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73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七三集)  2011/6/28  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73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九十七面,從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至於《魏譯》作慧由心出」,從這裡看。《淨影疏》有簡單的註解,「《淨影疏》釋云:真解發中,名慧心出」。智慧由心出生,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就是真解發中,真解發自於中心,它不是在外面,這個叫慧心出。「蓋謂真實明悟,發於自心,名為慧由心出」。這是為我們說明,真實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凡是從外面來的,現在人稱它叫知識,這是正確的,不是智慧,智慧一定發自於內心,外面可以做助緣,外面決定不能幫助你生智慧,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瞭。如果外緣能夠幫助我們生智慧,我們就不必這麼麻煩。諸佛菩薩大慈大悲,能不能幫我們生智慧?諸佛菩薩在外不在內,所以他不能。不是佛菩薩不慈悲,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福報可以給我們享,我們享他的福,阿彌陀佛的智慧沒有法子給我們,還是要我們自己去求。自己向哪裡求?向內求,不是向外求。諸佛如來為我們講經說法,無非都是說出諸法實相,這種的說法,我們了解一切法的真相,就自然能把外緣放下,只要把外緣放下,我們自心就起作用。為什麼?自心裡頭障礙沒有了。

障礙無量無邊,佛把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叫煩惱障,第二類叫所知障。第一類來自我們對於物欲的貪愛,是從這裡來的,煩惱障從這裡來的;第二類是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求所造成的,稱為所知障,就是對知識的欲望。第一種是對物質生活的欲望,第二種是對渴求知識的欲望,求知欲。所以,總而言之,所有的煩惱都是從欲望生的。欲望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假的。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面沒有欲望。欲望生自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裡面有這個東西,真心裡頭沒有。真心什麼都沒有,但是自己真心本來具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從外來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就說過,「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樣都不缺。所以從自心裡面去求,這是正法,從外面求那是邪法,不是正法。大乘經裡面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心外無法」,這說得多清楚,所有一切法都是心現的、識變的,所以「法外無心」。心在哪裡?心在萬法,它已經變成法相,這個相已經起作用。這是真心,裡面含有邪思邪念、邪知邪見,所以它變質,變成煩惱、變成妄想、變成分別。凡是境界裡面的東西,就像《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在這個註子前面讀過,古大德有一句話講得真好,叫「不斷之無」,前面我們念過。確確實實是無,但是這個無它不間斷,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讓我們在這個地方產生很大的誤會,以為它有,不知道它是無,不知道它是空,這個我們不能夠不明瞭。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曰:疑網既斷,實理忽證。彼能證智,不由他生,必由心出。」這個話說得好!疑是煩惱,貪瞋痴慢疑,煩惱分為五大類,疑網斷盡了,這個五大類煩惱,疑是最後的,疑要是斷盡,前面全都斷盡;前面沒有斷,疑決定不會斷。所以世尊教學,宗旨就針對這個問題,幫助一切眾生破迷生信,轉迷為悟,都在這疑字上下功夫。不疑了,你就相信,這個信叫真信。我們現在這個信不真,為什麼不真?知道,做不到;不是做不到,裡頭有疑,如果一絲毫疑情都沒有了,你肯定百分之百做到。這也是檢驗我們自己修行功夫的一個標準,那就是看我們沒有百分之百的做到,要相信自己的疑根沒有拔掉。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出現許許多多不如法的事情,就是說跟性德不相應的事情。貪瞋痴慢也都是標準。為什麼還有貪心?為什麼還會吝嗇?為什麼還有瞋恚、還有怨恨?為什麼還會有傲慢?全都與疑有密切關聯。於是我們才能看出佛陀教學的善巧,教學手法的高明,讓我們明白這些道理。真正明白道理,這個智慧發於自心,你自心本有的智慧。這個說明就是與知識不相干,不是知識,是智慧,知識是從外來的,智慧是自心所生的。但是外面可以幫助裡面,換句話說,能夠誘發、誘導,開發我們自心的智慧,佛是用這種方法。我們學的人要會學,什麼叫會?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用真誠心去學。真誠裡頭有沒有疑?沒有,有疑就不真誠。印祖講得好,一分真誠得一分利益,十分真誠得十分利益,百分真誠你就得百分利益,萬分真誠你就得圓滿的利益。所以真誠裡頭決定不夾雜疑惑。由此可知,真誠心能夠出現,還是要斷疑,學經教的目的也就在此。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講經教學?為了讓眾生逐漸逐漸明白諸法實相,真正明白了,真誠心就現前。為什麼?疑惑沒有了,就是障礙沒有了。疑惑沒有了,肯定貪瞋痴慢也都沒有了,因為它有連帶關係,疑是根!

「望西《無量壽經鈔》曰:疑網既斷,實理忽證。」實理是什麼?心性,實理忽證就是明心見性。「彼能證智」,這是講能證的那個智慧,「不由他生,必由心出」。能證的智慧是什麼?在阿賴耶裡面講四分,這一句就是證自證分。自證分是實理,就是自性,你怎麼知道有自性,這個智慧叫證自證分。我們再用一個佛語,佛教的術語來說,證自證分就是自性裡頭本有的般若智慧,它不是外來的。這個智慧現前,我們是被煩惱攪亂,它變質了,無量的智慧它變成無量的煩惱,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把它搞亂了;如果離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它就恢復正常,正常就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佛法裡也叫它做佛性。佛是覺,自性裡頭這一部分是覺,覺而不迷,叫佛性。法性講得大,法性裡頭包括佛性,佛性能證法性。法性是自證分,佛性是證自證分,我們精神現象是見分,物質現象是相分,阿賴耶的四分,這把阿賴耶就講圓滿了。四分搞清楚,諸法實相就明白,明白之後再也不執著了;不但對相分不執著,見分也不執著。相分不執著是《金剛經》上的破四相,見分不執著是破四見,《金剛經》後半部講「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四見破了。四見破了是法身菩薩,四相破了是小果聖人,都算是有成就。

《無量壽經鈔》這裡面一段文,念老有解釋,「蓋謂纖疑永斷」,纖是纖毫,一絲毫的疑惑都永遠斷了,都沒有了,這個時候怎麼樣?沒有障礙了,「朗然大悟」,禪宗裡面講的大徹大悟。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自自然然大徹大悟。讓我們想到當年惠能大師在世,夜晚在五祖方丈室,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惠能大師對五祖的心態萬分誠敬,真的是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五祖用《金剛經》,因為《金剛經》跟他有緣,過去世中生生世世都學習《金剛經》,緣很深,用這個來挑逗他。果然有效,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自性裡面般若智慧立刻現前。般若現前那就是照見,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真正看到現象。現象究竟是什麼?是不斷之無。妙不可言!它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確實是不間斷,但是每個念頭都空寂,都無所有。念念無所有,念念畢竟空,念念不可得,妙!從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後得智,後得智所顯現的是無量無盡的善巧方便。五祖將衣缽馬上傳給他,他就是宗門第六代祖。這個表演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讓我們真正看到覺悟的訣竅,他怎麼覺悟的。五祖用的方法巧妙,惠能大師也真會,會看、會聽,所以他才會覺悟。「得一乘道」。

「能證此一乘道之智,必從自心出,決不從他處生也。」這一句話非常重要。我們想明心見性、想見性成佛,這個智慧是一定從自己心裡生出來的,決定不是外來的。如果是外來的,我們就不必修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他能給我們,我們真能得到,不是這樣的。一定要你自發,自動自發,什麼人都幫不上忙,十方諸佛到你面前也束手無策,只有你自己自動把疑情放下,不再懷疑了。疑情真正放下,那些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就會起作用,他用方便智來度你、來啟發你。像開保險櫃一樣,號碼一對了,門一拉就開了,這對上了。迷在自己,不在外面,我們明瞭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對我們自己的修學有很大的幫助,從此之後不再心外求法。

下面,「《會疏》曰:斷除疑網,則智慧自生。由心者,無師自然智,而不由他悟。」無師智是沒有老師;自然智連起心動念也沒有,無量無邊的智慧自然就生起來,所以「不由他生」。「故云:慧由心出與不由他悟也」。「上之三疏可以互參」,上面三種註解,《淨影疏》、望西的《鈔》,跟《會疏》這三種,我們可以合起來看。「綜之則為朗然大悟,證入實相」,綜是綜合,看看三位祖師所說的,你把它合起來看。「無師智、自然智等等妙智,炳然齊現」,無量無邊的智慧,炳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一起現前,這起作用。「悟由自心,非從外得」,在這裡又提醒我們,是自己,所以你自己本來是佛。本來不是佛,你怎麼能成得了佛?哪有這種道理!你本來是佛,所以非從外得。「從門入者,不是家珍」,從門入者是什麼?從外面來的,家珍是自家的珍寶,智慧、德能、相好是家珍,自家本有的,不從外得。

「六祖惠能大師曰:密在汝邊。」這句話是《壇經》上的,是惠明大師,你在《壇經》上看到他,有簡單的介紹,沒出家之前他是四品將軍。他是武官,四品階級相當高了。如果我們用今天這個軍階來看,一品是四星上將,二品是三星上將,三品是中將,四品是少將,這就是看出惠明法師他在世俗是將軍。惠能大師得了衣缽,半夜逃走,寺廟所有的人分到四面八方去追,去找他,想把衣缽拿回來,惠明遇到了,別人沒有追到,他追到了。六祖在這個時候沒有法子,保性命要緊,所以衣缽就放在外面,大路旁邊放在石頭上,他就躲藏起來。惠明追到,看到人不在,衣缽在,去拿這個衣缽,他提不動。諸位想想,四品將軍,這個衣缽,這個包袱拿不動。他馬上就覺悟了,立刻就改變心態,求惠能大師出來,「我不是為衣缽來的,我是為求法來的」,馬上就改變態度。能大師聽了這句話真的就出來,出來就坐在石頭上,惠明法師就跟他禮拜,向他求法。能大師給他一說,他真開悟了。開悟之後就問能大師,還有沒有祕密?惠能大師回他一句,「密在汝邊」。密不在外,在你自己,就說這一句話,密在汝邊,真的不是假的。這個密就是前面講的諸佛密藏。「故知諸佛密藏本來具足,悟則明現,不從他得。」以佛法一般來講,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在你自己心裡,不在外面,你向你自心去求就統統能發現,你到外頭去求怎麼求也求不到。外面求是求的知識,今天我們講佛教知識、佛學知識,與你自性毫不相關。

「故云:得一乘道,不由他悟」,這就是你自己一定要相信你本來是佛。我們中國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求學,一定要肯定自己本性本善。本善是什麼?本善就是聖賢。佛說你本來是佛,要用佛這個話,套他的話來說,老祖宗告訴我們,你本來是聖人,你本來是賢人。聖賢在哪裡?是你自己,不是別人。那我們現在為什麼變成凡夫,變成這個樣子?是我們自己不要聖賢了。佛說我們本來是佛,我們現在不想去作佛,不就是這個意思嗎?真的一切法由心想生,十法界心想生,六道心想生,三途也是心想生,佛菩薩也是心想生,極樂、華藏還是心想生,你心想什麼它就生什麼。你記住,所說這一切現象,包括極樂世界、包括華藏世界、包括阿鼻地獄,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是什麼?不斷之無。這個話說得有意思,不斷之無。相續之空跟不斷之無,是一個意思,或者是相續之有,有是假相,這三句話是同一個意思。你在這個現象裡你成佛了,在這個現象裡沒有拘束了,你得大自在,所有現象你可以盡情去欣賞,你絕對不會起個念頭說我要佔有它,我要控制它,不可能有這個念頭。為什麼?這是妄念,它是空,它是無,你怎麼能佔有?有是相續之有,不是真的有,你肯定不能佔有它。所以,你得大自在!這個道理你一定要懂,不能不懂,明白了你就解脫、你就悟入。你怎麼悟入的?還是用你自性的智慧,不是外面來的,只有自性真智才能夠悟入。這一品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接著看下面:

【真實功德第三十一】

念老在前面為我們介紹,「本品續前」,這一品的內容接著前面來的。「同明」,同是跟前面完全相同,還都是說明極樂世界的菩薩自利利他之妙德。菩薩功德說不盡!經文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先以喻明」,佛先說比喻,「二、明真實功德,三、蒙佛讚歎」。極樂世界的菩薩確實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讚歎,為什麼?真實智慧。不是真實智慧,你怎麼能選擇這一個修學的道場?你怎麼會選擇阿彌陀佛做老師?換句話說,你選對學校,你選對老師。這不是運氣,不是偶然,是什麼?真實智慧,真實功德。這一生沒做什麼功德,過去生生世世肯定做了大功德,要不然哪有這種善根福德因緣?縱然這一生造作很多罪業,沒關係,那是什麼?一時迷惑。現在明白了,現在明白跟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就連上,你遇到這個法門才能生起歡喜心,才真信,真正能理解,真想往生,在這一生當中你就非常有可能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去了。那這部經、這部註解對你會產生很大的助緣,幫助你,了你的心願。請看經文: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廣。喻若須彌。】

像須彌山一樣。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其心潔白,猶如雪山。】

這是第一段,第一段給我們講妙德之體尊勝,殊勝。這第二段: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淨如水。洗諸塵垢。熾盛如火。燒煩惱薪。不著如風。無諸障礙。】

這第二段是講德用,第一段是講德之體,都是用比喻說。第二段是講起用,下面第三段是利他:

【法音雷震。覺未覺故。雨甘露法。潤眾生故。曠若虛空。大慈等故。如淨蓮華。離染污故。如尼拘樹。覆蔭大故。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這一段是講教化眾生的大德。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第一,這是第一大段,「乃以諸喻,諭極樂菩薩二利之德行」。前面兩段是自利,末後一段是利他,所以是二利德行。「首以大海,喻菩薩智慧之宏深」,用大海來做譬如。『其智宏深,譬如巨海』就是這兩句,首以大海喻菩薩智慧之宏深。「宏即廣大。如《華嚴》云: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這一句經文,後來祖師大德把它放在三皈依裡,我們早晚念三皈依,這是最簡單的早晚課,「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編到三皈依裡頭去了。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明瞭,特別是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這個人有智慧嗎?沒智慧。為什麼沒智慧?他現前沒智慧。過去有沒有智慧?你不能說他過去沒智慧。將來有沒有智慧?生到極樂世界智慧就現前。為什麼?障礙沒有了。我們可以這樣說法,都是事實,每一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乃至於畜生,乃至於餓鬼,乃至於地獄。地獄有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的?有!餓鬼道也有,現在好像我都聽人家說,有好多人告訴我,鬼、畜生往生的比人多,人往生的這個數量比不上餓鬼、畜生。這話說得有沒有道理?細細想想挺有道理的,不是假的。

三惡道的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他憑什麼?過去生中所修的,這一生生在三途。經上有比喻說,「富貴學道難」,富貴人生活太優裕不想學道,他留戀現前的生活。第二個是「貧窮學道難」,三餐飯都吃不飽,哪有心去學佛!我們就特別用後頭這個例子,三惡道就像貧窮的人,他太苦,他還有什麼心思去學佛?他在佛法上得的受用全是過去在人間修的,修得不錯,臨命終時一個錯誤的念頭墮三途了。修得很好!臨終的時候貪欲沒斷掉,餓鬼道去了;如果臨終還有別人跟他過不去,他還有怨恨,我還沒報復他,這個念頭一起,地獄道去了;臨終的時候迷惑,是非真妄不能辨別,畜生道去了。所以是真修行人,還真有一點功夫,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墮三惡道。可不可能?大有可能,不是一個、兩個,太多了。

早年李老師告訴我們,他以台中蓮社為例子,一萬個念佛的同修,真正往生只有三個、五個。大多數的人到哪裡去?墮到三惡道去了,臨終一念差錯。這個臨終一念差錯是非常容易,所以我們自己要提高警覺,就怕臨命終時自己保不住。最好的方法就是現前把萬緣放下,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不一定到壽命終了,你念到功夫成片自然往生,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這叫真有把握,真正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活著往生,不是死了往生,還有壽命不要了。我們這個念頭一生,壽命不要了,阿彌陀佛就知道,阿彌陀佛就來給我們約定時間,來帶我們走,你說多自在。這樣的人有,不是沒有,有時候我們看到了,聽到就更多。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所以在這一生當中,只要我們一口氣沒斷,這個機會我們就有;一口氣沒有來,我們的機會就失掉,隨業流轉,這是一樁很可怕的事情!在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不重要,這是假相,時間很短暫,你死了之後一樣都帶不去。真正警覺到,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就成功了。有能力,還有一點力量,盡心盡力幫助正法久住,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這是無量功德。

我在日本遇到一個同修很發心,年歲不大,大概五十左右的樣子,他發心用自己的財力去刻《大藏經》。刻什麼?刻石頭,這個不容易!我們在北京房山看到古人所刻的一套完整的《大藏經》,用了多少時間?八百年,不是八十年,世世代代,好多代接著幹這一門事情,花多少錢。為什麼?為正法久住,怕將來災難來的時候這經教會失掉。可是你不知道,如果一個大地震,這套經不就完全毀掉了嗎?末法時期之後,除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個門路還行,還能辦得到,其他各宗各派是好,你修不成功。統統要斷煩惱,你能斷得了嗎?佛早就看清楚了,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只有淨土成就,除淨土之外都不可能。所以我就勸他,不必刻全部《大藏經》,在《大藏經》裡面挑個十種、二十種,或者是三十種,大量流通。我刻這個石經不能在一個地方,我最好能找十個地方、二十個地方。為什麼?不至於完全毀掉,總會有幾個地方留在,這樣才好,這個才能安全。

還有個方法,現在印刷術發達,印書成本很低,大量翻印。我這一部經印十萬本,分藏在全世界各個地方,有些地方有災難,有些地方沒有災難,不就留下去了嗎?這是個好方法。中國古代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經要手抄,所以那個真不容易。現在印刷術這樣發達,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便利。花那麼多的錢去造這個石經,不如拿那個錢來印《大藏經》。他那筆錢拿出來,我想印《大藏經》至少可以印一萬套,分一萬個地方去收藏,真正續佛慧命。再供養什麼?供養真正研教的人。不是研究《大藏經》的、學經教的,你給他沒用,他放在經櫥裡一輩子都不會打開,那有什麼用?給真正讀誦、研究這個就管用。如其在寺院裡面供奉這一套《大藏經》,不如在大學文學系或者哲學系,他們研究經教的,放在他們圖書館會起作用。我們要發這個心,這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一定要像三皈依真正發心,「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幫助眾生學習經教。現在學習的人少了,講解的人也少了,趁現前科學技術還在,我們用衛星、用網路、用光碟來流通。如果萬一真有一天,像美國拍的電影片「2012」那樣的,整個科學技術就毀掉。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電,所有這些電器用品都變成廢物,到那個時候什麼東西管用?書本管用。

今天年輕的同學們要認真努力學習,你學習不是為自己,是為了傳法,把世尊的法世世代代傳下去,不至於斷絕,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學不要學多,學多能力做不到,學一部經,一生學一部經、講一部經、教一部經。一部經學好了,智慧開了,觸類旁通,你再學個幾部經。學十部經,傳十個人,一個人一部經,每一個人再傳十個人就有一百人。這個方法幾千年來世代相傳都用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可靠!要很努力,今天我們已經懂得這個訣竅,訣竅是什麼?訣竅是放下。萬緣放下,一心專念,沒有一個不成功的。世界上人多,各行各業很多,我們只選一行,傳承古聖先賢,傳承佛菩薩這一行,這一行做好了,能夠利益廣大的眾生。要做這個事業,先要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這個願是虛願,不能兌現的,自己成就了就能實現。

我們再看下面第二句,「繼以須彌,譬菩薩菩提之高妙」。這是第二句,『菩提高廣,喻若須彌』,須彌是山。佛告訴我們,這個小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須彌山高,須彌山妙。須彌山在哪裡?過去確確實實有不少人認為地球上第一高山喜馬拉雅山,認為那就是地球上的須彌山。可是跟佛經上所說的又不一樣,佛經裡面講須彌山的四周,這個周圍是四大洲,我們是在東方,須彌山的東方,印度在南方,那北方呢?北方是西藏、是新疆。佛說須彌山北面是北俱盧洲,那裡的人福報很大,一切受用都是自然的,壽命一千歲,短命的很少很少,幾乎看不見。那我們看看西藏人,看看新疆人,沒有活一千歲的,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於是我們對於這個說法就產生懷疑。現在科學發達,佛說日月繞著須彌山的腰圍繞。所以我認識黃念祖老居士之後,他在生前,我們每年大概都會有三次碰頭。他出來不方便,我們進去比較方便,一年至少有三次到北京去看他老人家。我們談得非常投緣,因為弘揚《無量壽經》用夏老這個會集本,在海外就是我一個,在國內也就他一個,我們兩個碰頭就特別有緣分。討論到須彌山的問題,他告訴我,須彌山實際上就是現代科學家所發現的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的中心確實是妙、是高,這個諸位如果在太空你看這個星系圖你能看出來,銀河系像一個盤子一樣,像吃東西的盤子一樣,圓形的,當中確實高出來,旁邊就慢慢低下去,高!它妙。妙是它的能量特別大,它是個黑洞,科學名詞叫黑洞,有巨大的能量,連光都逃不出去,就是說光都被它吸收進去,就這麼大的能量。

馬雅的預言講明年,就是二0一二,明年有個特殊的天象,就是銀河的中心、太陽跟地球排成一條直線。這樣排成一條直線有麻煩,因為它的能量太大,在想像當中會引發太陽風暴。太陽風暴中國古代稱為太陽黑子,這是在漢朝時候就被人發現,我們中國歷史上都有記載。它的週期性是十一年,每十一年有一次大爆發。這一次剛剛好碰到銀河對齊,就怕它引起大的風暴,引起大風暴就威脅到地球。最小的威脅,是把地球放射在太空這些衛星會全部毀掉,這個威脅對地球上的居民還不至於造成麻煩,頂多是通信沒有了,對於航空有影響,有很大影響,對於航海影響比較小一點,不能說沒有。最怕的是這個太陽風暴它有種拋射物把太陽裡面東西拋出來、丟出來,這個東西丟出來要是丟到地球,那個麻煩可大了,會引起地球上巨大的災難,現在大家擔心這個。可不可能發生?科學界裡面的人他們的看法,一半認為非常有可能,另一半認為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影響肯定有,不至於很嚴重。這是科學家的看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的。

所以有人講明年,這個太陽和銀河對齊是明年十二月,所謂說它是地球的末日。末日我們佛教不贊成,佛法的法運後面還有九千年。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照中國古人的記載,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正法過去了,像法過去了,末法一萬年才過去一千年,我們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的第三十八年,後面的日子還長,哪有什麼末日!這樁事情,早年我請教過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末法時代災難是有,但是不會是末日,佛在經上講得清楚、講得明白,地球不會毀滅,地球會存在。地球上的災難肯定有,遇到災難的人當然也肯定有,地球不會毀滅,中國不會毀滅,我們要有信心。

中國為什麼不會毀滅?你細心去觀察,中國最近五千年來這個族群,過去的老祖宗他們做些什麼事情,你就明白了。老祖宗積德!五千年來他們自己履行仁義道德,教育後代也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種教育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沒有改變。中國這個族群是什麼起家?仁義道德起家。雖然最近一百五十年,我們把倫理道德疏忽了、丟掉了,遭受這麼大的困難,絕不會亡國。這是祖宗的德行,祖宗在保佑,這是全世界找不到像中國這樣一個家庭,倫理道德起家,在全世界只有這麼一個族群。

我這次到日本去講經,我就告訴日本的朋友,日本跟中國是一家人,這個要知道。日本的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到日本去就感到回到中國古時代,他們從中國學去的東西到現在沒有改變,這個真是令人尊敬。這一次我到日本講經的地方是鄉下,在岡山縣真庭市一個小鎮。我過去參加聯合國的和平會議,就在這個岡山縣開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去過兩次。那邊有個華僑,中國大陸的人,很發心,虔誠的佛教徒,建了一個小道場,我給它起個名字叫淨宗學會,「日本岡山淨宗學會」,這次講經就在這個淨宗學會。人民純樸,沒有貪心。趙居士告訴我,他們全家出去旅行,兩個星期,他那個店門關著沒有上鎖,一推就進去了。我聽了都呆了,這個時代還會有這種情形在?所謂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一次我第三次住岡山,真如此。所以日本要復興中國傳統文化比中國容易,人民非常純樸、非常厚道,我們去的時候看我們像一家人一樣,尊重!所以我告訴他,中日是一家,要相親相愛,要互助合作。

他們遭這麼大的災難,就問我適合用什麼方法救?我說用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全是中國文化。我告訴他們,今天救日本只有一個人。他問我是哪一個?我說日本天皇。天皇在人民心目當中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如果天皇出來推動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一定成功,真的能救日本。給全世界做一個和諧示範的榜樣,無量功德,是好事情!這次去很難得,也是災難引起的,他們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邀請我,再加上他們的佛教會水谷幸正長老,這跟我也是老朋友,他今年也八十三歲了。日本我去過七次,所以老朋友很多。這次去講經,我一個人也沒有通知,我只是寫了兩封信,感謝鳩山首相跟水谷幸正長老他們的邀請,我們對日本盡一點綿薄之力。這次去他們還告訴我,日本民間有個傳說,他們第一個天皇是什麼人?秦始皇派徐福帶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到海上去求神仙,一去沒回頭,就到了日本,他說第一任天皇就是徐福。我說那我們是一家人。他問我,有沒有這回事情?中國歷史有記載,有這個事情。所以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日本興旺起來的時候,也能夠帶動中國,也能夠帶動台灣,好事情,我們非常希望他能做得成功。

這是用須彌山來做比喻,菩提就是智慧,菩提特別說智慧,前面講智,這個地方的菩提還是講智慧,大如巨海,高像須彌,都是讚歎智慧。你看智慧擺在第一,只有真實智慧能解決問題,只有真實智慧能幫助你證無上的佛果。這個地方也簡單給我們介紹須彌山,這是念老介紹的,「須彌山乃一世界之中心,譯為妙高山」,乃一個世界的中心。「《慧琳音義》曰:唐云妙高山」,唐朝翻譯的把它翻成妙高。「四寶所成,故曰妙。出過眾山,曰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它更高的山。「或云妙光山,以四色寶,光明各異照世故」,寶放光,所以也稱為妙光。「又云安明山」,這個名稱比較少見,念老在此地統統給我們舉出來,「明,具妙光義,復含清淨無垢義。安者,定也,不動也。故《宋譯》云:堅固不動,如須彌山」,經論上有這麼多種的翻譯、說法。「今以此為喻者,以須彌乃四寶所成,表菩薩之菩提,乃萬德之所莊嚴。山之妙高喻此菩提,更無有上。山之妙光喻其慧光,常照世間。山之安明,安顯妙定,如如不動。明喻潔淨,如寶無垢。」

『威光』,「威德之光,此光即智慧之光。」這個威光,用現在科學的名詞叫磁場,說磁場大家都知道,威光實際上就是今天所講的磁場。這些經、論、註疏,都是為我們顯示須彌山的意義,雖然說得不是很詳細,我們對須彌山有個粗淺的概念,它是表智慧,在此地是表法,表智慧,表智慧的體,表智慧的相,表智慧的作用。下面看《魏譯》,這就是康僧鎧的譯本,他譯作「慧光明淨,超逾日月」。《會疏》,《會疏》就是《魏譯》的註解裡的一種,「超逾日月者,日月有虧盈,慧光不然。日月有出沒,慧光常明。日月不照心內,慧光能照。日月不周,慧光周遍故」,這個周是周遍,「故云自身威光,超於日月」,我們念到這個地方。總結裡頭最重要的意思,智慧光是自己內心流出來的,不是從外頭來的,這個意思非常重要,所以稱為自身威光。日月的能量太大,地球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就不能夠生存,所以陽光給予地球上的生命。陽光是一種能量,所有一切眾生生命的淵源。但是我們自身是有光,比陽光還要殊勝,可是現在這個光發不出來,這個光變質,變成什麼?變成無明。光本來是明的,現在不明,照的作用沒有了。這是什麼原因?這是我們自心裡有了障礙,自心的障礙障礙住自身的威光。所以佛在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由心想生,外面的日月是心想生的,自身的威光也是心想生的,心想不可思議!沒有心想的時候,智慧、德能(光是屬於德能裡頭的)、相好,它不起形相,沒有形相,但是它有體、它有用,體不生不滅,遇到緣它能現相。

自性的性體在淨宗稱為常寂光,淨宗有四土,第一個常寂光土,常寂光它是自性。自性裡頭沒有現象,三種現象都沒有,這三種現象是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它全沒有,但是這三種現象自性統統能現。它現要有緣,緣是什麼?眾生之感,只要眾生有感,自性它自然就有反應,這個反應就會現這三種現象,現自然現象,能量;現精神現象,信息;現物質現象,自然能現。所以從能現不能說它無,從空寂不能說它有,這是說自性。性體是共同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依它為體,都是它變現出來的。《華嚴經》上說得好,能生能現,阿賴耶能變。我們看《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註解,古註很少,只有一種,前清靈椉父法師他註的,叫《科註》,我們過去學《地藏經》、講《地藏經》都是依這個註解。這個註解在五重玄義裡面標題標得好!他用性識這樣的字樣,這是我們看古註裡很少有這種字樣,《地藏經科註》他用性識。性是自性,識是阿賴耶,性能生能現,識能變,他講圓滿了。《科註》依天台大師五重玄義,這五個科題都用性識,當時我們看到這個題,我們很讚歎、很歡喜。所以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信佛的教誨,教誨裡面最重要的,告訴我們本來是佛,告訴我們智慧、德相是自性本有的。我們真的相信、真的接受,對外那一種希求的念頭就斷了,不會再想向外去求,向外求不到,向外求的全是知識,不是智慧,求智慧一定向內求。所以佛的經典叫內典,說明佛所說的是自性流露的,不是知識,不是釋迦牟尼佛廣學多聞而來的,他全是自性流露。

佛陀很難得,確確實實他向外求法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但是十二年所求的最後他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也都是表演給我們看的。如果所學的不肯放下,就變成所知障,障礙他入定,障礙他開智慧,障礙他明心見性。所以他必須做這種示現給我們看,告訴我們,真正要想明心見性,真正要想般若智慧現前,一定要向內求,向外你的方向錯了,你的路走錯了。所以這個示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再加上中國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為我們示現的身分是樵夫,是靠勞力生活的人,生活非常清苦,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可是他有智慧。智慧從哪來的?從內心來的,不是從外來的,外面他沒有涉獵過。除了早年每一天到野外去砍柴賣柴,得了一點錢去買一點米、買一點菜回家去供養他老母親,他沒有學過,世出世間都沒有涉獵過。他為什麼有那麼大的智慧?為什麼有那樣的辯才?這從哪裡來的?都是從自心來的。

世尊跟六祖兩個人的示現,我們可以合起來看,可以把它融會貫通。漸漸我們就能體會到,聖賢人他們所用的方法,它真有效,幫助我們啟發智慧。智慧是自性裡有,我們今天智慧失掉,是心裡面生起妄想、分別、執著,把智慧變成煩惱,把智慧變成所知障。如果我們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煩惱就不見,智慧就現前。所以你說要不要學?不需要!不需要,要真放下;真的放不下,那還是要學。所以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勸我們到那個地方去學習。那個地方學習環境好,特別是人事環境,老師好、同學好,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世尊告訴我們,那裡「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參加諸上善人的聚會,自己也就成了上善之人。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為別的,是去上學去的,參加培訓班去的。我們去幹什麼一定要清楚、要明白,那個培訓出來,畢業之後就作佛,是成佛的培訓班,保證成佛。

這下面給我們介紹雪山,說「雪山,即大雪山。南瞻部洲,此山特高,冬夏積雪,故名雪山。雪山潔白,以喻戒德與定淨。憬興云:定淨滿德,如雪山也。」這就是許許多多祖師大德都把它看作是喜馬拉雅山,這個大雪山。現在時間到了,這一段我們下午繼續再學習。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5:21: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4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