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30集)jingkong老和尚主讲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三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30

play-sharp-fill

视频下载MP3下载

  請掀開經本,第七十五面,請看經文:

  經【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這一段經文是「請示名持」,名是經名,持就是受持。經名是全經的總綱領,我們佛門裡所謂大總持法門。經題是一部經的總持法門,明瞭之後,受持就不難。我們看底下小註:

  【爾時,意顯領會得綱要時,便當行持,不容稍懈。所謂解時即是行時是也。】

  由此可知,請示經名放在這個地方,用意的確非常之深。一般經典,當機者請教經名,多半在一部經將要講完的時候,而《金剛經》請示經名,它在這一部經的當中,跟其他經不一樣。這裡面除了以下我們還要說明這理由之外,實在講最重要的,實在無過於解時即是行時,這句話說得非常之好。明瞭趕緊要去做,不做有什麼用處?行就是要去做,不能夠有絲毫的懈怠,要認真、要努力。世間人悠悠度日,不知道時光就是命光,古人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此地我們看到須菩提尊者,真正是所謂現在人講的分秒必爭,他爭取時間是辦大事,不像我們現在這社會工商界也是分秒必爭,爭什麼?賺大錢!這跟我們不一樣,都是在爭時間、爭時效,可是目的不相同,果德自然也不一樣。佛法爭取時間確實了生死、出三界,果報是得大自在。世間人錢要是多了,麻煩就多,這些我們細心去觀察都不難理解。

  【他經請問經名,多說在全部之末。今在中間,何故?】

  為什麼《金剛經》的經題,說在這一部經的當中?

  【須知此經後半部之義,是從前半部開出。其義前半部中已有,不過說之未詳耳。若非長老再問,則說了前半部便可終止。】

  這把理由說出來了。這個理由也真的是事實,但是沒有前面講的「解時即是行時」這句話來得懇切,聽了、聽明白之後,真的馬上就要去做,我們才能真正得利益。本經分為上下兩部分,或者我們講前後兩部分也可以。尊者所問的兩個問題,這是我們在本經一開端就看到,他問的是: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問了這兩個問題。而在前半部,世尊的確把這兩個問題都答覆,所以後半部如果尊者要是不問,《金剛經》在前半部就結束。如果在前半部結束,這個地方提出來請示名持,與一般大乘經沒有兩樣。前半部說完,尊者又向世尊提出問題,於是世尊再不辭辛勞詳細為大家開示,這是後半部的經文,可以說後半部是前半部的補充,是前半部的詳細說明。這到前後兩半部的時候,有詳細的報告。

  【故此經名,雖似說在中間,仍與他經無別。請示持法,以便大眾遵依。】

  《金剛經》的大主意是明瞭了,怎麼個修法?也就是說,如何把金剛般若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使我們的生活變成金剛般若。金剛般若,要用現代的話來說,般若是智慧,金剛是最尊、最貴的,也就是說高度的智慧,至高無上的智慧,那是我們的生活。反過來看,我們這芸芸眾生,生活在無量無邊苦惱之中,這是我們現前的生活。怎樣把現前苦惱的生活,變成高度智慧的生活,這就是受持《金剛經》了。可見得這個的確是非常重要,無怪乎須菩提尊者這樣的渴望,想知道這個經題受持的方法。持,底下解釋這個字。

  【古人釋「持」字義】

  古德解釋這個字的意思。

  【曰任弘】

  這是解釋「持」這個字。

  【任是擔任,就是自行。】

  直下承擔,我就要這樣做,這是持的一半的意思;另一半意思,

  【弘是弘揚】

  我一定要這樣做,我還要幫助別人這樣做,這才行。自己這樣做,要不能幫助別人,那你只持一半,並不圓滿,圓滿一定要弘揚,這指勸他。所以佛在經上一再的教導我們,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由此可知,持的意思,包括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樣持經才算是圓滿。

  【請問經名,即是請求開示總持之法。】

  這個要知道的,這個意思通一切經,任何一部經講到末後,當機者一定向佛請示經名。請示經名的用意,就是請求開示怎樣修行,在行門裡面抓到綱領,這綱領在佛門裡面叫做總持。

  【信、解、行三,不能定說有次第,不能定說無次第。】

  不可以定說,有時候講次第,有時候沒有次第。《華嚴經》上就交代得很明白,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就是次第,有次第;圓融就是沒次第,就是不能說次第。這個說法才圓滿,才真正得受用。所謂有一種聰明伶俐之人,他的信解行證是一樁事情。我們在佛經裡,看到世尊講經說法,聽眾之中有些人聽了一半,還沒有聽完就開悟。《楞嚴經》上,世尊講到第三卷講圓滿,《楞嚴》十卷,三卷講圓滿,才講三分之一,阿難開悟了,呈偈白佛,佛給他印證。有些人聽經沒聽一半證果了,證三果、證四果的,這個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這是怎麼回事情?就是此地講的,不能定說有次第,他沒有次第,他信解行證融會成一體。這樁事情也得要跟同修們說明,不說明總有懷疑。從哪裡說起?得從三學、三慧說起。小根器的人,所謂是小乘人,小根器的,所謂小根器是小心量的,心量小,分別執著很重,這叫小根器的人,他次第修學,他有次第,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他有次第的。大根器的人,大乘菩薩,說不上次第,菩薩學的叫三慧。三慧是聞慧、思慧、修慧,聞思修三慧。三個都叫慧,諸位要知道,慧是哪個慧?戒定慧之慧。因此,沒有戒定,哪來的慧?沒有戒定慧,哪來的三學?這個諸位要知道。現在有一些人沒搞清楚,聽說菩薩修戒定慧三學,他也就要學菩薩,三慧真正的意思沒搞清楚。

  我在早年,說這個話總是二、三十年前,我在台北大專佛學講座,那個時候我擔任總主講。有一位同學,輔仁大學的同學,我還記得清楚,名字忘掉了,好像是姓林,名字一下想不起來,年歲太久了,在上課之前他走到我面前來,他說:法師,我下次不來聽經。我就奇怪,我說:為什麼?你在我們大專講座表現得很不錯,從來不缺課,聽了好像也滿歡喜,很有受用,為什麼明天不來?他說:我聽經已經聽了兩年,這就聞慧,聞法已經聞了兩年。他一說這個我就明白,我說:大概你不來聽,回家去修思慧,去想是嗎?他點點頭,我說:思以後,你再去修,對不對?他說:是的,沒錯。我說:今天這一堂聽不聽?他說:這一堂我要聽。我說:好,我就藉這個機會,把大家這錯誤的觀念給它修正修正。他認為聽經就是聞慧,錯了!問你開了慧沒有?你開了智慧,聽經才是聞慧,你沒有開智慧的時候,你聽經談不上,戒定慧都談不上,哪裡是聞慧!這是很大的誤會。所以菩薩比阿羅漢高,菩薩是大乘,大乘佛法建立在小乘的基礎上,沒有小乘哪來大乘?好像蓋房子一樣,沒有底下一層,怎麼會有上面一層?上面一層一定蓋在底下這一層的,底下那一層修什麼?修戒定慧。你戒定慧三學完全都沒有,你想搞空中樓閣,那怎麼可能?所以慧是戒定慧的慧,你要得到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慧開了。菩薩修,戒定不談,就修慧。諸位要知道,這上面的包含底下的。戒是第一層樓,定是第二層樓,慧是第三層樓,講第三層,一定包括底下兩層;講第一層不一定有第二層;講第二層,一定有第一層;講第三層,一定有底下兩層。菩薩雖然修慧,戒定具足,他要是不具足,慧從哪來?

  這是大學生聽兩年佛法,居然把意思聽錯,難,實在是難!在我想聽錯的人不少,不只他一個,他說出來,別的人還沒說出來,曲解佛的意思,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是誤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這是麻煩事!還好他提出來,所以我就說,聽完兩年不聽了,聞慧,回家再去想,去想兩年,想兩年之後再去做,再去修行,再去修兩年,大概總是這個意思。我說:你這個聞經叫道聽塗說,你沒有聽到,你回家去思,叫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兩年之後,你要修,叫盲修瞎練,怎麼能成功?菩薩哪是這個做法?菩薩他胡思亂想、盲修瞎練,怎麼能成功?所以他誤會了。聞思修三慧,「聞」是指接觸,用這一個字來代表,眼見色也叫聞,耳聽聲、鼻嗅香、身體的接觸,只要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用這個聞字,聞表接觸。「思」表明瞭,一接觸就明瞭,不要等到去思,一思就落到第六意識,哪裡算是菩薩?小乘人尚不至於,所以佛用這個字做代表,凡夫對一個事情比較深一點,總是想想才明白,所以思代表明瞭。「修」代表沒有過失,代表破迷。由此可知,聞思修是一樁事情,一個是接觸,一接觸就明瞭,明瞭就不迷。從接觸叫聞慧,從明瞭叫思慧,從不迷叫修慧。可見得聞思修是一樁事情,所以都叫慧,哪裡可以把它分成三段,分成三段就錯了。所以這是不能說有次第,不能說無次第。戒定慧就不能說無次第,聞思修不能說有次第,這才是菩薩修的,菩薩行是高級的佛法。下課我再問這學生,我說:你下次還要不要來聽?他說:要來聽。好!不可以錯解,錯解就很可惜。

  信解行證這四個字,也不能說有次第,也不能說無次第。初學的人有次第,功夫得力的人沒有次第,功夫得力的人信解行證合而為一。如果你能夠將信解行證融合成一,你就得真實的受用。可以說表現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歡喜快樂,真的是快樂無比,法喜充滿;就是我在前面講的,你已經有能力把凡夫無限的煩惱,轉變成高度的智慧,你日常生活是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那個人怎麼不快樂?為什麼能夠生活在高度智慧裡面,信解行證合一了,這就是菩薩的三慧。如果把信解行證分做四個段落,你沒入門,你是門外漢,你得不到受用,你學佛學得再多,你講經講得天花亂墜,你的生活還是苦惱無邊,你得不到法喜,你得不到受用。所以說初階段一定是有次第,功夫得力,次第就消融,就融成一片,這是我們要知道,要努力的方向。

  【人必具有信心,而後研求佛法。】

  對於佛法如果沒有信心,你就不能很認真很努力的去研求,一定要對於佛法生起信心,信心很難生起,這是實實在在的,信心很難。當然,信心的生起也必須有條件。現在人講條件,佛法裡講因緣。因緣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條件,條件很多很複雜,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善根,自己沒有善根,遇到殊勝的外緣也沒用處。自己一定有善根,再遇到善緣,於是信心才能生得起來,明瞭佛法的殊勝,明瞭佛法的功德利益,這個信心才能生得起來。生起信心,一定是很認真很努力的去修學,修學一定能夠得受用。得到受用,信心就更堅固,味道嘗到,利益得到,可見得這個不假,這是真實的,你的信心、願心愈來愈堅固。信願幫助行證,行證又幫助信願,相輔相成,互相的增長,那個境界好,這個境界是愈來愈好。

  【必明得佛法真實之義,而後方知真實修行。此有次第也。】

  我們一般入門都是這個樣子的,一定是經過這個次第,功夫一得力,這次第就融成一個,就能夠到圓融。

  剋實而論,這講實在的。

  【若無功行】

  功是功夫,行念去聲,這是個破音字,念去聲,念ㄏㄥˋ,當動詞講,不當名詞講,當動詞講,念ㄏㄥˋ是當動詞講。是什麼?生活行為,功夫在日常生活行為之中。什麼功夫?通途而論,就是戒定慧。戒有功,有功夫了,得定,得定我們在講堂裡面常常換個名詞來講,大家好懂,得身心清淨,定就是身心清淨、清淨心。定有了功,智慧就現前。智慧一現前,你在日常生活之中,處事待人接物,乃至於大小工作,生活裡頭點點滴滴的,全是三慧。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智慧,一接觸就明瞭,一接觸就不迷,你知道如何去處理,如何去運用,所以你生活在高度智慧當中,這個不假,要在功夫得力。功行兩個字要很清楚,功是功夫,行是生活,日常生活裡面顯示出你修學的功夫。假如沒有功夫,也就是說你所學的,與你日常生活完全不相干,統統用不上。

  【則障深慧淺,決不能深解。】

  須菩提在本經告訴佛陀,他深解義趣,這句話難得!為什麼他能深解?他做到,他在日常生活當中把無住生心完全體會到,所以他能夠深解。不能深解,當然你也就很難深信。

  【若無解行,信亦不真。由是言之,信、解、行定要同時並進,豈有前後次第之可言。】

  我們今天想成就,想早一天成就,有沒有方法?有,你能夠把信解行合在一起,那就是證。換句話說,要盡可能的把次第拉近,信解行的次第拉近,把它拉成一體,你就成功。聽了,一聽就明瞭,一明瞭,境界馬上就轉過來。境界一轉,生活當中就表現出來,就做到,這樣才能真正得受用,這個受用的表現,就是剛才講的法喜充滿,真是在生活裡頭得到無比的快樂幸福。底下為我們說明幾個例子,這些例子也是我們常常會遇到的。

  【或遇有人,無端而能信佛。一聞便得明了。】

  確實有這樣的人,當然是少數人,不是多數人。或者是偶爾之間,或者是別人對他講佛法,他一聽就歡喜,一聽他就能相信。我們也曾見到過,在臨命終時,一生都沒有聽到過佛法,沒有接觸過佛法,臨終之前有個善友告訴他佛法,勸他念佛往生,他一聽就相信,馬上就念,結果真的就往生,我們確實曾經見到過。

  【亦有於佛法一毫不明】

  佛法的道理他是完全不知道。

  【而能發心精進勇猛修行者】

  他聞到佛法,他真幹,真勇猛、真精進。勇猛是說他不休息、不懈怠、不疲倦;精進是說他一門深入,純而不雜,那個叫精進。我們一般同修所生的毛病,不能說你不用功,不能說你不努力,你也很進步,但是你不是精進,你那種進叫雜進、叫亂進,所以你得不到利益,你搞雜、搞亂了。這個進步要注意,要精進。佛法最忌諱的是夾雜,不但世法不能夾在裡頭,不能夾雜,佛法也不能夾在其中。佛說的法門太多,浩如煙海,只能夠學一個法門,那你就決定成功。你要學兩個法門、三個法門,就很可惜,非常難成就。我們也遇到一些同修,大概認為一門不太保險,兩門總好一點。我們勸他念佛,他還要去參禪,禪淨雙修,好像那時候比較保險一點。還有一些人認為兩門還不保險,還得搞三門,比較更可靠一點,禪淨密三修。還有一些更雜的,摻雜得太多。古德是有提倡,沒錯,永明延壽大師就提倡禪淨雙修,你聽到你就想學,你就錯了。永明大師提倡禪淨雙修是對誰說的?他為什麼要這樣說法?你要把他的意思搞清楚,他老人家是對參禪的人說的。為什麼對參禪人說?看到這些參禪人不會成就,不但不能開悟,得禪定也得不到,但是叫他放下禪去念佛,他貢高我慢,他不甘心不情願,認為淨土是很低的法門,禪很高,他貢高我慢,所以祖師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教他禪淨雙修,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這個用意在哪裡?知道你那裡不能成功,將來你在淨這一半上你還能夠成功,是這麼一個苦心。你要是念佛人,他再不會勸你禪淨雙修,那不是破壞你!那不是給你找麻煩!所以諸位一定要懂得祖師說話是對誰說的,為什麼要這樣說,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走的是正路。他們是路走偏差,給他修正,是這個意思。這些不明佛法的人,偶爾接觸的人,他能信能願能行,

  【此皆夙世本有功行,今遇因緣,遂爾發現,非偶然也。】

  我們看到好像偶然,其實不偶然,這是他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所以一接觸他的善根就發現。不但佛法當中沒有偶然的事情,諸位要曉得,世法裡也沒有偶然的事情。諸位要是念《了凡四訓》就知道,《了凡四訓》過去我講過很多遍,現在已經從錄音帶寫出來編成書本,這個書本最近在印,台灣打電話告訴我,第一版印三萬五千冊,印出來之後會送到此地來,這是過去所說的。這裡面告訴我們,六道眾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哪來的偶然?你一天吃多少粒米的飯,你自己不知道,可是那是命裡注定的,你不可能多吃一粒飯,你也不可能少吃一粒,你一天喝多少滴水,都是命裡注定的。凡夫沒有辦法逃過命運,哪有偶然的?世間人不相信,錢我賺得來的,我有本事,賺來的,有本事。比你本事大的人多得很,他為什麼賺不到?他命裡沒有,想賺也賺不到,命裡有的,不賺它也來。正所謂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運從哪裡來的?過去生中因果裡面來的,你造的因,這一生要享受這個果報;我們現在這一生所造作的,造因變成來生的果報,因因果果永遠不斷。

  佛在《金剛經》教給我們,要生心、要無住。「生心無住,無住生心」,這才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相應就叫做隨順法性,順性起修,這是佛菩薩所行的。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錯了因果、違背了自性去做,這樣所得的果報苦不堪言!六道三途從哪裡來的?違背自性變現出來的逆境界;隨順法性變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四聖法界,不一樣!所以佛教給我們要生心。我們曉得,佛法、世法絕非偶然,沒有偶然的。但是明白理的人,了解事實真相的人,命運可以轉;所以命運它不是定命,佛法裡不講宿命,命運決定是有,但是不是宿命論,不是定命之論,命可以改造。正因為命可以改造,所以佛才有辦法,佛菩薩才有辦法度眾生,教你怎麼改。就像剛才所說的,教給你如何從無量無邊煩惱的生活,把它改變成高度智慧的生活,那改了,這就改造命運。佛知道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教給眾生改造命運的方法。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這一部大藏經就是幫助眾生改造命運的理論與方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轉煩惱成菩提,幫助眾生轉生死成涅槃,這是佛法了不起的地方,是佛法最偉大的地方。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必須要明瞭。

  【必須真實如法做到,始名曰行。】

  這一句的關鍵在如法,就如同佛在經上講的理論與方法,我們在生活當中把它做到。最明顯的例子,佛教給我們無住,我們要把它做到。無住是什麼?是放下,把我們心裡面許許多多的妄想、煩惱、習氣、憂慮、牽掛統統放下,無住,恢復到心地清淨;心裡這些拉拉雜雜的東西統統放下,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是真心,夾雜妄想雜念那個心就叫做妄心,所以妄心還是真心,真心夾雜一些妄念。《華嚴》上講的妄想執著,所有一切的夾雜把它歸類,可以說總不外這兩大類,這兩大類就是佛法裡講的二障,妄想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總不外這兩大類。統統放下,真心現前,本性現前,本性就是真心,真心就是本性。為什麼說兩個名詞?一個講體,一個講用,講性多半是講體,講心多半是講作用,實在講,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

  這是為什麼要無住,一定要做到無住。有一些同修告訴我:師父,放不下!放不下,放不下也得要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就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來的?我在經上講得很多,六道輪迴從執著來的,你有執著就有六道。十法界是從妄想來的,你有妄想就有十法界。妄想執著都沒有了,不但六道沒有,十法界也沒有。十法界沒有了,展現在面前是一真法界。諸位要知道,十法界不是真的,也是妄的。十法界之上才叫一真法界,諸佛與大菩薩們他們住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裡頭。十法界裡面那個佛沒什麼了不起,一真法界那就了不起,這個必須要知道。了解這個情形,你就曉得真要放下,不放下這個虧吃太大了。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搞得這麼苦,什麼原因?就是妄想執著放不下。誰叫你受苦?沒人叫你,自作自受。自作就是妄想執著,是你在作,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那夠你受的!就這麼回事情。佛在《金剛般若》給我們提出忠告,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須菩提尊者聽懂,馬上就想做,所以請示經題。一定要真實如法做到無住生心。生什麼心?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要生這個心;不能有條件,有條件不行,無條件的。有條件怎麼?又有住了,無條件就是無住。盡心盡力幫助一切眾生、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毫無條件,盡心盡力在做。無論你從事於哪一個行業,你這個行業都是幫助社會、都是幫助廣大群眾。《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他們所示現的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們修的什麼?都是修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任何一種行業,都是菩薩道、都是菩薩行,都能超凡入聖,只要你懂得這原則,無住生心,就行了。

  【必須真實如法做到,始名曰行。】

  行就是真幹。

  【真實見到佛理,始名為解。】

  佛所講的這些道理,真的見到,透徹明瞭,這才叫解。

  【真實知得皈依三寶之益,始名曰信。】

  皈依三寶的利益無量無邊,三寶是我們一生前途幸福的前導,它在引導我們,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覺正淨是三寶。我們一生念念當中都要依靠它,這是一般講佛法僧,佛法僧就是覺正淨。佛是覺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不染,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知道覺正淨的利益,才叫信。我們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違背覺正淨,這才叫真正的信佛。

  【凡親眼見得,親身做到之事,則謂之證。】

  證是我做到了。覺正淨我做到,那你就證得了。戒定慧你做到,那你也證得。在什麼地方做到?在日常生活當中,像世尊在本經前面所示現的,入舍衛大城乞食,著衣持缽,每一樁事情裡面都顯示出圓滿的覺正淨,圓滿的六度萬行,圓滿的十大願王,每一樁事情都顯示得那麼圓滿,那叫做證。不是離開生活別有所證,那就錯了,沒那回事情。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無不是證,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解行做到究竟,名曰究竟證得。】

  究竟證得是成圓滿的佛果,那個叫究竟證得。菩薩所證的叫分證,他所證得的是部分不是全體,雖是部分,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佛法常用晚上的月亮來做比喻,初三、初四就有月牙,月亮就放光;一直到十四,光明愈來愈大,都叫分證;到十五滿月,就叫做究竟證,如來果位上圓滿。十四的菩薩像等覺,十三的菩薩像十地,用這個方法來做比喻。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大概就像初二、初三那個月牙,雖然它才是一點點,那個光真正是月光,不是假的,是真的。跟如來究竟覺所證的是無二無別,一個證得少,一個證得圓滿,所以叫分證,叫究竟。那是真的,真佛不是假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分證佛,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比分證低一個階級,叫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古人也很難得,方法也很巧妙,所謂捏目所見的第二月,怎麼叫捏目?我們好眼睛看月亮,月亮是一個,咱們拿一個指頭把眼睛用力按下去,看月亮就看兩個,兩個當中一個是真的,一個是相似的,也不能算它是假的,叫相似的,跟真的非常非常相似,就拿這個來比喻相似位,相似所證的。比相似更差的是觀行,觀行是剛剛修,觀行位用什麼比喻?水裡的月亮、月影子,哪個地方有水,就現一個月亮,月影子叫做觀行位。這種比喻都滿好,讓我們對它這個淺深次第有個大概的明瞭。觀行是真用功,還沒證果。相似是什麼?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在相似位,見思煩惱斷了,無明沒破,法身未顯,那叫相似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是分證位。由此可知,都是解行程度上差別所說的。

  【經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由是可知,信、解、行、證,實際為一事。】

  這個道理事實我們一定要清楚,必須要透徹的,我們在生活當中,修金剛般若才沒有障礙。信、解、行、證,確確實實是一樁事情,就跟我剛才講菩薩的三慧是一樁事情。信心要清淨,什麼叫清淨?沒有疑惑,有一絲毫疑惑就不清淨,決定沒有疑惑。對佛沒有疑惑,是我們的好老師,決定不欺騙我們。佛是過來人,句句話都是真語、實語、如語,決定沒有疑惑。對佛的教誡,我們理解,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很清楚、很明白,我們理解。理解,心裡頭就變了,心裡平常憂慮煩惱牽掛統統沒有了,馬上就丟掉。一明瞭佛的話,馬上就丟掉,那就是行。一丟掉之後,身心清淨好自在,那就是證。可見得信解行證是一剎那當中完成的,哪有次第可言?如果你真的明白,你進講堂是凡夫,出去你就是菩薩,不是凡夫。進講堂的時候,你心有住,出講堂你無住生心,你不就變成法身大士!由此可知,作菩薩、作佛不難,法身大士就是分證佛。

  【此之謂平等。即此四字,便可悟由平等見差別,由差別見平等之理。】

  佛法裡常講的差別平等,這個道理,你把三慧、三學、信解行證四科,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什麼叫差別、什麼叫平等,你就懂得。差別跟平等是一樁事情;換句話說,你有妄想執著就差別,離妄想執著就平等,真相如是。

  【若明佛理,隨拈一法,皆能窮其究竟,歸於平等。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

  這是跟諸位講真實話,佛法裡的的確確沒有淺深次第。你以為有淺有深,那還是你分別執著,有分別執著就有淺有深;離分別執著就萬法平等,沒有淺深次第。不但次第沒有,淺深都沒有。為什麼?統統歸一,歸到心性,全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怎麼不平等?法法皆平等,十法界依正莊嚴全都是平等,都是自性變現的,都是自性流露的,這是你真的明白佛所講的這些道理。一切法裡頭隨拈一法,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是這個意思。皆能窮其究竟,究竟是什麼?究竟是心性。任何一法,你要是仔細去觀察、去研求,到最後都歸到自性。自性就是平等,所以說歸於平等。

  《無量壽經》在經題上教給我們修學的總綱領,在經題上,《無量壽經》這個經題非常圓滿。「佛說」,一般經上的佛說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三部經經題上都有佛說,那個佛不是指釋迦牟尼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佛為眾生都說《無量壽經》,都說《阿彌陀經》,都說《觀無量壽經》,所以這三經是一切諸佛都說的,其他的經一切諸佛不見得說,不見得都說,因為佛法要觀機,根機不對,佛決定不說的,這三部經一定要說,因為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那個佛跟其他經上的佛說,意思不一樣。「大乘」,大是指心量之大,廣大無邊,普度法界一切眾生。「無量壽莊嚴」是我們所求的。所求的是性德圓滿的現前,那是無量,用一個壽做代表,無量壽命、無量智慧、無量光明、無量德能,一切都是無量的。莊嚴是表現在事相上的美好,美輪美奐,沒有一絲毫的缺陷,這是莊嚴,所求的。用什麼方法求?清淨心、平等心、覺心,覺而不迷,用這三個方法求。所以「清淨平等覺」,是經題指示我們修行的總綱領。你修清淨平等覺,你就得大乘無量壽莊嚴,你得這個果。經題上是有因有果,有理有事,有性有相,經題是真的圓滿,究竟圓滿。

  「實相顯現時,唯一清淨。並信心二字,亦無痕跡。則是真究竟平等,如如不動矣。」

  剛才說過了,隨拈一法,隨拈一法窮其究竟都歸到法性,都歸到究竟平等,所以佛家說萬法平等,道理就在此地。不但性平等,相平不平等?還是平等的,作用也平等。我們一般人看不出來,一般人頂多可以承認性平等,相不平等。我這個相跟佛相長得不一樣,怎麼會平等?我們作用也不平等。其實這種不平等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妄想執著裡頭生出來的,妄想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離妄想執著就平等,這妄想執著一離,相就變,變成佛相一樣,世俗間算命看相的常說「相隨心轉」。佛的相怎麼變現出來的?佛心清淨,佛的相是清淨心變現出來的。我們把妄想執著丟掉,放下了,心清淨,現出那個相就跟佛一模一樣,可見得是平等的。從真的方面講是平等的,從假上面講是不平等的,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法無淺非深,深亦可淺,直無淺深次第可說;發心學弘經的人,這句話一定要記住。所以佛法可以深講,可以淺講,可以長講,可以短講,沒有不自在!但是你一定要如教修行才行,你要不如教修行,就是經上講的受持讀誦,你就很難為人演說的時候來得這麼圓融自在。一定自己要身體力行,要在行持當中證實佛所講的理論、境界,然後你說出來自自然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故不可取著其相,而曰則非也。】

  經文上「則非」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教給我們不可以取相,不可以著相。取著,取就是分別,著就是執著,在一切現相當中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執著。不但世法裡面我們不要去分別執著,佛法裡頭也不要分別執著,你才能看到真正的東西。一落在分別執著裡面,你就看不到,真的東西看不到,你所看的是假的。佛教給我們是實話,我們要相信。

  【然為接引眾生,啟導進步,又不能不假設一淺深次第,以及種種莊嚴之事。故不可斷滅其相,而曰是名也。】

  你自己不錯,修行著實有得功夫,到達信心清淨,平等性現前。法相唯識裡面說得好,修行要在轉識成智,這是法相宗講的,修行最重要的原則綱領就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轉識成智又必須要知道,有的是因上轉,有的是果上轉。果上轉,我們就不需要理會,證果自然轉。要緊的是要先因上轉。因上轉的哪兩種?六、七是因上轉,五、八果上轉,前五識跟阿賴耶是果上轉。由此可知,修行,法相宗修行人,他著力的地方就是要轉第七識跟轉第六識,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第七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執著,堅固的執著。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一切不分別,心就平等了。一切不分別,觀察就妙了,看到什麼?萬法一如,法法平等,妙觀察。六、七二識就是分別執著,六識是分別,七識是執著。世尊在本經裡面告訴我們無住,無住就是離妄想分別執著。

  眾生境界沒轉過來的時候,是凡夫,是二乘,是權教菩薩,對於這些人又必須要行大慈大悲,以善巧方便去誘導他,這是假設一個淺深次第,這個淺深次第是什麼?五乘佛法、三乘佛法,這是淺深次第。小乘裡面四果四向,大乘裡面五十一個階級,信、住、行、向,這都是世尊假設的淺深次第。在果證裡面有種種莊嚴,種種莊嚴是什麼?隨心所變。你心裡不相同,外面境界就生變化,依正都變化。正報是自己身體,身體起變化,相貌會變。人心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慈悲,他那個相慢慢變,就變成像菩薩一樣,別人一看生歡喜心。如果每天嫉妒瞋恨,他相也在變,慢慢就變成阿修羅、羅剎,人家看到恐怖,看到就害怕,相隨心轉。這個正報身在變,環境也在變,環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個地方人心地都善良,都忠厚老成,這地方沒有天災人禍,居住的環境依報好。新加坡這個地方許多外國人都讚歎,為什麼讚歎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的老百姓老實、守法,這是其他地區比不上,新加坡雖然小,可以說是世界上模範城市。這是真的,多少國家到此地來,想學新加坡,這正確的。人人能守法,這個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夠繁榮,老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佛法為我們講的,比這個更深入,佛法讓每一個眾生,自動自發改過遷善,斷惑證真,這又是世間法所不能比的。由此可知,佛法裡面講許許多多淺深次第,是假設的,經上常常有「是名」,是名是顯示這個意思。

  【無有定法這四個字,通貫一切。會得此義,頭頭是道。薦得少許,活潑潑地。於深義趣,自能領會。】

  這四個字義趣很深很廣,要緊的我們能夠體會得。貫通一切,不僅是佛法,佛無有定法可說,也貫通一切世間法,世間一切法也是無有定法。你要問為什麼無有定法?這個原因就是一切眾生的念頭,哪一個眾生有一定的念頭!起心動念千變萬化,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不定,生的法哪有一定?世間眾生心想不定,佛說法也就無定。佛所說的一切法,無非是眾生有感,佛就有說,眾生什麼感?起心動念就是感,眾生要沒有感,佛就無法可說。就是因為眾生動念,動的念又無有一定,又無有定法,這是事實真相。所以這四個字,貫通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明白這個義理,明瞭這個事實真相,你就會頭頭是道。

  薦得少許,這地方是你能夠契入一點點,薦得跟我們平常講契入是一個意思,一般講證得也是這個意思,你能證得一點點。或者我們再說得清楚一點,你能夠享受到一點點,這個薦得也是享受到,佛所講的這些理論與方法、境界,你真正得到一點,真正享受到一點,你所表現的一定是活潑潑的。就是我剛才講的,你在生活當中法喜充滿,快樂自在,一定會表現出來,於佛所講的甚深義趣自然能夠領會。所以佛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實行,要去做,要一門深入。

  有許多同修真正發了好心,在這部經上聽到佛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斷的在勸我們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遍數聽多了,自然就受到感動,發心想為人說經。怎麼個說法?講經好難,怎麼個說法?其實諸位不了解,古時候寺院叢林培養講經的人才,用什麼方法?複小座。今天師父在這裡講這一座經,講這兩個小時,到明天早晨,你也上臺把這兩個小時講出來,有這個能力,老和尚一定把他提拔出來,專門學教,這是講經的材料。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當護法,為常住工作,為常住工作叫內護,信徒是外護,為常住服務,擔任常住的職事。有這個能力,培養出來做講經的人才。自古以來,我們在佛教寺裡沒有看到哪一個法師辦佛學院、辦培訓班,沒有!諸位去查查,沒有這個事情,統統是小座裡頭培養出來的。所以你如果要學,不難!你們在此地聽的,明天你就給人家去講去,找到你的親戚朋友,哪一個人要跟你講話,你就請他坐下來,你給他講《金剛經》,就行了。能講多少就講多少,這經上講四句偈,講一句也行,講兩句也行,講四句也行,活潑潑的,一點都不呆板。你真肯發這個心,真肯天天講,你能講上三年,你有這個恆心、有毅力,三年以後不知不覺你就成了法師。法師,在家出家都可以當法師,都可以講經。你要真幹才行,要很熱心去幹,很努力的去幹,這就學成功。哪有什麼方法技巧?沒有。自古以來,就這麼成就的。方法技巧,那不過是經驗的累積而已,哪來的方法技巧。學的時間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多,在這裡面產生經驗,吃多少苦頭,受多少教訓,得一點經驗而已。頂重要的,就是熱心去複講,把我們所聽到的轉告別人,把我們自己修持所得的好處利益轉告別人,這就是弘法利生,就是續佛慧命。所以要記住,無有定法,這是《金剛經》上,也是一句最高的指導原則。

  【因為無有定法,所以不可執有,不可執無。】

  有無都不能執著。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

  這一條很要緊,教給我們怎樣去證入。你要想證入這個境界,首先要無住,不著有,不住法相;不可以執無,不住非法相。法相跟非法相都不執著,心就清淨,清淨心就能反照。怎麼個反法?這個字的意思很深,讀《楞嚴經》看到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怎麼個反聞?反照就是反視,我們眼睛看怎麼能回頭看自己?這地方難,就是這個反字。反的意思是不看他的相,要看他的性,是從相上反歸到自性,那就成功了,是這麼個意思。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菩薩為什麼覺而不迷?就是他懂得反照,懂得反聞。反聞跟反照是一個意思,《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用一個字做代表,用聞字做代表,在眼就是反視。所以你要曉得這個反字怎麼個反法,你才會用得上功夫。如果你要是不懂這個字的意思,你怎麼反?你天天想這個字,看,回頭看自己,想久了得神經病,麻煩可大!反都反不過來,怎麼反聞?我們聽到外面音聲,怎麼能夠叫他回過頭來聞自己?你要這樣想法,叫依文解義,三世佛都喊冤枉!你就搞錯了!這個反,告訴諸位,從相上去見性,反過來要見它的自性。性是什麼?性是了不可得。

  其實這些方法我在前面給諸位透露過,如果你要是很留意聽的話,你在這上一聽就明瞭,你就能會入意思。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佛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相是什麼?是一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楞嚴經》上講,「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十法界依正莊嚴現象之生,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這些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教你無住;因為這個相相續不斷,所以佛教你生心。生心跟無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證明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見色聞聲你去觀察,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這是反聞,這是反照,你的心馬上就平等,絕對不會執著。為什麼?不可得。不但外面境界相不可得,我能見能想的這個心也不可得,內外統統不可得,這就證入,這就入實相。前面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現前。這是諸佛菩薩、法身大士他們修行的方法。我們凡夫很可憐,見到相隨著相轉,聽到聲隨著聲轉,這好聽、不好聽,煩惱都起來。諸佛菩薩聽,聽而無聽,視而無視。什麼原因?統統歸到自性,反聞聞自性,統統歸到自性,自性裡不可得,萬法平等,當體即空,他歸到這地方,他心多乾淨,他多自在,得大自在!今天時間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0年10月20日18:08: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269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