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457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五七集)  2011/6/18  台灣高雄  檔名:02-039-0457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八十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正慧,真正之慧」。從這裡看起,「真者,真實。正者,無邪。離顛倒為正,又契真入實為正。故離虛妄分別、照了真心之智慧,名為正慧」。正慧對我們修學非常重要,大乘之所求的就是真正的智慧。本經世尊為我們說三個真實,真實之際這是講本體,《華嚴經》上講的體、相、用,真實之際是講體,第二個真實智慧,第三個真實利益。這三樣都講到究竟圓滿,無與倫比的稀有,我們要認識。這三樣東西都是自性本具的性德,不是從外面來的,一切眾生本來就有,只是六道眾生迷而不覺,像前面所說的。這幾句文都是解釋正慧,在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大覺所生的,都稱之為正慧,於是正慧有淺深廣狹的不同。這一點必須得認識清楚,從外面學得來的都是知識,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的是真實智慧。第一個就是清淨心,什麼人的心清淨?阿羅漢清淨了。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了,清淨心才現前。由此可知,我們身心不清淨,就是因為有見思煩惱。見煩惱裡面,佛給我們說,我們有身見,執著這個身是我,放不下。有邊見,邊見可以說就是偏見,偏在一邊,這個見解不正,它妨害我們修行,妨害我們生善,妨害我們得定,妨害我們開智慧。另外的,就是說見取見跟戒取見,這兩種我們中國人常常把它合起來,都稱它為成見,某人成見很深,成見是什麼?自以為是,未必真對,自以為是。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除這四種之外,另外一種錯誤的知見,也就是說你對人事物看錯了,那叫邪見。這是見煩惱的五種。

思煩惱就是你起心動念你想錯了,思想上產生錯誤這叫思惑。也有五大類,叫貪瞋痴慢疑,這五毒!貪瞋痴慢疑如果是嚴重的話,對自己的傷害就是病苦、災難。對我們居住的環境造成的影響,現在人稱它作自然災害,其實不是自然的,是思煩惱所感應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薩所說的,無一不是自作自受。說它作自然災害,冤枉了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健康的,在佛法裡面講,大自然是無比的莊嚴,它怎麼會有災害?哪有這種道理!大乘經教裡面,許多地方把自然解釋作本性,真有道理,因為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能生能現,萬法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從這些地方啟示,利根的人就能夠當下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什麼是智慧、什麼是知識,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不能混一而談。真正智慧是從清淨心生的,從平等心生的,從大覺心生的。經題上這個「覺」是說大智大覺,如來所證得的,這個心徹底放下了,佛心。清淨心是二乘心,聲聞、緣覺,平等心是菩薩心,大徹大悟是佛心,都生正慧。真是真實,正是無邪,這個說法容易懂。

下面解釋說,「離顛倒為正」,三途六道十法界,可以說都是顛倒,四聖法界也顛倒嗎?對,四聖法界在事上看好像沒有顛倒,在理上看它顛倒了。為什麼?平等覺沒有,充其量他只做到清淨,平等沒做到,正覺沒做到。所以他沒有能夠轉識成智,還是用阿賴耶,用得很正。這個原因,是他所學的佛法都能夠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就是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性德相應。從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他與倫理、道德相應,不違背因果,與佛陀的教誨相應,他用得正。能斷見思,塵沙、無明猶在,也算他是真正智慧。下面這句,「又契真入實為正」,這個境界比前面高。前面離顛倒為正,阿羅漢、辟支佛做到,契真入實阿羅漢沒做到,辟支佛也沒做到,十法界,向上提升是菩薩、是佛,菩薩跟佛也沒做到,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小乘佛,天台稱為藏教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通教的佛也沒見性。契真入實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是永恆不變,實,決定不是虛偽,所以真實,這個叫真。「離虛妄分別、照了真心之智慧,名為正慧」。法身菩薩的正慧,妙覺如來的正慧,為什麼?他離虛妄,虛妄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這是真正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照了真心,照是照見,了是明瞭,就是明心見性。心現在在哪裡?無處不是,無時不是,一切處一切時它都在。

萬事萬法是假相,它的體呢?體是真實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個現象,法身菩薩見到的。大乘經教上說它作如如,法性如、法相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對於這個事實真相,徹底通達明瞭,叫證得、叫契入。這個智慧是法身大士的智慧,是如來果覺的智慧,是真智慧,我們都有,一切眾生也都有。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當中還有個分別,說前後,當中就包括在其中,可以省略,細說是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證得。我們現在用的心是虛偽的,阿賴耶是虛偽,六識的分別、七識的執著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從佛的標準上來說,我們今天只有知識,沒有智慧。因為知識跟智慧來源不一樣,聽經聞法,廣學多聞,聽得多、看得多、記得很多,這都屬於知識。見聞當中要有悟處,那是智慧。什麼叫悟?沒有通過思考,沒有經過心意識,豁然開悟,一下明白了,這是智慧,這個不是知識。人人都有,現在是迷而不覺,我們非常嚮往智慧能恢復,德能能恢復,智慧、德能恢復,相好一定跟著就恢復,怎樣恢復?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永遠像現在一般世人一樣追求知識,沒有智慧。因為智慧跟知識是兩樁事情,源頭不一樣,知識可以用思考去研究,智慧不需要。智慧,佛說了,放下思考、放下心意識,智慧就現前。這裡有個重要的信息,不能放下,求智慧也變成知識;肯放下的人,求知識都變成智慧。

我們看底下一個名詞,「餘習。煩惱斷後,殘餘之習氣,名為餘習。又名殘習,或逕名習氣」。我們用得多的都講習氣,煩惱容易斷,習氣不容易,阿羅漢煩惱斷了,習氣沒斷。什麼是煩惱?貪瞋痴慢疑,阿羅漢都斷了,可是貪瞋痴慢疑的習氣,阿羅漢沒斷。什麼人斷了?辟支佛斷了。也就是說,阿羅漢在四聖法界修行修什麼?斷見思煩惱的習氣,見思習氣斷盡他就升級,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羅漢高,思惑的習氣沒有,但是他有塵沙煩惱,塵沙煩惱就是分別,比執著輕。執著是最嚴重的,所以執著造成六道輪迴。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就沒有了,六道輪迴是假的,見思煩惱一斷,六道輪迴就不見了,就好像你作夢醒過來。醒過來的境界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這個境界現前,這個境界是淨土,清淨心所感得的。見思煩惱是嚴重的染污,見思煩惱一斷,心就清淨,我們經題上的「清淨」就是這個境界。阿羅漢還帶著有習氣,習氣斷掉就成為辟支佛,辟支佛再斷什麼?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掉他就升級,他就稱菩薩。菩薩塵沙煩惱斷了,有塵沙煩惱的習氣,所以菩薩修行就是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就是分別的習氣。這個習氣斷盡他就成佛,十法界裡面的佛,小乘的佛,天台大師說藏教的佛。他可以說是塵沙煩惱、見思煩惱,包括習氣都斷盡,他還有無明煩惱沒斷。無明煩惱是什麼?起心動念。他還有起心動念,但是沒有分別執著,連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十法界裡面最高的。

無始無明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無始無明,就是根本無明。這個東西斷了,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就離開十法界,四聖法界沒有了,所以四聖法界還是個夢中境界。這一下醒過來,醒過來是什麼境界?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見到諸佛的報土。你沒有成佛,你怎麼會見到?只有你成佛才見到。你真成佛了,不是假的,中國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境界跟十法界不一樣,跟六道輪迴不一樣,因為十法界六道是假的,是夢中境界;佛的報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佛法裡面說真假的定義,凡是無常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有生有滅。動物,佛說的,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那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永恆不變。實報土裡頭永恆不變,佛菩薩不變,沒有生老病死,生到那個地方是化生;不是像生到那小孩慢慢長大,沒這個現象。實報土是化生,生到那裡去,看到自己的身相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實報土裡面的樹木花草永遠沒有凋謝,實報土裡面山河大地永遠沒有變化,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的人,妄想分別執著全都放下了,也就是說,無明、塵沙、見思這三種煩惱統統斷盡。但是還有一樣,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還在,這最後的,如果有一天他無始無明的習氣斷盡,告訴諸位,實報土就不見了。實報土是一時頓現,因為它沒有變化,無始無明煩惱習氣斷盡那個時候,它一時頓滅,忽然就不見。

《般若經》裡面,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居土是六道輪迴,方便土是四聖法界,這裡面三種現象具足,有物質現象、有精神現象、有自然現象。實報土裡面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它有自然現象。他雖然也現身、現土,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不能不知道的。他只有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那個習氣不礙事,他們統統轉八識成四智。《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識都轉成智,轉八識成四智,這個境界裡沒有變化,我們稱它作一真。什麼道理讓這個現象存在?就是無始無明習氣,無始無明習氣一旦斷盡,實報土沒有了。《般若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講。由此可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在內。然後從這個地方,我們細心體會到真實,真實是什麼?常寂光是真實,這個不能不知道。因為常寂光裡面三種現象都沒有,就是物質、精神、自然現象全沒有。你看看,實報莊嚴土,精神跟物質現象沒有了,那個自然現象存在。到常寂光淨土,連自然現象都不存在,這是真的,純真無妄,這個裡頭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但是他要是遇到緣能生能現,他什麼現象都能現,他什麼都不是,這才是究竟圓滿。證到這個境界,《華嚴經》稱為妙覺果佛,這是至高無上,他上面再沒有了,到他這就到頂了。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大般涅槃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就是宗門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學佛修行最後的歸宿在常寂光淨土,回歸自性,圓滿的回歸自性,這就是證得妙覺果位。妙覺在什麼狀況之下現形?《普賢行願品》裡面說,「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是緣。眾生要念佛,常寂光裡面自性佛,我們念他,他就跟我們感應道交,他起感應的時候就現身、就說法。《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就是講這樁事情,普賢菩薩講「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現身、他說法、他度眾生,我們要問,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給諸位說,沒有,完全沒有。如果他要有,他就墮落變成凡夫了。沒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能辦這麼多事情,這叫妙用,隨緣妙用。這就是說明,自性不是沒有作用的,有,體相用具足,起作用的時候,跟十法界眾生無二無別,唯一不一樣的,就是眾生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沒有。他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他才能度得了眾生,才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回歸自性;如果他有起心動念就完了,那他墮落了。這個妙不可思議,絕妙、神妙!我們凡夫看到,好像他也起心動念,實際上他沒有。他那個起心動念純粹是自然的,他絕對沒有意思,完全是眾生意念有感,妙覺如來自然有應,這個應是什麼?反應。隨心應量,這句話講得太好,隨著眾生的感自然而應,感的人有心有念,應的人無心無念,這叫妙,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們在這裡就容易體會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報土,時間多長呢?《華嚴經》上佛說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要這麼長時間?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要這麼長的時間。但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最長的是這麼長的時間,三大阿僧祇劫,我們有理由相信,絕大多數不需要這麼長,他就成佛。成佛是什麼?證得妙覺位,就成佛,回歸常寂光。這為什麼?因為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是究竟果位,他是妙覺如來,他不是等覺。妙覺如來示現在實報土,什麼身分?等覺的身分示現在實報土,為實報土眾生,就這些菩薩們,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講經教學。那個講經不是用言語,不必要做示範,像威儀有則用不著,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叫放光,放光裡面有表法的意思,法身菩薩他們懂,不用說話的,放光,大眾都明白了。其實我們這個世界現前也在放光,我們走到十字街頭,你看看那個信號,放綠光就可以通過,放紅光就叫你停止,不也在放光嗎?我們用得太少,不是常用。實報土裡面它的作用全是放光,無量的光明、無量的光色,佛放光,菩薩統統知道。我們想像到的,幫助這些菩薩智慧圓滿,幫助這些菩薩德相圓滿,他的無始無明習氣自然就消除掉了。

斷煩惱要靠智慧,斷習氣更是需要智慧,智慧登峰造極是放光,不需要通過言語,不需要通過思考。所以八識五十一心所對他們沒用,他們早就把它拋棄掉。轉八識為四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這是阿彌陀佛在實報土裡面教學的狀況,往生到極樂世界,雖然在同居土,阿彌陀佛在實報土教學的時候,你也可以去參加,所以極樂世界學習就快了,成就就特別容易,道理在此地。可以說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教學從來沒有停止過,不但沒有一天停止,可以說是一分一秒都沒有停止過。佛是金剛不壞身,菩薩也是金剛不壞身,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他們的學習永遠保持精進,在那裡才真正看到,精進是菩薩唯一的善根。世法善根是不貪、不瞋、不痴,大乘菩薩善根只有一個,勇猛精進,在極樂世界看到,別的地方看不到。這說習氣。

我們接著看這邊的文,「二乘不能斷除餘習,唯佛獨能斷之」。小乘人,這個習氣是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大智度論》曰:阿羅漢、辟支佛」,這小乘,「雖破三毒」,三毒是貪瞋痴,也就是說,貪瞋痴他斷了,他真放下了,「氣分不盡」,這就是習氣,習氣沒斷。下面舉個比喻,「譬如香在器中」,這個器是香爐,燃香一定在香爐,「香雖去」,這個香燒完變成灰,香不見了,溫度沒有了,可是「餘氣故在」,你在香爐那個上面聞一聞還有香的味道,用這個來比喻習氣,什麼叫習氣。「又如草木薪」,這都是過去這些燃料,「火燒煙出」,在六十年前,抗戰時期,中日戰爭時期,七十年前,中國農村大概都是燃燒草木來煮飯,就是中國用的土灶,用這東西做燃料。「火燒煙出,炭灰不盡,火力薄故」。特別我們燒的柴,火燒完之後,柴變成炭,那是什麼?確實是火力不足,柴燒完變成炭。炭還可以燒,炭多半是用小的爐子燉東西。在灶裡面燒柴,燒成炭再撿出來爐子上用,用這個來比喻。「佛三毒永盡無餘」,此地講的佛是法身菩薩,轉八識成四智,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見思煩惱永遠斷了。「譬如劫盡火燒須彌山,一切地都盡,無煙無炭」。這個境界很難想像,但是我們今天讀它就不難,為什麼?核子彈、氫彈爆炸,確實燒得乾乾淨淨。為什麼?它的熱度是幾千度,攝氏幾千度連鋼鐵都不留痕跡,燒得乾乾淨淨。這就是接近火燒須彌山,火燒須彌山就是這個星球壞了,這個星球被火燒掉,燒掉連渣子都沒有了。一切地都盡,無煙無炭,這燒盡了,這個意思就比喻什麼?連習氣都沒有了。不屬於這樣的烈火總還有留下一些渣子,沒燒掉的,那叫餘習。

下面舉了幾個例子,這是經典裡面佛常常講的,佛經裡面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法苑珠林》裡頭有,《經律異相》裡頭有。「如舍利弗瞋恚餘習」,實在講這都是菩薩示現,為什麼?佛的這些弟子都是古佛再來,他哪有餘習!示現作阿羅漢,示現這個習氣,不是真的。舍利弗的瞋恚,餘習的瞋恚。「難陀淫欲餘習,畢陵伽婆蹉慢餘習」,這佛在經上常說的,他們的習氣,這是表演二乘人。「譬如人被鎖初脫時,行猶不便」,這是犯罪的人戴上手銬腳鐐,戴的時間久了,現在刑期滿了把你放出去,手銬腳鐐解除,他走路還是不方便,這是什麼?習氣,必須經過一段時期慢慢的恢復。「現極樂大士無復餘習」,他習氣沒有,這個餘習是什麼?見思煩惱的餘習、塵沙煩惱的餘習沒有,無始無明的習氣不礙事。不像見思煩惱,見思煩惱的餘習它真正礙事,會引起一般人的誤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無始無明不會,無始無明的習氣,有的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表能行至佛之行處」,也就是佛可以做到,他們也能做到,因為他沒有餘習。「故《魏譯》謂彼土諸大士,究竟一切菩薩所行,具足成就無量功德」。《魏譯》就是康僧鎧的本子,說得好,究竟菩薩所行,這個菩薩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具足成就無量功德,無量功德成就世出世間依正莊嚴。這段我們就學習到此地,這是兩句經文「深入正慧,無復餘習」。

下面這一小科,「依佛所行,七覺聖道,修行五眼,照真達俗」。向下為我們解釋「七覺」,三十七道品裡面,「七覺,即七覺支,又名七覺分,或七菩提分」,都是講這樁事情。「覺者,有覺了與覺察之義」,兩種意思,了是明瞭,察是觀察,覺是真實智慧,用真實智慧明瞭它、覺察到它。「覺法分為七種」,所以叫支,「故曰支,或曰分」,七分、七支。「七種之名」,下面列出來,第一個是「念」,第二個是「慧(又名擇法)」,第三個「精進」,第四個「輕安」,第五個「喜」,第六個「定」,最後一個「行捨」,行捨就是放下。「此七覺支之義」,下面一樁一樁為我們解釋,覺就是佛的意思,佛是印度話,佛陀耶,翻成中國意思就是覺。覺是什麼?覺的體是性,性起作用就是覺,從體上講覺性,從作用上講覺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覺,它起作用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作用把它歸納為七大類,叫它做七覺支,或者叫它做七菩提分。

第一個,「擇法覺支,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在解釋裡把這個放在第一,這個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無論是世間法或出世間法,你要有能力辨別它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正是邪,真妄、邪正、是非,你要有能力辨別,你才能行正道,你才不至於搞錯了。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這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他所示現的全是正法。與他示現相違背的,那就是邪法,縱然不邪它也有偏。正是不偏不邪,它有標準,絕對的標準是依自性性德,依這個為標準,一定要與性德相應,自性空寂一無所有。我們今天念念著有,錯了。小乘須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薩,我們把十信比喻作佛教的小學,十住就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迴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等覺是博士班,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好懂。佛法是教育、是教學,確實如是,《佛藏經》裡面說得好,這世尊自己說的,「佛子」是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為什麼?你躐等,你不上小學就先念大學,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佛不承認你。佛不許學生躐等,要按部就班,從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慢慢向上提升,這是佛教我們的。至於極少數的天才那另當別論,那有一套特殊的教學法,不在這個體制之內。這個體制是教一般的,叫通途,絕大多數的人一定要遵守。

佛教傳到中國,隋唐時代,大概六百年,這些祖師大德們分科判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說這麼多經典,一個人一生學不完,怎麼辦?把它分科。像現在一個大學,把它分成學院,學院再分成學系,這就方便學習。所以佛教分宗、分派,宗底下有派、派別,大小乘一共十個宗出現,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依《俱舍論》為主修的,這稱為俱舍宗;還有是《成實論》,依《成實論》為主修的稱為成實宗,小乘兩個宗派。學佛必須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到唐朝中葉,也就是說小乘這兩個宗派,在中國大概還不到一百年就沒有了,沒人學了。違不違背世尊的教誨?中國人不會,為什麼?中國自古以來就懂得孝親尊師,佛是老師,怎麼會違背老師!為什麼不學小乘?祖師大德們發現,小乘所講的原理原則、修學的方法,跟中國傳統聖賢教育非常類似,所以用中國傳統的教育代替小乘,做成功了。所以唐朝中葉之後,小乘就沒落,到宋朝沒有了,現在中國只有八個宗派是大乘,這小乘兩個宗派很少人知道,連名字都不曉得,中國人用儒、用道來代替,成績好,非常可觀。這一千五百年來,宗門裡面成就的,像《五燈會元》一千七百公案,《景德傳燈錄》所記載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像惠能大師這個等級,惠能是頓悟,多半人是漸悟,只要開悟,等級都相同,教下大開圓解,合起來最保守的估計,肯定超過三千人。那就是說,在中國這一千五百年當中,有三千尊佛出世,這還得了!淨宗除外,如果加上淨宗那更可觀,淨宗念佛往生成就,超過這個十倍都不止。

佛法在中國有這樣的成就,實際上超過印度本土就很多了。佛教的衰落是衰落在最近兩百年,起源應該是慈禧太后做錯了,她掌握政權的時候,對中國傳統教育、對佛法輕視了,不重視,所以上行下效,帶頭的人不重視,下面人就馬虎。前一百年還有講的,但是沒有做了,所謂偽君子,能說不能行。滿清亡國到今年一百年,後面這一百年連說的人都沒有了,所以才導致今天社會的動亂。中國亂了,全世界就亂,中國如果不亂,全世界不至於今天這種動亂。為什麼?有個主流存在,大家有個學習的榜樣;今天主流倒了,倒閉了,全世界沒有標準,就全亂了,亂成這個樣子。根本原因是什麼?人心壞了,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沒有了,人心壞了。所感應的,連整個地球都產生變化,變成什麼?變成災難。這樁事情,佛在經上講得清楚,我們要多說、要常說,提醒大家。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心所感的,有感就有應,山河大地它就有應,貪心水來應。瞋恚火來應,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都是瞋恚所感的;風災,愚痴所感的;地震,傲慢所感的。還有個懷疑,貪瞋痴慢疑,懷疑更可怕,現在懷疑這個毛病嚴重,嚴重到什麼程度?自己不相信自己,這還得了嗎?人沒有自信心。根在家庭,父子懷疑、夫妻懷疑、兄弟懷疑、朋友懷疑,對老祖宗懷疑,對聖賢教誨懷疑,對佛菩薩懷疑,沒有一樣不懷疑。懷疑帶給我們是什麼?大地鬆散了,大地鬆散山會倒下來,地會沉到海底,帶來這個災難。所以沒有自然災害,是我們貪瞋痴慢疑惹的禍,這不能不知道。

今天科學偏重在物質的研究,沒有去研究心理。德國普朗克博士告訴我們,這個人是一生研究原子的,研究量子力學的(愛因斯坦大家知道是他的學生),他在論文裡面告訴我們,物質是什麼?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換句話說,物質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這個報告比什麼都重要。科學偏向物質,精神這方面疏忽了,這他提出來了,意念是一切物質現象的基礎;換句話說,意念能夠改變物質。我們貪瞋痴慢疑的這個意念,把整個地球破壞。知道這個道理,我們回過頭來,我們把這個壞的念頭改正過來,不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懷疑,這個地球就恢復正常。普朗克這個學說發現的,跟佛經上講的完全相同,我們讀到這篇論文,歡喜,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講的,現在科學家把他的話證明。東京的江本勝博士用水做實驗,水是礦物,物質,這是礦物,發現水能看,它會看、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訴他,任何物質,一粒塵沙、一根汗毛它都會看、都會聽,都懂得人的意思。所有一切物質都是活的,現在的術語叫有機體,整個宇宙樹木花草、山河大地統統是有機體。我們人的意念在這裡主導,我們的意念善,這個山河大地跟極樂世界就沒有兩樣;我們的人心不善、念頭不善、行為不善,就會造出許許多多的災難,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擇法覺支就非常重要,我們今天擇法是擇成負面的、反方向的,我們選擇什麼?選擇以人為本,完全是以自私自利為本,這還得了嗎?這個選擇錯了。現在的教育,從幼兒園到研究所無不是在教競爭,競爭這兩個字在中國古典裡面找不到。中國幾千年教育沒有講到競爭,古老的聖賢教育都教人忍讓不爭。中國古老的教育很少講到國家,你看看古籍提到是什麼?天下,不是講國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天下開太平」。中國人的心胸多大,佛法講量大福大,佛菩薩的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東方人教育,中國傳統的教育跟外國不一樣。競爭,競爭再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就是戰爭,今天的戰爭是核子戰爭、生化戰爭,那是毀滅整個地球的戰爭。所以這種戰爭沒有輸贏的,同歸於盡,也就是活得不耐煩大家一起死吧,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這是人幹的嗎?是個有智慧的人幹的事情嗎?

所以湯恩比博士說得好,這英國人,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外國人講的,孔孟學說是什麼?大乘佛法是什麼?現在世界這麼亂,我們要用最簡單的言語、最少的詞彙,大家能接受、能歡喜,才能回歸到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所以我只提出四個字,孔孟學說,孔子說成仁,孟子說取義,《論語》上有一句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這兩個字好!我們取孔孟四個字,「仁」,仁者愛人,愛人就不能殺人;「義」,義者循理,孟子講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忠」,用心不偏不邪;「恕」,對現在的社會特別重要,一切人所造的罪惡都要饒恕他,不要去追究了。孔子處世的態度,「成事不說」,事情已經做成功別再講了,做錯了也不說;「遂事不諫」,看到他做這個事情肯定會做成功,別勸他,沒用,他不會接受;「既往不咎」,過去的事情不追究。這樣人心就會定下來,在穩定當中來接受聖賢教育,這個社會就有救。以前犯的那些過失是正常的、是應該的,為什麼?沒有人教,他才會做錯事。所以不必去追究,寬大為懷。

大乘的教育也是四個字,「真誠、慈悲」,孔孟跟大乘合起來八個字,這八個字能不能救社會?能;能不能救地球?能,要有真正有影響力的人去推動。這影響力是什麼人?我常說的兩種人,能毀滅地球,能拯救地球,一個是國家領導人,一個是媒體的主持人。媒體是什麼?媒體天天在教。這是早些年,我跟劉長樂第一次見面,我告訴他的:你們搞媒體,主宰媒體的人,你是要救世界還是要毀滅世界,都在你一念。這個都是屬於擇法,媒體不是壞東西,它沒有善惡,它是工具,你怎麼用它。你要是用媒體來教學,來教聖賢之道,來推動宗教教育,那這個媒體好,就救世界了。如果這個媒體的內容,每天就播放殺盜淫妄、暴力色情,你就把這個世界摧毀掉了。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

擇法要有真實智慧,「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偽」。這在學佛就特別重要,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真的,沒有假的,對我來說,這些東西我怎麼選擇?我這一生我的程度、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環境,沒有妨害的,這個法門對我沒有妨害,我決定能夠修得成功,能夠得到修學殊勝的果報,這對我來講,這個法門是真的。這個法門是好,我的智慧、能力學不到,它太深太廣了,我修學它,我這一生的時間白費了,後來得不到效果,這個法門對我就是偽。你要懂得這種選擇!我們自己沒有能力選擇,釋迦牟尼佛慈悲,他老人家已經替後人說出一個原則。這個原則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你自己不會選擇,佛替你選擇,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正法,認真持戒就能得定,就能開智慧。像法時期是第二個一千年,人的根性不如過去,修戒律得不到定,不能開悟,佛就教給我們修禪定,禪定成就。佛法傳到中國來是佛滅度一千年,也就是正法過去,像法剛剛開始。所以中國的禪風特盛,因為是佛的像法時期,禪的風氣遍滿全國,你看寺院都叫禪寺。禪的法運也過去了,現在是末法,佛說末法時期,末法一萬年,淨土成就,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行,能成功。修其他法門難,你修禪能得定嗎?能開悟嗎?你學教,能大開圓解嗎?你學密,你能得到三密相應嗎?你能即身成佛嗎?

真正即身成佛,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所以選擇淨土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釋迦牟尼佛指示的。我們自己沒有能力、沒有智慧選擇,聽話,老實、聽話、真幹還行,這樣的人是真實智慧,這一生當中能成就。所以擇法在日常生活當中,時時刻刻都用得上。今天我們擇法,一定要想到不能專為自己,專門搞自私自利你就迷惑顛倒,你很容易選錯法門。你要把心胸擴大,起心動念要為這個地球上苦難眾生著想,我用什麼方法幫助他,要為正法久住著想。佛是正法,儒也是正法,道也是正法,世界上許多這些大宗教都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不能傳這麼久,不能擁有這麼多的信徒。每個國家地區他們祖宗傳下來東西,你細細去學習、去研究,都是正法,為什麼?與儒、與佛、與道,它都能貫通。既然是正法,我們就要擁護,我們就要學習,就有使命要把它發揚光大,這在現在的名詞叫多元文化。這個意思還沒講完,我們留在下一堂,現在時間到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11:33: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46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