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九集) 2011/6/19 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5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八十一面第二行第二句,從「第五、念覺支」看起:
「五、念覺支,常明記定慧而不忘,使之均等」。這個意思是說明定慧一體,相即相容,不二的意思。在一般用功的時候,或是參禪、念佛、持咒,乃至於研教,都會有這個現象。如果定多慧少,容易昏沉;要是慧多定少,會感到浮躁,身心不安,念頭很多。所以,念一定是定慧均等,他才能夠生起三昧。念佛人無論是用什麼方法修行,總不離佛號,定慧均等就會得念佛三昧。所以念覺支就很重要。對於這一條不但是明記,而且善用。這個善用還是慧,用智慧來調整我們自己修學的狀況,也就是我們一般講,在穩定當中求精進。只有定慧均等,智慧才能夠現前。
下面第六「定覺支,使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這是世尊在經教裡常常說的「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一般凡夫心都是散亂的,佛門裡面禮敬用合掌,合掌就是代表一心。十個指頭代表散亂,把散亂的心歸一。所以掌要平,當中不要空,空就分散了,就分成二邊,一定要合成一個,代表一心。一心是最恭敬,沒有雜念。所以這都是屬於表法,表定、表一心不亂。心住在一個境界上,在淨宗,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比什麼都重要的,那就是住在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上。就像中峰禪師在繫念法事裡面教給我們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讓心定在阿彌陀佛上,這個力量就大了。它的效果是什麼?效果能夠與佛的願力相應。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能夠加持我們,我們能夠感受得到。實際上佛力加持是普遍的,佛太慈悲了,佛沒有分別,對任何人都加持,可是有人得受用,有人不得受用。不得受用是你沒有辦法接受,散亂心這沒法子接受;如果你是一心,就會接受。看你的心專一到什麼程度,愈專一你感受到的加持的力量愈強,能幫助你,像前面講的得法喜、得輕安,這是最明顯的感觸。
能夠常常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念佛往生淨土,你就真有把握。對世間一切法一定要隨緣,不能有絲毫的勉強,不能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不隨緣,一定就是攀緣,攀緣把我們的功夫全破壞了。所以佛常常教導我們隨緣不攀緣。隨緣的時候,這有順境、有逆境、有善緣、有惡緣,自己也要用智慧去擇法。我應該如何隨順,用什麼方法來應對,這都是用智慧的,決定是自他兩利。有很多人不懂,不知道利他是真正的自利,自利往往害自己,對他人也不利。我們常說用錯了心,為什麼會用錯了心?還是迷而不覺,覺決定不會。這裡面最重要的,學佛一定要把我放下。你看看見思煩惱裡頭,見煩惱第一個是身見。六道凡夫哪一個人不執著身是我?有這個念頭,肯定就有自私自利,這是六道凡夫的通病,第一大病。所有的問題都出在這上面,不知道身是假的。佛對這個事情,大小乘經論裡不知道說了多少,我們總是不能夠覺悟,總是不肯放下。縱然是做好事,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總是摻雜著自己的利益在其中。縱然百分之九十九是為社會大眾,裡頭有一分自私自利的念頭,你的功夫破壞了,為什麼?不純。這不純嚴重到什麼程度?嚴重到功德全無。福德有,你是做了福德,功德沒有。就好像我們佛門裡掌故,梁武帝的故事,這很多同學都知道。梁武帝當年在世是佛門大護法,在歷代帝王當中確實首屈一指,單單素食運動是他老人家提倡的。今天中國學佛的人到外國,看到外國學佛的人都吃肉,感到奇怪;外國的這些學佛的人看到中國人不吃肉,也感到奇怪。
在戒律裡面,佛只講不殺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間,他的生活方式是托缽,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現在南洋小乘也是一樣,他們還是托缽。只是不殺生,肉還規矩的三淨肉,這個肉是你沒有看到殺、沒有聽到殺的聲音、不為我殺,牠不是為我殺的,這是戒經上許可的。梁武帝讀《楞伽經》,《楞伽經》上佛說了一句話,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他受了感動,於是他就開始素食,以他國王、護法的身分來提倡素食運動。所以,寺院庵堂出家人首先響應,以後在家居士也響應,這是中國佛門飲食文化的特色。這個我們要知道,不要到外國鬧笑話。他們生活方式正常的,我們中國也是正常的。但是在現前這個時代,眾生肉吃不得。為什麼吃不得?牠飼養的方式不正常。我好像是在二00五年還是在二00六年,記不清楚了,齊素萍居士邀請我到慶雲去參觀海島金山寺,那個時候還沒有完全竣工,大部分都建好了。他們住的附近不遠有一個養鴨的基地,規模很大,聽說北京烤鴨有三分之一是他們提供的。邀我去參觀,我去看了。裡面管理人員就提了個小鴨放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也就是鴨子有這麼長,這麼大的,放在手掌上。他問我,他說法師,你看這個鴨子出生幾天?我一看,我想至少應該是一個星期到十天,牠才能長這麼大。他回答我,是昨天出生的。今天長這麼大,這出乎我意料之外。我說:你這個鴨子,長大賣到北京去需多少時間?「兩個星期。」這還能吃?他用什麼飼料?化學的,讓牠趕快膨脹。所以我回來告訴很多同學,雞蛋、鴨蛋都不能吃,為什麼?牠不正常。你說這個多可怕!所以現在奇奇怪怪的病這麼多,從來沒聽說過的,病從口入,這怎麼能吃!連素食都有問題,蔬菜、稻米也用化學肥料、用農藥,現在還改變基因,更可怕了!
這個狀況之下,逼著我們,我們自己不能不搞農耕。我在澳洲自己搞農耕,所以買了很多土地。澳洲土地很便宜,要合中國的畝來說,中國畝大概我們已經超過一萬畝。種糧食,今年試種,第一批收成看到了。第一批我們種的小米,今年春天收成有一萬三千公斤,成功了。我們現在準備種水稻、種小麥、種玉米,這些屬於主食的,馬鈴薯、花生都可以做主食。蔬菜我們是種了十幾年了,我們的品種有二十多種。所以基本上,我們現在的生活可以自給自足,還有多餘的。這是沒法子的,真的是太可怕了!這些農藥、化肥染污了大地,這是糟糕事情,大地就染污了水源。所以科學家給我們提出,將來有糧食危機,有水的危機,飲水,你沒有乾淨的水可以喝,這是要命的事情。能源有危機,種種危機都已經看到了,往後的日子怎麼過?我們老師教導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師往生前一天下午,告訴身邊這些同學,這是最後的遺言。老師說,天下亂了,諸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他說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今天飲料裡最健康的是乾淨的水,這就是最健康的,飲料都有化學成分在裡頭。今天飲食不能不小心謹慎。
求往生,一定要把心定在佛號上,要求自己心同佛心。佛心沒有自己,佛心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幫助一切有緣眾生。所謂有緣就是他能信、能解、能行,這就是有緣眾生。他不相信,他聽不懂,那就不說了;能相信、聽得懂,有緣眾生,要幫助他。要把佛法講清楚、講明白,更重要的是把淨宗講清楚、講明白,人家才能夠生起信心,能夠專修、專念。無論在什麼境緣之下,逆境順境、善緣惡緣都能自在往生。自在往生決定利益別人,為什麼?人家看到了,看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幫助眾生建立信心、增長信心,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也就是三轉法輪最後的作證轉,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你做證明。在這個世間,我們要求事業能成功、能順利,同樣道理,也是使心住於一境,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沒有不成功的。記住佛常說制心一處,有時候說止心一處,停止的止,無事不辦。我們聽話,試驗試驗看到底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就明白了。
末後一條,「行捨覺支,捨諸妄謬,捨一切法,平心坦懷,更不追憶」。行捨,捨就是放下,這在佛門裡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在早年,我二十六歲接觸到佛法,跟方老師學哲學。在這個之前,我們有個很錯誤的觀念,現在社會很普遍,認為宗教是迷信,特別輕視佛教。為什麼?佛教是多神教,什麼都拜。我們曉得社會上所認定的,高級的宗教只有一個神,一個真神;低級宗教是迷信,佛教被列入是多神教,低級宗教。這個觀念給我們很深,誤會很深。我跟方老師不是跟他學佛的,我是跟他學哲學的。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有懷疑,他介紹給我說,他說「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這是他的原話,他就這麼教給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受之後,這才把觀念,錯誤觀念改正過來。以前是絕對不進佛教道場的,寺院我決定不進去的。老師告訴我,他說真正的佛教哲學不在寺院。我說在哪裡?他說在經典,這個話很重要!老師說,過去的寺院這些出家人確實都是大學問家,都是真正有道德、有修養、有學問。現代寺院這些學佛的人他不學了,沒認真去學習,學習荒蕪掉了。你要真正去探討佛教哲學,要從經典上下手,給我指出一條路子。
同一年下半年,老師給我講佛經哲學大概是在四、五月份,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們一個星期上一次課,兩個小時。好像是七月我認識了章嘉大師,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我很恭敬,對老師非常恭敬。向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請他指教。我從方老師那裡知道,佛教是大學問,佛教不是迷信,我說佛門裡面,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的契入境界?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章嘉大師聽了之後看著我,我也看著他,我們兩個對看了半個多鐘點,一句話不說。他看我,我不懂什麼意思,我看他是等待他老人家的開示。其實我到十幾年之後才曉得,才明白他看我那麼久什麼意思。年輕人心浮氣躁,就是心沒有定下來,給你講了沒用處。一定要等你心定下來,他才教給你,所以我們半個小時就像入定一樣。他開口了,說了一個字「有」,我們的精神馬上振作起來,有。說了一個字之後他又不說話,又沒有了。這一次時間短了,大概有六、七分鐘,等了六、七分鐘。就說個有,我們精神一振作又亂了,定功沒有了,這都是年輕人的習氣。告訴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你就能入境界。看得破是對事實真相明瞭,這一點不容易,你不明瞭你怎麼能放下?真正明白了,該放下的你會放下,不該放下的你會守住。頭一天見面,將近兩個小時,說話不到二十句。
章嘉大師確實給人的印象,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言語緩慢,動作也很慢,真是像經典裡面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我跟他老人家三年,看到一個人連起心動念都在定中,非常難得。我學佛六十年,我學佛的基礎可以說是他老人家奠定的,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真正在佛法上奠定基礎是跟他老人家三年。他老人家往生了,以後我跟台中李老師跟他十年。沒有他三年這個紮根教育,我在李老師那裡得不到很多東西。所以章嘉大師那個紮根教育非常重要,開宗明義就把修學最高的原則告訴我。要看破,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像上高樓走樓梯一樣,一層一層這樣上去,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你看破決定要放下,你不放下你上一層就上不去。你要想往上去,你就得放下,放下幫助你更看破,那你就再放下。這就是此地講的行捨。放下什麼?放下虛妄,《般若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東西不捨,真實的東西你怎麼能見到!真實是什麼?真實是自性,明心見性是大乘佛教終極的目標。
大乘,你看中國八個宗派,經上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這大乘。那是說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它總的指導原則都是看破放下,任何一個方法離不開這個原則。統統放下,你就見性,所以佛法也得放下。佛在《金剛經》上講得很好,很多人都念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佛法不能執著,為什麼?佛法是對世間法建立的,世間法沒有了,哪來的佛法?所以佛法不是真的。我們在沒有見性之前,佛法管用,你要依靠它。見性之後,你要放下,你不放下不能見性,學了這麼多年,我們終於明白了。大乘經教裡頭佛常講,我們用《華嚴經》的說法,放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執著,不執著了,你就成阿羅漢,佛門裡頭第一個學位你就拿到了。所以要知道,阿羅漢、菩薩、佛是佛門裡面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大學裡頭博士、碩士、學士。阿羅漢是學士。放下分別,第二個學位拿到了,菩薩;不起心、不動念,最高的學位拿到了,叫佛陀。所以佛、菩薩不是神明、不是神仙,與宗教確實不相關,它是學位的名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換句話說,佛陀這個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得到。三個學位,人人有分,你肯不肯放下?
我們六根對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不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心裡放下,真放下。事上和光同塵,你會把事情做得更圓滿、更善巧,心裡痕跡都不著,這是佛法真實智慧。如果說事相上放下,那釋迦牟尼佛何必到這個世間來?不用來了!他到這個世間來,為我們示現八相成道,為我們示現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事照做,心裡痕跡都不著。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告訴諸位,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他本事就是在這裡。為什麼不起心、不動念?他了解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就像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物質現象不是真的,假的;精神現象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連自然現象都不是真的。他在三千年前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樁事情到近代,最近三十年,量子力學家的報告才說出來,跟佛經講的一樣。現在我們可以肯定方老師說,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現在我們可以說,釋迦牟尼佛不但是大哲學家也是大科學家。科學跟哲學上沒有能解決的問題,大乘經上全解決了。只是現在很不幸,社會大眾以為它是宗教、以為它是迷信,不肯學習,這太可惜了!如果學習的人多了,明白的人多了,它真能解決問題。解決什麼問題?幫助現在的社會能夠恢復和平,你說這個用處多大;能夠幫助現前地球上化解災難。這科學做不到,佛法能做到,為什麼?佛法了解宇宙現象的根本,它到底是什麼,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會講,但是真正的意思沒體會到,那就是佛常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沒人懂。這裡定覺支上「使心住於一境」,這個道理很深,這樁事情能做到,你就能解決問題。
如何能化解災難?教學。你把佛法這些精髓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覺悟,念頭一轉,不善的念頭放下。這行捨裡面講,與自性相應的這些善的念頭提起來,社會跟地球所有一切不善的統統沒有了。為什麼?精神現象、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生的。這樁事情一直到近代才被科學家發現,雖然發現了,科學界裡頭提倡的人不多。為什麼原因?對於這樁事情認識不清楚,他們的目標、方向依舊偏重在物理。這個是超過物理了,這是心理。心理是物理的基礎,換句話說,心理可以改變物理,物理沒有辦法改變心理。所以,行捨就太重要!放下之後,你看平心坦懷,你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再不要去想過去,為什麼?那是妄想。想未來也是妄想,真正有智慧的人沒有妄想,完全著重在當下。十方三際沒有了,十方沒有了,空間是假的,三世沒有了,時間不是真的。這樁事情,在大乘相宗入門的時候就學這些東西。你看相宗入門學《百法明門》,《百法明門》裡就明白告訴我們,時間、空間不是真的。時空列在哪一類?不相應行法。不相應行法,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抽象概念。決定沒有事實,是屬於抽象概念,從抽象概念裡面產生的,你執著,好像它有,實際上它不存在。時間在不相應行法裡稱為時分,分別的分;空間稱為方分,空間講四方、四維、上下,所以它叫方分。方分就是今天講的空間,時分就是講的時間,時空都不是真的。所以不用去想未來,也不要去想過去,抓住眼前,老實念佛,你就能得你想像不到的好事。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得到之後永遠不會失掉。
下面介紹另一個說法,《會疏》,這是日本的一位淨宗大德,他作的《會疏》裡面為我們解釋七覺支,值得做參考。「七覺支者」,第一個是擇法覺支,「擇法覺分」,這裡稱為七覺分,「智慧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不謬取諸虛偽法,故名擇法」。跟前面所說的意思是相通的,但是我們看他的好像更容易懂。法是一切法,世間法、佛法,可是不能離開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智慧的基礎是從定中來的,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智慧不是從外面來的,是從定中來的。聽經聞法大徹大悟,是把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引發出來,不是從外頭來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自性裡面有圓滿的智慧,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你什麼都不缺。你自性,自性是真心,你真心裡面充滿智慧,無量無邊際的智慧。不但有智慧,你還有能力,叫萬德萬能。萬德萬能是一般宗教讚美神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你有能力,而且你有相好,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福報,你福報太大了,你一樣都不缺。你是圓滿的,圓滿的智慧、圓滿的能力、圓滿的相好。
所以,大乘法裡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你有真心,真心就是。無論你墮落在哪一道,餓鬼、地獄、畜生,你的真心在,你的真心沒變質。真心是什麼樣子?《壇經》裡面講得清楚,第一個清淨,你根本就沒有染污;第二個不生不滅;第三個本自具足,就是佛所說的,你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你一樣都不缺;第四個本無動搖,你的真心本來就是定的,從來沒動過;後頭一條,能生萬法,這告訴我們,整個宇宙是你真心變現出來的。大乘經上常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是真心變現出來的。現在你觀諸法時,善能簡別真偽,什麼是真的?能生能現的真心是真的,所生所現的萬法是假的,它不是真的。為什麼?真的它永恆不變,假的是剎那剎那在變化。我們現在用的是妄心,阿賴耶是妄心,阿賴耶是什麼性質?剎那不停。像我們現在看電視的屏幕,電視屏幕如如不動,那是真心;電視屏幕上顯現出來的畫面是剎那不停,這個你懂得,這個畫面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是會動的就是假的,不動的是真的。
可是今天真跟妄是合在一起,你沒辦法辨別,這裡講的是你有智慧你會看。你在看電視,你能夠把真的跟妄的了解得清清楚楚,真的是屏幕,什麼都沒有,妄的是屏幕顯的色相,假的。你要會看電視就成佛了,問題是你會不會看!這個看清楚之後,你看這個大千世界,我們現實大千世界,林林色色全是假的,就是電視上的色相。真的是什麼?真的是如如不動的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能生能現。自性是清淨的,自性是平等的,自性覺而不迷,自性是純善純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個掌握住,然後隨緣,隨順這些色相,色相不礙真性,真性也不障礙色相。真妄是一不是二,就在你能夠看清楚、看明白,不被虛妄所欺騙,你的問題就解決了。怎麼不被它欺騙?你了解事實真相,你在這裡頭還會有執著嗎?你還會起心動念嗎?你還會分別嗎?你還想控制它嗎?還想佔有它嗎?沒有了,這個念頭全沒有了,這叫「捨諸妄謬」,謬是錯誤。你在這個色相裡頭,就是在這個大千世界,在十法界裡頭,你根本就沒有動心,那是什麼人?那就是佛來了。
釋迦佛當年在世,住世八十年,好像跟我們一樣。他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他有沒有執著?沒有。他有沒有分別?沒有。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再告訴你,他有沒有說法?沒有。他住在一真法界,在十法界裡面示現和光同塵;雖然和光同塵,一塵都不染,這擇法。為我們表演,為我們做實驗,利根的人一看就明白了,宗門裡面所謂上上根人,他一看就明瞭。中下根人不行,不但他看不懂,他看不出來,他完全被色相迷惑,不知道色相是假的。真的東西,真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不知道有真的存在。好像看電影入迷,迷在那個畫面上去了,根本不知道有銀幕的存在,有這種人。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後,確實十法界依正莊嚴就像一齣戲,就像一個夢。所以佛告訴我們,要用純淨純善的心去對待,那就是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沒有積功累德的念頭,為什麼?有積功累德的念頭,錯了,你又墮落了。這是我們在這一次學習《無量壽經解》,大經解裡面,學了不少東西,大乘教義全在這裡頭。
它關鍵的字眼就是善,善能簡別真偽,所以你的選擇是正確的。你要是能肯定這一點,你就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所選定的是決定正確的。他給我們選擇的是什麼?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這都是他替我們選擇的,這決定是真實的。為什麼?幫助你明心見性,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幫助你回歸自性。我們從無始無明起來的時候,這就迷了,愈迷愈深,回不了頭。我們所遇到的全都是迷惑顛倒的人,遇到佛,這才是不幸當中的大幸。為什麼?他不迷惑,他是個明白人,他能幫助我、帶領我解脫這個迷誤,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回歸自性。只有他能辦到,如果我們對他不相信,那就是迷到底,永遠迷下去了。
遇到的這個機會多,但是跟自己沒有緣,什麼叫沒有緣?不相信它,把它定位在迷信上、定位在宗教上。什麼是宗教也不知道,別人說宗教是迷信,我也說它是迷信,這個做法就太粗心、太大意了。那我們要查一查,「宗教」兩個字怎麼講法?這兩個字最初提出來不是中國人,給諸位說,日本人。日本人提出宗教這兩個字,以後傳到中國來,中國人接受了。日本,我相信當初提出的這個人有學問,他不是糊塗人,因為這兩個字的意思太好了。諸位查查字典,宗怎麼解釋?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是尊崇的,它有這三個意思。教,教是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合起來,這個意思好,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還得了嗎?符合這個條件,這是至高無上的教育,這能不學嗎?所以我常想著,最初用這個名詞的人大學問,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說不出來。說佛是宗教當之無愧,是十法界裡頭最重要的教育。淨土宗是最重要的教學,主要教育裡頭最重要的教學。你能夠遇到這樣一個學科,認真學習,你這一生就能成佛,一生就能回歸自性,這還了得嗎?這就被稱之為最尊崇的教化。它沒錯,錯在我們自己不認識,把宗教兩個字誤會、曲解了。誰吃虧?自己吃虧。佛菩薩沒吃虧,經典沒吃虧,吃虧是我們自己糊塗,自己粗心大意。
「二、精進覺分,精進修諸道法時,善能覺了,不謬行於無益之苦行,常勤行在真法中,故名精進」。這個裡頭,不再修沒有利益的苦行。佛當年在世,表演過學苦行僧,你們大家都修苦行,釋迦牟尼佛也修苦行。到後來怎麼樣?釋迦牟尼佛把苦行丟掉了,不修了。跟隨釋迦牟尼佛照顧他的有五個人,就是五比丘,後來的五比丘。這都是釋迦的家族,王子要出去求學,總得有幾個人照顧他,這幾個人很佩服他。當釋迦牟尼佛把苦行放棄,他們以為釋迦牟尼佛退心了,離開釋迦牟尼佛,到別的地方去修行,就到鹿野苑。這說明什麼?那個苦行沒有好處,不能幫助你開悟,不能幫助你見性,你修它幹什麼?佛法重視苦行,為什麼?你能放得下,貪瞋痴慢疑是決定要放下的。所以,苦行有好處,但是苦行一定要有智慧去認知它,對於我們明心見性有沒有好處,如果對明心見性沒有好處,你就不要去修它。能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一定要修,這就不是迷信,不是盲修瞎練。
日中一食,一般人認為是苦行,你需不需要修?不必要。中國禪宗提倡坐禪、跑香,真正修行,念佛堂也一樣,你不能吃得太飽,太飽昏沉,精神提不起來,打瞌睡;也不能太餓著,餓著心裡發慌,定不下來。所以念佛堂、禪堂都需要什麼?不飢不飽,要保持這個狀態。那怎麼辦?只有少吃多餐,用這個方法。除了三餐飯之外還有點心,日夜照顧你不斷。所以當你有餓的時候,都有點心,吃一點點,不能吃太多,讓你精神飽滿,你好用功辦道。這些跟印度其他宗教來比,他們重視苦行,他們不這樣做法的。好在佛教它不是宗教,它是教學,它是教育,這一點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佛陀教育,簡稱為佛教,具足要稱「佛陀教育」,這就對了。佛陀教育重視得定、開悟,這很重要。怎樣得定?一定持戒,持戒幫助你得定,得定幫助你開悟。所以,開悟是終極的目標,大徹大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有三個等級。小悟是阿羅漢、辟支佛,大悟是菩薩,徹悟就成佛了,也稱為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大徹大悟。所以大徹大悟是佛,大悟是菩薩,小悟是聲聞、緣覺,這跟宗教裡頭說法不一樣。
我們要學佛,在這個時代也不容易。為什麼?社會亂了,佛門也亂了。現在的佛教,我常說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在社會。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佛教,這是原汁原味的,沒有改變的。世尊當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學,佛教傳到中國來是這樣的,是教育。佛教變成宗教,就是現在所謂的迷信的宗教,在中國歷史不過三百年。清朝乾隆時候還是教育,變質應該是乾隆以後。真正開始轉變,我現在覺得應該是在慈禧太后。清朝歷代帝王都是三寶弟子,佛門的大德許多都封為國師,帝王對出家人非常尊敬。只有慈禧太后,她掌了政權,自稱為老佛爺,把所有佛菩薩都放到底下去了,她高高在上,她是老佛爺。這個舉動影響太大,為什麼?上行下效,慈禧對佛教不重視、對傳統文化不重視,下面人自然對傳統、對佛教看法就冷淡。表面上有,實際上真正學習的人少了,所謂是陽奉陰違。講學的人有,真做的人沒有,所謂偽君子。這是滿清最後的一百年,慈禧太后影響最後一百年,壞了。清朝亡國之後到今年一百年,這一百年當中就更糟糕了,不但真修的人沒有了,連講的人也沒有。
我們要想學怎麼辦?所以我很感謝方東美先生,他提醒了我,佛經哲學在經典裡頭,不在寺院。這個提示對我影響很大,我知道方向、知道目標,知道到哪裡去學。遇到章嘉,章嘉大師是個明白人,非常了不起。我出家,章嘉大師替我選擇的。我問他,我將來應該走什麼路,走哪一條路?他就叫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我第一本正式念的佛書,是他老人家教給我的,《釋迦譜》、《釋迦方誌》。他說你要學佛,你首先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你對他不認識,你就會走錯路,會迷入歧途。一定要認識他,他是榜樣、他是典型,要向他學習。這些指導都非常非常珍貴,讓我一生沒走冤枉路,一直走下來。不過就是沒有人提醒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老師沒有提醒過我。如果當年有老師,我很聽話,有人嚴格的督促,教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今天的成就不止這樣的,不曉得高多少倍!因為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寺廟,沒有道場,這個我學了,我一生不建道場。哪個地方有緣就到哪裡去講經,所以緣結到了全世界。居無定所,哪裡邀請到哪裡去,緣結得很廣。人家希望我講什麼經論我就講什麼經論,所以就搞雜了,講得太多了,總有幾十種之多,沒有專一。專一會得定,會開智慧,我這搞亂了、搞雜了,門門通就門門不通。所以六十年的學習有悟處,什麼悟?解悟,不是證悟,證悟才真正得受用。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明白了之後,我就想著我必須在晚年回頭,還來得及,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是什麼?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經論全放下,不講了。一部經!無論哪個地方請我去講經,統統是這部經。所以這次在日本,很難得,日本的前首相鳩山他邀請,日本的佛教會水谷幸正長老,代表日本佛教,我接受了,到那邊去講了四十八個小時,講《無量壽經》。他如果喜歡聽其他經論,介紹別的法師去講,我不去了。一門深入,真正了解這個好處。所以要回頭,不能不回頭。現在真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法尚應捨」,我連佛法也捨掉,不要了,就這一部經就夠了,其他的統統不要了,更單純,簡單。
香港有個同修送我一個小茅蓬,真的很小,大概那個小茅蓬整個面積,我看看只有攝影棚這麼大,整個面積就這麼大。不過它有三畝地,三畝地,旁邊種菜,做個小菜園,周圍樹木花草很多,這鬧中取靜,很理想的一個地方。他這個房子很舊,一共兩棟,兩棟加起來也不過就這麼大。有一棟有九十多年,另外一棟有七十多年,老房子。本來我想拆了重建,送給我的這個居士告訴我,他說你不要拆,這個老房子建造的時候材料真實,現在沒有這種材料,這個房子住的時候冬暖夏涼。我說有這麼好,那寶地,所以我現在把它整修一下,這個月底就完工了。房間隔得很小,房間一點點大,有五個房間。你想想看,這麼大的房子隔五個房間,一個房間大概只有三個榻榻米,就那麼大,擺一張床、擺一張桌子就滿了,很小的地方。好!省心省事。一部經,其他的不要了,現在經書統統送給年輕人,讓他們好好去學習去。最後我們也留個好樣子給後人看。這是擇法。時時刻刻都要留意到真實,真實裡面還有真實,實在就是章嘉大師給我講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還要看破,放下還要放下,我們才能夠契入境界。精進要更精進,無益的苦行要捨掉。
幫助正法久住,我們也要幫助佛法回歸到教學。有些年輕人想出家,跟我,我不收徒弟,以前悟字輩的是韓館長收的,不是我收的。這一點我學印光法師,一生不收出家徒弟,傳授三皈可以,不收出家徒弟。跟我學教,學經教,行,我收學生,不收徒弟。最近有一個要出家,我替他找了個師父,香港暢懷法師,跟他出家,跟我學經教。我們希望將來在這個小道場裡頭,不要多,能有五個人,五比丘。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五比丘把佛教興起來,我們現在如果能有五個人,五個人真正依教修行,來把佛教教育提倡出來,正法久住。我們無需要大道場,只要一個小攝影棚就可以,有網路,現在的網際網路全世界可以收到,有網路。五個人,每個人每天講經至少一個小時,不可以少過一個小時,天天講。每個人專攻一部經,如果是專門學《無量壽經》也可以,我們講的進度不一樣,有人從頭講,有人從當中講。這樣也有好處,能夠方便各地方的這些同學們,方便他們學習,帶領大家一起學。或者是我們把淨宗五經一論統統推出來,五個人,淨宗五部經,一個人專攻一門。分量最少的是《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大勢至圓通章》可以跟《往生論》合起來,學《圓通章》也學《往生論》。這樣五個人,一個人一樣,淨宗道場。不要搞雜了,不要搞亂了。
我們只自己修,自己在攝影棚裡面講,我們不出門,外面任何活動不參加,心定下來。我們希望十年,十年住在這個山上不出門,將來這幾個人都有成就。至少十年之後再出山,十年之內決定不下山,建立一個如理如法的六和敬的道場。人數不要多,不超過十個人,連照顧我們的人,我們自己將來出家的五個人,再有五個在家居士一起學習的,照顧我們的生活,我覺得就可以了。這是可以辦得到的,也能夠做出一個好樣子。大乘八個宗,喜歡禪宗的,可以學我們這個樣子建一個禪宗道場,喜歡天台的可以建一個天台道場,原則十年不下山。天台是主修《法華》,賢首宗主修的是《華嚴》,至少是十年,專攻一門,放下萬緣,連佛法都要放下,你才會有真正的成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才是真正精進覺。
第三個,「喜覺分,若心得法喜,善能覺了此喜,不依顛倒之法而生歡喜,住真法喜,故名喜」。這個喜是什麼?受用,真正得受用。受用有兩種,一個是禪定,佛法講的三昧,修淨宗的得念佛三昧,歡喜!三昧是定,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不能說完全斷了,已經被控制,不起作用。用什麼方法控制?這一句佛號、一部經典。你想,想經典,你念,念佛號,除此之外,一定要放下,什麼都得放下。今天利用科學工具可以獨善其身,同時兼善天下。我們用網路播出去、用衛星播出去,全球有志一同的人都可以在一塊共修,不必住在一起,不必要認識。在今天,建立一個淨宗道場應該是這種模式,不需要寺院庵堂,省心省事,費用很少,效果、功德殊勝。我們衷心期望著,中國大乘八個宗派都能夠興旺起來,我們來做帶頭。所以心得法喜,得法就歡喜了。覺了這個歡喜,不是依顛倒法而生的,沒有錯誤,這是住真法喜。大乘經教裡常說,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夫子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真的。這是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法喜。
「四、除覺分(即輕安覺支),若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諸虛偽,不損真正善根,故名除」。斷除,諸見是見惑,煩惱是思惑。如果再引申這個煩惱,它的範圍很大,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但是首先的,見惑要除。這在一塊共修的六和敬的同學,我們希望將來跟我在一起的,我們不要多,五個人。我們真正做到六和敬,怎麼做法?見惑不能完全斷,一定要把它控制住,不讓它起作用。第一個身見。起心動念兩樁事,第一個正法久住,第二個代眾生苦。我們不受苦怎麼行?我們不吃苦,眾生就苦了,希望我們多受點苦,眾生的苦減少一點。也就是世尊最後所教的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是釋迦牟尼佛對後世學生的期望。我們不辜負老師,這兩句話一定要做到,不能怕苦。一定要把戒律做出來,戒律我們只要把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做出來就可以,做為我們念佛三昧的資糧,求生淨土的資糧,決定往生。這個世間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七情五欲、貪瞋痴慢統統放下;對佛法只修一部經,這一部經之外統統放下。我們五個人在一起,可以每個人學一部經,都是一門深入,十年薰修。我們時間定十年,真幹、真放下。
見惑必須要把它伏住,斷不了一定要把它伏住,煩惱自然就輕,煩惱輕,智慧長。善能覺了除諸虛偽,虛偽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般若經》上講得好,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講般若,實際上就是講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那你自然就能放下。不至於損壞真正的善根,真正的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精進,這叫除。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