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八三集) 2010/1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一十二面第一行,經文: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前面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的開示,講了三個自,「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我們前面學過了。這個意思確實很深,如果不是法身菩薩,這些話實在是聽不懂。我們聽了略知一二,是因為長年接受大乘經教的薰習,像《法華》、《華嚴》這些大經大論,對於這些道理從經文當中略知一二,不會懷疑。實際上,這個不會懷疑,我們術語叫解悟,不是證悟。真正理解佛說法的義趣,那要證悟才行,解悟還是隔了一層。法藏菩薩慈悲,他知道前面所說的,我們明白他完全能夠體會,但是這世間上中下三根不得利益。尤其是現代人,現代人相信科學,科學講什麼?相信證據,得拿證據來,他相信了。他沒有看到的他不相信,要親自看到才相信,有許多事情到他親自看到已經太遲了。
所以佛在經教裡把人的根性分成四等,用馬來做比喻。上上根的人,就像這個馬是好馬,主人騎上這鞭子一比,一拿,地上有影子,這馬看到主人拿到這個鞭影,就曉得主人要我走了,牠就開步走。這是什麼?這是第一等的,上上根。第二種,牠看到影子像沒看到一樣,必須這個鞭子敲牠一下,輕輕的敲牠一下,牠知道了,警覺到,開步走了,二等人。三等,小小的敲牠,不痛不癢,牠還沒在意,得狠狠的打牠幾下,這不是開玩笑的,這要走了。第四等的,鞭子打牠都沒用,再怎麼打牠,牠也不走。所以騎馬穿馬靴,馬靴後面還帶馬刺,那個馬刺就是對於最難駕馭的馬,用馬刺刺牠,牠受不了,不得已而走了。四種根性,後頭還有一種,也是佛說的,說馬刺一刺的時候,牠躺到地上去,不走了。
法藏菩薩知道,這是眾生根性,上上根人太少了,其餘這些根性的人,如果要不是給他講清楚、講明白,他怎麼會相信?所以在此地一開頭他就說明,『斯義宏深,非我境界』,這個「我」是代表,代表我們六道眾生,六道天人沒有這個境界。於是再求佛,『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這就符合現在科學講的精神了。「演」是什麼?表演,最好能把一切諸佛剎土叫我們大家統統看見,我們在諸佛剎土裡面去精選,哪些我們希望得到的,我們統統採納;哪些我們不希望遇到的,我們全把它淘汰掉。這樣一來,極樂世界是依據什麼樣才造成的?依據一切諸佛剎土精選出來的,這個說的我們容易懂,不是阿彌陀佛憑空想像的。後面這四句話重要,『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這幾句話說,佛能夠為我示現,我一定認真來學習,思惟修習,誓滿所願,滿自己的願、也滿佛教誨的願。佛教你了,你不去修,那也是枉然。佛教導我,我一定去修,我一定把它修成功,這老師開心。
我們看黃老居士的註解,斯義宏深,「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遊履攀緣者」,心裡面所想的,想能得到的,這是境。下面舉幾個例子,譬如「色為眼識所遊履,謂之色境」,也就是我們的眼所攀緣的對象,眼見色,眼所對的就是色境,色的境界。「乃至法為意識所遊履,謂之法境」,知道眼,耳鼻舌身跟這個意思一樣的,你都明白了。意是思想,思想這個境界稱之為法境。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它所緣外面的境界是色聲香味觸法,你看每一個根對一個境。根境交結當中,識就生了,識是什麼?分別執著,就會起分別執著。換句話說,外頭境不造業,內裡頭根也不造業,誰造業?識造業,識有分別執著。根跟境裡面都沒有染淨、都沒有善惡,識裡頭有善惡,有染淨、有善惡,所以這不是個好東西。佛家用的這些術語含義都很深,現在我們一般講知識,所追求的知識,這個名詞不是個好名詞,你自性裡本有的智慧變成識,知變成識,知識。學佛,學佛的目的是轉識為智,怎樣把你這六個識轉變成智慧,你就成功,那就成佛了。換句話說,凡夫是轉智為識,這知識,佛菩薩是轉識成智,這個重要,我們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就成功了。轉識成智是覺悟,轉智成識是迷惑,這個學佛不可以不知道。這把六根、六境(六境就是六塵)、六識簡單介紹。
下面,「又實相之理,為妙智遊履之所,亦稱為境」,也是屬於法境。可是實相之理在哪裡?實在說就在眼前,在眼前沒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這叫妙智。妙智是真實智慧,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妙智就是如來智慧,換句話說,是自性裡頭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緣實相,就是說它不迷。實相是什麼?實相無相,無相的實相是本性的自體。我們學過《還源觀》,用《還源觀》的名詞來說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實相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它是一切法的本體,你能夠見到。從哪裡見?從相上就見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古大德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金比作自性,金器比喻作現相,相分。任何一個金器,諸位想想,金跟器能不能夠分開?我們用黃金做一串念珠,做個手鐲、做個戒指,這不一樣,器不一樣,相不一樣,金是一樣的,黃金沒有變。我問你:金在哪裡?你要是著了相,你就找不到金,這裡有念珠、有手鐲、有戒指,沒有金;你要是不迷的話,原來全部都是金,隨拈一法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在現相裡面就見性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這是妙智,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這個智慧我們有沒有?沒有,我們知道這回事情,我們確實沒有。為什麼?如果有了,你就是法身菩薩,你對於一切現相你再不會執著了,不但不執著,真的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為什麼?你曉得萬法皆空,沒有自性,自性就是清淨圓明體。而且知道實相無不相,無不相就是它現相,所現的相全是虛妄的,沒有一個相是真實的。佛家講真跟妄,它的定義是:永恆不變是真的,凡是會變的都是假的。那麼哪一樣東西永恆不變?只有自性,自性永恆不變,除自性之外,沒有一樣是不變的。連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都會變,這個我們在大乘經裡面學了不少,學了很多遍,印象都很深刻。無始無明習氣斷乾淨了,菩薩升級升到妙覺位,妙覺是究竟佛果,實報莊嚴土不見了。這就是實報莊嚴土有生有滅,但它不變,可是最後它還是保不住,還是沒有了,它回到常寂光裡面去了。所以,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恆不變,不生不滅。大乘教裡面,佛也說得很清楚,萬法皆空,沒有說實報土例外,「一切法從心想生」,也沒有說實報土例外,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還是現相。
這是講法身菩薩的境界,也叫法境。法境裡面一般講有粗有細,凡夫所履的是粗境界,法身菩薩所履的是細境界。這說了這個「境」字。界怎麼解?界是「界域」。「境界指所觀之境、之界域」,就是境界裡它有界限、它有範圍。「又《無量壽經箋註》」,這是丁福保居士註的,他註得很好,他說「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阿羅漢所證得的果報、境界跟菩薩不一樣,權教菩薩證得的境界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樣。我們可以能夠體會到,實報土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所證得的境界是一樣的、是平等的,但是有清濁不相同。我們居住在香港這個地區,早晨起來常常看到有霧,這霧有濃淡,有時候的霧很輕,外面的境界能夠看得很清楚,有一層霧;有的時候霧很濃,看就不十分清楚;有遇到晴天,沒有霧,非常明朗,境界都在面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的境界,就像我們打開窗戶看外面風景一樣。十住菩薩習氣比較濃,就是他這個霧大一點,都看一樣的境界,帶著霧;十行位、十迴向的,他的霧就愈來愈輕,愈來看得愈清楚;到十地菩薩就大晴天。我用這個比喻諸位好懂,他們不是虛妄的境界,他確確實實的,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實相,諸法實相。可是有這種情形在;雖有這情形在,不妨礙他的自行化他,沒有一點障礙,只有這一點不同而已。這是我們對實報土應當有的認知。
「演」是宣說,演說,演是帶表演的,說是說明。「如來應正遍知」,這是如來十號裡面的三種,第一個是如來,第二個是應供,第三個是正遍知,這是簡稱。十號我們在前面學過了,前面經文講得很清楚。「此段大意為」,前面這一段,在講經規矩裡面這叫破字,把每個字的含義說出來,再講全段大意。這一段的大意為,「法藏菩薩答曰,此義太深,超我境界」,若通俗,勉強可以作為水平來解,我的水平不夠,這個話是謙虛的話,「於是再度請佛廣說無量佛剎」,做為建造極樂世界的依據。極樂世界依什麼建立的?是依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最美好的,是這樣建築出來的。「我若聞後,定能如法修習,圓滿所願」,這是這次啟請的大意。
下面我們看,黃老引用日本峻諦法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說,「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者」,這裡頭有三個意思,這些都可以值得我們參考的。第一個,「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淨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建立一個像一般諸佛剎土一樣的,這是我的境界,現在我想超過一切諸佛。這超過一切諸佛裡頭,有一樁最重要的大事情,如何能叫業障深重的凡夫都能在一生成就佛果,這個問題真大了。這個問題可能一切諸佛都沒想過,沒想到過這個事情,他想到了。為什麼?一切這些眾生成佛,我們知道最後都會成佛的,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習,在修學當中還進進退退,這是個普通現象。尤其是在沒有證得法身之前,六道裡面肯定是進得少、退得多,到四聖法界,進得多、退得少,必須是起心動念放下了,才真正不退轉。經教裡面佛常常告訴我們圓證三不退,你圓滿證得了,什麼人?初住以上,《華嚴經》上說的。
三不退,第一個是位不退,位不退這是最容易證得的,小乘初果就證得。這個地位是聖人的地位,不是凡夫,你已經把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八十八品見惑,世尊為了要教學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五大類,好說了。第一個就是身見,最難破的。六道裡面一切眾生,包括無色界天人,雖然他不執著身是我,他執著靈魂是我,他不執著身是我,執著靈魂是我也不行。執著靈魂是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看你麻不麻煩?靈魂也不能執著,不執著,那就叫靈性,那是你的自性。雖然說自性,說這個名詞,他執不執著這個名詞?沒有,他心裡真乾淨,真叫一塵不染。有沒有我?佛說有我,什麼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我。為什麼?統統是我自性變的,那怎麼不是我?這才叫真開悟,真的是把身見破掉了。第二個就要破邊見,邊見是二邊,我們現在講對立。諸位要知道,佛法裡頭找不到對立,裡頭沒有對立,這跟你講事實,對立是錯誤的見解。
我們現在明瞭,沒證得,證得就自在了。明瞭什麼?佛給我們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我們縮小來說,用比喻來說,我們執著我們這個身是自己,譬如身是法身,我們身上有多少細胞?科學家有過概略的估計。細胞是分子組成的,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粒子組成的,粒子現在知道是小光子組成的。我們人這個身體,有多少個小光子?每個小光子都是自己。大宇宙就好像我們身體一樣,小宇宙就像我們小光子一樣,不能分割,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大不二。這個難了,這不是我們境界,我們無法理解,可是事實真相是這樣的。所以,佛法裡有高等科學、有高等哲學。
這些東西明白之後,確實我們對立的念頭沒有了,我們能看,就像法身菩薩所看到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到這個。你對待一切眾生再不會有分別心,這人是好人,那人是壞人,這事是好事,那事是壞事,沒有這個分別了,沒有分別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為什麼?它統統歸零,都回歸到自性裡面去。自性裡頭一法不立,它也一法不捨。就像六祖惠能大師開悟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什麼?一法不立,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末後他說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一法不捨。我們用隱顯兩個字來說明,他第三句所說的,隱,隱藏的隱,就是常寂光裡頭,什麼都沒有,一法不立。能生萬法那就是實報土、方便土、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聖法界,實報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學的處所,能生萬法。無論是隱是現,都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哪來的分別執著?你才曉得佛心清淨平等覺是什麼境界。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不清淨、就不平等。
這叫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這真相裡頭有體、有相、有用,有作用,這個作用是什麼?作用就是因果報應。相是現相,體是一個,這個相差別就太大,無量無邊無盡無數,作用就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體、相、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講作用。念善是因,生天是果,天是十善業去往生的。五戒是因,我們中國古人講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你能夠一生遵守這五種德行,這是人的因。我們現在這個世間,這麼多的人,他為什麼到人道來?前世都是修這個因,佛家講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我們中國老祖宗講的仁義禮智信,仁者不殺,義者不盜,禮者不淫,智者不飲酒,信跟佛五戒裡不妄語一個意思。過去生中修這個因,這一生到人道來了,沒有修這個因,他不能到人間來。到人間來,為什麼我們受的報不一樣?有人富貴、有人貧賤,佛說這是滿業不相同。引業相同,引導你到這一道來,這個業相同,引導你來。滿業是你過去的造作不一樣,你過去造作的善、修的福,這一生你得福報,過去生要沒有修,你就得不到。如果過去生中造作不善,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要受苦,日子過得很辛苦。這些什麼?這是作用,自性的作用,在佛經裡面常講的德用。這個德,範圍非常廣,不但十法界都用這個字代表,就是實報土裡頭也用這個字來做代表,性德起用。
真正通達明瞭,就知道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慧,這兩樣東西太重要了。福跟慧不但是這一生當中你得到享受,更重要是來生,為什麼?有福有慧來生不斷的向上升,向上攀升;如果你造作罪業,你就往下墮落。是上升還是往下墮落,這個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曉得無一不是自作自受,與別人沒關係,與天地鬼神也沒有關係,與佛菩薩是更沒有關係。佛菩薩不過是指導我們而已,真幹得靠自己,佛菩薩只能教我們,所有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還是自己在做主宰。佛菩薩慈悲、聖賢慈悲,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告訴我們,人不能造惡業,應當要行善,為什麼?性德原本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所以一定要受教育。什麼是教育?教你怎樣做人,這個教育是中國古聖先賢所說的,你得會做人。至於會做事那是屬於技能,技術、能力。你看孔子教學,他講的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最後是文學。政事是我們現在講的職業教育,是技能,技能可以謀生,生活能過得去,這物質生活,文學那是藝術,是精神生活。你看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它的基礎在德行。沒有德行,後面這個享受你都得不到;你沒有智慧、沒有福報,真正的享受你得不到。德行是教育的大根大本,我們在一起學習也說得很多,中國教育的根從哪裡來的?從父子有親,父母跟子女那種親愛是傳統教育的大根大本,那是天性。現在人的迷惑反常,一百八十度的反常,那是什麼?天性沒有了。如果真的天性沒有了,他將來的果報在哪裡?在阿鼻地獄,我們講這人良心沒有了。從什麼地方看?從現在自己母親親自殺她的兒女,墮胎,墮胎是殺兒女。
兒女跟自己的緣,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不會到你家裡來。第一種報恩的,過去生中你對他有恩,他是來報恩的。他來報恩的,你把他殺掉,恩變成仇,下次來他是報仇的,他來索命的。如果是來報怨的,過去你傷害他,他這次也來害你,來報怨的,你把他殺掉,怨上又加上一層怨,你說這個麻煩大不大!再兩種就是還債跟討債的,還債是過去他欠你的錢,這一生做你兒女來還債的,他會辛辛苦苦賺錢統統供給你。末後一種是討債,是你欠他的,你要好好栽培他,去養活他,債討完他走了。欠得少的,三四歲、五六歲就走了,這討債鬼;欠得多的,供養他到大學畢業,眼看可以獨立,他走了,欠得多的。不是這四種關係,不會變成一家人,它統有因果在。因果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體只要有相就有因果,所以因果跟宇宙萬有同時發生的,這樁事情只有大乘經裡面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知道了,就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有所警惕,一定要跟性德相應,為什麼?菩薩道,跟性德相違背那是凡夫道。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叫內凡,四聖法界叫外凡,就是六道以外的,還是凡夫。凡夫迷而不覺,佛菩薩覺而不迷。
這個事情明白之後,我們看峻諦法師所說的,「菩薩常途淨土之行」,常途淨土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釋迦牟尼佛的淨土。這個淨,染淨是對六道說的,六道染,是穢土,四聖是淨土,這個容易知道。可是今天法藏心裡面所想的,是想得到諸佛土中最勝淨土,一切諸佛世界裡頭最殊勝的,他要這個;換句話說,極樂世界是要集一切諸佛淨土的精華,這樣去建造。他就很客氣了,這不是我的境界,「斯義弘深,非我境界」。
第二個意思說,「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最重要一句話就是五乘齊入報土,這是什麼?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的。五乘是佛、菩薩、聲聞、天、人,我們稱它作五乘佛法。在近代,太虛大師常說,提倡人間淨土。其實人間淨土,落實儒釋道三個根,人間淨土就出現了,我們稱它為普世教育,就是普遍全世界的教學。這是什麼?道德、倫理、因果,這三種教育普及全世界,人間淨土就出現了,做得到,不是做不到。我們過去湯池小鎮做的實驗,做給聯合國看的,做成功了,做出來了。把這個範圍擴大,會集各個不同宗教的經典,你去找裡面關於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把這些東西節錄出來,會在一起,就知道所有宗教真的是大同小異,可以合作、可以團結,確實有能力消弭衝突,促進全世界的安定和平。法藏菩薩的心太大,他這裡講的報土是實報莊嚴土,五乘都能入實報莊嚴土,這實在是太難了。實報莊嚴土只有法身菩薩才能入,其他的,二乘沒有分,人天更沒分。這個老居士有註解,有括弧,「報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齊入報土,故非凡情所能測」,這話說得好。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都沒有這個事情,法藏菩薩這個想法太稀有、太難得,這怎麼可能?這是他所求的,說出他的心願了。
第三個意思是「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這個菩薩是權教菩薩,「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法身、報身高妙,證得法身,我們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特別是禪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也就是真正證得諸法實相,這樣的人才有分,不是普通菩薩,沒有證得法身的菩薩都沒分。但是法藏菩薩發願,他能夠經無量劫來修行,能不能獲得?這是他的願望能不能達到。老居士在此地也說,「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這是真的。所以一切眾生必定成佛,這是我們要肯定的。現在不管他是什麼身分,我們要明白,他將來會長時間去修行,最後一定成佛,他本來是佛,最後也一定會成佛。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一個人,無惡不作的人,都要用這種心態去看他,他經過無量劫之後他肯定作佛。我們對人這種恭敬心才能生得起來,你不會再輕慢他,這一點很重要。普賢菩薩十大願,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這個諸佛是什麼?包括一切眾生,包括動物植物,包括山河大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能不知道。
下面說,「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現在我還沒證得,「故下云非我境界」。斯義弘深,廣大叫弘,幽邃叫深,這不是我的境界。「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這不可思議,這是峻諦師他的心得報告,他看出這個門道。法藏菩薩在此地開一個他力法門,為什麼?一切眾生成佛都是自力,都靠自力,無量劫的修行,現在不靠自力,靠佛力、靠他力,這就是特別法門之處。如果我們今天要是求自己,要靠自己的力的話,那真的是無量劫,要消業障,業障要消乾淨,有一點不乾淨就成了障礙。我們就想想,通途所說八萬四千法門,要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是自力法門,門門都得靠自己。只有淨宗這個法門靠佛,我們要不靠佛,怎麼能成就?所以這個法門叫二力法門,我自己一心依靠阿彌陀佛,這是我的力量,阿彌陀佛真正以他的弘願、以他的成就來幫助我們。他建道場,極樂世界是他建的,我們得靠他。好像現在我們自己修學,我們無所依靠,自己修,真是困難。能成功,如果真的你懂得方法,你一心精進,十年你能有成就。你就依著古大德教給我們的,一門深入,十年薰修,這是什麼?這是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天天這樣修,十年如一日,念念這樣修,十年如一日,十年如一念,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如果有個大福德的長者,他建了個佛學院、建了個道場,我們依靠他,在他那裡共修,可能就不要十年,三年、五年就成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現在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建立這麼個道場來幫助我們,只要我們真的肯去,現在萬緣放下,專修淨土。專依古大德講往生經,往生經就是五經一論,就是淨土經典,一心就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什麼念頭都沒有,一切自己想學的都到極樂世界去再學。到極樂世界頭一個好處,你無量壽,你不會受壽命的限制。這個世界很麻煩,修行還沒有成就,壽命到了,你說你麻不麻煩!壽命到了就不行了。縱然這一生修得不錯,斷惡修善,持戒念佛,修得不錯,來生繼續得人身。善根深厚,來生又遇到佛法,接著再修,至少耽誤二十年,你看中斷二十年,中斷二十年再從頭來起。所以這個世間修行進進退退,這是決定免不了的。從前唐朝悟達國師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他真不容易,十世高僧,他到人間來,每一世都得人身,修得好!每一世都修行,都出家、都修行,十世累積的功德,智慧、功德,成為帝王的老師,封為國師,佛門裡做一個我們現在講宗教領袖,那也不是普通人,過去生中沒有積大德做不到。一念之差,幾乎前功盡棄。皇上供養一個沉香寶座,他起一念傲慢的念頭,感覺得很榮耀,沉香寶座別人沒有,這皇上供養他的。這個念頭一生,冤親債主找到身上來,要不是迦諾迦尊者,這是個阿羅漢,預知他這一生當中有這個災難,救了他,不然真的前功盡棄。這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善護念諸菩薩」,佛教這些大菩薩們要常常照顧小菩薩,小菩薩有災難的時候要幫他一把。真幹,真有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護你。所以這個地方給我們透的信息,就是法藏開他力法門,這是無比的殊勝。
「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這句話說得好!真正說明淨土宗跟禪宗沒有兩樣,禪宗超情離見,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也不例外。情指情執,見指見解,見解都不是正確的,凡夫知見,你完全超越了。重要的還是前面這兩個字,情執不放下,凡夫見解,就是凡人的看法,你怎麼能夠離開?關鍵的還是情執,情執是凡夫煩惱的根,這個根要拔掉,你才真的相信淨土,你才真的能夠往生。帶業,帶舊業不帶現行,現行是現前造作,這個不能帶,這個阿彌陀佛沒有辦法。所以,你要有能力把現前的煩惱控制住,它不起作用。有沒有?有,沒斷,但是它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你念阿彌陀佛這個力量強,這個力量把情見壓住,石頭壓草,沒斷根,但是能壓得住。這叫會念佛,這叫念佛功夫。真的壓住,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裡最起碼的叫功夫成片,有這樣的功夫就能夠自在往生,他想什麼時候走就可以什麼時候走,雖有壽命他不要了,他能提前走。如果這個世間有緣的眾生很多,什麼叫有緣?他的身行言教有人深信不疑、有人能理解、有人願意跟他學,這叫有緣人。有緣人他就應該要度他,多帶幾個到極樂世界去,他可以在這個世界多住幾年,幫助這些人;有緣人都沒有了,他立刻就走了。所以,得到功夫成片的人,他住在這個世間是這麼個因緣,沒有這個因緣他就走了。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就是「不可思議,究竟方便」,不必斷煩惱,只要功夫把煩惱伏住。
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是果覺,我們用果覺做為因心,我們現在修淨土的因,因心是彌陀果覺。用彌陀果覺做為我們現在的因心,這是無上妙諦,這個就是這個法門的特別,它不是念經、不是念咒。我們今天修淨土,為什麼研究經教?研究經教的原因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現在對於這個法門信心不足。如果是真誠的信心,教要不要?不要了,要這個幹什麼?一句佛號圓滿具足,具足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的聖教,都不出阿彌陀佛這一句,你說這還得了嗎?一句就行了,自行化他就一句。人家問你什麼是佛法?阿彌陀佛。再問你佛法怎麼修?阿彌陀佛。就一句,真妙!真正是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一點都不錯。一個真正念佛人,如果沒有這個法緣,三年決定得生,《淨土聖賢錄》是證據,《往生傳》是證據,一點都不假,不浪費很多時間。諸位想想,凡夫三年到極樂世界成為阿惟越致菩薩,你去找找八萬四千法門,還有哪個法門能跟它相比?你決定找不到。為什麼我們不肯下定決心?這裡頭有疑,研究經教的目的是搞清楚、搞明白,疑惑就斷了,斷了就真信,真信就真幹了。所以學習經教的目的就在此地,這總要知道。如果我們有緣的人多,你還要幫助一些跟你有緣的人,那你經教要講不清楚的話,他也不能相信;不但要講清楚,自己還要做榜樣給人看,我真做到了,這才能成就。
下面黃老居士解釋,「茲粗釋之」,現在粗淺的把它解釋一下。「伊謂法藏菩薩云」,這就是峻諦師,伊就是指峻諦師,峻諦師的意思說,法藏菩薩說「非我境界者,共有三意」,有三個意思。第一,「我雖已知諸菩薩攝集一般淨土之行」,這個他知道,一般菩薩他們修淨土行知道,「但今欲攝最勝淨土,超過諸佛國土,故非我境界」,這就不是我的境界。這是解釋第一段。第二,「應攝之淨土,其實際雖依本人各自之願樂,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報佛之國土,乃十方之所無,故非我境界」。這下面,「五乘者,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佛乘叫如來乘,也叫一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報佛之土,迥異常情。人天乘,凡夫也。聲聞緣覺乘,小乘也。今欲令凡小行人,等同大乘,與一佛乘之大菩薩,同登報佛淨土,此義極深,故曰非我境界。」這個意思我們念念就懂了,前面我們都說過。第三,「法身與常寂光土,報佛與實報莊嚴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薩分內之常行。我可經無量劫,專精修習,而證得之。但我當下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這是黃念老把這一段又用白話文給我們做了個簡單的解釋,很難得,老人的慈悲。
我們接著再看,「法藏菩薩此答,雖有不同之三義,但總是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這兩句很重要。「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拋卻己分。請佛明示,即是專求佛力也。」我們是要在經文裡看得出這些密義,所謂是弦外之音奇特。拋卻己分,這是自己修行知道,能不能成就?能成就,但是時間很長,絕不是在這一生當中能成就的。不要說別的,我們就說佛教入門,大乘入門,《華嚴經》上十信位初信菩薩就入門,一年級。十信好像是小學,初信是小學一年級,你看它的條件,要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這就難了。首先破我見,再接著要破邊見,再接著要破成見,成見裡面分因果,因上的成見叫戒取見,果上的成見叫見取見,最後一個邪見。一切錯誤的知見統統能斷掉,這是小乘初果,剛入門。我們這一生能做到嗎?所以知道這個事情難。我們用什麼方法?我不用平常的方法,平常方法真是太難了,我也是把平常修行的方法我把它拋棄掉,放下,我現在專靠阿彌陀佛,行不行?行,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你一心稱念,念到功夫成片,生凡聖同居土,念到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餘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生實報莊嚴土。就是用一句名號,你看這比修任何法門方便太多了。一句佛號念到底,要念,要放下。我們再講得明白一點,我念佛,放下一切執著,執著沒放下,這是凡聖同居土;執著放下了,就是方便有餘土;再要能夠努力,把分別也放下,起心動念也放下,那你就直入阿彌陀佛的實報莊嚴土。不要換題目,就一個,這也是拋卻己分,專依佛力,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處。
所以,我們千萬不能夠輕視念佛人,念佛人是個老太婆,不認識字,什麼也不懂,一生也沒有聽過經,就會念一句阿彌陀佛。你細心觀察,這個老太婆非常善良,對一切人非常恭敬,她將來往生的品位不可測度,她功夫到什麼等級我們不知道,通宗通教往往比不上她。這個話早年諦閑老法師講的,他送他的一個徒弟鍋漏匠,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熟悉。鍋漏匠是他小時候的玩伴,以後跟他出家,四十多歲才出家,不認識字。所以出家,老法師有智慧,知道他不能在道場居住。為什麼?在道場住,你是個出家人,至少你要參加早晚上課,早晚殿,每天五堂功課這是不能避免的,他學不會的,年歲太大了,不認識字,那在寺廟裡沒法子住。在鄉下給他找個破廟,沒人住的,讓他一個人住在裡頭,就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告訴他,你就念這六個字,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個他行,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念了三年,成功了。
往生的前一天,進城去看看他的一些親戚朋友,那是什麼?去辭行,看看他們。回來之後,每天老和尚也給他找了個老太婆給他燒兩頓飯,照顧他,他就跟老太婆說,明天不要替我燒飯了。老太婆心裡想,今天到城裡看了朋友,大概明天還有朋友請他吃飯,明天不要燒飯了。到第二天,老太婆很關心他,到廟裡去看看,廟裡沒有人,喊他也沒有人答應,最後在佛堂裡看到他。他站在那個地方,手上拿著念珠站在那裡,仔細看一看,死了,人站著死的。老太婆很驚訝,告訴附近的這些學佛的同修們,這法師往生了,站在那個地方。大家都來看,馬上派人到觀宗寺去報信,給諦閑老和尚報信。沒有交通工具,走路走去的,從小廟到觀宗寺一天,第二天把老和尚找到了,告訴他這個事情,料理一下,收拾一下,再回來,三天。諦閑法師看到他,讚歎,「真難得,你的成就不可思議,這些多少大寺院的方丈住持不如你,弘宗研教的這些講經說法的大法師也比不上你」。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他預知時至,他沒有生病,站著走的,走了還站三天,等諦閑法師給他辦後事。真的,一點不假。這都在末法時期給我們做榜樣,告訴我們念佛法門是真的,三年,凡夫,在這個世間沒人瞧得起,他作佛去了。幾年之前,我們深圳有個居士黃忠昌,三十出頭,他聽我講經,講到這些念佛成就的好樣子,他發心做實驗,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在深圳閉關,向小莉居士護持,三年,他在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圓滿,預知時至,走了。給我們做證明,真的,三轉法輪,他給我們作證轉。我們天天在那裡研究經教跟大家分享,這是勸轉,這勸你,那是做證明來給你看,真的不是假的,你還能不相信嗎?所以專求佛力,在末法時期這是真正聰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
「上文」,前面這一段經文裡面,「上文中世間自在王如來答曰,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是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正《觀無量壽經》中『是心是佛』之玄旨。」這句話也很重要,也能破除很多人的疑惑。有許多人不知道,說佛教是迷信,佛是什麼?是心是佛。你信不信?你有心,所以你是佛,我有心,所以我是佛。真心是佛,迷了真心就叫凡夫,凡夫跟佛是覺迷的差別,同一個心,覺悟了就叫佛,你迷了就叫凡夫。否定佛教,那就是否定自心,你沒有心。你沒有心,罵你你會生氣,打你你會疼痛,那個會生氣、會疼痛的是什麼?那是心,妄心!所以,問你什麼叫做佛,你可別想到寺廟大殿裡供的泥塑木雕,那你就大錯了,那人家說你是迷信。經裡面世間自在王講的這三個「自」,都是指人的自性。《觀經》裡面「是心是佛」,我們現在念佛,念佛是「是心作佛」。你看你心本來是佛,你現在又要作佛,那就決定成佛。心是佛,現在這個心裡頭有貪,貪是妄心,如果這個貪心沒有止限,那他將來到哪裡去?是心是餓鬼,是心作餓鬼。是心是佛,但是他現在是心作餓鬼,是心作地獄。他本來是佛,他不作佛,他要作鬼、他要作畜生、他要作地獄。這個心隨緣,真心隨緣,所以才有六道十法界。這些道理前面我們都學過。
我們接著往下看,「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自己的靈性,這個重要,「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自覺覺他是菩薩,那起的作用不是凡夫,你完全覺悟,你不迷惑了。「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也。」這是對外來講,仰慕諸佛如來。所以他這個話用意很深。「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這個法門確實就靠這一句阿彌陀佛,這句佛號,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個本願就是底下一品給我們講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所發的根本大願,願願都是為了幫助五乘的行人同歸如來報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實報土,但是所有往生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就是齊入報土,一起都入報土,沒有差別。極樂世界是個平等世界,不像此地,此地不平等,凡夫不能跟阿羅漢平等,阿羅漢不能跟辟支佛平等,不平等。西方世界統統都是阿惟越致菩薩,平等的,這是多麼的難得,多麼的稀有難逢。我們的心發不起來,實在講,這裡講得很好,我們對這個根本模糊,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靈性,只知道自己有煩惱。靈性迷了就生煩惱,靈性覺悟了就生智慧,智慧跟煩惱都是靈性所起的作用。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要智慧,智慧能救自己、能救眾生。要真正智慧,我們必須要放下情執,要放下分別執著,我們跟佛菩薩的教誨就相應了。
我們再往下看,「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不能不了解,了解之後深信不疑,我們自自然然就有一個合理的選擇,我這一生要幹什麼,我這一生想成就什麼,你就全都明白了。小,個人家庭,大,無論是什麼事業,你真正覺悟明白了,沒有一處不是道場,沒有一處不是成就你自己的修行,你也幫助了別人,自行化他,這一點都不假。然後世人才真正體會到,佛法對於這個世間的貢獻有多大,不再說佛教是迷信。真的是迷信,我們怎麼會被它欺騙?這不可能的事情!我跟方老師學佛,入門不容易,相信淨土更不容易。我跟諸位報告過,我是講《華嚴經》講到一半,忽然想到一樁問題,文殊、普賢修什麼法門?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以後一查《華嚴》,他們全修淨土,我才服了。以前老師勸我,我不反對,但是我不學。我在《華嚴經》上親自看到的,這才接受,用了十幾年、二十年,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哪有那麼簡單!所以才相信古人講的,這難信之法,不容易!難信能信就特別覺得可貴。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