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二次宣讲)第5集/jingkong老法师主讲/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無量壽經(二次宣講)  (第五集)  1990/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2-005-0005

MP3下载

請掀開經本第六頁倒數第五行第二段,「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在這一段又分五個小段來說明,從這五小段我們就能夠認識,這一部經的興起因緣是無比的殊勝。第一小段裡面說,「稱性極談,如來正說。《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佛法在中國可以說各宗各派大家公認的,一切經中以《華嚴》、《法華》,稱為圓滿的法輪,尤其是對於《華嚴》都認為是如來根本的法輪。所謂一切經皆是《華嚴》眷屬,像一顆大樹一樣,這樹根,本是它的主幹,就好比是《華嚴經》,其餘所說一切經都是這棵樹的枝枝葉葉,所以這是稱之為根本法輪。可是這個根本法輪,到最後它歸宿到哪裡?歸宿到本經。這個在《華嚴》末後一章,有很清楚的經文給我們說明,就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在判教裡面講,判屬一乘圓教也只有這兩部經。

通常我們講,佛法有大乘法、有小乘法,比大乘更究竟、更圓滿的叫一乘法。大概是小乘修學最高的境界,是阿羅漢與辟支佛,大乘法修學的結果是證菩薩的果位。而一乘佛法是成佛,就是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教我們修行成佛的大法,這個叫一乘法。一乘法在中國公認的經典只有三部,第一部是《華嚴》,第二部是《法華》,第三部是《梵網經》,就是《梵網菩薩戒經》,這個三部是公認的一乘法,在大乘之上。殊不知這個一乘法最後的歸宿,卻在本經,本經正如同前面所說,它是一乘法裡面的一乘法,是大乘之大乘,是究竟圓滿不思議圓頓的大法。這個說法有沒有依據?下面所引的經論全都是證據。

我們看底下所引的,是蕅益大師說的,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有這麼幾句話,他說「絕待圓融,不可思議,《華嚴》奧藏,《法華》祕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我們知道,《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是同部,蓮池大師稱為大本、小本。祖師在《彌陀經》上所說的這些話,全部都可以應用在《無量壽經》中,這是認為這個經是絕待圓融,絕待就不是相對的。譬如說我們所講《華嚴》、《法華》,在一切大乘經裡面它是究竟了義,這是相對而顯的。這一部經不是相對的,超越了一切法門,超越一切經論,它是絕對的。不但我們凡夫不可思議,經上講得很清楚,這一部經所說的,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絕對不是九界有情,九法界包括等覺菩薩在內,不是九法界的有情眾生憑自己的能力,可以能夠徹底了解的。由此可知,這是真正不可思議。我們能夠理解一些,都是過去生中,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再加上三寶威神加持,使我們對這個法門能有少許的認識。

《華嚴》奧藏,奧是奧祕,藏是含藏,《華嚴經》裡面所含藏最微妙的義理叫奧藏。《法華》的祕髓,這個祕是深祕,佛法裡面沒有祕密,佛法裡頭有深祕,髓是精髓,都在這部經裡面。這是以兩部大經,把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包括。不但如此,一切諸佛之心要,這是講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心要就跟前面講的奧藏、祕髓是一個意思。一切諸佛怎麼成佛的,憑什麼成佛的,修什麼成佛的,以什麼方法能夠救度一切眾生圓成佛道,也都在這個經裡頭。諸佛是果地,菩薩是因地。菩薩修行,行門無量無邊,所以稱為萬行。這個萬不是數字,要是數字,一萬並不算多,這是形容詞,形容菩薩修學的方法無量無邊。像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無量無邊的法門,它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原理、方法、手段,儘管不同,原理、原則不會改變,這就叫司南。好像指南針一樣,它是一個方向,這個方向也在這部經上,「皆不出於此矣」。這是蕅益大師把這個法門讚歎到了極處,從這個讚歎確確實實,他就肯定這一部經不僅是釋迦如來出世,乃至十方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

蕅益大師絕不是一個普通人,他的身分沒有暴露,不曉得是什麼人再來的。但是印光大師的身分暴露了,我們知道印光法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是我們曉得了。印光大師對於《要解》的讚歎,他說「即使是古佛再來,給《彌陀經》作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印光大師這是大勢至菩薩這樣一讚歎,蕅益大師是什麼人?絕對不是在大勢至菩薩之下。那要跟大勢至差不多的,在我們想像,那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一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這是我們從印祖讚歎,我們得到這麼一個猜測,這個猜測總是八九不離十。這樣的讚歎,如佛親讚沒有兩樣。所以我們要能夠相信,千萬不要懷疑,這個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蕅益大師不是個普通人,你看看他的《全集》就曉得了,於世法、佛法確實有很深造詣,不是一般泛泛之人。

「日道隱曰」,這個日是日本,道隱法師,這位法師是出生在唐朝時代,隋唐時代日本人在中國留學的非常多。日本跟我們發生關係,由歷史上記載,推溯到春秋戰國,那個時候他們就跟中國有密切的往來了。日本人很可愛,在中國學去的東西,可以說一直到今天,它都保持,都沒有把它捨掉。所以我們中國人這子孫不爭氣,固有文化不能夠保存。我們今天讀《禮記》、讀《儀禮》,許許多多地方我們都讀不懂,不知道講的什麼意思。可是到日本去一趟就恍然大悟,原來古書裡面所說的,在日本都能夠見得到,它還保存著。像建築的格式,日本從中國學去的,一直到今天沒有改變,榻榻米的房子,是我們中國春秋時代的,它都保存著。衣服它學去了,到現在還保存著,日本人那個衣服叫吳服,吳是吳越的吳國,他們也稱和服,和服是以後稱的,原來叫吳服,從中國學去的。你看現在日本人還穿,這個的確很可愛。隋唐時代,中國佛法是全世界黃金時代,國家也強盛,帝王都是皈依佛教的,都是佛門的大護法。所以日本、韓國,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出家人,到中國來留學,道隱就是其中之一。

他有《無量壽經》的註解,在註解裡頭他這麼樣讚歎,「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難修,其難非一」,這就說明佛道很難修學。釋迦佛出世的時候就說出,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其實講濁惡,要以現在我們這個社會來看,那個時候是很輕微的,不嚴重。濁就是現在所講的染污,我們現在知道環境染污,現在環境染污幾乎到令人不能忍受,所以全世界每個國家,都很注意講環境保護,叫環保。環保這個名詞,四十年前我們沒聽過,這是現代的新名詞。環境染污非常嚴重,破壞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這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這是大家現在覺悟了。可是還有一個比這嚴重很多很多的染污,現在大家沒覺悟,這是什麼?人心的染污,貪瞋痴慢、邪知邪見這個不得了。今天這個雙重的染污,人心的染污、環境的染污可以說到達了極處,這個世界上怎麼可能沒有災難?惡是造惡,就是十惡業,現在在全世界,無時無處都看到造十惡業的。現在造十惡業非常非常的普遍,大家都認為好像是應該的,那個不造十惡這人是怪人,這個世界顛倒、反常了,濁惡到了極處。在這麼一個環境裡面,造惡之時,普遍的造惡,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在造。諸佛菩薩給我們留下這麼多的法門,在現前這個環境,實在說不容易修學,所以其難非一,不容易修學了。也就是說這個病太重了,絕對不是普通的症候,也不是普通的醫藥能夠治得好的,到了絕症。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這就說在這個環境裡面只有一門,只有這一味藥還能夠救度這個世界,這一門就是《無量壽經》,就是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至圓極頓。《華嚴》、《法華》稱為圓頓大教,它的圓還沒有到極處,它的頓也沒有到極處;這個法門是圓之極、頓之極。它最殊勝的是「而且由其簡易直捷」,這四個字是必須要的。如果沒有這四個字,縱然圓極、頓極,一般眾生不能修學,一般人得不到利益,這個法門再好也是空說,沒有用處。就像《華嚴》、《法華》一樣,雖然是圓極、頓極,絕對不是普通根性的人能夠修學的,那是度那些所謂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沒分,中下根性人學《華嚴》跟《法華》,說實在話是結個法緣而已,這一生當中不可能有成就的。這個經就不然,這個經簡單、容易、直捷。就是《華嚴》、《法華》,還不是完全直捷,算是直捷,在一切法門裡頭的確它算是直捷。《華嚴》到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是肉身成佛,的確算得上是直捷。但是比起這個法門,還是迂迴了,因為它還要五十三參,這個法門連五十三參都不需要。

「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搞明白了,這才真正認識,釋迦如來出現在這個世間,他度化眾生的正說就是這部經。一代所說,就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這一部經的輔助。這一部經是正說,其餘經都不是如來正說,慢慢、慢慢的都把你誘導到這部經上來,誘導到這個法門來。一代所說歸此經,一代是說四十九年所講的,到最後歸到《無量壽經》、歸到《阿彌陀經》。如眾水歸於大海,中國在亞洲的東方,所有的河流、江河都流向大海。這個比喻是把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比喻做江河,把《無量壽經》比作大海。不管佛說的什麼樣的經論,到最後統統歸到淨土,這是讓我們認識這部經。

「由是言之」,就是根據前面的認定,「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這是前面跟諸位介紹過,《華嚴》之典就是《華嚴經》。「一大事因緣以成《法華》之教」,這是一切經裡面最殊勝的兩部,一部是佛成佛的時候說的,一部是佛在涅槃之前所說的,說這兩部經,一個始、一個終,就代表了全部的佛法。「亦唯為此法之由序」,這句真正不容易說得出來,這要不是真正認識,透徹的認識,這句話說不出來,也沒有人敢說。這就好像經開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他把什麼?他把《華嚴》、《法華》都看作序分,本經是正宗分,這分明把這部經提升到一切經中第一經。

我們看底下這個註解,上面引用的是道隱法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的一段話。「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華嚴》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這個幾句話,這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他特別引用《華嚴經》,「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來證明,證明道隱法師這個看法不錯,這個看法確實是有道理。不但確實有道理,是真實的事實,真正事實就是這樣的,《華嚴》、《法華》確確實實是本經之導引。我看到這段,這兩個人道隱的話跟黃念祖的話,我完全同意,這也正是我的意思,可是我說不出來,他們替我說出來了,這真正是不容易。為什麼?因為我相信這個法門,是我過去講十七年《華嚴經》,從《華嚴經》上認識了淨土法門。《華嚴經》真的是導引,引導我入這個法門,所以我就如同他說的這麼成就的。但是這個話,他們兩個人替我說出來,這是很不容易。所以我看到之後非常之歡喜,一點懷疑都沒有。

「《楞嚴》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的經文。這一章經文總共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心經》還要短,《心經》二百六十個字。這二百四十四個字可以說它是淨土宗的心經,是《無量壽經》的心經。諸位要記住,《無量壽經》是《華嚴》奧藏,《法華》祕髓,「大勢至圓通章」就是《華嚴》、《法華》之心經。《華嚴》、《法華》又是如來四十九年所說的精髓,「大勢至圓通章」豈不就是釋迦牟尼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心經,超過《般若心經》多多,《般若心經》不能比!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心經》只是般若部的《心經》,而「大勢至圓通章」是整個佛法的心經,不是一部的。所以印光大師把這一章經文,特別提出來附在淨土四經之後,成為淨土五經,這個很了不起。所以人家說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我相信,為什麼?不是等覺菩薩的手眼,別人做不出來。所以淨土經論到了五經,可以說是圓圓滿滿,不需要再加,已經完備了。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經文,剛才講了不長,可是裡面的義理是非常非常的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不是說,經文少,大概講的意思就不圓了,不是的,它意思圓。首先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他與五十二位同倫,倫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同志,同倫是同志、兄弟。這五十二個人怎麼說法?實在講就是菩薩五十二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再加上等覺、妙覺這五十二位。換句話說,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道用什麼方法?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不可思議,不需要再換別的方法,所以叫「念佛圓通章」。它的理論、方法就是節錄在這個地方的五句,「憶佛念佛」,這是方法,方法在憶念,這裡面含著有非常高深的理論。佛在這些了義經典裡面,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從眾生心想生。換句話說,你想什麼,它就變現什麼,誰變呢?你真如自性在變。

自性無相,能現一切相,自性是本體,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自己的佛性,禪家稱為「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十法界統統是我們心想變現出來的,所以佛教修行,這個觀想非常重要,不管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離不開觀想這個原理。不僅是《十六觀經》特別強調觀想,我們念佛也不例外。憶佛,憶佛是想佛,常常想佛,常常想佛我們不知不覺就成了佛,這個想就是在變。現在人現代有個新名詞,我們常常聽到,叫改造體質。現在有用什麼氣功來改造,針灸來改造,什麼藥物來改造。我告訴諸位,這改造體質是佛提倡的。我們到現在才發覺要改造體質,其實現在人用的這個方法改不了,方法錯了,理論也錯了,改不了。只能夠改局部的,而且還不是重要的那個部分,局部的。主要的部分、全體的部分現在人都還沒找到,佛法裡早有了,用什麼方法來改造?用觀想來改造。

你看看那個算命看相的,都會說「相隨心轉」,我們要改造我們體質、改造我們的相貌,用什麼方法?用心。心善相就善,心清淨身體就清淨,心裡想佛他就變成佛,心想菩薩就變成菩薩。心裡面想貪瞋痴就變餓鬼、畜生、地獄,貪心是餓鬼,瞋恚是地獄,愚痴是畜生。換句話說,看你心裡面這一天到晚想的是什麼?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想佛,十法界裡面無比殊勝的是佛道,教我們想佛,教我們念佛。把其他的念頭統統放下,不要再念,為什麼?所想的這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我們今天這個世界,你六根所接觸到的境界不是真的。所以大家看看黃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最後他附的那一篇,他是個學科學的人,他用現代科學家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過去西方學者還認為有物質,現在連這個觀念都推翻了。物質是什麼?物質根本就不存在,只不過是波動、光動而已。實在講他們西方人講的波動、講的光動,在佛法裡面講得更徹底,心動!

唯識上就是這麼說的,「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無明是什麼?無明就是動。真心不動,本性是不動的;無明是動,動,所以叫它做識。你看,唯識經論裡面講萬法唯識,識能變。《華嚴》上講得很好,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心動的一種幻相,不是真的。你認為真的有物質存在,這是迷,迷失了實相,諸法實相,迷失了本性。大勢至菩薩提出這個最殊勝、最微妙的修學方法,是根據這個原理建立的,教我們「憶佛念佛」。我們這個心動,向哪個方向動?向佛這個方向動,所以我們常常觀佛,看佛的像、想佛這重要。我們看到好的佛像,所謂好的佛像是佛像塑造得非常之莊嚴,看到心裡面生歡喜心,我們常常看這尊佛像,常常想念這尊佛像,將來不知不覺的過個幾年,我們這個相貌就變成跟佛像一樣,相隨心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想到佛身心那麼樣清淨,這幾年之後我們身心也清淨了。身心清淨給諸位說,是百病不生,長生不老。常常看那個像,那個像很年輕,不老。所以千萬不要想年歲大了、老了,他天天在想老,想老當然就老了。再想身體老了多病,他本來沒有病,他想病,他一想他病也來了,老也來了。最後老了,就想到我快要死了,死也被他想到,想什麼,他都會想到。我們何必去想這些?為什麼不把念頭轉過來去想佛?這個重要。所以這是真正究竟徹底圓滿的改變體質,不要用醫藥,不要受別人騙,這些東西統統在佛法裡面。這是究竟改造,徹底改造,的確是超凡入聖。這個原理、方法就是憶佛念佛,你才曉得憶佛念佛有多大的好處。知道這個功德利益,你就不去念別的了。其他的經、其他那些懺,你都不會去念了,為什麼?哪有這個好!這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圓滿了。那個還拐彎抹角,不曉得到什麼時候,到最後還得憶佛念佛。

你看一般人修行,以《華嚴經》為例子,修到十地菩薩這個很不容易,通常講三個阿僧祇劫。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賢位,十住、十行、十迴向;第二個阿僧祇劫,從初地修到七地,七個位次;第三個阿僧祇劫,只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所以這個憶佛念佛誰修的?十地菩薩修的。修其他的法門將來都證到十地菩薩果位,到了華藏世界,遇到文殊、普賢才教他修這個法門。你看看,我們現在一開頭就修這個法門,十地菩薩看到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搞到三個阿僧祇劫才找到這個法門。你怎麼那麼幸運,一開頭就找到了。因同果也相同,十地菩薩修這個法門,到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

我們今天是凡夫,博地凡夫我們也修的是這個法門,我們依據的原理相同,所用的方法相同,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果報跟他也相同,你說這還得了嗎?絕對不是他是地上菩薩往生,我們是凡夫,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大概不平等,他比我高多少,沒這個道理,因同果也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是用平等的理、平等的方法,經題上就有「清淨平等覺」!因平等、果平等、理平等、方法平等,這是不可思議。「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現在,所以我告訴同修們認真修學,修個三年五載你這個相貌就像佛,這是現前見佛。「見」這個字在古時候跟「現」是相通的,是通用,你也見佛,你自己也現成佛的樣子。當來是講往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不必說了,現前當來必定,你看這個字下得多麼肯定,必定見佛,這一章經文裡頭,最重要的就是這幾句。

底下這個兩句,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堅定信念。因為往往有些人看到參禪的,認為人家那個功夫了不起,這是唯有參禪才能夠明心見性,那個自得心開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我們非常羨慕的。又看到密宗持咒,非常的靈驗,即身成佛,跟他們一接觸,這個心就動搖了,好像那個法門不錯、殊勝,我們這個不如它,那你就錯了。這兩句話就是對治你這個疑慮,告訴你「淨念相繼」,這一句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淨、繼。這個法門我們常常提醒同修,要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淨念就是不夾雜,淨就不雜;相繼就是不間斷;「自得心開」,就不懷疑了。這是把這個法門修學的要訣告訴我們。所以這句佛號要念得得力,要念得相應,怎麼樣才得力?怎樣才相應?所謂得力、相應就是達到前面所講的效果,「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怎樣才能達到這個效果?你一定要淨念相繼,就是說你二六時中念這句佛號,不能有一絲毫懷疑,不能有一絲毫夾雜,不可以間斷。

你只要把這個做到了,下面講「奇妙疾捷,莫過於是」。這是真奇妙,等覺菩薩都想不通的,疾捷是快速,別人修行要修三大阿僧祇劫,要修無量劫,你修個幾天、幾年就成功了,超過了三大阿僧祇劫。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要真的會,理論會了,方法會了,修行可以超過一切菩薩,這是奇妙,這是不可思議,所以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實在說佛度眾生,是希望眾生立刻成佛這是諸佛的本願,佛不是度你這個眾生你慢慢來!先念小學,再念中學,再念大學,再念研究所,這不是他的本願,這是無可奈何!你想想看,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兒女,今天上學,下午博士學位就拿來,這多痛快,何必叫你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什麼研究所,這是苦死了,苦不堪言,誰願意幹這個事情。

佛度眾生就是這麼一個心態,希望大家馬上成佛,一念之間就成佛,這是佛的本願。佛有沒有方法?有方法就是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叫一切眾生,不管什麼眾生,上自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所以這個法門叫圓極、頓極了,頓是一念成佛,圓是一切都得度,沒有一個例外的。只要你能信,只要你依照這個方法修學,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這圓極、頓極。這樣你才真正了解,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一切諸佛在十法界裡面,講經說法、普度眾生,他第一個法門是什麼?就是這個法門,所以這稱為「正說」。這個法門眾生不相信,對它懷疑不能接受,那就沒有法子。那好!再去說第二個法門,說第三個法門。確確實實能成就的你不相信,那再迂迴,再慢慢的來漸修,一步一步來誘導,這個時間就長了。所以才開大乘法、小乘法、人天法,好比在辦學不得已,實實在在不得已,這才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辦研究所,不得已的設施,都不是佛的本意。

「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實在經文很短,文雖然短,義理並沒有減少,所以《彌陀經》很難懂。我們初學的人,看看《彌陀經》的經文很好懂,好像講故事一樣,好像是一篇短篇小說一樣的。你看看蓮池大師的註解就看不懂了,好像註子比經文深得多了,不是註深,是經本來深。所以看看《疏鈔》、看看《要解》,你就曉得這部《阿彌陀經》不可思議!這個經裡面所說的,宣就是宣說的,《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經裡面所宣說的是如來真實純一之法,決定超過《華嚴》、《法華》。《華嚴》、《法華》說真實純一還沒有到頂點,換句話說,它那真實純一裡面還缺一點,所以不是圓滿的。像《華嚴》、《法華》它所度的對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它度的是上根人,中下根人沒分。不像這個經,這個經普度,所以它是圓滿的。跟《華嚴》、《法華》一比,本經圓滿,《華嚴》、《法華》反而不圓,所以是真實純一之法。

這個我們在一切大乘經裡面,要是略有體會,是可以肯定的。因為這個法門它修什麼?它直捷修一心,純一,它不是修別的,它所修的就是一心不亂。一心就是真心,你要是得到一心你就成佛了。佛跟凡夫實在講就是用心不同,用心不一樣。所以這個法門教我們把一切妄想、妄念統統放下,因為妄想、妄念是三心二意,把這個放下。用什麼?用一心,用一心去持名。我們今天用什麼?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心裡只要起心動念,不管什麼念頭,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轉成阿彌陀佛,就叫它統統歸在阿彌陀佛這一念上,這一念就是如來度眾生的真實純一之法,歸到這一法去了,比《華嚴》、《法華》簡單多了!《華嚴》還得修十大願王,這不必修十大願王,一句阿彌陀佛,十大願王統統包括在裡面,一條都沒漏掉。十大願王不好修,每一條都不好修,哪裡有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修滿,修圓滿了,你說這個奇妙!所以它的確是真實純一之法。

禪宗古德常常警惕人,「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是什麼?妄念起來就是念頭起來。念頭起來不要害怕,為什麼?它已經起來了,怕也無可奈何,怕沒用處。怕的是什麼?怕的是這個念頭一個一個繼續增長,怕這個。第一念起來知道了、警覺到了,第二念換成阿彌陀佛,換成阿彌陀佛就是覺。所以覺不能遲,要覺得快,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就歸到阿彌陀佛,就又歸到真實純一,也就是歸到一心不亂。什麼叫一心不亂?阿彌陀佛就是一心不亂,這個法子妙!這個法子給諸位說,大家修學不要花錢,不要花工夫,絕對不會上當,不會受人騙,你看多穩當。念念覺,時時覺,處處覺,覺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時時念阿彌陀佛,處處念阿彌陀佛,念念都念阿彌陀佛就對了。這個裡面確實權是權巧,權是方便法,曲是委曲婉轉的,這個法門是直捷了當,所以它是真實純一。《華嚴》講十大願王還是權曲,何況其餘?所以這個法門直捷、簡易,這是無上的法門、第一法門,這叫正說。古人這些話,你要不細細去體會,你就無法肯定它,不能肯定這種無比殊勝的,我們當面錯過了,你說這多可惜。

再看末後這一小段,「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佛說法總不能一下說得乾淨俐落,換句話說,總還有保留幾分,不能完全透露出來。這確實的除了本經之外,一切經佛都沒有完全透露,多多少少還保留幾分不是完全透露,唯獨在這個經上是完全托出。和盤托出,好像我們端菜,連盤子都端出來了,沒有一絲毫隱瞞,沒有一絲毫保留,這個多難得。這是真的,諸位要念一切經你就明瞭了。所以蓮池大師到晚年,我常講他老人家大徹大悟,真正徹悟。他說的那些話,我年輕的時候也念,可是意思體會不能這麼深刻,體會沒有這麼深。他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他都不要了,他為什麼不要?因為他抓到這個真實純一之法,其他的不是真實純一之法,你們哪個愛都給你們,我不要了。一切經裡面,因為在那個時候《無量壽經》沒有善本,這是《無量壽經》一直流通受障礙的原因。蓮池大師取《阿彌陀經》,他老人家晚年就一部《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他修行就是這個。

淨宗大德有很多都是這個樣子,那都是徹底覺悟。一生講經,人家請講經,講什麼?都講《阿彌陀經》,一部經講幾百遍。譬如說有個人請我們講經,我們給他講《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講完了,他說法師,你再給我們講一部經。我們覺得沒得講了,《阿彌陀經》講過沒得講,這是錯誤。他再請你講什麼?再講《阿彌陀經》講第二遍,第二遍講完了再講第三遍,給諸位說,遍遍境界不相同,絕對不會把人都講跑掉。如果說把人都講跑掉,換句話說,你對這部經沒懂,你對這個經、對這個法門沒有受用。你如果對這部經、這個法門你有受用,你認真的修學,不斷的在進步,你講出來的就遍遍不一樣。聽的人永遠聽不厭,你在這裡講一百遍,愈聽人愈多,絕對不會把人講跑掉的。

我在講台上就是一個例子,這個經在我們這個講堂第二遍了,你看我第二遍所講的,那第一遍有錄音帶在,你去比一比看,不一樣!所以有很多人講,法師,你寫一點東西。我怎麼寫法?沒有法子寫,今天寫著,明天看到胡說八道,丟字紙簍去了。所以我講的這些東西,恐怕留給後人去會集去,不變會集本沒有法子!你看這部經講過多少遍,把那所有錄音帶找出來的時候去比照、去對照,哪些那個時候講過的,這裡沒有,這講過,那裡沒有,去把它拼拼湊湊,去會集一個完整的註解,只好這樣做法了。遍遍不相同,這是我勸勉同修,你修行要有功夫,決定不能依文解義。依文解義不要說你講一遍人家不願意聽,你講一次,第二次人家就不來了,誰有這麼多的時間來給你浪費?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功夫,必定要轉境界。所以一部經夠了,一生講不盡,受用不盡,因為受用不盡,所以它講不完。而且我告訴諸位,經文不要準備的,不是說我第一遍準備了,在第二次講又要重新準備。你所準備的都是別人的所謂糟粕,不是你自己心裡體會的。哪裡要準備?這個叫稱性。如來是圓圓滿滿把自性裡面毫無保留的法門,完全給我們透露出來。這個真是像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機會不容易得到。

「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故為稱性極談」。一切含靈是指九界眾生,六道上面是聲聞、緣覺、菩薩,九法界的眾生。後面會說到,上到等覺菩薩,文殊、普賢也用這個方法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下至阿鼻地獄的眾生,五逆十惡極重罪的眾生,他要聞到這個法門,他要肯相信,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憶佛念佛」、「淨念相繼」,只要依照這兩句,沒有一個不得度的,沒有一個不立刻成佛的,所以這才是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華嚴》、《法華》雖然是極談,沒有到登峰造極,沒到這個;登峰造極之談,就是《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就這兩部經。故為稱性極談,把這個標題說出來,你看這個意思。我們才真正知道,這個經是如來稱性之談,是如來正說。我們得到這個法門,得到這個經典才知道寶貴。世出世間沒有比這個更寶貴的了,我們今天得到了,是如何的榮幸!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10月23日04:16:2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60800.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