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 |第154集|MP3文字|悟道法师主讲

admin 每日论语评论阅读模式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五四集)  2019/4/25  鹽城  檔名:WD20-037-0154

下载视频下载MP3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雍也篇」第二十二章。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這一章的讀音,依從前吾所學的讀法。這一章是孔夫子所發的議論,沒有對哪一個人說,也不知為了什麼事而發。古人的注子,不論漢宋,也可信,也不可信,我們是學孔聖人的書,不是學注解,合理的注子我們信,不合理的不必依從。」這一段話,雪廬老人給我們指出來,有一些注解合理的我們可以相信,不合理我們就不必依從了,我們主要是學孔聖人的書,不是學注解。

「你們若想知道文字的意義,可以查《辭源》、《辭海》。若讀音則只有查《康熙字典》,其餘的都不可靠。」讀音雪廬老人指出來,依《康熙字典》為標準,其他的就比較不可靠。「如今的廣東話,就是從前的唐音。漢以後才講反切音,有唇舌齒牙喉,而且有開合口呼等等。很多掌故說,南方人到北方說話,北方人到南方說話,都鬧笑話。」南腔北調在很多掌故裡面都有說到這些事情,這個事情的確說話腔調不一樣,南方到北方,北方到南方,有很多會鬧笑話的。「從前考中科舉,當知縣以上的正主官,都必須會京腔,因為皇帝要召見問話。」所以要學,就像我們現在都一定要學普通話。

「樂(悅)」,快樂這個樂,有讀勒,有讀悅,音樂的樂,「禮樂,指音樂,其實北方的音讀作樂(曜)」,好樂的樂。「京腔讀成兩個音。」

「樂(勒)」,快樂的讀音,這叫破音字,「如不亦樂乎,北方人的音讀作烙」。

「樂(勒)也有樂(曜)的意思。」快樂這個讀音,也有讀作樂(曜),好樂這個樂。

「喜在心頭,喜在心。」這個樂。「吾學《內經》,知道七情由五臟發生,心主喜,喜在心頭這是脫胎自《內經》。若是喜過分可以治,水剋火,腎主水,腎主懼。樂則是心外普遍對很多事都樂,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用樂字。」

「樂讀作樂(曜),是指喜歡執著於某事,不是普遍對任何事都樂。」樂(曜)就是好樂。喜歡,特別對哪些事情,他特別喜歡、特別有興趣,這個讀作樂(曜)。就是針對哪些事情他很喜歡的,而且特別執著的,我們剛講好樂,那這個時候這個字就讀樂(曜)。

「樂又音勞」,樂這又有一個讀音叫勞,「伯勞也作伯樂。」伯樂這個字是快樂的樂這個字,但是它的讀音也讀作勞,勞動這個勞的音。所以樂這個字又有一個音讀作勞。「韓昌黎〈雜說.馬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樂要讀音勞。」這個不念伯樂(勒),這個樂要讀音勞,勞動這個勞。所以樂這個字有這幾種讀音不同,這我們一般講破音字,看用在哪個方面,它讀音就不一樣。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智者喜歡水」,有智慧的人他喜歡水。「仁者樂山,仁者喜歡山。」

「這一章不是批評人,全是哲學道理,很難講,孔子他有所感觸說的話。」這一章不是批評哪一個人,是哲學的道理,所以就比較不好講,孔子他有所感觸說出來的話。「例如子在川上曰,孔子見山見水都有感觸,因為他看山水自然的氣象有大作用,例如《中庸》云: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佛經說一芥子內藏大千,一毛孔入三千大千世界,轉大法輪,孔子看山水有大感觸。」以上雪廬老人引用《中庸》裡面講的這一段,孔老夫子講的這一段話是指看到天地萬物,孔子他有很大的感觸,所以講注這些自然的道理作用。

「講的時候應當依漢注,漢注不說微言大義,而字句可以講得下去。參考《集解》,就可以知道了。《集解》說,有智慧的人願意運用他的才能治理天下,子在川上曰:不捨晝夜,萬事如水永遠不斷地流動。智在《易經》八卦為澤,以恩澤萬物,所謂聖朝多雨露,智者用心智治理世間。」

『知者動,仁者靜。』「仁者如山的安住,風吹雨打,地震,自然不動,所以被萬物依靠,所以說靠山,但不可靠冰山。仁者讓百姓來依靠,遇到一切困難都照常不動,所以萬物生焉。水不捨晝夜,是動態,山不改變,不動,是靜態。」這一段雪廬老人解釋仁者靜,好像山一樣,山它不動。風吹雨打、地震,山還是不動的,所以山被萬物所依靠,我們一般講靠山靠山。仁者讓百姓來依靠,遇到一切困難他都照常不動,所以萬物生焉,萬物從這個地方所生起來。水不管白天晚上,它是動態的,它不是靜態的。山不改變,山是靜態,不動,水是動的。

『知者樂,仁者壽。』「智者樂,仁者壽,這很難講」,這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很快樂,有仁慈的人他就很長壽。為什麼難講呢?「顏子仁而夭,孔子仁而僅七十二歲,仁者真的有壽嗎?漢儒講不通,宋儒是知而不說,凡是講因果的,宋儒他們都不說。」的確我們從歷史上看,也有作惡多端他卻很長壽,壽命很長,而且善終;有些做好事的反而壽命短,死的時候又不是善終。因此,看到這個現象就有懷疑了。這個事情只有佛法能解釋,佛法講三世因果,這一生得的福報是過去生修的,這一生造的惡業來世受報。但是這裡雪廬老人特別給我們指出來,宋朝的大儒他們不說因果的,其實不講因果,那這些事情無法解釋。所以佛經要幫助我們深入中國文化,學了中國文化幫助我們學佛,的確是相得益彰。如果放棄一邊,那就不圓滿了,像宋儒他都不講因果,那碰到這一章這個說法,好像這個現象上不是這樣,他就無法解釋。

「唐以前古注,《皇疏》引陸特進語,這個人姓陸,特進為官名」,特進是他當官這個職務的名稱,「這個人或許是學佛」。「他說:此章極辨智仁之分,凡分為三段。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為第一,明智仁之性。又智者動仁者靜為第二,明智仁之用。先既有性,性必有用也。又智者樂仁者壽為第三,明智仁之功。已有用,用宜有功也。有性必有用,智是流動,動態;山不搖動,人才能倚靠,一個是流動,一個是安穩不動。」這個是明智,就是說明這三方面。陸特進解釋這一章經書把它分為三段,分為性、用,就是有功用,我們佛法講體、相、用。所以有性,性是性體,有性必有用,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相狀。智是流動,表示水,動態;山不搖動,人才能依靠。體它是不動的,作用它就有動了。一個是流動,一個是安穩不動。

「第三段智者樂,仁者壽,這是說明智仁的功效,後來的結果。智者樂,這必須會意,要動作勤勞。大家都得好處了,君子都高興,小人都不高興,因為小人以損人利己為樂,君子見大家得安穩所以快樂。」

「仁者壽,有注解說是名譽永傳千古,這是勉強的解釋,其實名譽也一樣會死,例如現今的時代,孔子的名譽在哪裡呢?孔子現在成了孔老二。孔子的七十二大賢,哪一個人能說出三分之一人的名姓?」所以這個名也不是永恆的,佛法講萬法無常。

「仁者壽,孔子說世間法,樂與壽指當時的事,壽就是壽命。仁者壽的道理是什麼?若中國書與佛經合起來講,更圓融。孔子雖然知道性與天道,也是罕言。」這性與天道講的就跟大乘經典講的一樣,這都屬於不可思議的境界,明心見性的事。但是孔子知道,很少講,因為講了人家聽不懂。「人的壽命為什麼有定數?活了五六年就死叫短」,短命。「但是比起朝生暮死的蜉蝣算是壽了,若與龜鶴數百年的壽比,自然稱不得有壽,因此可知壽命都不一樣。」

「今人的壽命,依莊子說是一百二十為上壽,百年為中壽」,一百歲是中壽,「八十為下壽。七十勉強還算壽,杜甫詩云:人生七十古來稀」,人活到「七十叫稀壽」,叫稀有。「《易經.太極》,六十年換一輪甲子,所以人生六十為正壽。壽是死的警告,有什麼可以高興?二十、三十作什麼壽?民國以前的訃文,六十曰正壽,不到六十曰得年,沒有壽字。」就是人沒有活到六十歲就死了,在訃文上印上得年多少,幾歲叫得年多少,沒有壽字,因為他還沒活到六十。「如今的人是顛之倒之,吾不作壽。」這雪廬老人他不做生日。現代人小孩就在做生日,一歲、兩歲就在做生日,這個是顛倒。「活到六十為一甲子,顏子壽四十一歲,這另當別論,普通人是七十古來稀。」這是一般,顏回當然他比較特殊,顏回他不是普通人。

「吾所學很雜,曾學過《內經》,學《內經》必須懂《易經》及《禮記.月令》等,否則不能講,八卦變化,必須觸類旁通,文王、伏羲所定的八卦方向都不同,天干地支在《內經》中也都有變化。吾沒有學問,吾講《內經》,怕害人,吾是勉強答應,其實不夠資格教。答應教《內經》之後,心裡很作難,找若干參考書,都有作表,為了不敢害人,所以用心。《內經》首篇不是治病,曰上古天真論,講天然真氣論,人現今的壽命百年,吃過飯後,不許剪髮剪爪,因為髮爪都是血之餘」,吃過飯不能馬上去剪頭髮、剪指甲。頭髮、指爪都是血之餘,我們全身這些血它剩餘的。「早晨起來必須散髮,不使頭髮受辛苦。」這古人頭髮留得長都綁起來,早晨起來就必須讓它散開。「男女交合一次,必須好幾天才補得回來,若沒有補回又交合,就會未老先衰。」這是講房事,一般行房一次差七天,如果還沒有到七天又交合,這樣身體就容易未老先衰。「飲酒有酒毒、躁氣,一般人不知道而自我摧殘,所以很多人未老先衰。」這酒有酒毒、有躁氣,喝多了,的確對身體就不好。「五十曰艾,艾是指不白不黃的髮色,這就是半老」,人五十歲就叫艾。「所以五十不是半老嗎!若四十歲有白髮,這不是未老先衰嗎?」四十歲就有白頭髮,這個就還沒老就先衰。「髮為血之餘,陽氣不能到達,頭髮就變白。依常理,女子四十九無月事,男子六十四無月事,往後就不能生育了,但是還有人七十、八十仍能生育的,《內經》都有說。」這是講生理,女子四十九歲就沒月經,男子就是六十四歲,這就不能生育。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七十、八十他還能生育的,這些《內經》裡面都有講到。

「盤古幾萬歲,軒轅黃帝活了幾千歲,依次漸漸減,如今人只有百歲,佛經也有增減劫的說法,萬事都沒有一定。孔子那時候就是人壽百年」,孔子那個時候平均壽命百年,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差不多,「六十歲就是壽了」,活到六十歲就是算正壽了。「年歲多更好,漢代的張倉就活到百餘歲」,活到一百多歲。

「仁者不憂,君子坦蕩蕩,心安安然然,氣血依軌道走,六脈和平,仁者自然長壽。」有仁慈心的人,他心很安然,氣血都很正常,所以仁者他自然就長壽。「七情都是氣,一動七情,氣血所走的就不調和,佛經說是四大不調,六脈不勻,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便容易生病,就會短命。」所以長壽或者短命跟我們的心理息息相關。一個人他是仁慈心,自然他身體的血氣就正常了,壽命就長。如果反過來,心常常不平,常常要去騙人,種種的七情五欲,或者是性情比較偏激,這個都是造成短命的因素。這從心理跟生理來講,都是息息相關的。「顏子的心在道上,生死一切都不在乎,但是簞食瓢飲,或許是衛生差一點。」這個是顏回他壽命不長,吃的實在很不營養,現在的觀點,就是飲食衛生就差一點。但是顏回他是仁人,仁慈的人。「從前的人有內功,現今的人沒有內功,驕奢淫欲,只有外功,講究衛生也許有些幫助,但是內功外功必須合起來看才能講。果真能仁者不憂,心裡坦蕩蕩,必定長壽。」雪廬老人這一段講的就是古人都有內功,就是內心的修養。現在的人內心沒有修養,不懂得調心,驕奢淫逸,吃喝玩樂,只有外功,就只有講求外面的。所以現在人講究一些衛生,這些也許有一些幫助。但是實際上講,內功外功必須合起來,這才是最正確的。果然真的能夠像仁者一樣,我們學習仁者,心裡坦蕩蕩,心裡沒有罣礙,心裡很舒坦,沒有自私自利,一切為公,一切為眾生,必定長壽。

好,這一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5日10:29: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63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