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83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八三集)  2011/7/7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83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六百零二面第一行,這還是說金剛杵的表法:

「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五佛、五智、十波羅蜜、十種煩惱、十種真如,前面我們學過,今天我們學十地,便證十地。「十地者,謂菩薩所證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發生」。菩薩在這個地位,真正是究竟圓滿的大覺,他把無始無明放下了。可是地位有淺深不同,這是因為無明習氣沒有斷盡,所以地位有淺深。「故始自歡喜」,歡喜地是開始,「終於法雲」,法雲地圓滿,往上去是等覺、是妙覺,「分為十種」,地位淺深分為十種。

第一個,「歡喜地,謂菩薩智同佛智,理齊佛理,徹見大道,盡佛境界,而得法喜,登於初地」。這個說法,別教的十地,斷證的功夫跟圓教的十住是相等的,是平等的。大乘教裡通常都是講別教,像《華嚴》、《法華》這些是例外的,那是一乘法。我們就知道,真正放下起心動念,就是這個境界。智同佛智,你自性裡面般若智慧透出來,你所證得的理,道理,理體,萬事萬物它有個理,這個理就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你證得了。所以你徹見大道,大道是實相,對於宇宙,在佛法講,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法,性相、理事、因果你全見到了,這個跟佛的知見完全相同。《法華經》上所說的「同佛知見」,這個地方講的徹見大道,盡佛境界,佛的境界你完全見到、證得了,這個時候得法喜。法喜,後面有個註子,「得法喜者,謂於證得之法而生喜樂」。《論語》第一句話,那是世間聖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悅是法喜,世間的法喜,是有侷限的。菩薩所證得的法喜是如來果地上的法喜,沒有侷限的。這就是登於初地,這個登就是證得,他已經登上初地菩薩的果位。初地菩薩離開十法界,他住在哪裡?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

「經云:於大菩提,善得通達,覺通如來,盡佛境界,名歡喜地」。大菩提是究竟圓滿的菩提,也就是究竟圓滿的大覺,所以善得通達。為什麼叫善?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善,起心動念不善。不起心不動念,一切通達明瞭,自然的,這叫善。覺通如來,自性覺、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全現前,跟一切諸佛如來所證得的完全平等。盡佛境界,如來所證得的境界他證得了。這樁事情,我們雖然沒入這個境界,能體會得到。為什麼?一個人如果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十地菩薩每一個也是不起心不動念,等覺菩薩、妙覺如來還是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境界是平等的、是究竟的、是圓滿的。所以起心動念就不行了。起心動念是誰?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這種佛他有起心動念,他沒有分別執著,在十法界他的地位最高。如果他要把起心動念放下,他就入歡喜地,他提升了,超越十法界。

於是我們就曉得,十法界從哪裡來的?起心動念來的。只要你起心動念,就現十法界依正莊嚴之相。只要你有執著,在十法界裡面就會現六道輪迴的現象。所以輪迴從哪來的?執著來的,這著相。十法界從哪來的?起心動念來的。一真法界怎麼來的?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無明習氣沒斷來的。如果無明習氣都斷了,實報土也沒有了,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究竟的。真正究竟的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沒有相,沒有現象,現代科學裡面所說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全沒有。但是這三種現象它都能現,它自己什麼相都沒有,能現一切相。這是自性的本體,這個就是在此地稱之為大菩提,稱之為佛理,佛所證得的理體。

我們現在明白了,八萬四千法門修的什麼?全修的是這個。怎樣才得到?依照佛告訴我們的理論、方法去學,學到最後徹底放下,就證得了。我們在這個地方也能夠體會到,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不同種類的方法,都是幫助我怎樣放下起心動念,不就這麼回事情嗎?果然放下了,你這一個法門圓滿,一切法門都圓滿了,它門門都是為這樁事修。《金剛經》上這句話我們通了,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們明白了。每個法門,它的目標都是幫助你放下起心動念,無論用哪個法門,只要真的放下起心動念,八萬四千法門門門如是,不就全通了嗎?所以法門平等,沒有高下。那就證得如來智慧德相,他怎麼會不歡喜!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叫歡喜地。從歡喜地再提升,怎麼提升的?完全是無始無明的習氣,這個習氣沒法子修的,隨著時間自然消失。但是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菩薩不是沒有事,菩薩有什麼事?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初地菩薩就有應,往後一直到法雲地,一直到圓滿,他在感應道交當中,境界不相同。往上去,愈往上去,無始無明習氣愈薄,他透出的能量肯定就愈來愈大,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殊勝。這都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事實確實如此。

二地,「離垢地,謂由盡佛境界」,盡佛境界是歡喜地得到的,「明了諸法異性而入於同」。你看到一切法不一樣,性質不相同,從不相同的性質上看到它的同。不相同的性質,我們今天講的是物理,科學研究萬物,這是講物理。從異性而入於同,那個同不是物理,是自性、是真心。大乘教上佛常說「萬法唯心」,又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融成一體。宗門的大德常說,性在哪裡?真正契入的人,隨便拈一法,老師都點頭、都肯定,給你做證明。為什麼?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我們隨便拈一法行不行?不行,我們隨便拈一法是依樣畫葫蘆,不是那回事情。人家舉那一法,他達到那個境界,他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隨便舉一法,我們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是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一句話講清楚了,放下就是。我們沒放下,隨便也拈一個,行嗎?煩惱習氣統統在,人家煩惱習氣消盡了,拈一法是真的。

明了諸法異性而入於同,它本來就是這樣的,只是你沒有看到。「若見有同,即非離垢」,為什麼?同異是邊見,異入於同,你還有個同,即非離垢,你還是染污。原來是你被異染污,你對這個有分別執著,現在你被同染污,你還有同的分別執著,沒有離垢。「同性亦滅」,真的離垢,同異都沒有了。為什麼?同異都沒有了,就是不起心不動念。有同或者有異,你都起心動念,真心沒有念頭,大乘經上常說真心離念,你還有一念,你被染污了。一念是什麼?彌勒菩薩所講的,一彈指裡頭三十二億百千念裡頭的一念。你還有這一念,沒離垢。這一念是什麼?這一念是清淨念,什麼都沒有,連清淨這個念頭也沒有才真清淨。我已經感覺到清淨,已經被清淨染污了。你想想看是不是的?你已經起心動念、已經分別、已經執著。

所以諸佛與諸佛見面,那是什麼境界?如如不動。古來祖師有句話說,口掛牆壁,牆壁釘個釘子,口掛在牆壁上。沒得說了,一句話也沒有,一個招呼也不打。那是什麼境界?回歸寂光,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真回歸寂光。無量無邊諸佛同回歸寂光,同性亦滅,真離垢,這不是假的。「經云」,經上講得好,很簡單,「異性入同,同性亦滅,名離垢地」。二邊不立,中道不存,二邊我們就用這個句子來說,異是一邊,同是一邊,二邊都離了,這叫中道。如果還有個中道的念頭,你又著了,又被染污。中道也沒有,那叫真的中道,真的明心見性,叫離垢。歡喜地裡頭,見到異入於同,但是他還有同見,這更進一步,同見沒有了。

三地,「發光地,謂同異情見之垢既淨」,乾淨了,二邊不著,「則本覺之慧,光明開發」。自性般若現前,我們常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經云:淨極明生,名發光地」,《楞嚴經》上說的「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的時候,這個光就是智慧光,智光現前,智光是自性裡頭本有的。因為不淨,光就不顯;淨到極處,光顯了。這個好比我們池塘裡面的水,如果有染污、有波浪,染污是什麼?七情五欲是染污,執著是染污。分別是什麼?分別是風浪。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風平浪靜,水有沒有染污?這個時候水像鏡子一樣,外面的境界完全照在裡頭,照得清清楚楚。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容易體會,自性智慧現前。所以智慧是從淨中現出來的,心不清淨,只生煩惱,不生智慧。

現代人的修學,麻煩就在這個地方,科學家、哲學家乃至於神學家,你細心觀察,他用的是什麼心?他用的是分別心,用的是執著心;換句話說,他用的是第七識、第六識、阿賴耶識。這個在相宗裡面講叫三心,這三心是妄心,不是真心,這三心生煩惱,不生智慧。如何能叫我們自性智慧透出來?這三心不用它,智慧就現前。不分別,不用第六識;不執著,不用第七識;不起心不動念,不用第八識。你不用它,不用它就轉過來了,不用它就轉識成智,阿賴耶就變成大圓鏡智。為什麼?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無量無邊,有染有淨、有善有惡。你看它有佛種子,有人天種子,有三途種子,它什麼種子都有。在染污沒有清淨的時候,種子統統在,決定不會喪失,永遠不會變壞,遇到緣就起現行。沒有緣,只有種子,它不起作用,遇到緣它就起作用。像植物種子一樣,我們裝在玻璃瓶裡頭,它不起作用。你給它放在泥土上,它就起作用,它就發芽,它慢慢就長成。所以遇緣就起作用。

見性的人全知道,這是智慧現前。我們就明白科學家智慧為什麼不現前?哲學家為什麼不現前?修行人為什麼不現前?他還起心動念,甚至於他還有分別執著,那就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他不是聖人。聖人的心清淨,我們今天要學佛,佛,最小的佛,小聖,小小聖,小小聖心地都清淨。為什麼?見惑破了,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我們前面讀過,這些他都沒有了,小小聖。小乘初果須陀洹,大乘十信裡面初信位菩薩,這些標準我們很清楚、很明白,常常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沒有到這個境界。如果沒有,那你就要提高警覺,你要不求帶業往生這個法門生到極樂世界去,你肯定逃不過輪迴。為什麼?你五種見惑有,只有六道才有這個情形。五種見惑斷掉,還在六道,但是不怕了,為什麼?你有出六道的時間表。一般人沒有,好像坐監牢獄一樣,判的是無期徒刑。那初果,初果有期,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證阿羅漢,就出去了,他有期。而且這個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多難得!如果我們這一生連初果的位子都達不到,只有帶業求生淨土,除這個沒有第二個辦法。那我們就死心塌地專念彌陀,一切放下,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專念彌陀,求生淨土。能不能?能,決定得生,這不是假的。

如果念佛,煩惱習氣沒有放下不行,這個你求生沒把握。大家一定要知道,往生的人,臨命終時佛來接引,這個佛是誰?是自性彌陀,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自性變現的。或者我換句話說,是自性感應的,我們今天用真心,就是用自性求,還是自性反應。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是自己自性變現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回歸自性的極樂世界。中峰禪師講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淨土,淨土即是此方」,不離當下。往生淨土不離當下,親近彌陀。這是佛理,我們要用佛智去見佛理,你才曉得這個東西不迷信,天經地義。你真搞清楚了,對決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這一生的問題解決了。

所以特別著重這個「淨」字,心淨則佛土淨,我們修行,心不能不淨,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練,不能躲避。有人說我心不清淨,我看到了會動心,聽到了會動心,我找個山洞裡面去躲起來。行不行?有,古時候就有。你看看《竹窗隨筆》,蓮池大師,裡頭還記了一個例子。有一個老法師住在山上,山上住茅蓬,修得很不錯,自己以為萬緣放下了,在山上住了幾十年。城裡面有些學佛的大富長者,聽到有這麼一個人在山上幾十年不下山,去朝山,去親近老和尚。真有道行,佩服得五體投地,禮請老和尚下山去弘法,請他到都市裡去。住了沒多久,一、二年,道行沒有了,完全被染污,可惜了。山上覺得不錯,可是禁不起考試,以為很清淨了,一到都市花花世界馬上就亂了,貪瞋痴慢都起來了。這個老和尚去看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就講這個故事,說有一個人,他還問這個人是誰?蓮池大師說就是老兄!他自己還不知道。這個事情講真功夫,他沒有真放下,他是遠離,心裡沒放下。

心裡真放下,離不離無所謂,你要離它幹什麼?它是假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把這個花花世界看成電影,看成電視屏幕,你可以欣賞它,你得不到它,你不能控制它,它的所有活動是業力在控制。所以你不失清淨心。問題是你沒有真看破,住山沒用,閉關沒用。真正看破放下了,閉關住山有用,不住山、不閉關也有用。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閉過關,惠能大師一生也沒有閉過關。惠能大師大徹大悟之後,在獵人隊裡頭當伙夫,天天在廚房裡面做廚房工作,去服侍這些打獵的人。打獵的人天天吃肉,你看他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他吃肉邊菜,他拿青菜放在肉鍋裡頭煮,他吃肉邊菜。十五年!能大師在獵人隊裡面變成長工,他在那裡做了十五年,做廚房,那是什麼?修行。他修行功夫一天沒間斷,修什麼?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他修這個。十五年的鍛鍊,功德圓滿,這個時候出來,弘法利生,緣也成熟了。緣不成熟有磨難,緣成熟了磨難就沒有了。這些道理,佛祖給我們做的這些例子,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看懂,要能體會得到,要能學到,我們這一生才能成就。如果看不懂,不能體會,我們的修行就非常困難。所以你看智慧發光,你看它前面是歡喜,見道了,見道了歡喜,往後就是修道。修道頭一個就是離垢,離垢就是放下,放下智慧就開了,就發光,這光愈來愈大。

第四個,「焰慧地」,這個光有火焰出來了,這是什麼?這是大智慧,這不是小智慧。「謂慧明既極,則佛覺圓滿」,前面發光是智慧,本覺智慧光明開發,發光,到這個時候光明熾盛,智慧光明到極處了。佛覺圓滿,圓覺了。「覺滿則慧光發焰,如大火聚爍,破一切情見」,這就像大火燒得很盛,把一切情見全都給燒光,智慧火燒煩惱薪。所以他入在紅塵裡頭沒有問題,紅塵裡頭煩惱到他面前就燒光,為什麼?他有大智慧。「經云:明極覺滿,名焰慧地。」智慧從哪裡來的?離垢來的。菩薩如何提升自己?不斷的去離。垢離了之後還有習氣,習氣還有粗的習氣、有細的習氣,極其微細的習氣。所以放下這個功夫從現前開始,到什麼地位?到等覺,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習氣沒放下,還得要放下。放下之後,他才能稱為妙覺,那叫究竟圓滿。不要以為我很不錯了,我都放下了,靠不住。十地菩薩哪一地不是修放下?如果我們看《華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哪一個不是在放下?沒有到究竟果位,就是妙覺位,天天在放下,念念在放下,這叫真修行,這叫真精進,真功夫!為什麼?念念他看得破。他怎麼看的?《金剛經》是最殊勝的一部經論,它就是教我們看破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生了情見,情是什麼?七情,動了這個念頭。七情裡頭第一個是歡喜,喜、怒,第二個不歡喜、不高興,發脾氣,喜怒。哀樂,愛、惡,愛是喜歡,惡是討厭,還有這種念頭起來。最後一個是欲,欲是欲望,欲望有五,財色名食睡,叫五欲,七情五欲。動這個念頭這叫情見。

你有智慧光明,這個情見全破了,《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了。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要做到不分別不執著,決定不能讓它生七情五欲,這是功夫。淨宗的學人用什麼方法?用「阿彌陀佛」。念頭才起,不管是喜、是怒、是哀、是樂,不管,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是全把它收到阿彌陀佛這裡,用一句阿彌陀佛代替你所有的念頭,這叫會念佛。這種念佛的話他會見性,這種念佛方法會降伏煩惱,會得定,會開悟。我們功夫淺的,力度不夠,雖然念佛還有妄想夾雜進來,這是正常現象,不是你一個人有,人人都有。古人也有,未來的人肯定還是有,諸佛菩薩在因地時候跟我們一樣,都有。不要怕,不要灰心,要勇猛精進,念頭才起,古大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句佛號就是覺,念頭才起,「阿彌陀佛」,就覺了。念頭起是迷,一句阿彌陀佛就覺了,在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殊勝,無比的殊勝,簡單容易,人人都可以修。男女老少,聖賢可以修,愚痴人也可以修,造罪業的人也可以修,什麼都能修,你說這個法門多方便!

我們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會死心塌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契入境界時候,人家跟你說話,你回答都是阿彌陀佛。有沒有聽見?聽見不聽見不要緊,阿彌陀佛要緊,我回應你就是阿彌陀佛,妙不可言!契入到這個境界,算是你真正認識阿彌陀佛了,你跟阿彌陀佛搭上線了。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這能不往生嗎?往生的時候,佛能不來接引你嗎?古大德說,功夫最重要的就是生處變熟,熟處變生,這就成就了。什麼熟處?我們今天煩惱習氣很熟,起心動念全是這個,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七情五欲,這太熟了,連作夢這個東西都起現行,太熟了。生處是什麼?佛法生,阿彌陀佛生,念念就忘掉,念念就不見了。如何把阿彌陀佛變成熟處,把我們煩惱習氣變成生疏,把它調換一下,生的變成熟的,熟的則變成生的,功夫就成就了。古大德這兩句話說得好,我們不難體會,問題要真幹。當然,他要真了解,為什麼?真了解才會真幹,幹得很歡喜,歡喜就現前。經上這一句,「明極覺滿」,四地菩薩。

第五地「難勝地」,都是以前一地為基礎。「謂由前焰慧,爍破一切情見,其同異之相,皆不可得」,心真清淨了,「即是諸佛境界,無有能勝。經云:一切同異所不能至,名難勝地」。難勝是很難超過他,這是五地菩薩。同異之相不可得,那是什麼相?古人講了一句話說,一切法皆同一味,就這個意思。一切法同一味,這一味是什麼?法味。什麼法?真心顯露,自性的圓滿性德,一味無二味。這一味,佛以善巧方便時時刻刻提醒弟子,就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去表演。我們穿這個袈裟,這是佛家的衣,代表什麼?代表同一味。一塊一塊碎布,從前衣很難得,一缽飯容易,衣不容易,衣是手工織的。所以,出家人的衣從哪裡來的?叫糞掃衣,別人穿破了的衣服丟掉了,不能用了,出家人把它撿起來。以後撿得多了,把還可以用的剪下來,剪成一樣大裁起來,縫在一起做一件衣。所以這件衣質料,很多不同的質料,顏色很多不同,縫在一起染。用什麼顏色染?紅黃藍白黑五色,五色混在一起變成一色,這種顏色,變成一色,一味,所以這個衣是一味。每一格代表什麼?在法界,十法界,每一格代表一個法界。十法界是一味,無量無邊法界是一味,都在這一件衣服上,表這個意思。你還有分別、有執著就錯了。一切法同歸自性,一切法從自性出,到最後還回歸自性,衣表這個意思。身上披了這個衣,還有分別執著,跟這個表法是完全相違背。這個衣表萬法一如,萬法一味。

出家人這一缽飯,這缽飯也叫袈裟,為什麼?一缽飯不是一個人供養的,是很多人家供養這一缽飯。怎麼說很多人家?比丘出去托缽只可以托七家,太多家你起了貪心。七家托不到,那今天運氣不好,今天回去,回去有得吃。為什麼?每個人托缽不是托了自己吃的,不是,都托回去把它混在一起,然後從這個裡面再拿,自己吃多少拿多少。所以一缽千家飯,真的,不是假的。釋迦牟尼佛學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個人出去托缽,不是千家飯嗎?回來時候飯統統集中堆在一起,飯菜堆在一起,在這個地方拿來吃。不是每個人托每個人自己吃,不是的。真平等!所以這個飯都混合在一起,這也是袈裟的相,袈裟就是混雜,混在一起。衣是袈裟,吃的也是袈裟,平等一味。你看,一千多家供養這個飯菜,混合在一起,平等一味。心平等,事平等,表法平等。所以,這個經上的意思告訴我們,於同異之相皆不可得,於同異之味皆不可得,於同異之色也不可得,混合在一起都不可得。知道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畢竟空,這就是諸佛境界,無有能勝。舉經來作證,「經云,一切同異所不能至」,一切同異都達不到這個境界,這叫難勝地。菩薩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法平等一如,這是真相,這叫諸法實相。

在這個境界裡面,自性現前了,所以下面第六地叫「現前地,謂由前同異之相既不可得,則真如淨性,明顯現前」。這裡我們要記住,如果有可得,真如就沒有了,那是虛妄的。我們今天有,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我們都有所得,我們都有同有異,都有這個概念,都有這些念頭。那要曉得,這是道道地地的凡夫,不是菩薩。毛病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出在沒有看破。為什麼沒有看破?經教沒深入。所以回歸到最後才想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明白了。我們也就想到現前,佛教放棄宗教教育是錯誤的,為什麼?宗教教育要是放棄掉,學佛的這些人,無論在家出家,統統都留在原地踏步,菩提道上寸步難行,你沒有在菩提道上。沒有在菩提道上,換句話說,我們根本就沒放下,我們的見解、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行為都在造業。跟菩薩一對照對比,差遠了。

我們看「現前地」,此地簡單給我們介紹的,第五地難勝地,同異之相既不可得,則真如淨性,明顯現前,所以叫現前地。什麼現前?真心、淨性,性德現前了,明顯的現前。「經云: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名現前地」。無為,只有真如是無為。《百法明門論》裡面,最後有六個無為法,因為這六種沒有生滅的現象。無為真有六種嗎?無為只有一種,真如無為,這是真的。前面,前面因為它不是有為,把它列入無為,它也不是真的無為,相似無為。對前面這五種無為,我們可以說它是自然現象,用三種現象來說大家就很清楚,自然現象。《百法》裡頭的心法是精神現象,或者我們說是心理的現象。色法,一切色法,它有十一個色法,物質現象,或者我們講物理現象。而真如,不是心理,也不是物理,也不是自然現象。前面五個無為是自然現象,後面真如無為不是的,它三種現象都沒有,它都不是。但是,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它是一切法的本體。前面這五個無為離不開自性,就是離不開真如。真如,說真如為無為。所以真正的無為,我們就知道只有這一個,無為真如,性淨明露,全都露出來了。

它是清淨的,惠能大師見到了,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用現在的話講,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淨的,這個說法大家就懂了。沒有想到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第二句。第三句他說,沒有想到自性是本自具足,一樣都不少。用科學家的話來說,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它樣樣具足。它雖然什麼都不是,它這些東西都具足,所以遇到緣它能現,它能生。第四個,能大師說,沒有想到自性本不動搖。這是什麼?自性本定。我們現在念頭有生滅,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前念滅,後念生,這是什麼?這是動的現象。自性真如如如不動,從來沒動過。末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是講它的作用。他說的這五句話,我們把它分配在體、相、用上就很清楚。第二句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不生滅」,這是體,這就是大般涅槃,這是體。其他三個是現象,清淨是相,具足是相,不動是相,能生萬法是它的作用,體相用。這個時候明顯的現前,所以稱之為現前地。惠能大師所證得的,真的不是假的。他在五祖忍和尚面前提出他所領悟到的境界,五祖忍和尚完全承認,等於說給他做印證,衣缽就給他了,告訴他,你就是第六代祖。明心見性那就是成佛了,真佛,不是假佛,超越十法界。初地就超越十法界了,還帶著有些習氣,到現前地,習氣不帶了,習氣帶得很薄,對於自性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

我們得到這麼多的信息,就曉得應該要怎樣用功,我們用什麼功夫?就是用念佛,因為念佛它太方便了,我們有把握能做到。其他的功夫我們做不到,因為它要斷煩惱,只有念佛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用什麼方法斷煩惱?就是用念阿彌陀佛斷煩惱。古德所說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那個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能夠在念念當中,都能夠歸到阿彌陀佛,這就是斷煩惱最妙的方法。真正養成一個習慣,二六時中,日夜都不間斷,就是佛號不間斷,「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的。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成佛的,所以他對念佛經驗最豐富,方法也最善巧,祕訣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看一句話就說了。都攝六根是放下,如果不是徹底看破,你怎麼能放得下。看破,經教的功德不可思議,你說經教能不學嗎?不學我們怎麼會知道。念佛功夫不得力,將來不能往生,到底哪裡出了毛病不知道,在經教上認真努力去參究就明白了。

下面第七,「遠行地,謂真如之境,廣無邊際」,真如是真性,真如是真心。大乘教裡名詞很多,也稱它作法性,甚至於稱它作法身,也稱為第一義,也稱為大般涅槃。一樁事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這麼多名詞?意思是教我們不要執著,名詞是假的,不是真的。正是馬鳴菩薩教導我們,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名詞相,離心緣相,統統不能執著。聽經不要執著言語,讀經不要執著文字,不要執著名詞術語,不可以胡思亂想,最好都不要想。不要想你會豁然大悟,如果你有想,你愈想愈訛,錯了,愈想愈錯。全把經義想錯了,不是如來真實義,你所能夠理解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所以佛法你得不到。怎樣才得到?不想就得到了。想是什麼?想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緣不到自性,就是緣不到真如,你怎麼會懂得它。對世間法可以用,用思想,對佛法不能用,為什麼?佛法字字句句是從自性流出來的。

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沒有通過思考,我要不要想一想再回答,沒有。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經本,這個諸位要知道,也沒有一個大綱,什麼都沒有,只是佛說大家聽。經典之由來,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想起來,老師這個東西太好了,應當流傳下去。怎麼辦?我們每個人在一起,把我們所聽過的,從我們記憶當中,用文字把它寫出來。很難得,同學當中記憶力最好的阿難,阿難記憶特好,聽過一遍一生都不會忘記,比電腦還管用,有這麼一個好同學。阿難又是佛的侍者,每一次講經他都在,他一次也沒有漏掉。所以有人問,阿難二十歲才做佛的侍者,釋迦牟尼佛講經的那年阿難出生,換句話說,前面二十年阿難沒聽到,集結經藏那怎麼行?這個要知道,阿難出家跟釋迦牟尼佛提了個條件,你以前講的那些經,你要重新給我講一遍。佛答應他了,以前二十年所講的,在有空閒的時候釋迦牟尼佛給他說,等於說他全聽到了。由阿難上台複講,同學們在下面聽,印證沒錯,旁邊有人在那裡記錄。如果同學提了有意見,這句話好像佛不是這麼說的,有懷疑,就刪掉。集結經藏用這樣嚴格的方法取信於後世,大家對經典真相信,不是偽造的。集結經藏的時候經過五百阿羅漢作證,他們聽了沒有一個人反對,這才能記錄下來。

這是說明一樁什麼事情?世尊講經沒有通過思考,也就是說,他沒有用三心二意。三心是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意根、意識,意根就是末那。他沒有用這個,所以他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我們要是用思惟、想像,用識心去研究,全錯了。你所得到的,現代像太虛大師所講的五乘佛法,你得到的是人天佛法。你連二乘都得不到,為什麼?二乘人已經把末那跟意識放下一部分,沒有完全放下,放下一部分,所以他接近真。大乘全放下了。這個道理太重要了!你要不曉得這個道理,還認為自己還不錯,搞一輩子到最後不能成功,就是不能開悟。然後怎麼?你說佛法不靈,那就叫謗佛,謗佛、謗法果報在無間地獄。所以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這樣學習經教,不如一個老太婆老實念佛,為什麼?老實念佛用真心。為什麼人家念個兩年、三年能往生,他用真對真,他沒有妄念。阿公、阿婆確實一天到晚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他什麼都沒有。你說他什麼都不行,真的他是什麼都不行,但是最後他往生了,給你現出稀有的瑞相,叫你感到莫名其妙。這不是假的。早年我跟李老師學經教,李老師常常感嘆,他想學老太婆學不到,老太婆的功夫好,學不到。老太婆能夠一句佛號裡頭不夾雜妄念,我們搞了一輩子,念佛裡頭還有雜念,不如她!不能瞧不起她,講真功夫,她比我們行。這些實在講對於真正修行人來說,太重要了。

這講遠行地,「雖真如現前,分證則局」,他真的是分證,「若盡其際,方為極到」,菩薩對於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別教。別教是有次第的,圓教沒有次第的,圓教是一證一切證,一覺一切覺,為什麼?他徹底放下了。所以,別教十地才等於圓教的十住。「經云:盡真如際,名遠行地」,七地算不錯了。「分證者,謂菩薩於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證」,這叫漸悟,不是頓悟,不是頓捨。這是以早年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方法,一點一點的放下,像上高樓爬樓梯,放下下面一層你才又上一層。我們是這種根性,你只能走這個路子,你沒有辦法一步登天,只有爬樓梯,爬樓梯就是分證。古時候說,百尺高樓,百尺是十丈,現在不止,現在的一百多層高樓了。你必須捨第一層你才能上第二層,捨第二層你才能上第三層。但是如果有電梯,你一上電梯就到頂層,那是什麼?那是頓悟、頓超、頓證,那是釋迦跟惠能大師表演的這一套,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普通人還是一個階級一個階級的。

這是早年三位老師都是這樣教我,循序漸進,而且都警告我,不能學惠能,那是天才,那是頓悟。方東美先生告訴我,惠能大師以前沒有出現過,惠能大師以後也沒有出現第二個。他這是警告我,決定不能走他的路子;換句話說,我們走他那個路子決定失敗。教我什麼?教我循序漸進。好像念書一樣,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你要這樣去做。一步一步去提升,踏踏實實,這是走樓梯的辦法。章嘉大師教給我走樓梯的方法,放下這一層進入第二層,放下第二層進入第三層,叫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是什麼?你看見那裡十層,十個境界不一樣,這是看破,每一層的境界不相同。我們放下現前地,就到遠行地,遠行地的境界比現前地就高了。我們怎樣看破?只要你放下,你就看破。我放下現前地,我就看到遠行地,我放下遠行地,我就看到不動地,放下,你就能夠向上提升。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不懂這個道理,虧吃大了。

我們今天深深體會到,為什麼放不下?沒搞清楚,不要以為搞清楚了。這個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你沒有真正契入境界的時候,你真的沒搞清楚。最怕的是沒有得到以為自己得到,這個對於修學的人是重大的障礙,也是犯重大的錯誤。所以章嘉大師教我,用什麼方法來檢驗你到底有沒有看破,用放下,你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證明你真看破了。只有看破,你才肯真放下,你沒有看破,沒真放下。所以,老師總結一句,佛法知難行易,這老師給我總結的。知難行易是哲學裡面的話,因為知難,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因為行易,釋迦牟尼佛不領眾修行,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他根本不管你的,他只是教學。

真聽懂、真明白了,當然放下,為什麼?世間這些名聞利養,這煩惱習氣,害人的!眼前得一點名利你能享受多久,你有多長的壽命,你享完之後你怎麼辦?如果在享福的時候造業,那真叫得不償失,不如貧賤之家,貧賤之家不造業。我們還能看到一個現象,美國一個催眠的醫生魏斯博士,他寫了四本書,四本書我都看過。他用催眠術發現很多人前世是人,這一世他又來了。你細心去看他,都是普通人,不是做大官的,不是發大財的。普通人生生世世還做普通人,為什麼?沒有做大善,沒有做大惡,他沒有能力,他沒有智慧。如果是大善大惡,找不到了,大善到天上去了,找不到他,大惡到地獄去了,找不到他。所以,他從催眠報告裡面我們體驗到的,明白它有道理,這些例子可以能給我們做證明。

遠行,「經云:盡真如際,名遠行地」。真如有沒有邊際?沒有。我們中國古人說了兩句話很有道理,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用來形容真如,可以說完全相應,真如確實如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兩句話,大乘經裡面把它講透了。大而無外好懂,小而無內不好懂。佛法裡面講最小的,極微之微,很可能被現在量子力學家發現了。你看科學家告訴我們,最近發現的中微子,黃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頭引用了。中微子有多大?一個電子,電子很小,繞著原子核轉的,繞原子核轉的電子,比原子還小。一百億個中微子組成一個電子,就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那麼小的東西,這是現在發現物質最小的。這麼小的一個物質現象,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念所產生的。這個裡頭用科學家講,有能量、有信息、有物質,居然是一個非常圓滿的東西,而且跟外面大的是無二無別,大世界跟小世界是一不是二,這個不可思議。也就是這麼小的一個粒子,一個物質現象,裡面有遍法界虛空界圓滿的信息。讓我們看《心經》,「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般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五蘊是什麼?就是這個極微之微的,現在講的中微子。為什麼?它裡頭有五蘊。你看它有物質現象,是色,它有精神現象,有受想行識,它都有,具足。具足了色受想行識,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觀音菩薩看到了,五蘊皆空。這是什麼?這是所有物質信息的根本,根源找到了。

現在科學用秒做單位,一秒鐘,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就是這個現象多少個生滅?一千六百兆。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是這種現象發生的時間。一秒鐘裡頭居然發生過一千六百兆次,每一次都不一樣,可以說相似相續,沒有兩個現象是相同的,這是真如的邊際。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什麼叫萬法皆空,為什麼《般若經》上才說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畢竟空的意思才知道。所以我們今天得的一個方便,科學幫了忙,把佛經,像這些經文,自古至今沒有人能把它講清楚、講明白。通過科學家實驗的報告,我們恍然大悟,原來釋迦牟尼佛是個科學家,今天科學研究的成果他早就曉得了,這不可思議。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5:26:4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49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