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精華節錄(有字幕) ——矜孤恤寡 敬老怀幼 編號:29-512
矜孤恤寡 敬老懷幼。
第一個是布施,對於這些沒有人照顧的老人,我們要特別關懷他,關懷是布施,愛心的布施,慈悲心的布施。布施愛心,布施慈悲心,布施真誠心,布施清淨心,這一類的布施很少人說。
只知道看到他沒有衣服穿,我們去買幾件衣服送他;他沒有吃的東西,我們送他一點糧食。沒有付出真誠的愛心,這個功德做得就不圓滿,不但是不圓滿,實在講沒有功德。他所做的是屬於福德,福德還不是圓滿的福德,圓滿的福德裡頭是有真誠的愛心,真正的布施照顧、慈悲救濟。
他為什麼會受這些苦難?我們學佛的人清楚、明瞭,人到這個世間來是兩種業力,一種是引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投生、來投胎的,這是五戒,過去生中五戒持得不錯,我們憑這個得人身。
雖得人身,每個人一生果報不相同,果報是屬於滿業,圓滿的滿,滿業是過去生中所造的善惡業。我們這一生容貌,身體健康狀況,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種種條件的不同,是屬於滿業。這些鰥寡孤獨,他們的引業跟我們相同,都得人身,滿業不一樣。
這個佛在經論裡面說得太多,他貧窮沒有財富,什麼原因?沒有修財布施,慳貪吝嗇,所以受貧窮的果報。他沒有智慧,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是前生沒有修法布施;身體不好、不健康、多病,沒有修無畏布施。我們從果要看到因,從他現在所造作,他的思想、言行、造作,那現在在造因,我們就知道他將來的果報。
這個道理說深很深,說淺也很淺,淺的道理與事實我們有能力覺察得到,深一層的,更深的那些道理、事實,我們初學的人體會不到。總而言之一句話,六道、十法界,乃至於佛法講的一真法界,都離不開因果,所以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離不開因果的定律。我們要想自己生活得很健康、很美滿,你要修因。
幫助別人應該以什麼為主?幫助他開智慧,要以這個為主,這才是真正的慈悲救護,真正幫助他離苦得樂,永脫輪迴,不再搞這些生死麻煩,你是真的救濟他。不是缺衣送衣服給他穿,缺食送食物給他,你救他一時,你救不了永久。你幫助他這一生,他來生怎麼辦?佛菩薩幫助這一切苦難眾生,跟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佛家的教學是教人明瞭因緣果報,知道我們現在這個狀況是什麼因緣造成的,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修正、來改善,這是真正的救濟。不了解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斷惡修善他很難做到。
不要說我們勸別人,人家不容易做,我們自己都發心出家,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我們有沒有天天認真在做斷惡修善?沒有,惡習氣還是天天在增長,沒有減輕。什麼原因?因果的道理沒有透徹。所以學佛不是個容易事情。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五十九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