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七二集) 2011/6/27 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7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九十六面第四行:
『以方便智』,「方便智又名權智,乃達於方便法之智,又為行方便之智。權智與實智相對。達諸法之實相,名為如來之實智。了達於諸種之差別,為如來之權智」。先將方便智做一個簡單的解釋,方便智也稱為權智,權對實說的,這下面說得很清楚,也就是佛法當中常講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方便智,也是行方便的智慧。沒有方便就沒有辦法證得真實,沒有真實慧,方便就不能夠建立,方便一定是依真實建立的。換句話說,實智是體,方便智是應用,能夠應用在自己,幫助自己提升,用在教化眾生,全都是方便智。可是沒有實智,這些方便我們今天稱為知識,如果他有智慧,這個知識就統統變成方便智。為什麼?他不會用錯。有知識沒有智慧,知識往往用錯了,用錯了不但沒有利益,可能產生災害。今天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動亂,居住的地球災變異常。六月還沒有過完,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送給我一個這一個月的災難的目錄,就是報紙新聞的標題,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個,這還得了!這個月還有幾天,看這個樣子,一個月當中全世界發生嚴重災難會達到兩百起,這是過去中國、外國歷史上所沒有看到過的。怎麼這麼頻繁,災難這麼嚴重?必須要有真實智慧、要有善巧方便,才能真正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此地都從如來所證得的來說,通達於諸法的實相,對於一切法的真相明瞭,這叫實智,這是真實智慧;了達一切諸法的差別相,這是如來的權智。一個是知道它的本體,權智是知道它的現象、知道它的作用。
「如《大乘義章十九》」,它有個簡單解釋。「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這解釋得很好。一乘真實之法,《法華經》上所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世尊四十九年教學,不但講菩薩、聲聞、緣覺,也講了不少關於人天。所以過去的大德把世尊一代時教說為五乘。五乘怎麼說法?人乘,也就是六道裡面人道是怎麼來的,應該要怎樣把人做好,這屬於人乘佛法,我們學佛得從這裡學起。佛教導我們,十善、三皈五戒,這都是屬於人乘,一個人必須得遵守,如果不遵守,人身失掉之後就不能夠再得人身。這種因果、利害的關係,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一生得生在人道,希望來生在人道能過得更好,愈來愈殊勝,那就得要修行。行是我們的思想、行為,思想、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行這個名詞要搞清楚、要搞明白,不能產生錯誤。
所以世間聖賢給我們定的標準,倫理道德。中國人的老祖宗,我們有理由相信一萬多年之前就懂得倫理道德的教育。孔子距離我們現在二千五百年,中國有文字是黃帝時候發明的,黃帝到現在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之前沒有文字,有傳說,世世代代老祖宗的教誨一代教一代,我們相信老祖宗所傳的決定不會錯誤,因為至理名言非常簡單扼要,它不複雜。倫理的教學,道德的教學,絕對不是從孔子開始的,孔子往前面推兩千年,黃帝的時代,黃帝開始在教了,就是教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我們相信黃帝之前老祖宗世世代代也在教,不過那個時候沒有文字,只是口傳。五倫,五句二十個字,能傳錯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二十個字,五句,一句四個字,我相信傳一萬年都不會傳錯,十萬年也不會傳錯,它簡單。五常就更少,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重要!四維只四個字,禮義廉恥,八德是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上古時代古聖先賢教人民教什麼?就教這個東西,人人都懂,人人都學,人人都能做到,所以真的是千年萬世長治久安,社會有秩序,人們的思想行為正常,一點都不亂。現在這個社會整個世界一團混亂,地球上災變這麼多,活在這個世間的人活得這麼痛苦,什麼奇奇怪怪的病都出現了,這什麼原因?反常!諸位要知道,倫理是常道,就是永恆不變的真理,五常、四維、八德是常道,違背了,災難就現前,你能夠遵守,天下太平,健康幸福是這麼來的。這些是真實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叫做善巧方便。
《大乘義章》裡面解釋得很好,知一乘真實之法,現在人所謂真理。真就不是假的,理是萬事萬法的依據,這叫真理,在佛法裡面稱它為實智,真實的智慧。真實智慧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講得清楚,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怎麼知道是本有的?你只要能把萬緣放下,恢復到正常,正常就是沒有雜念,佛家講無念,無念是無一切邪念、無一切惡念,這個時候智慧就生起來,不用學,眼見耳聞,智慧就現前,證明智慧是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佛說我們的智慧現在沒有了,智慧不是沒有了,變質了,變成什麼?煩惱。大乘教裡講得好,煩惱跟智慧是一不是二,迷的時候就叫煩惱,覺悟的時候就叫智慧,所以經上佛常說「轉煩惱為菩提」。在一般修行,祖師們也常說斷煩惱,煩惱是不是真的斷了?不是的,轉變了,轉成菩提。如果煩惱要是斷了,智慧也斷了,也沒有了。智慧跟菩提是一不是二。你有邪思,你有邪念,你有自私自利,智慧就變成煩惱;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煩惱就變成智慧,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現在沒有智慧,有無量無邊的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什麼時候轉過來了,就是無量無邊的智慧,權智,後得智。知道一乘法,這是根本智,實智,那叫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樣子?《般若經》上告訴我們,「般若無知」,那就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無所不知」,那是後得智,就是此地講的方便智。了知三乘權化,這是教化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世尊把它分成三等,上中下三根,對上根人講大乘,對中根人講中乘,對下根人講小乘,這叫三乘。三乘都是方便法,用這個方法來把眾生的根性不斷的向上提升,就跟現在學校讀書一樣,先讀小學,下根人;小學畢業了,這中根人;中學畢業了,這上根人,這上大學;大學畢業了,上研究所,研究所就是一乘。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拿到博士學位,為什麼?應該的。在佛教裡面博士學位就是佛陀。所以佛教人第一句話就是教給你,你要記住,「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就告訴你,你本來是佛,你應該要回歸到佛的地位。你現在迷了,迷得太久,迷得太深,現在變成凡夫。佛教給我們,從凡夫地回頭,回頭是岸。
回頭,先學小乘,小乘果位叫阿羅漢。小乘得到的是什麼?是清淨心。怎樣才叫做清淨心?見思煩惱斷掉,就叫清淨心。見思煩惱沒斷,你心裡染污,不清淨。見煩惱,見煩惱是你看錯了,三界九地有八十八品,叫見惑。佛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這好教。第一個就是身見。你看我們每個人,這六道眾生,都把身體看作我,佛說這頭一個錯誤,從這個地方就錯到底,這是第一個錯誤,一錯到底,全錯了。佛告訴我們身不是我,那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叫我所,意思就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好比衣服,衣服不是我,這衣服是我所有的。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身體真正看成這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你就入佛門了。你還要執著這個身是我,你沒有入門,走得最近,還在門口,沒進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身體是假的,我想也有不少同學聽說過,佛門常說借假修真,這個假就是身體,我們利用這個假的身體把真我找回來。有沒有我?有。大乘教裡面講常樂我淨,叫四淨德,有我,但是那個我不是身體,那個我是什麼?法身,這是真我。或者大乘教裡面也加了一個字,叫法性身。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往生到那裡去,我們的身是法性身,我們居住的地方叫法性土。那個地方沒有煩惱、沒有災難,那個地方所有一切苦連名稱都聽不到,當然沒有事實,所以那個世界叫極樂。
見,見解的錯誤,糾正過來了,還有一個思想的錯誤,思想,看看我們全都具足了,貪瞋痴慢疑,這是思惑。起心動念,無論對自己或是對身外,也看錯、想錯了。有這麼個思想,有身是我,有貪瞋痴慢疑這麼個思想,這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就是這些東西造成的,這個東西沒有了,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是假的,像作夢一樣。這兩種煩惱,就是見煩惱、思煩惱斷了之後,就醒過來了,像一場夢醒過來了。六道輪迴是夢中之事,醒過來是什麼世界?是淨土。為什麼?你的看法、想法都清淨了。「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這是佛告訴我們的真理、實相,就是諸法實相。住在淨土裡面,他們的思想見解沒有染污,也就是沒有錯誤。這裡面住的人有四種,聲聞、緣覺、菩薩、佛,住在淨土。這四法界跟六道合起來,在大乘教裡面稱為十法界。四聖法界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所以不能執著、不能分別。
四聖法界不執著了,他有分別。佛告訴我們,分別也是錯了,不但分別錯了,起心動念就錯了。所以修行修什麼?修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真做到,四聖法界不見了。四聖法界還是個夢,六道是夢中之夢,這醒過來,醒過來一真法界現前,十法界沒有了,假的。到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明瞭《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個修行人對於世出世間的緣要淡薄,愈淡愈好。為什麼?淡薄你才容易把它斷掉,把它放下,如果這個緣太濃,像情執,這情太深了,嚴重的執著,那個麻煩,永遠離不開六道輪迴,生生世世都糾纏在一起,這個裡頭恩怨因果真的是搞不清。佛告訴我們,假的,不是真的,你覺悟了你就明白了。所以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天天為我們講經教學,用意在哪裡?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轉凡成聖,這是真實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生教學,教學叫佛事。佛是覺悟的意思,佛事,自己覺悟,幫助別人覺悟,這個事情就叫佛事,這是經論上佛事兩個字正確的解釋。世尊當年在世表現的如是,許許多多的弟子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學習亦如是,無不是求自覺。自覺之後幫助別人,叫覺他,這是菩薩的事業。今天我們不稱為佛事業,為什麼?佛不住世了,佛離開我們了。世世代代承傳的這些學生都叫菩薩。大乘佛門的習慣,見到同修還都稱菩薩,年歲大的稱老菩薩,學佛時間久的也尊稱他老菩薩。老菩薩帶領小菩薩,老菩薩要教小菩薩,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叫佛的事業,如來家業。所傳的決定不能離開經教,離開經教就不是佛法,經教一定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一門通達無礙了,然後你就能夠觸類旁通,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也通了。為什麼?你真正能通不是你學來的,是你從佛的教學方法用得很妥當,真正幫助你達到明心見性,這一見性就好辦了,宇宙之間一切法不離自性。所以見性的人沒有一樣不通達,學的通達了,不學的也通達了。前面我們曾經讀到古大德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不是佛說的,怎麼也是佛法?我們初學不能離開釋迦牟尼佛,一定釋迦牟尼佛講的是佛法,等我們自己覺悟了,你成佛了,你所接觸一切法全是佛法。那個佛是什麼?那個佛是覺,你對於一切法全都覺悟了,都不迷惑,所以一切法叫佛法,佛是覺悟,覺了一切法這就是佛法,是這麼個意思。沒悟之前這個佛法是狹義的講法,悟了之後是廣義的講法,沒有一法不是佛法,沒有一個眾生不是佛。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都看到了,都明白了。所以三乘方便的教學,這稱為方便智,方便智是實智的起用,真實智慧它起作用。
「又實智者,體也。權智者,用也」。這體用講得就很清楚了。「如來成佛之本體,在於實智」。所以實智現前就叫成佛。實智,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現在迷了,用什麼方法把它找回來?在大乘教裡面,佛給我們說了一個原則,總的原則,戒定慧三學。要知道戒定慧都是你自己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外頭沒有,迷了之後還要用這個方法把它再找回來,你要不用這個方法那就永遠迷到底,你不會覺悟。覺悟是自覺,不靠他人,諸佛菩薩的幫助只是引導你、誘導你,一定要你自覺自悟,這是真的。惠能大師在《壇經》裡講過,迷的時候師度,師父度我,覺了以後?自度,不靠師父了。雖不靠師父,永遠感師父的恩德,因為沒有師父你自己不會自覺,你自覺靠師父,自己真正覺悟之後就不靠師父了。自覺覺他都是自己,自己慧由心生,真心生智慧,妄心生煩惱,真心就是實智。換句話說,諸佛菩薩教我們不是別的,就是教我們用真心,別用妄心,用智慧,不要用煩惱,總原則、總綱領。
真心是什麼樣子?真心離相,真心沒有相。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萬事萬物不外乎三種現象,第一個是物質現象,第二個是精神現象,第三個是自然現象。真心這三種現象都沒有,那就是真心;如果有這三種現象,是妄心。大乘經上佛常常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你把這三種相統統放下,一切法的真相就現前。有這三種現象,一切法的真相雖然在面前,你看不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迷了。你迷的時候看的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想的也是假的,做的也是假的,受的果報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所以這兩種智慧必得搞清楚,實智是體,得到叫成佛,權智是作用,得到之後可以自受用,可以教化眾生,教化眾生是他受用。
「如來成佛之本體,在於實智。一代教化之妙用,存於權智」。這是把這個體用講得很清楚。怎麼成佛的?實智證得就成佛了。實智怎麼證得?離一切相。三種現象在真心裡面沒有,所以你放下就是真心。你還要攬這三種現象,真心就變成妄心。換句話說,心裡有這三種現象,三種現象有一種就不是真心,何況三種都有。放下就是真心,攬取就是妄心。這也就說明佛跟眾生不相同在哪裡?就在這裡,眾生心裡有這三種現象,物質、精神、自然現象,這叫眾生;這三種現象沒有,他的心就是真心,用真心的就叫成佛。菩薩這三種現象還有一種沒放下,就是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放下了,菩薩。十法界裡面的這些凡夫,特別是六道,這三樣統統具足。能放下一樣,物質現象放下了,還有精神現象,阿羅漢放下物質現象,菩薩放下精神現象,我們用科學名詞,自然現象沒放下。佛陀連自然現象都放下,真的是一塵不染。所以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說他這個話對不對?有沒有講錯?沒講錯。我們能把這三樣東西放下,不就是佛嗎?不放下?不放還是佛,換個名詞,叫眾生,眾生就是糊塗佛,還不就這個意思!佛呢?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迷惑顛倒的佛,就這麼個意思。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下面你看這裡頭有密宗在裡面,這註子好,顯密圓融。「又密教以胎藏(胎藏是蓮花部)鬘荼羅之心蓮華臺為實智」,這表法,用這個來代表實智;這個蓮花有八個花瓣,有八葉,八葉是花瓣,「開敷為權智」。佛坐在蓮花台上,表什麼意思?表他證得實智,蓮花八瓣展開,表示他用權智接引眾生,表這個意思,這是佛法教學的藝術。幾千年前藝術的教學在佛門就用得非常普遍,人們歡喜,佛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什麼,我就用什麼來教。《大日經》第二卷有這麼兩句話,「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稀有的是什麼?字的表面看起來是讚歎權智,善巧方便不可思議。教化眾生的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不可思議。可是你要曉得,這不可思議的方便智從哪來的?從實智來的。現代人的思想錯了,看到佛所教的他們都搖頭,認為佛講的不合邏輯,不合乎科學,因為佛沒有用科學方法,佛不會用科學方法。為什麼?科學方法能求到知識,求不到智慧。科學方法是對外的,對象在外面,佛學學的是對象在自己,在內,他不對外。在現在學術裡面分科,科學對外,哲學對內。佛法是不是哲學?不是哲學。為什麼?科學對外,是以物質為研究對象,哲學對內,是用思惟、思考,用心理做為對象,佛法這兩樣都不是,這兩樣全放下了。所以歐陽大師講得好,歐陽竟無,這民國初年大居士,楊仁山居士的學生,支那內學院的院長。他有一篇講演,好像是民國十二年講的,很早,在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金陵大學,南京金陵大學。他這一篇講演非常著名,當時也震動了學術界。他的講題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現在這個世界必須要用它,要學它,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有道理!
那我們可以這樣說法,佛教是哲學裡面的哲學。哲學研究的是心理現象,它這個連心理現象都放下,真正契入到自性。自性是真心,不是妄心,有念頭是妄心,妄決定緣不到真,這是大乘經上非常肯定的一句話,妄達不到真,必須用真才能見到真。真是什麼?萬緣放下,真心就顯露了。也就是說今天科學家所講的三種現象你全放下,你真心就現前,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學了通了,不學也通了,全通了,這是佛法。所以佛法用得好,佛翻成中國字是覺,叫覺法,要把它翻成中國意思是覺法,大徹大悟之法,這個意思好。人人都能夠大徹大悟,只要你肯放下,放下便是。難,難就難在放不下,難在這裡。放下是聖人,放不下是凡人,凡聖的差別就在此地,肯放下就是聖人。放下一點點,小聖。不執著這身是我了,知道身是我所有,不是我,這小聖,小乘初果。
初果放下了身見、放下了邊見,邊見是對立,不會跟一切人對立,不跟一切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不對立就是一體。放下成見,人沒有成見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就能跟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做出犧牲奉獻,能夠捨己為人。為什麼?沒有自己。這個身為自己是覺悟,我要用這個身來幫助我覺悟,覺悟之後呢?覺悟之後是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裡頭無我,無我就大公無私,他的奉獻是智慧,裡頭不夾帶自私自利,沒有,自私自利早放下了。這是佛法裡面的小聖,小乘裡的初果,小小聖,大乘裡面十信位是初信菩薩,好像小學一年級,就這麼好,這麼殊勝,高年級還得了!所以諸佛甚希有,就是能放下的人少,真放下的時候智慧不思議。有權智當然有實智,權智是從實智裡面變現出來的,沒有實智哪來的權智?實智又叫做根本智,權智是後得智。這是比喻像一棵樹木,這棵樹木的長成,先有根,然後有本,從本再生枝,枝再生條,條再生葉,那都叫權智,叫後得智。先有根本,後有枝葉,沒有根本哪來的枝葉?這從比喻上說的。
「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度生妙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也。」諸佛菩薩在十法界教化一切眾生,統統是這個智慧,小乘裡面講三千威儀,大乘裡面講八萬四千細行,說法門,八萬四千,無量法門,都是權智起用的,沒有權智哪來這些法門?大權妙用。「又從實智以求權智」,《般若經》上說的,實智是無知,權智是無所不知。怎麼求法?先求實智,實智叫根本智。《般若經》上說了兩句話,「般若無知,無所不知」。無知就是根本智,無所不知就是方便智。我們今天的人觀念是錯誤的,他看我們也是錯誤的。他們一定要求知,廣學多聞,你不學你怎麼會知道?大家不都是這個看法嗎?你學才知道,你不學怎麼會知道?用這個觀念來教學,把人都教壞了,教什麼?都教成迷惑顛倒。佛菩薩不如是,佛菩薩教人「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中國老祖宗千萬年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提出教學的理念就一句話,「教之道,貴以專」。這什麼意思?專是求根本智,多是求後得智。但是沒有根本哪來的後得?所以後得智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會尊敬祖宗,祖宗真有智慧,現在人比不上。
專學一樣東西,這是個方法,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求根本智。譬如叫你專學一部經,你每天就念這一部經,天天念,念到什麼?念到你自己一個妄念都沒有,把妄念全念掉了。這經裡頭的意思需不需要懂?不需要,懂不懂不重要。什麼東西重要?心集中在這一點,這也就是佛常講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就是要把心訓練放在一個地方,放在一個地方就得定,佛家叫三昧。三昧沒有現前,你沒有功夫,你什麼都沒學到。一部經你老老實實去念它,老老實實去念,不要有妄想。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怎麼念?「離文字相」,不執著文字,「離名字相」,不執著名詞術語,「離心緣相」,不要去想經裡頭什麼意思,你就這麼老實去念,念個三、四年,這是一般普通的人,大概要三、四年的時間,他就得定,三昧就現前。得定是什麼境界?清淨心現前,清淨心是真心,再繼續有個三、四年,肯定開悟。他這一開悟,這個經裡的意思自然通了,不需要人講解他自己通了。不但這一部經通了,所有經全通了。為什麼?智慧開了。一切經都是從智慧裡頭流出來的,你智慧開了,你怎麼會不通達?不但佛經通了,所有宗教經典都通了,所有世出世間典籍也全通了,這麼個道理。這個法子太妙了。一切都通就是後得智,根本智得到之後,後得智是什麼?你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明白,一接觸就明白,不要學的。
古時候這種例子很多,現前也有,只要你稍稍留意你就看到了。中國唐朝惠能大師,那是典型的榜樣。他是佛門一代大師,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怎麼證得?放下證得的。一生雖然說在黃梅參學八個月,五祖道場裡面的講堂他沒去過,禪堂他也沒去過,最後傳法,半夜三更五祖召見他,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就成佛了。惠能開悟是成佛,五祖衣缽就傳給他了,他那一年二十四歲。這一開悟怎麼樣?所有經全通了。《壇經》上記載的都是一些出家人向他請法,非常可惜沒有學道的人請他講《道德經》大意,沒有儒家的請他講四書五經的大意,如果有人問他,他全說得出來,他沒有一樣不通,全通了,不是只有佛經通,一切都通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他轉識成智,那就是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這是成就根本智。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裡面得根本智,以後在外面參學,在獵人隊裡十五年,成就他的後得智。典型的例子,一點都不假。你就曉得在過去兩百年前儒釋道是怎樣教弟子,都不離開戒定慧三學,就是不離開這個原則。決定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直到你開悟;你不開悟,這個功夫不能間斷,天天要做,一旦大徹大悟,完全解放了,佛法裡面叫解脫,你得大自在,你得大自由,沒有任何拘束。生從哪裡來,死往哪裡去,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必去問任何人。
「從實智以求權智,亦即從根本智而達差別智,故曰增長了知」。像密宗,剛才講用蓮花做比喻。「蓮瓣之盛敷,可喻增長」。在蓮花表法裡頭,「蓮瓣之初開,可喻了知。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密宗佛像座下的蓮花表這個意思。他是不是真的坐在蓮花上?不是。你要以為諸佛菩薩都是真正坐在蓮花上,你就錯了,不是真坐蓮花。他坐在什麼?他坐在權實二智上,蓮花是表權實二智的。在顯教裡,蓮花代表清淨,表清淨心,表放下。蓮花根生在泥土裡,池塘泥土裡面,代表什麼?代表六道。它的莖在水當中,池子裡面的水代表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代表這個。花呢?花開在水上面,這就是表什麼?染淨都放下,水是淨,底下的泥是染,污泥是染,染淨統統放下了。染代表六道,淨代表四聖法界,花開在上面,開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表這個意思。不是真的坐在蓮花上,不要搞呆了。
可是眾生有這樣執著,佛有的時候給你現身,真的他座下有個蓮花,或者足下有個蓮花。為什麼?記住,我們在這個經上講得很多,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喜歡蓮花,腦子裡「佛一定在蓮花上」,佛現相一定有蓮花,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佛有沒有念頭?沒有。佛,我們眾生有感,感有念頭,他有應,應沒有念頭,他確確實實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怎麼想,他自然這麼現。所以應的時候完全是應你的心,不是他的,要是他的心,他的心什麼相都沒有,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心應量,不是隨自己,隨眾生。自己什麼?自己沒有了,自己這些虛妄的東西早就斷得乾乾淨淨的,所以三種現象都沒有了,連自然現象都沒有,他怎麼還會有形相?全是隨眾生心。佛在教學當中常常用蓮花做比喻,不但這在密宗裡比權實二智,在顯教裡蓮花代表清淨不染,對於世出世間法統統不染著,六道是世間法,四聖是出世間法,都不染著。四聖尤其代表,更深一層代表,代表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連這些全都不染。眾生學佛還希望能成個阿羅漢,成個菩薩,成個佛,真正修道人,連這個痕跡都不落,他心多乾淨!真的是離一切相。
這下面的文,「因蓮葉開敷而明現蓮臺」,蓮台代表根本智。「正表從方便智之開明而徹顯心源也」,心源就是蓮花、蓮座,有蓮台,根本智。「又度生事中,不離神通」,教化眾生現身說法不都是神通?「而諸神通,從本以來,自然安住,非從外得」,這句話重要,「如《圓覺經》曰:本來成佛」,《華嚴經》也有這個說法,「故云:從本以來,安住神通」。神通有沒有起念頭?沒有,自然的。所以諸佛如來示現在十法界、示現在人間是屬於自然,自然現象,他沒有人為,他沒有通過思考,沒有通過心意識,所以稱之為應。這個字用得好!眾生有感,他來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
再看下面這一段,「權實二智俱明」,這兩種智慧你都現前,「神通自然安住」。「妙德功圓入於實相,證無所得,以無所得故,得一乘道」。一乘道就成佛,妙覺如來。神通要不要去學?不需要。有沒有羨慕它的必要?沒有,它是自然現象,一點都不稀奇,迷的時候失掉,覺悟的時候恢復正常。隨著你覺悟的大小,那個神通力也就不一樣。你大悟,你神通作用大,小悟,神通現前能見度範圍比較小。像阿羅漢的神通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說能見六道輪迴,六道裡面的事情他完全明瞭,上面從非想非非想天,二十八層天,下面到阿鼻地獄。這個範圍有多大?黃念祖居士告訴我,三千大千世界,用現在天文來看,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這三千大千世界,總起來,十億個銀河系。阿羅漢的天眼能看十億個銀河系,這裡面看到二十八層天,看到十八層地獄,他那個眼睛有那麼厲害,天眼!我們現在科學家用望遠鏡,用儀器,無線電望遠鏡,跟阿羅漢的天眼比差遠了,那怎麼能比得上人家!
我們今天發明了火箭,可以坐太空船去遊覽太空,人家不要,人家自己能夠飛行變化,用不著這些交通工具,他心裡想到哪個星球,念頭一想,他身體就到達。這些太空船在空中飛行還是很危險的,小行星太多,要是撞上就全毀掉,阿羅漢不會,阿羅漢遊覽這些十億銀河系他很自在,非常安全,沒有法子跟人比。阿羅漢的宿命通能知道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他心通,這十億銀河系裡面的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佛告訴我們,一點都不稀奇,這是什麼?我們自己的本能。我們的本能比阿羅漢高明太多,阿羅漢只是小覺悟,只放下一點點,只是把執著放下,分別沒放下,起心動念沒放下,所以他跟佛比差太遠了。我們每個人智慧、神通、道力、德能、相好,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今天我們搞得這個樣子,問題就是我們過分的執著,把假的當作真的,真的呢?真的不知道,沒有印象了。學佛之後才知道自己有個真心,才知道自己有個真我,現在玩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佛陀慈悲,佛陀幫助我們把真我找回來,把真實智慧找回來,把自己的神通、道力、德能、相好再找回來,找回來全都得到了。佛說歸無所得,你什麼也沒得到,為什麼?你所得到的全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之外沒有一樣東西你能得到。所以佛教你,佛不居功,佛說我沒有一樣東西給你,你所得到全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佛謙虛,佛是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確實是如此。
權實二智俱明,這句話可重要了。佛法的修學就是求智慧。這部經上經文講得很清楚,三種真實,都在這部經上,第一個「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就是真我,第二個「真實智慧」,第三個「真實利益」。全經都是講這三種真實,沒有一樣是虛假的。所以智慧開了,神通自然安住。自然兩個字好,本有的現前,智慧現前,神通現前。妙德功圓入於實相,德是德能,智慧、德能、相好,我們講功德圓滿,於實相也圓滿的融入,融成一體。證無所得,實相裡面三種現象都沒有,但是能生一切現象。自體確實沒有,它能生。這個能生要有緣,緣是什麼?眾生有感,佛與法身菩薩自然的反應,反應現相,現身說法教導。像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的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現什麼身,佛菩薩沒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而是隨著眾生,你執著什麼,他就現什麼,你沒有執著,他不現相。不現相是實相,這個道理一定要曉得。
現相都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學佛的人必須要記住,對你修學有很大的幫助。為什麼?你不去貪求現相。好奇騖怪,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沒定下來。最重要的是定,戒定慧最重要。定才能生智慧,心不定生的都是煩惱。煩惱裡面有輕重、有善惡、有染淨,但是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證無所得,無所得,無所不得。到無所得的時候,你得到什麼?你得到是全宇宙。這話怎麼說?整個宇宙是自心變現的,你明心見性了,那不就全都得到了。遍法界虛空界所有現象,包括一切諸佛剎土,都是自性變的,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這大乘經上常講的。你才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叫得一乘道。
「一乘者,一佛乘也」,究竟圓滿的佛果。「故得一乘道,即圓證究竟大覺之佛果」。「不由他悟」,與任何人不相干,是你自性裡頭本有智慧現前,才大徹大悟。不是別人給你的,別人給我,我要能用的話我就不要修了。連阿彌陀佛建造極樂世界,幫助這些六道苦難眾生在那邊修行,提供這個道場,阿彌陀佛的幫助也只是在物質現象上,至於你成佛他不能幫助你。所以阿彌陀佛天天在那裡講經教學,你上他的講堂去聽課、去學習,必須你自己覺悟了,你才能得一乘道,一乘道阿彌陀佛沒辦法送給我們。所以「不由他悟」這一句好。《唐譯》經文是這麼寫的,「得一乘道,無有疑惑,於佛教法,不由他悟」。《魏譯》的本子,康僧鎧的本子說,「慧由心出」。真實智慧是從你心裡面流露出來的,一定是自覺自悟,自己證得,佛菩薩都幫不上忙。佛菩薩把方法教給你,這些方法他是過來人,他把他的經驗告訴我們,提供我們做參考,我們能夠如同他那個方法去修學,決定能證果。諸佛如來的方法,確實阿彌陀的方法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容易、最可靠,而且成就最高。所以這個持名念佛的方法,十方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揚的,妙極了!
台灣的同胞們,特別是淨宗同學,要認真念佛,二六時中不要把佛號忘掉。念佛有的時候會忘記,沒有關係,想起趕緊接著念。念佛不拘處所,什麼地方都可以念,也不拘時間,日夜都可以念,躺在床上念不要出聲,出聲傷身體,傷氣,默念。如果想攝心,可以用印光大師三個清楚的方法。印光大師自己念佛,他一生用的,我們想到這是佛菩薩再來的,為我們做示範,這個方法最適合於現代眾生。第一個,佛號從心裡面生出來,口裡念出來,念得清清楚楚,再從耳朵聽進去,聽誰呢?聽自己念佛的聲音,所以念佛的速度不要快。印光大師念佛,一個字一個字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個字一個字很清楚,字字聽清楚。第三個,每一句佛號知道是在十句裡面的第幾句,一點都不會錯亂。只記十,用心記,不要有痕跡,從第一到第十,念到第十然後再從一念到十,我這一句佛號是這十聲佛號裡頭的第幾聲,念得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不可以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這就錯了,不可以這樣念法。連心裡記都不要,練習到連心裡也不要有這個痕跡,阿彌陀佛,好像心裡有個一、有個二,都不要,心裡頭都沒有,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四個字。這個記得清楚是叫你攝心,你的妄念生不起來。如果說是念得清楚,聽得清楚,不用去記,還會有妄念滲透進來,妄念夾雜進來。要用記得清楚,妄念就不會生起。開始比較難,念到一個星期、兩個星期就習慣了。這個方法好!不但自己可以把煩惱念掉,雜念念掉,這是我們得生淨土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第二個,能幫助台灣化解災難,一點都不假。這個地區念佛的人愈多,災難就愈少。大家都念佛,全台灣人都念佛,台灣就不會有災難。希望大家要相信這句話是真實不虛,不是假話。我們身心健康在念佛,居住地方消災免難也在念佛,除念佛找不到第二個好方法。
「《淨影疏》釋云」,解釋說,「真解發中,名慧心出」。念老有個簡單解釋,「蓋謂真實明悟」,明是明白了,覺悟了,「發於自心」,這個明白覺悟是從你自心裡發出來的。讀經、聽經是一個誘導,老師講經,同學、學生大家在一起聽,為什麼有的人悟,有的人沒悟?可見得這個悟不是老師給的,老師善巧方便誘導你,不定什麼時候一下明白了,明白就是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大徹大悟。小悟常常有,一天有好幾次,這個境界非常好。為什麼?長年累月積小悟就會有大悟,積大悟就會有大徹大悟。所以功夫不能間斷,對自己要有信心,決定沒有懷疑,懷疑是最大的災難。我們如果把信心喪失,在佛法裡面說,你就把身體健康丟掉了,用現在科學的話來說,你的免疫系統被破壞了。怎麼破壞的?疑把它破壞了,這個對自己健康不利。我們居住的山河大地那就更糟糕,懷疑會造成大地鬆散,這個地不堅固了。不堅固的現象是什麼?山會倒下來,大地會沉到海底。這都是什麼?懷疑造成的。對自己懷疑,對祖宗懷疑,對聖賢教誨懷疑,對佛菩薩懷疑,對因果懷疑,什麼都懷疑,這個事情麻煩大了。我們讀《地藏經》,《地藏經》裡稱它「堅牢地神」,大地本來是堅牢的,為什麼現在這麼脆弱,災難這麼頻繁?六月還沒有完全過完,到昨天,我看到一個同學的一個報告,網路跟媒體發表的災難的這些標題,他就把標題抄給我看,一百七十多個。我估計到這個月底總計大概有兩百條。一個月兩百條災難,三十天,這過去史無前例,沒有這種事情,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災難出來。什麼原因?我們在佛經上得到結論,懷疑,現在人沒有信心,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所以在家庭夫妻懷疑,彼此不相信,父子懷疑,兄弟懷疑,鄰里鄉黨懷疑,沒有一個不懷疑,這麻煩大了!
古人說的話,「人無信不立」,人要是沒有信心,他不能立足於社會。現在是普遍都懷疑,所以造成今天地球上的大災難,這不能不知道。我們學佛堅定信心,對極樂世界要相信,對釋迦牟尼佛的教誨要相信。如果我們不相信,我們怎麼能去念六十年?愈念愈歡喜,愈學好像愈聰明、愈有智慧,這是六十年得來的效果,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建立信心,堅定信心,絕不懷疑。如果你再能夠說是對自己不懷疑,對家人不懷疑,對外面任何人都不懷疑。他騙我,騙我無所謂,東西都是假的,騙讓他騙,歡歡喜喜讓他騙,這個多好!騙幾次他就不好意思再騙了,也把他的真心自性找回來,那是一樁大功德。所以不要怕人騙我,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吃虧是福,有福的人才願意吃虧,不願意吃虧的人沒福報,這老祖宗的話。所以吃虧上當是好事,不是壞事,肯定提升你的境界,提升你的智慧,也提升你的福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