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复讲第二回)第23集/刘素云老师主讲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總結一下:

第三品經文「大教緣起第三」的幾個要點。

第三品經文不長,但內容很重要。我們講了三節課(二十~二十二集),總結概括以下幾個要點,供同修們參考。

第一個要點:第三品經文是全經序分中的發起序,單表發起本經的因緣。

《無量壽經》全經四十八品,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一)序分。

(二)正宗分。

(三)流通分。

序分像人的頭部,具有眉、眼、耳、鼻、口能表現這個人的智慧和善惡。

正宗分像身體。

流通分像手足。

本經的第一、二兩品是通序,也叫證信序。它是各經通有的,其中包括「信、聞、時、主、處、眾」六種,來證明經文確是佛說。這六種,教中叫做「六成就」。原說是誰,聞後重說是誰,時間、地點、同聞大眾是誰,都寫清楚,來證明說經確是事實。

就本經而言,六種成就是:

(一)「如是」是信成就。

(二)「我聞」是聞成就。

(三)「一時」是時成就。

(四)「佛」是主成就。

(五)「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是處成就。

(六)聲聞眾、菩薩眾等是眾成就。

第三品經文是別序,別序是本經獨有的序。別序又叫發起序,發起本經正文。經中前兩品六種成就是證信,在發起序裡又有五番證信:

第一,放光獻瑞,前所未有。

第二,阿難就知必因佛佛相念。

第三,佛讚歎說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

第四,佛告訴阿難,佛之所以出興於世,就是為了給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就是彌陀願海、彌陀名號,念佛往生。

第五,宣說佛的定慧究暢無極,一剎那與無量劫平等,於一切法最勝自在。

以上是五番證信,因為淨宗妙法與如來聖智都不是等覺菩薩所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一乘願海六字洪名的真實功德,都不是凡夫所能夢見。所以佛只有宣說自身不可思議的定慧妙用,勸後世學人對佛所說的微妙信願持名法門,雖不能理解,但應當仰信,歡喜尊重,依教奉行。久久修習,就會一天比一天明白。

第二個要點:認識真實之際與真實之利的深遠意義。

序文中介紹了兩個真實:真實之際與真實之利,這和蓮池大師《彌陀疏鈔》開頭的兩段話一致。

第一段話:「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歟。」

所以我們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的究竟之處,就是自性,就是這個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的大哉真體。這正是本經的真實之際。

第二段話:本來是沒有濁,沒有清,沒有背,沒有向,但是眾生已經濁了,背了,背覺合塵,所以澄一澄。「澄濁而清」。把濁的東西澄清了;「反背為向」,把背覺變成向覺。「越三祇於一念」,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成佛,這是終教所堅持的,但是一念可以超過,一句名號可以成就無上果覺,並且「齊諸聖於片言」。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這些聖人,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平等平等。

「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也就是說這個妙用就在於持名念佛。

剎那一念的功效,可比三大祇劫的修行,一句名號頓然位齊觀音、勢至諸大菩薩。

大哉不可思議的妙用,正顯眾生所得的真實之利。兩經同一宗旨。這樣的妙用,在一念之間超越了三大阿僧祇劫。你念一句佛號,無有雜染,你就跟諸聖平等。這就是諸佛出世給予眾生的真實之利,我們幸而得聞,這實在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也。

第三個要點:認識阿難尊者在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他是大教中的關鍵人物,他是佛的侍者。

(二)他是佛教史上複講釋迦牟尼佛所講經典的第一人,複講第一人。

(三)他是經藏的集結者。

(四)他是禪宗二祖,傳佛心印。

(五)他是密宗的集法金剛。

(六)他承傳了禪密兩宗,續佛慧命。

(七)他示現初果羅漢,並非初果羅漢,他是佛菩薩再來,助佛弘法的。

(八)他是《無量壽經》當機者。集禪、密、淨於一身,萬法歸一,殊途同歸《無量壽經》。

第四個要點:佛住大寂定,這個大寂定是什麼定?佛住奇特法,這個法是什麼法?

這個大寂定就是念佛三昧。

這個奇特法就是持名念佛。

記住三句重要的話:

(一)「諸佛所住」的是彌陀淨土。

(二)「導師之行」是信願持名。

(三)彌陀淨土和信願持名都是「最勝之道」。

第五個要點:阿難請法有什麼功德?這個功德有多大?佛為什麼讚歎?

阿難請法的功德在於請出一部能救末法九千年苦難眾生出離苦海的《無量壽經》。

阿難請法的功德:

「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功德百千萬倍」;

超過「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

「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佛讚歎阿難請法是因為:

(一)阿難請法「稱機」。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契機,就是時節因緣到了,這個時間提出來正合時宜,眾生成佛的機緣成熟了。

(二)「暢佛本懷」「稱可佛心」「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彌陀本願海就是這部《無量壽經》,就是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就是為說這部經而示現在世間的。

(三)阿難是代眾生請法。

「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

能問出如此微妙之義的人,也是稀有難逢的。只有阿難這樣偉大的心,才能問出這樣殊勝微妙的問題,世尊歡喜。

第六個要點:學習諸佛如來十個「自在」。

這十個「自在」是:命自在、心自在、資具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願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這十個「自在」誰有?諸佛如來有。菩薩有沒有?沒有。我們有沒有?沒有。

怎樣才能有?成佛就有了。

怎樣才能成佛?修清淨心,念佛成佛。

第七個要點:怎樣把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這個問題是我第二次複講《無量壽經》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什麼?因為這麼多年,我看到我們同修學佛,學得很忙、很累、很辛苦,同時也很煩惱。這樣學佛究竟有什麼實際意義呢?什麼實際意義都沒有,該上哪道上哪道。問題出在哪裡?理論脫離實際,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形式上的東西重視得太多了,實質上的東西忽略得太多了。

什麼是實質的東西?

劉素青老菩薩往生前告訴我們兩個字:

「換心」。

把我們的凡夫之心換成佛心,換成菩薩心,換成阿羅漢心。簡而言之,把我們的凡夫之心換成聖賢之心。

怎樣換心?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一)換心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歷練過程。

舉個例子跟大家說。前些年,我被批、被罵,我心裡不舒服、不服氣,我雖然不會出去公開論戰,但我內心是非常抗拒的。我修什麼法門,我讀什麼經是我自己的事情,你憑什麼批我罵我?可以這樣說吧,大半輩子沒受過這樣的委屈,不適應,接受不了,心裡很痛苦,真的是一種煎熬,這個心遲遲換不過來。怎麼換過來的?

(二)找一個比照對象做榜樣。

我和觀世音菩薩有緣,我就找觀音菩薩做比照對象,每當我遇到過不去坎的人和事,我就想觀世音菩薩遇到這樣的人和事,他會怎樣處理?他不會生氣,不會煩惱,不會發脾氣,不會怨恨,不會報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我學觀音菩薩,他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我要真學菩薩,學像了,才是真作菩薩。

(三)把「我」置之度外。

這個「我」是我們每個人人生中最大的纏縛,哪件事都少不了這個害人不淺的「我」,可人們卻偏偏喜愛這個「我」,任它害你幾十年。

我是怎樣破這個「我」的?

可能我的情況特殊吧。二〇〇〇年,我重病在身,隨時面臨死亡。那一年我五十五歲,應該是我生命的終結的一年,可是奇跡竟然發生了,我那麼重的病不治而癒了。

後來我知道:

是阿彌陀佛把我留下來為眾生服務的,既然這樣,原來那個我早已不存在了。現在的我是一個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的新我。所以我說,我所有的一切都屬於苦難眾生,沒有一樣屬於我自己。

為眾生服務是我最快樂的事情。

(四)把得失置之度外。

回想我這七十多年的人生,之所以我活得比較自在,我是佔了「傻」的便宜,可能是傻人有傻福吧。

我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想事。

從來沒有想過我要得到什麼,也從來沒有想過我失去了什麼。我覺得想事挺累人的,啥也不想挺好的。我是典型的隨緣度日,像我這種人沒有爭鬥之心。

舉個例子說給大家聽。

一九八四年,我從東安廠黨委宣傳部調到省政府工作,沒有級別,職務是幹事,那一年我三十九歲。由於我的穿著打扮太屯太土,被人送個雅號「出土文物」。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五年,兩年時間我連升兩級,副科級、正科級,而且這兩級是同時提的。不久有人跟我說,你真合適,一次提兩級,這在咱們委裡是從來沒有的事。我問他,那我為什麼提兩級呢?他告訴我,聽說是秘書長提議的。秘書長是主管我們處的委領導。

到了一九八六年下半年,委裡提幹。我在擬提副處的名單上,各處室劃票,三上三下,我都在名單上,可是公布時沒有我。有人告訴我去找領導問問怎麼回事。我說,提不提是委黨組的事,我不去問,提誰都好。

就這樣,從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二年,我們委又提了四批幹部,沒我的事了。有的老處長出於對我的關心,問我:素雲,你犯啥錯誤了?我回答,沒犯啥錯誤,自我感覺良好。

到了一九九二年,當時我在機關黨委做組織員,是省政府黨工委帶帽給我們委一個職數,提我為副處級組織員。大約過了兩年半時間,我被提職正處長(監察室主任)。

當時委裡一位老大姐跟我說,素雲,我年齡比你大,提副處比你早六年,現在你一下子提了正處長,我還是副處調,心裡有點不平衡。這一次你能不能讓讓我?而且她還提出一個問題:咱們委從副處到正處,得滿三年,你提副處才兩年半,怎麼一下子就提正處了呢?而且還是實職處長?

我對她說,你問的問題我回答不了,等我去問問領導再回答你。我當時就找了一把手張某某主任,跟他把事情原原委委說了一遍。張主任問我:你來找我想說什麼?我說,把這個位置讓給她。張主任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著我,問了一句,為什麼?我說,五十多歲了,女同志心眼小,別因為這事著急上火整出病來。

張主任說,你不也是女同志嗎?一個副處壓你六年提不起來,誰站出來為你說句公道話了?你怎麼沒著急上火整出病來呢?我說我心大,不願意當官。張主任說,誰願意當就給誰當啊?豈有此理!幾句話就把我悶回去了。

這個例子不知同修們怎麼看:我是得了呢,還是失了呢?有人說提職處長是得了;副處壓了六年提不起來,這是失了。

我自己認為,我既沒有得到什麼,也沒有失去什麼。只要你自己心裡平衡,那個天平永遠不會傾斜。

把得失置之度外,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的道理,你還會患得患失嗎?

把得失置之度外,知足常樂,你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五)把榮辱置之度外。

我這一生可以說榮辱參半,毀譽參半。相比較而言,榮多於辱,譽多於毀。對此,我已經相當滿足了,這是我真實的人生。

我對榮辱有個與眾不同的認識:

榮與辱兩個關口,兩個關口都不好過。榮關不好過,辱關也不好過。但兩者相比較而言,對我來說,我覺得榮關比辱關更難過。

這些年,這兩關我同時在過。到目前為止,自我感覺,這兩關我都過來了。對此,我感到很欣慰。

面對榮,我沒有飄飄然,一如既往;對於辱,我坦然面對,心存感恩,無恨無怨。

這些年,我最大的榮譽就是得到了師父老人家的認可,在講經過程中多次提到我,這也是同修們非常羨慕的。我多次跟同修們說過,老法師讚歎的不是我劉素雲這個人,而是讚歎所有的真正念佛人。

你們知道嗎?真正的念佛人就是老法師手裡的寶。但願我的同修們個個都是老法師手裡的寶。我就沾了那六個字的光,「老實、聽話、真幹」,成了老法師手心裡的寶。

這些年,受到的毀謗、謾罵、惡意中傷,已經達到了人生的最高點。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這些事情,我已經司空見慣、見怪不怪了。剛開始我不理解,人怎麼可以胡說八道呢!

人對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負責任的。對人負責,對己負責。

後來我看明白了,有些人就是要胡說八道,那怎麼辦?隨他去吧!

對於這樣的事情,我堅守我的原則:

不和任何人、事、物對立。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我不愛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我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我不能原諒的人。

在我的人生中沒有冤親債主,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我的恩人。

不爭論、不討論、不辯論、不解釋。

這些原則的堅持,使我的心愈來愈清淨了,愈來愈平等了,離覺愈來愈近了。

心清淨如水 天天智慧生

榮辱都是假 何必去當真

(六)把生死置之度外。

許多人想到死亡,都會感到恐懼,這種現象古今中外都有。有幾個人不怕死?學佛的人也不例外。

人,為什麼貪生怕死?因為不明瞭生死的真相。如果明瞭生死的真相,那就不會貪生,也不會怕死。貪生怕死是妄念,是妄想。大家想一想,貪生能生嗎?怕死能不死嗎?

六道凡夫活在妄想當中,這是很苦的一件事情。

念佛人總要記住,決定不要貪生怕死。

外國人研究死亡,他們的結論是人不會死,死的是什麼?是身體。身體有生死,身體不是自己。外國人現在承認有靈魂,他們認為靈魂是自己。

我們用佛法來說,靈魂還不是自己,真正的自己是什麼?真正的自己是自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那麼靈魂是怎麼回事?靈魂是本性在迷惑顛倒的狀態。然後說靈魂是自己,那是進步太多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

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這是真正的我。

這個身體就像穿壞了的衣服,該換一件新的;就像住久了就要塌了的舊房子,該換一座新房子了。

所以身體是常常可以換的,無量劫以來,我們不知道已經換了多少次,這有什麼可怕的?這有什麼恐怖的?

一般人錯覺裡有生死,其實是沒有生死。佛門講「了生死」:了是明瞭,你只要知道生死究竟是怎麼回事;生,你不會貪生;死,你也不會怕死。

所以真正的念佛人,對生死不驚不怖!真的懂得什麼叫視死如歸。

上海下賢老和尚、劉素青老菩薩、劉明華老菩薩,他們有生死嗎?沒有。他們是活著走的,是真正的無量壽。佛菩薩慈悲,讓我親身經歷了和親眼目睹了劉素青、劉明華兩位老菩薩活著往生的全過程。

我認定了真正的念佛人沒有生死,他們是活著往生的。面對他們瀟灑自在的往生,我們對生死還有什麼可恐懼的呢?

談談我對生死的認識過程。

總的來說,我是一個不怕死的人。

二十歲之前,不知道什麼是死亡。沒親眼見過,甚至都沒聽說過,所以對死亡談不上怕不怕。

二十歲以後,陸續經歷了外公、外婆、父母、公婆的離世,知道了人老了就會死的。不知道為什麼,面對親人的離世,我不知道哭。記得送媽媽的時候,棺木上了車,我站在旁邊,一滴眼淚沒掉。我的學生家長在車下喊:你得哭啊,你快哭啊!我說,我哭不出來。難道是我無情無義嗎?不是。那可是我最愛的媽媽呀!媽媽去世那一年,我四十歲。也沒有感到死亡的可怖。覺得這就是自然法則,無人可以抗拒,更無人可以超越。

談談我對親人離世的感受:

我結婚以後,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直到兩位老人去世。我和公公在一起生活了十八年,和婆婆在一起生活了二十二年。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公公婆婆幫我帶大的,我一點心不操,除了孩子生病需要我陪護,其他的兩位老人全包了。

記得女兒八個月的時候,我因為外出開會八天,把奶給斷了,是奶奶給餵大的。所以兩個孩子都和爺爺奶奶感情深。我一直感到家裡有老人真好,心裡踏實。

兩位老人相隔四年相繼離世,對我來說,覺得主心骨沒有了。尤其是下班回家,一進屋空落落的,冷冷清清的。好一陣子我不適應,總覺得我一進屋,老人還叼著大煙袋坐在床上。可是我知道,那樣的日子不會再回來了,那樣溫馨的場景不會重現了。

四年時間(一九八四年~一九八八年)四位老人(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相繼過世。一次一次地生離死別,讓我飽嘗了失去親人的那種痛不欲生。每一位親人的離世,都給我留下了些許的遺憾。令我略感安慰的是,四位老人走時,都沒有受到病痛的折磨,每個人都是頭腦清醒,一點不糊塗。只是那時我沒學佛,不懂得什麼叫預知時至。四位老人是不是預知時至,我說不確切,但走得都很安詳,這是真的。

如果說現在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那時我沒有學佛,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不認識阿彌陀佛,不知道念佛送老人去極樂世界。

值得欣慰的是,我學佛了,我可以為去世的親人們做點什麼了,也算是對親人們的一點回報吧。我不能讓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白疼我一回,白愛我一回。現在爸爸、媽媽已經在極樂世界,公公、婆婆的歸宿尚未確定,我一定繼續努力,確保三位老人(一個公公,兩個婆婆)往生極樂世界。另外,他們的獨生兒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能不幫幫生他養他的父母嗎?況且他們的兒子是個大孝子。

到了二〇〇〇年,我得了重病,主治醫生說我隨時面臨死亡。我不怕死,我甚至希望早點死,為什麼?我在尋求一種解脫。我對發生的事情想不明白,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我不喜歡這個充斥著虛偽的、你爭我鬥的世界,我想逃離。恰好這時候得了重病,我想機會來了,死了不就完了嗎?死了死了,一死百了。我不怕死,我想死,可偏偏沒死了。事情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

恰恰在二〇〇〇年,我聞到了佛法,得到了《無量壽經》會集本和老法師講經的光碟。一聽就是二十年,不換題目不拐彎,我受益了。

我現在的不怕死是真的不怕死,因為我明瞭生死的真相了,你本來沒有死,你還怕什麼死?這個大事解決了,你說我怎能不自在,怎能不快樂!

你說你怕死 你就非得死

我真不怕死 我就不會死

生死都是假 你還怕個啥

今天這節課就交流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无量寿经(复讲第二回)第23集/刘素云老师主讲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1年2月22日10:41: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