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47)
印光大师开示:警人命无常
伦理道德:巨伯请代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87)
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本期内容简介:
学佛,因缘非常重要,如果因缘殊胜,我们很容易就能入佛。首先我们要明了,什么是佛?请看本期专栏。
“ 当知佛之说法,原为破众生之执。” 这是一切诸佛如来、诸菩萨、祖师大德说法的总目标,破一切众生执着而已。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本期专栏:入佛因缘(上)
学佛,因缘非常重要,如果因缘殊胜,我们很容易就能入佛。
一、简述佛教及其宗旨、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了,什么是佛?“ 佛” 是印度话,是梵语音译过来的,翻译成华文是智慧、觉悟的意思。那为什么当年翻译的时候用音译,不直接译成智觉?一直到现在,使许多人发生误会。如果翻成智觉,是否能避免这个误会?这是因为古时候译经的法师有译经的规矩,就是有五种不翻,“ 佛” 这个字就属于五种不翻之一。因为这个字的含义并不是我们常识之中所说的智慧,常识中所说的智慧不能够包含它的深义,因此还是用音译再加上注解,解释这个智慧包含三种: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可见它不是普通的智慧。如果把这三种智慧拿现代的哲学术语来说有些相似,但是哲学里所说的这三种智慧依然达不到佛的境界。一切智就是现代哲学里所讨论的宇宙人生的本体,道种智是讲现相,一切种智是讲作用,就是讲体与相的应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都在探究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答案,其实答案就在佛经里,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详详细细,既正确又圆满的开示出来。
“ 教”是教育、教化的意思。教化,这个意味很深!化是变化,变化什么?中国古人讲,读书变化气质;也就是说,通过教育改变我们的习气,知道向圣贤君子学习,这是世间教育的目标。佛教也重视教化,化凡夫为圣人,化人天为佛菩萨,所谓化迷为悟、化苦为乐,这是佛陀教育的目标。所以“ 佛教” 两个字的含义,是使众生智慧与觉悟的教育,因此一切众生都应当要修学;换言之,这是十方三世一切有情众生必修的共同科目,不能不修。
这门课程的宗旨,也就是目标,只有两句话: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苦是从迷来的,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完全无知,这就是迷惑,迷惑就免不了妄动,妄动就有苦,苦是从这儿来的。迷关打破了,觉悟了,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了,一切的言语造作就没有过失,苦离开了,乐在其中。佛菩萨留下来这么多经论,都是给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这个方法,这就是佛教的宗旨、佛教的目标。
二、佛法因缘生
(一)入佛的四种因缘
既然佛教的教育宗旨这样好,我们一定会问,用什么方法立刻就能入进去?经上常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我们等不及,我们会想,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入进去?这在佛法讲四种因缘,就是四缘生法: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第一个亲因缘是讲因,这是我们人人都具足的,重要的是后面三种,这三种是讲缘。
(二)为什么说因我们都有?
唯识里告诉我们,阿赖耶识中含藏的种子,十法界都具足。所谓四圣六凡,六道凡夫有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这是六种;圣人有四种:声闻、缘觉、菩萨、佛,一共是十法界。十法界的种子我们都有,也就是十法界的因具足了,现在我们要求的是佛法界的果。
(三)为什么说缘最关键?
从因到果,其中的关键就在缘上,如果没有缘,虽有因,不会结果。譬如植物,植物的种子是因,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它缘,把它放在一个玻璃碗里,放上一百年它也不会开花结果;它要具足土壤、肥料、阳光、水分这些缘才能够生长。小小的植物生长是这样的过程,成佛作祖也不例外。
1. 我们心中所盼之缘——所缘缘
既然缘这样重要,第一我们要有“ 所缘缘”,就是我们所盼望的这一种缘。现在我们要想成佛,我们心中所缘的只有佛,心心念念想着成佛。因为十法界之中唯佛最自在,要想得大自在,一定要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成就彻底的觉悟,这叫成佛;换言之,十法界之中,没有佛不知道的,没有佛办不到的。所以佛法界也叫做无障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还有障碍,那就不是佛,佛是没有障碍的,理事圆融。
所缘的过程有四个:信、解、行、证。由信而入的人不少,但是也有人从解入,还有人从行入。大多数同修是从解入进去,先把佛法的道理、方法都搞懂了,解了以后才相信。我最初学佛也是如此,先求解,把佛法当作哲学研究,以后觉得这个道理确实很好,值得我们去依教奉行,这才相信。从解之中产生的信,这在佛法称为正信。如果是信而不解,这是迷信;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强信,勉强的相信,因为道理还没搞懂就相信,这种信当然是勉强的。如果把道理搞清楚了,进而相信它,这是正信。正信很不容易,正信是以理论为依据,值得我们相信,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此时的信只有理论,还没有经过实行,达不到真信,真信要透过行来证明;换言之,解行要相应,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这是真正的相信。就如同科学实验,先有理论,再于实验中通过,绝无问题,将理论在事实上验证,这是真信。
2. 外面的帮助——增上缘
入佛的四种缘,前面三种都是我们自己具足的,是属于本身的,唯有第四种是外面的帮助,包括人事方面、环境方面,以及经典等外在的因素。
(1)人的增上缘
外面的因缘,老师、同学的帮助非常重要,尤其重要的是老师,因为师承关系到学人成就与否,这是入佛的关键。悟有大悟、有小悟,小悟能够辨别宇宙人生的真妄、邪正、是非、利害,能够辨别这八个字才算是小悟,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离开老师。因此自古以来讲师承,老师就一个,我们只听这一个老师的指导,读什么书由他来定,听经说法也只听这一个老师的。为什么不可以听别人的?一听别人的,思想就乱了,就把握不住。所以只能听他一个人的指导,他教我们怎么走,我们就怎么走。不能有两个,两个老师教不出来,因为两个老师是两个想法、两条路,两条路,我们到底往哪里走?不会有成就。
我们在《高僧传》、《禅林宝训》、《居士传》等书中看到,很多在家出家人,亲近他的老师至少也是十年以上,二、三十年是常见的事情。为什么要那么久?自己没有得到法眼。法眼没开,慧眼没开,真妄、是非、邪正、利害不能辨别,所以老师不准他离开,老师在旁边督促看护。当学生有能力了,如果还舍不得离开,那也不行,一定要让学生出去参学。什么人讲经都可以听,什么样的书籍都可以看,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利益而没有害处,妖魔鬼怪来讲经也能辨别得出来,这样才能够增长学问。所以参学是要有资格的;自己没有这个功夫,不到这个程度,不许可参学。
自古以来,这种教学法使用了几千年,成就了千千万万的学者。这种教学法要是不好,人家早就改进了,真的古人的头脑都没有我们好吗?要到我们手上才来改进吗?千万不可以自作聪明。这就是从前人有福报,我们现在人福薄,遇不到善知识,纵遇到也没有这个机缘,但是这种理论、这些方法,我们不能不知道。这就是当前我们学佛,在因缘上遭遇到重大的困扰,使我们难以成就。不过问题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所缘缘的力量强弱,力量果然强,一心向道,找到一个善知识就不肯离开,舍弃身命也不在乎,我也跟定了,那行,能成就。这个决心不容易下,第一要不怕苦,什么样的苦都愿意吃,甘心情愿;第二要不怕死,明天死,今天只要能闻道也值得了,要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就能成就。
除了师承以外,还得要有同参道友,因为同学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这个功夫不亚于老师的指导。如果没有同学在一起互相砥砺,单靠老师的指导,进度非常缓慢。有好的同学、同参道友在一起,发现问题了,再去请老师指导,进步就很快。所以同参道友是很好的增上缘。
>> 续载中
恭录自jingkong老和尚讲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