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49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四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49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請掀開經本一百一十三面,從第五行看起,註解第七段。

  【般若,理也,智也,觀門也。諸度,事也,境也,行門也。理事從來不離,觀行要當並進,境智尤須雙冥。】

  這一小段說得很好,每一句是一個意思,合起來看面面俱到,尤其是難得。前面世尊為我們說明般若波羅蜜,般若明瞭之後,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就講的事,也就是六度裡面的前五度;而在前五度裡面,世尊為我們舉一個例子,他老人家舉的是忍辱波羅蜜。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因為在事相上修行,忍辱是最難離相的,般若叫我們離相,忍辱是最難,就特別舉這個例子。這個例子明白了,其餘的四度都可以以此類推,都能夠明瞭。今天這一小段說,般若是理,道理;是智,智照,智慧;是觀。觀門跟行門是相對的。觀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觀念,在近代哲學裡面常說的人生觀、宇宙觀。人生觀就是對人生的看法,宇宙觀是對環境、對宇宙的看法,我們佛法裡,觀門就是這個意思。諸度,是指般若以外,前面的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到禪定,這都是屬於事。境也,是外面的境界,也就是所觀的對象。這些是屬於行門,我們講到行門就是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這些點點滴滴瑣碎的事相。

  後面三句說得好,「理事從來不離」,有理一定有事,有事一定有它的道理,絕對不是說某一種事沒有道理,不可能的。小而微塵,大而世界,都有它道理的存在,沒有道理決定事生不起來。這是說明理事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觀行要當並進」。我們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跟佛陀來學習?理由就在這一句。正確的觀念,一定要有正確的行持,我們才能夠在生活上得到幸福美滿。觀是理,觀前面所講的理;行是行的事,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的行為,要同時並進,兩邊不能夠偏重,偏重就錯誤了。錯在什麼地方,錯誤的結果又是如何,前面都曾經報告過。下面這一句說得更好,「境智尤須雙冥也」,冥是離相。觀是空,行是有。佛在前面般若這一段裡面告訴我們,般若智慧是空有兩邊不住,這就是雙冥的意思。智是空,境是有,空有兩邊都不能住。佛在這個經上告訴我們一個大的原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不著,不著相,空有兩邊都不著。空有兩邊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起作用就是生心,生心無住,無住生心,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了。這一節完全講的是綱領,非常重要的綱領,菩薩修學決定不能夠違背,違背就迷了,遵照這個原則去做就是覺悟。下面為我們解釋忍辱。

  【梵語羼提,義為安忍,又名忍辱。】

  我們先解這一句。羼提是梵文的音譯,它的意思是安忍,古來翻經的大德把它翻成忍辱。安忍兩個字滿好的,為什麼要一定把它翻作忍辱?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地區人民的習性不一樣,不僅僅是生活環境、文化背景不相同。中國人,這是講中國的古人,把辱看得非常重,我們在古書裡面讀到「士可殺,不可辱」,士,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知識分子。我們中國古代對於知識分子非常尊重,在一般群眾當中讀書人的地位很高。古時候叫四民,人民,士、農、工、商,讀書人排在第一位,種田的農人第二位,工人在第三位,商人在最後。商人雖然很會賺錢,但是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反而是在最末後,特別是在大的宴會當中,排席次,上首一定是讀書人。現在是時代顛倒了,現在是商擺在第一位,有錢擺在第一位,讀書人現在已經擺到旁邊去,沒人理了,從前讀書人是放在第一位。所以社會能夠得到長久的安定,有它的道理。尊重讀書人就是尊重道理,尊重理,人人都能守理,人人都能守法,這個社會當然是和睦的,是安定的。古人不重利,重德行,把利看得很輕。讀書人認為什麼呢?讀書人殺頭沒有關係,不能侮辱,所以把侮辱看得太重,「士可殺,不可辱」。從印度來的這些高僧大德,看到中國人這麼固執,把侮辱看得這麼重,太嚴重了,比身命看得還嚴重。六波羅蜜的忍,忍辱,辱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沒有一樣不能忍。所以忍辱是中國特別的翻譯。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翻經的這些大師們把它翻成忍辱,是針對中國人,中國人把辱看得很重,所以叫忍辱。

  【安忍是總名】

  它原本的意思是安忍。

  【忍辱是別名。總為安忍順受也。】

  羼提真正的含義是安忍順受。

  【學道人在在處處、時時刻刻,皆應安心不動。無論行何事、遇何境、修何法,皆應一心正受。即名為忍。】

  這一段對於安忍兩個字的解釋,可以說是既簡單又清楚,解得非常之好。學佛的人,學道就是學佛的人,無論在什麼場所,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保持心裡面的平靜,安就是平靜的意思;心要平,心要靜。所以我們供佛,供具裡面一定要供水,水就是代表這個意思。我們在佛菩薩面前供一杯水,水平沒有起波浪,水很乾淨沒有污染,這就是一切時、一切處,保持這個心平靜,這是安的意思。忍是什麼意思?忍是一心正受;我們現在所謂一門深入,跟一門深入是一個意思。要一心,一心是專心。我們今天學佛所犯的大毛病,也就是我們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常言說得好,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我們從來沒有用一心正受去學東西;也就是說我們學東西從來不專心。如果是專心來修,一心正受,這個淨宗法門的成就,《彌陀經》上講得很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圓滿,就成就了。我們學了這麼多年,這一句阿彌陀佛天天在念,一點消息都沒有,一點感應沒有,是不是佛號有問題?不是的!佛號沒有問題,我們念佛的方法、態度有了問題。我們念得不如法,態度就是前面講的觀,方法是行,我們在觀行上發生錯誤。我們的修學是雜修、亂修,雜修、亂修修一輩子都不能成就。佛法世法沒有兩樣,都講求專精。一心就是專心;正受就是把它接受過來。我修念佛法門,我就專心念佛,絕不夾雜,這才能成功;我持咒就專心持咒,也不夾雜。有些人念《大悲咒》念得很靈,他念的大悲咒水能治病,什麼病都能治。道理在哪裡?沒有別的,他念咒的時候專心,專一;專就是真誠,誠就靈。念《大悲咒》靈,念阿彌陀佛名號也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也靈,哪有不靈的?不靈就是證明你從來沒有專心念過,你是用的雜心念、亂心念,一面念佛是一面打妄想,這種心念就不靈。學教也是如此,專一;學得太多,學得太雜,不靈了。這個不靈,學教的不靈就是不開智慧、不開悟。一心正受這四字要好好的記住,這四個字就是忍,六波羅蜜裡面講的忍辱就是這個意思。心地平等清淨,修學法門一心正受,一門深入。

  【如修諸法本不生觀】

  這是禪宗裡面用的方法,所謂參話頭。參什麼話頭?諸法本不生,參這句話頭。

  【而得妄念不起。其心已正受此法而安住不動矣。】

  這個用功不一定,大家不要看到這一句你也去參去了。禪宗老師教學生的方法不一定,他可能有十個學生,他用十種方法,一個學生是一種,也許十個學生統統用一種,所以他這個方法活用的,活活潑潑。一般老師教學一定是觀察眾生的根機,哪一種方法適合他,他就教他用那種方法,所以學生雖然多,修學的方法可能不一樣。老師要是高明,有智慧,有經驗,他教導的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我們今天講成績,學生一定都有很好的成績,這是舉一個例子。教給我們要一心正受,一心正受自然就沒有妄念。妄念是什麼?妄念是夾雜。淨宗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用功的方法,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此地講的安心不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此地講的一心正受。淨是清淨,有懷疑不清淨,有夾雜也不清淨,所以念要淨念;相繼是不間斷,不間斷就有功夫,間斷功夫就失掉了,決定不能間斷,不能夾雜。所以我們用現代話來講,大家很容易懂得。我們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個大家好懂。這三句九個字能做到,就是此地所講的妄念不起,妄念不起就得定,在禪宗裡面叫禪定。我們念佛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得妄念都沒有了,這個功夫叫做念佛三昧。

  【故名無生法忍】

  他是參這個話頭,「諸法本不生」,一切法本不生,到妄念不起,他的心安住在不生不滅。心還有什麼生滅?我們《金剛經》讀了不少,雖然沒讀完,讀到這個地方,大家也都明瞭,心沒有生滅,生滅的是念頭。念頭有生滅,生滅的念頭沒有了,真心顯露,不生不滅的真心顯現出來了。真心現的外面境界就是一真法界,那個境界也是不生不滅,這就叫做無生法忍。這個忍是一心正受的意思,一心正受在這個地方就是證得,他證得了,證得一切法不生不滅,證得一切法永遠常住,他證得了。忍也當作同意講,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個菩薩證得了,對於佛所講的話同意,沒有反對的意見;也有認可的意思,認可跟同意意思是很接近的,佛所講的他同意,他都認可。我們今天聽佛講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都搖頭,我們不同意,我們不承認。為什麼?我們看一切法有生有滅。為什麼看這一切法有生有滅?我們是用生滅心看一切法,一切法也就有生有滅。佛菩薩為什麼看一切法不生不滅?他用不生不滅的真心看一切法,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這個很難懂,不是我們的境界,我們還是從比喻裡面去體會,還用放電影做比喻,大家容易了解。我們凡夫是坐在台下,看電影的銀幕上,看那個有生有滅,剎那在生滅。佛菩薩是看到放電影機,看那些底片,底片沒動,不生不滅,一盤一盤的底片沒動,沒有生滅,就像這個樣子。換句話說,我們所看的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諸佛菩薩看的是真相。也就好比說,我們看的是銀幕上的動相,佛菩薩看的是底片一卷一卷,沒動,他看的是那個;人家看的是真相,我們看的是妄相。比喻總是沒有辦法比喻得完全一樣,只能比個大概,比個彷彿,諸位從這個裡面去體會。這個境界:

  【亦名證無生、悟無生】

  都是這個境界。名詞雖然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實在說含義還是很深,如果不能夠確切明瞭,我們得不到受用,不得受用,這個經就白聽了,這佛法白學了,學了沒用處。下面這一節,落實在生活瑣碎事情之中,希望我們在這個地方來學習。

  【約世間法言】

  這就世間法來說,舉幾個例子。

  【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此即古人所謂堅忍。】

  這是世間法,世間的事人能忍;能忍富貴,能忍威武,能忍貧賤,這就是心地清淨,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搖。都是這個意思,不為外境所動。你想用富貴來誘惑我,誘惑不動。如果非義之事、不合情理之事,你拿富貴來誘惑人,要利用這個人,這個人如果真正有學問、有德行,他明理,他不會幹這些事情。你用勢力去壓迫他,威武就是壓迫他,要他屈從來聽你的,真正明理之人,他也不在乎,你殺他,他也不會屈從於你,這就是威武不屈。這是堅忍,世間人所說的。

  【由是可知,安忍統括一切之名。要知舉忍辱為言,意在以偏概全,以別明總。何以故,世間最難忍者,莫過無端受辱。此尚須忍,其他可知。】

  羼提裡面含的意思,把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通常一般講六波羅蜜,講到忍辱波羅蜜,把忍辱也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就是環境,我們今天所講自然的環境;冬天寒冷要能忍受,夏天炎熱,環境的變化非常複雜,要能夠忍受,不能忍受這個日子就不能過了,對於環境要忍,物質環境這是第一類。第二類,對於人為的加害要能忍,我們講人事的環境,冤親債主,無故的侮辱你,甚至於陷害你,要能忍。唯有真正明理的人,他會忍。為什麼要忍?為什麼不報復?這個報復的念頭,不能忍,報復的念頭,那是世間錯誤的觀念,因為一般人看事只看眼前,只看現實,不曉得過去,不知道未來。佛的慧眼可以看到過去,可以看到未來。這個人常常要欺負你,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單單欺負你?你好欺負,好欺負人太多,他為什麼不欺負那個好欺負的,偏偏欺負你?佛給我們講人與人的關係四種緣,當然關係很複雜,再多總不出這四大類: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沒有這個關係,碰到面天天在一起,不打招呼也相安無事。這個人在路上給你笑一笑,前世有緣,他為什麼不對別人笑?他看到你瞪你一眼睛,也是前世的緣,沒有偶然的事情,要懂這個道理。所以,佛知道。

  忍辱就是消業障,就是消災。特別是辱,辱當然是逆境、逆緣,要能夠忍受,這個帳一筆一筆都消掉了,消掉就自在了。別人要罵我隨他罵,罵累了他就不罵了,不必去還口;還口是什麼?不接受,不能忍,這個怨仇愈結愈深。人家打我不還手,隨他打,打了幾下,自自然然他就不會打;如果你對打,愈打愈起勁,打不完的。要是一個人打人,一個人不還手,打幾下他就沒辦法了,到底是打好還是不打好?要打,不還手;如果說不打,自己面子上過不去,那才叫真難過,那個台階不好下。看出忍辱的功夫。這是舉這個小例子,都是與過去生中有業緣的。舉這個例子以偏概全,偏是一個,五度裡面取一條。以別明總,別是辱,總是一切統統要忍。物質環境要忍,人事環境要忍;還有一條,修法要忍。佛教給我們這個方法,你要是沒有耐心,你學不成功,你想把它學好,要有很大的耐心,所以修學佛法要有忍辱的功夫。這是一般講的三種忍,三大類。

  佛法的修學,也是隨著個人根性不相同,根性利的,修學比較容易;根性要是鈍的,修學起來困難。難,格外要用忍辱的功夫才能夠突破。我們在《彌陀經》裡面,看到序分裡面十六位尊者,這十六位尊者當中,有不少是利根的,但是也有幾位是鈍根的,像周利槃陀伽、阿[少/兔]樓馱,都成功了。阿[少/兔]樓馱聽經常常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被釋迦牟尼佛罵了一頓,他慚愧心生起來了,發憤用功,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把眼睛搞瞎了;真精進,真用功,拼命。釋迦牟尼佛教他一個法門,修學以後開了天眼,他觀察的能力比他一般同學阿羅漢要高明很多,在同學當中天眼第一,那是發憤修忍辱得來的。佛特別舉這個例子。這個地方也說了,世間最難忍者,莫過於無端受辱。無緣無故受人家欺負,受人家侮辱,甚至於你以好心待別人,別人以惡心來相報,這是最難忍受的,要知道一定要忍。我們以善意待他,他以惡意回報,這一生當中我們找不到理由,理由一定在前生,不可能沒有原因的,不可能沒有道理的。所以一定要安心順受,這樣才能把這個結解開,化解開。

  再看底下這一段,引證。佛把這些理事說明了,再給我們舉一樁事實,給我們做一個樣子,我們從這些榜樣裡面應當要能夠學習。

  經【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這是釋迦牟尼佛舉他過去生中行菩薩道,修忍辱波羅蜜這樁事情來教我們。這樁事情詳細記載在《大涅槃經》上,這一段故事就說得很詳細。

  「歌利」是梵語,音譯的。王是我們漢語,就是國王,王就是國王。歌利王,那個王的名字並不叫歌利,歌利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很殘忍的、很粗暴的,我們中國人講暴君。歌利王的意思就是暴君,無端侮辱人、殺害人,是這麼一個國王,非常凶殘的這麼一個人。這個事情在本劫,本劫是賢劫。賢劫,佛告訴我們會有一千尊佛出世,釋迦牟尼佛是這一劫千佛當中的第四尊佛,將來底下這一尊是彌勒菩薩成佛,是第五尊佛,這是這一劫裡面的事情。

  「世尊出現在住劫中之第九減劫」,釋迦牟尼佛出現的這個時代,是第九減劫;第九減劫是小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二十個小劫這是第九個小劫,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人壽普通為百歲至七、八十歲。」佛給我們講減劫,每一百年減一歲,佛告訴我們,我們娑婆世界眾生人的壽命,最長的時候八萬四千歲,八萬四千歲,人的壽命有這麼長;最短十歲。減劫是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然後從十歲,再每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這個樣子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一個小劫的數量是這麼算來的,這叫一個小劫,叫增減劫。釋迦牟尼佛出現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都是在減劫裡面,那個時候壽命,一般的壽命是一百歲,這是正常的。一百歲的壽命,七、八十歲過世的人也很多。

  從這個減劫我們來算,釋迦牟尼佛去我們現在「又三0二二年矣」,這是講的今年。按照我們中國的算法三千年,三千年人的壽命減掉三十歲,所以中國古人常講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人的壽命是七十歲;七十歲,這一百歲,七、八十歲過世的正常;七十歲,四、五十歲過世也算是正常。我們現在每天看到報紙上那些訃文,四、五十歲過世的很多,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與事實。換句話說,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夠過五十歲就算是長壽;五十歲以後,聰明人要為來生著想,這一生的事情要看淡,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念佛往生,前途就一片光明。如果五十歲之後,還是把這些名聞利養看得那麼重,那就危險,你還能活幾年?不要看到現在世間人也有八十、九十的,那是過去生中有特別的原因,不是偶然的,畢竟是少數又少數。

  「故今時壽命,七十為最高,四十、五十最普通,此報紙所常見者,足徵佛語非虛。」佛講的話絕對是正確的,沒有錯誤。「間有過百歲者,稀少已極。」我們也曾經聽說,見到有八十、九十、有一百歲的,報紙有登到的,很少。「此必有特別善因,方能致此,乃是例外。」這個不能當常例來講,那是例外的。

  【生當此際,惟有勸導大眾,同歸佛法,持戒修福,能種善因,必得善果。】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沒有的一個動亂的時代,無論在中國歷史、外國歷史,沒有見過的,這個時代是大動亂的時代,災害特別之多,天災人禍特別頻繁。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佛經裡面講,這是大家共業所感。環境,千萬不要以為環境是沒有靈性的死東西,那你就看錯了。花草樹木不是死的,你對它好,照顧它周到,開的花特別美,特別香;你照顧它不好,它花也開不好,也沒有香氣,它有靈性。我想喜歡養花的人知道,你真正愛護它,它就長得很茂盛;你對它不太關心,它逐漸逐漸就枯掉,它怎麼會沒有靈性?草木有靈性,或許有;石頭呢?石頭也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石頭也點頭,它怎麼沒有靈性!它沒有靈性它怎麼會點頭?都有靈性。《華嚴經》上說得透徹,為什麼有靈性?因為它有法性。佛給我們講,有情眾生的性叫佛性,無情眾生植物礦物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山河大地,我們要不好好對待它,不愛護它,隨意去糟蹋它,它也忍受不了,它沒有忍辱波羅蜜,所以地要動一動。你不好意對待它,它也不願意好意對待你,它也報復你,就是這麼個道理。這些道理實實在在講,唯有佛法講得透徹。

  我們今天對不起這個地球,對不起山河大地,隨便的倒這些廢棄物,倒這些垃圾,搞得整個地球一片污穢,連天空臭氧層都破一塊大洞。怎麼搞破的?排出這些廢氣太多了,森林砍伐太多,不能將這些廢氣溶解變成乾淨的空氣,那要靠森林樹葉吐出來的氧氣,這是造成,現在大家知道了,造成地球上的溫室效應,氣候反常。這就是我們對不起住的地球,隨便糟蹋它,不知道愛護,它對我們的報復也很厲害。它不是死東西,它是活的。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我們的慈悲不僅僅是對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也要慈悲。普賢菩薩禮敬諸佛,諸佛就包括情與無情,統統包括,那個做法是絕對正確的。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唯有勸導大眾同歸佛法,這是講共業當中我們修別業。自求多福,怎麼個求法?持戒修福。《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持戒就是守法。這個意思是廣義的,不是那幾條戒條,我們這樣看法就錯了,就錯會了佛的意思。守法、守規矩,佛在大小乘一切經教裡面,教導我們這些教訓,我們都要明瞭、都要遵守。像我們修淨土的,淨土三經、淨土五經裡面,教給我們這些教訓,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都要把它做到。所以修學淨宗的同修,我們的晚課採取《無量壽經》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們念這一段經文,目的何在?就是持戒修福。能種善因,必得善果,這是錯不了的;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

  【佛言一切唯心造。又言一切法莫非幻相。】

  這兩句話大乘經裡面常常說,《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地方造的意思,把變跟現都包括在其中。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現,十法界、六道輪迴是唯識所變。在一切現相裡面,特別是十法界、六道,一切法莫非幻相,就像佛在這部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些全是事實,前面已經多次的報告過。我們明瞭這個事實,就叫做看破;於一切法裡面不執著了,就叫做放下。能看破,能放下,你就得大自在,就跟諸佛菩薩處世那個生活的態度沒有兩樣。為什麼佛菩薩在世間遊戲神通、自在安樂?沒有別的,就是人家看得破、放得下。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當中說般若就佔了二十二年,幾乎是他說法的一半時間;由此可知,般若重要,般若在整個佛法當中是重點,所以用這麼長的時間來說。般若的總綱領是什麼?就是看破、放下。因為眾生就是看不破、放不下,所以才勞累釋迦牟尼佛費口舌講了二十二年,二十二年我們還是看不破,還是放不下,那就沒有法子了,實在是對不起釋迦牟尼佛。《金剛經》是六百卷般若的綱要,前面都說過了。所以要認識這些事實的真相,認識就是看破了;真正明瞭,真正認識,自然就不執著。我們無論是修世法佛法,都會一帆風順。為什麼?不執著,智慧就開了。有智慧好辦事。

  【故壽命、世事,雖有定數,實則定而不定,事在人為而已。】

  這一句都是真理。世間一切眾生都有命運,真正遇到算命算得好的,確實你一生的吉凶禍福都是命中定的,世俗間常講:「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命運真有。個人有命,一個家庭也有命,我們講家運,家也有命,國也有國運,整個世界有世運,古時候確實有人在那裡推算過。我們中國宋朝邵康節就很了不起,用現代的話來說,那是個大數學家,大哲學家,他推世運,他有一本書叫《皇極經世書》。這本書收在《四庫全書》裡面,那是講國運,我們中國每一個朝代的更替;講世運,整個世界的變化,這是非常著名的一部書。我年輕的時候很喜歡這個,去找,找到了,找到了拿來看,看不懂,不知道它說的是些什麼。以後學了佛,就不搞這些,學了佛才知道,定數裡頭還有變數。這個地方講的是真理,實則定而不定,事在人為而已。你看袁了凡先生,那就是很好的榜樣。孔先生給他算的命,定數;他的流年真的像孔先生所講的,一絲毫都不能夠轉動。去考試,哪一年考第幾名,結果放榜沒錯,跟命裡注定的一樣。遇到雲谷禪師之後,雲谷禪師教他斷惡修善,改造命運;他依照雲谷禪師教給他那套方法去做,以後它就不準了,跟流年就不一樣,就轉變了,這就是定而不定。所以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你要懂得改造你的命運。我們世間人講英雄好漢,英雄的定義是什麼?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這個世間事情,什麼事情最難?造命最難,你能夠改造你的命運,那就是真正的英雄好漢。佛法是最能幫助我們改造命運的,可見得這個事情真的事在人為。

  過去我講《了凡四訓》講過不少遍,今年年初有一些同修從一套錄音帶整理出來,現在已經印成書,很值得給諸位做參考。學佛如果連命運都不能改,我們的佛叫白學。沒有富貴能得富貴,沒有壽命能得壽命,這是我們學佛現世的利益。現在這個利益得不到,說學佛來生會得好處,這個說法很渺茫,誰能相信?佛法裡面講果報有兩種:有花報、有果報;花報是這一生,果報是來生。花開得好,我們能夠推想到果會結得好;花開不好,果怎麼會結得好?我們學佛絕對不迷信,佛法教給我們破迷開悟,我們在佛法當中一定要得到真實的利益。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定要求解,解得愈清楚愈明白,我們的疑惑才能斷根,然後才會認真努力的去依教奉行。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覺悟還算是不太晚,我知道自己沒有福報,知道自己短命,這是我的覺悟。以後讀到《了凡四訓》,袁了凡年輕犯的毛病,我統統都有;袁了凡年輕的好處,我都沒有。我的果報比他更慘,他那個命還可以活到五十三歲,我過去一般人給我看相算命,活不了四十五歲,我相信,我承認。今年已到七十歲,古稀之年,我沒有求壽命,佛法裡面得來的,最難求的是壽命。說到富貴,我覺得我今天比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有福報,哪一個人的福報都沒有我大,我的福報在哪裡?我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這是大福報。你們哪一個人心裡頭沒有牽掛?我過去還有那一點點,有個老母親;我母親五月初一往生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從此以後什麼事都沒有了,這個多自在!真正的福報是身心清淨、無憂無慮、無有牽掛,這個才叫自在,才真正叫享福。不是有錢就有福報,有了錢麻煩大了,心裡頭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錢貶值,又怕錢丟掉,一天到晚就操那種叫妄想冤枉心,那是魔障。財色名食睡都是魔,沒有,我身邊沒有魔障,身邊都是佛菩薩,這個不是得大自在嗎?世間人一天到晚圍繞的是妖魔鬼怪,他的日子怎麼好過!金銀財寶都是妖魔鬼怪。

  【更當普遍發大悲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得一個究竟。則世出世間,皆有一個辦法矣。】

  我們生活在世間要懂得享福,要知道什麼叫做福。世間人不知道,以為有了財富,有了名聞利養,有了權力,認為這個東西是福報;這就是他沒看破,他迷了。這些東西事實是什麼?我講的話沒錯,佛說的,都是妖魔鬼怪。佛在經上說的,「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那有什麼好處?這地獄五條根,有一條就把你拖下地獄,五條還得了,非下去不可,什麼人都救不了你。所以財色名食睡是五大魔王,世間人不認識它,以為它是好人,跟它交個好朋友,難分難捨,到最後全都上當了,都墮落到三途。學佛覺悟了,認清楚這些大魔王,我們可以跟它斷絕往來,決不去招惹這些東西,招惹這些東西,禍害沒完沒了,所以對它們要保持遠遠的距離。錢來了怎麼辦?來了馬上送出去,那是魔來了,趕緊把它打發出去,留不得,留了就是禍害,要把它趕緊打發出去。這講世法,你得身心清淨、自在安樂。至於我們的生活,生活實在講非常簡單,愈是簡單的生活,愈健康愈長壽,這個要知道,飲食簡單日子很好過,吃東西吃得愈少愈好,愈乾淨愈好,愈簡單愈好。我是很多年沒有自己做過飯,我自己吃東西,一個小鍋帶把子的,鍋碗就一個,洗起來方便,洗一個就行了。飯菜都煮在一起,一鍋就熟了,簡單!人家說:法師,你這個沒有營養!你看,我的身體不錯,七十歲沒有害過病,沒有進過醫院,醫院沒有我的病歷。哪裡沒有營養?天天講求這個營養,那個營養,一身的毛病;病從哪裡來的?病從口入。要曉得這個真正的道理,簡單、單一的東西最營養。你看那個牛,牛天天吃青草,就吃一樣東西,吃得又肥又壯;人天天講求百味飲食,身體比牛差遠了。仔細觀察自然,你就會開智慧。住房子愈小愈好,好收拾,幾分鐘就搞得乾乾淨淨,大房子我一看就搖頭。我們在美國很多居士家裡蓋得很大的房子,有的時候我到那邊去講經,到他們家住幾天,我都很嘆息!房子太大,院子太大,工作做不完。我一看,他們家房子是主人,家裡所有人都是奴才,伺候房子,你說那何苦來!住得真辛苦,沒有小房子住得自在。這是講世法,你知道怎樣過日子,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快樂、非常幸福、非常美滿。在佛法裡面,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將來福報更大,將來的果報更圓滿。

  【報佛恩在此,救一切苦在此,滿菩提願亦在此。】

  我們能夠明理,能夠了解事實真相,這是佛菩薩教導的。我們知道怎樣生活,知道怎樣修行,知道怎樣脫離六道輪迴,都是佛菩薩教導的恩德。果真這樣去做,這才叫報佛恩。我們自己認真努力去做,證明佛教導的純正,沒有錯誤,我們才放心把這個方法介紹給別人,供養給大眾,希望大家都來修學,大家都得幸福,這是救一切苦。滿菩提願,菩提願就是四弘誓願,我們要叫「四弘誓願」願願都兌現也在此。

  「歌利王事」,見《講義》卷三,一百一十面。這個我們省掉了,這是一段故事,《金剛經》江味農居士講義裡面,卷三,一百一十面。我剛才說過了,它的本事,講得最詳細的在《大涅槃經》裡面。這個暴君,這個惡王,就是憍陳如尊者的前世。這個地方略說一說,詳細的諸位自己去看。釋迦牟尼佛在那個時候是菩薩,還沒有成佛,修忍辱,就遇到這麼一樁事情。國王帶著他的隨從去打獵。菩薩修行都是在山上山洞裡面。打獵的時候,人走散掉了,國王有幾個宮女就見到菩薩在那裡打坐,在那裡入定,就見到這個菩薩。菩薩看到他們來了也很歡喜,叫他們大家坐在旁邊,為這些宮女說法;國王到處找,找不到,結果找到發現這幾個宮女在這邊,看到有個出家修行人給她們說法,他心裡就很不高興,就問他,你修的什麼?菩薩說,我修忍辱。好,你忍辱,我來試試看,看你忍不忍,能不能忍。就用刀把他肉一片一片割下來,問你能不能忍?這是肢解,割截身體。菩薩確確實實沒有一句怨言,隨他割,這麼一段故事。到最後,菩薩發了一個願,我將來成佛,我不但不恨你,我成佛了,我第一個度你。所以在這個時代,釋迦牟尼佛成佛,第一個得度的憍陳如尊者,就是歌利王的後身,佛的願兌現了。這是無故加害,這種殘酷的手段,菩薩沒有動一點點瞋恨心。我們一點點小事都忍耐不住,念到這一段經文,你有什麼感想?沒感想,念了沒感想,麻木不仁,沒有法子。念了無動於衷,這怎麼得了?所以想想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成就?經文讀起來無動於衷,那怎麼行?至少要生慚愧心,要認真來學習,真正能忍,一切法得成於忍。

  由此可知,佛法僧團裡面,師徒大眾過去生中也都是有緣分的,也都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像六群比丘,提婆達多,那就是惡緣,來搗蛋的。可是雖然是惡緣,佛有能力把惡緣變成善緣。所以你要是用冷靜的眼光去觀察,提婆達多那些也都是菩薩化身,沒有一個不善。你觀察這些事,你冷靜深入的觀察,原來這些事不壞;初看好像不是好事,細看,往裡面看是好事一樁,往深處看,往遠處看。我年輕的時候,好像還沒有接觸到佛法,我喜歡讀歷史。在歷史上,大家都曉得秦檜、岳飛。岳飛了不起,忠臣;秦檜是個大奸臣,大家都對秦檜批評得不好。我的看法不一樣,我說秦檜好人,太好了;我們那些人聽了都很奇怪,你怎麼跟別人看法不一樣。岳飛那個好是教我們盡忠,教導我們要盡忠報國;秦檜你看看,那個銅像跪在岳飛墳墓上面,他也教我們,教我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就像他的下場,那不是好老師嗎?我說秦檜在哪裡?秦檜應該在天堂享福,他教化多少人,那不是好事嗎?所以你往深遠上一看,他不壞。由此可知,是非善惡沒有標準,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兩個都是民族的老師,都是世間的大善知識,一個教你要盡忠報國,一個教你千萬不要做壞事,都是好老師,現身說法。

  【因無我人等相】

  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菩薩才能忍辱,所以菩薩對歌利王來割截身體,當然不會瞋恚;不但不瞋恚,而且非常感激,沒有他加害,怎麼能夠證明自己忍辱的功夫?功夫要經過考試,歌利王是老師來考他的,一考就得一百分,滿分,及格了。菩薩怎麼可以有瞋恨?我們如果在這個地方得一點消息,人家無緣無故加害於我們,看看我自己忍辱功夫如何,他是老師、善知識,不是惡人。如果心裡面還有一點難過,不行,我這個功夫還不夠,忍辱波羅蜜還不夠,十分、二十分,不及格。你就能把一切無緣無故來侮辱你、加害你的,統統是善知識,統統是老師,自己才得真實利益,跟他過去世的冤結化解掉了,這樣我們六波羅蜜才能圓滿。否則的話,忍辱這一關通不過,精進就沒有了,禪定更沒指望,般若就不必談了。你所有的不過就是布施、持戒,布施、持戒修得再好,來生得六道輪迴有漏的福報而已。六度愈是後面比前面要深,後後深於前前,有前面的可能沒有後面,有後面一定有前面。實在講,你明白這個道理,就很容易了。某個人有禪定,定功很深,他自己也說,別人也讚歎他,可是說幾句不好聽的話,他就發脾氣,就不能忍辱,那禪定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為有禪定的人一定有忍辱,能忍辱的人未必有禪定。好像我們蓋樓房一樣,蓋五樓一定有底下四樓,這一定道理;有四樓未必有五樓,有五樓一定有四樓。禪定在第五,忍辱在第三,哪裡說有五樓沒有第三樓,哪有這種道理,沒這個道理。所以幾句不好聽的話,他就表現在外面不高興,那個定是假的,那個慧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騙人,騙外行的人容易,騙內行的人很不容易。因為四相離了,

  【方能不著忍辱相】

  修忍辱而不著忍辱相,忍辱波羅蜜圓滿了。歌利王割截身體,是菩薩修忍辱波羅蜜圓滿之相。由此可知,沒有歌利王割截身體,忍辱波羅蜜圓滿就修不成,就不能圓滿,不能證明他圓滿。所以,這證明他的忍辱度修到圓滿。

  【境緣現前,安心不動,任其割截。】

  境緣是指歌利王下命令割截身體的時候,境界現前,菩薩安心不動,四相皆空。所以不管怎麼割截,他沒有痛苦。我們為什麼人家傷害你,你就感覺痛苦?有我相。他傷害了我,有我相當然就有痛苦;他沒有我,沒有我隨便你怎麼割截,他沒有苦受。所以只有著相,他才有苦受;離相,五種受都沒有了,苦樂憂喜捨都沒有了。所以這五種受不是真的,也是因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法裡面講正受,那是真的。正受是離開這五種受,苦樂憂喜捨統統沒有,那叫正受。

  【忍此奇辱。當知忍此奇辱,他人見之云然耳。】

  別人看到他忍辱,他真能忍。

  【菩薩爾時若無事然】

  菩薩那個時候還說「我能忍」,那就完了,那他的忍辱波羅蜜不到家。菩薩根本連我的念頭都沒有,哪裡有忍?忍與不忍也沒有。割截身體就像割外面的樹枝一樣,好像與他完全不相干,是這個境界,所以菩薩爾時若無事然。

  【無所謂辱不辱,無所謂忍不忍。此乃是忍辱非忍辱。】

  這是《金剛經》上的話,「忍辱非忍辱,是名忍辱」。這個心多清淨,一絲毫分別執著都沒有。

  【正是般若正智】

  他顯示般若的智慧,般若智慧就是自性的德用。

  「故內無能忍」,有個能忍已經就著相,有一個能辱,歌利王能侮辱我也著相,著人相;我相、人相都沒有。

  【故內無能忍,是無我相。外不見所辱,是無人相。並割截之事亦不見,是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壽者就是時間的相續,四相都離了。

  【般若正智現前,則通達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中,那有人我生佛、生死等一切對待之相。】

  這在一真法界裡頭找不到的,決定沒有;十法界裡面有,一真法界裡頭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經說法,講一乘了義的大經,像《華嚴》、《法華》、《淨土三經》都是一真法界。佛給我們所說的,皆是方便說。事實真相呢?真相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開不得口的,開口就錯了。所以這是佛的方便說,為我們介紹,我們入到那個境界,才知道原來比釋迦牟尼佛講的不曉得好多少倍,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把華藏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給我們介紹得太少太少了,微不足道。然後才能意會到那個境界之美、境界之善,不是人能說得出來的,佛也說不出。但是如果細心的人,從世尊這些大經裡面能夠得一點消息。像《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明白的,西方世界,往生到那邊的人,身體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跟阿彌陀佛一樣,相貌也一樣。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相貌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無量的相好,統統一樣。西方世界的生活環境沒有名字,西方極樂世界,你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沒有,大家都沒有名字。為什麼?有名字就不平等,你姓張,他姓李,你們兩個不一樣;沒有名字就平等,平等法界不可思議。你們住的地區,像新加坡有好的區,房價很貴,偏僻一點就便宜多了,在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也是這樣的。西方世界根本就沒有街道的名稱,沒有門牌號碼,大家統統一樣。這就給你透出了消息,沒有人我生佛這些對待之相,沒有!那個世界奇妙,奇妙得不得了。那我們找個人會不會找錯?絕對不會錯。你到那個人家裡面去也不會錯,為什麼?不要走路。我們現在到哪個家裡去拜訪還要開車去,那個地方不要,動一個念頭人就到了,就現在他家門前了。不需要走路,不需要找門牌哪個號,不需要;想見什麼人,那個人就在面前。我們現在講心電感應,比那個心電感應的速度還快,那個境界叫不可思議的境界。《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的品題,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我們今天能入,就憑一句佛號。你們念《華嚴經》,「我們修普賢行願才能夠去,不修普賢行願怎麼能去?」你不曉得,那一句阿彌陀佛是普賢行願的總綱領。一句阿彌陀佛,普賢行願全部都包括;不念阿彌陀佛,一條一條的修,好麻煩,不容易去。一句阿彌陀佛就統統都修了,好多人不曉得這個祕密,他不念阿彌陀佛,他要去搞一些大經大論,一條一條的去搞,那個才叫愚痴,才叫可憐憫者。

  【四相皆無,萬念俱寂。何所謂辱,何所謂忍。知此,則知一切行門,非仗般若不能成就矣。】

  六度每一度裡面,不能沒有般若,沒有般若就不能成就。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是如此,每一願裡面,點點滴滴都要具足般若波羅蜜,沒有般若波羅蜜,不能成就。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頭,有沒有般若波羅蜜?給諸位說,有,圓圓滿滿。給你講念佛的三個要素: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是般若波羅蜜。怎麼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離相。懷疑,有相,夾雜也著相,離一切相了,那有什麼懷疑、夾雜的?沒有了。所以叫老實念,老實人就是具足般若波羅蜜的人。老實不容易,我們這些人念佛都不老實,如果老實,不早就往生了;就是因為不老實,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老實?有妄想、有雜念、有分別、有執著,就是不老實,這就是沒有智慧,沒有般若在裡面。由此可知,念佛法門具足般若波羅蜜。所以古德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相應有很多說法,在這個地方的相應,就是具足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淨念相繼就相應,淨念相繼就是般若波羅蜜。佛法如此,世法也如此,世法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裡面有般若智慧,那一定做得很圓滿,一定很成功。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10月23日09:28:2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274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