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論輯要: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59)
印祖法語:示臨終切要
倫理道德:瘦羊博士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新譯(99)
學佛答問
本期內容簡介
佛法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但沒有言語,念頭都不生,這才是真心本性全體顯露。請看本期專欄。
我們現在見到自己的身相,外面所有的境界相,都是剎那生滅的連續相,都不是真的。如果聽法真起作用,知道一切法緣生幻有,對世間得失及貪瞋痴的念頭都沒有了,不會去造業,因為結果都是一場空。請看《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
本期專欄:如何在順逆境緣當中修淨業(上)
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清淨心中本無順善惡轉
佛法常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但沒有言語,念頭都不生,這才是真心本性全體顯露。禪宗六祖惠能說得好,「本來無一物」,哪裡有念頭?有念就是妄念,無念之念才叫做正念。這個境界,就是《華嚴》講的無障礙法界,他沒有一樣不究竟明瞭。沒有人問他的時候清淨寂滅,一念不生;有人問,他就正念現前,問什麼答什麼。所以寂滅不是死的,它是活的。
世尊曾經用鼓來比喻這個境界。有人向世尊請教,舍利弗的智慧為什麼那麼大?他的智慧從哪裡來的?世尊指著旁邊一面鼓說,看到這個鼓沒有?你去敲它它就響,敲得重,響的聲音大;敲得輕,響的聲音小。然後佛再問他,這個鼓肚子裡面有什麼?什麼都沒有。佛講,舍利弗的心裡什麼都沒有。這就是所謂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世間一般凡夫,肚子雖像個鼓,但裡面塞滿了東西,所以怎麼叩它也不鳴;縱然鳴了,聲音不對,因為它裡頭有東西,它的音不純、不正。
因此,我們修行人要在一切境緣當中修。《華嚴經》後面,善財童子示現給我們的修行榜樣,順境善緣不放在心上,逆境惡緣也不放在心上,心是空的。從前李老師也舉個比喻,他把眼睛比喻作真心,把善緣順境比喻作金鋼鑽,把惡緣逆境比喻作沙土,骯髒的沙土放在眼睛裡不行,金剛鑽放在眼睛裡也不行,都會把眼睛搞瞎。所以真修行人,就是修一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心裡乾乾淨淨,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心是佛心,清淨心跟一切諸佛如來感應道交。我們如今麻煩在哪裡?看到好的接受,放在心上,看到不好的也接收,心像個垃圾桶,什麼都往裡面裝。現在還有一種人,善的他不裝,專裝不善的,這個後果不堪設想!不善感應的是惡道,這樣的思想見解行為是造三途果報。
人不僅是這一生,生生世世都是善惡混雜,六道裡面都是這個樣子。六道裡找一個純善的人,決定找不到;找一個純惡的人,也找不到。純善之人,十法界裡只有如來,究竟果位上是純善,絲毫惡都找不到。要找一個純惡之人,縱然去阿鼻地獄也找不到。為什麼?佛在大乘經上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他一時迷惑顛倒,迷了自性,造作一切不善。這樣的人,他會回頭、會覺悟,要慢慢等待。他那些罪業一定要報掉,在哪裡報?在地獄、在餓鬼、在畜生。種種苦報都是消業障,業障消盡了,他阿賴耶識裡還有善根種子。所以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一切眾生只要沒出六道,不是上三道報善業,就是下三道報惡業,統統是在受果報,都是在消業障,三善道消善業的業障,三惡道消惡業的業障。現前在這個世間也是在消業障,業障消不完,為什麼?一面消業一面又在造業,造的業裡頭又有善有惡,所以造業無盡,輪迴無盡。
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乃至於羅漢,他應身在九法界教化一切眾生,這是不是造業?不是,他不造業。為什麼?經上告訴我們,轉八識成四智,他沒有八識,沒有阿賴耶,哪來的業!迷了就把真如自性轉變成阿賴耶;覺悟了,阿賴耶又恢復到真如本性。菩薩現身說法教化眾生,真的就像那個鼓的比喻一樣,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他造不造業?沒有,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譬如眼見,眼根跟色塵接觸,這叫眼識。眼識立刻傳送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外面的境界。它分別,而不執著,它立刻又傳送給第七識,第七識執著,這個我喜歡,那個我排斥;同時傳給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檔案庫,變成了資料。凡夫見色聞聲,就是六根對六塵境界,八識五十一心所,很複雜,還有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好像一個很龐大的機構,真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根塵相接觸的時候,統統都運作起來了。運作裡頭還產生很多錯誤,為什麼有錯誤?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所以產生許多錯誤,做了許多許多的錯事,這個樣子讓六道的境界永遠不會失去,生生世世,長劫流轉。明眼人看到,真正可憐,他迷了不知道自己有自性,不知道回歸自性。覺悟的人,沒有別的就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他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了。接不接觸?眼也見、耳也聽,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什麼妨礙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你歡喜他也歡喜;你憂慮,他也很憂慮,這是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你心裡有喜怒哀樂,他心裡沒有喜怒哀樂;你是搞真的,他是在表演,不一樣!這就是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他不造業。落印象就造業,生起念頭就造業,分別、執著,這個業更重。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這三大類的煩惱,不會有好日子過。這三類煩惱愈陷愈深,自己還不知不覺,有意無意造極重的罪業,沒有智慧。
因此我們要向清淨心這個方向去用功夫,心愈清淨,愈接近自性,愈接近性德,到相當程度就悟入,最後大徹大悟。心裡不能有東西,善惡二邊都放下,修清淨心。修清淨心不能著清淨心的相,否則不能見性。純淨裡頭再放一個純淨,錯了,又成了不淨。本來無一物,心裡頭放一個本來無一物,這一物放進去就迷了,就不淨了。功夫在這裡,這叫做真功夫。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境緣都是提升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提升自己的境界,那就是善緣順境不生貪愛,逆境惡緣不生瞋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成就,祕訣就在此地。
我們要很認真努力學習,利益眾生不著利益眾生的相;著相,阿賴耶裡有了。必須把阿賴耶裡裝的這些東西慢慢的清除,清除到裡面沒有東西了,才能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八識成四智,這裡面有因有果,第六識、第七識因地轉,第八識阿賴耶和前五識是果地轉。這個教導非常重要,使我們知道用功從什麼地方下手,那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怎樣跟不分別、不執著相應。不但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也不例外,若是用分別心、執著心去念佛、去讀經、去研教,那這些都變成六道裡頭的善業,果報在三善道,還是出不了六道。所以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對了。但是有人害怕,我要不用心去研究,怎麼會懂?這就是無量劫來用八識用習慣了。我們還是要用它,但要知道這是有期限的,不能永遠用,永遠用就麻煩了。好比治病一樣,用藥可以治病,但是不能一輩子吃藥,病好了,藥馬上就停掉。讀經、念佛、研教好比是藥,除我們一切妄念這個病,病好了藥就不需要了。所謂「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到什麼時候捨?明心見性的時候捨,沒有明心見性可不能捨。明心見性,病好了,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