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十三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13
請掀開經本第十五頁,第三行,看第九條,「一向專念,即專恆依止持名念佛法門之義也。彌陀因中發十念必生之大願,故行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必得往生淨土,圓證不退之妙果」。這一段經文把「一向專念」這個功德利益都給我們宣說出來了,本經的修學綱領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前面詳細的介紹過了,今天講「一向專念」,這一句非常重要,我們能不能往生關鍵就在此地。一向專念意思就是專恆依止,專是專一,恆是永恆,我們這一生就修這一個法門,不要更改,也不要摻雜,這就叫做一向專念。就是專門依止持名念佛法門;換句話說,就是專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這個法門實在簡單到了極處,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像這麼簡單、這麼容易,誰都會念這句阿彌陀佛,哪個人不會念?問題就是專念,一生專念這一句不太容易。凡是往生的人都是一生專念的。那要問,專念這一句就行了嗎,不必再要加個楞嚴咒、大悲咒、《金剛經》,不需要加這些嗎?給諸位說,確確實實不需要加,這才叫一向專念。加了那些東西就不叫一向專念,那叫一向雜念,摻雜了很多東西叫雜念,不是專念。雜念不一定能往生,專念是決定能往生。為什麼?因為四十八願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是阿彌陀佛因地當中所發大願最重要的一願,這一願就是「十念必生」,他發過這個願。將來我們到經文裡面還會跟諸位細說,因為這一願非常非常重要,這個一向專念就是從這一願而來的,決定不錯。所以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一定要依教奉行,十九願是發菩提心,十八願是十念必生,所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十九願、十八願。所以「必得往生淨土」,這個語氣十分的肯定,沒有一絲毫疑惑,必定得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圓證不退之妙果」,圓是圓滿,這個難,確確實實不可思議。通常我們講三不退,圓教初住菩薩就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圓教初住證得、別教初地菩薩證得,但是不圓,此地給我們講是圓證不退。那要什麼樣的地位才圓?給諸位說,等覺菩薩才圓。這就叫我們很難相信,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圓教等覺菩薩,這個不可思議,那個位次一下就跳得那麼高,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就平等了。這叫妙果,這個太奇妙了,真正不可思議。要照常理來說,凡夫修到等覺,《華嚴經》上講無量阿僧祇劫。佛通常在一切經裡面方便說,說三大阿僧祇劫,是方便說,《華嚴》給我們是真實說,是無量阿僧祇劫。人家要無量劫才能證得,你才念幾天佛是一往生就證得。所以這個法門真是難信之法,不但普通人難信,菩薩都不相信,所以多少菩薩不信這個法門,不肯依照這個法門來修學;換句話說,這樣殊勝的利益他得不到。我們這一生凡夫身遇到這個法門,遇到了要知道珍惜,要認真的修學,要知道世間苦,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知道這個世間苦,知道世間無常,我們對這個世間才無所留戀;不留戀,我們往生西方的心才會懇切。
這個世界決定有災難,從什麼地方去看?從人心染污的程度上去看,必定有災難,世界有災難。諸位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應該都知道,最近這幾年全世界氣候不正常,不應該冷的地方冷了,不應該熱的地方熱了,不下雨的地方它下雨,會下雨的地方它不下雨,這個氣候反常。為什麼會反常?科學家研究的原因,是環境的污染,生態均衡失掉了,這是科學家的說法,跟我們佛法說法不一樣。佛法怎麼說?佛法說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心,人性反常。人性反常就是儒家所講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倫常道德沒有了,這是人性的反常。如果我們用污染來說,就是人性的污染、精神的污染,今天到了極處。心地污染,外面環境就污染,所以淨土講「心淨則土淨」,心染則土就污染,這是佛法裡面的解釋。可是今天外面環境的污染,大家警覺到了,這個事情嚴重。從衛星照相照這個地球,最近科學家發現,地球上的綠地一年比一年減少,減少的幅度很大,這是危機,綠地如果將來沒有了,人類就無法生存。現在科學家知道,誰能夠去制止?沒有人能夠。綠地怎麼會減少?大量的去砍伐,砍伐森林,不知道種樹,只圖眼前的利益,不顧將來全世界人的生死,與他不相干。「我現在多賺一點錢,日子過快樂一點就行了,世界末日與我無干的」,你說這個多可怕!所以心地嚴重的污染。
今天說老實話,什麼方法都不能對治眼前這個大病,無能對治。勉強還能夠救一點的,就看大家接不接受,就是佛門裡面所講的因果報應,這是真的。人人都能夠相信因果報應,不敢存惡心,不敢做壞事,快快回頭,這還有救;如果這一點不相信的話,沒救了。佛法有很好的理論,來不及了,救急就這一服藥。可是這一服藥,不但是不學佛的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學佛的人也不信,半信半疑、陽奉陰違;將來他該怎麼死還是怎麼死,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沒救,這個要知道。遇到這個法門,大幸,但是還是得深信因果,斷惡修善,老實念佛。為什麼要斷惡修善?因為你不斷惡修善,你這一句佛號不能做到一向專念。換句話說,你雖然是念,念是雜念,雜念未必能往生。要求往生就得專念,專念就要把一切惡斷掉,要修一切善。這一切善怎麼修?每天讀經念佛就是修一切善,老實念佛就是一心在修善,果報才像此地所講的,圓證不退之妙果。
所以《往生傳》要多念,每天看個一段、兩段,能夠激勵自己,看看人家往生,他這一往生就圓證不退之妙果,我們還在造生死輪迴,這怎麼得了?所以《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近代往生傳》,都應該常常去翻翻,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所謂見賢思齊,人家能往生,我也應該要去。這一生不去,說老實話來生沒指望,為什麼?我們心理上在這個短短幾十年當中受非常嚴重的染污,這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沒有這麼嚴重的染污,這樣嚴重的染污,哪能生三善道?三善道的人道,五戒十善你有沒有修?我常說,五戒十善自己冷靜的想一想,我修五戒十善可不可以打個八十分?要能打八十分,來生人身保得住;如果能打滿分一百分,可以生天;不足八十分,人身恐怕得不到,得不到人身,三途去了。三途的時間長,你幾時才能夠翻身?所以想到這個事實真是寒毛直豎,非常可怕。這一生不能不成就,不得不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不可以不放下,不放下就不能往生,不放下就必定入三惡道,三惡道在等著你。這是真正覺悟、徹底覺悟,不可以再搞下去了。
底下要跟我們說明一向專念的具體方法,「一向專念者,古云:上盡形壽,下至十念」,古德給我們解釋的。「上盡形壽,指從發心念佛之日,終身念佛,直至命終之最後一念也」。這個也有上中下三品,上品人一向專念,他是盡形壽,形是身體,我身體還在一天,壽是壽命。換句話說,活一天就念一天,只要有這個身體在,這一句佛號就不間斷,這是上等功夫。就是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這是專念,一生當中沒有一個妄念,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都沒有。我們要問,哪些人做到?《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與五十二同倫他們做到了,他們的方法就是盡形壽一向專念。所以「憶佛念佛」,「淨念相繼」,他不間斷,這種修行的方法,就是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方法,這是最上乘的。如果我們要學,我們從發心求生淨土這一天開始,我們這一生就修這一個法門。諸位要知道,修這一個法門非常不可思議,他的心馬上定了。那個「法門無量誓願學」,他統統放下了,他不學了,他就一個法門。一個法門就是一切法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心定了。他守住這一本《阿彌陀經》,或者是一本《無量壽經》,他不再看第二部經了,這是上上人的根性,真正是專修,這種修行法給諸位說,十方如來讚歎。十方如來既然讚歎,還有不護念的道理嗎?當然護念。一切龍天擁護,鬼神最尊敬的是什麼人?心地清淨的人,這是所有鬼神,連惡鬼惡神看到都尊敬。他心怎麼清淨?他心裡只有一個阿彌陀佛,除一個阿彌陀佛,他什麼都沒有,清淨到了極處。
念阿彌陀佛還想到觀音菩薩、還想到藥師如來,這心清淨程度就有問題,不是純淨。連《金剛經》上都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是什麼?實相就是禪宗裡頭明心見性,就是淨土宗裡面講的理一心不亂,修行最高的境界。從哪裡得來?一心得來的,一向專念得來。實在說很少人知道這個祕訣,即使知道,他也不容易認真去學習,為什麼?他煩惱、業障、習氣太重了。雖然知道這個法門,他還是要搞別的,這就是他的業障、習氣、煩惱很重,薄福,沒有福報,有業障就沒有福報;有福報的人心地清淨,沒有業障,他能夠做得到。所以我們在《往生傳》,尤其是近代往生傳,大陸上的,我們台灣林看治居士所寫的,你看裡面多少人,平常看他土裡土氣的,沒有人瞧得起他,他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什麼事都沒有,我們人瞧不起他,鬼神恭敬他,諸佛護念他。我們自以為很了不起,諸佛菩薩不護念我們,鬼神瞧不起我們,不能跟人比!這上等盡形壽這個意思我們懂得了,這一句佛號念一生,一直念到最後阿彌陀佛來接引他。果真這樣念法,給諸位說,無量劫來的業障習氣統統會消除。所以他往生自在,沒有病苦,預知時至,佛菩薩來接引他,什麼業障都消掉了。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有經典理論的依據,歷代多少往生的那些人做了個樣子給我們看。我們還信不過,或者是還不肯發心這樣去修學,那實在是業障太重了。
再看「下者,未能及此,或因障重,或因事繁」,這個事情多、累贅也是業障,外緣多,擾亂你,使你沒有法子一心一意去念佛,「未暇多念」。那怎麼辦?「則於每日行十念法,亦符於一向專念」,這個也行,與一向專念也不違背。這是說事情多,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念佛,那怎麼辦?修十念法,十念法用的時間是最少了。十念是盡一口氣叫一念,這一口氣每個人體質不一樣,有的人肺活量很大,他的氣很長,有的人氣很短,一口氣不管念多少聲,這個不拘,不拘束,只是盡一口氣叫一念,念六個字也行,念四個字也行,都可以。十口氣的時間很短,大概三分鐘這個課就做完了。要緊的是一次不能缺,每天早晨、晚上,也是從今天起發心到臨命終時,一天都不缺,這也符合一向專念。這都是教給我們平常修學的方法。上者那不必說,他的功夫綿密,跟大勢至菩薩的法門無二無別,那的確是上上乘。我們修十念法,如果到將來退休時間多了,可以增加,當然增加的時間愈長愈好,愈是有利益。
「更下,則如《觀經》所說,惡逆之人,臨欲命終,得聆聖教,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故云十念必生也」。這是最下的了,最下確確實實是有,沒錯的,《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章》裡頭所講的,這是說明一個五逆十惡之人,在生的時候壞事做盡了,甚至於謗佛、謗法、謗僧,做的五逆十惡這個罪業就是要墮地獄的。他在臨命終的時候遇到善知識勸他念佛,他就接受、他就回心轉意、一心求生淨土,也能成功。這個十念是念十聲,不是我們平常的十念法,這所謂是一念、十念,一句佛號乃至十句佛號都能往生,這個經上有,確實有,在歷代往生傳裡面確實也有這種人。
但是諸位同修念到這一段,要特別留意,不要認為看到還有這一招,我們現在多做點壞事還沒關係,五逆十惡都可以造,什麼罪業都可以造,臨命終時我還來得及。你要存這種僥倖的心理那就糟了,為什麼?因為「更下」這種人,是一生當中從來沒有聞過佛法,他不是存僥倖心理,他一生當中確實沒有遇到過佛法。我們是已經聞到佛法,你是僥倖的心理,投機取巧,投機分子怎麼可以往生?不能往生。所以你在此地聽了經之後,這個你沒分,最低限度你要早晚修十念,十口氣的十念法,你才有指望。末後這個你們大家都沒希望,這是要知道的。這條還有更深的意義在,凡是造作重罪,臨終聞到佛法,一念十念往生的,都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淨土這個緣修得很深,這一生迷惑顛倒,沒機會遇到這個法門,所以幹了很多的壞事;臨命終時一聽到,他從前的善根發現了,是這樣一個原因,過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緣一下現前,這才能往生。絕對不是無緣無故僥倖往生的,沒有這個,佛門裡頭沒有僥倖這兩個字。
而且他要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總而言之,就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時候一下現前。第一個條件,臨走的時候頭腦很清楚,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臨死的時候如果頭腦不清楚,說老實話幫他助念都沒有用處,所以頭腦一定要很清楚。我們自己敢保證將來我死的時候頭腦會很清楚嗎,你敢不敢保證?保證自己臨終頭腦清楚的人,要怎麼修法?要上乘人的那種修法,一天到晚二六時中佛號不間斷,這個可以保證我們臨終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為什麼?因為念佛把無量劫來的罪業、業障統統都消得乾乾淨淨的,所以臨命終時沒有障礙,這樣做才行。佛號真的一天念到晚不能間斷,這個可以保證,可以自己能修得到;那個十念法不能保證。所以前面那是決定可以保證,保證走的時候不生病,預知時至,坐著走、站著走隨自己的意思,那個可以保證,真正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臨終神智清楚這個不容易,這是大福報!第二個條件,在這個時候,關鍵的時候,要遇到一個善知識勸你念佛,提醒你。否則的話,在這個時候沒有人提醒,你搞忘掉了,那就是頭腦清楚也沒有用處,沒有人提醒你,把這樁事情搞忘掉了。所以要有善友提醒來勸你念佛,勸你求生淨土。第三個條件,你一聽到人勸,立刻就接受、就相信、就發願、就懺悔業障,懺悔自己一生所做的惡業真錯了,痛改前非,從此以後再不造惡業,至心懺悔。它這是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所以這是懺悔往生。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兩種人,第一種前面所講的,是平常修行積功累德,這樣去往生的;這一條裡面所講的是懺悔往生,懺除業障,懺悔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兩種人。所以他「至心悔改,十念稱名亦得往生」。彌陀第十八願主要的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才顯示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圓滿。沒有這個方法,沒有這一願,佛度眾生不能圓滿,有這一條才真正圓滿。也就是造作極重罪業,立刻要墮地獄,佛有沒有本事叫他馬上成佛?這一願就是叫他馬上成佛。極重罪業的人還能夠立刻成佛,何況罪業還不重的人?所以我們看了這個,就曉得我們有分,我們個個都有分,我們造罪業沒造這麼重。問題就是我們相不相信,肯不肯依照這個經典理論、方法去做?只要你肯去做,沒有一個不成就的。這幾個小段非常非常的重要。
「行者應知」,行者就是你發心修學這個法門的人,應當要知道,加上應知,底下的話就很重要。「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這個前面講過的,這叫一向專念。「而其關鍵實在最後」,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為什麼?我們往生是這一生當中的最後,念了一生,到快要往生的時候他不念了,那不這一生都叫白念了?所以關鍵在最後,愈是最後愈要緊。就是我剛才跟諸位說,現在你年輕,你的生活很緊張,工作很繁忙,你不得已修早晚十念;將來你退休,你年歲老了,距離往生愈來愈近,這個時候關鍵的時候到了,所以要把十念展開,要修二六時中淨念相繼,要擴展到這樣那才是對的,才是正確的。一個念佛人,說老實話,如果不是弘法利生,就應該老實念佛。弘法利生是捨己為人,犧牲自己的品位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發心。可是犧牲是有尺度的,也就是犧牲是有底限的,那個底限是什麼?最低限度也可以下品下生,總能往生。如果說沒有底限的,好了,我弘法利生,來生怎樣?來生還墮三途,這不叫冤枉嗎?弘法利生的人來生墮三途是大有人在,你要不相信,你去看慈雲灌頂法師《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你看《疏鈔》後面,念佛的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個果報是什麼?墮阿鼻地獄。我過去學經的時候看到這一條,我都很疑惑,念佛、弘法利生的人怎麼會墮地獄?我去問李老師,李老師說,這個問題嚴重,我不給你一個人講,我要在講經的時候跟大眾講。念佛、弘法利生,目的在求自己的名聞利養,這就是墮三惡道的原因。所謂是裨販如來,拿著佛法當作工具,在這個裡頭求個人名聞利養,在佛門裡頭造罪業,這是墮三途。所以關鍵在最後,愈是最後是愈要緊。
底下說,「反之,如有人念佛數十年,或於最後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未能念佛,是則不名一向專念也」。這個情形大有人在,我親眼所看到的,過去臨濟寺,我們台北圓山臨濟寺,在早年我在臨濟寺出家。民國四十八年,那個時候臨濟寺就有一個念佛會,副會長是林道棨居士,他是福州人,他會敲打法器,念佛會當中他常常擔任維那,領眾念佛,平常也很懇切的勸人念佛,他是台灣銀行的襄理,事業也做得不錯。到臨命終時不念了,不念佛了,聽到念佛他就生氣。我們同修們,因為他是我們寺院大護法,病重的時候,他得的是癌症,病得非常痛苦,我們想給他助念,他都叫我們走,把我們趕出去。這叫業障現前,最後關頭不念了。你看平常,念佛會的副會長,勸人念佛,到最後他不念了,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這個就不叫一向專念,這個不能往生。還有我們也看到有不少,甚至於台中李老師的學生裡面都有,念佛法門學了十來年,聽說那個密宗法門更快速,不念佛了,去學密去了,或者學禪去了,學別的法門去了,這都不名一向專念,中途改學別的法門。他為什麼會改學別的法門?實在講就是此地講的「輕視持名」。實在話這都是業障現前,沒福!
我常常給同修們說,念佛法門是世間最大的福報,不但是世間,連出世間也包括在內,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報。這些人念佛念了幾年不念了,學別的去了,我們看到不足以為奇,為什麼?看看他,他哪有那麼大的福報?沒這麼大的福報他受不了,中途必然會退心。所以這個法門要大福報,無比的福報,為什麼?因為它是一生成佛的法門,前面講圓證不退之妙果。一般菩薩都沒有這個福分來承擔,何況普通的凡夫?所以能夠理解這個法門、接受這個法門、依這個法門修學,為什麼諸佛護念、菩薩讚歎、龍天擁護?你的智、你的福太大了,這些人不能不讚歎你。實在講是福慧圓滿你才會歡喜這個法門,才會認真修學這個法門,真正發菩提心、ㄧ向專念,實實在在不容易,我們對於這一點要珍惜。也許自己福報還不夠,現在很歡喜,過個幾年碰到學密、學禪,他給你一表演,你馬上就過去了。因為他會放光,他會離地三尺,你看到這個真不得了,馬上就跟他走了。其實這些小神通一點都不稀奇,中國、外國變魔術的都會變,都會表演,妖魔鬼怪那更不必說,各個都有神通。所以學佛、修道,心術要正,心要清淨,絕對不好奇鶩怪,絕對不做非分之事,不做非分之事就是持戒。
明天我們有個念佛會,上午念佛,下午有一個同修要超度,要求我們這裡做一個三時繫念,大家同修如果有時間,歡迎你們來參加。聽說這個小孩很年輕,剛剛退役,二十五歲死了。怎麼死了?中了邪術死的。他去拜神,回來之後一家人都病了。我就問他拜什麼神?他去求六合彩的號碼,去拜,聽說拜了這個神給他一指示,他馬上就可以發幾百萬的橫財。發財心切!去拜了神回來把香爐丟掉了,回家就得了神經錯亂,好像是車禍意外死亡。還有一個在精神病院,家裡一家人都很痛苦。這起因是什麼?起因是貪財,希望不勞而獲,這就是非分。佛教我們持戒,持戒就是絕對不超越本分,這就是持戒。希望不勞而獲,結果白白的把命送掉,邪鬼邪神附身。他來找到我這裡,問我怎麼辦?我說做一場佛事調解,有沒有效很難說,調解他要接受,這個邪神他就離開,調解他不接受那還是有麻煩。佛事是屬於調解,但是一般多數都會接受,不接受也有,不是沒有,比較少數,那個不接受就是仇恨太深,過去世的冤家債主碰上了。所以學佛的人要守本分,這個很重要,要老實。老實念佛,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底下一段是幫助我們破疑生信,「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因能念所念,皆是實相故」。過去慈雲灌頂大師,這在我們佛教裡面也是很有名望的一位大德,他是前清乾隆時候人,著述很多,他的著作留傳到後世很多,他也有《楞嚴經》的註解,《楞嚴經灌頂疏》就是他作的。他那個疏很特別,就是楞嚴咒沒有人講過,各種《楞嚴》註解裡面都沒有解釋楞嚴咒的,唯獨他的註解裡面有楞嚴咒,這個咒他也註解了。現在在台灣有《楞嚴咒註解》的單行本,那個單行本就是《灌頂疏》裡面抽出來的,他把這個咒也加以註解。灌頂法師有《觀無量壽經直指》,就是《觀無量壽經》的註解,這個本子也非常好。他在《觀經直指》裡面說了,他說念佛求生是解怨,就是怨家、怨鬼,解怨釋結,過去跟人有過不去的把它解開,他說「解怨釋結之要訣,超生脫死之良方」,讚歎念佛法門的功德利益。實實在在講,一切功德利益,念佛是第一,沒有超過念佛的。所以解怨釋結超度,確實是三時繫念好,為什麼?三時繫念完全是念《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的聖號,的確是第一功德,最殊勝的利益。這個地方給我們講的是從理論上說,因為「能念所念皆實相故。所念的是不是實相?那要看能念,能念是心,所念是境,境隨心轉。心真實,所念的佛號就真實;心不真實,所念的佛號也不真實,口善而已,為什麼?比罵人、比說閒話好一點。所以要心真實。為什麼此地講能念所念皆實相?因為他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真心,一心專念是真念,真心、真念當然是實相,那怎麼不是實相!
下面引用蕅益大師的解釋來給我們說明,「《要解》云:無量光則橫遍十方,無量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皆法界體」。我們先說這三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法界全體的名號,法界全體!你再想想看,哪一個名號能夠是法界全體的?阿彌陀是法界全體。所有一切法門、所有一切經論、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是法界的一部分,他是法界全體。好像我們在台灣島,我們說台灣,這是整個台灣的全體;我們講台北、講高雄,講哪一個城、哪一個鎮、哪一個鄉、哪一個里、哪一個街道,全是部分,不是全體。阿彌陀是法界全體,所以佛用光、壽來表示,光是代表空間,光明遍照代表空間,橫遍十方,遍照十方;無量壽,壽是講壽命,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始,未來無終,豎窮三際,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橫豎一交徹,就是我們今天講時空,這是整個法界的全體。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這阿彌陀佛是誰?阿彌陀佛就是法界全體,彌陀的身就是法界全體。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國土,也是法界全體,這個我們要知道。所以大家在課誦本裡面念到,「八十八佛」後面有「法界藏身阿彌陀佛」,把阿彌陀佛的身分顯示出來,他是法界藏身,不是普通的身。明白這個事實,才曉得慈雲灌頂大師在《觀經直指》裡面,說明念佛求生的功德利益那麼大,我們才沒有懷疑。所以說是什麼樣的業障,如果念佛消不掉,那就沒有別的方法能消掉;如果說還有別的方法能消掉,這是假的不是真的。這部經的功德,一直到釋迦牟尼佛法運最後,一切經效果都失掉了,這部經最後還能留一百年來度一切眾生,你就想到這部經典的功德利益,不是任何經典能夠比的。任何經典、任何法門都失去效果,沒有辦法利益眾生了,這個法門、這部經典、這個名號,還能夠利益一切眾生。為什麼不在這上想想?從這個地方冷靜想想,我們才曉得,千經萬論哪一部經第一,哪個法門是第一,這不是很明顯的就知道了嗎?不取第一法門,取第二、第三、第四,那是愚痴,那是迷惑顛倒。所以今天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一切法門當中第一。
「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阿彌陀佛之身,就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就是法界的全體。所以你念這一個,一切都念到;念這一部經,也一切經都念到。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你都念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量劫所講的經,你也統統都念到。為什麼?沒有一部經超越法界,沒有一部經超越本經,本經是法界全體,一切經都是這部經的一部分,一切諸佛菩薩的名號、一切咒語,都是阿彌陀佛的部分,阿彌陀佛是全體。所以阿彌陀佛是大神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我過去講《心經》,講到後面這個咒的時候,我知道統統都是阿彌陀佛。你們曉得什麼叫無上咒、什麼叫無等等咒?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即眾生本覺理性」,這就說得更好,前面都說阿彌陀佛、說法界,沒說到我們自己。原來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法身理體,是一不是二,法界是自己,彌陀身是自己,彌陀土也是自己。我們現在是一身的毛病,用這服靈丹把我們所有的毛病徹底都治好了。所以你看最近這一、二年來,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的,真的,確實消業障、滅罪業,有非常顯著的效果,每個念的人都自己感覺到。你現在說老實話,還沒有做到一向專念;你要做到一向專念,那效果比現在又不知道要超越多少了。現在雖然一邊念還有妄想、還有摻雜,沒有真正做到一向專念,雖然發菩提心了,菩提心裡面還雜著有世間法在裡頭,不純;如果要純的話,這個功德利益真正是不可思議。
「持名即始覺合本」,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本覺理體。前面不說嗎?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彌陀名號就是法界本體,所以這是本覺。我們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要念佛,這一念是始覺,這一念就是覺;動個念頭想別的,就是迷。我再告訴諸位,起心動念,念頭不是阿彌陀佛,統統叫迷惑顛倒;這一念頭是阿彌陀佛,這是大徹大悟,這是覺,覺而不迷。念阿彌陀佛就是始覺合本覺,始覺跟本覺是一不是二,「始本不二」,是一個,就是始覺跟本覺當中沒有界限,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所以當你真正一心念佛的時候,心地很清淨,沒有一個妄念,就是沒有夾雜、沒有間斷,你這個時候是什麼人?你這個時候就是佛。為什麼?你跟阿彌陀佛相應,你跟法界相應。心地真正清淨,一個妄念沒有,這個叫相應,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是這個境界。如果你能夠始終保持著,那很好,你就真的成佛了。所以當你一念相應的時候,那一剎那你是佛,第二剎那又變成凡夫,你不能把這個佛永遠保持住。其他的成了佛的人他永遠保持,他不會變。我們偶爾變一下變成佛,第二念又變回凡夫了,換句話說,我們不定;佛菩薩他定了,他不會再變了,我們會再變。再變是什麼?再變就是煩惱習氣、妄想執著在這變,這個東西沒去掉。現在用什麼方法把妄想、習氣、執著把它去掉?就用念佛的方法把它念掉。所以這些道理你清楚、你明白、你沒有疑惑了,我們才真正肯定這個法門,死心塌地來修學,不需要費很長的時間,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所以你才曉得,為什麼人家往生的時候不生病,往生的時候曉得什麼時候走,往生的時候站著走也行、是坐著走也行,為什麼?道理就在此地,就是他一念相應,相應就作佛了,他根本就是佛的境界。所以這個法門,再給諸位說清楚,前面也曾經說過,它不是從修因證果。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因證果,它這個法門一上就是果,它沒有因,這個法門是果因同時,是從果上修。一切如來親證的境界,如來的果地,一下手就從如來果地上修,沒有因的。因在哪裡?因在果中,這個不可思議。所以他一念一下就相應,跟其餘的法門完全不相同,真正能徹底明瞭、認識,這是智慧,這就是本經裡面講「住真實慧」。住真實慧他這個念頭不會改動的,信心不會動搖的,信心清淨。清淨的信心就是實相,《金剛經》上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有許許多多人輕視了這一句名號,認為念阿彌陀佛三歲小孩都會念,這有什麼了不起?輕視了這句佛號,不知道這句佛號功德利益之大,世出世間任何一個法門,都沒有辦法跟它比。
「起心念佛,是為始覺」;起個心不曉得念佛,是名始迷,就迷了,就開始迷了。你要問什麼時候開始迷的?沒想到念佛,就迷!你要是問問,我幾時迷的?在這裡你就得到消息,把阿彌陀佛忘掉就迷了,你幾時忘掉就幾時迷了,幾時想起阿彌陀佛幾時就覺悟了。淨宗實在是簡單容易,你看迷悟多清楚、多明白。什麼叫迷、什麼叫悟?就是你一念有阿彌陀佛就悟了,一念沒阿彌陀佛就迷了。所以希望你要常常覺悟,不要常常迷,心裡面一天到晚念念有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的佛像,在家裡應該到處都有,為什麼?提醒自己,要沒有這個佛像提醒,你就會常常迷,希望常常能看到佛像。沒有佛像,寫阿彌陀佛的名號,貼在目標顯著的地方,時時能看得見,一看到阿彌陀佛,覺悟了,就不迷了。所以我們現在印的佛像很多,印的阿彌陀佛名號貼紙也很多,希望供養大家,時時刻刻提醒你覺而不迷。現在這個東西做得很多,希望將來再更進一步做成徽章戴在身上,人家看到你「阿彌陀佛」,你看到別人也「阿彌陀佛」,這是覺而不迷。所以「起心念佛,是為始覺;所念之佛,正我本覺」,這句名號就是本覺,「正顯持名功德不可思議」。所以念佛的好處,念佛功德利益之大幾個人知道?在本省念佛人是很多,真正功德利益沒幾個人能說得出來。為什麼說不出來?他不曉得,只聽說念阿彌陀佛好,他也跟著念幾聲,究竟好在哪裡不知道,這個不行;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看末後這一段,「一句彌陀,人人能念,個個可行」,這就是說這個法門容易、簡單。「名召萬德,妙感難思」,這是這句名號功德就很少人知道了,感應奇妙不可思議。「從有念巧入無念」,這是真的,要怎麼樣?這個有念就是有妄想,我們現在念佛有妄想,念了幾年之後妄想沒有了,就入了無念。你說我念了幾十年我還在打妄想。那是你不如法,怎麼不如法?你沒有發菩提心,你不是一向專念。假如你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告訴諸位,自古以來那些念佛人的經驗,三、五年成就的大概總在一半以上,三年到五年念成的至少可以佔六成。你就曉得這個法門快速,確實可以念到把妄想都念掉,妄想念掉,業障就消除了。什麼叫業障?妄想就是業障。業障怎麼消掉?你自己知道,妄念少了,天天佛號多了,不念,佛號也現前,業障消除了,你的善根福德現前。因為常常心裡佛號湧現前,就是善根福德現前。所以要曉得業障是什麼,怎麼個消法,這從有念巧入無念,方法的確巧妙。「即凡心頓顯果德」,我們現在煩惱並沒斷,確實是凡夫,可是以念佛這個法門念到相應的時候,自己的智慧德能就跟阿彌陀佛相似。當然不能相等,有點差不多,有點樣子了,有點相似了。頓顯果德,這個果是佛果,不是菩薩果。
「如《疏鈔》云:齊諸聖於片言,越三祇於一念」。齊是平等,跟他等齊,諸聖是等覺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諸聖,跟他們等齊。用什麼?一句佛號阿彌陀佛,片言就能跟他們平等。越三祇,通常講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我們這只要一念,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超過了三大阿僧祇劫。「極圓極頓」,說圓滿,說老實話,世出世間法這是究竟圓滿,就是《華嚴》、《法華》都有欠缺,沒有這個法門這麼圓滿,所以這個法門是極圓。《華嚴》圓、《法華》圓,沒到極點,這是極圓;《華嚴》頓、《法華》頓、禪宗頓,沒有到這個,這個是極頓。這是真的,這個話就是一點都不過分。而且為什麼講到極處?這底下「至簡至易」,所以它到極處了。《華嚴》、《法華》是圓、是頓,不容易、不簡單,它沒到極處;這個就到了極處,為什麼?它簡單容易,人人能修。《華嚴》、《法華》、禪宗還講條件的,不夠那個條件不能修;這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修,所以它是圓頓到極處,簡單容易也到極處。
「故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但為本經之綱宗,實亦為一大藏教之指歸也」。這是真的,整個一大藏教,整個《大藏經》,排在那裡《大藏經》,《大藏經》要歸在哪裡?歸到本經,本經歸到阿彌陀佛。所以阿彌陀佛是法界體,是法界名號,一切經、一切法門都在這個裡面,沒有超過的。我們今天是把總體抓到,這是真正值得慶幸。
講到此地,我們把「明宗」這一段介紹完了,下面是「明趣」,宗趣,分為兩段來介紹。今天就講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