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第176集)视频MP3文字/jingkong老法师主讲

admin 净土大经解演义评论阅读模式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一七六集)  2010/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9-0176

视频MP3点此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乘無量壽經解》第二百零三面第一行,從「行願品」這裡看起:

「《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我們看到此地,讀到此地。這是念老為我們解釋「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解釋這兩句經文,引用《華嚴經》上這段話,這段話跟這兩句偈意思完全相應。先說供養中,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最。《金剛經》是中國學佛的人幾乎沒有不讀的,不學佛的人,在以前儒跟道也是必讀的,沒有不讀《金剛經》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即使是用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供養,都比不上法布施,供養當中那是比不上法供養。這個道理不難懂。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這個七寶是屬於財物,我們有這些財物就不會害怕貧窮了,它能幫助我們富有,幫助我們過好一點的物質生活,法供養呢?法供養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幫助我們證得佛果,這個當然不能比。財供養再多,沒有辦法離開六道,尤其是六道裡面的欲界就很難超越,你有欲望。一生當中縱然修許許多多的善業,果報在三善道,如果造作不善的業,果報就在三惡道,這個事情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古今中外許許多多典籍裡面都記載這樁事情。

在現代,西方最近半個世紀,五、六十年當中,很盛行催眠,催眠這種治療的方法也是應運而生,在以前沒聽說過。為什麼?以前社會安定,人民生活正常,很少有憂慮的。二次大戰之後這半個世紀,由於科技、物質的競爭,價值觀改變了,一昧追求物質上的享受,跟古時候那種世風愈離愈遠了。所以憂慮就非常之多,不安,於是心理醫生則應運而生。催眠有道理,催眠也是屬於禪定的一種,是很淺顯的禪定,不是很深的。通過催眠你能夠看到過去世,過去一世、兩世、三世,居然我看到一個報告,他能夠看到過去幾十世,把從前生活狀況說出來。這說明什麼?說明人有輪迴。我們看到一個報告,他說出幾十世,幾乎都是在人道,又回到人間來了。看看這些人的身世,都是很平凡的,普通人。這就有道理,因為普通人他造業,大善沒有,大惡也沒有,他就距離水平線很近,不會太超過;大善就升了,就走了,往上去了,大惡的他就墮三途。我們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這一生,平平常常過了這一生,來生很可能又到人道來,大善大惡就不一樣。所以,給我們許許多多的啟示,這些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說過去生中是在哪裡投胎的,一生生活狀況可以去找,找到那個地方,查那個地方檔案確實有,幾十年前真有這個人曾經在這裡生活過,能夠查得到。這就是科學證明,證明你確實有前世,有前世當然就有未來,那我們修行就有必要。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在佛法裡面講有三大類,起心動念是意業的行為,業是活動,就是你思想、念頭的行為;第二類,言語,言語是口業的行為;第三種是身體,身體動作是身業的行為。行為裡面有善、有惡、有無記,無記就是說不上善惡,我們喝一杯茶,我們吃一餐飯,說不出善惡,我們利益眾生的這是善,損害眾生的這是惡。這些業因不能小看,後頭有果報,從起心動念起,它都有果報。我們修的標準,如何把行為修正過來,純淨純善。從哪裡修?要從心地上下功夫,沒有惡念,這個重要,惡念斷了,身口自然就正。所以佛教導我們,布施、供養裡面,布施跟供養是一樁事情,為什麼用兩個名詞?一樁事情裡有差別,用恭敬心去布施就叫供養,很輕慢的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跟供養,一個是恭敬心,一個是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叫布施,有恭敬心都叫供養。同樣幹一樁事情,布施跟供養的功德可不一樣,你就曉得恭敬心多重要。無論是世法、是出世法,頭一個,世間聖賢人教我們,出世間佛菩薩教我們,頭一樁大事就是學恭敬。你看世間法,譬如讀《禮記》,《禮記》頭一句「曲禮曰,毋不敬」,那個範圍多大?沒有一樣不恭敬,對人、對事、對物。修行從哪裡開始?就從這裡開始。佛法裡面,這叫出世間法,你看經懺佛事裡面,拜懺的時候,頭一句話是「一切恭敬」、「一心恭敬」,普賢菩薩教得更究竟,十大願王裡第一個「禮敬諸佛」。

什麼是佛?這個要搞清楚。大乘教裡面,佛是千言萬語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自性是佛。在中國,禪宗裡面常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佛是什麼?佛是自性,你見性就叫成佛。你成佛才真正知道大乘教裡面講的諸佛是指什麼,它所指的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為什麼?一切法都是從自性變的,你說哪一法離開自性?佛經上有句話諸位都很熟悉,「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那個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法是心現的。《華嚴經》上說,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能生能現的是自性。佛在哪裡?宗門大徹大悟,老師考考學生,問佛在哪裡?隨便拈一物,比劃一下,老師明白了,這考試及格了。真的,有人拿個什麼東西?叫乾屎橛。諸位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古時候解大便的時候沒有紙,用個小樹枝括一下,那叫乾屎橛,乾了。這個拈一下,佛在哪裡?豎一下,這是佛。佛無處不在!現在人不懂,好像說佛很神奇,不是的,一切法沒有一樣不是佛。「禮敬諸佛」,你就想想看,這個心對一切法都要恭敬,像恭敬釋迦牟尼佛一樣,像恭敬阿彌陀佛一樣。你不能說看到阿彌陀佛你有恭敬心,你對他禮拜,那剛才講了,看到乾屎橛要不要禮拜?不需要禮拜,那用不著,恭敬心是圓滿的,恭敬心不二,形式上有增有損,這就是相上,理上沒有,理上是平等的。所以,這個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恭敬。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看到蚊蟲螞蟻蒼蠅,那是什麼?那是諸佛如來,我們對牠要有敬意,要尊重牠。牠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牠造了許多罪業,變成這個樣子。變成這樣子幹什麼?消牠的罪業,罪業消了,牠樣子慢慢就變好了,還是要消。一直到等覺菩薩還是要消,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還是要消。那一品生相無明實際上就是無始無明的習氣,最微薄的那一點習氣,消掉之後他就圓滿了。他從等覺就升到妙覺,妙覺是圓滿,妙覺就沒有相,連實報莊嚴土的相也沒有了,這是回歸自性。

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這是最大的一個循環。我們從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自性裡面變成了阿賴耶,從阿賴耶變成這個虛空法界、變成一切眾生。在這個境界裡頭,那就是看緣分,緣分實在講是自己的念頭。如果遇到諸佛菩薩,能不能遇到?肯定遇到。為什麼?佛菩薩大慈大悲,沒有一句話是妄語,「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佛怎麼會不幫助你?問題你的迷,你要是不覺的話,愈迷愈深。開始迷的時候,現第一個相,給諸位說是實報土;這個相裡頭你沒有覺悟,第二個相是十法界的四聖法界;還不能覺悟,繼續迷下去,第三個相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還不覺悟的話,那就六道裡面的三惡道,愈陷愈深,墮到地獄了。地獄完全消業,地獄裡頭不造業了,完全是消業,業消完之後出來,那就是《地藏經》上講得太好了,出來到哪裡?出來再到人道。人道裡面你遇到佛菩薩,你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接受,依教奉行,你就步步高升。你要是不能接受,煩惱習氣重,對於五欲六塵難分難捨,那就在六道裡頭起伏,上上下下,就搞這個。但是,畢竟會有一天你真的學佛了,我們中國古人所謂苦盡甘來,你在六道裡苦頭嘗盡了,你都明白、都了解了,不想再搞了,覺悟就不想再搞了,真回頭了,佛菩薩就幫助你。

佛菩薩幫助你,第一個法門就是淨土法門。為什麼?這個法門能教你一生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如果你煩惱習氣很重,連這個法門也不能受持,但是這個法門在阿賴耶識給你種了種子,你將來的成就肯定是這個法門。那就是從前李老師說的,你這一生不能往生,在六道裡頭長劫輪迴,最後還是這個法門幫助你成就。這就說到善根,真正善根是多生多劫修學這個法門累積的成績,這就是善根。善根指什麼?能信、能解,你聽得懂,你真相信。有善根還得有福德,福德裡面第一個,恭敬。所以諸位要知道,我們對一切人事物的恭敬不吃虧,恭敬是修福,沒有恭敬心的人福薄,福薄,苦難就多。印光大師講得好,他老人家,你看他《文鈔》裡提到的很多,教人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就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就得十分利益。你得利益多少與老師不相干,與你所學習的法門也不相干,與你的誠敬心成正比例。為什麼?沒有誠敬,就顯得心浮氣躁,你不能吸收,誠敬心就是你吸收的能力。老師看學生,哪個學生跟他學得有成就,哪些學生沒有成就,他看什麼?就是看誠敬。所以,誠敬不是對老師的,誠敬真的是對自己的。自己,我學習這一門是不是敬業,是敬業的心,我敬重這一門功課,也敬重這一門功課的老師,教我的老師,也會敬重學習這門功課的同學。如果沒有敬業的精神,去學這個東西,不是真正想學,不是真正想成就;或者也想真有成就,但是懈怠,用心不專。

世間聖賢、出世間佛菩薩教導我們的原則,原理原則講得非常簡單,三個字「戒定慧」。你要是用十分誠敬的心去學習,你沒有不成就的。戒是什麼?規矩,你要聽話、你要真幹,這屬於戒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智慧,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從外面學得來的,現在人的名詞叫知識,知識是從外頭來的,智慧不是的,智慧是從自性裡面顯現的。就像佛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裡頭不但有智慧、有德能,這個德能是現在科學裡面講的能量,有相好,它給我們顯的相是遍法界虛空界依正莊嚴,德相,千變萬化。它不是真的,不是永恆不變,剎那剎那在變,所有現相都在變,確實像萬花筒一樣,不停的在那裡轉,這個宇宙不停都在那裡變化,這是事實真相。變化裡頭有個不變的,那就是自性,自性永恆不變,它是真的。自性在大乘教裡面有時候叫法性,有時候叫法身,你們查查佛學字典,什麼叫法性、什麼叫法身,你就明白了。法性隨緣,流轉六道,隨緣;雖隨緣,它不變,這叫妙用,能隨染淨緣,能隨善惡緣。這些緣都不是真的,都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東西真的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用什麼樣的比喻都比不出來,它就在當下。

大乘教裡面講法供養,與法性相應,這個供養真的法供養。那我們就曉得,什麼人修供養是法供養?十法界裡的人不行,為什麼?他迷惑。明心見性以上,他們的布施就不叫布施,叫法供養。十法界裡面的,修的布施可以說是布施,不是供養。為什麼?他用妄心,他不是真心,他用阿賴耶,阿賴耶是妄心,妄心修的是布施,真心修的是供養。我們今天學佛菩薩的「如說修行供養」,這一句是總說,如佛所說。真正能把這一句做到,四聖法界,那就超越六道,聲聞、緣覺、菩薩、佛(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如說修行供養。他要明心見性了,他就是真的法供養,法供養就是這裡經文裡這一句「堅勇求正覺」,這是真實的法供養。

所以經文上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我們讀了這兩句經文,是不是就一心一意的堅勇求正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沒錯,是這樣的。那供養恆沙聖還要不要?要,那是附帶的,堅勇求正覺這是主修的。淨宗所謂正助雙修,我們求生淨土是正修,是主要的。供養一切諸佛如來,這就說明什麼?今天我們講一切眾生,特別是苦難眾生。現在人多苦!我們如何能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要如說修行供養。菩薩如是做,我們也要學著做,隨分隨力,不要著相就對了,著相就錯了,著相就變成六道裡的善法,果報在三善道;不著相,一心求生淨土,這樣就對了。我們斷惡修善,跟六道已經脫離,不著相就脫離了,成就往生的功德。這個我們雖然是不求,它是自然的,在極樂世界提高品位。也不是自己有意要提高品位,有意提高品位在六道,出不了十法界,有意的。無意也不行,非有意非無意,就這樣做去就對了,做完之後,心裡痕跡都沒有,叫三輪體空,這就如法;換句話說,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回歸到清淨平等覺。平等覺難,先回歸到清淨,永遠保持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條件,就在這一句「心淨則佛土淨」。為什麼?一切法從心變現的,我心地清淨當然現淨土,心地不清淨就現六道輪迴。這個道理要懂,經上講的不可以有誤會,佛說種種法意思很深,我們要細心能體會得到。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化眾生的方法,身行言教,他全做出樣子出來了。他教我們看破放下,他真的是徹底看破放下,真做出樣子。從離開家庭出去求學,十九歲,三十歲為我們表演大徹大悟,徹悟之後教學,教一輩子,七十九歲過世的,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四十九年,他為什麼能成功?身教,他所說的全做到了,大家相信他,跟他學習。他所說的要是沒有做到,那誰相信他?所以經上講「為人演說」,演是表演,是做出好樣子,為人演說,說在後頭,表演在前。佛教教學活活潑潑,他不是死呆板的,所以經上才說「佛無有定法可說」,他沒有一定的方法,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變化大了!這就是隨順自性,才顯出這麼樣的活潑。現在的社會最嚴重的病是什麼?治病,佛稱為大醫王,眾生都有病,現在哪種病最嚴重,最嚴重的病從這裡下手。最嚴重的病都能治,其他的都好治,好辦了。今天社會最嚴重的病,大家都能看到、看得出,貪瞋痴慢疑。這裡頭最嚴重的是貪財、貪色,不知道什麼叫聖教,對聖教懷疑。我們做的方法就知道了,我們表演什麼?表演放下財、放下色、放下名、放下利,表演這些,做出來給人看,表演對聖教的深信不疑,做出來給人看。開頭做的時候也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人家不但不會讚歎你,反而譏笑你,你迷信,你看迷到這種程度,連財色名食睡都不要了,他說你迷了,他沒有說他錯了,他說你錯了。我們要做要堅持,不斷的做下去,做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改變,慢慢的人家才會覺悟。

我學佛的時候,我們同事、朋友都來勸我,學佛是個好事情,不要太迷了。以後我一出家,他們都很難過,好朋友!這個人怎麼迷成這個樣子?過了二、三十年之後再碰到,「哎呀,老兄,你走的路走對了」,他才知道對了。三十年之後差不多都退休了,退休哪有我這麼自在?我們這個行業沒有退休的,世界上任何行業都有退休的,只有這個行業沒有退休。時間久了,慢慢他就明白了,慢慢他就注意到了。所以自己要堅定方向、目標,時時刻刻要表演,給社會做個好樣子。這就是勸他回頭,不用言語,言語勸不動的,什麼時候他真看清楚、看明白了,他來向你請教,你再詳細跟他講解。

現在還有個好方法,就是我們使用高科技,我們用網際網路、用衛星,這個方法好!居住在這個地球上,無論在哪個角落,都能夠收看得到,我們在電視屏幕前面、在電腦屏幕前面一起學習。這麼好的工具,要好好的去用它。有這麼好的工具,讓我們想到這個世界有救,要沒有這個工具,我們真的是一籌莫展,你要找到多少老師去教化眾生?找不到!有這麼好的一個工具,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他明白、他知道了,國家用這個方法來教化國民,國家只要培養一個老師的班子就行了,我相信五、六十個人就夠了。每天上課教學,用這種網路電視播出去,全國人都收得到、都看得到。天天講倫理、講道德、講因果,就這三樣東西,每天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可以輪流播放。五、六十個老師在這裡教學,我相信一年,天下就太平,社會秩序就回到軌道上去了。人是很好教的,就是沒人教。再能做一個實驗點,那成功了。每天把這個實驗點,像一個小的縣分、小的城市,完全做出來,二十四小時的報告,看這個實驗點人的生活,日常生活,他們的工作,他們這個地方的教學。確實,一年肯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社會有救。

英國,在過去七十年代,抗戰期間那時候,湯恩比博士說,這是他的預言,「要解決二十一世紀」,就是現在,「全世界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外國人講的,不是我們說的。他是一個專門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人,他對中國非常佩服。曾經說過,他理想當中這個世界將來統一成一個國家,全世界統一成一個國家,國際戰爭就沒有了,一國了,誰有資格來統一世界?中國人。憑什麼?中國從秦、漢統一之後,一直到今天沒有分裂過,依舊是大一統。他說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成績、有統一的經驗,這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這個人說話大公無私,講真話。中國,什麼東西來統一?不是軍事,也不是經濟,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講出「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我們從他的談話細心去解讀,找到儒釋道的三個根,《弟子規》是儒的根,《感應篇》是道的根,《十善業》是佛的根,普遍推動這三個根的教育,社會會安定。中國歷代古聖先賢的教誨,很簡單,就是抓住幾個字的綱領,問題就解決了。湯恩比博士他認識、他明瞭,孔孟之道是仁、義、忠、恕,大乘佛法是真誠、慈悲,如果我們以這八個字存心,這就是聖賢,這就是佛菩薩。

所以中國自古以來,讓外國人那麼佩服,中國人什麼?中國人是聖賢人。聖賢人從哪裡來的?教出來的。中國這幾千年來都是教聖賢之道,從小孩教起。確實古時候有不少從懷孕就教起,叫胎教。母親的使命太重了,有人誤會,認為婦女在中國古時候社會沒有地位,錯了。你們想想看,中國古時候社會裡最講究的是孝道,孝道裡面對母親是第一,對父親是第二,婦女的地位在中國是第一,不是第二,哪個不孝母親的?母親是聖賢人,不認識字是聖賢,為什麼?她懂得倫理,她懂得五常,她懂得四維八德,這就是聖人,聖人不一定要認識字。中國歷史在過去,武訓,很多人知道,乞丐!當時這些讀書人,誰不稱他聖人?他每天討飯,討了一點錢,他辦學校,自己沒有念過書,感覺得很苦,幫助沒有能力讀書的這些小孩,一生辦了十幾所學校,那時候叫私塾。他懂,他不是不懂。教育是聖賢教育,人是聖賢人,幹什麼都是聖賢,這就知道,教育是根。從政的,聖賢政治,士農工商,農民是聖賢的農民,工人是聖賢的工人,這個社會是聖賢的社會,大同之治。中國人講大同之治不是理想,為什麼?曾經出現過。在上古時代,堯、舜、禹大同,「禮運大同篇」講的就是那個時代。王啟之後,這夏商周,帝王才傳自己的子孫,變成家天下。在聖人所說的小康,小康實在講我們看起來也是盛世。所以,一切成就離不開教育,今天我們把中國傳統教育疏忽了,樣樣都學外國,我們的虧吃大了。今天中國人這麼苦,這不應該的。真正原因在哪裡?原因是把我們傳統丟掉了。外國人非常想把中國傳統找到,他們去做,哪個地方做,那個地方長治久安。

在今天的社會,真的要好好的修養品德,天然災害這個不能避免,也是業力感召的。科學家的說法跟佛經上講的一樣,真正能夠修養自己的品德,你的身心健康,你居住的環境少災少難,為什麼?境隨心轉。這個被現在科學證明,科學家呼籲我們,對治地球上之種種災難,改變心態,我們心態改變了,環境就改變。所以在今天,佛法的教育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它跟科學逐漸接軌,科學證明了佛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二、三十年之後,就像從前愛因斯坦所說的,他說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能夠跟科學相應的只有佛教。我想將來佛教不再是宗教,是高等科學、高等哲學。大乘法裡面探討宇宙,探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真相,科學就搞這個東西,佛法講諸法實相。佛法所用的方法用禪定,甚深禪定裡面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科學家用精密的儀器來觀察,也是屬於現量境界。

這裡面所說的,「如說修行」就是供養,真誠心去做,就是對諸佛菩薩的供養,對一切眾生的供養,對整個社會的供養,對遍法界虛空界的供養,這是總說。下面舉幾個例子,頭一個,「利益眾生供養」。什麼是利益?財富是利益。是不是萬能的?不是的。為什麼?對你的健康有沒有幫助?對你的壽命有沒有幫助?對你生活當中心情有沒有幫助?佛法講離苦得樂,你有財富就能夠離苦得樂嗎?你有崇高的地位,你能夠離苦得樂嗎?我所知道的,有幾位確實是大富大貴,億萬財富,每天晚上睡覺吃安眠藥,可見得他不快樂。年齡還沒有我大,還小我幾歲,看起來比我老十年都不止,他沒有我快樂。人生在世,最幸福的是什麼?快樂人生。這要他自己覺悟,財富不能帶給我快樂,我要它幹什麼!高官顯爵不能帶來快樂,我也不要它。你說現在做官,那官能做嗎?澳洲陸克文跟我是好朋友,他選上總理的時候,約我到坎培拉去作客,我就訪問他。跟我見面,手上拿了比我這個杯子還大,濃咖啡,告訴我,一天要喝好多杯,提精神,每天晚上睡覺只有五個小時。看了之後我就告訴他:很辛苦,總理。我說:現在這個社會上,中國人講三百六十行,現在不止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裡最辛苦就是幹你這行的,太辛苦了。我說:反過來說,在現在這個社會,最快樂、最幸福是幹我這行的。他就笑起來了。你看做了一年多,下來了。我跟他有聯繫,我稱讚他,我說:你是現代澳大利亞的孔子。他說:怎麼說?我說:孔老夫子當年做魯司寇,三個月就被人家擠下來,為什麼?你是好人要做好事,可是你那些同僚,對他們利益上就產生衝突,他當然把你排斥掉。我說:你是孔子。你看排斥了孔子,孔子下來之後教書、教學,所以我希望他能夠把後半生貢獻給世界和平工作,這個好。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從事於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這個非常有意義,他很適合幹這個工作。

所以說苦樂就分清楚了。教育做好了,對社會每一個行業都有好處,真正做到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眾生苦從哪裡來?迷了,迷了就苦,覺悟了就樂。所以,中國傳統的文化是聖賢文化,宗教裡面的文化沒有別的,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手段就是教學,用教學的方法幫助人覺悟。無論幹哪一行,只要覺悟他就快樂,他不覺悟就非常辛苦。今天晚上我們還有兩個鐘點的課,胡小林老師給你們做報告。你看,他在以前做生意好苦,沒覺悟;覺悟之後,他現在多自在,怎麼會一樣?關鍵就在這個地方,覺、迷,覺悟就成佛菩薩,迷了就是凡夫;在中國,覺悟了就是聖賢,迷惑顛倒這叫庶人。所以這個無比殊勝的事業是聖賢教育,我們天天自己在學習,天天在一起分享,你說這個生活多快樂。所以利益眾生,是要幫助眾生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建立信心,把對中國傳統文化像古時候那種誠敬的心喚醒。沒有誠敬,孔老夫子來教你也得不到利益;真正有誠敬,他是個外行來教你,你都得利益。這並不奇怪,為什麼?聖人東西不是自己發明的,不是自己創造的,哪來的?是自性裡頭的。只要你誠敬,自性裡面東西就往外湧出來,湧現出來的。老師沒有成就,學生成就了,古人有這個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能超過老師,老師還是個凡夫,學生成聖成賢了,這個不能不知道。這就是古聖先賢的東西它是稱性的,它與性德相應,可貴在此地,永恆不變,不能夠輕慢。

「攝受眾生供養」,攝受在今天就是要做榜樣;不做榜樣,因為今天大家腦子裡都有科學,科學就是拿證據來,你沒有證據,人家不相信,所以要叫你拿證據,那就是做樣子。在中國,幾千年來中國這個基本的榜樣就是家,家在中國這個社會起非常大的作用。你看修身、齊家,齊家就能治國,就能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太平。因為他家做好了,它是個榜樣。現在中國人沒有家了,從前中國人講農業社會,農業社會人口愈多愈好,人多好做事,所以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村莊。在中國過去,這個村是王莊、那是李莊,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一般大概人口三百人左右,這普通家庭,人丁興旺的五、六百人,人丁很衰的大概也有一、二百人。它是社會組織,它有規矩,所以就有家道、家規,像《弟子規》這是共同必須遵守的規矩,這是家規。還有每個家庭制定的,跟別人不一樣的,因為他做的行業不相同,這些家規都在家譜裡頭,家譜是家庭的歷史。有家學、有家業,業是你家經營的事業。所以它是一個社會組織,你能治家,就能治國。每個家都治好了,所以在古時候三百六十行,哪個行業是最舒服的?做官的。做官,在社會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好的俸祿,他養家決定沒有問題。我們看「義田記」,范仲淹,范仲淹做宰相,國家給他的俸祿,他能夠養三百家,他把他的俸祿養他的族人,窮困得不能過生活的他都供給,養三百家。當然他自己很清苦,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自己也是過他窮秀才那時候的生活。所以他是平等的,積大德!印光法師最佩服兩個人,一個孔子,一個就是范仲淹。你看范家到現在將近一千年,家道不衰,孔子二千五百年。所以人好好的讀書,都想做官,為什麼?這個行業輕鬆。

每個人都被他家裡教好了,他家有家學、有家規,都教好了,人人是好人,他無論幹哪一行,事事是好事。做官的沒有案子辦,一個月有二、三件案子就很多了。你看看《四庫全書》集部裡,那是文學,幾乎一半都是從前做官人寫的。他沒事幹,就寫文章,作詩填詞、遊山玩水,他搞這個,多快樂!哪有像現在這樣?現在這種做官,以前讀書人才不肯幹,怎麼這麼辛苦。所以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都要了解。中國這個家實在講,八年抗戰我們的家丟掉了,抗戰之前有。我小時候住農村,一個村莊就是一家,兄弟十個人,不分家的。但是抗戰之後就沒有了,就再也看不到,大家族就沒落,都流落到外地去了,我們看到很難過。所以這些年來,我就想到企業,常常聽說企業家,企業能不能把中國家的傳統繼承下來?中國古時候的家道、家規、家學、家業,企業要能夠繼承下來,我相信中國還會有千年盛世出現。利用今天這種高科技來對全世界宣揚,中國是全世界一個示範國家,全世界每個國家、族群都向中國學習。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中國如果能有二十個企業帶頭,真做出好樣子,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學習。家學就是子弟學校,在從前是私塾,學校多半利用祠堂,因為祠堂只有春秋祭祀,平常都沒有用處,所以辦學都利用祠堂。我們想想湯恩比所說的,他有道理,他沒有看錯,中國人這個潛力,現在講軟實力,那是了不起的,如果是用得妥當的話,中國確實帶領全世界走向安定和平。所以攝受眾生,攝受眾生要用德行,再加上真實的利益。

「代眾生苦」,這一點非常重要,能不能做成功關鍵在這一句。我們縱然富有,我們把生活水平降下來,多幫助別人。古代的帝王,這講上古,堯舜禹湯的時候,他們的物質生活都很簡單,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他們真做到了。他不是自己不能享受,代眾生苦,你看范仲淹,他有那麼大的收入,他為什麼自己不享受?養三百多家,不是代眾生苦嗎?我自己盡量減少。諸位要是念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了凡先生做寶坻知縣,那個地位很高,寶坻是直接歸皇上管的,待遇很豐厚,他都布施給貧困之家,自己的生活都很節儉。家裡有絲棉,冬天,夫人把絲棉賣掉,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用絲棉給小孩做棉襖?太太告訴他,絲棉比棉花貴很多,賣掉之後可以多做幾件棉襖,兒子也有了,也能幫助貧窮的人。這代眾生苦。自己有多餘的盡量幫助別人,不要去積蓄,積蓄那個財是死的,你這個財用出去是活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攢積,需要的人太多了,貧困苦人太多。

所以我希望企業能夠做到從前的家的精神,企業家就是大家長,自己辦有子弟學校,現在可以辦私立學校,從幼兒園辦到大學。如果你的企業規模大,你的員工能有幾千人、上萬人的,這個學校所收的都是你的員工的子弟。自己來教,裡面開倫理道德課程,國家要求的這些課程統統都上,把它加倫理道德。教學的方法可以用中國傳統的辦法,「教之道,貴以專」,一門一門的教,不用交叉方式,一門一門的教,在幾年或者十幾年課程全部學完。一門一門教,學生頭腦裡面就想一樁事情,他一點不複雜。一樣把課程都教完,成績肯定不一樣,學生會學得很快樂,它不複雜嘛!書包裡面就一本書,不像現在背得好重,那個背的我們看到都害怕,來世不敢、不要做人了,你看從小背那麼重的書包,這還得了嗎?我們以前小時候念書,書包裡面大概就二、三本書,很輕,有時候不需要書包。現在你看背那麼多還得了!辦學校、辦安養院,安置我們公司所有員工的老人。你能這樣做,把整個公司當成一個家庭,員工都是兄弟姐妹,真誠心相待,這是中國傳統家的精神。員工絕對不會離開公司的,公司是他的家,他的一生就奉獻給家庭,像中國過去家一樣。中國過去的人,生下來你的一生為誰?為家,榮宗耀祖,光大門楣,家庭的榮耀。他一生他有目標、他有方向,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支持他的,家支持他,家是他的後盾,最可靠的。所以,中國的家庭在古時候的社會那個影響太大了。

每一個家學都辦得好,家長一定是非常認真的禮請有學問、有道德的老師來教子弟。對老師恭敬,真的是三跪九叩首,那不是假的,我上學那個時候還是行這個禮。我念過幾個月的私塾,就是家學。上學那一天,父母應該跟老師約定好的,今天送小孩上學。在大殿上,大殿供的是一個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神位」,供個大牌位。我上學,我父親帶著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向孔老夫子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拜完之後,請老師上座,老師坐在孔子牌位下面,有個座位,父親、我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同學站在兩邊。在那個場合當中,那教什麼?教尊師重道。你看,父親對老師行那麼大的禮,行完禮之後送禮物,就是束脩,送禮物,這老師收這個學生。你想想看,做老師的接受家長這樣恭敬禮拜,你不認真教學生,你怎麼對得起家長?那我們做學生看到父母對老師行這麼大禮,對老師恭敬心就生起來,怎麼能不聽話?所以老師盡心的教,我們專心好好的學習。每個學生進學都要行這個禮,我們自己是這樣的,看到每個同學都是這樣的。同學當中就跟兄弟姐妹一樣,有這種感情,這種感情到一生,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那個時候師是有師道,真是有道義,老師教學不在乎收入,不講這個的。貧窮人家的學生,沒有辦法送一點禮給老師的,老師教。還有非常窮苦的,老師還要幫助學生,送一點錢給他、送一點米給他,幫他養家。在古時候兩種人,這兩種人都很窮,叫窮秀才,在社會上最受人尊敬,讀書人認真教學,不計較學費,要談學費那多丟人。第二個做醫生的,醫生是幫人治病救命的,不講究錢的。病治好了,你送一點禮物給醫生,家庭富裕的多送一點,貧窮的少送一點,實在很窮送不起的,連醫藥醫生都是布施的,哪有計較醫藥費的?沒有計較這些的。所以,這兩種人雖然很辛苦,在社會上是備受崇敬,只要知道你是醫生、是教學老師,沒有不恭敬的,走到任何地方人家都把你當親人一樣看待,來照顧你。現在這種風氣看不到了,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知道社會變形了,跟倫理道德因果全脫節,現在怎麼把它帶回來,這要靠智慧,這要靠代眾生苦,我們真的做榜樣給大家看。古時候帝王可以做到食不重味,這是什麼意思?一個菜,沒有第二個菜,做帝王他能做到,都是為眾生。

「勤修善根供養」,善根是什麼?佛法裡面講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反過來這是三毒。勤修善根,就是把這些負面的、不善的心態得統統放下,自己才能向上提升,才能幫助社會苦難眾生。一切真的從恭敬當中學,從真誠心、慈悲心,見到、聽到、接觸到這就有緣,有緣就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我們在開風氣,讓社會大眾看到都能夠學習。有福報的人幫助貧窮沒有福報的,有智慧的人幫助這些愚痴的,統統要把他照顧到,盡心盡力去做就是圓滿功德。在佛法裡面這是善根,善根起的作用,就是對於古聖先賢、對於佛菩薩的教誨,他能相信、他能理解,這是善根,他能依教奉行那是福德,他有福;能信、能解而做不到,他福報欠缺,真正有福他就真幹。

「不捨菩薩業」,業是事業,菩薩事業是什麼?各行各業全是菩薩事業,只要你是菩薩,那就叫菩薩業。菩薩業不是有個特定的,任何行業,你是菩提心,那就是菩薩業,所以它底下有一句「不離菩提心」。菩薩什麼意思?覺!覺而不迷就是菩薩。不論幹哪一個行業,我就用我自己的本行去服務社會大眾。釋迦牟尼佛幹的這個行業是教學,在古時候講是私塾老師,他沒有正式的學校,他也沒有正式的課程,他是因人施教,跟他學的人很多。在那個時候印度跟中國是一樣,沒有統一,都是部落的這種形式,全是小部落。佛陀生在我們中國周朝時候,我們中國書裡記載的,他老人家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甲寅屬老虎的,滅度在周穆王。所以照中國人這個說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按照中國歷史記載的年代,三千零三十七年,今年。跟外國人講法相差差不多六百年,外國人講二千五百多年,差不多相差六百年。這我們都用不著去計較它,這不重要。周朝那個時候,中原這一帶,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還不到珠江,嶺南這邊還沒有,不到這邊,就是這塊土地,八百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小國。所以在那個時候,它的國土有一百里的就是大國,二、三十里的是小國,小國就像我們一個村莊,大國也不過像我們現在一個鄉鎮,一個縣都不到。在那個時代,所以中國古籍裡很少講國家的,它都講天下,那個時候的天下就是中原這個地區,叫天下。稱天子什麼?大家尊稱你,天子沒有實權,他沒有行政權,每個國家都獨立的。天子是什麼?他這一個國做得非常好,完全把聖賢教誨統統落實,就等於說一個示範的、模範的城市,其餘的這些小國都到這裡來跟他學習,尊稱他為天子。那是以德服人,不是以力,你真做得太好,你影響到那個時候的國際,大家都佩服你。

所以在我們中國這塊寶土,如果真正落實傳統文化,做出一個好榜樣,整個地球上所有一切國家都向中國學習,那中國自然就像古時候天子一樣,禮義之邦、和諧社會,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完全靠教學,古聖先賢就是用這個方法,我們雖然丟掉了一百年,一百年不算長也不算短,丟掉一百年,底蘊還是很深厚。我們湯池小鎮做的實驗,很短時間就把人良心喚回來了,不好意思再做不善的事情。所以人有良心,不是沒有良心,沒有人教,沒有人喚醒他。所以,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菩提心,我們很具體的來說,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這十個字,起心動念沒有離開,這就是菩提心。對人、對事、對物真誠,別人對我虛偽,我對他真誠,絕不吃虧。不要怕吃虧上當,決定不吃虧、不上當。你用真誠心對人,縱然是被別人騙了,你要曉得,我們是往上升,他是往下墜落,你怎麼會上當?哪有這個道理!尤其你懂得因果,命裡有的就是有,命裡沒有的求不到。他騙了我的,騙去沒有事,說明他命裡有;騙了我,他命裡沒有,騙到手就出事情,不是生病就是災難,他就會碰到。所以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何必用不正常的手段?錯的。《易經》裡面說得好,「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講因果。所以菩提心,發菩提心這就是行菩薩道,你所做的一切事業統統是菩薩業。

底下說,「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這個前就是這邊所說的,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這都是用比喻來說的,功德太大了,沒有法子能夠相比。「何以故」,為什麼?「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跟這個意思完全相同。所以經文裡面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堅勇求正覺是自己求成佛,這個要緊。一切諸佛如來,他對你希望什麼?希望你快快成佛,而不是希望你對諸佛菩薩的供養,他們不需要。是希望你真正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諸佛菩薩教化眾生真正的目的、真實的期望,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我們要怎樣報佛恩?如教修行就是報佛恩。佛教我們什麼?這個要知道。在淨宗法門裡面,教導我們的,《無量壽經》上所教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八個字。發菩提心就是真誠心,念念不捨菩提心,念念與真誠相應。對人、對事、對物不要怕,「我都是真的,人家都來騙我」,把這個放棄、放下,不要去顧慮這個,你用真誠,你跟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怕別人欺騙我,古人講得好,吃虧是福,既然吃虧是福,吃的虧愈多,福不就愈多嗎?吃的虧愈大,你福報不就愈大嗎?不就這個道理嗎?你為什麼不肯吃虧?不肯吃虧,想佔一點便宜,福報就沒有了,福就變成罪。這個要懂,不要害怕,決定有福,決定有好處。所以要有膽子,真正信佛,佛不會欺騙我們的,愈捨愈多,捨財得財,捨法得聰明智慧,捨無畏得健康長壽。多幫助受苦受難的人,那就是無畏布施,果報健康長壽,得真幹。一直這樣做下去,無往而不利,慢慢自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湧現出來,那你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才能夠幫助遍法界虛空界的苦難眾生。

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也是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就是堅勇求正覺。「都攝六根」就是攝心。普通人心都是緣外頭境界,都是緣財色名食睡,他就緣這些,緣五欲六塵,他心都在外頭。都攝六根是什麼?把心收回來,我不對外我對內,內是什麼?內是自性。「淨念相繼」,念是念阿彌陀佛,淨念就是清淨心,不懷疑、不夾雜,相繼是相續不斷,心裡念念有阿彌陀佛。《無量壽經》也是這個意思,「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這個比什麼都重要。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除這個之外,是隨緣做的。遇到有緣,做,行菩薩道,幫助苦難眾生;雖行菩薩道,心裡還是阿彌陀佛,沒妨礙!把功德迴向給阿彌陀佛,我代阿彌陀佛做的,你看這個多有意思,我做一切好事,我代表阿彌陀佛做的。這就很好,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無論幹什麼都是念佛,都沒有離開念佛,這就叫堅勇求正覺。如果我施財想得財,施法想得聰明智慧,那就不是,不是堅勇求正覺;我無論幹什麼,我都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大慈大悲,看到苦難人都會幫助,我看到了,我代替阿彌陀佛幫助苦難人。我一切都不想,只想早一天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面,這就對了,這就是堅勇求正覺,一心念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9年4月20日14:50:5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fjt.com/5918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