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四0九集) 2011/5/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409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五百一十面第三行,從第三句看起:
「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則欣厭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這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假設一個問題,解決一些人的疑惑。念佛這個法門完全是崇尚阿彌陀佛,就是他佛,有人疑問是不是有昧心宗?因為大乘修學的宗旨都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會不會跟崇敬阿彌陀佛發生衝突?念老在此地引用三位祖師大德的開示來證明這樁事情,第一段是蕅益大師的《要解》。《要解》裡面說到這個,「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何也?」為什麼?「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這句話非常重要,自他不二,自他是一,自是自己,他是阿彌陀佛,自己跟阿彌陀佛確確實實是一體,確實是一體。「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我們前面學到這個地方。
又四悉檀,這是蕅益大師舉四悉檀的例子來說。四悉檀,第一個是「世界悉檀」,令一切眾生生歡喜的利益,這個意思就是說,佛門弟子、學佛的同學,在一切時一切處應當要學彌勒菩薩。為什麼?悉檀兩個字就是布施,檀是布施,悉是普遍的布施,一切時一切處,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平等普遍布施。頭一個布施歡喜,所以對人對事對物要用一團歡喜心來接待,為什麼?因為自他是一不是二,利益他就是利益自己。他歡喜,自己歡喜;自己歡喜,他也歡喜。這是第一條。第二條「為人悉檀」,用毛主席的話來說,「全心全意為人服務」。大乘佛法裡面範圍非常的廣大,他不是說為人民,他為眾生,眾生裡頭包括人民,人民裡頭不包括眾生,眾生範圍太大了,眾緣和合而生起的都叫眾生。確確實實,諸佛如來、諸大菩薩無不是為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生善益,怎樣幫助他離苦得樂,「為人」就是幫助他得樂,念念不忘!時時刻刻看到苦難眾生要幫助他們解決。四悉檀第三是「對治」,對治是拔苦,為人是與樂,就是佛經講的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眾生有苦,一定要幫助他解決。
現在這個世界演變到今天這個狀況,可以說是苦到極處。我們冷靜觀察,到底什麼原因出了事情?細心觀察,我們的想法、看法錯誤了。自古,在中國常講五千年來,這個五千年是有歷史記載的,黃帝發明了文字,從黃帝到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黃帝上去,神農五百年;再上去,伏羲也是五百年,這五百年雖然沒有文字,已經有原始文字的跡象,伏羲畫八卦可以說是文字的開始。伏羲到黃帝一千年。中國傳統文化,我在前面給諸位報告過,肯定不會少於印度。印度婆羅門的宗教,他們告訴我,他的歷史至少是一萬三千年,他們沒有文字記載,世代相傳,我相信。我相信我們中國這種文明傳遞至少也有一萬三千年,不會少過他們。口傳,會不會傳錯?古人有智慧,絕不輸給我們,他們用最簡捷的言詞,最精華的東西。中國文化總綱領,不外乎四個科目,不會傳錯,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第一個是五倫,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說能傳錯嗎?不可能,傳十萬年也不會傳錯。第二個,五常,只有五個字,「仁義禮智信」,會忘掉嗎?不會。第三個,四維,四個字,「禮義廉恥」。第四個,八德,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能傳錯嗎?不可能。世世代代相傳,人人都遵守,每一個字都落實,每一個字都放在心裡,不敢違背。所以千萬年來,這一塊土地、這個族群長治久安。發展到清朝,你看乾隆編《四庫全書》,這麼大的文獻沒有離開這四個綱領。你拿到任何一部書,你細心去觀察,肯定跟這個標準符合。這四科總統了中國傳統文化,即使外來的佛教也不例外,也不違背。
孔夫子他老人家,將古代這些口傳的,用文字記載下來傳給後世,所以夫子是集大成者,我們後人稱他大成至聖先師,也就是他把古人傳下來的寫成文字。我相信《論語》裡面許多話不是孔子自己說的,雖然是「子曰」,都是古聖先賢傳下來的話,他老人家把它寫成文字。夫子一生求學的態度,他說得很明白,我相信他不是騙人的,他說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值得我們做榜樣。孔子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證明他是什麼?他是個老實人。規規矩矩,老老實實,他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他說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自己的,這老實忠厚。「信而好古」,他對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懷疑,認真努力的學習,把它落實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是聖人。這四科,他真做到,一個字都沒有違背,而且盡力把它做圓滿,做成一個好樣子。《還源觀》上講「威儀有則」,就是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孔子做到,孟子做到。
傳到今天,科學技術發達了,不過是三百年前的事情。大家相信科學,科學要拿證據來,沒有證據不相信。古聖先賢是傳說,沒證據,不相信,一定要有證據。所以我們就學會了懷疑,對什麼都懷疑,這一懷疑麻煩可大了,對古聖先賢從前那種恭敬、誠敬的心衰了,甚至於到現在完全不相信,任意的批評、毀謗。古人的東西都不要了,孝悌忠信不要了,禮義廉恥不要了,仁愛和平不要了,崇尚什麼?崇尚自私自利,崇尚名聞利養,發展到今天,崇尚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這世界亂了,大家也知道,不但世界亂了,地球也出生毛病,災變異常。地球上這些災變從哪來的?他們總是在科學裡面去找原因,科學從物理,物理裡頭找原因,找不到,不能解決。古聖先賢他在哪裡找原因?他從心裡找原因。古人認為山河大地、天地鬼神跟我們人心善惡有密切的關連,人心善沒有一樣不善,人心不善就沒有一樣是善的。這個東西,科學找不到證據,所以崇尚物質,把心理摧毀掉了。
難得近代的物理學家,特別是量子物理學家,發現量子,這是最小的物質,大概就是佛經裡面講的極微之微,這是用顯微鏡觀察出來的。這是什麼?找物質究竟是什麼,這是最近三十年的事情。這些物理學家,頭一個做出報告的,是德國的量子物理學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的老師。根據他研究的結論,他說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不是真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就是我們講的念頭。這個說法跟大乘經裡面講的完全相同,大乘經講宇宙的源起,講阿賴耶,阿賴耶的業相,現在科學家所說的能量;阿賴耶的轉相,現在科學家講的信息,也就是念頭,意念。所以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物質是從心想生出來的,因為有心想,它才有物質。如果我們用阿賴耶的四分來解釋就很清楚,能量是阿賴耶的自證分;心理現象,念頭,是阿賴耶的見分;物質現象是阿賴耶的相分,這不是阿賴耶的三分嗎?或者你講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都行。科學家發現這個,這個對我們學佛的人是一樁大好事,因為我們對這個阿賴耶搞不清楚,總是懷疑。科學家這一證實,我們相信,物質現象是從念頭生起來的。
所以物質的本質是意念,我們的念頭當然影響物質現象,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的一部分。所以我們起心動念,不但會影響有情眾生,同時影響什麼?影響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我們念頭善,沒有一樣不善。我們這十年,種植蔬菜、水果這些經驗,說明了樹木花草有靈性,可以跟我們溝通。我們善心善意對待它、照顧它、尊重它,我們稱花草樹木眾靈菩薩,我們稱山河大地微塵菩薩,尊重它。我們種的這些蔬菜長得特別好,不要用農藥,不要用化肥,我們在澳洲這十年的實驗,年年豐收。我們種的果木樹有三十多種,我們跟小鳥溝通,指定幾棵樹供養這些小鳥菩薩,沒有指定的,牠決定不會去吃,牠守信用。所以這些小鳥、小蟲、樹木花草統統有靈性,全都能溝通。那我們不善的念頭對它,就帶來災變。
所以讓我們想起世尊在《楞嚴經》上講的,我們那個貪婪,這個念頭所感應的就是水災。水災從哪裡來的?貪婪。火災,火山爆發,地球溫度上升,瞋恚感得的,脾氣太大了。風災,愚痴所感的。傲慢感來的是地震。愚痴就更可怕,痴是風災。後頭還有疑,貪瞋痴後頭有傲慢、懷疑,傲慢是地震;疑是讓山河大地鬆散,不堅固了,山會塌下來,大地會沉到海底,跟意念有關係。這被近代的科學家發現,跟佛法講的是一樣,那這樣佛法講的不是迷信。能不能解決問題?能,只要我們把貪瞋痴慢疑斷掉,這個世間所有這些地球上的災難都沒有了。所以現在我們知道,沒有什麼所謂自然災害,不是的,全是人心感召。
今天我們對聖賢教誨懷疑,對傳統文化懷疑,對佛菩薩懷疑,對宗教懷疑,甚至於對父母也懷疑,夫妻互相懷疑,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相信。甚至於對自己都懷疑,前念跟後念都不一樣,山就會倒下來,地就會沉下去,自己免疫的能力全完了,輕易的這些疾病,你常常就感染到,這是什麼原因?就是懷疑。所以聖教,世出世間聖人的教誨,頭一個就是講信,「信為道元功德母」。而信的時候,第一個是信自己。你看蕅益大師《要解》裡頭,講信願行,這信講了六條,第一個是信自己,第二個才是信釋迦牟尼佛、信阿彌陀佛,第三個相信理,相信事、相信因、相信果。今天我們對於這些東西,真管用的東西,我們不要了,懷疑,不要了,用物理的方法來解決,物理方法解決不了,到最後這個世界崩潰了。科學家知道,五、六萬年之前,地球上科技非常發達,有亞特蘭提斯,他們的能源取自於太空,沒有污染,科學進步,也是對傳統不相信,對古聖先賢不相信,對宗教不相信,最後這塊大地沉到海底。這西方很多人都知道。
四悉檀裡面講為人、講對治,大乘經教跟科學家現在能夠相應了。佛在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科學今天證實了,一切法確實是從心想生。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心想生,純淨純善;無間地獄是心想生,不善染污到極處,那個境界就現前。體,體是自性,極樂世界是自性變的,阿鼻地獄也是自性變的。自性是萬物的理體,隨你的念頭在產生變化,這大乘教裡常講的「心現識變」。識就是分別執著,看你動什麼念頭,它就現什麼境界。所以四悉檀後面三益,事不孤起。第四個是「第一義」,四悉檀第四個是第一義。它的利益是入理益,入理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這是歡喜,「欣厭」,為人是欣,對治是厭,這兩種利益就不能生,最後是「悟入理佛」,那就更辦不到。所以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問題。物理是知識,不是智慧,心理是智慧,物理是知識。
這下面就說,「唯即事持達理持」,這是講持名念佛。我們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事持,事持能通達到理持,為什麼?念熟透了,沒有懷疑,沒有夾雜,真心就現前。真心是理,真心離念,沒有雜念。一句佛號持到純淨的時候,真心就現前,那就是理持。前面我們講過,理持可不得了,理持念一聲佛號,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哪裡?上品上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前面祖師們說的七地菩薩。你看,這一念怎麼就登七地?在理上講得通,在事上是真難。理上全講得通,問題是真正是真心念佛,一個雜念都沒有。真心是把我人、是非統統都忘掉,性相因果事理全忘掉,純一真心,這個一念就往生。經上講一念十念,我們在前面看到黃念老這些註解,引證的這些經論,我們相信,我們不懷疑。「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這個我們漸漸能體會到。臨終的時候,你看到阿彌陀佛,還有許多的化佛。你看,上品上生無量化佛,上品中生有千化佛,上品下生五百化佛,觀音、勢至諸大菩薩都來迎接你。這個境界是他還是自呢?你要在這裡說他說自,全都錯了,說他說自,這個境界就不見了,你再也看不見了。為什麼?這個念頭一起來就是你迷了,你用妄心,不用真心了,真心裡頭沒有他沒有自。大乘教裡頭常常說的,什麼叫真心?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念頭,有念頭就是妄心。我們念這句佛號,有沒有念?有念念,有念念是事持,念到最後的時候,把那個有念忘掉,那就入了理念。佛號還是念,有念無念這個分別執著沒有了,這就入理。事念,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同居土跟方便土,理念就變成實報土。
四土三輩九品,善導大師說「總在遇緣不同」,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緣操縱在自己,不操縱在別人身上。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練功夫。練什麼功夫?練放下,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從這下功夫。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連習氣也要放下。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很難,很難要做,為什麼?將來臨命終時走得瀟灑,走得自在,一點障礙都沒有。放不下,才有冤親債主惹麻煩,障礙你;真正放下了,冤親債主找不到你。冤親債主找,不是找你的身,他找你什麼?找你的靈。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有靈魂;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靈魂也沒有了,冤親債主到哪裡去找?找不到你了。靈魂沒有了,你變成什麼?你變成靈性。靈性,冤親債主找不到,他找不到性,因為冤親債主也是假的,他不是真的,假的只能緣假的,緣不到真,你就明白這個道理了。所以做假的不行,做假的麻煩很大,咱們一定要真幹。要學,特別在這個時代,學誠敬謙和。真誠,真誠就是真心,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別人用虛情假意,沒關係,我用真誠心待人。為什麼?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不用真誠心是去不了的。別人用虛情假意對我,他搞六道輪迴,他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我們也要用虛情假意,那就麻煩大了,我們到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這一次的緣分又錯過了。總要把握住,這個緣得來不容易,百千萬劫來一次,這一次錯過了,又要搞百千萬劫。那個百千萬劫是六道輪迴。
所以聖眾來迎接,不能說是自,也不能說是他,也可以說自說他。自己感,自性應,感應道交,這個是屬於自然現象,感應道交,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妙覺果位的諸佛如來,他沒有形相,他住常寂光,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我們有感,我們是有心,他來應是無心的,他沒有起心動念,自然就來應,這是我們自性的本能,是諸佛菩薩的大願。他有願,願是緣,本能是因,我們的感也是緣,因緣聚會,境界就現前。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不再懷疑,你會把這件事情看得很平淡、很正常,不可思議的境界。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即是本性明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顯示出來。
「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為什麼?因為般若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它不是從外來的,障礙去掉了,它自然現前,德能相好亦復如是。記住佛在《華嚴經》透的信息,「一切眾生」,包括我們在內,「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就是講的自性,自性裡面本來具足般若智慧、萬德萬能、無盡的相好,自性統統具足。你從什麼地方看到?你從遍法界虛空界,上從諸佛如來的報土,下到阿鼻地獄,依正莊嚴全是自性變現的,這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世尊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賢首國師所說的「出生無盡」,都是講這回事情。決定不能離開自己,離開自己的自性,那一無所有,什麼都不可得。離開自己的意念,緣就沒有了,自性是因,它得有緣,有因有緣現象就會現前,現象是果。所以見佛重要,聞法重要。我們今天佛不在面前,我們供養佛像,要把佛像看作真佛,他就有感應。感應都來自誠敬,印光大師講一分誠敬就一分感應,它來自誠敬。只要真誠恭敬對待佛像,無論是畫的佛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都沒有關係,誠敬相對他就起感應。那我們就曉得,我們供養這個佛像是表法,對我們起的作用,是讓我們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對佛的誠敬。看到佛,誠敬的心就生起來,這就能得到;學佛對佛不誠敬,他什麼都學不到。印祖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萬分誠敬你就得萬分利益。沒有誠敬,佛親自來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你看誠敬多重要。
現在的問題呢?現在的問題是誠敬沒有了,沒有誠敬心,這是我們真正擔心的。怎樣把誠敬恢復?要恢復人的誠敬不容易,我們這一代要很辛苦的去做,去表演。表演給誰看?第二代看不懂,要表演給第三代、第四代看。第三代是孫子,第四代是重孫子,他們剛剛生下來,要做樣子給他看,這真難!嬰兒不能叫他接觸到染污,要把他放在乾淨的地方去撫養。這個社會骯髒的這一面,負面,決定不要讓他看到,不要讓他聽到,不要讓他接觸到。這就是我們想到,今天上午講的,一條龍學校的辦法。這一條龍的教學方法,那就是真正的環保。他們在這個裡面培訓出來了,有個十年、二十年的教育,他不會變,那一代就能出聖人。這個世界上聖賢人出世,就有救了。要相信人是教得好的,聖人是教出來的,佛菩薩也是教出來的,一定有這個信心。我們自己要不做出犧牲奉獻,表演一個最好的樣子,底下一代永遠不會好。我們不肯做這個表演,下面就完了,那人就苦了,真苦了,那造業受報何時了?
「法門深妙」,這個法門就是指淨土法門,真的是深,真的是妙。「破盡一切戲論」,戲論,不切實際的這些言論都叫戲論,這裡頭沒有真實利益。「斬盡一切意見」,這種意見都是屬於凡情,與煩惱相應,與真性不相應。斬盡就是拋棄得乾淨。誰能做到?「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就是這一類的人物,他們有能力「徹底擔荷得去」,這些人統統是明心見性的人,都是地上菩薩,這不是小菩薩,大菩薩。智者,釋迦牟尼佛再來;永明,阿彌陀佛再來,他們給我們做了圓滿的演出。「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這是世間聰明才智之士,儒家的大通家,佛門裡面的禪客,參禪沒開悟,「盡思度量」,竭盡你思惟的能力,你去度量,「愈推愈遠」,為什麼?這個事情不能思,不可思議,這句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又不若」,這個話,換一句話,大家好懂,反而不如「愚夫婦老實念佛者」。鄉村裡頭不認識字的阿公阿婆,他們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懂,但是他們很老實,他們非常謙卑,自己知道樣樣不如人,你教他一句,念阿彌陀佛,他真的老實念,念上幾年,他往生了,瑞相稀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知識分子沒法子跟他相比。這就是指前面講的「世智辯聰,通儒禪客」,比不上他們,他們修學真有成就,他真往生了。
往生的品位,我們沒辦法猜測。為什麼?「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這兩句話說得好,這八個字。潛通佛智,佛智是什麼?根本智。根本智是心裡乾乾淨淨,一念不生,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什麼念頭都沒有。最後念到什麼程度?雖然念的阿彌陀佛,心裡連阿彌陀佛都不執著,那就是根本智現前,這就是潛通佛智的境界。所以念而無念,他念不念?他真念,你聽他南無阿彌陀佛,字字清楚,了了分明,他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這就是理念,這就是潛通佛智,這就是暗合道妙。這樣念佛,他們往生是上輩往生,功夫好的上品上生,功夫差一點的上品下生,生實報莊嚴土。所以這些阿公阿婆不能輕視,不要認為他們念佛將來都往生下品的,錯了!他心地乾淨,他心地善良,他沒有惡念,絕對不會害人。所以念佛法門妙!我們明白這些道理,那就是李老師以前常常跟我提到的,他想學愚,他不學聰明才智。他說:我要學愚夫愚婦,學這些人,學了多年學不像。學愚不容易!所謂愚不可及,你比不上他,意思就在此地。你不要看他愚,他這句佛號念的話,他會念到上品上生。這個裡頭甚深的含義就是說明,老實人了不起,老實人真好。老實人不學佛,他不墮惡道,他要能行善,肯定到天道,他不能行善,來生還是人道。為什麼?他沒有害人的念頭,沒有佔別人便宜的念頭,沒有控制人的念頭,老老實實。這一段蕅益大師講的。
我們再看第二段,「二、《無量壽起信論》」,《無量壽經起信論》,彭際清居士講的。你看,第一個靈峰大師,出家人,第二個是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裡也假設了一個問答,「問:臨終見佛,為是自佛,為是他佛。」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臨終佛來接引,是不是我心裡想出來的佛?還是真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了?起這麼個疑問。起這個疑問,可能他就不能往生,為什麼?連功夫成片都破壞了。所以臨命終時要注意,佛來了,一點疑惑都沒有,一點分別都沒有,真誠恭敬心起來應對,你就決定得生。疑這個、疑那個,這是什麼原因?學教學得太多了。教,學多了也造成麻煩,為什麼?分別執著,所知障裡又加上煩惱障,這怎麼能去得了?虧吃大了。「若他佛者,心外取佛,即成魔業;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虛妄不實,云何往生?」這個問得好,為什麼?真有這一類懷疑的人,這是菩薩作略,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出來。
「答:自佛他佛,總成戲論。」為什麼?這是分別執著。「人我兩忘,自他不異。」不但是臨終,就是在平時,我們最好也能保住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果能常常想到這四句,真的落實,不知不覺你的妄心就淡薄,真心就現前。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能放得下,不再執著。「諸佛法身,湛然常寂。」諸佛的法身沒有現象,湛然常寂,湛然是比喻像水一樣乾淨沒有污染,平靜沒有波動,心要保持這樣,這是真心。有了染污,有了波動,那叫妄心。真心像一面鏡子一樣,照見萬法,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妄心也照,照錯了,因為這水有染污又有波浪,雖能照,沒有辦法把現象照得完整,都在那裡動蕩,你就會認錯了。
「以本願故,感應道交」,這是說明臨終見佛,真正的原因說出來了,阿彌陀佛有願,念佛人有感,就是有求,求佛菩薩來接引,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這個應的緣跟因,前面我們學過,感應的因,來應的因是自性。《還源觀》上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這是因,真因。緣,緣是彌陀的本願,是我們自己求阿彌陀佛加持的這個念頭,這都是緣。所以現相就現前,現相是果。這個現相「即自即他」,即自是自性,自性變的;即他,阿彌陀佛的願力。「無虛無實」,無虛是自性,無實是現相。這個相不是真實的,為什麼?那個相不永遠存在,剎那之間就沒有了,你到極樂世界去了。
「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這句話說得好!三個都是如此,我們臨終求往生這個念頭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我們的性德也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唯一真如,周遍法界。這些道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所有一切疑慮一掃而光,我們自性真誠恭敬它就生起來。為什麼?真誠恭敬是性德。我們今天因為有傲慢,有貪瞋痴慢,把性德障礙住,它不能現前;貪瞋痴慢這些煩惱放下之後,性德就現前。所以對人恭敬是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對人有禮貌是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現在變成不是的,那是傲慢、自大、狂妄,是這些東西搞的。真正佛菩薩見到一切眾生,就像彌勒菩薩那個樣子,笑咪咪的,一團和氣,你就看到自性天真。你看小孩、嬰兒,他看到誰都笑,他那個笑決定不是裝的,天性,你就看到天性,他多快樂,多歡喜。到有分別、有執著的時候,他麻煩大了,他就有煩惱,他喜歡這個人,討厭那個人,他就煩惱起來了。還沒有有分別的時候,你看那真叫天真,誰去抱他,他都歡喜;到一認生的時候,完了,他已經降了一級。
「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這是六道凡夫。六道怎麼來的?六道是業緣來的,善業是三善道,惡業是三惡道。六道裡面的受生全是業緣,所以六道裡面全叫幻有,那不是真有,假的。分段是分段生死,通常這個分段是我們講這一生從生到死,這一段;死了以後就去投胎,投胎又一個生死,又是一段,這是一個講法。如果從理上講,真正的分段是什麼?彌勒菩薩跟我們說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那就是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段,一念是一段。古來祖師大德也有這個說法,合理,前念跟後念確實不是一樣的,大同小異,不可能完全相同。
「如居屋下,不見天日。」這就好比你住在屋下,那個屋遮住太陽,你見不到太陽。「念力誠堅」,真誠堅定。「幻緣斯淨」,妄想、妄念就沒有了。這就是以真誠堅定的心去念佛,念到功夫得力的時候,妄念就沒有了,疑慮沒有了。「如撤屋蔀」,這個屋蔀是草屋,在從前是很常見的,農村裡面都是蓋的茅草屋,把茅草屋拆掉了。「天日豁然」,沒有東西遮蔽,你看到太陽,看到月亮了。「任運往生,還同本得。」這兩句好,任運是自在往生,往生是個自然現象;還同本得,好像你回家了。真的,極樂世界就是老家,到極樂世界是回家,完全是正常的。決定沒有非常喜歡,我今天脫離六道輪迴,好像脫離監牢獄了,回到老家有那麼樣的慶喜,沒有,心永遠是平靜的。離開六道十法界,心清淨,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是清淨,說明心裡沒有動盪,也就是講,你沒有起心動念。離開六道沒有動念,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沒有起心動念,這個品位高,真的,這是上品往生。確實真心就是理,我們淨宗講的理一心,理一心的境界。
「此論掃盡一切分別,自他生佛總成戲論。」為什麼?自性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哪有自他、哪有眾生、哪有佛?這全是假名,是釋迦牟尼佛現在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上的眾生都有分別執著,用這種方法來教學。回歸到自性,全不要了。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上教給我們,聽經,不要執著言語相,不能執著這個;不要執著名字相,全是假的,言語是假的,名詞術語是假的;不要執著心緣相,聽了之後,我想什麼意思,錯了,哪有意思?沒有意思。換句話說,完全用清淨心聽,聽經的時候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真聽,那你聽了會大徹大悟。我們現在悟不了,是什麼?我們聽經裡頭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有動念,所以聽不懂。所聽的全都變成知識,我們的唯識在變,把如來真實智慧統統變成知識,變質了,不是如來真實義。
說老實話,如來沒有義,如來沒有阿賴耶哪來的義?如來所表演的,示現表演的,如來所說的,全是自性自然流露。從這個地方我們就體會到,凡是明心見性的人,他這個身體還在世間,並沒有換個身體,可是他的境界與他沒有見性之前完全不一樣。沒有見性之前他是凡夫,見性之後他是佛菩薩,至少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怎麼樣?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就剛才所說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沒有了。也就是說,他用的是真心,跟諸佛菩薩摩訶薩是一個心。這個心起作用,真實智慧。凡夫這個心是妄想心,就是阿賴耶的八識五十一心所,凡夫執著這個東西所示現的。這個心起作用生煩惱,不生智慧,它生知識。知識不能見性,智慧能見性,它不一樣。所以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那我們就想到,哪有什麼自他、生佛?沒有這個了。這個時候是什麼?整個宇宙是一體,整個宇宙是一個法性,明心見性,這個屬於法身。什麼是法身?遍法界虛空界是自己的身,自他沒有了,生佛沒有了,生是眾生,佛是諸佛。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唯一真如湛寂周遍」,湛然寂滅,周遍法界,我們現在人講周遍宇宙。「任運往生極樂,還在本心之內」,極樂世界沒有離開自性,極樂世界是自性所生所變。經教裡頭常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極樂世界只有唯心所現,沒有唯識所變,因為同居土裡面往生的這些菩薩,一品煩惱沒斷,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他,他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實報土的菩薩。極樂世界特別,就是同居土、方便土跟實報土是一樣的。有沒有三土?有。但是三土看起來沒有差別,是相同的,這就是本願威神的成就,這個是不思議的境界。彭際清《起信論》裡頭所說的,《無量壽經起信論》。
再看第三段,《彌陀疏鈔》,蓮池大師所說的。「《彌陀疏鈔》云:著事而迷理,類童蒙讀古聖之書。」著事,著相,理不明白,不明理,好比什麼?好比小朋友,童蒙,讀聖賢之書,他會念、會背,什麼意思不知道,用這個來比喻。「昏穉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這樣念佛的人很多!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有道理,他要不講就教人念,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著事迷理。有些老阿公、老太婆,他真的也迷理,他什麼都不懂,他光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他怎麼會往生?怎麼會那麼高的品位?他那是暗合道妙,前面說的潛通佛智。他那一句佛號把煩惱念掉了,煩惱念掉,佛智就通了,因為煩惱是障礙佛智的,只要把煩惱念掉,他就通了。這個是智慧沒有開,迷理,迷沒有破掉,迷破掉就行了。他迷破不掉,這個迷是什麼?無明,不明瞭。這用心不一樣,功夫不相等,終日念佛,不知佛念。夏蓮老的《淨修捷要》裡就說,「我念彌陀,彌陀念我」,聲聲相應!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為什麼?他明理。為什麼?自他是一不是二,他懂這個道理,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執理而遺事」,單執著理,不念佛,行不行?「比貧士獲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數他人寶,於己何涉」,跟自己沒有干涉,這是執著理。生佛不二,那我何必要念?彌陀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彌陀,不必念了。理上講得通,事上成了大病,你理事沒有圓。理事圓融,那就行,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理,你是阿彌陀佛,事,你是六道凡夫,你還執著這個身是我,你還有自私自利,你還有名聞利養,阿彌陀佛沒有了。既然你心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你心,你也應該這些煩惱習氣統統沒有了,那就對了。「所謂雖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這把事實真相說出來了。
「是故約理則無可念」,就理上講,無可念。就事上講,「無可念中,吾固念之」。無中生有,為什麼?「以念即無念」。這個無念是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阿彌陀佛,念念相續,不著相,理事無礙,理事一如,理不礙事,事不礙理,這就對了。「故理事雙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後謂之大智也。」總而言之一句話,你必須把煩惱要統統放下。煩惱是什麼?總的來說,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見思煩惱就是製造六道輪迴的第一個因,有見思就有六道;塵沙煩惱是製造四聖法界的因,有塵沙就有聲聞、緣覺、菩薩、佛。煩惱不盡,自性不現前。煩惱要斷盡,煩惱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但是你執著這個假的,假的就好像變成真的一樣。這些道理、事你不能夠不懂。所以諸佛菩薩、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理事雙修,事上非常認真,理上什麼?不著相,就是《還源觀》上講的四德。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就是事修,妙用呢?妙用就是理修。妙用是什麼?妙用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用這樣的心態去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叫妙!凡夫不妙,凡夫是什麼?他有分別、有執著、有妄想,夾雜這些東西在裡面就叫造業。他造的是淨業,就是四聖法界,染業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是善業,他就是人天兩道;惡業,他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他就現這個相。
這個相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虛妄他不懂,他受,就像在作夢一樣。夢,假的,大家都知道。作惡夢,你看看嚇得一身冷汗,驚嚇起來了,驚醒了,一場夢;做了一個美夢,歡歡喜喜,一下醒過來,沒有了。要知道六道是個夢境,真的,不是假的,佛雖然講的比喻,是事實真相,夢幻泡影。四聖法界還是夢境,不但四聖法界是夢境,連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稱它一真法界,還是個夢境。為什麼?徹底覺悟了,它就沒有了,等覺菩薩提升到妙覺位,實報土就沒有了。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下頭沒有說諸佛如來實報土例外,沒說。實報土也是假的,什麼東西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常寂光裡頭三種現象都沒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不生不滅,而且怎麼樣?本自具足。雖然它什麼現象都沒有,能生一切現象,能現一切現象,那就是現實報土。同居土跟方便土,方便土是四聖法界,同居土就是六道。六道跟四聖怎麼來的?是從實報土變出來的。實報土裡面居住的眾生,如果起了分別,就變成四聖法界;要起了執著,他就變成六道輪迴,就是這麼回事情。所以唯心所現是實報土,諸佛如來的實報土;唯識所變,就是十法界。
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在這麼多年來,這個大乘經教的薰修,總算是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解悟,我們理解了。雖然理解了,不得受用。得受用要怎麼樣?要證悟。證悟就得靠修,證悟是什麼?你得放下。你放下執著,六道沒有了,這你證得了,你升了,升到四聖法界;再把起心動念、分別放下,四聖沒有了,你回到一真法界,回到實報土。實報土的存在是因為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是這麼個原因。無始無明斷掉了,無始無明習氣在,習氣要斷乾淨了,實報土不見了,就沒有了,出現什麼?出現常寂光,你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叫究竟圓滿。所以我們知道迷的時候,從常寂光一念不覺,出現個阿賴耶,阿賴耶是我們一般人講造物主,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確實是阿賴耶造的。你看阿賴耶最後還是回歸到自性,阿賴耶沒有了,轉識成智。這個轉靠智慧的力量,這什麼?不迷了,迷的時候才有阿賴耶,自性變成阿賴耶,真正覺悟了,阿賴耶回歸自性。相宗轉識成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那個境界就是實報土。習氣斷乾淨,無始無明的習氣斷乾淨了,實報土不見了,又回到常寂光。這是宇宙之間,就是講的循環,最大的一個循環,從起點最後還回歸到起點。
所以在佛法,心理跟物理同時講,心理裡頭包含著物理,現代的物理學家才發現物理裡頭有心理現象。黃念老在這個註解前面,我們讀過「一毛一塵的微點」,他講的時候是一九八0年代,量子力學家發現的中微子,這是新發現的。中微子有多大?微中子應該就是量子,多大呢?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小到沒有法子再小,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換句話說,一百億個微中子合起來才是一個電子,而這個微中子它有色受想行識,色是它有物質現象,讓你能看見,它有受想行識。於是我們就想到《心經》裡面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那個五蘊皆空是什麼?應該照見中微子是空的。中微子不是真的,自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屬於哪裡?屬於阿賴耶裡頭的。
清淨心裡頭一法不立,叫真清淨。我們今天因為清淨不了,才用阿彌陀佛把所有的妄念都放下,留這一念。如果說一個念頭都沒有,這做不到的,那是什麼人?上上根人,釋迦、惠能,此地所說的智者、永明之流,他們行,他們能做到,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最好的方法,用一念對治一切念,這就是淨土宗用的辦法,堅固,牢牢的守住你這一念,讓其他的念頭統統不能滲透。這個樣子,功夫要用得好,也是遇緣不同,果然那個最後一念是跟自性相應,那恭喜你,上品上生;不能呢?不能也是上品下生,也是了不起。所以心裡只有這一個佛號,好!好極了,什麼雜念都沒有,最低往生的位次是上品下生,這是我們在此地學的,我們現在就是學的這一段,這一段全講的是上輩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這一句佛號的功德真正不可思議。
「又《疏》云:然著事而念能相繼,不虛入品之功。執理而心實未明,反受落空之禍」,這個話說得好極了!我們決定不能輕易放過。著事,你能夠淨念相繼,不虛入品之功,你決定得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有分,後面所講的,中輩往生、下輩往生有分。蕅益大師講得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滿意了,他有分,真往生。如果你執理,執理什麼?你沒有開悟,心實未明,沒開悟,你不求,沒有求往生的念頭,反受落空之禍,你繼續在六道裡頭搞輪迴,你就錯了。這兩句話勸我們老實念佛,絕不空過。一定要真信,一定要願生極樂,那個願比什麼都重要,強力的願望,求生淨土。一心一意就靠定了阿彌陀佛,靠誰都靠不住,靠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一生當中,只找一個可靠的人,咱們就靠他就行了。你要靠其他的,其他的法門都會落空,沒有可靠的。這一句佛號就靠牢了,靠定了,我們才能決定得生。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