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智言慧語—持戒能捨世間之欲,修福能捨自己之財。以財、法、無畏施 之於人,正是修般若即在持戒修福下手 (第二三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17集) 檔名:29-513-0236
【持戒能捨世間之欲,修福能捨自己之財。以財、法、無畏施 之於人,正是修般若即在持戒修福下手。】
我們看這一段,前面說過,持戒的人必定是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世間種種的享受他能夠放下,實在講這才是真正的有福。一個人到中年以後,會深深的體驗到,真實的福報就是身心健康、生活愉快,這才是真正的福報。福報決定不是有財富、有地位,世間人看錯了,以為有財富是福報,有地位是福報,其實不然。一生之中要是生活不快樂,縱然有財富,富而不樂,反而不如貧而樂,那個人生有價值、有意義得多了,這是要有相當智慧就能夠觀察得出來。
由此可知,古人常講的貧而樂,那叫享清福,清福高!紅塵裡面享受五欲六塵叫紅福,紅塵之福,紅福沒有不污染的,身心都污染,換句話說,那個福是享了,身心都不健康,這就是我們說的,他付出的代價太大太大了,簡直不能成比例。真正會享福的,真正會生活的,身心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妄想、沒有煩惱,這個人過的是神仙生活,我們佛門裡面講佛菩薩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對於世間五欲六塵決定不追求。何況世尊在大乘經裡面,講得這麼清楚、這樣的透徹,那都是假的,緣聚緣散,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持戒的人行,持戒的人善根非常深厚,他在這個時代他歡喜守法,願意守規矩,循規蹈矩,這就是持戒之人。修福,實在講那也是大智慧,正是與修般若相應,般若是真實的智慧。福與大眾共享,這是真正的福報,這是真實福報。決定不能夠獨享,一家人獨享,一個集團的人獨享都不行,要與一切眾生共享,這個人福報就大了,這個福報才叫真實的福報。在世間我們看到富貴之人,富,他擁有財富;貴,他得到地位。這種果報都是多生多劫修善積德而得來的,不是偶然的,一世、二世的修積得不到,果報沒有這樣殊勝,所以這是多生多劫的累積。這種情形只有佛眼看得清楚。
佛給我們提出警告,就在《金剛經》上,佛也說得很清楚:菩薩修福不應受福德,也就是說,世尊教導菩薩要修福不要享福,這個是真實的智慧。為什麼?我們仔細去觀察,讀歷史看古代,看報紙、看新聞,看現代,享大福報的人很容易造罪業。多生多劫修的福,這一生就報掉了,如果在這一生當中不能夠繼續再修福,往後的麻煩大了。有幾個人得福報的時候,肯繼續再修福?不多,真的不多!古時候還有,古時候因為都讀聖賢書,多少都受過聖賢教育的薰陶,還有智慧,還能夠辨別善惡是非,有能力辨別。所以有福報的人肯修福,歡喜修福,這是很難得的。現代人不讀聖賢書,不相信這個福報是命裡有的,他不相信,他以為他很能幹,他有本事、他運氣不錯,他以為是這些,以為是這麼得來的,不知道得來的前面有深厚的因緣,他不懂得,因此得到之後就不懂得再去培福,就不知道了,這樣,福報享盡之後,惡業現前,果報就在三途。這是佛法裡面常說的三世怨,第一世多生多世在修福;第二生享福,享福造罪業,福享完了,第三世墮惡道去了,很冤枉!所以財法都要與大眾共享。
無畏施也離不開財與法,施財使人物質生活安定,他心得安定就是無畏施,法施使人明理,理明瞭之後心自然就安了。我們常講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得到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他心就安了。由此可知,無畏布施在手段上離不開財與法。所以世尊在本經只用一個布施,多次的為我們開示,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行布施。這是說明修般若要具備這個條件,這就是本經教學的對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