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58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八集)  2011/1/3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58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一十五面,第二行: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大施主者,於一切人行大施。至於所施者,為是財耶?法耶?淨影師云法施化益,是謂法施。憬興師非之曰:欲濟貧苦必財施故。是謂財施也。」我們就看到此地。這是本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之後,這個行動就表現出來了,這個行動是「復為大施主」,自行化他。經文上有六句,後面五句是「普濟諸窮苦,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個菩提果就是成佛,這個布施是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這是名符其實的大施主,我們應當向佛學習。所施是財、是法?財法統統都具足。淨影師就是慧遠大師,著重在法施,法施化益。眾生貧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來的。所有一切苦,迷失了自性,可憐!他對於宇宙萬有,他想錯了,他看錯了,於是他也說錯了,他也做錯了,造無量無邊的業。業的果報就是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有染有淨、有善有惡,也就是有苦有樂。佛告訴我們,苦是真的,樂是假的,這很多人不知道。他為什麼不知道?粗心大意。如果細心的去觀察,他就明白了。苦,八苦,真的,大家都知道是苦;樂,佛說樂是壞苦,這個樂不是真樂,是像麻醉劑一樣,不是真的。那我們知道,飢餓是很苦,美食是很樂,但是飢餓苦是真的,美食能維持多久?維持一天,一天都維持不了,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又餓了,又要去找美食,那不就等於服毒一樣嗎?只能將你的飢餓之苦暫時止住,像止痛藥一樣止住,時間過了,效果就沒有了,苦的現象又現前,那叫真苦。

佛確實是大醫王,也是大施主,他知道眾生苦的根源,幫助你把這個根拔掉,那就是破迷開悟。破迷之後,苦是永遠脫離了,開悟之後,你才得到真樂。那個樂與五欲六塵不相干,可以說與六根、六塵、六識全不相干,這叫真樂,不再為十法界所動搖。這就必須要法施,世尊當年在世為我們做的示現,四十九年天天講經教學,這是法布施。眾生聞法,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確實有不少善根厚的人,根性利的人,一部經聽完,他覺悟了,回頭是岸,不再造業了。甚至於還有根性很利的人,一部經還沒聽完,聽了一半,聽了三分之一,他開悟了。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議,法布施的功德究竟圓滿,法施是治本,財施是治標。佛很慈悲,標、本都治。

憬興師偏重在財施上,「欲濟貧苦,必財施故」。我們看到貧苦的人,你要勸他學佛,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他哪有心來學佛?你能把他基本的生活解決掉,你勸他來學佛,他就來了。這是大乘教裡佛教菩薩,對一切眾生「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那就是財施。所以佛教菩薩有四攝法,攝受一切眾生。四攝法裡面頭一條就是財布施,這布施,他迫切需要,你要幫助他。財施他立刻就感到恩惠,他對你就產生好感,你再勸他學佛,他聽得進去,你是個好人,你不會害我。六度裡面的布施跟四攝法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樣,六度裡面的布施,佛教菩薩放下貪瞋痴,布施的目的在此地;四攝法裡面的布施,他的用意於一切眾生結法緣,佛不度無緣之人,菩薩要想普度眾生就必須要跟眾生結緣。

結緣,我們沒有這個財力怎麼辦?早年李老師教我們這些學生,我們跟他學講經的二十多個人,他非常重視四攝法,與眾生結緣。告訴我們,縱然是菩薩,甚至於成佛了,因為在因地當中跟眾生結的緣很薄,所以成佛之後,講經說法聽眾不多,度眾不廣。這什麼原因?因地沒跟眾生結緣。所以老師很重視讓我們學生跟大眾結緣。我們說:老師,我們沒有錢,怎麼結法?結緣不要錢,李老師一個星期講經一次,星期三,時間地點是固定的,不需要宣傳,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大家都知道。他講經的那一天,我們二十幾個同學都去做義工,排隊在門口,歡迎來聽經的大眾。大眾進到我們佛堂來聽經,我們就做接待,引導他,替他找座位,替他拿經本,把今天講的什麼地方翻開來指給他看,這都是結緣,非常親切接待。如果還有幾個零錢,可以買一包花生米,一個人一粒花生米,一個人一塊小糖,這都是結緣,令眾生生歡喜心。花費不多!一個月才講經四次,一次用一塊錢,一個月不過四塊錢,我們就學會了。這個都是屬於四攝法裡頭的。四攝法,你看布施,我們用內財布施,做義工是內財,用身體,用我們的勞力、用時間,金錢那個東西是外財,內外都要施。第二個是愛語,柔和的言語,謙卑恭敬的態度,來接待大眾,讓每一個聽經的人都感到,到這個佛堂來接待的人非常親切、非常和睦,讓他生歡喜心,讓他有好印象,他到這個佛堂,他就很安靜,專心來聽教。利行,所有作為都是利益大眾。在講堂裡面同事,共同學這部經,共同修這個法門。這是佛教菩薩四攝法。這個四攝屬於財法統統都包括了。所以財施是接引,法施是目的,一個治標,一個治本。

下面說,「《宗鏡錄九十五》曰」,《宗鏡錄》有一百卷,九十五卷有這麼幾句話,「以無財法,名為貧窮」。「故知普濟貧苦,即須法財並施。」貧苦這兩個字可以涵蓋六道所有的眾生。六道裡有大富大貴,沒錯,大富大貴他物質上他不貧,精神上貧苦,為什麼?沒有智慧。我想很多同學都了解一個事實真相,那就是財富是福報,你這一生有財富,過去生中修福得來的。可是這個財怎樣用法,那是智慧。智慧來用財,財就變成功德。如果沒有智慧,這個財富太多很可能造作罪業,那個麻煩就大了,還不如沒有的好。世世代代得人身,多半是生活都相當貧苦,他來生又到人間來了。大富大貴,來生得人身就很困難,如果他一生做好事,積功累德,他生天,天道去了;他用這些財富去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來生他可能到三途去了。人身難得!我們從外國催眠術裡發現,有很多被催眠的人,前生還是人道,再前生也是人道,好多世都是人道,都是很普通的人,說明什麼?這一生沒有什麼大惡,也沒有什麼大善,他保持在這個水平上。大善大惡都不在人道了。所以這兩種布施都非常重要,但是財布施可以做一個引導,法布施為主,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一生四十九年天天行法布施,這是主。

「故《積功累德品》」,這是下一品,我們現在是「必成正覺第七品」,第八品是「積功累德」。裡面有這麼一段經文,這是佛教菩薩「恆以布施」,著重在恆,恆是恆常,不能間斷,要有恆心,「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佛教菩薩,就是教一切弟子們,我們今天發心皈依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師,以僧為師,佛法僧都要懂得自性三寶,這才是真正皈依處,不能搞錯了。自性的佛寶就是皈依覺,佛的意思是覺,覺而不迷,自性覺是真佛;自性正是真法,法寶;自性淨,清淨,這是僧寶。皈依的時候,傳授皈依的老師一定要把這個講清楚、講明白,而不是皈依形式的三寶,在佛法名詞叫住持三寶。住持三寶有作用,有什麼作用?提醒你,你皈依了,沒有人提醒,轉眼就忘掉,所以住持三寶功德不可思議。佛不在世,佛的形像在,泥塑、木雕,甚至於彩畫畫的佛像,你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自性覺。

惠能大師在《壇經》上教人皈依,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怎樣才是真正皈依?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從迷惑顛倒回頭,依靠自性覺,覺而不迷,就叫皈依佛;我從邪知邪見回過頭來,依靠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我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靠清淨,身心清淨,這叫皈依僧。學佛從這裡學起,三皈是開始,覺正淨。它是開始,它也是圓滿。在我們《無量壽經》的經題上,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淨是僧寶,你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學佛學什麼?就是學清淨平等覺。方法呢?方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法門,任何一個法門不能離開這個原則,離開這個原則就不叫佛法了。譬如布施,布施裡頭有清淨平等覺,持戒,持戒裡頭也有清淨平等覺,這就是佛法。沒有清淨平等覺,布施持戒也都是世間法,世間法不能脫離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不能明心見性,這個不能不知道。這是世尊對我們行的布施。

布施,財布施有內財布施跟外財布施,內財,我們的智慧,我們的方法,我們的體力,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時間,來從事義務工作,就是不要報酬的,這是屬於我們內財布施。內財布施這個果報超越外財,外財是你拿錢來布施,固然也是好事,不是用你的身心、用你的精力、用你的時間,那是真的可貴。所以在道場、在佛門做義工都是屬於內財布施,都是稱之為大施主。財修福,法是修慧,財布施得福報,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佛教導我們的。三種布施都必須要學。六祖惠能大師,這禪宗的,他在五祖的道場黃梅八個月,《壇經》上說得很清楚,八個月,五祖忍和尚分配給他的工作是碓房裡面舂米破柴,這是他的本行,他是樵夫,賣柴的,山上砍柴賣柴的樵夫,沒有叫他聽經,也沒有叫他參禪。這什麼意思?世出世間法如果沒有福報,別說你幫助別人,你自己顧自己都顧不了。所以佛門的諺語有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這就是說明在六道裡頭福報比智慧重要,有福報的人他衣食不成問題,有智慧沒有福報一樣會餓死,他活不下去。所以你說修福多重要。

現代的人,我們論福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自己要知道。為什麼說一代不如一代?他不修了,只知道享福,自己不知道修福,你命裡有多大福報你會享盡,享盡之後怎麼辦?我沒有福報,學佛沒出家之前我在懺雲法師茅蓬住過五個半月,做義工。茅蓬裡面一共五個人,三位是法師,還有一個老居士七十歲,朱鏡宙老居士,我跟他們住茅蓬那一年是三十歲,只有我一個年輕人。所以這茅蓬裡面所有一切工作我一個人做,包括煮兩餐飯,茅蓬都是過午不食,所以晚上不要燒飯。在山上沒有水電,山上有泉水,距離不算太遠,我們想了一個方法,砍竹子,把竹子裡頭的竹節打通,就像管子一樣去接水,從山上泉水接到我們茅蓬。但是有時候水就斷掉,斷掉什麼原因?大概有野獸把我們的管子搞斷了,所以我們必須隔個一、二天都要上山去檢查,這水管,竹子接的。那時候物質非常貧乏,沒有現在塑膠的管子,那個時候還沒有,沒有用塑膠的東西,塑膠袋這個都沒有,現在就方便多了。

每天去撿柴火,住在山上,燒灶,我做廚房。山上沒有燈,沒有電燈,點蠟燭、點油燈,晚上八點鐘睡覺,早晨兩點鐘起床。起床之後大家做早課,大概一個半小時,拜佛為主。我的早課是每天早晨拜三百拜,晚課三百拜,中午吃了飯兩百拜,每天懺雲法師規定我拜八百拜,拜了半年。早課完了之後,我就得準備早餐,法師對於飲食很重視,早餐的時候要磨豆漿,石頭的磨子,晚上吃飯之前把黃豆、花生泡一個小碗,早晨起來的時候已經都泡開了。稀飯煮好之後,磨出來的豆漿跟豆渣一起放在稀飯裡面,那稀飯的確是好吃。自己種菜。每一個星期到小鎮裡面去採購一次,一次要去一天,走路,沒有車,大概要走兩個多小時,來回差不多要走路走五個小時。我還能挑三、四十斤,挑個擔子買菜買回來,一個星期的。這是修福。離開懺雲法師那裡,我就到李老師那裡,他剛好辦了一個慈光圖書館,我把我自己收藏的書全部捐贈給他,我在圖書館裡做管理員,義工。跟老師學經教,修這麼一點福,不幹怎麼行?我到晚年有這一點福報,是這一生修來的,不是過去生的。

這個道場不是我想建的,我一生當中沒有建道場的觀念。而是韓館長往生之後,你們悟字輩的師兄弟,有一半人,二十多人,沒地方去。我們過去在一起學習,我不能夠不顧著你們,這個道場是為你們自己建的,比台灣、比國內的大道場,我們比不上人家,但是修學的環境我覺得很殊勝,你們不要去化緣、不要去托缽,四事供養能維持一個簡單的標準,能過得去,在這個地方真正好用功,真正能夠把心定下來,在這邊住上十年,你不能不成就。可是道場今年十年了,沒有一個開悟的,沒有一個證果的,說明你們在這裡享了十年福,十年清福。不能成就的原因,是你們沒有依教奉行,你們不知道珍惜光陰,古人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怎麼能叫光陰這樣空過?戒定慧三學沒成就,那就是我們確確實實是把根本疏忽了,不是不知道,沒有真幹。

中國大陸胡小林居士、劉素雲居士,他們學佛的時間比你們短,他們有非常明顯的成就,那就是他把三個根做到了,《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做到了。自己做到之後,他就感化一家,感化他一個小團體。胡小林是做企業的,雖然企業不大,員工只有一百多人,能把一百多個員工變成像自己兄弟姊妹一樣,做出修身齊家的好榜樣。什麼叫修身?什麼叫齊家?你到他企業去看看,你就懂得了。他的企業就是一、二百人這樣大的一個家庭,一家和睦,一家同一條心,真正是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他做到了,時間只有四年。我們這個小團體跟他比,比不上。所以我希望你們大家努力,修淨土就是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但是要記住,三個根要是沒有,不會成就,你成就的是世間法,世間法比不上胡小林的善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這一次《無量壽經》我們再一次學習,講得很仔細,講得很清楚,你要真正是聽明白、聽懂了,你不能往生淨土,那你要怪自己,你不能怪別人,這個緣無比的殊勝。在電視機面前學習的,在電腦屏幕前面學習的,真有成就的人不在少數,我清楚,我明白。我們真正的道場是在網路、是在衛星。劉素雲居士是從光碟上成就的,沒見過面,到她成就的時候,我才知道有這麼一個人,一部《無量壽經》念了十年,一心不亂,給修學淨宗的同學做了最好的榜樣。這種成就,此地講的三種布施都具足,自己成就了,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他們做到了。所以自利就是利他,自利之後的利他還是自利,自己沒有得念佛三昧、沒有開智慧,你弘法利生,你是自利不是利他,得三昧開悟之後才真的是利他。我們為什麼比不上那些成就的人?沒有別的,人家專心,一心一意,放下萬緣,以真誠恭敬受持經教,他才能成就。我們在這個地方所以不能成就,就是煩惱習氣天天在增長,沒有把它放下,虧吃在這個地方,這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回頭,你們還是年輕,回頭還來得及。

持戒,一定要知道,《弟子規》、《感應篇》是根本戒,沒有這兩樣東西,你的戒就持不住,為什麼?沒根。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如果不從《感應篇》、不從《弟子規》下手,你就得學小乘的律儀。佛在經典裡面親口說的,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中國古代這些祖師大德用儒跟道代替小乘,這一千多年的實驗成功!有道理,有成績拿出來給你看,你應該相信。如果不願意用儒跟道,你要用小乘經,小乘三藏裡面的律藏要好好去學習。

忍辱,修學成敗的關鍵是你能不能忍,時間是十年,專學一樣。劉素雲居士的成功,就是她能忍,聽話,就聽懂了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句話她聽懂了,她真幹。除這本《無量壽經》之外,她不看第二本書。她聽光碟,她得到那套光碟,我現在才知道,她是自己說出來的,應該是我們在一九九六、九七年的時候,在台灣華藏圖書館講的《無量壽經》。那個時候我跟黃念祖老居士還沒有聯上,我講經的參考資料是《淨影疏》,此地常常引用的,隋朝小慧遠大師他的《無量壽經》註解,我學過。再一個就是李老師的眉註,我是以眉註為主,參考《淨影疏》(義疏)。好像講了有七十多個小時,七、八十個小時的樣子,那個時候還是錄音帶,不是錄像,錄音帶,以後做成光碟,做成CD。她得到這份資料,一天聽一片,一片就是一個小時,這一片重複聽十遍,每天聽經十個小時,專心聽,長時薰修,這一片光碟聽十遍。除聽經之外就念佛,沒有雜念,真的萬緣放下。她生活很簡單,她日常生活吃飯是一個菜,我們常住大概都有五、六個菜。她請朋友請客吃飯也是一個菜,生活非常節儉。

一切隨緣,你就想她心多清淨,成功的祕訣在此地。有人問她,很想跟她學習,她說六個字,她說我的成功祕訣就是「老實、聽話、真幹」。說得不錯,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都是這六個字,你能具備這六個字,你肯定成功。換句話說,你不成功,你就不老實、不聽話、不肯真幹。人家把樣子做出來了,這話不是傳說的,是做出來給你看。所以你們大家要想想,她十年有這個成就,再有十年,她會比現在提高,我的估計至少是五倍以上,我不說十倍,至少是五倍以上,就是再過十年,佛門的大德!根紮得好。你們在我面前,我天天勸、天天講,沒人相信,沒人肯幹。念念沒有放下名聞利養,念念沒有放下五欲六塵,這個麻煩就大了。障礙你自己的是你自己,除你自己之外沒有人障礙你。

忍辱、精進、禪定,記住佛所說的一句話,「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你要把心放在一處,你會開悟,你會成佛。連開悟成佛都能成就,其他問題就更不必說了,哪有你辦不到的事情?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是善巧方便,自他兩利。「教化安立眾生」,我們今天自己不能安立,你就沒有辦法教人。安,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沒有欲望、沒有對立,所以叫心安理得。怎麼能做到?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什麼?佛經上常講的,諸法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華嚴經》講得透徹,賢首大師的《還源觀》簡要詳明,我們講過兩遍。近代的科學家、物理學家給我們做出證明,證明佛在經上講的諸法實相是真的,他們用精密的科學儀器觀察到了,觀察的結果跟佛所說的相同。

我們聽了科學家的報告,對於大乘的信心更堅定,不再有絲毫懷疑了。現在的問題,實相等著我們親證。我們現在這個覺悟是解悟,不是證悟。要怎樣證悟?真幹,真放下。放下對一切法的執著,清淨心就現前。心還不清淨,說明你還沒放下,執著沒放下,執著真放下了,清淨心就現前。清淨心就是三昧,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現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大自在。什麼叫自在?隨時可以去。你有慈悲心,憐憫這些苦難眾生,你多住幾年不礙事,不要很高,就這個本事就行了。這種本事得來的關鍵就是放下對一切法的執著,不要再執著。放下對一切法的分別,你就得平等心,那更高了,那是生方便有餘土上三輩往生,上輩上生、上輩中生、上輩下生,得清淨心的是方便土底下的兩輩,中輩、下輩,六個品位,合起來是九品。如果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恭喜你,你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生到那邊你就成佛了。經典上講得這麼清楚,講得這麼明白,我們能不幹嗎?

這幾句是引用下面一品的經文,到下面一品再細說。「住於無上真正之道」,無上真正之道就是這一本《大乘無量壽經》,就是這一句六字洪名,無上真正之道。我學佛學了六十年,對這句的意思才完全肯定了,一點都不懷疑了。所以我勸導大家,我們活在這個世間,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多快樂,多自在!法喜充滿。心是阿彌陀佛,那願還成不了嗎?願當然與四十八願相應,二六時中起心動念是什麼?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成就自己,以阿彌陀佛教化眾生。

「經中復云」,還是下面這一品經裡頭所說的,「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這財施。你看法施、財施統統具足。這些財從哪裡來的?十方來的。我跟大家講得非常具體,只要你一心行道,許許多多的佛友都想做好事,不知道怎麼做法,你知道,那我們有一點錢財統統奉獻給你,你幫助我去做。財是從這裡來的。這些佛友們對我有信心,他相信我,我不會拿去享受。我拿到這個財只做兩樁事情,一個就是佛在經上講的這個,為一切貧窮的苦難眾生,幫助他們,在物質上幫助他們,在精神上幫助他們。精神是法布施,法布施還是要用錢,我們印送經典,製作光碟,用衛星電視,用網際網路,建立這個小道場,希望在這個地方培養弘護人才,弘法、護法的人才,這都不能離開財物。希望我們這個道場十年之後能有二、三位超過我的人才,不超過我沒用,我沒有嫉妒心,我希望你們都在我之上,無論是智慧、德行、道理,方方面面都希望你能超過我,這世界就有救了。

我在這裡給你們做個台階,希望你們藉著我這台階往上面走。做得到做不到?不是做不到,很容易做到。做不到就是你們不肯把煩惱習氣這些垃圾丟掉,你們天天揹著這些東西,你們無法向上提升,這個東西丟掉就上去了,決定不可以執著。這個小道場是一個修學很好的環境,我們希望全世界有志於正法久住的同學們,發心續佛慧命,正法久住;發心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往聖繼絕學,為世界開太平,我都全心全力的供養護持照顧大家。我們的藏經,對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資料,雖然不是很豐富,不能跟人家大學學校圖書館相比,可是幫助我們、成就我們這些資源夠了。我們這裡收藏的有十種不同版本的《大藏經》,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庫全書》、《四庫薈要》都具足。我們正在委託書局給我們印的《國學治要》,大概四、五月就可以出版,而《群書治要》大概下個月底。我們有一千套精裝本,有九千套平裝本。精裝本這個一千套,二月底我們就可以拿到了。

在世法裡面,這兩部書夠了;佛法裡頭,《無量壽經》、《華嚴經》、《還源觀》足夠了。一個人用十年時間專攻一部,不能搞多。你做個實驗,做個樣子給全世界的人看看,這個方法好不好。例子多了,大家相信了,改變我們過去學習那個錯誤的方法,這個功德多大,這不可思議!不可以好高騖遠。廣學多聞,多少人羨慕,我也非常羨慕,可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壽命有限,你能學得了嗎?我的辦法是我先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我有無量壽,然後我廣學多聞,我不怕,我有的是時間、有的是壽命,我統統都可以學到。現在不能幹這個事情,現在一幹這個事情,極樂世界去不了,你把你的力量分散掉了。今天我們的力量薄弱,集中在一點,就是取西方極樂世界,就在這一點上,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到達極樂世界之後廣學多聞,沒到極樂世界之前,我就一門深入。這是取極樂世界最殊勝的方法。

「故知大施主必須財法二施。」這真正的,佛是真正的大施主,從初發心一直到成無上道,你問佛幹的什麼事情?就是施捨,施財、施法,捨財、捨法。「以財濟世貧」,這《會疏》裡頭說的,「以法周無福」,有財沒有智慧也是沒福報,法布施幫助他們得真實之利,這《無量壽經》上講的三種真實,真實之際,那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實智慧是自性本自具足。惠能大師給我們做了榜樣,大家都知道他沒念過書,他不認識字,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向他請教,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他智慧從哪來的?他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智慧,具足無量無邊無盡的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就是《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平等的,沒有哪個人說高一點,沒有哪個人說少一點,沒有,完全平等。

為什麼我們的智慧德相都沒有了?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在《華嚴經》上說的,惠能大師給我們做證明,他開悟了之後,真的,智慧現前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你在旁邊讀經,他在對面給你講經,你會讀,不懂得意思;他不用讀,聽了之後意思完全通達明瞭。他能做到,你做不到。為什麼?他肯放下,你放不下。要放下什麼?要放下無明煩惱。什麼叫無明煩惱?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惠能大師的本事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他有這個本事。不起心、不動念是什麼境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大乘經裡面常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這個境界,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就這個境界。所以生佛平等,眾生本來是佛,世尊講得不錯,只要你放下起心動念,你本來是佛。

我們要不要作佛?要作佛就得放下,你要曉得,不起心、不動念就統統放下。放下執著,還有分別,還有起心動念;放下分別,當然沒有執著,但是還有起心動念,果報在四聖法界;不起心、不動念,四聖法界沒有了,就是十法界沒有了,展現在你面前的是如來的報土。什麼如來?你自性如來,你自性如來跟十方如來是一不是二。所以,說諸佛的報土就是自性報土,自性的報土就是諸佛報土,不一不異,這真話,這不是假的。我們要冷靜去觀察、去思惟,去省察我們應該怎樣修。怎樣修就是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說俗一點,怎樣過日子,過諸佛如來的日子。就在當下!先成就自己,我們就能幫助別人,就能像諸佛一樣做這個世間的大施主。

「普」是平等的意思,以平等心、以平等的行來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在這個世間,擁有財富的人很多,我見過,得到崇高地位的人很多,也見過,他們並不快樂。無論是在物質,或者在精神,物質是什麼?身體,身體是物質,念頭是精神,有沉重的壓力,所以他不快樂。什麼原因?他對於事實真相沒有看破、沒有看透,所以不能擺脫煩惱。煩惱是貧苦的根源,擁有財富的他精神上有煩惱,所以精神貧苦。佛在經上講,六道眾生地位再高,到摩醯首羅天王,這最高的,沒有比這更高的,有沒有痛苦?有,什麼痛苦?不能明心見性,不能得大自在,還是為煩惱所困擾,他痛苦在此地。換句話說,他不知道把這些痛苦煩惱放下,也就是說,他執著,他分別,他起心動念。

「蓋謂以財施救濟世間貧窮困苦之人,以法施普利無福聞法之士」,這一句話說得好,「故名為大施主也」。佛菩薩的財是救世的,佛菩薩的法是普度眾生的。普度眾生,能接受的那個眾生要有福報,這個問題難了。世出世間福報從哪裡生的?我們修淨土,淨土是第一等的福報,你修淨土不能成就、不能往生是你沒福,你不能怪別人。早年,淨宗學會在美國成立,我寫了個緣起,緣起裡面提出淨宗同學必須學習的五門功課,專講行門,五門功課第一個是淨業三福,沒福怎麼行?第二是六和,第三個是三學,第四個是六度,第五個是普賢十願,很好記。我們用什麼來修行?就用這五樣。頭一個淨業三福,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我們想想這兩句有沒有做到?如果沒有做到,叫無福之人,念佛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兩句就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你有福。《感應篇》你做到了,你有大福;十善業做到了,你有圓滿的福報。

所以儒釋道這三個根,這是世出世間福德的根本,你能不修嗎?你要沒有這個根,佛來教你,也只能給你阿賴耶裡頭種個善根,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一生不能成就。為什麼?沒這個福氣,佛家講緣分,這個福緣,你沒這個福緣,你有這個福緣你才能有成就。你細心觀察每一個往生的人,他要沒有這個福德的根源,他不能往生。第一福具足了,才能生出第二福,第二福是什麼?「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小乘福,也叫二乘福,聲聞、緣覺都以這個為根基。再往上提升,這大乘菩薩的福報,「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總共這三福,三條十一句,十句是成就自己,最後一句是成就眾生,那就是為作大施主,勸進行者。自己成就才能幫助別人,自己沒有成就,需要別人來幫助我,我哪有能力幫助別人?所以法施普遍利益,幫助一些無福聞法的眾生,給他阿賴耶識裡頭下佛法的種子。他要真修福,他這一生會成就;他要不修福,這個種子會到來生後世,到哪一生你遇到緣了,你再修福,就會成就。沒福不行!

世尊一生的行誼,福慧雙修,每天都在真幹,一切時、一切處看到需要幫助的人,釋迦牟尼佛立刻就伸出援手,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講經教學教化眾生,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我們後人怎麼比都比不上。他的福報大,身體好,老而不衰,一樣教學,從無間斷,入滅還表法給大家看。八相成道,無一不是慈悲教化,我們要知道。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1日08:57:1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2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