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541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五四一集)  2011/8/1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541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九十五面,從第一行看起:

「所作如犯」至「洒心易行」,皆勸奉持經戒。經文裡是這麼幾句,「所作如犯,則自悔過,去惡就善,朝聞夕改,奉持經戒,如貧得寶,改往修來,洒心易行」,這幾句都是勸導我們要奉持經戒。「本品名如貧得寶」,完全是從比喻上取的名字。「故知奉持經戒、如貧得寶,乃本品之核心,世尊慈心至極之垂示也。貧者得珍寶,則諸苦頓息,從此歡樂無憂。此乃以寶喻經戒之妙用也。再者,貧者既得珍寶,則命根所繫,自當全力護持,不可更失。此勸行人得受經戒,應善自奉持,如護頭目,如有缺犯,應速懺悔,誓不更作」。這個意思已經說得很明白。這一品用一個貧窮的人得到珍寶,用這個比喻。世尊以這個比喻來勸導,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典,就如同貧困得寶一樣的心情,這是釋迦牟尼佛無盡的慈悲給我們的開示。

寶就是比喻這部經,比喻經裡面說的戒相,前一品給我們講的五戒十善。學佛八萬四千法門,淨土不例外,必須要知道,都是建立在五戒十善的基礎上。如果把五戒十善疏忽,你這一生必定空過。如同過去李老師常說的,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老人家甚至用蓮社同修來做比喻。他在台中建立蓮社,領導大家一起念佛共修十年了,我才認識老師,這十年,蓮社同修差不多有二十萬人。老師非常辛苦,我認識他的時候他七十歲,我在台中住十年,離開他的時候他八十歲。諸位想想,二十多萬蓮友,這些蓮友們每個月希望跟老師見一次面,所以他將蓮友組織成為念佛班,一共四十八個班。諸位要知道,二十多萬人,四十八個班,每個班的人數我們就曉得了。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都有機會見老師,這個班裡頭有空、有閒的人希望跟老師見面,每個星期一次。所以老師他老人家的工作,這我們親眼看到的,大概是平常人五個人的工作量。單單見客就要很多時間,見客一定要跟大家講佛法,勸大家念佛,時間大概是兩個小時。這是每天都有的,不同的班,每天一定有兩個小時接見大眾。

除這個之外,他在奉祀官府上班,他是主任祕書,這是他主要的工作,要處理公務。因為事情太多,所以每天上午會到奉祀官府去看一下。還有兩個學校的教授,一個是醫科大學,另外一個好像是逢甲大學,兩個學校的教授。教授比較好一點,一個星期只要上一次課,他不是天天去。另外就是講經、教學,教我們這些學生。教我們學生,一個星期上一堂課,三個小時,每個星期一次;講經,一個星期一次,星期三;教古文,一個星期一次,星期五晚上。他的時間都排得密密麻麻的,如果想跟他見面,得一個星期之前跟他約時間,一個星期之內是不可能的,真的他沒有時間。我們那個時候看到,七十歲的老人,十年如一日,十年之後還是這個樣子。老人健康,九十七歲走的。

我們同學們估計老師,至少能夠活到一百二、三十歲,根據他體力、精神狀況。為什麼會提前走了?這是缺少人照顧。而他自己本身是醫生,是非常好的中醫。同修,這些蓮友們對老師很愛護、很尊敬,老師到蓮社、到圖書館,都有同修給他做點心送給他吃,而老師絕不會拒絕。而且你送給他,他在你面前吃完之後碗拿過去,讓你生歡喜心。慈悲到極處!這次送的麵是麵條,大概是時間放久了,因為那個硬的麵條,一把一把的,都有防腐劑,沒有防腐劑它不能放得長久。老師吃了之後知道,這個麵不正常,回去用解藥就化解了,第一次吃了沒事。過了半年之後又遇到一次,他還是吃了,回去之後用藥化解來不及了,它這個毒已經擴散。所以這就吃虧了,病了三個多月。我去看他,看了好幾次,每次都叮嚀我,不要上館子吃東西,吃東西一定要小心,聞聞味道不對趕快放下。他給我說了很多次,我的印象很深。所以,他是食物中毒傷了內臟,提早走了,不然的話,我相信他一百二十歲太多,至少要超過一百歲。今天飲食起居別人把關靠不住,一定要自己有常識,自己有高度的警覺性,少吃為妙。決定不可以貪口福,這個對自己傷害太嚴重。

五戒十善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必須要曉得,五戒十善在三福裡面,它排在什麼地位?第一個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二個「慈心不殺」,第三「修十善業」。五戒是排在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裡頭包括五戒。五戒在十善之上,十善在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之上。我們就明白了,今天為什麼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你沒有孝親尊師的基礎。孝親尊師是什麼?是《弟子規》。所以我這才毫無疑慮,斬釘截鐵給同修們說明,不學《弟子規》你就不能學佛,你在佛法上肯定不會有成就。真正有成就那是學者,你搞佛學有成就,你學佛沒有成就。這是我學佛六十年的心得,我找到這個原因。古人有成就,是因為他從小就把這個根基打好了。我自己這一生當中有這麼一點成就,就是對於傳統文化小時候沾一點邊。什麼時候?十歲之前。我弟弟小我六歲,他就完全沒有接受到,你問他他一無所知。

紮根教育是成敗的關鍵,真的像蓋大樓一樣。孝敬是基礎,自以為孝敬不錯了,要是跟古人標準一比就差很遠。現在有沒有人學古人?沒有人了。所以,佛法能不能延續下去,我們心目當中是非常的悲觀。但是有一線希望,那一線希望是什麼?眾生有福,佛菩薩會乘願再來,來救眾生。除這個之外,要想在芸芸眾生裡面讓他回頭,從根本紮根認真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當然,諸佛菩薩慈悲至極,眾生有心學善,我們深深相信他會再來。這個經典裡面的教訓,確實字字句句都不可以疏忽。

「貧者得珍寶」,那就發財了,物質生活就不愁,所以歡樂無憂。這是用珍寶來比喻經戒,經戒就是珍寶,我們得到也就無憂,特別是在現在災難現前,得到這個,無憂了。災難來了,兩種狀況,一種,我跟這次災難有共業,有共業一定在災難當中過去了;過去了,有好地方去,到極樂世界去,這不是壞事情,好事情,無量的歡喜!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嚮往的西方極樂世界終於想到了,天天想親近阿彌陀佛,終於滿願,這多喜歡。如果我們自己不在這個共業當中,那是什麼人?那是肩負災難之後重建地球的使命。這些人不是普通人,這些人是大慈大悲、大仁大孝大義之人,他要負責災難善後的工作,要把人民教好,要把地球帶到更興旺、更好的境界。那我們就知道了,這樁大事情當然是佛菩薩安排的,隨順佛陀教育就是隨順大自然的規律。這部經、這個法門、這一句六字洪名,無上的珍寶,寶中之寶!妙用就是二六時中不離彌陀名號。

「此勸行人得受經戒」,接受這部經。經中我們選的是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三十七就是這一品,這最後一品,這六品經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戒律這一章。我們要「如護頭目」,就像保護頭、保護眼睛,全身最重要的地方。遇到災難,把這兩個地方保護好,其他地方受傷容易治療。「如有缺犯,應速懺悔,誓不更作」,如果有違犯,趕快懺悔。什麼叫懺悔?後不再造是真懺悔。這早年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實質是後不再造。今天懺悔了明天再造,這個不是懺悔,那是搞形式。「去惡就善,改往修來」,這兩句話就是「捨昔非之惡行」,過去所造不如法的這些惡行。與經戒所說的相違背的就是非,就是惡行,這個要捨掉、要放下。「修今是之善業」,今天做對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經戒都相應,這叫善業。

『朝聞夕改』,「謂從善如流,知過速改」。世間讀聖賢書的人,他們都能夠聞過歡喜,別人說他的過失,恭恭敬敬接受,感謝來告訴你的人。如果是誤會,他批評你的是錯誤的,你沒有這個過失,他來批評你,用什麼態度?還是恭恭敬敬接受,感謝他的指教。唐太宗就遇到過,別人批評他,說他的過失,唐太宗笑笑,很感謝。那個人走了之後,旁邊這些人說,「皇上你沒有,他錯了,他是誤會,完全講錯了」。他說,「對的,我要不真心誠心接受他,以後人沒有敢說我罪過的,那我永遠就聽不到了」。太宗一生的政績,謙虛、好學,能包容人,縱然是誤會也感激,他是好心,幫助我改過自新。聽的人,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沒有,要注意以後不要犯這個過失。永遠是謙虛、感恩,所以他有成就。從善如流,知過速改,這個人修行才會有成就,念佛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歡迎這樣心態的眾生。

『洒心易行』,洒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洒心即洗除心垢」。心垢是什麼?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這是心垢。「易行」,行是行為,我們想錯了、看錯了,自自然然就說錯了、就行錯了,想法、看法改正過來,言行的錯誤當然也就改變了。「易指變易,謂止惡向善,去邪從正,迴小向大,捨偽存真」,這些統統都叫做易行。惡,與五戒十善相違背的,殺盜淫妄酒是惡,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善。聖賢的教誨,這是正,正說;與聖賢教誨相違背的是邪說,邪知邪見。東方的聖人,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正知正見,中國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這是正見。西方人不承認人是善的,他們提倡的,人都是惡人,人都是自私的,人要是動個念頭幫助別人,肯定他別有用心,他有企圖,跟東方人完全相違背。在這個時候,我們是跟古人學還是跟西方人學?

現在人崇尚西學,否定祖宗,不相信世間有聖人。古聖先賢教你的東西,他們心目當中,都是這些聰明人設計這些愚弄人民,來維持他封建的勢力,他是這麼個想法。誰是誰非?誰是正、誰是邪?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難現前,這是業因所感的果報擺在面前。災難的因是什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西學沒辦法了,他們現在急著到東方來找,到印度去找,希望能找到化解劫難的方法。即使他找到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像印光大師所說的,用真誠心來接待?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如果沒有誠敬心,拿著什麼心理?懷疑的心,試試看有沒有效,這就難了!

唐朝時代惠能大師的開悟,什麼原因?神秀跟五祖至少也有二、三十年,每個人都知道,五祖的大弟子,五祖的助教,接大眾的時候常常代五祖說法。祖位沒有傳給他,傳到惠能。惠能在一般人心目當中一無所長,鄉下人,土裡土氣的,他懂得什麼?真正認識他的就是五祖一個人,沒有人認識他,衣缽傳給他。什麼原因?我曾經講過,神秀學習的心態,印祖說的誠敬,神秀有百分誠敬,他得的是百分利益。而惠能是有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不一樣。與學習時間久暫不相干,與認識字不認識字、與有沒有聽講經統統不相干,關鍵在誠敬。現在的人普遍沒有誠敬,不講誠敬,認為誠敬是封建時代古老的東西,是那些聰明帝王用這些東西騙老百姓的。現在人用什麼心態?都要懷疑,打問號。你說好,拿證據出來證明你是好人。這樣的心態,學古聖先賢之道不行,他自己的關口太緊了,對古人東西也是懷疑,所以他永遠不能開悟,永遠學不到東西,再努力、再認真只能學個皮毛、學個常識,今天講的佛學。學佛他不可能,學佛要從孝親尊師下手,要從真誠下手、恭敬下手。

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菩薩吝嗇、吝法,不是。佛菩薩說的老實話,沒有東西給人。佛菩薩所有的那一套,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自性裡為什麼不能夠流出來?就是因為貢高我慢,沒有誠敬心,把你的門堵塞,你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透不出來;你能把門打開,不就顯示出來了,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為什麼不把那些障礙放下?問題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這種慈悲,你這種心態感受不到。慈悲確實加給你了,跟加給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能接受、能得受用,你排斥,你不能接受,所以你不得受用。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你自己也會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不誠、不敬、不仁、不義。所以,佛菩薩對你沒有辦法,只好在旁邊看著什麼時候回頭,人要一回頭,誠敬心就生起來了。誠敬要不要學?不要學。我早年在台灣,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見到蔣總統,他自然就好像那個恭敬態度就流露出來,沒有人教他。說話聲音低了,走路腳步慢了,行動緩和了,他自然那種恭敬心出來了。確實沒人教他,都是從內心。所以,「誠於中而形於外」,一點都不錯!所以止惡向善,去邪從正,迴小向大,捨偽存真,要真幹,要真懂得。

如是則『自然感降,所願輒得』,你真能夠依教奉行就「自得感應,佛力冥加」,三寶冥冥當中加持你,「凡所願求皆得圓滿」。由此可知,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把「佛氏門中」刪掉,「世出世法,有求必應」。向誰求?向意念當中求,念什麼它就現什麼。我們念善,善境界現前,我們念惡,不善境界現前,沒有一法不是心現識變的,所以自得感應,一切願求皆得圓滿。善願,圓滿的善,惡念,圓滿的惡,一切法從心想生。依著經戒的教誨,那是善願,那是善的圓滿;違背經戒,那是惡的願,惡的圓滿,大災難是惡的圓滿。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就曉得佛教裡沒有迷信、沒有妄語。

我們看下面一段經文,這段經文是佛化政教,大同之治,比中國《禮記》「禮運大同章」講得還好、還要完備。用我們現在人來說,這一章經文在這裡是兩行半,是佛法裡面理想的大同社會。

【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這一共十五句,一句四個字,六十個字,是佛法理想當中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能不能現前?看你能不能做到,你把這十五句都做到,大同世界就現前了。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文表佛慈德無量」,慈悲的大德。『佛所行處』,「指佛所行履之處,即所到之處;復兼指後世佛法流行之處」。末後這一句講得好,我們通常在講經的時候,這句話就講得很白,「佛所行處」,佛陀教育所推行的處所。念老在此地講「佛法流行之處」還容易被人誤會,我們直接講的佛陀教育。佛陀的教育就是講經教學,講經教學的這個地區叫佛所行處。『國』是國家,『邑』,這裡講是鄉里,邑也可以說為城市。『丘』,這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山丘」,第二個叫「四邑」是丘,稱為一丘,「丘」是聚居之處。「聚者聚落、村落。望西云:小鄉曰聚」。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國是國家,在從前,國大概就是城市、都市,邑是我們今天講的鎮,丘就是鄉,聚這是村,一個村,是這些意思。無論是都會,是一個鎮、一個區,小到一個村落,從大到小,眾生居處的地方,這些地方有佛的教學。所以在古時候,寺院庵堂都是佛陀教育推行的機構,像學校一樣。

出家人,出家之後他的目的何在?是獻身於佛陀教學的工作。就像年輕人選擇去讀師範學校,畢業出來幹什麼?做老師,終身從事於教育工作。出家,我們終身奉事於佛陀教育工作,是為這個出家的。從教學,這教學是第一線,直接跟學生、跟群眾接觸的。年歲大了,退休了,這是我在初學佛、初出家的時候我常說,我有這麼個看法、想法。四十歲之前,一定要成就自己德行、學問,認真去學習;四十到六十這二十年,要從事於教學工作,當教員;六十歲之後就退休,年歲太大了,教學教了二十年,退休下來做護持的工作。這個護持是學校裡的行政工作,做校長、做教務主任、做訓導主任,從事於內護;佛法的外護是在家學生。內外護持,正法永住世間,那叫正法常住,正法久住才能做得到。現在問題發生了,沒有護持的,一般做住持、做當家不知道栽培下一代,所以佛法衰了;不但衰了,逐漸就像天主教所說的,可能二、三十年之後,宗教會在地球上消失。

佛法它的特性,的確它是以學問為主體,嚴格的說起來它不是宗教。所以,將來宗教在世界上消失,佛法不會,佛法變了,佛法變成科學、變成哲學。所以它不是以宗教的身分在世間,就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它是高等哲學跟高等科學。好不好?不好。為什麼?失去佛法真實的作用。佛法真實的作用是幫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幫助你成佛,幫助你明心見性。它變成科學、變成哲學,這個好處、這個利益得不到,佛法還是在世間消滅了。它變質,味道完全變了,真實的利益得不到;也就是佛法的解行會受到社會大眾的喜愛,佛法的證沒有了,證果沒有了。果要怎麼證?要放下。經上講得很清楚,放下對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不再執著,你清淨心就恢復,成阿羅漢果;如果把執著的習氣也放下,那就是辟支佛果,比阿羅漢還高一級;不但執著放下,分別也沒有了,你就證菩薩果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那證的是佛果。證果這種殊勝利益,是科學跟哲學做不到的;不是說他做不到,他不肯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不肯放下,就不能證得,就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我們要想證,一定要從放下下手。現在要不要?要,特別是災難來的時候。我放下世出世間這一切法的執著,你決定得生淨土。真放下了,你生方便有餘土。放下了,還不乾不淨,你是凡聖同居土,真放下了,不乾淨;換句話說,沒有徹底放下,放下一部分,還留一部分,放下大部分,還有一小部分,這不乾不淨。真放下,是方便有餘土。如果能把分別放下,起心動念放下,你往生是實報莊嚴土。所以,西方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的品位是從哪裡來的?是從你放下多少來說的。是不是真的有這些品位?告訴你沒有。為什麼?極樂世界是平等世界,決定沒有。為什麼要說四土三輩九品?是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放下多少,你還有多少,是從這個地方來說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四土三輩九品,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它不是真有,你說它無,它不是真無。事實真相一定搞清楚、搞明白,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佛所教化的地區沒有分別,完全是平等的,看這個地區大家喜不喜歡接受,願不願意接受。佛度有緣人,這個緣不在佛那邊,佛那邊的緣永遠不缺乏,佛是平等慈悲,沒有厚薄。我們對於佛法愛好,佛就來了,我們對於佛法排斥,佛也沒走。怎麼說沒走?佛在等待,在旁邊等待,什麼時候你回頭想要了,他就來教你,慈悲到極處!父母對兒女那種愛,跟佛對眾生的愛不能比,佛對眾生的愛萬分之愛,父母對兒女只有一分。生生世世永不捨離,這是佛菩薩對眾生,無論你淪落在哪一道,總是關懷你、總是照顧你。你自己能信能解,那就有顯感,明顯的感應;如果你是排斥、不接受,這個感應你自己不能覺察,叫冥感。佛菩薩永遠不離開你,這是真話。

所以,真正能接受,有熱心的人來教學,地方上人有福,沒有障礙,佛法盛行在這個地區,那是「無不蒙受佛之教化」,故云『靡不蒙化』,沒有不蒙佛陀教化的。「既受佛化,則必感降吉祥」,這句話的意思,感動佛菩薩,感動天神、感動地神,都在這個地區保佑這個地方吉祥,永遠沒有災禍,永遠沒有災難。總的來說,「天下和順乃至各得其所」,這段經文上所說的。『天下和順』,就是世界大同,「世界和平,萬邦和睦」,邦是國家。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國家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天下一家。先說人事,為什麼?人心好了,人的行為好了,居住的環境就好了,因為境隨心轉。『日月清明,風雨以時』,這就是中國人常說的「風調雨順」,沒有旱災,旱是旱災,澇是水災,沒有水災、沒有風災。雷電也造成災害,我們在新聞裡面看到,一次大雷雨,三十多個人被雷打死。這是我們從前沒聽說過的,我活到八十五歲第一次聽講。偶然說雷打一、二個人,我聽說過,雷一次打死二、三十個人沒聽說過。怎麼會有這種現象?這些現在所謂的自然災害,沒有。『災厲不起』,災是講災禍,厲是講瘟疫,沒有山崩地裂。現在有,山崩地陷,地突然陷下去了。「地震、海嘯、陸沉等禍」,陸沉就是現在講的天坑、地陷,水災、火災,刀兵是戰爭,這些災害統統沒有。「又無瘟疫流行之厲」,這些天災人禍統統沒有。

佛法教化這一方,這一方人都能夠接受佛的教化,依教奉行,這災難全沒有。我們現在仔細觀察觀察,凡是有這些災難的地方,聖賢教化沒有,佛陀的教化也沒有。哪個地方有聖賢教化、有佛陀教化,這個地區就太平,就安然無事。我們很冷靜、很細心去觀察,真是這個樣子,非常明顯。你看清楚、看明白了,你就知道這個東西好,不能不要;你不要,那你得受苦受難。為什麼?像此地所說的,水災是貪心所感,佛教我們不貪。人離不開五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佛對於這個沒有禁止。佛教導我們對於這些欲望要知足,要有節制,不能夠氾濫,氾濫災難就現前,有節制不會。戒律就是節制,儒家的禮就是節制,每一個宗教都有節制。只有少數修道人,他們的眼光遠,看到過去未來,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那這個五毒要完全放下。為什麼?六道輪迴是五欲的影子,也是六道輪迴真正的第一個因。五毒放下了、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你就從六道醒悟過來,然後你知道這是一場惡夢,終於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這個境界,清淨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染污,這個世界沒有災難。

災難確實是五毒引發的,五毒是貪瞋痴慢疑。地震是傲慢,這裡所說的,海嘯是貪婪,懷疑對應的是天坑地陷,水災是貪心,火災是瞋恚,刀兵是戰爭。戰爭怎麼興起來的?五毒具足。瘟疫也是惡業所招的。我們只要能夠把貪瞋痴慢疑從內心裡面把它淡化;殺盜淫妄酒一定要有節制,絕不可以任性;在情緒上要控制住怨恨惱怒煩,不控制就造惡業,能控制住,可以不造惡業。天災人禍都是自作自受,自己不善心行所感得的,不是自然的。自然是最善的、是最美的,自然怎麼會有災害!不自然,災害才出來。我們把這個稱作自然災害是冤枉了自然,這造罪業,把災害推給別人,不知道這是自己做的,自作自受。這都是觀念上造成的錯誤,我們要痛改前非。佛法在理上講得非常透徹,你學了不能不服,特別是現在,學佛可以把最近科學跟哲學上的發現來對照,你不能不服。

真正依教修行的人,居住在這個地方,『國豐民安』,「國家富足,生產豐盛,人民安樂」。『兵戈無用』,就是沒有戰爭,兵戈是比喻戰爭,「內無盜匪叛逆,外無他國侵略,故可偃武修文,止戈勿用」。這要靠什麼?要靠佛陀教育。大家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要把用戰爭為手段這個念頭要把它消滅掉,永遠沒有戰爭。沒有戰爭,可以取得政權嗎?不用戰爭可以締造一個國家嗎?可以,在中國過去有例子,不是假的。中國在三代之前,三代是夏商周,都不是用戰爭。用什麼?用仁義、用道德、用教化取得政權,贏得諸國的讚歎、尊重,推舉你為天子。為你道德、政績所感動,自願的對你稱臣,向你請教,服從你的領導。不用戰爭,用教化、用教學,現在講用文化,我不用武力。周朝到末年,對於教學疏忽了,教學一疏忽,什麼東西起來?鬥爭就起來,社會亂了,變成春秋戰國,這個動亂先後差不多將近五百年。

五百年,漢朝統一了,這麼大的國家,在行政上統一,怎麼治理?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族群,這個社會怎樣能維持安定?漢武帝聰明,我相信他從古聖先賢那裡得到個祕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他明白、他懂得了,召集這些大臣研究怎麼教學。戰國的時候,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學術思想很混亂,每個人說的都有道理,不能都用。為什麼?這些諸子百家個個都認為自己是第一,他不服別人。在這個裡面選哪一家好?這是什麼?社會大眾多數人都能夠尊重的,都尊敬、都佩服。董仲舒推薦孔孟之道,漢武帝接受了,這才真正把儒做為中國教育的方針,向全國推行。孔子,在這個之前孔子沒有地位,被選上之後,皇帝來推崇他,孔子的地位才提升,在諸子之上。漢一直到清,兩千多年,都是奉行孔孟之道。是用教育,不用武力。

唐太宗聰明,用武力奪得了政權,他知道武力可以取得政權,但是不能治國,治國需要文化。他十六歲勸他父親起來造反,革命,十六歲。把當時社會動亂平定之後,他們得到政權,建立唐帝國,二十八歲做皇帝。還是年輕,讀書不多。治國要有智慧、要有方法、要有經驗,真的要有學問。從孔子,他說從三皇五帝,到前面這個朝代是晉朝,大概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年,祖宗留下來大批的典籍,在那個時候有一萬多種,好像差不多有一萬八千多種,這些典籍,要在這個裡面去找治國的智慧、治國的方法、治國的經驗、治國的效果。他下令給魏徵,像現在人講成立一個小組,到古籍裡頭去找寶。從一萬多種典籍,把它縮小到一千多種,再從一千多種裡面再選,最後挑選六十五種。六十五種也不是他能夠讀得了的,他哪有那麼長的時間!所以他就想出一個主意,這六十五種裡頭,凡是有關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理論,理論是智慧,方法、經驗以及效果,把這些文字抄下來給他看。這就是《群書治要》,《群書治要》從這麼來的,唐太宗想讀的東西,用了四、五年的時間完成了。他得到這部書,手不釋卷,王公大臣重要的幹部都送他們一本。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都是手寫的、手抄的,所以份量不多。統統依照這部書做為治國處事的原則、方針。所以他的政績就非常可觀,唐朝貞觀、開元,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最好的朝代。都是懂得什麼?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懂得這個道理。在中國歷史上的盛世,漢朝的文景,唐朝的貞觀、開元,清朝的康熙、乾隆,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盛世,全是靠教學。

佛教傳到中國來,所有這些寺院庵堂,學習佛教的出家在家,都在這個地方講學,沒有一天中斷。平時培養人才、培養師資,對大眾教學就是假期。特別是過年,因為過年假期最長,從臘八,十二月初八,放假放到什麼時候?二月二龍抬頭,兩個月假期。這兩個月假期每個寺廟都講經,會講一部經,有頭有尾。喜歡聽經的人,喜歡聽什麼經,到哪個地方去學,到那裡去可以掛單,叫討經單,聽完你再離開。到寺廟,寺廟原則是不收供養的,但是都會帶一點錢、帶一點米供養寺廟,在那裡供兩個月聽一部經。假期短的,短期的班,一個星期、半個月的。常常辦,辦班教學。儒釋道三家對社會貢獻太大了,把人都教好了,所以社會安定,人民和諧,沒有作亂的。所以,國家富足,生產豐盛,人民安樂,兵戈無用。兵戈無用,對內就是沒有盜賊反叛,對外沒有跟其他國家發生戰爭,偃武修文,止戈勿用。唐太宗做了皇帝就走這個路子,不再使用武力。

『崇德興仁』,尊崇道德,這叫「崇德」。興施仁政,叫「興仁」。仁政是什麼?用佛法來說,幫助人民離苦得樂,是國家施政第一個目標,這叫仁政。中國古聖先賢的思想幾乎都相同,所以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這個思想,二千五百年前提出來的。哪一個帝王能夠懂得這句話,他在做皇帝的時候把人民看得很重,他決定興旺,他在位的這個時代決定是安定和諧,得到人民的擁護。老百姓的幸福擺在第一,國泰民安。如果把老百姓的利益不顧,只顧自己吃喝玩樂享受,這個皇帝就會被人推翻,他就會亡國。你看每一個朝代末代的皇帝就是這個樣子,被人推翻,不顧老百姓。清朝這一代,說實在話,每個帝王書讀得不錯,都明白這個道理,連最後一個皇帝光緒都非常仁慈。可是他沒有權,慈禧太后掌權,慈禧只顧自己的享受,不顧人民的死活,所以清斷送在她的手上。有人說她是報仇來的,她是葉赫那拉氏這個小族,清朝開國的時候把這個小族滅掉了。這個族的酋長對天發誓,我族裡頭有個女人也要報仇,這是深仇大恨。所以清朝入關統治中國,宮廷裡面不許可葉赫那拉氏的人進入,它有禁令。到咸豐,兩百年過去了,沒出事情,咸豐皇帝知道慈禧是葉赫那拉氏,准許她進宮。不遵守老祖宗的教誨,它滅亡了。這樁事情真是應了葉赫那拉氏當年被殺掉那個酋長的話,族裡頭剩一個女人也得報仇。

慈禧確實是我們今天災難的禍首,她對傳統文化輕視,她對佛法也漠視,自稱為老佛爺;換句話說,諸佛如來都坐在她下面,她坐在當中是老佛爺。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她的列祖列宗,清朝的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徒,皈依上師,自稱為佛弟子。對於古聖先賢、佛菩薩那一分恭敬到慈禧就沒有了。這個頭帶得不好,上行下效,所以底下的人對傳統不尊敬了,對佛法不尊敬了,佛法從這裡漸漸就衰了。慈禧影響一百年,到清朝亡了之後,儒釋道全都衰了。民國初年還有人講,沒有人做了,最近這五十年連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災難起來了,這個道理不可以不知道。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5:55: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55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