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七集) 2011/1/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39-025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三百一十四面,從第二行當中看起:
「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可見法藏菩薩超世之願,亦超踰諸佛之願也。」我們從這裡看起。阿彌陀佛這三句是世尊對彌陀的稱讚,這個稱讚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釋迦做代表,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那讚歎這兩句話我們就不能夠輕易看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從這兩句我們自然會深深的體會得,就是念老在此地說的,可見法藏菩薩超世之願。經文裡說「我建超世志」,這個志就是志願,就是指四十八願,超越一切諸佛,超越十方一切世界。超越諸佛是從正報上講的,超越世界是從依報上講的,依正莊嚴,不是他方諸佛如來能夠相比的。這個話我們要怎樣去體會?大乘教裡世尊常說,諸佛平等,沒有高下。阿彌陀佛怎麼會特別超越,哪有這種道理!下面這就有解釋。「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無礙。」這幾句話說得好,你要問為什麼極樂世界能超越他方世界,道理就在這五句。
佛在大乘教裡常常告訴我們,「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佛佛的確是道同,但是佛的學生當中道不同,這個我們應當理解。從什麼地方理解?從教學當中你就完全明白,一個老師教二十個學生、教三十個學生,學生程度不齊,同班同學也不齊,考試起來還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他怎麼齊?這是事實。十方諸佛如來的剎土,依報跟正報也不齊,依報不齊那是因為正報,依報隨著正報轉。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依正都平等,超踰十方?我們在前面願文裡讀過,第二十願末後一句,阿彌陀佛說,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那正報就齊了,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一般大乘經裡面所說的法身菩薩。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過,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這四十一個階級實在講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實報莊嚴土確確實實是平等世界,真平等。十法界不平等,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十法界是平等的,它沒有十法界,它有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裡面沒有餓鬼、地獄、畜生跟阿修羅,它的同居土只有兩道,人、天,在六道裡頭只有人、天,其他的沒有,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所致。四十八願第一願就說,他的國裡頭沒有三惡道,當然就沒有阿修羅。第二願,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從此以後決定不會墮三惡道。這是在任何他方世界去度化眾生,他不會墮三惡道。這是超世願,其他諸佛如來沒有發過這個願,也沒有真正將這個願力去兌現。我們今天看到法藏菩薩發願之後五劫修行,用這麼長的時間把每一願都兌現,這不可思議。他發的誓願,誓願不能兌現就誓不成佛,他現在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經十劫,可見得每一願都兌現了。釋迦世尊、十方諸佛對彌陀的讚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不是假的,這不是恭維。
諸佛不是不能做到,沒想到。一切諸佛,智慧、神通、道力、相好一定是平等的,雖是平等的,有時候沒想到,彌陀想到了。其他諸佛需不需要跟進?不需要。為什麼?《華嚴經》上說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必要爭強、要好勝?那哪裡是佛!那就不是佛了。彌陀做到了,以彌陀為首,十方世界中眾生統統都介紹到彌陀世界去成佛。這是諸佛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要能看得懂,這是真正的回歸自性。所以極樂依正莊嚴,全顯當人自性。這當人是誰?往生極樂世界的人,是這些人圓滿的性德。他有煩惱習氣蓋覆住,性德透不出來,阿彌陀佛給他做增上緣,把他的性德引發出來。所以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理事無礙。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最初是講《華嚴》,《華嚴》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什麼意思?究竟圓滿,回歸自性,極樂世界是自性,當人自性,心作心是。這八個字說得好,是太圓滿了!這是屬於理事無礙。
再看下面,「水鳥樹林宣流正法。聲色香光悉增道念,重重無盡,自在無礙」,這底下有,我們把它念下去,「全是圓明具德,不可思議,舉體是事事無礙法界。」我們就念到此地。這是依報,水是七寶池裡面的八功德水。鳥種類太多,世尊為我們介紹,不過是略舉幾種我們世界有的,我們世界沒有的就不說了,說了我們也不懂。樹林,極樂世界樹林都是無量珍寶所成。那個地方的珍寶,我們這個世間也有,像七寶,金銀、琉璃、瑪瑙這些東西我們也有,但是質量不能跟人相比,我們這邊這些珍寶體質是堅硬,西方世界這些珍寶體質柔軟,不相同。最妙的是統統都宣流正法,水流的聲音你細心去聽,它在說法。實際上,我們這個世間水流的聲音是不是在說法?像瀑布,我們見到過、聽到過,它也在說法,可惜我們聽不懂,我們的耳根不利。鳥也在說法,花也在說法。聲色香光悉增道念,大乘教裡佛說過,叫六塵說法,色聲香味它統統都在說法。重重無盡,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很深,自在無礙。全是全體,是詮釋所有這些現象,全是圓明具德,圓是圓滿,明是光明,都是從常寂光、從大光明藏出現的。寂光含攝圓滿的智慧德相,用這三樣就包括盡了,智慧,德是德能,相是相好;或者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現象,現象又分三大類,自然現象、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無一不是圓明具德,不可思議。那我們就曉得,一一法,所謂是一花一葉、一滴之水,用科學家的名詞來講,全宇宙的信息都在其中。
我們舉的例子還很大,經上講什麼?一毛一塵,一毛一塵還太大了。我們前面念過,一毛一塵的微點,那個微點,現在量子學家稱它作量子,也叫做小光子,大概是物質現象最小的,比這個更小沒有了,佛法稱為鄰虛塵,就是這一粒微塵跟虛空做鄰居,它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鄰虛塵。這一粒鄰虛塵裡面,含攝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智慧德相。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科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以前我們不懂,我們所憑藉的是聖言量,佛說的,佛不會騙人,佛說的一定是真的;沒想到現在又有一個人給我們做證明,量子力學家,他告訴我們這的確是事實真相,不可思議!所以舉體事事無礙,前面講的理事無礙的法界、事事無礙的法界,大乘教裡面華嚴境界。遍法界虛空界跟我們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我們身上每個小光子個個都是圓滿具足。
我們再看下面,「復以聞名便登不退,見樹契悟無生」。聞名,聽到彌陀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你就得到三種不退。這極樂世界,這不是別的。為什麼?聞名決定得生。不一定是這一生,這一點要記住,因為你阿賴耶識裡有南無阿彌陀佛的種子。世尊在經教裡常常告訴我們,「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見到阿彌陀佛的像,無論是彩畫或者是雕塑,你知道這個像是阿彌陀佛,你阿賴耶識裡面就有阿彌陀佛的種子。善根深厚,遇緣殊勝,你這一生就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便登不退;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真不可思議!沒有善根的人,今天善根種下去了,來生後世遇到緣,你肯定修學這個法門,你就往生了,一生就登不退。所以這句話我們要真正能夠體會得、理解得。今天這個世界多少眾生,雖然他不信佛,甚至於他排斥佛、反對佛,還要把佛消滅掉,他知不知道有阿彌陀佛?他知道。換句話說,將來都是蓮池海會的菩薩。現在他造這些業,他要受果報。果報是什麼?果報是消業障的。地獄裡消業障,餓鬼道消業障,畜生道消業障,全是消業障,業障消盡了,什麼時候再到人道來,遇到這個法門,他就真幹,他就真成就。
所以聞名便登不退,見樹契悟無生。聞名是因,證不退是剛剛往生,生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無論你是在哪一個級別,同居土或者是方便土,實報土就不論,三輩九品你都能見到寶樹。見到樹他會開悟,這個契悟就是開悟。悟到什麼境界?悟到一切法不生不滅,這就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的菩薩是什麼級別?七地、八地、九地。這還得了,一般大乘教裡面這些學人,得個初地就歡喜得不得了,從初地到七地,那要多長的時間才能夠修得,你看在西方極樂世界多容易。這是說往生西方淨土,果德成就不可思議。今天最難的難在什麼?一般念佛的同學不認識極樂世界,所以他對於娑婆十分的貪戀,對於眼前的一些事物習氣太重,還是有控制、有佔有的念頭。我們一般世俗人講爭權奪利,有權他就能佔有,他能支配,殊不知這叫造孽!這些東西造得再好,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眾生,出不了六道輪迴,最殊勝的果報在天道。像經典裡面佛常說的,忉利天王是欲界天主,大梵天王是色界天主,摩醯首羅天王是四禪天主,六道裡面福報最大的,沒出六道輪迴,怎麼能跟念佛人相比?念佛要成就,大勢至講得非常好,怎麼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圓通章》上這五句話重要!
我們今天最困難的,就是沒有辦法都攝六根,眼見色就被色境所轉,自己做不了主,從色境裡面就生起控制的念頭、支配的念頭、佔有的念頭,耳對聲也起這個念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怎樣功夫才得力?放下,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放下分別執著;放下佔有的念頭,放下控制的念頭,放下支配的念頭,這是現前要做的,然後再進一步,那就是經典裡面的標準,放下一切執著分別、起心動念,你念佛功夫就得力,那叫淨念相繼,沒有一個不往生,而且往生是高品位。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你煩惱習氣太重,不是別人障礙你,自己障礙你自己,為什麼見色聞聲要動心,隨它去不就算了嗎?這個地方佛就教給我們「隨緣妙用」,隨緣就是隨它去,妙用是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這叫妙用。為什麼一定要依自己的意思?依自己的意思就是依自己在造業。惡業不能造,善業最好也不造。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他做得好,隨緣妙用、威儀有則,表現得太好了!對於別人的一切絕不干涉,自己做出好榜樣給別人看,潛移默化,沒有絲毫勉強別人,絕不給別人絲毫壓力。所以眾生沒有不歡喜菩薩的,菩薩慈悲、菩薩隨緣,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
末後這幾句,「十念必生淨土」。你說往生淨土簡不簡單?太簡單了,容易!方便、快速、成就高,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作阿惟越致菩薩,這能不去嗎?真想去,真正想去,那你得萬緣放下。放下不是講事,事沒有障礙,事事無礙,心上不能有,要把心放下。但是心放下,最初事是個緣,不從事上放下,那心上你是決定放不下的。所以從事上放下能夠幫助你得清淨心,心裡再沒有分別執著,你看一切法平等,看一切法沒有兩樣,法法皆如、法法皆是,這就對了。「凡夫例登補處」,因為阿惟越致,我們用《華嚴》圓教來說,從初住到等覺,等覺就是補處,決定一生成佛。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凡夫,同居土跟方便土都是凡夫,實報土才是聖人,但是他在同居土就等於是阿惟越致菩薩,所以叫凡夫例登補處。
「此皆十方國土之所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國土裡頭沒有的,「極樂同居所獨有」。你看特別用同居,這個意思是什麼?彌陀的實報土跟十方諸佛實報土沒兩樣,不一樣的是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是十方諸佛凡聖同居土裡面所沒有的。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過,十方世界有沒有像西方極樂世界那樣的,凡聖同居土只有人天兩道,沒有三惡道、沒有修羅、沒有羅剎,有沒有?有,但是他不是阿惟越致菩薩,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個沒有,這十方世界一個都找不到,只有極樂世界獨有,獨此一家。「故云無上殊勝超世之願也」。也正因為是這個事實、這個緣故,所以諸佛讚歎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我們不能不曉得。我們能不去嗎?我們能不真幹嗎?還在此地繼續去搞六道輪迴嗎?還造三途業嗎?
三途,大家要記住,貪心,記住,說的是貪心,無論是什麼對象,貪財、貪色、貪名、貪利,這世間法;貪佛法,還是個貪。燒香要燒第一炷香,燒第二炷香心裡就起煩惱,這是瞋恚。只要是貪心,跟餓鬼道就相應,瞋恚心跟地獄道相應,愚痴心跟畜生道相應,愚痴難斷!貪瞋好像很猛厲,但是它容易斷;愚痴,古人形容它藕斷絲連,很難斷。為什麼?愚痴要開智慧才能斷得了。貪,持戒能斷;瞋恚,修定能斷;愚痴,一定要開智慧。所以戒定慧三學破貪瞋痴三毒,你不修戒定慧,你貪瞋痴就沒辦法斷掉;貪瞋痴不斷掉,是你菩提道中最大的障礙,無論你怎麼樣修,你都不容易成就。用什麼方法去斷貪瞋痴?胡小林居士在他父親病重往生之前半年,你看他侍奉他父親,孝道,在這裡面你能夠體會到,他真的在修戒定慧,把貪瞋痴的習氣制伏了,不容易!
業障習氣重的人不能不聽經,我現在講是講聽經,多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幫助我們覺悟。讀經不懂裡面的意思,看註解也很困難,註經人的意思你能懂嗎?古大德說得好,「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華嚴經》上說的。什麼人說?標準的是有修有證,就是修行證果的人他能說,不是修行證果的人那就太難了。修行證果,他的心、他的意跟諸佛相應,雖然不能完全相應,他總有幾分相應,那就是幾分利益。當然最好的,那是我們沒法子、找不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來給我們講,那完全跟佛的意思相應,決定不會說錯。我們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善知識?找不到。找不到,老師就教導我們,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是真有修的人,真有修的。怎麼修的?佛在經上所說的他能夠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他有實際生活的體驗,他所領悟的比不能夠應用在生活上那些人要深一些。只說不練的未必可靠,說了真幹的人他有悟處,我們可以跟他學習。可是學習,前面跟諸位同學報告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是真誠受持。如果沒有真誠,沒有真誠心,你得不到,諸佛菩薩來給你講經說法你也得不到,祕訣就在真誠。內有真誠,外面表現出有恭敬,這種人真學到東西;沒有誠敬的心,什麼都學不到。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當年在世,接引大眾常常用這句話開示,一分誠敬你得到一分,二分誠敬你得到二分,十分誠敬你得到十分。你能得到多少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完全是你自己內心有多少誠敬心。
這個老師不好,能說不能行,他沒做到,但是他說的沒錯,為什麼?完全依經說的,依祖師大德所說的,他就沒有說錯,他沒有用自己的意思來說,但是他做不到。天台大師說這種人是「國之師也」,他可以做老師,他不害人。不能加自己的意思,加自己的意思那就背因果。我講的是古大德的註解,講錯了他負責任,我不負責任,我沒講錯,這是個好老師。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天台大師把說經傳道的人分作這兩個等級,一個是師,一個是寶,國師、國寶,國寶是做到了。古大德這些標準,我們不但要知道,一定要依教奉行,這一生才真正有成就。真實的成就就是念佛往生淨土。蕅益大師教給我們,「同居下下品往生,我願足矣」,我就很滿足了。真的做到了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最低的品位我很滿足了。蕅益大師是佛菩薩再來的,為我們做這樣的示現,肯定是真實的,我們能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再看下一段,「必至無上道。道者,菩提也」。菩提是印度話,梵語,意思是覺悟。道是什麼?道是覺悟;什麼是覺悟?不迷惑。迷惑就是愚痴,不迷這就是道,菩提道、菩薩道、佛道。只有迷惑的人他才有貪有瞋,覺悟的人,貪瞋痴慢疑都沒有了。還有貪瞋痴慢疑,我們就知道,他是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迷而不覺,沒有能力辨別邪正,沒有能力辨別真妄,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吉凶禍福。這種人是經典裡面所說「可憐憫者」,他真可憐,他的思想言行跟菩提是恰恰相反。佛菩薩勸不勸這些人?不勸。為什麼?他有業障,他一定要受罪、一定要吃苦、一定要走彎路,佛菩薩在旁邊等他回頭,他什麼時候回頭,這才能去幫他忙,不肯回頭的時候那是愈幫愈忙,那不是幫他,那是害他,加重他的罪業,佛菩薩不能做這個事。不能接受的時候不能講,什麼時候能夠接受,佛菩薩很清楚、很明白。
這一句講的是無上道,「如來所得之道,更無有能超越而居其上者,故曰無上道,即無上正等正覺也。」梵語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文,不是不能翻,這是大乘修行人所希求終極的目標,你為什麼要學佛,你學佛想得到什麼?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翻譯的這些法師用原文音譯,翻音不翻字,表示對它尊重。「如《法華經壽量品》」,這四句偈非常重要,「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這四句還得了!這個「每」字是念念不間斷,自己有這個意思,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是什麼?以何令眾生,這個何是方法,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幫助眾生。幫助他什麼?幫助他得入無上道,幫助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速成就佛身,趕快得到究竟佛果,《華嚴經》上說的妙覺位。所以古大德對《法華經》的稱讚說,「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法華經》是教人成佛,《楞嚴經》是教人開智慧。《法華》,何以說成佛的法華?這四句偈你就明白了。念念存的是什麼心,你是什麼個用意,你是什麼個目的?目的是要用什麼方法幫助眾生,一生當中去作佛去,成無上道。用什麼方法就清楚了,只有念佛這個方法。因為是心是佛,你本來是佛;本來是佛,你現在又是心作佛,那你不就成佛了!你念佛你就成佛,你念菩薩你就成菩薩,你天天念發財,天天念怎麼樣賺錢,你就到餓鬼去了,那鬼道,念鬼你就變鬼;天天恨這個、討厭那個,樣樣都不如意,那你是天天在念地獄,你肯定墮地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為什麼作佛,他為什麼做餓鬼,他為什麼做地獄?自己想的,不能怪別人!你起心動念想什麼,它就變什麼、就現什麼,這個不能不知道。
「法藏菩薩亦復如是,欲令眾生至無上道」,法藏菩薩沒有第二個意思,沒有第二個念頭,他起心動念跟《法華經.壽量品》上講的是完全相同,這就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他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道場,供養十方世界真正發心要成佛的人,到他道場來修行,滿足一切眾生成無上道的大願,這還得了!方法極其簡單,用自性的德號做自己的名號,念這個名號是念自性的性德。前面有一句話要記住,「當人自性」,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全顯當人自性,心作心是,這話說絕了!「至於必至者,可有二解」,就是有兩種說法。第一種,「必至無上道者,本願主體也」。這個本願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幫助眾生必至無上道。「一一願中,皆以正覺自誓」,一一願都是從自性本具智慧德相裡頭流出來的,惠能大師見性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是從本自具足中流出。「如次之二句」,像底下這兩句話,「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這就是誓不成佛的意思,這個等覺是無上正等正覺。「蓋四十八願,具體願文雖各有異,但大願共本,實為入無上道同成正覺也。」四十八願的經文,這些條目就像一棵樹的枝葉,樹枝、樹葉,這許許多多的枝葉共同一個根本。這個根本是什麼?「入無上道同成正覺」,這是根本。「同」字意思深,這個字裡含著真實平等,不一不異,這裡頭沒有煩惱習氣、沒有嫉妒障礙,希望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跟彌陀平等成佛。其實,往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三品往生或者說下下品往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平等了。阿惟越致是平等,三種不退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是同成正覺。
我們今天學佛,要學彌陀的平等心,不能輕慢任何一個眾生。對內要尊重性德,對外要尊重一切眾生,尊重性德是自愛,尊重別人是愛他。人不知道自愛,怎麼可能愛他?那辦不到的事情,愛人一定從自愛開始。哪些是性德?古人講了一個字,叫本性本善,講一個善字。《三字經》教童蒙,「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這個善是什麼?這個善是性德的總稱。在中國,我們的老祖宗把這個善說成四科,就是四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種,善就這四種。五倫裡面又分為五個綱目,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句要做到了,這個世界就大同。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大同之治,我們今天講和諧世界?諸位要知道,和諧世界一定從和諧家庭做起,家要不和,社會、世界和不了,家和萬事興。這五條落實在家庭,用什麼方法?用五常,五常是性德,仁義禮智信,以仁為主。仁是什麼?仁是愛人,推己及人,愛人如愛自己。義是盡義務,不講報酬、不講權利,就是今天所說的全心全意為別人服務,在家庭為一家人服務。
中國從前的家是大家庭,現在沒有了,現在中國人可憐,家破人亡,古代每個家至少都是四代同堂,大家庭。所以沒有五倫五常,家就沒有了,家就亂了、家就敗了。還得有四維八德,禮義廉恥、孝悌忠信、仁愛和平。每個人都要遵守,每個人都要落實、要做到,這是個標準的人,與性德相應。你學聖賢教誨,你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你學佛你能成佛、能成菩薩,根底厚;你學道,你能成神、能成仙。這四科是真正叫根本教育,沒有這四科的根,學什麼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意味著你每天造的是輪迴業,你將來在六道裡要受輪迴的果報,就這麼一樁事情。
彌陀慈悲,以超世的弘願來幫助我們,接引我們往生淨土。還是要有條件,條件裡面第一個,大家都疏忽了,你們展開經文,佛稱什麼?「善男子、善女人」,這頭一個條件。你學佛了,你是不是個善男子、善女人?我是。你憑什麼是?這是有條件的,善男子、善女人是以十善業為條件,十善業有沒有做到?做到十善業,你才真正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連這個稱號都沒有,佛所說的一切經就沒有我的分,我不是善男子、善女人,佛是對善男子、善女人講的,他們有分,我沒做到我沒分,充其量我在旁邊是個旁聽的,不是正科學生。所以淨業三福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淨業三福三條,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有沒有做到?這兩句落實在《弟子規》,《弟子規》做到了,這兩句就做到;《弟子規》沒做到,這兩句只可以念念,不是我們自己。「慈心不殺」,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這是因果定律。我們把它落實在《感應篇》。《感應篇》給我們舉善惡果報一共是一百九十五樁事情,我們要把它記住,善要修,惡要斷。最後「修十善業」。由此可知,十善業是建立在《弟子規》跟《感應篇》的基礎上,也就是儒跟道。這是中國唐朝中葉以後,大乘教就不學小乘,而用儒跟道來代替,這麼一回事情。因為佛當年在世說過,「佛子」,佛門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佛說那是「非佛弟子」,佛不承認你。
所以小乘經在中國翻譯相當完備。南洋傳的是小乘法,巴利文的小乘經典,小乘的三藏,跟中國漢譯的藏經一比較,只比漢傳的多了五十幾部。將近三千部,多五十幾部,這數量就很少,可見得翻譯得非常完整。隋唐時代,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是學佛人必須要學習的。可是唐朝中葉之後,祖師大德們就提倡用儒、道代替小乘,所以小乘就沒落了,這兩個宗派現在沒人知道,中國佛教一般只知道大乘八個宗,不知道還有兩個小乘宗派。祖師大德們這種做法非常有道理,為什麼?儒跟道精簡易持,優於小乘,小乘經典太多、分量太大,難學,儒跟道分量都不多,而且它的內容非常接近大乘,所以用這個做基礎契入大乘比從小乘入大乘更方便,道理在此地。
事實上我們看到了,從唐朝到我們今天,一千四百年,世世代代高僧大德,包括在家學佛的長者、居士,開悟證果的人很多!往生就更不必說了。中國傳統的紮根教育,實在說民國年間才完全疏忽,甚至於被否定,這個麻煩就大了。否定傳統紮根的教育,我們今天對聖賢、對佛菩薩的教誨你就無門可入,你只能把它當作一種學術去研究,佛學、儒學、道學,當作一種學問去研究,得不到真正的利益,那就全都錯了。我在倫敦大學、劍橋大學,跟他們漢學系的同學們講過,學儒的目的在成聖、成賢、成君子。儒家的三個學位,最高的是聖人,第二等的是賢人,第三等的是君子。佛法也有三個學位,最高的學位是佛陀,第二個學位是菩薩,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你們學儒、學佛有沒有證果的?沒有,那你學佛的目的何在?學儒、學道的目的何在?他們是有目的,用儒釋道三家的經典做材料,去寫博士論文,可以拿到漢學博士,他目的在此地,將來可以做為漢學教授,成為歐洲的漢學家。所以我告訴他們說,你們所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儒學、道學、佛學,知識。中國古時候不是求知識,是求智慧。求智慧,那這兩個字的念法要轉過來,外國文字從我們這邊看,面對著我看,是從這一邊念到這一邊,我們現在這個電視螢幕上,「入無上道同成正覺」,我這個對面,對面坐的人從右到左這樣念法。中國的文字,古時候文字,用現在講從左往右念,從左往右是學佛、學道、學儒,意思不一樣。學佛要學到跟釋迦牟尼佛一樣,與釋迦牟尼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你就成佛了;學儒要學得跟孔子一樣,孔子是聖人,孟子是賢人;學道要學得跟老莊一樣,老子、莊子。你們是不是現代的佛菩薩,現代的孔孟、老莊,那你成功了,這叫學佛、學儒、學道,而不是道學、儒學、佛學,是求真實智慧、真實利益。典籍依然存在,這些年印刷術進步,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所以這些古籍有不少有心人大量的在印、流通,典籍不會失掉,學的人沒有了,到哪裡去找學的人!
真正學佛的人,我為什麼學佛?我要成佛。就像惠能大師當年第一次見五祖忍和尚,第一次見面,他給五祖禮拜,五祖問他,你來想求什麼?能大師回答的是,我來求作佛,不求別的。我相信忍和尚一生也沒有碰到這麼一個人,問他來幹什麼,他要來作佛的。一般人進佛門燒香禮拜,問他幹什麼?求升官、求發財、求長壽、求保平安,都求這些,沒有聽到說有一個人來作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他來求作佛的,他真的成佛了,不就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今天學大乘那就是學作佛的,學小乘是學成阿羅漢的。他真有成就。
我們看下面,「故《法華勸持品》曰: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是乃以無上道為大願之主體也」,這是第一個解釋。我們學佛為什麼?學成無上道,你就完全正確。第二,「以無上道為大願之果也」,這第二個意思。換句話說,四十八願是因,成無上道是果。「《淨影疏》曰:得果決定」,括弧裡是黃念老的話,意思就是「決定得果」,「故云必至無上道矣」。換句話說,四十八願,你依照四十八願去學習,決定得果。果是什麼?無上正等正覺。在哪裡成就?在極樂世界圓滿成就,不是在此地。你不能愛惜身命,你愛惜身命,極樂世界你就去不了。念念不忘求生淨土,把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一切具足。往生極樂世界條件只有三個,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大勢至菩薩給我們說的,「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就是真信、真願、真行;不懷疑,真信,不夾雜,真願、真行,你就決定得生,生到極樂世界決定成佛。這是成佛的一條捷徑,稀有難逢,我們這一生遇到了,何等的幸運。希望同學們真的要放下,不但世間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就依這一部《無量壽經》,依真誠恭敬心,執持名號,沒有一個不生淨土的。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