養晦,厚積而薄發。等以後有些成績了,再向大家報導。

我們末後我還有兩樁事情要跟大家匯報的,第一樁,就是我們馬來西亞自從二OOO年,一九九九年過後,新加坡淨宗學會曾經辦了一個淨宗聯誼會,在李木源居士的倡導之下,辦了一次淨宗的聯誼會。當時李木源居士把這個淨宗學會寫成全世界淨宗聯誼會,當時師父上人在新加坡,他把這個世界兩個字刪掉了,只是淨宗聯誼會而已。這件事我留給大家自己去揣摩,為什麼把世界刪掉,只留下淨宗聯誼會而已。

過後我們學習到淨宗聯誼會的重要性,我們就在二OOO年過後,每兩年、三年我們在馬來西亞裡面,就有籌辦這些聯誼會。全馬有五六十間淨宗學會,我們希望,因為建了一個平台,能夠讓我們互相的聯繫、互相的配合,然後互相的在這片土地上,把弘法的事業做得更好。師父上人的理念,就是每一間淨宗學會都是獨立的,沒有所謂的統轄的權限,我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也沒有辦法說你要怎麼做、怎麼做,對不對?所以每一個學會都有它自己操作的權限、自己操作的本分,那我們如何把大家聯繫在一起?這個聯誼會的作用,就能把大家共同聯繫在一起,互相的配合、互相的合作。所以每兩年、三年之後,我們都會有主辦淨宗的聯誼會,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辦了好多好多屆。當然我們所要求的一些效果並不是很彰顯,希望藉著這樣一個平台,能夠讓大家互相的學習、互相的觀摩,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樣的一個學習過程當中,讓我們把淨宗的事業做得更好。這是我要講的一樁事情。

第二樁事情,也值得我們自我寬慰。那就是我們從二OO三年開始,我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這個地方,每一年舉辦中峰國師三時繫念的法會,希望通過這樣的一個法會,能夠使到冥陽兩利,超度我們的祖先,超度我們的冤親債主,這些都是我們遵循師父上人所教導的。每一年都有辦三時繫念的佛事,是在二OO三年我們經過了八場的法會,就是從我們吉隆坡到北馬、到南馬、到東海岸,我們經歷了八場的法會,引發了很多很多的淨宗學會都來辦這個三時繫念。

這個過程裡面,有樁事情值得我們繼續不斷的學習、提升。那是在二OO三年我們有個工委會,那個工委會起初是五六間學會而已,到目前為止,我們有十六間淨宗學會在中馬這一帶聯辦這種三時繫念法會。這個工委會的成立,我們都是遵循著師父的倡導,以六和的精神來操作的。就是說我們沒有所謂的一個主辦跟協辦,而是我們十六間淨宗學會一起聯辦,那就是每一年都有一個學會的領導做為我們的主席,輪流制的方式來成立這個工委組,聯辦這個三時繫念。這樣一個組織,我相信都沒有其他的地方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操作的,很多地方都是一個主辦,其他都是協辦,我們的操作方式是集體聯辦的,沒有所謂的主辦跟協辦,而是聯辦的關係,大家都是平等的配合。這種方式每一個人都歡喜,所以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負責一種工作,大家都非常歡喜。

尤其是我們的甲洞淨宗學會我先要提一提,因為甲洞淨宗學會的工作,它是專門洗廁所的,所以洗廁所洗了這麼多年,我們非常讚歎他們,無怨無悔、無私無求。在這樣的一個配合之下,他們從來也不會說我們總是去洗廁所,他不會說我們這份工作別人不能做嗎?從來也沒有這樣一種心態。所以這種分工合作的精神,值得我們自己讚歎,值得我們自己好好的提升,全世界的淨宗能夠做為一個楷模,這是我們覺得非常寬慰的一樁事情,我們都是為了辦好每一場法會而努力,我們真心誠意的祝福我們這個工委會繼續不斷的成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這個法會的操作到今天,我們從來也沒有任何私心把一些餘款餘留下來。在法會的一些操作的過程,我們有很多機緣能夠讓大家發心來護持,但是我們從來也沒有把這些餘留下來的款項收起來。而是我們在過去,我們為了獨中生創辦了一個貧寒子弟的教育基金,已經送出了很多百多兩百個學生到外國去深造,其餘的款項,這個進來的錢我們都把它派發給漢學院,從來也沒有把這些餘留下的款項留起來,這是值得我們自我學習的過程。所以在這裡,我就要把這個事情這樣再提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希望能夠在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習的過程,互相的勉勵、互相的配合,繼續不斷的前進,讓我們把佛陀的事業辦得更好。

我講到這裡差不多是講完了,所以剩下的時間還有多久?

男眾:一個小時。

方會長:還有一個小時的時間。我要學習顏會長的提議,叫一些同修,一個小時時間由他們來發言好不好?顏會長,我希望你能夠接下來一個小時留給你吧。

顏會長: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個小時我想就正如會長您說的,讓我們參與的這些諸位大德同修,個個發表一下心得吧。

方會長:是啊。也不用這麼嚴肅,我講得太嚴肅了,大家好像聽了要睡覺了。

顏會長:不會不會不會。真的我常跟大家說,我們的方會長真的是我們的元老,是我們淨宗學會一個活的化石。

方會長:哪裡,我輕飄飄的要上天了。

顏會長:真的清清楚楚的,我們是聽他講這些歷史、這個故事,而且也看到他身體力行,我都很歡喜,每聽一遍就有一遍的歡喜,我相信大家今天聽了這一個半小時,方會長娓娓道來,你可以看到他就是一片,真的是在依教奉行,真的是我們大家的好榜樣。我是深深的感受得到,我相信在座的同修們、大德們,你們也都有同感。我就想,還是請我們的方會長,由方會長請在座的同修們、大德們來發表一些心得,互相的鼓勵,互相的勉勵,互相的碰撞一下,那個火花被碰撞出來,那是更好的。阿彌陀佛。

方會長:阿彌陀佛,好了,有哪位同修?自動自發的吧,有嗎?我指名了,就是葉師兄,你來講講吧。

葉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方會長、顏會長、成德法師,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

學生第一次聽方會長講的歷史裡面,大家也學習了很多。剛才方會長有提到說甲洞淨宗學會洗廁所,洗了大概是十三年,二OO七年到這邊。我還記得第一年二OO七年的時候,我們有叫做四大金剛那時候,那時候真的第一次做義工也是。洗廁所是四大金剛就照顧四個地方,我們那時候體會到,洗了之後,這三天,估計到星期一不能做工,那個腳不能走了。所以方會長剛才提到,老法師講隨緣妙用,那個緣來到我們這邊是洗廁所都該洗了,因為過去生中還洗不夠,這一生必須要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才能夠。

所以我覺得我們方會長、顏會長,這些我們尊敬的長輩,學生在甲洞淨宗學會跟著馬會長一起學習,體會到很深。尤其剛才方會長說,希望成德法師能夠在馬來西亞這邊,在芙蓉的彌陀村,希望在我們馬來西亞扎根這方面能夠做得更好,以後把佛法弘揚得更徹底。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時常有三時繫念的時候,方會長就會在我身邊,那我就趁機會了,為什麼?因為他是老輩,他對於佛法,我很多不懂的我就會請問他,他娓娓道來,讓我洗耳恭聽。在當下的時候,每一次三時繫念都有獲益良多,這些都是學生的體會。

還有一點就是顏會長也是我很尊敬的一個會長,為什麼?因為他帶著那些孩子一起學習,好像淑媛、淑涵有沒有?我記得我跟淑媛,有一次因緣在一起學習,我體會這個爸爸他教導孩子,就感受到傳統文化就是老法師所講的這三條根,真的自己獲益了之後,在這一段期間十年體會很深,不但健康了,家庭改變了,還有周邊的朋友,做生意方面對自己本身也戒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從這邊我們看到,這個傳統文化為什麼我們能夠跟這麼久?原因就是重點是自己獲益,進而就是家庭,再擴充,就是完全跟老法師講的一樣。

所以學生體會到,在成德法師帶領下,這四個月的學習,體會到,因為年輕人,譬如說,老法師二十六歲寫的那一封信,記得好像上一期成德法師說,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看那一封信,我很想看那封信,為什麼?因為他那一封信造就了我們今天馬來西亞這麼多的淨宗學會的成立。就是憑兩個字恭敬心,所以盡虛空遍法界就產生了這個因緣,真的萬法由心造。

所以學生體會到,這一生能夠跟大家在一起,除了念佛沒有其他法門,真的。為什麼?你記得嗎?成德法師在六月觀世音菩薩成道的那一天,他不是有講堂課?其實那天學生很慚愧,為什麼?因為他剛好講完那堂課是六點,那我有下定決心六點半之後我要砍那個草。那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聽完了課兩個小時半,有沒有,諸位同學?我就去喝茶了,之後我就去砍草。砍草的時候,我在砍大概四、五分鐘,我太太就走過,那個蜘蛛、小小的螞蟻爬到瓦磚來,我就停下來了,我就體會到,就是海賢老和尚講那句:鋤頭落地,昆蟲躲避,若有死傷,即生佛地。其實平時會想到的,但是為什麼學了這麼久,心還是那麼粗?我體會到,只有念佛法門,這個習性你要改是太難太難了。所以這個當下的時候我就體會到,這個念佛法門太棒了。所以在念佛過程中,這個百日念佛,又幫助了學生在這個過程重新再體會,什麼叫「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體會到很深。然後就聽成德法師在講,「聽那聽不到的東西,看那看不到的東西,知那不知道的事情」,這些都是很細的東西。所以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其實就在當下那個想到自己的心不夠慈悲,所以清淨心自受用,慈悲心他受用,這個心是做不到。所以學生在那個當下,跟我太太講慚愧,剛剛上了課都不能夠提醒,時時都有做,怎麼這一次又忘了。所以體會到,沒有其他的,不用想了,聽海賢老和尚,「好好念佛,其他啥都是假的,成佛是大事」,真的。所以從那一刻起,學生又有因緣全馬有這個百日念佛,更體會到念佛真的太好,真的妄念能夠打掉通過這個,所以真心念佛,改習氣是可以做到的。

學生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還有其他同修跟我們分享,阿彌陀佛,感恩。

方會長:阿彌陀佛,謝謝葉師兄。我們再留給其他的學員,哪一個要發心的?哪一個能夠自動自發的?再不然我就點名了。來,哪一個能夠配合我們?舉手吧,有嗎?有誰舉手嗎?沒有,那我就點名了。誰要起來,誰講?吳師兄你要講嗎?好,我們請我們的林同學起來講吧。

林居士:尊敬的方會長、顏會長,諸位同仁、大德,下午好,阿彌陀佛。沒有想到被方會長點名。剛才聽方會長娓娓道來那個過程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學生是很感動的。因為從成立到走到今天,給我們這些後來學佛的人很多的方便,譬如我們取法寶這麼方便,原來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們付出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從零做到有,真的是一個很不簡單了。所以學生是很佩服,也勉勵自己,如果在人生的路途有遇到困境,應該向你們學習,你們遇到事情不會放棄的這種精神,你們會去向大德、向師父上人請教,然後很和諧的走下去這條路。你們的心都很慈悲,因為你們想著後代,好像師父上人這樣要把佛法、中華文化傳下去,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們都不會去放棄它,然後就堅持著走,這個是很不容易的。學生聽著聽著想,如果是我,我可能走不下去,就是很難有堅持的心。為什麼?因為覺得自己為眾生的心不夠,不是很強,那個動力不是很強的話,就真的是遇到困難會很容易去放棄,就覺得自己自修好了,自己念佛往生就好了,代眾生苦這個決心就不夠堅固。所以看到前輩們,師父上人九十多歲,他隨時都是可以往生的,但是為什麼他不走?都是為了代眾生苦,為了我們,還有為了我們以後的後代,非常長遠長遠。所以要效法、要向你們學習,不要輕易的遇到困難就放棄。

學生也有參與過三時繫念法會的義工,每一次都是很感動的,因為看到每一個義工都很合作,來自不同的淨宗學會,都非常合作的。所以像方會長這樣說,大家都是六和敬聯辦,沒有分說你做得比較多、我做得比較少,或者是有分別心那個滋味,就是洗廁所的就不如抄牌位的,就真的是沒有這種感覺,都是很平等的。每次去,我們上廁所的時候,學生真的是很感恩,就是顧廁所的義工,他們真的是做到笑容滿面,然後把那個精香,讓人真的是感覺很舒服的。剛才葉師兄也有說,做了法會之後腳酸到三天,聽了更加的覺得真的是很偉大、很偉大,像我們抄牌位手很酸,但是也不至於要三天還酸不完。所以就是說大家都很平等,沒有高下,就是這種感覺,沒有高下的感覺。然後就是很值得學習的,真的是很值得學習的榜樣。有機會當然是要在傳統文化或者是佛法上付出,就跟著師父上人、成德法師,還有諸位同修大德一起走這條路。

然後剛才方會長分享的一個學生很深刻的就是,方會長說,我們不要只是學習,就是專在《弟子規》,然後就好像把我們真正的重點忽略了,我是這樣的體會,如果有錯請方會長指正。就是說,我們扎三個根是一定要的,因為佛法的基礎是三個根,讓我們學習做人,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重點,所以不要只是修身而已,然後忽略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脫離六道輪迴這件事。因為師父上人幾乎在每一次的講經當中,每一集他都會提到叫我們要記住念佛求生淨土,不管他講什麼經,我都感覺到他常常講這句話,念佛求生淨土是我們的目標、重點,親近阿彌陀佛。所以這個也是給學生一個很重大的提醒,就是不要忘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件事,在這一生,不管我們修哪一部經,或者哪一部中華文化的經典,目標都是在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報師父的恩、報師長的恩、報父母的恩,真正的報恩就是要往生,這個是學生剛才比較深刻印象的。

感恩方會長、顏會長、諸位大德,有講錯的地方請指正,阿彌陀佛,感恩。

方會長:謝謝我們的同學,阿彌陀佛。還有誰能夠自動自發的來?

顏會長:方會長,剛才林學長有舉手要發表。

方會長:林學長,來,由林學長來講幾句,要向他學習。

林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方會長、尊敬的各位會長,還有各位理事們,以及各位同學們,大家吉祥。

學生之前這樣大家閒聊一下,之前學生有個機緣首先是認識了方會長的太太,她有提起一些關於方會長如何參與淨宗學會,然後所做的一些事情,學生覺得非常感動,但是沒有機緣去認識方會長。後來過了幾個月後機緣成熟了,也是顏會長的關係,就把一些資料送給方會長,也就跟方會長聊一下淨宗學會。學生本身就提出一個問題,就問方會長,這個問題也許大家可以考慮一下。那就是說,淨宗學會的資料好像不多,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想得到一些比較多的資料,譬如說在這個網頁上,這個歷史資料實在是有限。所以學生後來,方會長慈悲,他就把今天所講的整個大綱,應該是大部分都跟學生分享,非常非常感恩。

因為在閒聊之中,就了解到幾件很重要的事,學生可以學習到的事情。第一件事學生學習到就是,關於方會長剛才都提到的,老法師面對媒體的關係是怎麼樣的。這個事學生覺得,這個重點因為要處理方式,所以方會長講大家要看情況,並不是說一成不變。我們自己去找social media(媒體)可能就不太適合,但是如果他們找上門來又不一樣了。所以這點學生就覺得,我們本身在這裡學習,也是同樣一個方式來學習,也許不需要去打鼓敲鑼,但是學生本身覺得,剛才葉菩薩和林老師所講的,我們把自己個人修好先,你才能夠做其他事情。不然的話,在整個過程中,可能會引起名聞利養,這是學生一點點感覺。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正心,誠意正心做好,然後機緣成熟才去參與,不然的話不用去參與。這是學生的第一點感覺。

第二點感覺就是說,你看老法師本身是講到回去好好辦自己的道場,學生覺得這個也是非常重要。學生本身很幸運能夠參與甲洞淨宗學會的馬會長以及葉菩薩,各位理事的領導之下,從開始學習《弟子規》,到現在跟成德法師學習,學生覺得這個因緣太微妙了,真的太微妙了。所以學生會好好的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因為學生畢竟學習聖教的時間不長,不像這些大德們,方會長、顏會長,學了幾十年,學生剛剛才學了十年半,而且學佛真正認真學習淨土也是這幾年。這點就是說,我們會好好的護念我們的道場,其他的就是說各有因緣,我們就不需要去講什麼。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說,方會長有提到五大宗教理事會,學生覺得在二OO五年開始,就舉辦宗教交流,這個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本身多元宗教,但是一路來其實到目前為止,而且看這個分裂也好像是愈來愈明顯。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本身在這一方面,可能需要下一點努力,然後在跨宗教方面的活動盡力而為,然後需要我們跟友族之間能夠有更好的聯繫。

過了之後我們就會看到,譬如說學生本身,跟這些馬來朋友,他們不會跟學生講把華小關掉的,不會。因為他知道學生是怎麼去對待他們,我們怎樣去對待他們的話,沒有條件對待他們,他們不可能會跟我們講把我們華小關掉,他們也不可能說把佛教團體,把這些關掉。所以這個很重要,學生覺得,所以我們說除了個人修學之外,我們如何在會長們的領導之下我們可以做點事情。

關於這個,剛才葉菩薩也提到,甲洞淨宗學會去洗廁所,學生開始學習的時候也參與一分,學生在三時繫念的場所就遇到一些所謂的老朋友,有受英文教育的,他就問你:What are you doing here(你在這裡幹什麼)?學生就跟他講,是參與洗廁所。他們幾乎不可以相信,真的不可以相信,你來洗廁所。我說是,在學習,學習洗廁所。所以後來學習之後,學生覺得非常的受用,因為洗廁所,後來在陳老師的帶領下,他就示範我們怎麼樣洗廁所。學生就回到鄉下,在鄉下也有跟這些小朋友們學習《弟子規》,我就教他們如何洗廁所。然後重要是我們親手去洗,結果家裡兩個小小的侄兒姪女,他們一看到他們就做了。他們一做了之後,學生在那邊我們過年的時候,就把相片分享給村人看,他們非常高興,他們覺得《弟子規》太好了,孩子連廁所都敢洗,掃地也可以做了,可以摺衣服了。

所以學生覺得這個學習的本身其實非常的重要,學生本身也不敢有太大的期望,只把自己本身做好就是,在家中就把我們學習的敦倫盡分做好就是。然後在對外的時候,也是學生常常跟班上同學講,我們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事物,就是說,跟馬來人另外一樣,跟印度人另外一樣,不會。所以學生覺得如果我們學成這樣子、這種方式,對大家,這個國家、這個社會,都會有一點點的所謂的,讓人家感覺到我們學習聖教的這種魅力。

學生就這樣子分享,阿彌陀佛,謝謝大家。

方會長:謝謝林師兄。我們還有哪位自動自發的?沒有啊?沒有我又點名了。李同學,有嗎?

李居士:方會長、顏會長,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學生在這裡分享一點點個人的經驗,有關於在淨宗學會,就是我在淨宗學會算是一個小學生,參加淨宗學會的時間也不是很長。開始是從做義工開始的,很多年前就認識到有一位太太的同事,他也是淨宗學會的會員,那種機緣巧合之下,就邀請我們去參加三時繫念法會,從那一邊開始就有接觸到淨宗學會。

我要講一點點那個故事,在最初的時候參加那個法會,是剛剛學生太太的母親過世了不久,然後有知道這個法會我們就參加,去看看,看到這個法會不錯,接下去的幾年都有去參加。太太跟她的母親就比較那種情感方面是很好的,母女之間是很好的,雖然我的岳母是過世了三年,我太太還不能夠放下,一直都有那種罣礙。有一年在三時繫念最後一場法會,就是在牌位拿出去要化的時候,那一個場景,太太突然間心情就很感動,老是很想見她的母親,就祈求佛菩薩,希望能夠知道自己的母親去了哪裡,有沒有在?不可思議的事情真的是發生了,學生也是很震撼,因為她說,當她有這種祈求的時候,突然間好像整個時空就停了,那時候我們是在芙蓉中華中學禮堂那邊辦那個法會,她是坐在樓上的,她往下看,就看到很多那些牌位的紙要拿出去化的那個時候,突然間在前面就湧現出很多很多,我們講什麼?小而無內,大而無外,看起來很多很多人,可是又好像不是很擁擠的樣子,全部都是穿上白色的縵衣,全白的縵衣,是沒有穿鞋子的。這一幕她突然間看到,看到她的母親在裡面,所以她就很震撼,那時候她才明白,三時繫念法會其實真的是可以度到很多眾生的。從那一刻開始,我們對這個佛教是完全沒有懷疑。所以那個時候就給了學生一個很大的信心,因為之前斷斷續續的,雖然是有所謂的念佛還是什麼,跑那些經懺、坐禪,總之什麼遇到有些佛寺的我們都去拜,不過到最後我們已經是決定選擇淨宗學會,因為知道它的殊勝,而且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樣殊勝的一個地方,所以學生跟太太就認為這個我們是選對了。雖然佛法是八萬四千法門,可是有這麼一個殊勝的法門,經裡面說是豎窮三際,橫遍十虛,這麼好的一個法門不選還選什麼法門?所以我們就是整家人,現在都是成為淨宗學會的一分子,然後學佛、念佛。學生的分享到此為止,阿彌陀佛。

方會長:謝謝,阿彌陀佛,葉同學來。

葉居士:會長好,大家同學們下午好,阿彌陀佛。非常感恩會長的分享,非常感動,感覺方會長真的是一位,末學也在學會這些年來得到會長的護念,才有這個機緣在那裡學習。會長給末學的感覺就是,真的是信願行三資糧的行者,因為深信念佛法門的殊勝,所以他得到了法益,也希望我們後人能夠得到好處,末學從會長身上深深感受得到。所以他才會可以願那麼的深,通過他的力行落實,所以成立了淨宗學會、成立了彌陀村,讓我們有一個很好的修學環境,而且他也表演了這些過程當中,學佛都不能夠退,只有向前的進,這個是非常值得末學去學習的,看到會長的精神。

之前有聽到會長說到,就是說其中一個就是末學,為什麼只是學《弟子規》,沒有學大乘佛法?就很不好。其實學生深深的體會到根基不好,所以希望能夠奠定好根基,希望不給佛門染污,希望能夠不做一個消遣佛法、玩弄佛法的學佛之人。所以希望能夠奠定好這個根基,機緣到了,一定會一部經典大乘的佛法好好的修學的。真的,末學會以這個願去學習。這些年來真的非常感恩會長,在您的帶領之下,我們真的得到很多的好處。末學的分享就到這裡為止,謝謝會長、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方會長:阿彌陀佛,謝謝。來,還有李師兄。

李居士:阿彌陀佛,尊敬的成德法師、兩位會長,阿彌陀佛。今天早上我看了一個報告,我放了一個星期沒有看,法師講「以師志為己志」,裡面有講到一段,我分享一下。章嘉大師教老法師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佛教辦事,老法師一生能講經說法,弘揚一生,續佛慧命,一生能為佛,一生能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過很自在的快樂的日子,做一個好學生的恭敬、真誠、老實、聽話。學生要學老法師,做一個老實真幹的佛弟子。老法師答應章嘉大師一生能抓住不要變的,老法師他答應章嘉大師,學到他五十八年他沒有變,他的弘法。還有他發願,老法師發願隨順因緣,敦倫盡分,不用攀緣,很多發願的,我們一定要學。我參加這個扎根班,跟成德法師、很多會長學習,我以前有學佛,沒有聽得很好的,成德法師指導我們學教義,我們要學道風、學風,我們要認真學,老法師教導我們,我們要依教奉行。我分享這邊,阿彌陀佛。

方會長:阿彌陀佛,謝謝李師兄。

李居士:阿彌陀佛。

方會長:還有誰,還有哪位可以發心出來講講的?還有時間,來,王師兄,難得。

王居士:阿彌陀佛,兩位會長、各位前輩,大家下午好。

方會長:阿彌陀佛。

王居士:抱歉,我們在幕後待得太久了,有點不習慣。首先得感謝顏會長,因為感覺這一場啟請,是顏會長當時看到成德法師他因為有備課,有課程得要準備。顏會長因為一心想著說教學不能中斷、學習不能中斷,所以就啟請了方會長,啟請方會長出來給大家講解這個因緣,當時法師也覺得非常的重要。其實學生雖然在場,只不過感覺還沒看到那個重要性,雖然是在旁邊鼓舞支持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方會長一開始講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得到為什麼說非常重要。因為感覺整堂課下來,雖然是一個小時多的時間,感覺這個是方會長這一生這段時間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非常重要的一個總結。法師有經常囑咐說,人生所經歷過的事情必須要學會去總結經驗,才可以不會浪費那一個因緣,讓那個因緣能更善用起來。

我感覺方會長這段時間、這段的經歷,對於我們這種後輩感覺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不覺會在享福過程中,會看不到前輩他們的一個付出,大樹庇蔭著我們,我感覺很涼快,可是不知道這個大樹有多困難。其實這段時間非常的感動,剛才聽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間就想起自己的父親,父親是不會跟孩子說他付出了多少的,學生是想著做為淨宗學人,能有兩位會長那麼樣慈悲,給學生來講解這段心路歷程,至少是一個很殊勝的法會、很殊勝的一個因緣。一開始會長就提醒了說師承很重要,這一世修行人如果要成就,師承是關鍵的重點,所以會長一開始就提醒了學生。學生想著說,還好自己的緣分也挺好的,一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接觸傳統文化的時候,就遇到了當時的蔡老師,然後就開始遇到了師父老人家。以前一開始聽師父老人家的經還會犯睏,一直睏一直睏。當時也因為學得不多,因為時間也不長,所以經歷的並不多,是開始跟蔡老師學習之後,才開始慢慢的知道以前自己做錯的太多了,而且老師經常教說很多的教誨都很重要,譬如說「反求諸己」,看自己的內心,然後「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等等很多的教誨,都是學傳統文化之後,嘗試去改變自己,才有的一個經歷。

看到會長這段時間的這段分享,感覺非常的受益,真的有多好點,我們五大宗教的時候,會長有很重要的一個提醒說,是什麼東西在障礙著我們跟各種族之間,就是我們自己習性跟自性的這個衝突。當時聽的時候,其實覺得非常的受益,就是以後在面對任何事情的時候,自己不能跟自己裡面的衝突,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更好的相處。不然有時自己的習性一來的時候,譬如說懶惰的時候就不願意付出,可是會長他們不見得會有這種情況,感覺他精力是用不完的。學會裡面遇到經濟的問題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說太多,就是一個信佛,就是這樣持續的做下去,一直到有現在的這個成就,這個是非常之不容易的。

學生想著說,以前自己不知道,以前就覺得得來就好像是說自己福報挺大的,其實真的感覺如果這個感恩的心提不起來,可能就沒了。因為想著說,這一切確實真的聽完之後,感覺到太不容易了,沒有前人種樹,學生這一世是不可能有那麼好的一個機緣來接觸。所以非常感恩方會長、非常感恩顏會長,還有各位前輩在前面的幫助,感恩大家,阿彌陀佛,謝謝。

方會長:謝謝王師兄,阿彌陀佛。我們現在還有五分鐘的時間,看還有哪一位要分享的?有嗎?顏同學,來,阿彌陀佛。

顏居士:阿彌陀佛,感恩方會長、會長爸爸,還有各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今天這一席很稀有,真的是稀有難逢的一席。這次其實看了師父「以師志為己志」,看了過後,我回想到那天跟爸爸講:「爸爸,師父淨空上人他面對這麼多困難、面對這麼多壓力,那哪是普通人能夠承受的,他一定是再來人來的,不然他怎麼可以承受?」爸爸就直接跟我說,爸爸就點了我一下就說:「不要一直覺得師父上人是再來人,因為如果妳一直這樣子覺得,妳就會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到像師父上人這樣。」其實爸爸這樣點了,是,我又分別執著了,然後無始劫來這個我執就是很深,有時候已經是分別執著了,自己都不知道。今天就看到爸爸所謂方會長是個活化石,就是一直在力行師父上人的教誨,沒有畏懼困難,面對這麼多的壓力都可以堅持到現在,就像王師兄講,對我們年輕這輩來講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榜樣跟很好的鼓勵。因為我們算是剛開始在佛法的這個路程中,所以看到長輩這麼辛苦走過來,這個感恩之心就不由自主的會提起來,因為有這些長輩給我們這樣子的教誨,我們才可以在淨宗學會這樣好好學習,從小就可以去淨宗學會念佛,去淨宗學會領受師父上人的教誨。然後在父母耐心的培育下,我們現在出來了,在生活上遇到這樣多,遇到逆境的時候才有辦法去解決它,而不像很多人有時候面對困難了,沒有這些教誨,他們很多都會變成憂鬱症,都會變成就是到最後可能都會有輕生的念頭。

所以在這時候就更加的感恩,長輩這麼辛苦的走下來,我們才像王師兄講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所以會提醒末學自己要很珍惜每一次的緣分,好好聽長輩的話,就會少走很多彎路。然後就是跟隨師父上人、長輩,今生走這條路,要像《弟子規》講「勿畏難」,我們大家到最後都可以成聖成賢,然後成佛道,往生極樂世界。感恩方會長,還有爸爸,還有所有同修大德,感恩你們,阿彌陀佛。有講錯的地方請方會長指點。

方會長:謝謝,阿彌陀佛。末後有幾分鐘時間,還跟大家舉出一些修學的重點。我們這麼多堂課以來都聽了成德法師的開示,我建議大家對成德法師的開示,他的那些文字檔、音檔重複的去聽,我們不能說只是聽一次就把它放下了。我們修學的成就在於說我們一定要學習一遍又一遍的學,不能說只是學一遍之後就把它放下,我們在當中學習一遍是不能夠體會的。我們的師父上人教導我們,學習某種東西一定是一門深入。我們師父上人時常提醒我們,學習的心態要學劉素雲老師,她一個光碟聽十遍、二十遍,甚至於說幾十遍,再換第二片來學,也是聽幾十遍,這樣才會有成就。所以我們對於成德法師的文字檔、音檔,都一遍一遍的來聽、一遍一遍來學,我們印象才會深刻,才會體會、領悟法師在講記當中所要講解的義趣。這些都是要繼續不斷的努力,這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這種心態希望大家去不斷的努力。

末後,我們時間也差不多了,我要在這裡跟大家,感謝大家今天的集合,我們提供了修學的一些分享,希望能夠給大家在學習的過程做一點點助緣,希望大家繼續不斷的努力。我們這一輩幾個理事,可以說我們都是一隻一隻的小小小小的鳥,尤其是我們已經接近暮年的小鳥,想飛也飛得不高,就希望我們在這麼多年當中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希望成德法師繼續不斷的帶領大家,你們這批年輕一代能夠快速的成長,展翅高飛,然後把佛法帶到另外一個更高的層次,我們飛得不高,但是希望你們飛得更高更高。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3月12日04:36:2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3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