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育杂志 |第517期|专栏:唤醒自觉 激发正念(下)2019年5月1日

admin 佛陀教育杂志评论阅读模式

本期专栏:唤醒自觉 激发正念(下)佛陀教育杂志 |第517期|专栏:唤醒自觉 激发正念(下)2019年5月1日

经论辑要: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242)

印光大师开示:勉行人努力

伦理道德:拾椹供亲

因果教育: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82)

心得交流

答疑解惑


本期内容简介
放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必他人劝,自己自动就放下了。请看本期专栏。

佛以二谛说法,“真谛”是佛自己的境界,完全讲真实的;“俗谛”是随众生的境界。所以,俗谛是众生的常识,我们能理解;真谛我们时常无法接受,不能理解。请看《金刚经讲义节要述记》。


本期专栏:唤醒自觉 激发正念(下)

(2)利人是真正利己

怎样才能做到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现身,如《普门品》中所说的三十二应,《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三参,随类化身,随机演说,无不是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为什么?众生就是自己,众生就是自性,众生就是法身,众生就是真如本性。众生,这个名词的含义无限深广,不是单单指有情的众生,其本义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由此可知,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现象,皆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所以全都是众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一切自然现象。为什么说这个是自己?唯心所现,心是自己。心是能现,众生是所现;识是能变,众生是所变。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性识变现出来的相分,觉悟了的人知道“全妄即真”,迷惑的人是“全真即妄”。可是迷悟的受用差别太大了,觉悟的人,他的受用是自在随缘;迷惑的人,苦恼灾难常常不离身。苦乐,实在讲是一念之差,一念觉,离苦得乐;一念迷,苦上加苦,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告诉我们的,这是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之后,要学习佛菩萨,效法佛菩萨,舍己为人,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释迦牟尼佛一生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仅没有恶的行为,连一个恶的念头从来都没有,对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是圆满的福报。我们看到他的生活很苦,这是我们凡夫的错觉。凡夫以为有财富、有地位,享受五欲六尘之乐,认为这个是乐。佛菩萨心里的享受,我们体会不到,他是清净之乐。在十法界,在六道轮回,帮助一切众生,这是成就功德,自己在其中,真正能做到一尘不染,这不是福报是什么?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的心是污染的,佛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他的那种乐、那种享受,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从很粗浅的地方去观察,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才是真正的乐,这才是真正的福报。

佛是福慧二足尊,福慧两种圆满的享受,天天在表演,天天在做给我们看,我们看不出来。我们永远迷在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之中,而不自觉。佛告诉我们,觉性是我们本有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说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给我们奠定了信心。“本有”决定可以恢复,决定可以证得;“本无”决定可以断掉,可以舍弃,可以放下。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放不下?我们对于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所以放不下。

(3)真诚敬师 补足善根

放下,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不必他人劝,自己自动就放下了;第二种,虽然事实真相没搞清楚,没搞明白,他对老师有信心,老师教他放下,他就放下了,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我们现在清净信心没有,事实真相也没有搞清楚,要叫我们勉强放下,我们做不到。这两种人都非常稀有、非常难得,真正搞清楚、搞明白的人是大彻大悟。能够完全相信老师,这是善根深厚,《阿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人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他听老师的教诲。佛经里面常常说“根熟众生”,就是讲这两种人,他们在一生当中必定修行证果。反之,这一生很难成就。

我们自己要认真的反省,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人。这两种都不是,那怎么办?有补救的方法,这个补救的方法就是亲近善知识。佛陀当年在世,很多弟子一生都跟着他,天天听他讲经说法薰陶,这个薰习的力量很大。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智慧不能现前,通过长时期的薰陶,可以提前。在中国,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所看到的,有亲近善知识十年开悟的,二十年开悟的,三十年开悟的,这都是一生成就的。这种人,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到的缘殊胜,所以他的成就也非常殊胜。过去倓虚法师告诉我们,他的一位老学长,谛闲老和尚的徒弟,曾经是一个锅漏匠,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跟老和尚出家,老和尚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告诉他说:你就好好的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将来准有好处。结果他成就了,他念了三年,站着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这就是因为信心清净。

我们亲近善知识,最大的问题是对善知识打了许多问号。这对善知识有没有损害?丝毫都没有,伤害的只是自己。我们如果不尊重自己所学的,老师再高明,也没法子帮助。我们自己信心不具足,不但道业不能成就,看经听教,也把自己的悟门堵塞了,不会开悟。这个道理,正如印光大师所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这个“诚敬”是对老师。对老师的尊敬不是表面的,不是装出来的,“诚于中”,自自然然“形于外”。老师是否开悟无关紧要,问题是自己的真诚心,真诚心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4)长时薰陶 落实教诲

我们要想觉悟,一定要读诵大乘,接受大乘经长时间的薰陶,不仅如此,还要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生活当中,就是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遵守佛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是我们走自觉的路子。佛菩萨不但是这样教导我们,他们自己以身作则,为我们做出榜样,使我们有所遵循,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学佛。佛法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点点滴滴,觉了就是佛法,迷了,天天念佛读经也是世间法,也不是佛法,迷悟在心不在法。觉悟之后,一切法就得自在受用,这就是佛华严,完全融合在现实生活之中,这就是佛法讲的证果,证得了才真正得到受用。

(5)反求诸己 无欲无求

修学人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我们现在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念念当中挑别人的毛病,自以为是,别人都有过错。佛菩萨给我们讲真话,一切众生没有过错,过错在自己。六祖在《坛经》上也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在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看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哪有过失!人家没有过失,我们硬要把他看成过失,过失在自己不在别人。

这个道理很深很深,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透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妄的,梦幻泡影,有什么过失?再说到“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到里面去找过失,找不到。所以世出世间法,一切过失从哪里产生的?顺我自己的意思是好的,不顺我自己的意思就是恶的,是从自私自利那个意识里变现出来的,麻烦出在此地。所以要想真正修行,就要放弃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佔有的念头。这是我们的大病,根源就在此地。

宗门有一句话说:“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为什么不沾身?没有控制百花的意念,没有想得到它的企图,所以不沾染。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取”,不可得却想得到,不可取却想取,错了!所以要仔细认真去观察、领悟,自己这个身体都不可得、不可取,何况身外之物?《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指佛法,佛法也不可得、不可取,何况世间法?这是基本的指导原则,是佛法修学的基本理念。

佛法讲“解脱”,能从这里解开,就超脱了。只要有占有和控制的意识存在,就没有办法解脱,就是死路一条,念佛也未必能往生。阿弥陀佛来接引是接引解脱的人,没有解脱,他拉都拉不动,怎么能去?

(6)拓开心量 无私奉献

念念不要想自己,要想他人、想社会、想一切众生,奉献自己,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需不多,最简单的生活,最平凡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最健康的生活。念念还为自己,还要标榜自己,这个错误,迷上加迷,往往自己不知道。真正有学问的人,有修养的人,一看你就清楚,就明了。你愈是想办法装扮自己、掩饰自己,过失愈往外显露,必须要自己克服烦恼。佛教导我们拓开心量,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如何能够为众生,为社会,为国家造福,而不为自己,这是断烦恼求觉悟的一条正路。

三、结语

只有佛法才真正认识虚空法界是一个生命的整体,真实、究竟、美满。有这个认识,这叫佛知佛见,见解与佛相同,这是我们应当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的。首先我们必须要把佛教的本质认识清楚,知道从哪里学起,学来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我们学佛才会有成就、有意义、有价值。

恭录自jingkong老和尚讲演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5月1日11:28: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69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